<![CDATA[汪诘:科学有故事(主打)]]> https://www.ximalaya.com/album/4156778 zh-cn 你好,我是职业科普人汪诘。科学哪有那么难以亲近?让我帮你打消对科学的距离感,从中获得理性的力量和乐趣。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和分享~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搬运;内容授权、演讲邀请、商务合作等,请联系VX右上角【添加朋友】-【企业微信联系人】-【搜索:18908479819】,或发邮件至 info@kexueshengyin.com





]]>
episodic wjack@woolearn.com false No No full 1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 06:三垣二十八星宿]]> 我们今天讲一讲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星空的。中国古人通过观察星空,试图为天地之间的事物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的宇宙模型。在“天圆地方”的观念下,北天极附近的天区,被特别命名为“三垣”,象征着王朝的权力中枢。三垣进一步细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其中,北斗七星作为紫微垣的一部分,虽然位于城墙之外,但在传统文化中却具有特殊的意义。



]]>
xmly_track_722158389 Fri, 12 Apr 2024 06:11:02 GMT 23: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22158389 No
full 2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05:月亮探索简史]]> 月亮是如此平凡,平凡到只要你走到户外就能看到它。但月亮又是如此的不凡,因为当望远镜把月亮的大量细节展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会突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那个牵动了我们思乡之情的文化符号,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是我们征服浩瀚星空的起点。


]]>
xmly_track_720603556 Fri, 05 Apr 2024 12:29:09 GMT 23: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20603556 No
full 3 <![CDATA[470:电影公映背后的门道]]> 一部电影想要正式走进院线,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和挑战?上映与公映有何区别?拿到国家电影局的公映许可证只是开始,后续又需要哪些关键动作才能确保电影在院线放映?如何与电影发行公司建立合作,以及合作模式有哪些?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除了片方和发行方,还有哪些方会参与分账?通过“星火点映”计划,观众如何参与并对科普电影《寻秘自然》系列产生更深的了解和兴趣?《寻秘自然2》的两部电影分别都讲了什么?虽然这是一期不怎么“原样”的节目,但依然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国产科普电影《寻自然》系列,真的很不容易。


主播:旭岽、汪诘

后期:旭岽



“星火点映”计划详情,可关注“科学声音”公众号


]]>
xmly_track_718443673 Fri, 29 Mar 2024 10:11:30 GMT 34: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8443673 No
full 4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 04:春季观星指南]]> 在 4 月 5 号的早上黎明之前,会有一个平时不常见的天文奇观——四星连珠。
大约在 5:10 分左右,东方的天边已经开始放亮,地平线附近最亮的一颗星就是金星。同时在天边还可以看到弯弯的月亮。在金星和弯月亮之间,就是土星和火星。这4个天体大致排列在一条线上,形成一个美丽的天文景观。

]]>
xmly_track_716549473 Fri, 22 Mar 2024 04:01:17 GMT 25: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6549473 No
full 5 <![CDATA[听众问答:关于 Sora 和卡尔达舍夫指数]]> 背景知识:

Sora,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可以根据用户的文本提示创建最长60秒的逼真视频,该模型了解这些物体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可以深度模拟真实物理世界,能生成具有多个角色、包含特定运动的复杂场景。


Sora 

Sora是否真的了解了物理世界的规律?

Sora使用的技术并没有受到类似空间和物体结构、生物骨骼结构这类规则的约束,Sora生成的视频,主要还是依赖大规模训练所获得的类似于人类直觉的能力,它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规则和常识。


卡尔达肖夫指数(Kardashev scale)

卡尔达舍夫等级是一种用来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的先进等级的方法。 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文明利用能源的能力,这与整个文明的人口、经济与技术实力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数字,可以量化分析。

类型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这颗行星以及周围卫星能源的总和。
类型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类型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本期金句

AI懂的规则越多,它犯常识性错误的机会就越少。

我们现在这种所谓恒星级文明的猜想,可能会有点像让古人想象未来社会会是怎么样,他们可能想到的都是每个人都有吃不完的饭和肉,因为我们现在对能源焦虑,就总想着文明越发达,就对能源越焦虑。这种想法很可能是不对的。

]]>
xmly_track_716252371 Thu, 21 Mar 2024 03:20:47 GMT 12: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6252371 No
full 6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 03:四个星座与四座城]]>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城池和三位英雄的故事串联起希腊神话,上期提到的迈锡尼是第一座城,剩下的还有忒拜(Thebes)、雅典(Athens)和特洛伊(Troy)这三座城池。本期涉及的星座只有四个,但它们对于后续理解更多星座故事极为重要。

]]>
xmly_track_714405251 Fri, 15 Mar 2024 05:55:54 GMT 23: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4405251 No
full 7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02:夜空中的古希腊文明史]]> 在托勒密时代,观星者们由于受地域所限,只能看到北半球的星空。托勒密根据自己的观察,把北天球划分为 48 个星座,其中几乎每一个星座都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叙事紧密相连。


尽管这些神话看似虚构,但现代研究揭示,它们实际上承载了诸多历史真相。在文字书写体系建立以前,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被古人巧妙地融入神话故事中传承下来。



]]>
xmly_track_713101544 Mon, 11 Mar 2024 01:43:44 GMT 22: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3101544 No
full 8 <![CDATA[汪诘杂谈:比特币疯涨的原因和雪崩的可能]]> 这一轮的疯涨就像是吹肥皂泡,那股持续进入的气流就是比特币 ETF 和比特币价格的相互影响的正反馈机制,这个肥皂泡一旦吹起来了,惯性非常强大……

]]>
xmly_track_710134785 Fri, 01 Mar 2024 09:55:34 GMT 13: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0134785 No
full 9 <![CDATA[星空与人类文明 01:太阳系众神谱]]> 人类对星空的好奇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而天文学的发展又推动了数学和物理的发展,数学和物理则推动了工程技术的巨大发展,可以说,人类今天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追根溯源,它们就是来自于人类对星辰大海的好奇和向往。

以希腊神话为基础的星空命名规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习观星的基础知识。所以,咱们的节目,也先从希腊神话开始讲起。

]]>
xmly_track_709770061 Fri, 01 Mar 2024 04:00:00 GMT 30: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9770061 No
full 10 <![CDATA[人类重建通天塔的理想能成功吗?AI赋能、文化瓦解、语言通天!]]> 本期节目深度探讨人工智能(AI)在解决语言和文化沟通障碍方面的前景。从 AI 在口音和语言隔阂方面的巨大潜力,到文本翻译技术的飞速进展,我们一一揭示了 AI 如何改变我们的沟通方式。通过多模态技术的发展,AI 逐渐能够理解非言语元素,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的整合处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全面。然而,我们也深入探讨了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挑战,AI 能否真正帮助消除这一差异,实现文明的融合?在中国移动 5G 新通话等技术创新的引领下,我们思考着重建“巴别塔”的历史使命,让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共存成为可能。这一未来愿景在 AI 的推动下或许会更快实现,而我们也将探讨 AI 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作用。不容错过的一期,让我们共同思考语言、文化与 AI 的交融之美。

]]>
xmly_track_703535614 Mon, 12 Feb 2024 13:00:00 GMT 20: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3535614 No
full 11 <![CDATA[春节专题:今年春节为什么那么晚和该死的闰秒]]> 你知道什么是闰秒吗?

]]>
xmly_track_705099175 Wed, 07 Feb 2024 06:55:59 GMT 23: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5099175 No
full 12 <![CDATA[汪诘与小猫对谈:如何才能更理性]]> xmly_track_704803943 Tue, 06 Feb 2024 05:31:38 GMT 25: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4803943 No full 13 <![CDATA[推荐叶李华老师的科普专栏《深渊浅探》]]> xmly_track_704496686 Mon, 05 Feb 2024 01:56:17 GMT 11: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4496686 No full 14 <![CDATA[科声·星空俱乐部邀请您加入]]> xmly_track_702126938 Fri, 26 Jan 2024 04:10:50 GMT 05: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2126938 No full 15 <![CDATA[今年 3 月,我要完成 50 场线下科普讲座,等您来邀请]]> xmly_track_701344815 Mon, 22 Jan 2024 07:10:01 GMT 04: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1344815 No full 16 <![CDATA[汪诘杂谈:真没想到AI还能用在天文望远镜上]]>





(↑这张是把所有 RAW 格式的原图提取出来,然后用专用天文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后的效果)

]]>
xmly_track_695026882 Fri, 22 Dec 2023 02:44:40 GMT 23: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95026882 No
full 17 <![CDATA[汪诘杂谈:我和杠精猫聊科学思维]]> xmly_track_690488012 Mon, 04 Dec 2023 07:13:05 GMT 46: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90488012 No full 18 <![CDATA[汪诘杂谈:GPT之父奥特曼遭董事会突袭,24 小时剧情跌宕]]> xmly_track_686089067 Sun, 19 Nov 2023 14:38:07 GMT 15: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6089067 No full 19 <![CDATA[汪诘杂谈:一个数字推知全宇宙,这可能并不是神话]]> xmly_track_684988150 Thu, 16 Nov 2023 05:15:50 GMT 39: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4988150 No full 20 <![CDATA[听众问答:国产 AI 与 GPT 相比如何?寒假我在北京办学]]> xmly_track_684306520 Tue, 14 Nov 2023 06:46:03 GMT 05:0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4306520 No full 21 <![CDATA[汪诘杂谈:openAI 怎么使用]]> xmly_track_683916381 Mon, 13 Nov 2023 03:22:35 GMT 14: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3916381 No full 22 <![CDATA[答复听众疑问:GPT-4 Turbo 内核只能用 API 调用吗?]]> xmly_track_682945592 Fri, 10 Nov 2023 04:01:37 GMT 04: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2945592 No full 23 <![CDATA[GPT-4 Turbo 来了,我与它聊了聊宇宙最根本的大问题]]> xmly_track_682301918 Wed, 08 Nov 2023 09:11:09 GMT 2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2301918 No full 24 <![CDATA[汪诘杂谈:谈谈我对西方伪史论的看法]]> xmly_track_681919263 Tue, 07 Nov 2023 01:16:00 GMT 12: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1919263 No full 25 <![CDATA[为什么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xmly_track_677322736 Wed, 25 Oct 2023 01:58:01 GMT 09:3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7322736 No full 26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吃货科学指南》之防腐剂:被名称所累的好东西]]> xmly_track_676874948 Mon, 23 Oct 2023 23:22:56 GMT 26: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6874948 No full 27 <![CDATA[征集《寻秘自然 3》主题曲演唱歌手(限女声)]]> 《时间的形状》作曲:王星贺  编曲:宋希璐@8082Audio 作词:王珏


风吹裳 模糊你模样 浪起 远航 向心动的方向 人来往 乱中觅真相 相对 相向 想分辨 细思量 无穷 无常 夜空留住过往 刻下一束光 画出时间的形状 不忘 梦想 放下世事无常 星月来证明 方程的力量 人来往 乱中觅真相 一生 一瞬 一趟 问天 何处有光芒 问你 何时回身旁 问心 坚定了方向 不会 再迷茫 无穷 无常 夜空留住过往 刻下一束光 画出时间的形状 不忘 梦想 放下世事无常 星月来证明 方程的力量 来 往 岁月不解风霜 星月永交叠 唯一不变是真相 无悔 无妨 哪怕再阻挡 用心擦亮眼 再寻觅 在前方


伴奏带下载(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1WtylUDgP8tpgk1-H3IRg?pwd=5c2i 提取码:5c2i 


投稿须知


本次征集活动仅限“女声”投稿


请下载伴奏带,录音合成后,发送 mp3 格式的文件到指定邮箱。如果您不具备录音条件,或者不懂怎么合成,也可以用手机录制清唱的文件发给我们。

投稿截止日期为 2023 年 11 月 15 日

投稿请发邮箱:

wangjie@kexueshengyin.com

如果您的投稿被选中,我们会邀请您到北京的专业录音棚录制本歌曲。录制费用以及差旅费由我司全部负担。

您有问题也可以在投稿邮件中提出,我们会复信解答。



]]>
xmly_track_674557273 Wed, 18 Oct 2023 09:00:00 GMT 06: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4557273 No
full 28 <![CDATA[探索好奇:探索公司(Discovery)和创始人的故事]]> xmly_track_674252362 Mon, 16 Oct 2023 22:55:55 GMT 43: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4252362 No full 29 <![CDATA[羲和号——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xmly_track_672805891 Thu, 12 Oct 2023 02:12:58 GMT 26: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2805891 No full 30 <![CDATA[听众问答:各国的官方膳食指南是否值得信任]]> xmly_track_671581856 Sat, 07 Oct 2023 08:22:47 GMT 19: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1581856 No full 31 <![CDATA[《寻秘自然 3》大揭秘,我把科普拍成了科幻还是把科幻拍成了科普?]]> 《寻秘自然 3》计划 2024 年全国公映,现在,我们诚招商业赞助商(赞助款主要用于影片的宣发),我们可以提供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商业广告的影片内软植入;


商业冠名;


2024 年全国巡回导演见面会现场带货宣传;


影片周边商品的开发权益;


其他一切有可能的商业合作;




图片


如果您对投资《寻秘自然 4》感兴趣,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向我索要商业计划书,具体可微信详聊。



]]>
xmly_track_671564795 Sat, 07 Oct 2023 07:01:31 GMT 09: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1564795 No
full 32 <![CDATA[汪诘杂谈:阿秒激光有啥用?为啥它值得一个诺贝尔奖?]]> xmly_track_670900978 Wed, 04 Oct 2023 02:27:09 GMT 09: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0900978 No full 33 <![CDATA[汪诘杂谈:预制菜进校园是好是坏]]> xmly_track_669878354 Fri, 29 Sep 2023 08:33:02 GMT 14: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9878354 No full 34 <![CDATA[收费节目免费播:《吃货科学指南》之预制菜——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代表必须拥抱]]> xmly_track_668564716 Sun, 24 Sep 2023 05:02:50 GMT 23: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8564716 No full 35 <![CDATA[汪诘杂谈:网传清华大学弯道超车光刻机新方案,冷静!]]> 最近这一周,有一个科技新闻传的很厉害,说清华大学弄出了一种新的产生极深紫外光源的原理,可以突破光刻机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甚至还有很多人传说我国已经在雄安开始建设光刻工厂了,还有图有真相,说得有鼻子有眼。


很多人来问我是不是真的,我先说答案:新的光源产生原理是真的,但那个早在2010 年就提出了,目前还处在原理验证阶段,离真正实用少说也还有 15 到 20 年的时间。而这次热炒的清华大学的论文其实也是 2021 年初就发表了,不知道为什么两年半后突然被挖坟出来热炒。至于雄安建什么光刻厂云云,那就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了。

今天刚好借着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聊聊造一个光刻机为什么那么难,中国有没有可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发出最先进的光刻机。



]]>
xmly_track_666651155 Mon, 18 Sep 2023 01:55:08 GMT 14: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6651155 No
full 36 <![CDATA[听众问答 2304: 增肥比减肥更难吗?谁瘦谁知道]]> xmly_track_663913631 Thu, 07 Sep 2023 02:30:26 GMT 13: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3913631 No full 37 <![CDATA[聊聊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中被忽略的科学史谜案]]> xmly_track_661678513 Thu, 31 Aug 2023 13:44:41 GMT 30: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1678513 No full 38 <![CDATA[露营 fun 电季,新能源车小白的必备知识]]> 纯电和混动该怎么选?快充和慢充咋回事?挑选新能源车要注意什么?汪诘给您讲明白。

]]>
xmly_track_661257228 Wed, 30 Aug 2023 09:39:49 GMT 15: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1257228 No
full 39 <![CDATA[听众问答 2303:拿什么拯救我日渐苍老的皮肤?胶原蛋白还是维 A 酸]]> 胶原蛋白类的产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1.2023年4月12日,发表于哈佛健康出版社(HHP)的一篇综述文章。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considering-collagen-drinks-and-supplements-202304122911  


2.2022年2月,收录于NIH,也就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一篇综述文章: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824545/   


3.2021年5月,发表于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篇综述文章: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source/collagen/  


维A酸通过增加胶原蛋白的产生来减少细纹和皱纹。它们还刺激皮肤中新血管的产生,从而改善肤色。其他好处包括淡化老年斑和软化粗糙的皮肤斑块。不过,这种药物会导致皮肤干燥和刺激,并且要定期使用三到六个月后,皱纹的改善才会显现出来,而最佳效果需要 6 到 12 个月的时间: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do-retinoids-really-reduce-wrinkles





]]>
xmly_track_659991962 Fri, 25 Aug 2023 22:07:05 GMT 13:0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9991962 No
full 40 <![CDATA[暑假最后一场寻秘自然导演见面会本周日在上海举行]]> xmly_track_658763636 Mon, 21 Aug 2023 02:35:11 GMT 02: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8763636 No full 41 <![CDATA[听众问答 2302: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人减肥还有救吗?]]> Orlistat 

奥利司他


phentermine-topiramate

苯妥英钠-托吡酯


naltrexone-bupropion (Contrave)

纳曲酮-安非他酮


liraglutide

利拉鲁肽


semaglutide

司美格鲁肽


setmelanotide (IMCIVREE)

长黑素




]]>
xmly_track_658077310 Sat, 19 Aug 2023 03:31:52 GMT 15: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8077310 No
full 42 <![CDATA[8 月 26 日上午 10 点 30 我在杭州等你(听我讲杭州话)]]> xmly_track_657346547 Thu, 17 Aug 2023 06:09:24 GMT 03: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7346547 No full 43 <![CDATA[听众问答 2301:淡斑、美白的护肤品是不是智商税,结论意外]]> xmly_track_656142722 Sat, 12 Aug 2023 09:10:29 GMT 11: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6142722 No full 44 <![CDATA[《寻秘自然》全国点映告一段落,我的启发和下一步计划]]> xmly_track_654891686 Mon, 07 Aug 2023 23:47:17 GMT 16: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4891686 No full 45 <![CDATA[汪诘杂谈:韩国人搞出的大新闻“室温超导”是什么情况]]> xmly_track_653679702 Thu, 03 Aug 2023 04:19:18 GMT 1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3679702 No full 46 <![CDATA[医学有故事 22: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流感到新冠]]> xmly_track_652429862 Fri, 28 Jul 2023 21:49:37 GMT 24: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2429862 No full 47 <![CDATA[在全球最顶级的巨幕影院看科普电影是种什么体验?]]> xmly_track_652243526 Fri, 28 Jul 2023 03:02:25 GMT 08: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2243526 No full 48 <![CDATA[呼唤福州、厦门的听友本周末来相见]]> 《寻秘自然》导演见面会

福州见面会

时间:7 月 29 日 19:00 

地点:福州 MGF 尊荣影城(东百运动生活城店),鳌峰广场四楼


厦门见面会

时间:7 月 30 日 14:00 

地点:万达影城(湖里店),厦门市湖里区仙岳路 4666 号湖里万达广场 4 楼万达影城


期待与您相会

]]>
xmly_track_651274998 Mon, 24 Jul 2023 15:37:51 GMT 03: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1274998 No
full 49 <![CDATA[王木头演讲:用 AI 管理我的购物车是种什么体验?(下)]]> xmly_track_651092660 Mon, 24 Jul 2023 02:55:41 GMT 11: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1092660 No full 50 <![CDATA[王木头演讲:用 AI 管理我的购物车是种什么体验?(上)]]> xmly_track_650425486 Fri, 21 Jul 2023 03:32:25 GMT 06: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0425486 No full 51 <![CDATA[医学有故事21:盘点历史上的流感爆发]]> xmly_track_650041782 Wed, 19 Jul 2023 23:50:32 GMT 13: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0041782 No full 52 <![CDATA[我们盈利了!156 场科普电影《寻秘自然》的真实盈亏数据全公开]]> xmly_track_649678176 Tue, 18 Jul 2023 20:33:08 GMT 08: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9678176 No full 53 <![CDATA[汪诘演讲:元宇宙时代的新职业新技能(下)]]> xmly_track_649543912 Tue, 18 Jul 2023 05:16:17 GMT 11: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9543912 No full 54 <![CDATA[汪诘演讲:元宇宙时代的新职业新技能(上)]]> xmly_track_649288835 Mon, 17 Jul 2023 09:47:05 GMT 08: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9288835 No full 55 <![CDATA[呼唤成都、重庆听众来见面;贵阳、厦门开始排片《寻秘自然》]]> xmly_track_648914574 Sat, 15 Jul 2023 21:22:36 GMT 08: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8914574 No full 56 <![CDATA[寻秘自然上映首周,空前火爆]]> xmly_track_647748310 Tue, 11 Jul 2023 07:02:25 GMT 14: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7748310 No full 57 <![CDATA[医学有故事20-可怕定时炸弹 H5N1]]> xmly_track_645323071 Sat, 01 Jul 2023 04:11:15 GMT 20: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5323071 No full 58 <![CDATA[科普电影《寻秘自然》 7 月 8 日全国上映,汪诘旭岽对谈精彩看点]]> xmly_track_644302906 Tue, 27 Jun 2023 06:39:31 GMT 32: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4302906 No full 59 <![CDATA[医学有故事19:97 年突袭香港的 H5N1 从何而来?]]> xmly_track_642753306 Mon, 19 Jun 2023 23:33:27 GMT 23: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2753306 No full 60 <![CDATA[医学有故事18:猪是病毒的天然饲养场]]> xmly_track_641097529 Mon, 12 Jun 2023 23:30:04 GMT 24: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1097529 No full 61 <![CDATA[医学有故事 17:流感病毒为何不断变异?]]> xmly_track_639603577 Tue, 06 Jun 2023 00:56:40 GMT 25: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9603577 No full 62 <![CDATA[《星空的琴弦》再版上市,图书策划人倾情推荐]]> xmly_track_639360465 Mon, 05 Jun 2023 01:00:05 GMT 10: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9360465 No full 63 <![CDATA[医学有故事16:1918流感病毒复活成功]]> xmly_track_637583561 Sun, 28 May 2023 08:26:48 GMT 25: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7583561 No full 64 <![CDATA[《寻秘自然2》深圳点映会 5.28 日本周日下午 2 点开场!]]> xmly_track_636044051 Mon, 22 May 2023 07:01:36 GMT 03: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6044051 No full 65 <![CDATA[医学有故事15:继续复活流感病毒]]> xmly_track_634380456 Wed, 17 May 2023 22:11:29 GMT 33: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4380456 No full 66 <![CDATA[2023探龙纪科考营 暑期寻龙集结!]]> xmly_track_634108351 Tue, 16 May 2023 23:06:43 GMT 06: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4108351 No full 67 <![CDATA[医学有故事14:复活 1918 流感病毒]]> xmly_track_632723978 Thu, 11 May 2023 07:43:22 GMT 23: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2723978 No full 68 <![CDATA[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一项国际领先技术]]> xmly_track_632506039 Wed, 10 May 2023 11:19:15 GMT 1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2506039 No full 69 <![CDATA[科学声音诚聘销售精英]]> xmly_track_629651488 Thu, 27 Apr 2023 06:14:40 GMT 04: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9651488 No full 70 <![CDATA[5月13、14日《寻秘自然2》北京点映会]]> xmly_track_629346512 Wed, 26 Apr 2023 01:08:14 GMT 07: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9346512 No full 71 <![CDATA[医学有故事13:用鸡胚培养流感病毒]]> xmly_track_629131584 Tue, 25 Apr 2023 05:32:47 GMT 26: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9131584 No full 72 <![CDATA[在空中爆炸的星舰,为何赢得全程掌声?]]> xmly_track_628529956 Sat, 22 Apr 2023 23:49:01 GMT 10: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8529956 No full 73 <![CDATA[医学有故事12:寻找流感病原体]]> xmly_track_627268824 Tue, 18 Apr 2023 08:35:45 GMT 29: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7268824 No full 74 <![CDATA[医学有故事11:流感不是感冒]]> xmly_track_625488572 Tue, 11 Apr 2023 08:05:59 GMT 30: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5488572 No full 75 <![CDATA["科声研学营" 4 月 16 日开营啦]]> xmly_track_622711582 Fri, 31 Mar 2023 22:33:41 GMT 06: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2711582 No full 76 <![CDATA[第六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遇见未来,预见 AI 将如何改变人类社会?4.30日绍兴见!]]> xmly_track_621739391 Tue, 28 Mar 2023 08:46:24 GMT 10: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1739391 No full 77 <![CDATA[我仿佛回到了 1997 年,AI 打开新世界]]> 节目开场白:

大家好,欢迎收听《XX》。我是主持人XX。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世界讨厌香菜日”。你可能不知道,每年的2月24日,全球有15%的人会团结起来,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对香菜的厌恶123。他们甚至在网上成立了一个“反香菜联盟”,专门收集和分享讨厌香菜的理由和经历2。而在另外85%的人眼中,香菜却是一种美味而健康的食材,可以增加食物的香气和风味4。那么,为什么有人会对香菜如此反感?香菜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它又是怎样进入我们的饮食文化的呢?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邀请了一位植物学博士 XX 作为嘉宾,请他用科学的角度来揭开香菜背后的秘密。

采访提纲:

1、请问X博士,您能否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香菜这种植物?它属于什么科属?它原产于哪里?它在世界各地有哪些别名?

2、香菜为什么会有那种独特而强烈的气味?这种气味主要由哪些化合物构成?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香菜很好闻很好吃,而有人会觉得香菜很难闻很难吃?这与基因、遗传、环境、习惯等因素有关吗?

4、香菜是否对人体健康有益或有害?它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或药用价值?是否存在过敏或不适合食用者?

5、香菜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最早是何时被引入中国并被当作调料使用的?

6、香菜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又是如何被使用或看待的?例如,在西方国家,在东南亚,在中东,在非洲等。

7、除了香菜以外,还有哪些其他植物也属于所谓的“爱恨分明”的调料类别?例如,在中国常见的花椒、茴香、葱姜蒜等。

8、还有哪些其他植物也具有类似于香菜那样强烈且特殊的气味或味道?例如,在中国常见的苦瓜、臭豆腐、臭鸡蛋等。

9、有没有一些科学的方法或技巧,可以帮助讨厌香菜的人克服他们的厌恶感?例如,通过改变香菜的形状、颜色、温度、搭配等方式。

10、有没有一些有趣或奇怪的关于香菜的故事或传说?例如,在中国古代,香菜曾被用作什么用途?在西方文化中,香菜又有什么象征意义?

11、作为一位植物学博士,您对香菜这种植物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或感受?您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吃香菜呢?

12、您认为未来香菜在人类饮食文化中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或变化?是否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或变化?

【资料片】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播放一个关于香菜的资料片。这个资料片是由我们节目组制作的,它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反香菜联盟”的成员们是如何在“世界讨厌香菜日”这一天进行抗议和宣传活动的。请大家欣赏。

(音乐)

旁白:今天是2月24日,也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市中心,一群身穿黑色T恤衫、手持标语牌和喇叭的年轻人正在游行示威。他们高喊着“Down with cilantro!”(打倒香菜!),“Cilantro is evil!”(香菜是邪恶的!),“Stop cilantro abuse!”(停止滥用香菜!)等口号,引起了路人和媒体的注意。

采访者:你好,请问你们是什么组织?你们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活动?

示威者1:我们是“反香菜联盟”的成员。我们今天要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讨厌吃香菜!我们要求所有餐厅和超市停止出售和使用这种可怕的食物!

采访者:你们为什么讨厌吃香菜?你不觉得它很新鲜很美味吗?

示威者2:不!我们觉得它很恶心很难闻!它有一种像肥皂或金属的味道,让我们想吐!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基因缺陷,导致我们对香菜的气味和味道非常敏感!

采访者: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自己有这种基因缺陷的呢?

示威者3:我们在网上做了一个测试,就是用一根棉签蘸上香菜汁液,然后放在舌头上。如果你觉得很苦或很辣,就说明你有这种基因缺陷。如果你觉得没什么味道或很甜,就说明你没有。

采访者:那你们有没有试过改变自己对香菜的态度或习惯呢?比如说,多吃一些,或者和其他食物搭配吃?

示威者4:没有!我们不想改变自己!我们觉得这是一种正常而合理的反应!我们不应该被迫接受一种我们讨厌的食物!我们要求尊重和理解!

旁白:这样的活动并不只发生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加入了“反香菜联盟”,并在网上分享他们对香菜的厌恶感和抵制行动。他们认为香菜是一种侵犯了他们味蕾和身体权利的食物,并希望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音乐)

节目结束语: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X博士的精彩解答,也感谢大家的收听。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大家能够对香菜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尊重和包容不同人群对食物的喜好和选择。下期节目再见!





]]>
xmly_track_621359644 Mon, 27 Mar 2023 01:49:59 GMT 33: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1359644 No
full 78 <![CDATA[汪诘杂谈-AI: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xmly_track_618530563 Thu, 16 Mar 2023 00:43:14 GMT 19: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8530563 No full 79 <![CDATA[科普写作技巧分享:知识小品文]]> xmly_track_617931436 Mon, 13 Mar 2023 22:06:11 GMT 07: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7931436 No full 80 <![CDATA[汪诘杂谈-奇点临近:AI 将掀起第三次科学革命,ChatGPT只是探路先锋]]> xmly_track_617037632 Fri, 10 Mar 2023 06:09:59 GMT 20: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7037632 No full 81 <![CDATA[听众问答:拍《寻秘自然2》的钱从哪来? 3.18 上海发布会见]]> xmly_track_616618960 Wed, 08 Mar 2023 12:56:43 GMT 11: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6618960 No full 82 <![CDATA[《植物的战斗2》大氧化事件,唤醒活跃的世界]]> xmly_track_615284603 Fri, 03 Mar 2023 07:33:20 GMT 28: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5284603 No full 83 <![CDATA[3 月 1 日中午 12 点第六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开始售票]]> xmly_track_612854589 Tue, 21 Feb 2023 22:12:53 GMT 0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2854589 No full 84 <![CDATA[科声研学营 3 月份正式开营啦]]> xmly_track_611520995 Thu, 16 Feb 2023 01:35:43 GMT 03:3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1520995 No full 85 <![CDATA[化学有故事07-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
xmly_track_610596419 Sun, 12 Feb 2023 02:13:48 GMT 25: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0596419 No
full 86 <![CDATA[化学有故事06-李比希和有机化学]]> Restaging Liebig: A Study in the Replication of Experiments
https://doi.org/10.1080/00033790410001711922 




]]>
xmly_track_608443326 Thu, 02 Feb 2023 10:42:43 GMT 24: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8443326 No
full 87 <![CDATA[汪诘杂谈: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脑子]]> xmly_track_607607884 Mon, 30 Jan 2023 01:42:40 GMT 0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7607884 No full 88 <![CDATA[《流浪地球2》中国电影工业新高度,片中的太空电梯科学吗?]]> xmly_track_606822001 Thu, 26 Jan 2023 06:20:22 GMT 15: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6822001 No full 89 <![CDATA[汪诘杂谈:《三体》热再现,漫版和剧版同时开播,对原作的误读令我有点尬]]> xmly_track_605167741 Tue, 17 Jan 2023 08:11:54 GMT 23: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5167741 No full 90 <![CDATA[化学有故事05-维勒人工合成尿素。活力论崩塌]]> xmly_track_604220373 Fri, 13 Jan 2023 11:56:54 GMT 24: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4220373 No full 91 <![CDATA[汪诘杂谈:看《流浪地球 2》预告片有感,空白人 vs 数字人,谁更接近真人?]]> xmly_track_602826857 Sun, 08 Jan 2023 12:00:10 GMT 12: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2826857 No full 92 <![CDATA[溃疡发作,本周不更了]]> xmly_track_596841298 Thu, 15 Dec 2022 07:12:01 GMT 00: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6841298 No full 93 <![CDATA[现在,真正的疫情开始了,请保持好防冲击姿势]]> xmly_track_595020491 Thu, 08 Dec 2022 10:10:30 GMT 10: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5020491 No full 94 <![CDATA[化学有故事04-电解狂魔戴维和瑞典化学之父贝采利乌斯]]> xmly_track_594358893 Tue, 06 Dec 2022 03:29:28 GMT 25: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4358893 No full 95 <![CDATA[《寻秘自然》高清图文集,汪诘科普代表作配套实体书,值得珍藏]]> 汪诘潜心三年的科普代表作《寻秘自然》配套实体书已经上市。用证据还原真相,用科学理解自然,收藏一本吧。

]]>
xmly_track_594035275 Sun, 04 Dec 2022 23:34:14 GMT 01: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4035275 No
full 96 <![CDATA[汪诘杂谈:落实二十条有多难?该如何破局?疾控中心主任医师的观点]]> xmly_track_592964718 Thu, 01 Dec 2022 05:30:26 GMT 09: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2964718 No full 97 <![CDATA[《寻秘自然3》招募群演:汪诘邀您2023年1.1日,参与科普大片拍摄]]> 如果你想报名请猛戳这个链接:https://www.wjx.top/vm/tWcper8.aspx 或在微信找科小云( 1153580077)

]]>
xmly_track_591919334 Mon, 28 Nov 2022 05:41:35 GMT 03: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1919334 No
full 98 <![CDATA[化学有故事03-万物由原子组成]]> xmly_track_590836093 Thu, 24 Nov 2022 23:07:48 GMT 24: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0836093 No full 99 <![CDATA[汪诘杂谈:卡塔尔人是卡塔尔国的少数民族,你不知道的卡塔尔]]> xmly_track_590555733 Thu, 24 Nov 2022 02:58:49 GMT 0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0555733 No full 100 <![CDATA[化学有故事02-从质量守恒到元素不灭]]> xmly_track_588335647 Thu, 17 Nov 2022 02:15:23 GMT 24: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8335647 No full 101 <![CDATA[【新番】化学有故事01-否定燃素说并不简单]]> xmly_track_584954427 Tue, 08 Nov 2022 09:00:35 GMT 22: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4954427 No full 102 <![CDATA[锂价持续暴涨,钠离子电池元年将至,产业新格局开启]]> 如果你在去年 8 月 1 日买入 10 万元的碳酸锂,放到今天卖掉,就可以得到近 50 万元,锂矿的价格一年多就飙涨了近 500%,而且这个上涨的势头依然没有减缓的迹象。不过,我今天这期节目既不是来谈投资,也不是分析为什么锂矿会涨价那么猛。而是通过锂矿价格的飙涨得出一个判断:钠离子电池大规模生产的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明年将成为钠离子电池的元年。锂矿价格的飙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推动因素。

]]>
xmly_track_580485700 Wed, 26 Oct 2022 22:37:28 GMT 12: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0485700 No
full 103 <![CDATA[科技助力金融,创见数智生活(下)]]> 2022年浦发银行卓信财富之旅X喜马拉雅《卓信面对面》,特邀请管清友、吴伯凡、汪诘三位嘉宾、龙煦霏担任主持,并与证券、基金、保险行业头部机构的首席投研、产品专家联手,围绕“卓信财富之旅“系列活动,聚焦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三大领域,兼顾专业视角和生活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投教等多维度进行投资市场解读,为大家带来更专业的投资方向指引和经营策略参考。


]]>
xmly_track_578849562 Mon, 24 Oct 2022 03:34:12 GMT 28: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8849562 No
full 104 <![CDATA[科技助力金融,创见数智生活 (上)]]> 2022年浦发银行卓信财富之旅X喜马拉雅《卓信面对面》,特邀请管清友、吴伯凡、汪诘三位嘉宾、龙煦霏担任主持,并与证券、基金、保险行业头部机构的首席投研、产品专家联手,围绕“卓信财富之旅“系列活动,聚焦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三大领域,兼顾专业视角和生活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投教等多维度进行投资市场解读,为大家带来更专业的投资方向指引和经营策略参考。



]]>
xmly_track_578848709 Mon, 24 Oct 2022 03:34:07 GMT 32: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8848709 No
full 105 <![CDATA[下一个风口,元宇宙中的创业]]> 本期节目重点介绍元宇宙世界将提供的三类职业,并为你讲述元宇宙从 1.0 版、2.0 版到 3.0 版的发展趋势

]]>
xmly_track_577936071 Tue, 18 Oct 2022 08:22:40 GMT 12: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7936071 No
full 106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吃货科学指南》听众问答09-畅谈保健品的那些事儿]]> 19世纪初,全球人类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而如今已经超过70岁了。是什么让我们的寿命延长了呢?是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更加干净卫生了,我们的饮食搭配和生活节奏更加科学健康了,医疗水平的发展让我们即使生病了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了,靠得不是保健品。未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也一定主要靠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而不是靠保健品。还是那句话,人人都难逃一死,与其追求多活一两年,不如追求多开心一两年。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长寿药,而不是一边放纵自己一边吃保健品寻求心理安慰。

]]>
xmly_track_572209006 Mon, 26 Sep 2022 00:17:35 GMT 14: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2209006 No
full 107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11(完)]]> xmly_track_567859582 Fri, 09 Sep 2022 03:11:02 GMT 32: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7859582 No full 108 <![CDATA[杂谈:有人愿意来参与《寻秘自然 3》的创作吗?]]> 我和我的团队在上海等你,hr@kexueshengyin.com

]]>
xmly_track_566963891 Mon, 05 Sep 2022 22:16:07 GMT 08: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6963891 No
full 109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10]]> xmly_track_566829598 Mon, 05 Sep 2022 09:42:47 GMT 22: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6829598 No full 110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9]]> xmly_track_566016381 Fri, 02 Sep 2022 05:58:20 GMT 20: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6016381 No full 111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8]]> xmly_track_565454400 Wed, 31 Aug 2022 02:03:55 GMT 27: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5454400 No full 112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7]]> xmly_track_564920310 Mon, 29 Aug 2022 00:15:20 GMT 23: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4920310 No full 113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6]]> xmly_track_564501745 Sat, 27 Aug 2022 04:31:42 GMT 24: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4501745 No full 114 <![CDATA[科学童话:太阳是怎么来的]]> xmly_track_563991188 Thu, 25 Aug 2022 05:02:54 GMT 11: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3991188 No full 115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5]]> xmly_track_563982027 Thu, 25 Aug 2022 04:13:26 GMT 26: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3982027 No full 116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4]]> xmly_track_563465963 Tue, 23 Aug 2022 05:33:30 GMT 22: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3465963 No full 117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03]]> xmly_track_562696439 Sat, 20 Aug 2022 06:32:40 GMT 22: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2696439 No full 118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 02]]> xmly_track_560816157 Sat, 13 Aug 2022 07:30:06 GMT 22: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0816157 No full 119 <![CDATA[新书《临近》章节选登:上帝是左撇子吗?]]> 我的一本新书《临近》已经全面上市了,临近就是临近未来的意思,这本书由出版科普经典第一推动系列的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各大网上书店已经有售。这本书是我这几年写得最好的一些科学随笔文章的集合,绝大多数文章都被著名的《读库》《读者》等书摘类杂志选登过。今天给大家播讲其中的一章《上帝是左撇子吗?》,这是我个人认为这几年写的最好的几篇科学故事之一。



]]>
xmly_track_560173993 Thu, 11 Aug 2022 01:55:49 GMT 3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0173993 No
full 120 <![CDATA[科普小说:光之使徒 01-楔子]]> xmly_track_559600034 Tue, 09 Aug 2022 02:11:38 GMT 23: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59600034 No full 121 <![CDATA[震撼:韦布望远镜的首张正式照片露真容]]>

]]>
xmly_track_551394521 Tue, 12 Jul 2022 10:52:06 GMT 2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51394521 No
full 122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吃货科学指南06》-抗氧化:保健品商家开出的都是智商税,你别交]]> xmly_track_549802228 Thu, 07 Jul 2022 07:01:44 GMT 2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49802228 No full 123 <![CDATA[汪诘杂谈:奥密克戎的再感染率是多少?]]> xmly_track_543992739 Fri, 17 Jun 2022 03:57:15 GMT 11: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43992739 No full 124 <![CDATA[汪诘杂谈:常态化核酸检测面临的挑战]]> xmly_track_543095710 Tue, 14 Jun 2022 06:59:45 GMT 26: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43095710 No full 125 <![CDATA[再谈「病死率」——对《台湾本轮疫情》一文的补充科普]]>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estimating-mortality-from-covid-19

]]>
xmly_track_539584591 Thu, 02 Jun 2022 08:12:53 GMT 30: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9584591 No
full 126 <![CDATA[疫情速递:为何台湾省本轮疫情感染者暴增至800万?病亡人数是多少?]]> xmly_track_538301703 Sun, 29 May 2022 04:11:26 GMT 17: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8301703 No full 127 <![CDATA[我的新专辑《吃货科学指南》30集目录出炉,去我主页找专辑,前2集正片免费听ing]]> 《吃货科学指南》目录


0.发刊词:重新认识食物,科学不断颠覆传统观念


1.糖:与毒药仅仅只是一线之隔


2.鸡蛋:一天能吃几个?看看你的健康知识停在了哪一年?


3.蛋白质:不吃真的不行,该怎么吃?


4.能量饮料:渴了累了喝 XX ,不要被广告忽悠


5.脂肪:我们到底该不该恐惧?


6.抗氧化:保健品商家开出的都是智商税,你别交


7.益生菌:除了提供美味,并没有那么多功能


8.面筋:北方人吃多了真的会比南方人笨吗?


9.牛奶:历经无数考验,屹立不倒的营养之神。


10.海鲜:让我们又爱又怕的美味


11.果蔬:蔬菜多多益善,但水果不是


12.红肉白肉:这两个名词误导了多少人。


13.油炸食品:它的危害不仅仅是发胖


14.味精:被冤枉最深最惨的食品添加剂


15.嫩肉粉:不要怕,这不是魔术,是科学


16.防腐剂:被名称所累的好东西。


17.植物肉:真的能替代动物肉吗?


18.微量元素:我们到底该怎么补?


19.代糖:零度可乐的利与弊


20.左旋肉碱:说它能燃烧脂肪的都是大忽悠!


21.冰箱:不是保险箱,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扔


22.天然和人工:两个语言陷阱,你别中招


23.速食: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代表,必须拥抱


24.烧焦:美味和毒药之间,只有一条细线


25.生酮饮食:多吃肉不吃饭适合哪些人?


26.轻断食:颠覆传统的养生观指南


27.食品包装: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重要知识 


28.长期素食主义者们:为了健康,该醒醒了


29.转基因食品:我只告诉你事实,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


30.食品科学的未来:哪些新型食物大有前途

]]>
xmly_track_537287032 Thu, 26 May 2022 22:42:00 GMT 03: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7287032 No
full 128 <![CDATA[观天神器 12: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助力破解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 xmly_track_534462441 Thu, 19 May 2022 22:18:23 GMT 20: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4462441 No full 129 <![CDATA[美国国会就UFO展开50年来首次听证会,曝光的这2个视频有多猛?]]> 北京时间 2022 年 5 月 17 日晚 21 点左右,美国国会在国会山召开了一次有关 UFO(不明飞行物)的听证会,这是 UFO 这个概念诞生的 50 多年来,美国国会第一次就此话题召开听证会。那么这场听证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
xmly_track_534351221 Thu, 19 May 2022 14:31:08 GMT 0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4351221 No
full 130 <![CDATA[《吃货科学指南》发刊词:重新认识食物,科学不断颠覆传统观念]]> xmly_track_533927031 Wed, 18 May 2022 21:15:12 GMT 16:0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3927031 No full 131 <![CDATA[观天神器11: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的王者]]> xmly_track_531406081 Fri, 13 May 2022 04:13:29 GMT 20: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1406081 No full 132 <![CDATA[人类第二张黑洞照震撼出炉,我们如何穿透银河系的重重迷雾?]]> 2022年5月12日,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照片发布,这是人类迄今为止获得的第二张黑洞照片。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得到这张照片的,背后又有哪些科学故事?请听我为你讲述。

]]>
xmly_track_531368326 Fri, 13 May 2022 02:10:18 GMT 06: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1368326 No
full 133 <![CDATA[二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我,来聊聊开车听节目的那些事儿]]> 汽车生活,由此抵达
定期相聚,畅聊令人向往的车生活!
《非正式车友会》第一期
#开车时候耳朵闲着怎么行呢
汪诘参会!


]]>
xmly_track_530740925 Wed, 11 May 2022 07:21:22 GMT 20: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0740925 No
full 134 <![CDATA[观天神器10:智利ALMA望远镜,宇宙生与死的见证者]]> xmly_track_529787673 Sun, 08 May 2022 12:10:14 GMT 17: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9787673 No full 135 <![CDATA[观天神器09:“一眼千星”郭守敬望远镜]]> xmly_track_527085149 Sat, 30 Apr 2022 04:33:47 GMT 23: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7085149 No full 136 <![CDATA[纯技术分析:我国如何判定新冠病亡?]]> 美国新冠病死定义说明:
https://www.aamc.org/news-insights/how-are-covid-19-deaths-counted-it-s-complicated

数据来源说明:

美国的数据来自:Our World in Data(OWID,用数据看世界)是一家始创于牛津大学、专注于科学数字的学术网站。新冠期间的数据统计被普遍认为最详实、展现手法最丰富。

网址: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奥密克戎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2 年 4 月 25 日期间,美国公布的病亡人数为 166,919 人,公布的确诊人数为 2615 万。信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coronavirus/country/united-states


根据 OWID 推荐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计量和评估研究所(IHME)的“统计及易感-暴露-感染-去除(SEIR)混合模型”,美国同周期内真实感染数约 1.4 亿。信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daily-new-estimated-infections-of-covid-19?time=2021-12-31..latest


香港的死亡人数和确诊人数的数据来自香港卫生署公布的 2021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2 年 4 月 20日的数据,死亡 8,973 人,确诊 118.59 万。数据下载地址: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death_analysis.pdf香港的总感染人数的估算模型同样来自 IHME 模型,估算的总感染人数约 356 万。信源: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daily-new-estimated-infections-of-covid-19?time=2021-12-31..latest&country=~HKG


上海的数据来自「上海发布」公众号每日公布的数据汇总,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4 月25 日,上海累计感染 528,237 人,累计确诊 42,942 人,累计死亡 190 人。吉林的数字来自国家卫健委每日公布的数据汇总,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4 月25 日,吉林累计感染 75,209 人,累计确诊 39,291 人,累计死亡  2 人(尽管这 2 例死亡官宣不属于新冠致死,但国家卫健委并未在统计数据中除去)。


*说出来你别不信,上海和吉林的累计数据并没有一个官方权威平台在统计。很多大平台公布的累计数据都有误,尽管难以置信,但事实上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平台公布的累计数据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每日数据的累加值吻合(往往相差极大)。这逼得我们只好自己汇总来自国家卫健委[6]以及「上海发布」公布的每日数据,然后编制统计表格,反复计算核对。





]]>
xmly_track_525813809 Tue, 26 Apr 2022 10:29:32 GMT 20: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5813809 No
full 137 <![CDATA[汪诘《说出来你别不信》:再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有科学的答案]]> xmly_track_524606347 Fri, 22 Apr 2022 21:46:18 GMT 11:0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4606347 No full 138 <![CDATA[观天神器 08:卡尔·央斯基甚大阵列望远镜]]> xmly_track_523707054 Wed, 20 Apr 2022 07:34:24 GMT 23: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3707054 No full 139 <![CDATA[剖析最新数据:香港用 8735 条生命为我们探索出了抗疫 7 字口诀]]>


]]>
xmly_track_522022941 Fri, 15 Apr 2022 10:23:29 GMT 2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2022941 No
full 140 <![CDATA[上海封城半月为何还不到拐点?中疾控首发居家隔离指南]]>

]]>
xmly_track_521583499 Thu, 14 Apr 2022 05:25:32 GMT 08: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1583499 No
full 141 <![CDATA[如果看不懂疫情信息中的这两个词,你会一直想不通很多问题]]> xmly_track_519655828 Fri, 08 Apr 2022 16:02:28 GMT 10: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9655828 No full 142 <![CDATA[奥密克戎的后遗症和病死率到底有多少?听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生怎么说]]> xmly_track_519171725 Thu, 07 Apr 2022 11:04:26 GMT 01: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9171725 No full 143 <![CDATA[【老节目重发】如何面对网络上的谩骂和攻击?]]> xmly_track_519113329 Thu, 07 Apr 2022 07:51:48 GMT 10: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9113329 No full 144 <![CDATA[汪诘回应“不吐不快”的若干质疑:别曲解、别扣帽、别外行]]> https://docs.qq.com/sheet/DS2RwQ05yZXhuSkZj?u=9e3a96f12cd84e5394fa9f544bb93637&tab=BB08J2


http://www.nhc.gov.cn/xcs/yqtb/list_gzbd.shtml

]]>
xmly_track_518228301 Mon, 04 Apr 2022 16:22:20 GMT 25: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8228301 No
full 145 <![CDATA[观天神器07:俄罗斯RATAN-600环状射电望远镜]]> xmly_track_513600181 Tue, 22 Mar 2022 12:07:43 GMT 18: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3600181 No full 146 <![CDATA[新冠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5 天即是分水岭]]>

]]>
xmly_track_511467377 Wed, 16 Mar 2022 08:23:39 GMT 10: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1467377 No
full 147 <![CDATA[截止到 2022 年 3 月,我们对“新冠后遗症”了解多少?]]> xmly_track_509993929 Fri, 11 Mar 2022 23:32:40 GMT 11: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9993929 No full 148 <![CDATA[观天神器06:夏威夷莫纳克亚天文台——天文学家的圣山]]> xmly_track_509329865 Wed, 09 Mar 2022 23:38:39 GMT 22: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9329865 No full 149 <![CDATA[广播剧:辉瑞疫苗 9 页副作用是怎样炼成的]]> xmly_track_508214173 Sun, 06 Mar 2022 11:49:10 GMT 08: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8214173 No full 150 <![CDATA[疯传的辉瑞疫苗致死真相被掩盖,到底是怎么回事]]> xmly_track_507909570 Sat, 05 Mar 2022 12:14:21 GMT 18: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7909570 No full 151 <![CDATA[观天神器 05:阿雷西博望远镜,人类探索宇宙的丰碑]]> xmly_track_507190097 Thu, 03 Mar 2022 04:56:09 GMT 22: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7190097 No full 152 <![CDATA[汪诘:二年磨一剑,《寻秘自然2》比 1 更好看了吗?等你评价]]> 我是汪诘。《寻秘自然1》我自认为基本达到了高清电视的画质水准。现在做的第2季,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动画、音乐、音效,我们都是按照电影的标准来制作的。您觉得和第1季对比下,能加几分?

]]>
xmly_track_506474805 Tue, 01 Mar 2022 00:21:18 GMT 07: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6474805 No
full 153 <![CDATA[国际罕见病日:全球超 3 亿,中国超 2000 万,患上“罕见病”不罕见]]> xmly_track_506204487 Mon, 28 Feb 2022 04:28:04 GMT 06: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6204487 No full 154 <![CDATA[时隔两年,汪诘和旭岽再次双厨狂喜,聊植物和生命]]> 打包购买:https://item.jd.com/13614588.html

]]>
xmly_track_506134470 Sun, 27 Feb 2022 23:13:44 GMT 26: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6134470 No
full 155 <![CDATA[观天神器04:欧洲南方天文台——王者归来]]> xmly_track_504337030 Tue, 22 Feb 2022 04:04:00 GMT 20: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4337030 No full 156 <![CDATA[BBC 开年大作,把植物界的吸血鬼带火了]]> https://item.jd.com/13068649.html

]]>
xmly_track_503960827 Mon, 21 Feb 2022 02:04:34 GMT 12: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3960827 No
full 157 <![CDATA[观天神器03:帕克斯望远镜的不老传说]]> xmly_track_503069097 Fri, 18 Feb 2022 01:50:17 GMT 20: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3069097 No full 158 <![CDATA[汪诘杂谈:冬奥会的人造雪惹来众多非议,汪诘来较真]]> xmly_track_502767661 Thu, 17 Feb 2022 02:48:21 GMT 12: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2767661 No full 159 <![CDATA[汪诘杂谈:用科学思维谈冬奥冠军谷爱凌的身世]]> xmly_track_500673947 Thu, 10 Feb 2022 11:36:19 GMT 19: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0673947 No full 160 <![CDATA[观天神器02:俄亥俄州立大学射电望远镜(“大耳朵”)]]> xmly_track_499589920 Mon, 07 Feb 2022 05:35:10 GMT 19: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9589920 No full 161 <![CDATA[科学声音新年求贤信息]]> 期待您的简历:hr@kexueshengyin.com

]]>
xmly_track_499589761 Mon, 07 Feb 2022 05:34:15 GMT 04: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9589761 No
full 162 <![CDATA[观天神器01:威尔逊山天文台]]> 本期节目原作者:刘辰


]]>
xmly_track_497157390 Fri, 28 Jan 2022 07:33:42 GMT 20: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7157390 No
full 163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植物有故事》咖啡与茶,来自远方的馈赠]]> xmly_track_493950252 Wed, 19 Jan 2022 02:25:36 GMT 24: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3950252 No full 164 <![CDATA[我小时候这样过年,今年计划陪你过年]]> xmly_track_490544300 Sun, 09 Jan 2022 12:00:00 GMT 20: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0544300 No full 165 <![CDATA[汪诘:2021年,中国新冠病死率全球最低]]> xmly_track_489544746 Wed, 05 Jan 2022 10:05:21 GMT 11: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9544746 No full 166 <![CDATA[科学有故事汪诘 X 科学史评话吴京平:360度畅谈韦伯望远镜,它能找到外星生命吗?]]> xmly_track_486778497 Mon, 27 Dec 2021 11:47:17 GMT 28: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6778497 No full 167 <![CDATA[汪诘杂谈:加湿器算不算智商税?不恰饭,纯科普]]>

]]>
xmly_track_486596838 Mon, 27 Dec 2021 00:04:21 GMT 14: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6596838 No
full 168 <![CDATA[汪诘2021年末重磅演讲:《科普视频创作的“术”与“道”》]]> 对科学的理解深度是科普视频创作的“道”,它决定了作品的天花板;而视频的专业度是“术”,它决定了作品与天花板的距离。

]]>
xmly_track_485796054 Fri, 24 Dec 2021 07:52:01 GMT 20: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5796054 No
full 169 <![CDATA[什么是湍流之谜,它何以成为经典物理学的最后一座堡垒?(一定要听到结尾)]]> xmly_track_482978246 Thu, 16 Dec 2021 01:06:10 GMT 18: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2978246 No full 170 <![CDATA[电影技术有国标,科普产品是否也需要国标?]]> xmly_track_479152505 Sun, 05 Dec 2021 00:49:52 GMT 10: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9152505 No full 171 <![CDATA[新冠最新变种奥密克戎(omicron)会再现德尔塔的杀伤力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46e-audiofreehighqps/37/D1/GKwRIRwFe53bAE-FJAD9EIcb-aacv2-48K.m4a Tue, 30 Nov 2021 08:02:43 GMT 10: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7613748 No full 172 <![CDATA[在货币发明之前,真的存在一个物物交换的社会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3a5-audiofreehighqps/70/F0/GKwRIDoFc6vQAIjzHwD6vcnY.m4a Thu, 25 Nov 2021 23:00:00 GMT 18: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5605029 No full 173 <![CDATA[【写作示范】山中伸弥开启“时光机”,让成熟细胞出现“逆生长”?这不是科幻,是诺奖]]>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7e1-audiofreehighqps/68/12/GKwRIW4FcenOAMTizAD6SUdW-aacv2-48K.m4a Mon, 22 Nov 2021 23:24:33 GMT 26: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5151555 No full 174 <![CDATA[厕所简史——写在世界厕所日]]>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52c-audiofreehighqps/F5/E4/GKwRIRwFbQY1AEyN-QD48RWD-aacv2-48K.m4a Fri, 19 Nov 2021 06:24:36 GMT 10: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3910308 No full 175 <![CDATA[汪诘杂谈-为了新冠防疫扑杀宠物,在科学上是否讲得通?]]>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185-audiofreehighqps/39/34/GKwRIRwFaojTAEbEXAD4OoPX-aacv2-48K.m4a Wed, 17 Nov 2021 09:05:07 GMT 09: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3264585 No full 176 <![CDATA[汪诘杂谈-中国再造 5 个天眼,我想到了一桩旧事]]>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aa6-audiofreehighqps/AF/5F/GKwRIMAFaPxkAImI5gD3x9cB-aacv2-48K.m4a Tue, 16 Nov 2021 04:53:35 GMT 18: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2862802 No full 177 <![CDATA[盘点全球新冠特效药,谁能绝杀疫情]]>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774-audiofreehighqps/BE/76/GKwRIMAFYoh5AEmZuAD2Fh4J-aacv2-48K.m4a Thu, 11 Nov 2021 07:25:34 GMT 09: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1242655 No full 178 <![CDATA[答复听众:是否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启发孩子的科学思维?]]>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07d-audiofreehighqps/3D/16/CKwRIJEFYMUlAELKswD1o7tL-aacv2-48K.m4a Tue, 09 Nov 2021 23:19:55 GMT 09: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0803823 No full 179 <![CDATA[【写作示范】可以传染的癌症:宫颈癌寻凶之旅]]>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3c5-audiofreehighqps/07/0C/CKwRIasFXh5hAMlXwwD07Hq2-aacv2-48K.m4a Sun, 07 Nov 2021 23:01:22 GMT 27: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0115236 No full 180 <![CDATA[【写作示范】楚尔·豪森:宫颈癌元凶的搜索战]]>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e72-audiofreehighqps/FB/D8/CKwRIRwFV4GhALo-2ADzKLf0-aacv2-48K.m4a Tue, 02 Nov 2021 22:41:11 GMT 25: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8463502 No full 181 <![CDATA[饱受争议的2010年诺贝尔奖:试管婴儿技术]]>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fb5-audiofreehighqps/23/03/CKwRIUEFT8EDAKc_xQDxH-Wo.m4a Mon, 01 Nov 2021 22:46:43 GMT 22: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6545859 No full 182 <![CDATA[燕麦:怎么吃比能吃和好吃更重要]]>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cc1-audiofreehighqps/80/F1/CKwRIUEFUbJ8AEZ65gDxq7PO.m4a Mon, 01 Nov 2021 12:00:00 GMT 09: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7068490 No full 183 <![CDATA[汪诘杂谈:如何面对网络上的谩骂和攻击?]]>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2ba-audiofreehighqps/6A/0D/CKwRIDoFTmuDAErGwgDwwDP7-aacv2-48K.m4a Wed, 27 Oct 2021 01:16:40 GMT 10: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6205547 No full 184 <![CDATA[重温科幻广播剧《哪》,同名小说(口袋书)各大网络书店已上市]]> 可以搜索:汪诘 哪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086-audiofreehighqps/54/B3/CKwRIW4FP-39AVVduADtEBcV-aacv2-48K.m4a Sun, 17 Oct 2021 23:00:00 GMT 46: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2772057 No
full 185 <![CDATA[科学有故事:科技背后的暗实力竞争]]>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fe9-audiofreehighqps/AC/26/CKwRINsFPzsvAJsXxwDs7X5s.m4a Fri, 15 Oct 2021 12:46:08 GMT 20: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2646082 No full 186 <![CDATA[汪诘杂谈:笑脸符号拍出250多万的天价,投资 NFT 难道是250?]]> The First 5000 Days:


像素风格的表情包:


笑脸: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939-audiofreehighqps/9F/16/CKwRIaIFOUmxAGd2ZgDraweb-aacv2-48K.m4a Mon, 11 Oct 2021 00:34:39 GMT 13: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1195201 No
full 187 <![CDATA[探索节目:《超次元的科学课》(二次元风格科普实验节目)]]> 我们计划制作一个二次元风格的科普节目,名字叫做《超次元的科学课》,目标人群是喜爱二次元的青少年们,目前这个项目正在调研阶段。今天我给大家听一个样片,希望能得到老二次元们的反馈。


我们也希望能把这个项目做成真正的二次元风格的视频版本,不过,做动画的成本很高,而且我们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知道有没有做动画的团队愿意跟我们一起合作,共担成本,开发这个项目呢?不论是做成 VTB 风格的节目还是真正的番剧,都是一种可能性。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跟冰海牧心联系,他的微信和 QQ 号都是:450881227,期待与您合作,一起打开科普二次元的新疆域。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380-audiofreehighqps/22/D7/CKwRIRwFNZa0AFmEogDqf_my-aacv2-48K.m4a Fri, 08 Oct 2021 05:14:13 GMT 12: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0321932 No
full 188 <![CDATA[汪诘杂谈-“不轻易相信”和“不轻易否定”是对立统一的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f33-audiofreehighqps/9C/8A/CKwRINsFMUg5AFDuYgDpdN4w-aacv2-48K.m4a Mon, 04 Oct 2021 22:50:11 GMT 10: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9376239 No full 189 <![CDATA[收费专辑免费听:《基地》(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e7b-audiofreehighqps/F5/D5/CKwRIDoFLrH1AR0yzwDo3qHz-aacv2-48K.m4a Sat, 02 Oct 2021 23:43:21 GMT 38: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8857089 No full 190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人工合成淀粉能获诺奖吗?平哥汪诘对谈 2021 年 9 月科技新闻]]>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f1c-audiofreehighqps/82/73/CKwRIW4FLaLFAKSu_wDoqHVK-aacv2-48K.m4a Sat, 02 Oct 2021 04:27:23 GMT 22: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8671381 No full 191 <![CDATA[汪诘杂谈-不轻易否定vs不轻易相信,哪个才是科学精神?]]>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54b-audiofreehighqps/7D/9C/CKwRIJIFJXouAHCuLQDmsGQq-aacv2-48K.m4a Sat, 25 Sep 2021 23:56:05 GMT 15: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6848607 No full 192 <![CDATA[科幻广播剧:独树一帜(结尾有彩蛋)]]>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624c-audiofreehighqps/37/8D/CKwRIaIFIX9gAJE4mgDlr9Fc-aacv2-48K.m4a Wed, 22 Sep 2021 23:29:07 GMT 19: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5927300 No full 193 <![CDATA[“计算摄影”成苹果发布会最大亮点,它会降维打击传统摄影吗]]> 2021年苹果秋季发布会中,我看到的最大亮点就是:计算摄影(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它是否会对传统摄影技术形成降维打击,传统摄影行业又是否会忽视掉这头房间里的大象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20c-audiofreehighqps/90/22/CKwRIMAFGfR4AGByggDj5WeX-aacv2-48K.m4a Fri, 17 Sep 2021 06:10:48 GMT 13: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4313498 No
full 194 <![CDATA[我与张旭老师合作的有声书专辑《高原》正式上线,欢迎搜索收听]]>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831-audiofreehighqps/F6/CF/CKwRIW4FGPCPAB_THQDjqQS2-aacv2-48K.m4a Thu, 16 Sep 2021 11:42:01 GMT 04: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4083534 No full 195 <![CDATA[汪诘杂谈-来稿选登:如何看待“每一滴酒都增加健康风险”的说法]]>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962-audiofreehighqps/9E/CB/CKwRINsFFi0GAGRzdgDi9lrp-aacv2-48K.m4a Tue, 14 Sep 2021 09:22:58 GMT 13: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3423920 No full 196 <![CDATA[爆火的元宇宙是什么?别听概念,看本质]]>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eca-audiofreehighqps/66/69/CKwRIJEFD68uAFisxQDhX-Mj-aacv2-48K.m4a Thu, 09 Sep 2021 11:12:29 GMT 11: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1965126 No full 197 <![CDATA[《寻秘自然 2》的几百万都花在哪里了?这个小片给你答案]]>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6d00-audiofreehighqps/F7/BD/CKwRIaIFCOg8AHrbLADfnr5P-aacv2-48K.m4a Sat, 04 Sep 2021 07:49:05 GMT 16: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0355905 No full 198 <![CDATA[10年前,耗资76亿人民币重造人类大脑的计划,现在怎么样了?]]>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510-audiofreehighqps/A8/E1/CKwRIaIFBRoPAI8WWQDepd0w.m4a Fri, 03 Sep 2021 02:00:00 GMT 19: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9499462 No full 199 <![CDATA[糖尿病简史:穷医生班廷破釜沉舟,多伦多男孩九死一生]]>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496-audiofreehighqps/0B/20/CKwRIJIFBIJEAM-RBQDefcRb-aacv2-48K.m4a Tue, 31 Aug 2021 23:45:42 GMT 28: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9358096 No full 200 <![CDATA[汪诘杂谈-统计数据告诉你德尔塔毒株的真相]]>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d87-audiofreehighqps/AD/A5/CKwRIDoFAeOFAExR0wDdwYyr.m4a Fri, 27 Aug 2021 05:41:38 GMT 10: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7951823 No full 201 <![CDATA[“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未必好,人工智能主导的网络购物去向何方?]]> 线上购物平台的每一个创新和发明,都是为了减小或者消除交易阻力,让交易变得更加顺畅。那么人工智能 AI 在其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3f4-audiofreehighqps/DE/FB/CKwRIaIE-gOsAI82pgDbclEp-aacv2-48K.m4a Tue, 24 Aug 2021 00:43:00 GMT 19: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6867316 No
full 202 <![CDATA[官办 2021上海闵行科普秀大赛,我是评委]]>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202-audiofreehighqps/20/DC/CKwRIW4E2aicABj5zwDQGNbT.m4a Fri, 30 Jul 2021 11:42:16 GMT 03: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8622450 No full 203 <![CDATA[数字未来07:杭州 vs 广州,杭州已经后来居上了吗?]]> 在杭州与广州它俩的竞争中,我到底该用“姜还是老的辣”来形容呢,还是用“葱还是嫩的香”来形容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54d6-audiofreehighqps/CA/AC/CKwRIMAE8hE9AKe5RADZA5v7.m4a Tue, 17 Aug 2021 00:25:07 GMT 22: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4442430 No
full 204 <![CDATA[十亿细菌一口闷:马歇尔和幽门螺旋杆菌]]>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0338-audiofreehighqps/4D/70/CKwRIJIE63pOALFDRQDW4OEO-aacv2-48K.m4a Fri, 13 Aug 2021 00:05:07 GMT 23: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3081245 No full 205 <![CDATA[数字未来06-不是魔幻:人类的肉身终将被机器取代]]> 文化是基因的外挂、汽车是双脚的外挂、计算机是大脑的外挂,一切技术都是人类进化的外挂。早在人类穿上衣服、点起篝火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开启了外挂模式,向着机器人的方向一路狂奔,再也不会回头。这样的机械人,你接受了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56b8-audiofreehighqps/F5/47/CKwRIUEE538VAIKK4ADVRGr--aacv2-48K.m4a Mon, 09 Aug 2021 23:36:30 GMT 17: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1988847 No
full 206 <![CDATA[纯科普,为科学声音赞助方带来了什么?]]>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e15-audiofreehighqps/59/A0/CKwRIaIE1Q0GAFo3yADOKB2X-aacv2-48K.m4a Mon, 26 Jul 2021 23:49:08 GMT 12: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7493235 No full 207 <![CDATA[悟空号:捕捉暗物质互相湮灭时的痕迹,用大数据拨开它的“乌云”]]> 对于悟空号来讲,它最本质的工作就是上太空去收集各种高能粒子的数据,观察γ射线的信号。我们当然不能仅仅把眼光盯在暗物质这一条线上。寻找暗物质的蛛丝马迹也只是这些数据的用途之一。数据本身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其中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eee-audiofreehighqps/16/48/CKwRIJIEyCTYAH4Y1QDJQ69a-aacv2-48K.m4a Sat, 17 Jul 2021 04:51:14 GMT 17: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4478314 No
full 208 <![CDATA[数字未来05-中医四诊仪上天,中西医结合有未来吗?]]> 最近我被一条新闻刷了屏:“中医四诊仪首次运用在空间站任务中,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为航天员身体护航。结合建立面诊、舌诊、脉诊的数据库等方式,中国空间站实现中医天地诊断。”那么,新闻中的中医四诊仪究竟是什么黑科技?插上了高科技翅膀的中医诊疗,又是否是中西医结合的有力尝试?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f06-audiofreehighqps/07/E5/CKwRIasExrAKAIdDZADIuIXn-aacv2-48K.m4a Fri, 16 Jul 2021 00:59:44 GMT 18: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4103531 No
full 209 <![CDATA[WMAP:破解宇宙起源之谜,大爆炸之前还有大爆炸?]]> 有了WMAP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暴胀理论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修正,一直统治宇宙学领域至今,被称之为标准宇宙模型。而当今宇宙学的最前沿领域就是在暴胀时刻,也就是大爆炸之后不可思议的十亿亿亿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39e-audiofreehighqps/09/97/CKwRIRwExUdTAH7APgDIKi1X-aacv2-48K.m4a Thu, 15 Jul 2021 00:41:30 GMT 17: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3784234 No
full 210 <![CDATA[哈勃太空望远镜:除了拍摄哈勃深空场,还利用引力透镜窥探暗物质]]> 在“哈勃深空场”中,纯黑的背景上洒满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璀璨“钻石”,超过3000颗。而你看到的每一颗“钻石”都不是一颗星星,而是一个像银河系一样包含着千亿颗恒星的星系,其中有目前已知的最早、最遥远的星系,银河系与之相比可以说是毫不起眼。“哈勃深空场”的横空出世,立刻成为NASA最值得骄傲的照片之一,不仅美丽神秘,科学内涵也极其丰富。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5c1-audiofreehighqps/6C/46/CKwRIJEEvWDPAHSsMwDFTTkN-aacv2-48K.m4a Fri, 09 Jul 2021 00:51:17 GMT 15: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1839832 No
full 211 <![CDATA[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见证恒星从诞生到死亡,捕获时间边缘的黑洞]]> 要想更好地了解黑洞和星系的演化规律,就需要进行深度的巡天观测。钱德拉接下了这一任务。代号为“钱德拉深空场”的巡天任务,在长达三个星期的曝光时长里,产生了有史以来观测的最深最远的X射线图像……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a30-audiofreehighqps/CE/42/CKwRINsEuWmMAH8ogADDnqyP-aacv2-48K.m4a Tue, 06 Jul 2021 00:39:08 GMT 17: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0865408 No
full 212 <![CDATA[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感知星系尘埃的红外辐射,探秘宇宙的黑暗时代]]> 斯必泽空间望远镜进行了一项听起来霸气十足的巡天计划——GLIMPSE,英文缩写的全称是“银河系遗珍红外银盘巡天”。与以往其他设备的“巡天”相比,斯必泽的灵敏度高出了100倍,分辨率高出了10倍。通过对11万个不同的指向定位和84万幅图像的耐心拼接,GLIMPSE计划产出了一幅珍贵的无缝拼图……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91d-audiofreehighqps/33/5A/CKwRINsEtXl8AHUmEwDCNVFj-aacv2-48K.m4a Sat, 03 Jul 2021 00:58:22 GMT 15: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9976863 No
full 213 <![CDATA[伊巴谷卫星:测绘银河系,意外发现太阳5亿年内四次穿过旋臂]]> 事实上,伊巴谷从事的恒星位置测量看似是简单、枯燥的基础性工作,但其实可以惠及从行星到宇宙学的各个天体物理学领域。如果把现代天文学比作一座金字塔,那么天体测量就是最下面一层的基石,所有的理论都要始于这一学科的劳动成果。它的应用范围之广,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a8e-audiofreehighqps/31/21/CKwRIaIEsCxyAHLk_ADAN-Gr-aacv2-48K.m4a Tue, 29 Jun 2021 00:28:23 GMT 15: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8796933 No
full 214 <![CDATA[数字未来 04-探天宫空间站的智能家居,看华为鸿蒙2.0能否绝地反击?]]> 通过观看航天员们的生活,我似乎窥见了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一角。我很想借这个新闻跟你谈谈为什么华为的鸿蒙 2.0 系统对未来如此重要。鸿蒙系统有两个版本,一个用于手机,一个用于物联网。手机鸿蒙系统由于种种非技术难度方面的原因,始终受制于谷歌的安卓系统;而物联网鸿蒙系统则从一出生开始,每一行代码都是华为自己开发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64d-audiofreehighqps/E8/8B/CKwRIDoErywuAIk1MgC_0UIU-aacv2-48K.m4a Mon, 28 Jun 2021 06:15:52 GMT 18: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8577659 No
full 215 <![CDATA[搜虎号:与这颗躁动的恒星一同生活,就必须解开太阳风暴的谜团]]> 搜虎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太阳耀斑,也就是太阳物质、电磁辐射及高能粒子的突然爆发,可以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这种“空间天气”的变化,会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ee1-audiofreehighqps/74/57/CKwRIasEqup7AIAiIgC-fFGd-aacv2-48K.m4a Fri, 25 Jun 2021 00:45:29 GMT 17: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7673475 No
full 216 <![CDATA[星辰号:人类首个带回彗星尘埃的探测器,揭秘太阳系诞生前的宇宙]]> 星尘号采集回来的样本带来很多新的发现。2009年,戈达德飞行中心的团队报告,在一些微小的颗粒中发现了甘氨酸,这是一种氨基酸。对这些甘氨酸进行的同位素检测,证明这些物质不是来自于地球。这证明氨基酸作为一种构成生命的基本零部件是可以通过彗星传递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9a1-audiofreehighqps/74/7F/CKwRIaIEpvA1AHzdIAC9ALZf-aacv2-48K.m4a Tue, 22 Jun 2021 00:20:40 GMT 16: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6794666 No
full 217 <![CDATA[数字未来03-三孩政策能否缓解养老压力,智慧养老是答案吗]]> 一份来自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 ,超过7成的90后,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规划问题了。但是研究数据同时也发现,这些重视养老问题的年轻人里,真正为养老付诸行动的人还不到10%,大多数人只是沉浸在深深的养老焦虑中,除了焦虑还是焦虑。但是,未来真的会如此悲观吗?我今天想给出一点不同的看法。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69d8-audiofreehighqps/78/EB/CKwRIW4Eow1uAGx-OAC7trv6-aacv2-48K.m4a Sat, 19 Jun 2021 01:37:31 GMT 14: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5937791 No
full 218 <![CDATA[卡西尼号:不止揭秘土星光环,更揭示“行星的卫星可能存在生命”]]> 在卡西尼号到达土星之前,科学家们都紧盯土星光环、泰坦星这些“明星”,很少有人去关注没有存在感的“小透明”——土卫二,恩克拉多斯。2005年2月17日,已经抛出了惠更斯号着陆器的卡西尼号轻装上阵,飞到距离恩克拉多斯1264公里的位置,对着恩克拉多斯拍摄了一张照片。在照片中,能清晰地看到恩克拉多斯表面喷出了羽毛状的喷流……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80c-audiofreehighqps/A8/9D/CKwRIasEoZwiAHwRAwC7PcCw-aacv2-48K.m4a Thu, 17 Jun 2021 23:20:47 GMT 16: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5632301 No
full 219 <![CDATA[心理学史话06:开山鼻祖冯特]]>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a52-audiofreehighqps/79/F8/CKwRIMAEnuqQAJSd6QC6QStF-aacv2-48K.m4a Tue, 15 Jun 2021 22:19:37 GMT 20: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5004417 No full 220 <![CDATA[旅行者号:暗淡蓝点上的渺小人类,用金唱片宣告着星辰大海的决心]]> 在旅行者号所有令人惊叹的成就中,我想特别强调其中的两项。第一项成就,就是“暗淡蓝点”的照片。偌大的宇宙背景中,地球藏在散射的太阳光中,就像它的名字“暗淡蓝点”一样,毫不起眼,相当暗淡。这张重塑人类宇宙观的照片,也因此成为旅行者号任务中最有意义的瞬间,甚至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最有象征性的剪影。另一项成就,就是同样非常著名的旅行者号金唱片。这是一张不折不扣、可以播放的镀金的铜质唱片,是我们送给外星人的可爱礼物。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7b6-audiofreehighqps/F9/6F/CKwRIMAEna6gAHqh5wC5u9SP-aacv2-48K.m4a Mon, 14 Jun 2021 23:50:35 GMT 1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4714419 No
full 221 <![CDATA[勇气号与机遇号:确认表面曾有水流动,使火星气候变化成未解之谜]]> 勇气号与机遇号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证据综合起来,使得远古火星表面曾经有水的观点变得非常有说服力。火星上曾经有水,这可能是一件听起来让人振奋的事情,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发现对科学家们来说挺头疼的,因为它带来了更多复杂难解的问题……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366-audiofreehighqps/3A/C2/CKwRIUEEmF4UAHyWowC4Ec7E-aacv2-48K.m4a Fri, 11 Jun 2021 01:01:00 GMT 16: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3630048 No
full 222 <![CDATA[海盗号:人类首次看清火星,带来迷思“行星可以是活的生命体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07c-audiofreehighqps/D4/80/CKwRIRwEl4uvAIFshgC3wB_T-aacv2-48K.m4a Thu, 10 Jun 2021 08:07:10 GMT 17: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3434328 No full 223 <![CDATA[致命传染病14:逃离麻风岛]]>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f43-audiofreehighqps/03/9D/CKwRIW4ElFzsAL0aIAC2lXkC-aacv2-48K.m4a Mon, 07 Jun 2021 22:12:33 GMT 25: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2692661 No full 224 <![CDATA[成为知识写作高手要从范(tao)式(lu)开始入门]]>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ae7-audiofreehighqps/0E/9D/CKwRIasEkweLAOhnVwC2CWfh-aacv2-48K.m4a Sun, 06 Jun 2021 21:55:45 GMT 31: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2361202 No full 225 <![CDATA[数字未来02-每个人都是城市大脑的一个神经元]]>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e5a-audiofreehighqps/19/3D/CKwRIUEEjwzVAGlToQC01SGt-aacv2-48K.m4a Thu, 03 Jun 2021 21:29:43 GMT 14: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1472014 No full 226 <![CDATA[汪诘杂谈 | 足球工艺进化史]]>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e69-audiofreehighqps/2A/8F/CKwRIUEEflL3AI91ygCurOcC-aacv2-48K.m4a Sun, 23 May 2021 16:00:00 GMT 19: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7577123 No full 227 <![CDATA[数字未来01-里程焦虑、智驾安全、操作系统,谁是中国造车赶超欧美的拦路虎?]]>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陆续见证很多国外汽车巨头退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时刻。就像智能手机革命一样,未来的国内外市场上,汽车品牌必将重新洗牌,而中国本土品牌的汽车也必将在榜单上占据半壁江山。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5e60-audiofreehighqps/A6/F0/CKwRIW4Ed4LiAHDCugCsKM9e-aacv2-48K.m4a Mon, 17 May 2021 00:58:51 GMT 15: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5912150 No
full 228 <![CDATA[《数字未来》发刊:人与技术,谁是赢家?见证新知新见重塑近未来]]> 新一季《数字未来》节目将会重新回到对近未来的畅想上。其实,越是近未来,反而越是不容易写,因为近在咫尺的未来需要有更加扎实的数据和逻辑推演作为基础,也更容易被检验。我努力想做到的是,为大家在“数字未来”中挖掘那些革新我们传统认知的“新知新见”,这些新知新见正在或者即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643f-audiofreehighqps/87/7F/CKwRIMAEc5w4ACgf8gCq9Us9-aacv2-48K.m4a Thu, 13 May 2021 06:25:35 GMT 05: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4741833 No
full 229 <![CDATA[心理学史话05-心理学第零次战争]]>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745-audiofreehighqps/A1/AB/CKwRIMAEcVeWAJwxtgCqHmcB-aacv2-48K.m4a Wed, 12 May 2021 08:40:24 GMT 21: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4442159 No full 230 <![CDATA[致命传染病13-炭疽:死神来了]]> 2001102日,中国人正在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国庆假期,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却显得有点忧心忡忡。就在3个星期之前的911日,恐怖分子劫持了4架民航客机,制造了震惊全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恐怖袭击,就像一团不散的阴云笼罩在美国的上空,让整个社会人心惶惶。


亚特兰蒂斯医疗中心主任,传染病学家布什(Larry Bush)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清晨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照在他的脸上。这几天,布什教授有点儿心神不宁。前不久,他刚刚参加了一个由美国疾控中心发起的会议,会上专门讨论了恐怖分子使用致命细菌和病毒发起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他透过窗子,看着窗外的城市,现在美国全境都增加了对机场和公共设施的安保措施,但是他清楚地知道,防止一场生物恐怖袭击,比防止劫机的难度要大得多。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110-audiofreehighqps/F1/5D/CKwRIW4EY_KAAL9MiAClrfby.m4a Sat, 01 May 2021 09:55:44 GMT 25: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1151871 No
full 231 <![CDATA[汪诘杂谈 | 比特币交易所市值超股票交易所,是疯狂还是理智,数学原理解析]]>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ae6-audiofreehighqps/FE/D1/CKwRIDoEVn9FAT5Y5QChhVfu-aacv2-48K.m4a Wed, 21 Apr 2021 23:57:52 GMT 42: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8090731 No full 232 <![CDATA[心理学史话 04-被沿用至今的古人观点]]>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1c7-audiofreehighqps/D4/D8/CKwRIUEETL0FALllgwCesT9E-aacv2-48K.m4a Thu, 15 Apr 2021 00:19:00 GMT 25: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5708746 No full 233 <![CDATA[致命传染病12-疟疾:五个诺奖都没打完的艰难战役]]>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f51-audiofreehighqps/04/0F/CKwRIUEERB1SAMyhLwCb8e_k-aacv2-48K.m4a Thu, 08 Apr 2021 01:19:40 GMT 27: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3393331 No
full 234 <![CDATA[汪诘杂谈-我为什么鼓励你去接种新冠疫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3ea-audiofreehighqps/8C/AD/CKwRIJEEPBRyAEEfXwCZoDnJ-aacv2-48K.m4a Thu, 01 Apr 2021 23:04:08 GMT 08: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1423705 No full 235 <![CDATA[心理学史话 03-催眠术和手术的诞生]]>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41a-audiofreehighqps/4E/FE/CKwRIW4EOhvoAJfYowCY_NoI-aacv2-48K.m4a Wed, 31 Mar 2021 23:00:00 GMT 20: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0890114 No full 236 <![CDATA[致命传染病11:脊髓灰质炎(减毒和灭活疫苗的首次对决)]]>

引:

1953 年 1 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希庄园,广袤的田野、恢弘的建筑,空气中带着巧克力的香甜,这些都带给人一种 19 世纪的轻松和愉悦。可正在这里进行的一场会议却非常紧张。参会的几乎都是美国顶尖的病毒专家,每个人心头都笼罩着一层阴霾。是的,这片阴霾已经笼罩美国很久了,而且越来越让人恐慌。

那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每到夏季,这种传染病都会出现高峰,许多可怜的孩子先瘫痪然后死亡,伤心的父母悲泣哀嚎,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去年,密尔沃基有一户人家,6 个孩子中就有 3 个患病死去。有的孩子虽然命保住了,可却不得不一辈子躺在铁桶一样的“铁肺”中才能呼吸。当时的美国人:第一怕原子弹,第二怕就是这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它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称:小儿麻痹症。来自匹兹堡的乔纳斯·索尔克清楚地记得匹兹堡市立医院的情形,救护车排起长队,每天都送来十六七个病人,孩子们在不停哭闹。


脑海中涌动的回忆被打断了,该他发言了。索尔克推了推鹰钩鼻子上的圆边眼镜,理了理已经明显减少的头发,走上了发言席。最后,他总结道:“总之,我们的小型人体实验说明,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安全的。”发言刚结束,就有人说:“人们正在死去,事情迫在眉睫。赶快进行大型实验吧。”话音刚落,一位年近五十,目光锐利,方脸小胡子的科学家略带激动地说:“索尔克先生使用的是灭活疫苗,我已经多次表态了,他的灭活疫苗不安全,效果也没有保障。我们需要的是减毒疫苗,换句话说,是活疫苗!”话音未落,马上就有人附和:“萨宾先生说的对!死疫苗不可靠!”会场上,人们看着索尔克,目光里满是震惊、怀疑和嫉妒。传染病正在肆虐,疫苗承诺推出的时间已经过了整整 4 年。这场争论因何而起,为什么当时有人认为灭活疫苗反而不如减毒疫苗安全可靠,这些概念又是怎么回事?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611-audiofreehighqps/A3/91/CKwRIRwEMcbZANiDxwCWf7Ic.m4a Thu, 25 Mar 2021 00:25:00 GMT 29: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8669856 No
full 237 <![CDATA[心理学史话 02-魔幻磁医麦斯麦]]>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758-audiofreehighqps/44/57/CKwRIMAEK35-AJnpRgCUlL8b.m4a Thu, 18 Mar 2021 03:30:29 GMT 20: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6292719 No full 238 <![CDATA[汪诘杂谈-我有这四条信仰,你有吗?]]> 当观点和信仰碰撞,割袍断义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d32-audiofreehighqps/CF/77/CKwRINsEIywnADMjVwCSCid--aacv2-48K.m4a Tue, 16 Mar 2021 03:15:00 GMT 0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4876964 No
full 239 <![CDATA[汪诘杂谈-无人驾驶普及后,还需要查酒驾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c39-audiofreehighqps/D2/F5/CKwRIMAEIyuzAEA-tACSCgUd-aacv2-48K.m4a Mon, 15 Mar 2021 03:25:00 GMT 08: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4876410 No full 240 <![CDATA[心理学史话 01:心理学从何而来]]> 从今天开始,我要每周定期开讲一个全新的系列——心理学史话。有些人可能会嘀咕,心理学算科学吗?我的回答很肯定,现代心理学算科学。但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很像是医学,它是从非科学慢慢演变成科学的。因此一个讲心理学发展史的节目,自然在这个节目前面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讲的是心理学中那些非科学的部分。但作为科学史来说,这些非科学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922-audiofreehighqps/8C/BC/CKwRIRwEHdPuAMNt7wCQlKlO-aacv2-48K.m4a Wed, 10 Mar 2021 11:41:21 GMT 26: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3721599 No
full 241 <![CDATA[科幻广播剧:明明知道]]> 感谢叶李华博士为我和女儿创作的这出广播剧。期待更多他的好作品。

更多广播剧,您可以去我《汪诘:科幻广播剧》的专辑中收听。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09a5-audiofreehighqps/AA/BA/CKwRIDoEGzMgAJClwgCPrfR4-aacv2-48K.m4a Mon, 08 Mar 2021 00:29:57 GMT 19: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2767934 No
full 242 <![CDATA[汪诘杂谈:生物计算是什么?为什么中国不能落后?]]> 如果有一位科学家跟你说,他是做蛋白质结构研究的,我想绝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他穿着白大褂,聚精会神地坐在显微镜前观察。这似乎已经成了生物化学家的标准形象。然而有一天你去他办公室,却发现根本看不到显微镜和试管,只看到他穿着宽大舒服的便装,在电脑上噼里啪啦地敲代码,这个景象必然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3ec-audiofreehighqps/16/8F/CKwRIJEEGLsZAF1vkgCPHDEt-aacv2-48K.m4a Sat, 06 Mar 2021 03:33:31 GMT 12: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2168392 No
full 243 <![CDATA[《寻秘自然》第二季宣导片发布,2辆特斯拉的钱花得值不值?]]> 是视频,看一下,欢迎留言。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268-audiofreehighqps/34/A7/CMCoOSEEE-hHAHNXiACNoC7l-aacv2-48K.m4a Wed, 03 Mar 2021 00:08:01 GMT 15: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1162383 No
full 244 <![CDATA[致命传染病10:狂犬病]]> 面对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这个男孩的命运会怎样?


1970 年的一天傍晚,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医院迎来了一位焦急的男人。他一手抱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一手还拎着一只看上去非常硕大的棕色蝙蝠。男人看到医生后立刻把孩子抱起来,举起小男孩的左手说道:“医生,我的孩子被蝙蝠咬了,手指都快要掉了!……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822-audiofreehighqps/39/42/CKwRIJEEEh9nALl3IQCM89wk-aacv2-48K.m4a Mon, 01 Mar 2021 03:15:03 GMT 25: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0526425 No
full 245 <![CDATA[汪诘杂谈 | 再谈左行右立和中国人的文明素质]]> 握紧扶手,两边站立,是文明的乘梯礼仪。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12d-audiofreehighqps/A2/E9/CKwRINsEBUXzAGp_MwCJUZCf-aacv2-48K.m4a Sat, 20 Feb 2021 00:25:01 GMT 14: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7494430 No
full 246 <![CDATA[汪诘杂谈 |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做无痛肠胃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08b-audiofreehighqps/06/E1/CMCoOSMEAlHkAGUU_wCIc-Rz-aacv2-48K.m4a Thu, 18 Feb 2021 00:04:03 GMT 13: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6780616 No full 247 <![CDATA[汪诘杂谈 | 乘扶梯左行右立,已被中国叫停,欧美日却还在继续]]>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55c-audiofreehighqps/9E/D3/CMCoOR4EAVJqAElBnwCILLB6-aacv2-48K.m4a Mon, 15 Feb 2021 00:08:01 GMT 09: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5881336 No full 248 <![CDATA[汪诘杂谈 |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的检验科学吗]]>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b5c-audiofreehighqps/02/AC/CKwRIMAD-4PAADiq5wCG14WM-aacv2-48K.m4a Sun, 14 Feb 2021 23:50:00 GMT 07: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5877362 No full 249 <![CDATA[致命传染病09:伤寒玛丽:一百年前,让人类首次意识到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1915 年 2 月,纽约的天气非常寒冷,公共卫生专家乔治·索伯(George A. Soper)[2]正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读着欧洲战局的报道。此时,电话突然响了,听筒里传来了一个急切的声音:“先生,我是斯隆妇女医院(Sloane Hospital for Women),我们这里很可能出现了伤寒!”听到伤寒这个词,索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放下电话,他立即赶往医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747-audiofreehighqps/24/C2/CKwRIJED9tBTALHHbQCFklB1-aacv2-48K.m4a Mon, 08 Feb 2021 23:38:00 GMT 23: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4325130 No
full 250 <![CDATA[汪诘杂谈 | 智能汽车洗牌全球车企,中国正在弯道超车]]> 2015 年 AI 时代到来,下游应用提供了上游变革的机会,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场智能汽车制造业。取胜关键在于“造芯”。中国芯片产业想要真正崛起,需要依靠互联网科技公司们作为旗手,最终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70f-audiofreehighqps/43/5E/CKwRIaID8ah2AEnknACEAKWV-aacv2-48K.m4a Thu, 04 Feb 2021 23:40:01 GMT 09: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2845247 No
full 251 <![CDATA[科学声音首次为 4-9 岁孩子打造的科普片 |《神奇动物》推荐给您]]> 我家小宝今年 4 岁了,平时我总为给他看点儿什么头疼,那就不如自己也做一个!现在,我们与海豚百科合作的儿童科普片《神奇动物》已经完成,专为 4-9 岁孩子定制,精选雨林、草原、海洋、北极、丛林的神奇动物 20 个,除了知识丰富,我推荐它的最主要原因,是下面两个……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d2d-audiofreehighqps/23/9A/CMCoOScD8TFZAD4PPQCDyD4f-aacv2-48K.m4a Thu, 04 Feb 2021 03:47:26 GMT 08: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2536987 No
full 252 <![CDATA[汪诘杂谈 | 疫苗能彻底终结疫情吗?情况比你以为的更复杂]]> 在大多数普通人看来,疫情能否彻底结束,取决于疫苗的有效率,更专业点儿的说法是“保护率”。但是,这个认知其实很浅,因为在流行病学家看来,疫情能否彻底结束,并不只取决于疫苗的保护率,还有三个极为关键的变量,也就是:感染者基本繁殖数R0值、无症状患者的传染率、疫苗的接种率。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a77-audiofreehighqps/5B/E6/CMCoOR4D77giAFx9SwCDORyO-aacv2-48K.m4a Wed, 03 Feb 2021 00:57:56 GMT 12: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2051173 No
full 253 <![CDATA[汪诘杂谈 | 在电子计算机上开发量子编程语言]]> 近期有一条新闻说 2020 年的“百度之星”编程大赛的决赛题目居然是《量子电路》,许多人对此感到疑惑:在电子计算机上可以设计和开发量子编程语言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1e9-audiofreehighqps/52/63/CMCoOSQD5_JhAD13_wCAv2Dh-aacv2-48K.m4a Tue, 26 Jan 2021 03:03:36 GMT 08: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8835504 No
full 254 <![CDATA[汪诘杂谈 | 量子计算机成熟之时是比特币崩盘之时吗?]]> 我前段时间做了一期节目,谈了跟比特币有关的八个事实和六个观点。节目播出后,有非常多的留言都提到,假如量子计算机一旦成熟,那比特币系统就会崩溃,因为现在的电子计算机的算力在量子计算机面前,就像是一滴水和太平洋的差距。


这个观点初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如果对比特币系统的原理和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恐怕就不会凭直觉这么以为了。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a3c-audiofreehighqps/24/00/CMCoOSMD3tMeADRfDQB-FhDI-aacv2-48K.m4a Thu, 21 Jan 2021 02:40:21 GMT 07: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6941134 No
full 255 <![CDATA[致命传染病系列08-梅毒]]>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ebb-audiofreehighqps/2D/00/CMCoOSAD0zKoANcnwwB62w3O-aacv2-48K.m4a Thu, 14 Jan 2021 00:20:01 GMT 29: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4526700 No full 256 <![CDATA[汪诘杂谈 | 中国人不能只记住袁隆平院士]]> 2021 年 1 月 10 日,某短视频网站上出现了一个“袁隆平中华拓荒人”的认证号。因为袁隆平院士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所以这个号在一个视频都没有发的情况下,关注人数一夜之间就突破了千万。截止到我写稿时,粉丝数量已经超 1600 万,简直像一个神话。然而,第二天下午,新华网就发了一个辟谣新闻:袁老正在海南三亚做科研,哪有时间开抖音,袁老完全不知情,这个号是某个公司注册的。一下子就更炸了锅。不过我做的是科普节目,我无意去深挖这是哪家公司,又是怎样获得了抖音认证,但我想就这个热点,谈另外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杂交水稻领域,中国人不能只记住袁隆平院士,我们要感谢的中国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将袁老神化既是对袁老的不尊重,也是对其他中国科学家的不尊重。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真相值得你了解。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5e8-audiofreehighqps/A2/1D/CMCoOScD0yU0AGdNSQB61gKM-aacv2-48K.m4a Tue, 12 Jan 2021 08:47:31 GMT 13: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3998628 No
full 257 <![CDATA[汪诘杂谈 | 应对失眠的最新研究进展]]> 可以安全一试的科学助眠方法有哪些?喝酒能助眠吗?吃褪黑素能助眠吗?还有一些貌似无厘头的方法,比如盖上超级厚的被子,听着大自然的雨声……

——————————

成人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c06-audiofreehighqps/3C/39/CMCoOScD0K7sAGOl4wB6NBEc-aacv2-48K.m4a Sun, 10 Jan 2021 11:58:20 GMT 13: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3436762 No
full 258 <![CDATA[10 个月,从 3 万的投资额涨到 30 万,什么力量让比特币坐上火箭?]]>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00b7-audiofreehighqps/5A/5C/CMCoOSQDzKt7AGLT6AB5MLpo-aacv2-48K.m4a Thu, 07 Jan 2021 10:54:30 GMT 13: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2473492 No full 259 <![CDATA[听本期节目,留言参与抽奖,我们赠送新年特别礼物]]>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777-audiofreehighqps/62/95/CMCoOR4DyaWHACFkAAB4UKNN-aacv2-48K.m4a Tue, 05 Jan 2021 03:52:33 GMT 04: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1732935 No full 260 <![CDATA[付费节目免费听:少年物理启蒙课29-令人傻眼的偏振器实验]]> 如果你觉得浅了,注意,是《少年物理启蒙课》专辑。




图示如下: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d3b-audiofreehighqps/A7/02/CMCoOSADwYZ9AFX5JQB2Vz3R-aacv2-48K.m4a Wed, 30 Dec 2020 00:01:46 GMT 11: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9924574 No
full 261 <![CDATA[我的新书《太阳系简史》(太阳系新知的图文版)开始预售]]> 我有整整一年没有出新书了,让你们久等了。12 月 28 日我和国内知名的图书出版品牌磨铁图书合作的新书《太阳系简史》正式开始在全网各大平台预售。

这本《太阳系简史》实际上就是我之前广受好评的系列节目《太阳系新知》的图文版,但内容会比音频或者视频版丰富很多,还经过了非常细致的三审三校,磨铁的品控做的非常好,这本书不论是自己收藏还是拿出去送人,都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自己觉得,这本书适合所有 10 岁以上的人阅读,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会找到不同的阅读乐趣。我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这本新书的三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新”

恕我直言,很多人对太阳系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比如说,我现在提出一些问题,你不妨想想自己是否知道答案。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是哪里?水星上有没有水?火星上有没有液态水?冥王星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我现在告诉你答案,看看你答对了没有。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是土卫二的冰下海洋;水星上有水冰;火星上存在液态水;冥王星的天空是蓝色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些答案或者答错了,那么,你可能会喜欢我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这样新奇的知识点。而且,我不仅告诉你答案,我还会详细告诉你科学家是怎么找到这些答案的,寻找答案的过程远比答案本身更加有趣得多。

第二个看点是“趣”

很多人会觉得读科普书很累,因为有不少科普书就是把专业的知识罗列出来,换一种表达方式讲一下。它的阅读体验就像是是没有解题过程的参考书,的确可以看到最新的科学知识,但是却相当的无趣,没有多少人可以抱着一本参考答案坚持看很久。

熟悉我的听众或者读者都知道,我的科普作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故事性特别强。这本《太阳系简史》也不例外,是标准的科学有故事风格。我不只是把答案告诉你,还会像侦探小说一样,营造悬念,抽丝剥茧,你在跟着我一起解密的同时也就了解了科学家们是如何探索太阳系中的那些世纪谜题。

在我看来,天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看科学家们怎样用极其有限的证据,推理、还原出真相,这种推理的过程往往让我大呼过瘾。科学家们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睿智,比福尔摩斯更厉害。

第三个看点是“全”

这本《太阳系简史》把最近这 30 年来,人类在太阳系中最重要的那些新发现基本都囊括了。我不是丢给你一堆散乱的知识点,而是通过故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太阳系探索简史。在这些故事中,我觉得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史是最曲折精彩的,我自己也被这段探索史深深吸引,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都是正在进行时,我国的天问一号很快就要抵达火星,中国科学家也将加入火星侦探团。

现在你就可以点击封面左下角的购物车图标直达,也可以打开京东商城,搜索《太阳系简史》,预售期间不但价格实惠,还有抽奖活动。我最大的心愿是,本书能够让从来也没有心情仰望星空的你,偶尔也能在繁华喧嚣中想一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一次生命,除了眼前的苟且,别忘了,还有头顶的星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5303-audiofreehighqps/61/61/CMCoOSEDvxv8ACZELAB1m777-aacv2-48K.m4a Mon, 28 Dec 2020 04:03:03 GMT 05: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9341515 No
full 262 <![CDATA[汪诘杂谈 | 这些中国科技成就,你听说过几个?]]> 字数限制,只能展示如下


化学(材料):


Triple-halide wide-band gap perovskites with suppressed phase segregation for efficient tandems 三卤化物宽带隙钙钛矿可抑制光诱发的相分离从而达致高效率的叠层光伏电池


A droplet-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or with high instantaneous power density 一种基于液滴的高功率密度发电机


Balancing volumetric and gravimetric uptake in highly porous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权衡多孔材料的体积和重量吸附率以获取清洁能源


Ultrafast control of vortex microlasers


涡旋微激光器的超快控制


Hydrophobic zeolite modification for in situ peroxide formation in methane oxidation to methanol


甲烷氧化制甲醇过程中原位生成过氧化物的疏水沸石改性


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


具有超高压电效应的透明铁电晶体


Wafer-scal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monolayers on Cu (111)


Cu (111)上的 wafer 规模的单晶六方氮化硼单层


Mott and generalized Wigner crystal states in WSe2/WS2 moire superlattices


WSe2/WS2云纹超晶格中的 Mott 和广义 Wigner 晶体态


Fully hardware-implemented memrist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完全硬件实现的记忆电阻卷积神经网络


Asynchronous carbon sink saturation in African and Amazonian tropical forests


非洲和亚马逊热带森林碳汇饱和度异步


Structure of the M2 muscarinic receptor-beta-arrestin complex in a lipid nanodisc


脂质纳米盘中 M2毒蕈碱受体 -β- 抑制素复合物的结构


Design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坚固的超疏水表面的设计


General synthesis of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arrays


二维 van der Waals 异质结构阵列的一般合成


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CO2 electrocatalysts using active machine learning


使用主动机器学习加速发现二氧化碳电催化剂


Observation of hydrogen trapping at dislocations, grain boundaries, and precipitates


在位错,晶界和沉淀处观察氢捕获


Seeking new, highly effective thermoelectrics


寻找新的高效热电偶


Atomic imaging of the edge structure and growth of a two-dimensional hexagonal ice


二维六角冰的边缘结构和生长的原子成像


Li metal deposition and stripping in a solid-state battery via Coble creep


利用 Coble 蠕变技术在固态电池中沉积和剥离 Li 金属


Single-particle spectroscopy for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单粒子光谱学


Strain-hardening and suppression of shear-banding in rejuvenated bulk metallic glass


再生大块金属玻璃的应变硬化及剪切带抑制






天文物理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intrinsic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MnBi2Te4


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 MnBi2Te4中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Tunable correlated Chern insulator and ferromagnetism in a moire superlattice


莫瓦超晶格中的可调相干陈氏绝缘体及铁磁性


A single photonic cavity with two independent physical synthetic dimensions


具有两个独立物理合成尺寸的单光子腔


Nearly quantized conductance plateau of vortex zero mode in an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


铁基超导体涡旋零模的近量子化电导平台


One-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一维 van der Waals 异质结构


The water lily genome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睡莲基因组与被子植物的早期进化


Conversion of non-van der Waals solids to 2D transition-metal chalcogenides


非 van der Waals 固体向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转化


Assessing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ver space and time


评估跨越时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情况


Localization and delocalization of light in photonic moire lattices


光子莫尔晶格中光的定位和离域


Entanglement of two quantum memories via fibres over dozens of kilometres


通过几十公里长的光纤纠缠两个量子存储器


A planet within the debris disk around the pre-main-sequence star AU Microscopii


在主序前星 AU Microscopii 周围的碎片盘内的行星


Aligned, high-density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


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定向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


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


基于纠缠的安全量子密码学超过1120公里


Photocurrent detection of th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light


Photocurrent 检测光的轨道角量子数


Quantum entanglement between an atom and a molecule


原子与分子之间的量子纠






生理学或医学


Pan-cancer analysis of whole genomes


全基因组泛癌分析


生理学或医学


Analyses of non-coding somatic drivers in 2,658 cancer whole genomes


2,658个癌症全基因组中非编码体细胞驱动因子的分析


生理学或医学


Genomic basis for RNA alterations in cancer


癌症 RNA 改变的基因组学基础


生理学或医学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 Atlas of Murine Endothelial Cells


鼠内皮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


生理学或医学


Gasdermin E suppresses tumour growth by activating anti-tumour immunity


Gasdermin e 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生理学或医学


N-6-methyladenosine of chromosome-associated regulatory RNA regulates chromatin state and transcription


染色体相关调控 RNA 的 n-6- 甲基腺苷调控染色质状态和转录


生理学或医学


Construction of a human cell landscape at single-cell level


构建单细胞水平的人类细胞景观


生理学或医学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 human cerebral cortex


人类大脑皮层的遗传结构


生理学或医学


Hydrogen peroxide sensor HPCA1 is an LRR receptor kinase in Arabidopsis


过氧化氢传感器 HPCA1是拟南芥(Arabidopsis)中的 LRR 受体激酶


生理学或医学


Microglia mediate forgetting via complement-dependent synaptic elimination


小胶质细胞通过补体依赖性突触消除介导遗忘


生理学或医学


Gut-Innervating Nociceptor Neurons Regulate Peyer's Patch Microfold Cells and SFB Levels to Mediate Salmonella Host Defense


肠支配伤害感受神经元调节 Peyer’s Patch Microfold 细胞和 SFB 水平介导沙门氏菌宿主防御


生理学或医学


A dominant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caused by non-cleavable variants of RIPK1


由 RIPK1的不可切割变体引起的显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生理学或医学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8c3-audiofreehighqps/D3/8E/CMCoOSIDuLaNAL2VegB0IewH-aacv2-48K.m4a Wed, 23 Dec 2020 07:36:14 GMT 25: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7876917 No
full 263 <![CDATA[汪诘杂谈 | 为什么我国科技实力世界第二,诺奖却那么少?]]>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从论文发表数和 PCT 专利这 2 个维度,衡量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我的结论是:目前全世界是分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美国,第二梯队中国,第三梯队英德法日,换而言之——中国的科技实力目前全球老二。


此文一出,留言中向我提问最多的就是:“你说中国科技实力全球老二,可为什么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拿不到诺贝尔奖呢?怎么到现在也就出了一个屠呦呦呢?”


有人因此认为我避重就轻,选择性忽略。今天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f4b-audiofreehighqps/18/A0/CMCoOSIDreD2AC5jewBxa-o5-aacv2-48K.m4a Mon, 14 Dec 2020 04:14:52 GMT 06: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4929868 No
full 264 <![CDATA[汪诘杂谈 | 年终盘点:中美科技实力大对比]]> 又到了年终岁尾,魔幻的 2020 年马上就要过去了。今天给大家做一期带有年终盘点性质的节目。这一年来,中美两国科技界的成果都很多。中国和美国就好像赛道上你争我夺的两匹赛马,美国发射火星探测器,我国也发射;美国发射龙飞船,我们也发射嫦娥五号,还附加个 1 万米深潜器;美国弄出个“悬铃木”量子计算机,我们也紧跟着做出“九章”量子计算机,还附加一个中国环流器二号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如果单从科技新闻来看,最近一两年,我国的科技成果上热搜的频次比起美国来,那是一点都不逊色。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4e1-audiofreehighqps/85/42/CMCoOR8DqedpAGYIwwBwdZ-p-aacv2-48K.m4a Sat, 12 Dec 2020 09:00:37 GMT 13: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4353303 No
full 265 <![CDATA[致命传染病 07 - 肺结核]]> 1946 年的某一天,28 岁的伦敦市民约翰走进了布朗普顿医院,这是英国最大的肺病专科医院。在这之前,约翰已经连续好几天发低烧,晚上盗汗,整天不停地地咳嗽,更可怕的是,在咳出的痰液中还带着血丝。


检查结束后,医生很肯定地告诉他,你得的病是肺结核晚期。就在约翰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医生交给他一个信封,告诉他,请带着这个信封去住院部办手续。约翰接过信封,又剧烈地咳起来,肺结核晚期就像是一张死亡通知书。他呆呆地盯着信封沉默不语,信封上简洁地写着“布朗普顿医院”和一串编号,看着像一串随机数。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卡片,用粗体标着一个字母“S”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205-audiofreehighqps/A0/0C/CMCoOSUDp0pXAL3NSABvzN-7-aacv2-48K.m4a Wed, 09 Dec 2020 23:30:05 GMT 25: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3596405 No
full 266 <![CDATA[公益募捐倡议:助教千师,圆梦科学]]> 捐款二维码:(保存图片,然后打开 vx,用 扫一扫 功能,选中保存下的图片即可捐款)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0bf-audiofreehighqps/0F/70/CMCoOSEDo57lAC7BdABuwYx5-aacv2-48K.m4a Mon, 07 Dec 2020 06:21:50 GMT 06: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2668891 No
full 267 <![CDATA[未来医疗:AI 负责治病,医生负责关怀]]>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福利时刻: 

周四(12月3号)关注浦发银行微信公众号,专属福利大放送,先到先得!

收听提示:  



1、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新思维。

2、什么是医学证据?

3、洋地黄走下神坛的故事。

4、循证医学的证据金字塔。

5、未来医疗大趋势。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cf0-audiofreehighqps/94/5E/CMCoOSIDnPcpAMz30QBtFG6e.m4a Thu, 03 Dec 2020 00:11:28 GMT 27: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1095135 No
full 268 <![CDATA[杂谈:科普写作训练营藏龙卧虎,第四期招生正式开始]]> 科普写作训练营藏龙卧虎,第四期招生正式开始(报名咨询微信号:1286019606


我记得一年半前,我在科普写作训练营第一期的招生广告中是这样说的:


假如我一年能带动 40 名科普创作者,十年 400 名,二十年就是 800 名,这中间一定会有很多成就远远在我之上的。到时候,这种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我吹一辈子牛皮了,就好像某个名人的小学老师可以津津乐道一辈子一样。我也希望 我能成为那样幸福的人。


现在回听当初的这段话,心里真的生出很多感慨。那个时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期望,对能否实现完全没有底。但是,到了今天,第三期训练营也快毕业了,我们的训练营已经有了整整 60 名营员。仅仅过去了一年半,我发现,当初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今天这期杂谈想跟大家聊聊我们写作训练营营员的故事。


他们让我第一次感到骄傲的事件发生在 2019 年7 月 23 日,这是训练营第一期的课程差不多上到一半的时间,在我的指导下,两位营员合作完成的文章《现代键盘是史上最反人类的设计吗?》发表在今日头条上,2 天之内仅在头条上就获得了 50 多万次阅读,3000 多个点赞,近700 条评论。然后还有无数个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这个成绩让我感到极为惊讶,当然,也让他们两位营员,董轶强和小葱特别兴奋,这不仅是他们的第一次10w+,而且物质回报也相当丰厚,各种授权费、稿酬、点击分成和青云奖的奖金,累计超过了 5000 元,他们俩喜滋滋地瓜分了这些奖金,在群里还扔了红包出来。如果大家还没看过这篇科普佳作,强烈推荐。


咱们让时光快进,一年半后的今天。第一期的这些营员都怎么样了呢?


抖音号“婧公子”(婧,是女字旁一个青)已经从几万粉丝涨到了今天的 956 万粉丝,平均每个短视频的点赞量超过 10万,注意我说的是点赞量,不是播放量。她已经把我们“科学声音”的抖音号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一点儿都不酸,这是我的骄傲。文婧的成功,或许有我那么一点点的小功劳,当然,主要是她自己努力。文婧也像我一样,成为了一名职业的自媒体人,拥有自己的团队。


董轶强已经成为了我们科普写作训练营的助教,他和我一起批改新营员的作业。他的科普写作能力我觉得已经完全不在我之下了,他模仿《科学有故事》或者《原来是这样》的节目风格撰写的稿件绝对可以通得过双盲测试,实际上也通过了,如果不是特别说明,你们肯定猜不出来科学声音的哪些节目是他撰稿的。他最近从科学声音领取的稿费,已经不输给一线城市的白领月薪了。我一直在劝他别工作了,赶紧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吧,你的水平足以让你靠写作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了。


何慧中,今年顺利通过了知名自媒体《星球研究所》的考核,成为星球研究所的专职撰稿人。透露下,预计明年出版的科学声音新书《植物有故事》,第一作者董轶强,第二作者何慧中,而我只是第三作者。


微信公号“悠拉悠漫画”的主理人悠拉悠最近创作的科普漫画《文明拟人》在得到 APP 上受到了官方推荐,非常受欢迎。


另外,一期的营员菲桐已经成为了我团队的全职成员。不但有实力给我的节目撰稿,而且现在正在与少儿科普的知名品牌海豚百科合作。顺便提一下,海豚百科的主编是我们第三期的营员。菲桐独立负责的这个真人实拍加定格动画形式的幼儿科普项目,预计再过一两个月就能上线与大家见面了。我非常期待这个项目,因为幼儿科普一直是我们科学声音的空白,菲桐的出现,非常有希望帮我们填补上这个空白,为用户奉献一个出色的新作品。


训练营一期营员中实际上还有许多低调的龙和虎,限于时间关系,我没法全部一一介绍。因为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第二期营员了。


如果你是一名绘画爱好者,我要向你推荐一个快速崛起的 B 站 UP 主,叫“学艺不精的门外汉”,名字和他的真实情况正好相反,他的视频是为大家讲解绘画创作中的科学思维。到目前为止,三个多月仅仅制作了 11 个视频,就已经获得了 3 万多粉丝关注。最新一期节目“你真的能把形画准吗?”已经达到了 30w 播放,评论和弹幕双破千,1.5 万赞,9000 多投币,1.1 万收藏,800 多转发。说实话,我在 B 站从来没有一个节目取得过这样的好成绩。同样,我一点儿也不酸,我只感到骄傲。其实他本来就很棒,只是缺少一点开始做自媒体的信心,我很高兴给到了他走出第一步的勇气。


再给大家推荐一个科普自媒体大号:巡天者叶梓颐。如果你是一个天文或者星空摄影爱好者,一定听说过她的大名吧。是的,她也是我们训练营的第二期营员。她刚刚上线的一期视频是从北京开车 2000 多公里,到青海的冷湖镇拍摄昴星团的经历,我看得非常感动。这个视频,在 B 站一上线,就获得了34 万播放,1.3 万个赞。这个播放量比《寻秘自然》十集节目在 B 站上播放量的总和还要高。嗯,我一点儿也不酸,我早就说过,能用他们的成就来吹牛皮,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


另外,二期学员赵倩、赵乐等好几位学员,也经常给科学声音投稿并且得到采用,他们也都是科学声音公益学院的撰稿人。因为不想把本期节目做得太长,我只能这样一句话带过了。


第三期训练营营员的整体学历非常高,至少一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光博士就有五六个。


其中一位营员,是一位医生,网名叫“地高辛”,它的一篇作业《我国已连续十多年没有白喉病例报告,但心头仍有一层隐隐的忧虑》,10 月 12 日在今日头条发表后,获得了 36 万次阅读,2700 多个赞,600 多个评论。出成绩的速度创记录了,我都高兴死了,太给我贴金了。如果你在头条上发表过文章,你会知道要出一篇 10w 加的文章有多难。头条不像微信公号,关注量越高基础的阅读量也越高,头条是完全靠系统算法推荐的,文章阅读的多少与粉丝数的多少关系非常弱,我的文章要超过 10w 也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一位陆鹏博士,东京大学生命科学化学专业的助理教授,科普文章也是越写越好,已经有四篇硬核科普文章被我采用并发表了。我可不会轻易采用稿件,不只是因为我要按照市场价给稿费,而是每一篇发出去的文章都事关我们科学声音的声誉,我绝对不会为了鼓励营员写作而降低稿件采用标准。他马上也要开他的自媒体了,名字都起好了,叫“科学龙卷风”。


还有有一位三期营员,叫朱文靓,他在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技术公司工作。刚刚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他参加公司的技术科普演讲,得了金奖,用到了很多我教给他的科普写作技巧,尤其是放钩子的技巧,为此特别来对我表示感谢。听到这个消息,其实我比他还高兴,能够真正地帮助到每一个营员,不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吗?


三期训练营还没有结束,但我有充足的信心等待他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明年能吹更多的牛皮。


其实训练营还有很多优秀的人值得我说,但我还是想等到他们取得了更加耀眼的成绩后我再吹,今天我感觉已经吹得够多了。


实际上,这三期训练营办下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让我感到特别有面子。


科学声音写作训练营的入营协议中写明,假如对课程不满意,在前12 次课程之内,随时可以退学,同时退大部分的学费。三期下来,一共 60 名营员,还没有一位退费的。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说明我的课程确实能让大家感到有收获,值得这笔学费。我经常还可以收到营员给我寄过来的各种土特产,我们也经常有机会在各地聚会,我出差到很多地方都能得到当地营员的热情接待,已经白吃白喝好几回了。


科学声音第四期科普写作训练营的开学典礼定于 2021 年 1 月 16 日在上海举行,现在开始正式接受第四期的报名。详细的招生简章以及课表,大家可以到科学声音或者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回复关键词“训练营”这三个字即可。一共 20 个名额,目前还剩下 10 个。你可能觉得奇怪,怎么才通知报名就只剩下一半的名额了?原因是有很多人三期没报上,直接跟我预订了四期的。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训练营每期就只招 20 个人,招满即止。


最后说一下报名咨询微信号:1286019606


好了,期待明年这个时候,让我吹爆你。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7697-audiofreehighqps/20/D7/CMCoOSADm6UoAFagiwBssCvE-aacv2-48K.m4a Tue, 01 Dec 2020 05:35:52 GMT 11: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0706582 No
full 269 <![CDATA[芯片:通往数字世界的一扇大门]]>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最强的安卓芯片——麒麟9000

2、一个小小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3、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4、芯片产业的技术奇点是什么?

5、万物皆可芯片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37e-audiofreehighqps/D4/C8/CMCoOSYDk78KALL6VwBqiw5d.m4a Thu, 26 Nov 2020 00:12:10 GMT 24: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8811706 No
full 270 <![CDATA[视频 | 科学声音公益学院诞生记]]> 也许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eb6a-audiofreehighqps/FC/A6/CMCoOR4Dk31UADlJgQBqenhI.m4a Wed, 25 Nov 2020 02:05:45 GMT 07: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8720097 No
full 271 <![CDATA[《寻秘自然2》开场大戏的深度剧透]]> 大家好,或许很多人都看过了我创作的《寻秘自然》第一季。现在,我已经全力投入到第二季的创作中了。第二季的总投资额将是第一季的三四倍,我会努力为大家拍出更震撼的视觉效果,讲述更精彩的探秘故事。第二季开场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湍流之谜。我将用一场宏大的空难戏拉开寻秘自然第二季的序幕。

现在,我已经把这段开场戏的完整故事板放到了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你只要到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回复关键词:故事板 三个字,就能看到这幕开场大戏的完整情节。

告诉大家这个消息,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这场戏中,会涉及到有台词的男女主角和若干名有近景、特写的主要演员,还需要有五六十名群众演员,甚至还需要有吊威亚的特技演员,这是一场非常复杂的大戏。

我们这场戏会在今年 12 月中旬在重庆开拍,如果在我的听众中,有职业的或者准职业演员,我非常期待您能参演,成为我们的演员志愿者,为我国的科普纪录片事业出一点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收集各种服装、道具,非常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如果您想了解详情以及我们的联系方式,请加谭老师的微信:20815038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7c1-audiofreehighqps/2F/A4/CMCoOSIDjljnAA3tmwBpIYJ4.m4a Sat, 21 Nov 2020 04:21:57 GMT 01: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7418364 No
full 272 <![CDATA[离开地球去度假,这个愿望何时能实现?]]>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地球引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大名鼎鼎的火箭方程——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方程。

3、系数a公式图。


4、太空电梯的技术奇点——超强材料。

5、太空电梯示意图。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213-audiofreehighqps/58/98/CMCoOSEDioJPALNs4QBoHW6Q.m4a Thu, 19 Nov 2020 00:12:56 GMT 24: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6495208 No
full 273 <![CDATA[汪诘杂谈 | 轻断食——吃不饱饭还能长寿,这事你信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578-audiofreehighqps/D8/7A/CMCoOSIDiOqKAGUDYQBnr4Nu-aacv2-48K.m4a Tue, 17 Nov 2020 00:07:15 GMT 1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6033342 No
full 274 <![CDATA[汽油如何爱上电——混动技术]]>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659-audiofreehighqps/B6/D7/CMCoOScDgrXzAJFr_wBmKSNM-aacv2-48K.m4a Thu, 12 Nov 2020 08:31:22 GMT 19: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4531020 No full 275 <![CDATA[会飞的高铁,一小时往返京沪]]>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真空超级高铁500米管道实验。

24000米时速下空气墙的威力。

3、超级高铁威胁民航交通的地位。

4、超级高铁的技术奇点——常温超导材料。

5、打通全国一小时生活圈。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c67-audiofreehighqps/AA/1C/CMCoOSADgWsuALYdlABl1gSt.m4a Wed, 11 Nov 2020 10:10:25 GMT 24: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4220928 No
full 276 <![CDATA[新闻热词解读: AP 和 call race]]>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71c-audiofreehighqps/6E/57/CMCoOR8DgRYJAHjmcgBlxYmt-aacv2-48K.m4a Wed, 11 Nov 2020 02:56:54 GMT 16: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4152577 No full 277 <![CDATA[科学声音双11——公益购,送给远方孩子一盏点亮科学思维的烛灯]]>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16a-audiofreehighqps/A0/32/CMCoOR8DgDvNABzgWgBlj3g0-aacv2-48K.m4a Tue, 10 Nov 2020 11:26:00 GMT 03: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3956164 No full 278 <![CDATA[汪诘杂谈 | 国家出手,心脏支架价格直降 95%,但一项最新研究不可不知]]> 就在美国大选进入到开票最关键的时候,一则国内新闻成功地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要不是来自人民网的新闻,我看到这个标题,保准会认为又是假新闻或者无良自媒体的过度解读。这个重大新闻的标题是《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开标 支架价格从均价约1.3万元下降至约700元》……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63f-audiofreehighqps/86/02/CMCoOSQDes1pAFmpWABkO1Df-aacv2-48K.m4a Fri, 06 Nov 2020 08:33:34 GMT 12: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2702707 No
full 279 <![CDATA[区块链会统治全球吗?]]>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最熟悉的“陌生人”——区块链。

2、什么是区块链?未来它能干什么?

3、区块链存证的基本原理。

4、在未来,公证处机构会被淘汰吗?

5、金融服务的变革——无界开放银行。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575-audiofreehighqps/D5/AE/CMCoOSEDeDESAL4pyQBjkNCv.m4a Wed, 04 Nov 2020 22:45:37 GMT 25: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2079049 No
full 280 <![CDATA[我为什么要给青少年讲各种流传的神秘传说?]]> 倍受欢迎的真假世界未解之谜系列收官季这就来了!前面 1-4 季我们讲了生命之谜禁区之谜预言之谜智能之谜,每一季推出后都是好评不断,还不断被催更。



最后一季马不停蹄的赶来了,这一季的主题是神秘传说之谜,尤其适合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因为下面这些神秘传说,几乎每个家长在孩提时期都听说过,而这些话题也特别能吸引小孩子。所以把这个专辑作为亲子互动节目,再合适不过了~



1. 古老的神农架常有野人出没是怎么回事?


2. 沉没在大西洋的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吗?


3. 外星人怎么在秘鲁沙漠中画出神秘线条?


4. 水能听懂人类语言还能用结晶表达情绪?


5. 当年纳粹战败后登陆了月球伺机反攻吗?


6. 玛雅文明的水晶头骨是不是有神秘力量?



相信你还记得,在小时候,对各种广为流传的未解之谜充满了好奇,讲玛雅水晶头骨的纪录片比动画片还令自己着迷,那神秘的假设总是一环扣一环。


可就算看完整期节目,最后也等不到答案——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未解之谜具有巨大的魅力,人们乐此不疲地代代相传。比如近年大火的好莱坞电影《海王》,就以亚特兰蒂斯传说作为故事背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传说中的未解之谜,就好像几千年前的女娲造人、夸父追日,成为了流行文化的基因。而《真假世界未解之谜》系列想做的就是:

1.
完整地诉说一个故事
未解之谜并不是洪水猛兽,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蒙孩子书写天马行空的故事。但是要把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向科学的方向引导,就需要将神秘现象用科学的视角完整讲述。


2.
明确地回答是真是假
《真假世界未解之谜》头两个字就告诉了我们,未解之谜有真有假。到底如何辨别真和假?用哪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去进行辨别?本专辑会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给到明确的回答。


3.
清晰的讲述探究过程
比知道真假更重要的是掌握思维的方式。天赋异禀的孩子永远是少数,但通过培养掌握理性思维的孩子却可以是绝大多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正确的信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本专辑不但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以下先来一段节目中有关考古和崇古的精彩讲述:


精彩片段


 亚特兰蒂斯是否曾经是一个非常发达的王国,但最后沉没在大西洋海底?为避免后世的添油加醋,我们就必须找到最初的记载。


最初的记载正来自于知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乍一听,柏拉图作为古人,而且还是古代名人,他记载的事件总不至于差到哪儿去吧?然而柏拉图生活在大约 2400 年前,而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可是存在于一万多年前。柏拉图能知道距离自己 8000 年前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吗?我们现代人要知道 8000 年前的文明都需要专业的考古,而柏拉图那个时代的考古技术和今天比起来,那就是玩具水枪和冲锋枪的差别吧。


我们许多人就是这样,一提到古代,就好似古代是同一个时代,其实,古代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古代之前还有古代。
又比如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离三国的时代也差了 1000 年左右。所以他只能靠想象得出两军打仗是主将先单挑,他以为关羽能用青龙偃月刀。但现代考古发现,关羽的时代可能连马镫都还没有装配,那时更没有这样的大刀,所以关二爷不可能骑在马上耍大刀。
我们要做的是考古,而不是崇古,其实,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更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古代人



本专辑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和结论,还有比结论更可贵的科学的思考方式,而这才是比直觉、本能和经验更可靠的寻找真相的方法,也是科技时代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



只需一顿外卖的支出,你的孩子就能更早建立对神秘现象的科学认知,感受科学思维的魅力,你和孩子的亲子互动也将拥有更多有意义的话题。




上新福利



1. 下单即送《寻秘自然》1080p 高清原片(购买后添加客服微信领取:1153580077


2. 换购《真假世界未解之谜 | 4 季合集》 立减 50 元(想补前 4 季的科友们机不可失)



*
小编温馨提示*本专辑为高清视频支持投屏观看(安卓和 iOS 皆可)


课程目录



01 神农架真的有野人吗?


——谣言是如何传播的


02 亚特兰蒂斯文明存在吗?


——从源头寻找真相


03 北美史前文明存在吗?


——纪录片也可能是假的


04 纳斯卡线条是外星人的杰作吗?


——越简洁的答案越接近真相


05 可以重建纳斯卡线条吗?


——实践是检验猜想的工具


06 水真的知道答案吗?


——实验要有可重复性


07 水还能当灵丹妙药?


——有效性不能想当然

 

08 纳粹制造出了飞碟吗?


——“阴谋论有共通的特点


09 水晶头骨的前世今生


——“神秘主义一点也不神秘


10 “末日头骨诞生记


——写成书也可能是假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fa8d-audiofreehighqps/C9/6C/CMCoOSUDdxtCADdcGwBjXQJr-aacv2-48K.m4a Tue, 03 Nov 2020 09:45:04 GMT 07: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1768745 No
full 281 <![CDATA[致命传染病 06:霍乱]]> 1962 年 2 月的某一天,时任当时世卫组织西部区域办事处的顾问奥斯卡·费尔森菲尔德教授(Oscar·Felsenfeld,由于名字较长,后面简略为费尔森)缓缓地脱下手套和防护服,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他紧紧地皱着眉头,脸上挂满了不安的表情,慢慢地朝着办公室走去。此时,费尔森的一位同事迎面走来,打断了他的沉思:“教授,还在研究去年从印度尼西亚霍乱病人那儿分离的细菌呀?实验结果怎么样了?”费尔森长叹了一口气,说:“都已经半个多月了,这些小东西居然还活着。你知道吗?我只是把它们简单地丢进温暖的井水里而已,什么营养都没给!”同事被费尔森激动的语气给吓了一跳,追问道:“这又怎么了?生存能力强的细菌又不是没见过。”费尔森失望地摇了摇头说:“你可别忘了,这一次霍乱的起源地不再是前六次的印度恒河流域。而是位于赤道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海滩。你好好想想它们的传播方式。我看这一次爆发,是不会那么简单结束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费尔森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场 1961 年起源于印尼的第七次霍乱大流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平息。目前,世界范围内每年仍会有 130 万到 400 万新增霍乱患者,其中 2.1 万至 14.3 万人因此丧命[1]。霍乱的传播为何如此难以根除?费尔森教授担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holera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ca2-audiofreehighqps/37/83/CMCoOSADdmeqANnYdQBjIQ5t-aacv2-48K.m4a Tue, 03 Nov 2020 00:30:03 GMT 29: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1663962 No
full 282 <![CDATA[我们与魔法世界的距离,只隔着一台原子操纵机]]>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材料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2、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新材料的利用史。

3、“材料科学”的演变和发展。

4、神奇的材料——石墨烯。

5、畅想新材料对未来生活的改变。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1a6d-audiofreehighqps/A4/16/CMCoOSYDbvawALzNxwBhWprz.m4a Wed, 28 Oct 2020 09:24:21 GMT 25: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9893731 No
full 283 <![CDATA[量子计算机将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收听提示: 

1、谷歌公司如何实现量子“霸权”?

2、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不同?

3、影响量子计算的几大因素?

4、现在的密码系统为什么会顶不住量子计算的冲击?

5、量子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c726-audiofreehighqps/F7/87/CMCoOSUDZbwDAL2isgBfLLaq.m4a Wed, 21 Oct 2020 23:09:45 GMT 25: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7676453 No
full 284 <![CDATA[致命传染病 05:艾滋病]]> 1991 年 11 月 日,在某个新闻发布会大厅挤满了记者!现场人头攒动,十分嘈杂。是的,他们在等待一个大人物,等待一个大新闻,没人知道是什么……发言台被布置成了全黑色,压抑的背景让等待的人们愈加紧张不安,气氛凝重,越来越多的人预感这并不会是个好消息。终于,他走上了台,脸上挤出一个颇为勉强的笑容!所有的摄像机都对准了他,从这个笑容开始,以及他将要说出的每个字,都会同步直播给全世界!显然,笑容没有化解现场的焦躁和疑虑,这一定是个坏消息,但它到底有多坏?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e44-audiofreehighqps/6B/73/CMCoOR4DX_OaALsbHgBd2RN3-aacv2-48K.m4a Fri, 16 Oct 2020 23:45:00 GMT 25: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6159543 No
full 285 <![CDATA[脑机接口是否会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5000份开门好礼大放送 

限量领取:点击屏幕下方的“浦发银行专属福利”按钮,领取5000份喜马拉雅试听会员(15)


收听提示: 

1、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研发取得突破进展。

2、解构人类大脑——最复杂的系统网络。

3、脑机接口如何实现控制大脑?

4、脑机接口的技术奇点是什么?

5、预测脑机接口技术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3d2-audiofreehighqps/4B/42/CMCoOR4DXJD3AKAvwABdCWsV.m4a Thu, 15 Oct 2020 00:52:57 GMT 21: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5552987 No
full 286 <![CDATA[汪诘杂谈 | 2020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基因编辑是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呢?]]>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a1f-audiofreehighqps/DD/DC/CMCoOSADVFrpAFAQqABbOzg_-aacv2-48K.m4a Thu, 08 Oct 2020 04:38:48 GMT 10: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3441248 No full 287 <![CDATA[汪诘杂谈 | 2020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黑洞奖”解读,颁奖词暗藏玄机]]> 202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意外,就连诺贝尔物理学奖也不例外。物理学奖的奖金大概是1000万瑞典克朗(760万人民币)。一半奖金颁发给彭罗斯,理由是他发现了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强大预测。另外一半奖金由赖因哈德 ·根泽尔(Reinhard Genzel)和安德里亚· 盖兹(Andrea Ghez)二人平分,表彰他们在我们的星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紧凑型物体。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689f-audiofreehighqps/B6/86/CMCoOScDUwUxAGOwLABa8U-G-aacv2-48K.m4a Wed, 07 Oct 2020 04:20:50 GMT 13: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3139720 No
full 288 <![CDATA[汪诘杂谈 | 2020诺贝尔医学奖-丙肝研究简史]]> 2020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已经揭晓了。两位美国人哈维·阿尔特和查尔斯·赖斯以及一位英国人迈克尔·霍顿获奖,今年的奖金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是 760 万,比去年多了不少。不过,相比于他们的贡献,这点奖金实在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这个医学成就和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f2f-audiofreehighqps/7C/8C/CMCoOSQDUaL7AGQCaQBapahY-aacv2-48K.m4a Tue, 06 Oct 2020 03:09:29 GMT 13: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2829671 No
full 289 <![CDATA[寻秘自然 10 - 物理学界的幽灵,球状闪电为何出现?]]> 闪电竟然会闪成一个球形,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困扰了整个物理学界一个多世纪的难题。球闪假说百花齐放,集大成者寥寥无几。现在,中国科学家武慧春教授提出微波空腔假说,并且在与汪诘的对话中,透露出一个庞大的计划……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1f2-audiofreehighqps/5B/01/CMCoOSMDWps_AIZkNABck--V-aacv2-48K.m4a Fri, 02 Oct 2020 23:52:10 GMT 18: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1946905 No
full 290 <![CDATA[寻秘自然 09 - 全世界唯一公认的球状闪电影像]]>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科学家,都梦想着能够实拍到一次球状闪电的真实影像。2012 年,这份颇有传奇色彩的幸运降临到西北师范大学的袁萍教授身上。在本集中,我来到青海下旧庄村,面对面对话袁萍教授,实地探访,聆听唯一一份学界认可的球闪影像诞生的故事……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f6f-audiofreehighqps/4D/16/CMCoOSUDUbzIAHqakwBarJuQ-aacv2-48K.m4a Fri, 02 Oct 2020 01:51:03 GMT 16: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1711088 No
full 291 <![CDATA[寻秘自然08 - 真实世界中的魔幻,全世界近万份球状闪电目击报告]]> “天微雨,忽有流火如球,其色绿,后有小火点随之,从雨中冉冉腾过予宅,坠于厨房水缸之中,其光如月,厨中人惊视之,遂不见。”张居正关于球状闪电的描述堪称经典。直到现在,球闪的正式目击报告已近万份,我们无比好奇,除了文字,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球闪的影像记录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d7d8-audiofreehighqps/D2/DE/CMCoOSMDUbrWAInK-gBarDHC-aacv2-48K.m4a Thu, 01 Oct 2020 00:32:05 GMT 18: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1458384 No
full 292 <![CDATA[发刊词 | 引爆“技术奇(qí)点”,来一场未来的时空旅行]]> 浦发银行携手喜马拉雅

再度重磅打造年度科学大作《未来科技体验馆》第二季。

1015号第二季《未来科技体验馆》再次开馆!

由知名科普作家、喜马拉雅科技大咖主播汪诘,担任你的贴身导览员!

带你领略在未来世界里,因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未知惊喜和生活变化。



 

粉丝福利大升级:  

1、汪老师在每期节目结尾未来小课堂的内容独家揭晓。

2、不定期喜马拉雅试听会员(15天)福利。

3、新增趣味科普漫画,科学知识涨不停。

 

收听提示:  

1、第一季预测的技术怎么样了?

2技术飞轮升级了!

3、什么是技术奇点

4、未来的世界有可能被技术奇点炸成怎样呢?


本节目由浦发银行冠名赞助播出。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f08-audiofreehighqps/1B/2F/CMCoOSIDRiW5AHViTQBYSO10.m4a Mon, 28 Sep 2020 04:51:07 GMT 15: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0410591 No
full 293 <![CDATA[汪诘杂谈 | 冷静:10 万人试用新冠疫苗无一感染与疫苗能否年底上市没有关系]]>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一个好消息:9 14 日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节目中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的武桂珍教授。


武教授说:我国的新冠疫苗在 10 万人的紧急应用方面非常成功,没有一例感染新冠肺炎。疫苗最快有可能在今年的年底上市。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9de2-audiofreehighqps/35/D7/CMCoOSEDRJKKAFKuRQBX-ubc-aacv2-48K.m4a Fri, 25 Sep 2020 09:46:21 GMT 11: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9855419 No
full 294 <![CDATA[寻秘自然 07 - 塔比星,银河系中最神秘的天体]]> 塔比星是目前为止银河系中最为神秘的天体。除了戴森球假说外,科学家还提出特殊公转模型、彗星环假说、太阳系黑洞吸积盘旋转等等假说。这一自然之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宇宙中还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8f5b-audiofreehighqps/FC/A5/CMCoOSMDR6AKAGmi8QBYpg69-aacv2-48K.m4a Fri, 25 Sep 2020 02:39:48 GMT 14: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9779803 No
full 295 <![CDATA[寻秘自然 06 - 奇葩的塔比星,引发科学家们的疯狂猜想]]>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a79f-audiofreehighqps/CD/06/CMCoOSEDR588AHrldwBYpW8F-aacv2-48K.m4a Thu, 24 Sep 2020 00:12:06 GMT 16: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9433568 No full 296 <![CDATA[致命传染病 04:白喉]]> 1925 年 月,阿拉斯加的冬天特别冷,从北极圈里刮出的狂风就像地狱的尖刀一般撕扯着冰原。然而就在这连北极熊都害怕的天气里,却有 16 条雪橇犬拉着一辆雪橇车,在艾迪塔罗德小道上飞奔。


显然,雪橇犬已经精疲力尽了。面对这少见的严寒,领头犬害怕了,它停了下来,发出呜呜的叫声,它在告诉雪橇夫:不能走了,风雪太大了。雪橇车上只有一个人,他健壮的身体裹在厚厚的冬装里,让他的动作显得不是那么灵活,可他每次举手投足都是那么坚定而沉着。他就是阿拉斯加州朱诺领诺姆镇周围最好的雪橇夫之一,人称“野人比尔”的香农。香农喊了几声,领头犬还是徘徊不前。香农索性站到了领头犬身边,严寒中,香农领着雪橇犬在雪地里跑了起来。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df9-audiofreehighqps/EA/DE/CMCoOSEDPwUjALnPPgBWs2y--aacv2-48K.m4a Tue, 22 Sep 2020 00:15:00 GMT 25: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8822270 No
full 297 <![CDATA[寻秘自然 05 - 第六次大灭绝已经开启,你我正身处其中]]>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59f9-audiofreehighqps/73/52/CMCoOScDR5yNAHWOWgBYo02p-aacv2-48K.m4a Fri, 18 Sep 2020 02:17:44 GMT 15: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7641852 No full 298 <![CDATA[《人体简史》发刊词:了解这具身体吧,它会让你更热爱生活]]> 让我作为一名向导,陪着你一起来阅读比尔·布莱森的新书:《人体简史》。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8/M03/2F/21/wKg5CV9jXU7zTsJYAGraQDgkwgM863-aacv2-48K.m4a Thu, 17 Sep 2020 12:56:32 GMT 14: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7489364 No
full 299 <![CDATA[寻秘自然 04 - 令人胆寒的灭绝真相,和令人困惑的幸存者]]>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a06-audiofreehighqps/8C/B6/CMCoOSADR5tuAHE8nABYonAe-aacv2-48K.m4a Thu, 17 Sep 2020 04:40:25 GMT 15: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7380294 No full 300 <![CDATA[寻秘自然 03 - 生命起源再掀波澜,陆地起源假说异峰突起]]> 陆地起源假说再掀波澜。科学家们发现,火山附近的热泉和间歇泉,也满足生命起源的两个条件,生命并非起源于海洋,而是陆地。


同一种现象有不同的科学理论作解释,十分常见,但是决定一个理论命运的,是证据。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90/M04/83/0A/wKg5PV9nQmOySFGAAG2K8ouhOJc896-aacv2-48K.m4a Sat, 12 Sep 2020 03:56:21 GMT 14: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5823737 No
full 301 <![CDATA[寻秘自然 02 - 海底黑烟囱假说令人信服,连陆地上也有证据]]> 生命想要出现,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液态环境和天然的物理屏障。这才有可能让小分子聚集成大分子,并且让大分子有机会形成更加复杂的结构。两种条件要同时满足看上去存在着悖论。


直到 1977 年,阿尔文号潜艇带着生物学家们看到了一个过去从未想到过的奇特环境,这些景象令他们激动不已:在一个似乎是生命禁区的地方,却发现了完整的生物群落。这里就是位于深深大洋底部的海底黑烟囱。经过分析,海底黑烟囱的独特环境,非常符合生命起源所需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


鲜为人知的是,在陆地上也能找到证据。在我国河北省兴隆县的安子岭,有着距今 14.3 亿年前保存完整的海底黑烟囱的遗迹,帮助很多研究者发现了更多的有力证据。使得生命的黑烟囱起源假说成为目前科学界接受度最高的一种假说。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2320-audiofreehighqps/D0/F9/CMCoOSADP4cJAF_imwBWzOWD-aacv2-48K.m4a Fri, 11 Sep 2020 03:29:31 GMT 12: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5541223 No
full 302 <![CDATA[寻秘自然 01 - 这个著名试验,试图再现生命创生的伟大时刻]]> 生命的诞生,恐怕是这个宇宙中最神奇的一种戏法。自古以来,人们不停地追问:我们从哪里来?这也是著名的哲学三问中的一问。如果这么不停地往上追问,其实就到了生命起源问题——生命到底是如何从一个毫无生机的自然界中诞生的呢?


哲学家们为此思考争辩了几千年,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想要找到正确答案,我们必须依靠科学。

从无生命的物质到有生命的物质,要想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我们就必须要在实验室中再现生命创生的伟大时刻。


米勒-尤里实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仿佛进化论的那缺失的序章终于给找到了。然而生命真的能从试管中爬出来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bb52-audiofreehighqps/95/B3/CMCoOSUDO4MqAHAeRgBV8VXE-aacv2-48K.m4a Thu, 10 Sep 2020 03:52:03 GMT 15: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5254508 No
full 303 <![CDATA[致命传染病 03:天花]]> 1978 年 8 月 24 日下午 3 点,英国东伯明翰医院来了一位病人。这是一位 40 岁的女士,叫作珍妮特·帕克。帕克夫人四肢疼痛已经 10 多天了,更让她感到难受的是,她全身都开始长出了斑点和水疱。接诊的医生一见之下,大吃一惊,因为帕克夫人的症状让医生想起了一种极为恐怖的传染病。于是,全医院立即紧张起来,帕克夫人也被转移到了 32 号病区的隔离病房。医院丝毫不敢大意,他们将帕克夫人身体上的囊泡液体样本送到了伯明翰大学的医学微生物系,系主任贝德森教授亲自对样本做了仔细的病毒学检查。在电子显微镜中,贝德森教授看到了一些令他直冒冷汗的小东西,这是一种砖状颗粒。贝德森教授太清楚他看到的是什么东西了,因为他自己就和这些魔鬼般的小颗粒打了半辈子交道,这是他的最爱,也是他的最恨。贝德森教授毫不犹豫地立即指示医院,当天晚上就把帕克夫人送到了另一家戒备森严的凯瑟琳·德·巴恩斯隔离医院。然后,贝德森教授立即向英国的卫生部门报告:帕克夫人感染的正是令今天每个人都感到恐惧但又不敢相信的——天花。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2/M04/02/FE/wKg5HF9V8PGweMdlAKihSgMY8lw431-aacv2-48K.m4a Sun, 06 Sep 2020 23:25:08 GMT 22: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4291537 No
full 304 <![CDATA[汪诘杂谈 | 脑机接口是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2020 年 8 月 28 日,埃隆·马斯克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公布了Neuralink 公司在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这个新闻在科技产业界非常的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马斯克这个人本身自带流量,更重要的是,脑机接口这个科技领域目前确实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一项新科技。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3/M01/EA/C7/wKg5HV9TI77jr1KpAGOutIy0L1Q722-aacv2-48K.m4a Sat, 05 Sep 2020 05:35:46 GMT 13: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3781284 No
full 305 <![CDATA[《寻秘自然》为什么能永久免费?]]> 9 月 10 日,全网见!永久免费,等你来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3/M0A/C8/A1/wKg5HV9PvoDhflyBAEnC2cQ6aXo137-aacv2-48K.m4a Wed, 02 Sep 2020 15:46:56 GMT 09: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3093673 No
full 306 <![CDATA[致命传染病 02:1918 大流感]]> 1950年的一天,爱荷华大学的餐厅比以往热闹很多。只见餐厅中央,一群师生们正围坐在餐桌的周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赫尔丁,恰巧就在其中。赫尔丁当年25岁,已经是一名有点儿名气的微生物学学者。他当时刚刚结束了北极圈的考察回到瑞典。出于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来到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博士。


那个时代,抗生素刚刚被发现不久,科学界对微生物的研究可谓热情高涨。爱荷华大学的师生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细菌和病毒。在讨论中,赫尔丁的一位同事就不由得发出感慨:“如果1918年就有现在的科研水平,说不定人类能就能躲过一场浩劫。”


赫尔丁楞了一下,接话道:“你是说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吗?”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4e6f-audiofreehighqps/CD/91/CMCoOSYDHswIANkvlQBPmoGY-aacv2-48K.m4a Fri, 28 Aug 2020 11:11:48 GMT 29: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1532302 No
full 307 <![CDATA[因为有你们,国产科普纪录片一定能打进“世界杯”]]> 我来给大家汇报一下科普纪录片《寻秘自然》的最新进展。现在,总共 10 集的片子,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5 集。8 月 18 日到 23 日,剧组将再次集合前往青海,去补拍上次没有拍成的夜景镜头。说实话,从天气预报上来看,天气情况依然不理想,但这是我们 8 月份唯一的一个窗口期,只能硬着头皮去碰运气了。你可能好奇,怎么拍夜景还像飞火星一样有窗口期啊?因为拍星空靠月亮吃饭。必须是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才能拍出最美丽的星空。一旦明亮的月亮升起,夜空的群星都会黯然失色。所以,每个月就只有那么一周不到的时间是最佳窗口期。我们要去的拍摄地点在青海茫崖市的翡翠湖,那里可以拍出非常美的天空镜像效果,但前提是,一定要天晴和无风。老天给不给我们好天气,只能祈祷了。在过去的这一个月,发生了太多令我们团队感动的事情,让我忍不住想跟你们说一说。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2/M08/9E/C6/wKg5HF8073vSOdGDAD__kyWZziw225-aacv2-48K.m4a Thu, 13 Aug 2020 07:44:31 GMT 08: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6688775 No
full 308 <![CDATA[科幻广播剧:逃兵]]> 克利福徳· D·西马克(1904—1988)是一位有影响力而文风独特的美国科幻小说作家,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大半生都在为报社工作。尽管西马克的作品褒贬不一,他还是赢得了三次雨果奖、一次星云奖(《舞鹿洞穴》Grotto of the Dancing Deer, 1980)、一次美国科幻作家大师奖、一次布莱姆·斯托克终身成就奖。在他写得最好的故事中,他对动物的视角格外复杂,自然世界和乡村设定也被传达出来,这使得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尽管西马克的事业是在科幻小说的黃金时期,在通俗杂志上起步的,但他对心理层面的描写,以及独特的视角为他成功赢得了一批新的读者;他的作品只会被越来越多的当代读者所接受。


他最佳作品的典型一一 《逃兵》是他在探索“改造人”(改造人类以适应太空探素,而不是改造环境使之适应人类)风格时的试水之作之一,这一风格由詹姆斯 ·布利什所创,并随后被用到了他的创作中。《逃兵》节选自西马克的马赛克小说   《城市》(City, 1952) ,该作品荣获 1953 年度国际幻想奖。西马克在该小说再版时写道: “《城市》写出了幻想的破灭……对奇幻世界的追寻,会抵消这个世界流逝而带来的残酷。” 《城市》是西马克最有名的小说一一它是真正的经典,应该被更多读者看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7/M03/8C/E1/wKg5IV8zV_vQH-j7APO_68YgR5M420-aacv2-48K.m4a Wed, 12 Aug 2020 02:00:35 GMT 32: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6254957 No
full 309 <![CDATA[推荐《达尔文的战争》:进化论是对是错,一场永不落幕的辩论赛]]> 提醒您,这是一期精心制作的视频节目。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是对是错?这恐怕是一场在民间科学爱好者中永不落幕的辩论赛,有一些人,会在聚会时攻击进化论来显示自己的学识。进化论无法解释眼睛的出现?进化论无法解释人类的出现?进化论无法解释史前文明等等。然而,事实却是:在科学共同体中,进化论,更好的说法是“现代综合演化论”(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的坚实程度差不多与相对论相当。为何民间看法和科学圈的看法会有产生如此巨大的鸿沟呢?要讲明白这件事情,需要一个非常长的故事,这对于任何科普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我的好友吴京平老师完成了这个挑战,他正在我们科学声音的小程序中连载视频节目《达尔文的战争》,画面都是纯原创的,非常精致。征得他的同意后,我给大家免费播放第一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7/M03/36/72/wKg5IV8rVbfyT4M2AGROxAp4GL8337-aacv2-48K.m4a Wed, 05 Aug 2020 23:28:17 GMT 13:3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4263580 No
full 310 <![CDATA[汪诘杂谈 | 我的收入到底能“打败”全国百分之多少的人?]]> 今年的 5 28 日,总理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我们有 6 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不足 1000 ,这句话立刻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之所以会轰动,我想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句话有违大多数人的直觉。至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可思议,1000 元什么概念啊,现在叫一个外卖盒饭动不动就是 20 元,1000元就只够叫 50 个外卖而已,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 1000 元啊。接着我又会忍不住想想自己一个月收入多少,嗯,比起那 6 亿人口来,自己真的很好了。


总理说的数据到底对不对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4/M03/28/46/wKg5Hl8p4QCRM3IiAGFb--sVCyE335-aacv2-48K.m4a Tue, 04 Aug 2020 22:28:01 GMT 1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3914445 No
full 311 <![CDATA[致命传染病 01:SARS]]> 200328日,广州第八人民医院的传染病房里,几个身穿隔离服的护士严阵以待,他们即将接收一位“重症肺炎”患者。为了接收这位患者,他们把原本三人间的病房撤掉两张床,搬来医院最好的医疗仪器,把这改成了临时的单人间ICU


“都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护士长嘱咐了一下,又接着说:“这个患者可不一般,是把中山三院能医治他的大夫都传染了,因为已经没有了健康的医生给他会诊,才转到咱们医院的。”


年轻护士抬手确认了一下蓝色医用口罩,侧头看了一眼床头的名签,这位病人叫“周卓峰”(当然,我们这里用的是化名)。护士隐隐感到一丝不安,向护士长问道:“姐,会诊都找不到病因,你说他得病成什么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6/M08/C2/D8/wKg5Jl8gsv7zig9oANGBXDH-RXE160-aacv2-48K.m4a Tue, 28 Jul 2020 23:21:03 GMT 28: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1595338 No
full 312 <![CDATA[汪诘杂谈 | 今年洪水有多厉害,看了统计数据吃一惊]]>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5/M0B/55/F6/wKg5JV8WnlbwPivhAIQCz0ZjWpE970-aacv2-48K.m4a Tue, 21 Jul 2020 06:20:25 GMT 17: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8987785 No
full 313 <![CDATA[这部国产纪录片能否刷新你对「中国原创」的印象?]]> 一部把我拍穷了的纪录片,现在它终于有了预告片。讲述的依然是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背后却多了一份精益求精的执着……这次别光用听的啊,我上传的是视频,抓紧一睹为快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6/M08/7B/67/wKg5IF9gMa6wTa17ADp5ekh3KjY959-aacv2-48K.m4a Sat, 18 Jul 2020 05:31:24 GMT 07: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7984567 No
full 314 <![CDATA[疫苗出货在即,却半路杀出程咬金,它会成为疫苗拦路虎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2020 年 7 月 4 日,张文宏医生在接受劳动报采访的时候语出惊人,他说:装疫苗的玻璃瓶的产量比疫苗还困难! 这句话一出来,一下子就引发了热议,说实话,这也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因为这句话听上去真的有点儿反常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玻璃瓶实在是太普通、太常见的东西了,怎么可能比生产疫苗还难呢?我马上开始在网上做调研,你还别说,张文宏医生的这个说法还真不是他独创的,在他之前,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相关报道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6/M0B/00/D1/wKg5IF8OrfWiozQSAHfbMroUakU042-aacv2-48K.m4a Wed, 15 Jul 2020 07:19:02 GMT 16: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7003544 No
full 315 <![CDATA[《植物有故事》发刊词:不会动的生存优势]]> 我从《寻秘自然》的外景拍摄地回来啦,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新节目。有点冷门,但很有趣,你听一下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4/M02/AE/7D/wKg5Hl8GWHmzZ-54AE7EySgjOsA713-aacv2-48K.m4a Wed, 08 Jul 2020 07:06:38 GMT 10: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4754245 No
full 316 <![CDATA[汪诘杂谈 | 凉茶添加化学药只是冰山一角]]> 6 29 日,广州市公安局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工作动态,一下子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热议。我们先来了解下:


为提高独家凉茶“疗效”,吸引回头客,增加营业利润,一些凉茶经营者非法在凉茶里添加西药。广州番禺警方查处了一批非法凉茶店铺,抓获涉案人员15名。在查获的凉茶样品中,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成分,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


就是这则新闻,成功勾起了我做一期节目的冲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4/M03/5F/2C/wKg5Hl792fezTgxBAF5jWB6Mg5I691-aacv2-48K.m4a Thu, 02 Jul 2020 11:30:49 GMT 12: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2915964 No
full 317 <![CDATA[汪诘杂谈 | 2020 日环食来临,人类不能放松对太阳的警惕]]> 发节目的此时,我正在规划路程,看看拍摄《寻秘自然》的路上能不能与日环食来个不期而遇。。。最有可能的邂逅地点就是西藏!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4/M07/9C/55/wKg5JF7o3xux5npGAFFbDL3PjjU770-aacv2-48K.m4a Tue, 16 Jun 2020 15:02:41 GMT 10: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8168630 No
full 318 <![CDATA[汪诘杂谈 | 史上最难毕业季:汪诘谈找工作的科学]]> 又到了毕业季,在以往的很多毕业季,都会看到有文章说这是“史上最难毕业季”,这个“难”当然指的是找工作难。今年的毕业季,又成了“史上最难”。不仅仅是中国难,全球的毕业生今年找工作都难……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2/M01/05/BE/wKg5HF7aMZSwCFYzAFjnhAyUe-U747-aacv2-48K.m4a Fri, 05 Jun 2020 11:50:33 GMT 11: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4518514 No
full 319 <![CDATA[汪诘杂谈 | 龙飞船不是中国的飞船,污蔑诋毁中医有可能要入罪了]]> 最近这一周有两件事情让我忍不住想发个杂谈说一说想法。


第一件事情,是我在看央视新闻客户端看“龙飞船”直播的时候,我发现在聊天窗口中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加油”“爱我中华”“为中国自豪”类似的留言,一直在飞快地刷屏,以至于偶尔有人留言“这是美国的发射现场”,不到 2 秒钟就被刷没了。说实话……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9/M07/56/CA/wKgPEF7XQ_jxqeFsACpYOukzjDQ338-aacv2-48K.m4a Wed, 03 Jun 2020 06:32:14 GMT 05: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3727227 No
full 320 <![CDATA[汪诘杂谈 | 长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能力终于水落石出!]]> 或许你还记得,前不久,我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讲了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在文章中还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悬案,那就是,那些感染病毒超过 28 天之后依然没有出现症状的人,也就是被我称为长期无症状感染者的那些人,他们身上的病毒能持续存在多久?是否依然具备传染能力?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假如这个问题不能搞清楚,人们的恐慌情绪就不能完全消除。最令人担心的一个结果是,假如长期无症状感染者依然具备传染能力,那社会将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伦理困境,即长期无症状感染者到底该不该隔离?要隔离多久?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0/M07/69/7D/wKgPEV7MsWPiG0ufAEQ-N7xGYwo236-aacv2-48K.m4a Tue, 26 May 2020 06:04:08 GMT 09: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0916787 No
full 321 <![CDATA[汪诘杂谈 | 央行内测数字货币,会有安全问题吗?]]>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是人民币的发行机构,它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 6 年的酝酿和研发,央行很快就要搞出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动作来,这件事情会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


什么事情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1/M02/31/02/wKgPDV6_frGBMhV3AFSBOFA5rJA886-aacv2-48K.m4a Fri, 15 May 2020 12:01:50 GMT 11: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96759323 No
full 322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中考科学探究题冲刺十二讲]]>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季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对于广大学子来说肯定就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我估计很多人的学习计划都被打乱,考试的时间现在也延期了。我录制了一个专门应对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课程已经上线,探究题的题型在整个考卷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它也是失分的大项。我和著名的教辅机构天星教育团队合作,一起开发了这门中考科学探究题的考前辅导课,目前在喜马拉雅平台是音频版本,在科学声音的小程序中有视频版本。大家只要搜索【中考科学】这四个字就能找到。我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到今年参加中考的学子,让你们在科学探究大题中能拿到满分。好,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免费播放这个课程的第 1 讲,供大家试听。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9/M0A/9C/C7/wKgPC16w9xfgriXYALSrky5F10A757-aacv2-48K.m4a Tue, 05 May 2020 05:16:44 GMT 24: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92378952 No
full 323 <![CDATA[医学有故事番外 04 | 基因定时炸弹:BRCA1]]> 2013 年,这一年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38 岁,她从孩子的嘴里听到了那个最让她恐惧的问题:你会不会像外婆一样,早早地离开我们?朱莉知道,她不能再等下去了,年龄越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就越高……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1/M01/85/BF/wKgPEl6v4ECzAmK2AK3a6ZyCRZs406-aacv2-48K.m4a Wed, 29 Apr 2020 23:09:01 GMT 23: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90303652 No
full 324 <![CDATA[时间的形状补丁二:如何制造一台时间机器]]>

我今天继续给你介绍索恩自己提出的制造时间机器的理论方案,这个会更加有意思,完全可以作为严肃科幻小说的创意来源,特别推荐科幻小说作家听我这期节目,我今天讲的能让你的科幻小说更硬一点。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0/M06/76/67/wKgPDF6v4FaAS_2zAGDBbtT5wEs650-aacv2-48K.m4a Sun, 26 Apr 2020 23:26:58 GMT 12: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8936408 No
full 325 <![CDATA[三言两语 第 2 期 | 中国航天日与哈勃三十周年同一天]]> 4.24 不仅是中国航天日,也是哈勃发射三十周年纪念日,听三位老师侃侃关于航天的那些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A/7F/68/wKgO0l6iTxDhZt_eAIY8HKeUGo8715.m4a Fri, 24 Apr 2020 02:32:32 GMT 17: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7699481 No
full 326 <![CDATA[医学有故事 10 | 死磕药物的安全性]]> 埃尔利希在威斯巴登会议做完报告,第二天就有许多人直接从威斯巴登来到法兰克福,研究所走廊挤满了人,都是来寻求治疗梅毒的药。随着使用者的增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开始增加……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4/66/BA/wKgO3F6g0VDTpOKsANWIgCjgMLk053-aacv2-48K.m4a Wed, 22 Apr 2020 23:19:03 GMT 28: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7151037 No
full 327 <![CDATA[时间的形状补丁一:时间旅行的数学原理]]> 很多人都知道我在 2011 年出版了一本畅销科普书《时间的形状》,并且还获得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一直到今天,依然有大量的读者给我来信表达对这本书的喜爱。不过,这几年,一些专业人士(比如台湾的叶李华博士)善意地指出了书中的不少瑕疵。我决定从今天开始,连续做几期给《时间的形状》打补丁的节目。


今天首先要讲的是时间的形状第六章“时空那点事”中的第三节“时间旅行”。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2/54/97/wKgO1F6da5_Bs1WYAGkctB2HsoM211-aacv2-48K.m4a Mon, 20 Apr 2020 08:01:37 GMT 14: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5863423 No
full 328 <![CDATA[三言两语 第 1 期 | 新冠疫情过后,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 汪老师,吴老师和 U 仔,新鲜搭配,畅聊最新鲜的话题。Come on~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7/M0B/13/25/wKgO1V6Zb_6yDLQzAFufVV8C0-c984.m4a Fri, 17 Apr 2020 09:10:57 GMT 12: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4531634 No
full 329 <![CDATA[医学有故事番外 03 | 死亡埃博拉]]> 找到疾病的源头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得多……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7/M08/E0/F3/wKgO316XnsfjYVIWALrWFTn-N2A544-aacv2-48K.m4a Wed, 15 Apr 2020 23:53:31 GMT 24: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3821319 No
full 330 <![CDATA[医学有故事 09 | 攻克梅毒]]> 魔弹多少号才是梅毒真正的的克星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8/M0B/45/15/wKgO4F6OWunwexA_APSdavdXqOo349-aacv2-48K.m4a Wed, 08 Apr 2020 23:12:58 GMT 32: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0390432 No
full 331 <![CDATA[汪诘杂谈 | 你身边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 有关无症状感染者的流程图 1:



有关无症状感染者的流程图 2: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6/2C/AD/wKgO3l6LrmbDb3P6AI_OphY8AeQ343-aacv2-48K.m4a Mon, 06 Apr 2020 22:33:58 GMT 19: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9368803 No
full 332 <![CDATA[科幻有声小说:《哪》(上集)]]> 科普创作能改变未来人类的命运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6/BC/26/wKgO1F6EW-nQyr37AK8AOQmAWAE181-aacv2-48K.m4a Wed, 01 Apr 2020 09:15:52 GMT 23: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6790173 No
full 333 <![CDATA[科幻有声小说:《哪》(下集)]]> 科普创作能改变未来人类的命运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7/M01/B8/97/wKgO316FNfeRAydbAKGACLkALcE821-aacv2-48K.m4a Wed, 01 Apr 2020 09:13:46 GMT 21: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6789202 No
full 334 <![CDATA[医学有故事 08 | 埃尔利希找魔弹]]> 魔弹?侧链?基团?听汪老师讲埃尔利希的故事,这些术语变得不难,还很有意思!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1/26/7F/wKgO3F577kiD6hVtAOY5Ngfl3zY839-aacv2-48K.m4a Wed, 25 Mar 2020 23:48:58 GMT 30: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3674181 No
full 335 <![CDATA[汪诘杂谈 | 关于未来的这 20 个答案你怎么看]]> 未来人的回信,他给出的有关未来的答案,你怎么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5/M04/03/58/wKgO0155SCqx9FzhAEgMhyTFiXw333-aacv2-48K.m4a Mon, 23 Mar 2020 23:36:42 GMT 09: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2664654 No
full 336 <![CDATA[医学有故事 07 | 第一支人造疫苗的诞生]]> 人无完人,但医者仁心的巴斯德值得后人对他的溢美之词。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7/M0A/AE/8A/wKgO1V5ywqyxLtgvAM9mLHaKiQI924-aacv2-48K.m4a Thu, 19 Mar 2020 00:51:58 GMT 27: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0322430 No
full 337 <![CDATA[医学有故事番外 02 | 病毒学史上的第一位吹哨人]]> 这期节目的文稿足足修改了八稿,才让这个故事听上去那么有趣……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3/M06/11/EF/wKgO0V5pX8ST5g-KANTdogKBTFw359-aacv2-48K.m4a Wed, 11 Mar 2020 22:00:13 GMT 28: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6721233 No
full 338 <![CDATA[汪诘怎么看 | 世卫组织“删帖门”持续发酵,WHO 的信任危机?]]> 先不要有预设立场,理性地听听不同的声音。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A/08/E8/wKgO3l5o1UfBbKHVAHJIZVcQ-hc637-aacv2-48K.m4a Wed, 11 Mar 2020 12:10:11 GMT 15: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6557547 No
full 339 <![CDATA[汪诘怎么看 | 关于未来的 20 个大问题]]> 未来人的来信让汪老师脑洞大开 :)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8/M0A/C2/88/wKgO4F5layGSb1oPAHsF4yAhWeQ381-aacv2-48K.m4a Sun, 08 Mar 2020 22:00:15 GMT 16: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5174914 No
full 340 <![CDATA[通知:“科普我来秀”活动报名开始]]> 我记得两年前,我的微信上收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个4岁的小朋友为我的视频做的配音,是他妈妈发过来的,我看了之后,简直惊呆了,太厉害了,太可爱了。要知道,4 岁的小朋友不识字,他就是靠背下来的。我当时就有个想法,能不能搞个活动号召更多的小朋友也一起来参与这样的配音活动。通过这样有趣的活动,让更多孩子接触到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这比单纯的看节目我觉得要有趣得多了,

就是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事一直耽搁着没做。

过了两年,我们估计科学声音的内容所触达的小朋友已经超过300万人了,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了。我们也下决心要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了。

这次活动,我给它起的名字叫“科普我来秀”,是一次小朋友们的科学配音和模仿比赛。以我们科学声音各位老师的科普视频或音频作为示范,小朋友尽力模仿,并拍成视频作品参加评选,最终由科学声音的老师加大众投票评选的方式决出最终名次。

如果你是我的小听众或者你家里有小朋友,欢迎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这次活动还准备了非常丰富的奖品,最高奖是“科学声音小程序中所有付费课程全开通”,这个总价值多少我也算不清了,反正是不少了。 
比赛活动日程安排请大家听好啦:
* 招募阶段:3.6~3.21,这期间均可投稿
* 海选阶段:3.21~3.26,在此期间,我们会选 30 个作品参加决赛
* 决赛阶段:3.26~4.21,在这个期间,我们会公开所有决赛作品,让大家来投票评选 

想要了解更多,或报名参加,请微信搜索科学声音,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就可以找到具体的投稿方式啦,你直接找科学声音的微信客服咨询当然也可以啦,客服微信号是:1153580077。

我期待着你们的作品哦。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A/9E/FA/wKgO0l5hzWTiNQtkABlsEWFq1Kc688.m4a Fri, 06 Mar 2020 04:11:54 GMT 03: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3867823 No
full 341 <![CDATA[这个问题不辩论清楚,事关千万人的健康和生命]]>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7/M02/84/6C/wKgO315gzKfQ8j6jAHRe5TSa0zA524.m4a Thu, 05 Mar 2020 10:06:46 GMT 15: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3515256 No full 342 <![CDATA[医学有故事 06 | 从炭疽疫苗到狂犬疫苗]]> 对照组是一面照妖镜,也是巴斯德炭疽疫苗的试金石。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0/6F/47/wKgO1F5fFivDlw-cAL3ZPk3pKtk643-aacv2-48K.m4a Wed, 04 Mar 2020 22:00:11 GMT 25: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3237906 No
full 343 <![CDATA[汪诘杂谈 | 4000 亿只蝗虫去哪儿了?]]> 抽丝剥茧,汪老师的蝗虫破案故事上演啦!

真正揭开谜团的就是一大堆资料中的——时间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3/29/56/wKgO3F5a-mPQoyo7AGhbryh0SKM662-aacv2-48K.m4a Sun, 01 Mar 2020 22:00:11 GMT 14: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1727927 No
full 344 <![CDATA[医学有故事 05 - 人工疫苗初探]]> 从詹纳到巴斯德的跨越,有时候做出科学发现还需要一些误打误撞的好运气。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5/M0B/F5/1D/wKgO015W6reibwiWAMyw1Z3rSAM185-aacv2-48K.m4a Wed, 26 Feb 2020 22:00:11 GMT 27: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9829097 No
full 345 <![CDATA[医学有故事番外 - 伍连德百年战疫]]> 防疫的关键就是隔离,伍连德博士提出的防疫原则历久弥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6/M04/AB/DE/wKgO3l5SQlPiGze3AJ4iRGOisg0889-aacv2-48K.m4a Sun, 23 Feb 2020 22:00:14 GMT 21: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8377824 No
full 346 <![CDATA[汪诘杂谈 | 新冠病毒是不是生化武器?能当做流感吗?]]> 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看汪老师如何抽丝剥茧,寻找事件背后的真相。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6/8F/0B/wKgO3F5Qlv3x1c0QAImL9qV2oE0535-aacv2-48K.m4a Fri, 21 Feb 2020 13:05:36 GMT 18: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7413345 No
full 347 <![CDATA[汪诘怎么看 | 这 50 个问题未来人给出了答案]]> 未来人说的那个未来,你想去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8/M04/74/4C/wKgO1l5NsOuDHyCGAHhF4IceOE8040-aacv2-48K.m4a Wed, 19 Feb 2020 22:00:13 GMT 16: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6582951 No
full 348 <![CDATA[医学有故事04-巴氏消毒法]]> 可曾想过,喝牛奶曾经是一件会丧命的事情,只因为欧洲人……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2/M09/38/0C/wKgO0F5EsKbB10YtAMtTsQj9KhQ269-aacv2-48K.m4a Wed, 12 Feb 2020 22:00:11 GMT 27: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3409293 No
full 349 <![CDATA[抗疫热点:瑞德西韦是否能成为抗疫神药在此一举]]> 说一千,道一万,失败与成功,哪个更值得警醒!

最后的感言,胜过千言万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4/M0B/49/45/wKgO3F5Lmknxk4DTADBymr8PStc202.m4a Wed, 12 Feb 2020 02:59:51 GMT 06: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3032003 No
full 350 <![CDATA[特别节目:疫情还要持续多久?关键看这个指标]]>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视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1/M01/F3/14/wKgO2V49JFKymd2UADMvjicJYKA910-aacv2-48K.m4a Fri, 07 Feb 2020 00:00:16 GMT 06: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0816605 No
full 351 <![CDATA[医学有故事03-科赫法则]]> 了解科赫法则,感受它散发出的理性光环,在当下别有一番启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0/M02/A6/CB/wKgPEV66kCrR150mAMzqnUjDUgk445-aacv2-48K.m4a Wed, 05 Feb 2020 22:00:13 GMT 27: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0362595 No
full 352 <![CDATA[汪诘杂谈 | 从信源的角度来看现在要不要喝双黄连口服液?]]> 今天一早起来,突然发现所有的群都在讨论双黄连口服液,从各个群的截图来看,不但药店中的双黄连口服液已经被卖完了,顺带着连兽医用的双黄连口服液也卖完,甚至有传言说双黄莲蓉月饼都被抢购一空,还有很多人贴出各种带有“双黄连”字样的商品也都脱销,把我都看傻了。然后,很多人at我,问我这个消息的信源可靠吗?


我们就从信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首先,对于医疗专业信息,人民日报不是一个可靠的信源,这一点我在前几期节目中已经说过。不过这次的消息最初源头是人民日报从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的,我之前说过,信源就是指信息最初的源头。所以这条消息的信源就是上海药物研究所。那么上海药物研究所处在信源可靠度的哪个等级呢?我想跟大家说,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信源等级排在比较后面,至少是6级开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跟国内的药物研究的圈内人士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虽然上海药物研究所的上级主管部门是中科院,但它是企业化运作的,实质上就是一个药企。而药企在信源金字塔上的排位上是非常靠后的。然后,如果你多留意一下,你会发现,在信源等级上排位比较靠前的很多医疗专业垂直媒体和知名专家都发文质疑了,比如丁香医生就在凌晨第一时间发文,标题是“为什么不该用双黄连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微博上的医疗大V也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并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表明双黄连口服液能够防治新型肺炎,上海药物研究所的观点发布的太草率。科学声音专家团中的很多医疗专业人士也都是这个观点。


这条新闻比较热乎,目前还在不断地产生各种消息。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候,不要丢掉科学思维,多搜索一些不同信源的不同观点,交叉印证,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反正现在肯定不会去喝双黄连口服液的,我只能告诉你,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和选择。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1/M06/1D/52/wKgO2V405aXBo-SSABOPmfgDS50601.m4a Sat, 01 Feb 2020 02:43:09 GMT 02: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8412759 No
full 353 <![CDATA[汪诘杂谈 |最新权威指导——世卫组织发布的口罩使用指南来了!]]> Adviceon the use of masks the community, during home care and in health care settingsin the context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outbreak
Interim guidance

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爆发的背景下,对于社区、家庭护理和医疗环境中使用口罩的临时指南


29 January 2020
WHO/nCov/IPC_Masks/2020.1

Introduction
This document provides rapid advice on the use of medical masks in communities,at home and at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 areas that have reported outbreakscaused by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t is intended for publichealth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C) professionals, health caremanager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community health workers. It will be revisedas more data become available.

世卫组织 2020 1 29 日在线发表

概述

本文件为已报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爆发地区的社区、家庭和医疗设施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提供了快速建议。这份建议面向公共卫生、感染预防和控制(IPC)专业人员、医疗保健管理人员和工作者,以及社区卫生工作者。随着更多数据的获得,我们也将对其进行修订。

With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availabl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oute of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is either via respiratorydroplets or contact. Any person who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in 1 meter) withsomeone who has respiratory symptoms (e.g., sneezing, coughing, etc.) is atrisk of being exposed to potentially infective respiratory droplets.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的人传人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如果与有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一般为1米以内,就有可能被传染。


Medical masks are surgical or procedure masks that are flat or pleated (someare like cups); they are affixed to the head with strapsa.

本建议所指的医用防护口罩是那种扁平或折叠的外科或手术口罩(有些像杯子);它们用绳带固定在头部。


General Advice

Wearing a medical mask is one of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limitspread of certain respiratory diseases, including 2019-nCoV, in affected areas.However, the use of a mask alone is insufficient to provide the adequate levelof protection and other equally relevant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If masksare to be used, this measure must be combined with hand hygiene and other IPCmeasures to prevent the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2019-nCov. WHO hasdeveloped guidance for home care and health care settings on infec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IPC) strategies for use when infection with 2019-nCoVis suspected.

Wearing medical masks when not indicated may cause unnecessary cost,procurement burden and create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that can lead toneglecting other essential measures such as hand hygiene practices.Furthermore, using a mask incorrectly may hamper its effectiveness to reduce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总体建议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是限制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受影响地区传播的预防措施之一。然而,仅仅使用口罩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应采取其他同等相关的措施。如果要使用口罩,这项措施必须与手部卫生和其他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措施相结合,以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人际传播。世卫组织为家庭护理和医疗环境制定了关于感染预防和控制(IPC)战略的指导,以便在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使用。

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戴上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造成采购负担,并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从而可能导致忽视其他必要措施,如重视手部卫生习惯。此外,戴口罩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病毒传播,但如果佩戴不正确,有效性可能会打折扣。


Community setting
Individuals without respiratory symptoms should:
- avoid agglomerations and frequency of closed crowded spaces;
- maintain distance of at least 1 meter from any individual with 2019-nCoVrespiratory symptoms (e.g., coughing, sneezing);
- perform hand hygiene frequently, using alcohol-based hand rub if hands arenot visibly soiled or soap and water when hands are visibly soiled;
- if coughing or sneezing cover nose and mouth with flexed elbow or papertissue, dispose of tissue immediately after use and perform hand hygiene;
- refrain from touching mouth and nose;
- a medical mask is not required, as no evidence is available on its usefulnessto protect non-sick persons.

社区环境

无呼吸道症状的个人应:

1.      避免频繁聚集在封闭、拥挤的空间;

2.      与任何有新型冠状病毒呼吸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3.      经常保持手部卫生,如果手没有被明显弄脏,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否则,请用肥皂和水洗手;

4.      如果咳嗽或打喷嚏,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使用后应立即处理掉纸巾,并做好手部清洁;

5.      不要用手接触口鼻;

6.      不需要医用防护口罩,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它能保护非病患人群。


However, masks might be worn in some countries according to localcultural habits. If masks are used, best practices should be followed on how towear, remove, and dispose of them and on hand hygiene action after removal (seebelow advice regarding appropriate mask management).

不过,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有些国家的人可能也会戴普通口罩。如果使用普通口罩,关于如何佩戴、取下和处置口罩,以及如何洗手的最佳做法,你需要遵循我们的如下建议:


Individual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should:
- wear a medical mask and seek medical care if experiencing fever, cough anddifficulty breathing, as soon as possible or in accordance with to localprotocols;
- follow the below advice regarding appropriate mask management.

有呼吸道症状的个人应:

1.      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应尽快或按照当地惯例戴上医用防护口罩并就医;

2.      请遵循以下有关口罩适当管理的建议:
Home Ca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data on the disease and its transmission,WHO recommends that suspected cases of 2019-nCoV infection be cared for usingisolation precautions and monitored in a hospital setting. This would ensureboth safety and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case patients’ symptoms worsen) andpublic health security.
However, for several possible reasons, including situations when inpatient careis unavailable or unsafe (i.e. limited capacity and resources unable to meetdemand for health care services), or in a case of informed refusal ofhospitalization, home settings for health care provision may need to beconsidered. Specific IPC guidance for home care should be followedb.

家庭护理指南

鉴于目前可获得的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传播的数据,世卫组织建议对其感染的疑似病例采用隔离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并在医院环境中进行监测。这将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防病人症状恶化),也能保证公共卫生安全。

但是,由于几个可能的原因,包括住院床位不够,或住院环境不安全的情况(即能力和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或者在病患获知病情但拒绝住院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在家庭环境中提供医疗保健。此时应遵循如下指导意见:


Individuals with suspected 2019-nCoV infection with mild respiratory symptomsshould:
- perform hand hygiene frequently, using alcohol-based hand rub if hands arenot visibly soiled or soap and water when hands are visibly soiled;
- keep distance from well individuals as much as possible (at least 1 meter);
- to contain respiratory secretions, a medical mask should be provided to theindividual and worn as much as possible, if it can be tolerated. Forindividuals who cannot tolerate a medical mask, he/she should rigorously applyrespiratory hygiene, i.e. cover mouth and nose when coughing or sneezing withdisposable paper tissue. Dispose of the material after use. Clean handsimmediately after contact with respiratory secretions;
- improve airflow in living space by opening windows and door as much aspossible.

疑似患者并有轻度呼吸道症状的个人应:

1.      经常保持手部卫生,如果手没有被明显弄脏,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否则,请用肥皂和水洗手;

2.      尽量与健康人保持距离(至少1米);

3.      为了控制呼吸道分泌物,应为个人提供医用防护口罩,只要可以忍受,就应尽量佩戴。对于无法忍受医用防护口罩的患者,则应该严格采取呼吸卫生措施,即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捂住口鼻。使用后丢弃材料。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

4.      尽可能多地打开窗户来改善居住空间的空气流通。

Relatives or caregivers to individuals with suspected 2019-nCoVinfection with mild respiratory symptoms should:
- perform hand hygiene frequently, using alcohol-based hand rub if hands arenot visibly soiled or soap and water when hands are visibly soiled;
- keep distance from affected individual as much as possible (at least 1meter);
- wear a medical mask when in the same room with the affected individual;
- dispose of the material immediately after use. Clean hands immediately aftercontact with respiratory secretions;
- improve airflow in living space by opening windows as much as possible.

疑似患者并有轻度呼吸道症状个人的亲属或照料者应该:

1.      经常保持手部卫生,如果手没有被明显弄脏,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否则,请用肥皂和水洗手;

2.      尽量与病患保持距离(至少1米);

3.      与病患在同一房间时,戴上医用防护口罩;

4.      病患使用后的物品应立即丢弃。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立即清洁双手

5.      尽可能多地打开窗户来改善居住空间的空气流通。


Health Care Facilities
Individual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should:
- wear a medical mask while waiting in triage or waiting areas or duringtransportation within the facility;
- wear a medical mask when staying in cohorting areas dedicated to suspected orconfirmed cases;
- do not wear a medical mask when isolated in single rooms but cover mouth andnose when coughing or sneezing with disposable paper tissues. Dispose themappropriately and perform hand hygiene immediately afterwards.

医疗机构中

有呼吸道症状的个人应:

1.      在分流区或候诊区等待,或在场所内活动期间,戴上医用防护口罩;

2.      在与疑似或确诊病例同处的场所内,戴上医用防护口罩;

3.      在单人房间隔离独处时不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捂住口鼻。妥善处理它们,并立即进行手部清洁。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 wear a medical mask when entering a room where patients suspected orconfirmed of being infected with 2019-nCoV are admitted and in any situation ofcare provided to a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asec;
- use a particulate respirator at least as protective as a US National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certified N95, EuropeanUnion (EU) standard FFP2, or equivalent, when performing aerosolgeneratingprocedures such as tracheal intuba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acheotomy,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anual ventilation before intubation, andbronchoscopy.

医务工作者应:

1.      进入收治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房间时,以及在为他们提供任何护理的情况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2.      在执行气雾生成程序(如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人工通气、支气管镜检查)时,使用微粒呼吸器,其防护能力至少应达到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认证的N95、欧盟(EU)标准FFP2或同等标准。


Masks management
If medical masks are worn, appropriate use and disposal is essential to ensurethey are effective and to avoid any increase in risk of transmission associatedwith the incorrect use and disposal of mask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on correct use of medical masks derives from thepractices in health-care settingsd:
- place mask carefully to cover mouth and nose and tie securely to minimise anygaps between the face and the mask;
- while in use, avoid touching the mask;
- remove the mask by using appropriate technique (i.e. do not touch the frontbut remove the lace from behind);
- after removal or whenever you inadvertently touch a used mask, clean hands byusing an alcohol-based hand rub or soap and water if visibly soiled
- replace masks with a new clean, dry mask as soon as they become damp/humid;
- do not re-use single-use masks;
- discard single-use masks after each use and dispose of them immediately uponremoval.
Cloth (e.g. cotton or gauze) masks are not recommended under any circumstance.

口罩管理

如果戴上医用防护口罩,必须适当使用和处理,以确保其有效,并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和处理口罩而增加传播风险。

以下关于正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的信息,来源于医疗场所的实践:

1.      仔细找对口罩的佩戴位置,盖住口鼻,系好绑带保证安全,尽可能减少脸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

2.      使用过程中,避免触摸口罩;

3.      使用适当的方法取下口罩(即不要触摸前面,而是从后面取下绑带);

4.      取下后或在无意中触摸了用过的口罩,应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洁双手;如明显弄脏,用肥皂和水清洁双手;

5.      一旦口罩受潮/变湿润,立即更换新的干净、干燥的口罩;

6.      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

7.      一次性口罩,每次使用后应立即丢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建议使用棉或纱布口罩(译者注:特指在医疗场所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2/M0B/D4/53/wKgO0F4y4Izx5Zp4AH7eJLb1Wsc765-aacv2-48K.m4a Thu, 30 Jan 2020 13:56:04 GMT 16: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7975285 No
full 354 <![CDATA[医学有故事 02-恐怖的细菌芽孢]]> 科赫在当时的专家眼里也被认为是“民科”,可他用自己的逻辑和实证完成了逆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9/D3/04/wKgOzl4xK9WgFTDBAMXhDex8ATY456-aacv2-48K.m4a Wed, 29 Jan 2020 22:00:13 GMT 26: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7692900 No
full 355 <![CDATA[葛优躺最佳伴侣——这不科学呀]]> wei芯 搜索 “这不科学”,等你在排名上超过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1/B6/A8/wKgOzl4vptPhJjcJABTspKQ3PEw805.m4a Tue, 28 Jan 2020 03:13:20 GMT 02: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7162976 No
full 356 <![CDATA[汪诘怎么看 | 甩给 2069 年未来人的 50 个问题]]> 自称来自 2069 年的未来人,能 hold 住这 50 个问题吗?


1.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2. 你的到来不会产生祖母悖论吗?


3. 你就不担心自己在这个时代出了意外回不去?


4. 时间旅行是属于某些人的特权吗?


5. 能不能告诉我2020年某一期没开奖的双色号码?


6. 请问未来比特币能达到100万美元一个吗?


7. 中国的房市还能持续上涨多久?


8. 中国GDP超过美国了吗?


9. 2020年7月12日,欧洲冠军杯决赛,是哪国VS哪国?比分是多少?


10. 你们那个时代,什么东西最贵?


11. 量子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12. 人类弄清楚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了吗?


13. 未来最有前途的工作是什么?


14. 电影《头号玩家》那样的游戏实现了吗?


15. 可控核聚变实现了吗?


16. 私人飞船是不是像现在汽车一般普及?


17. 人类有没有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


18. 马斯克的牛皮吹破了吗?


19. 火星上是否已经有了常驻的人类?


20. 人类发现外星生命了吗?


21. 人工智能自由意识觉醒了吗?


22. 太空旅游会成为普通人的常规旅游项目吗?


23. 你们是否还担心人工智能威胁人类?


24. 2069年的教学模式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


25. 你们还用手机吗?


26. 新能源汽车是否完全取代了现在的汽油汽车?


27. 你们那个时代的电子游戏是什么样子的?


28. 你们那个时代中国人上网还是这么费劲吗?


29. 你们的移动网络叫几 G了?


30. 人类是否能够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疗所有疾病了?


31. 癌症被彻底攻克了吗?


32. 人类得到永生了吗?


33. 请问在未来的50年间,发生世界大战了吗?


34. 核弹是否被再次真正使用过?


35. 特朗普会连任吗?


36. 印度和中国未来的关系是好还是坏?


37. 中美之间的关系未来会怎样?


38.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了么?


39. 中国的动漫产业有没有超过日本?


40. 你们那个时代人类能够拥有AI伴侣了吗?


41. 北京还有雾霾嘛?


42. 你们那个时代,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了吗?


43. 未来哪些中国城市会变得更宜居,哪些城市会变得更糟糕?


44. 你那个年代还有没有电影院?


45. 未来汉语的流行程度能超过英语吗?


46. 你们那个时代全球平均气温比我们现在上升了多少度?


47. 下一次 8 级以上的大地震发生在哪里?


48. 你对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忠告是什么?


49. 联合国还会存在吗?


50.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真本出现了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2/M00/A7/69/wKgO0F4oxiCyoB92ADMONcV-pkY850-aacv2-48K.m4a Wed, 22 Jan 2020 22:00:14 GMT 06: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6119840 No
full 357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科普经典解读课-复杂(下)]]>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1/M09/21/7A/wKgOz14k0auAaKSgAW3w092LhRY253-aacv2-48K.m4a Sun, 19 Jan 2020 22:00:06 GMT 48: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5380489 No
full 358 <![CDATA[医学有故事 01-可怕的炭疽病]]> 2020,科学有故事第一个专辑开播——医学有故事!


第一集,一个和自己死磕的科赫!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5/D2/63/wKgO2F4f4hDgNolIAO94VeZhuhQ045-aacv2-48K.m4a Wed, 15 Jan 2020 22:00:17 GMT 31: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4351227 No
full 359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科普经典解读课-复杂(上)]]>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A/90/1C/wKgOzl4b5jyjZHTmAYPUUPWI0CE185-aacv2-48K.m4a Sun, 12 Jan 2020 22:00:17 GMT 51: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3564385 No
full 360 <![CDATA[汪诘杂谈【视频】| 植发植的不是假发!是活的毛囊]]> 汪老师植发回来啦!还不快来看看神奇的效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1/M04/EF/CB/wKgO2V4QgkOTX2ZkAMwjHlLQmGE654-aacv2-48K.m4a Sat, 04 Jan 2020 12:19:19 GMT 27: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1740555 No
full 361 <![CDATA[汪诘杂谈 | 人到中年挨一刀,这封听众来信戳中很多人]]> 新年快乐!!

新的一年祝大家幸福安康,万事如意(*^__^*)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A/D9/2B/wKgOzl4O4liDqIjFANNRX5etMKw217-aacv2-48K.m4a Tue, 31 Dec 2019 22:00:21 GMT 28: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0956158 No
full 362 <![CDATA[汪诘杂谈 | 什么科技产品会在未来的学校中普及?]]>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0/M03/2D/F7/wKgOzl4C-hmiNmNRAKzqNa-dm00059-aacv2-48K.m4a Wed, 25 Dec 2019 22:00:15 GMT 23: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9622010 No
full 363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世界未解之谜之深海生物]]> 《未解的宇宙》,实体书已经上市!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A/CF/42/wKgMaV3637KTorMfAKr4aOSgO8Q448-aacv2-48K.m4a Thu, 19 Dec 2019 02:26:27 GMT 23: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7914846 No
full 364 <![CDATA[2019 我想和你谈谈:人生的两座山]]> 2019 年即将过去了,我的人生也走过了 41 个年头,每个人回望过去,总会有一转眼的感觉。这两天我在听万维刚讲布鲁克斯的新书《第二座山》,可能一下子戳中了我神经元中的某处开关,让我忍不住把那几篇文章反复阅读了几遍。因为一些长期回荡在我脑中的碎片化思绪,被布鲁克斯精准地拼接了起来,让我对这位智者的深刻洞见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我今天也很想把第二座山讲给你们听。你可以把它当做心灵鸡汤来听,也可以当做是某种人生洞见来听。


先跟大家说两个人,他们都是我虚构的人物,但这样的人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第一个人叫王伟,今年 28 岁,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创业,并且获得了一笔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他们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王伟加了很多与创业有关的群,因为群里面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他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力量。王伟的梦想是到纽交所去敲钟,他最崇拜的人是比尔·盖茨。如果有人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努力?他通常会回答说:我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让自己的妻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让自己未来的孩子接受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个人叫王霞,今年 40 岁,名校毕业,在职场上打拼了十五六年,在一家大型国企中担任高层,年薪过百万。但是,她遇到了人生中的不幸,10 岁的孩子得了罕见病,在医院中拖了 2 年后终于去世。从此,她经常会去医院做义工,帮助那些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这一天,王霞穿上清洁工的衣服打扫一间病房,患病孩子的父亲刚好出去抽烟了,王霞打扫完出来,在楼梯口遇到了孩子父亲,父亲看到她,突然很生气,质问道:你为什么还不去打扫我孩子的病房。王霞没有反驳,她谦卑地说:对不起,我马上去打扫。然后当着父亲的面,又打扫了一遍。王霞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位父亲已经够不幸的了,我就不要再给他添堵了。


第一个人王伟,当然是一位值得我们点赞的有为青年,他在攀登人生的第一座山。而王霞攀登的,是第二座山。


“第二座山”是布鲁克斯发明的概念。他说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关于“自我”的,你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厉害,要实现自我,获得幸福。第二座山,却是关于别人的,是关于“失去自我”的: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宁可失去自我。


并不是第一座山不应该爬,但是布鲁克斯注意到,有很多爬完第一座山的人,现在都在爬第二座山。第二座山不是以你自己为核心,而是以别的某个东西为核心。第一座山追求的是幸福,第二座山得到的是喜悦。


布鲁克斯说,幸福是爬完第一座山后的结果,而喜悦是攀登第二座山时得到的副产品。幸福是变幻无常稍纵即逝的,喜悦却是深刻和持久的。幸福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而喜悦却能改变我们。


如果你想知道喜悦可以把人改变成什么样子,可以看一下这段视频:这是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泰龄医生。她今年 92 岁了,仍然在第一线,而且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记者列举了王泰龄得过的各种荣誉,但是王泰龄说:“奖状以前我有一书包……现在最高兴的就是,一个年轻人,他突然告诉我他明白了。”


但你不要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只有爬完了第一座山的人,才会去爬第二座山。其实,爬第二座山不需要任何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一出道就已经在爬第二座山,有些人第一座山爬了一半突然改爬第二座山,而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同时攀登两座山。


不过,布鲁克斯的研究发现,那些开始攀登第二座山的人,大都有一些共同的经历,他们都会经历一段人生的低谷。比如,得了一场大病,经历了人生的某种巨大不幸,或者目睹了一些触动灵魂的事情,像鲁迅和托尔斯泰都是因为旁观了一次死刑执行后走上了人生的新道路。


或许你会觉得爬第二座山的人都是圣人,是人群中的极少数,是那些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们离你很遥远。


不是的,其实人人都有第二座山。试想一下,假如你正在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突然电话响起来了,你的孩子或者父母得了急病,需要你马上去医院。请问,你会不会立即放下工作去医院。这时候你不会去考虑我如果没有完成工作,可能得不到升迁,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这时候,你的头脑中完全被自己亲人的安危所占据,你没有时间再去多考虑其他的。这就是你的第二座山。这是因为,身为人父人母,或者身为人子,你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你受到了一种使命的召唤。


爬第一座山的人,是他选择了某项工作;爬第二座山的人,是某项工作选择了他。而这项工作对他而言,就不再是工作,是使命。


王霞能切身感受到那些患者和家属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帮助,所以,打扫病房这个工作在她看来,就不再是一项工作,而是使命。


你可以选择职业和职业生涯,但是你不选择使命 —— 你是被使命选择。有一天你突然强烈地感到一个召唤,你觉得这件事儿必须得做,而且必须由你去做,这就是你的使命召唤。


35 岁之前,我就是那个王伟,我拼命工作的动力是梦想着纽交所的钟声。但是,在经历了三年的人生低谷,看完了 300 本书后,我被使命召唤,我觉得是科普这个工作选择了我,因为我就是它最好的选择,它赖在我身上不肯走了。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神奇加神秘,其实不然。如果明天地球遭到了外星人的入侵,你就不会觉得使命召唤有任何神奇。只要你还能行动,你就一定会被生存还是毁灭的使命召唤,在那一刻,你不叫冰海牧心,也不叫思考盒子,你叫“地球人”。


当你把一项工作当作使命的时候,你和那些一天到晚刷拉勾、琢磨怎么完善简历的人可就不一样了。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份职业。而对于职业,你要选择那些你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你感兴趣的事情。


可是对使命来说,你的字典里面就根本没有选择两个字。因为你会被使命所改变。改变之前的你,并不知道改变之后的你是个什么情形。升级做父母之前可能你感觉你自己还是个孩子,你根本无法想象你能去照顾小孩!但是当你真的有了孩子,不得不去照顾的时候,你发现原来自己做得还不错。


使命是要做一辈子的事儿,如果你有了使命感,你不会考虑自己的天赋够不够,你只知道自己必须要做这件事,为了把这件事情干成,你愿意学习任何新技能,你愿意进行任何艰苦的刻意训练。这个过程有时会让你感到很痛苦,因为刻意练习要求你反复做自己做不好的事情。


因此,我们除了使命,我们还需要和使命订立一个誓约。誓约不是合约,合约是有条件的,而誓约是无条件的。誓约是我给使命的一个承诺,不管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拼命也要做到。誓约也带给我痛苦,但它带给我的好处远远大过痛苦。


誓约让我有了身份认同。别人问我是什么人?我总不能回答他我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人吧?我会回答他我是一个职业科普人。誓约给了我明确的目标,誓约让我下半辈子不再有选择困难症,誓约让我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我每天写作,真实的原因并不是我多么擅长写作,而是我必须每天写作,这是我使命的一部分。誓约让我在攀登第二座山的时候慢慢改变自己。


最后,请听我念一段《冰与火之歌》中守夜人的誓词: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

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

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

我将尽忠职守,生死于斯。

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

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守夜人很多都是卑微的囚犯,他们被发配到长城,一辈子不得离开。但因为有了这段誓约,他们不再卑微,他们变得强大,他们不再是一个个的人,他们已经是长城的一部分。


我也是一名守夜人,我守望的不是长城,而是文明和理性的火种。


我与长城守夜人的不同在于,他们面对的是无尽的寒冷和黑夜。而我的未来充满了温暖和光明。我坚信自己守护的是终将燎原的星火,因为被唤醒的人就不会再沉睡,从无例外。


这就是我在 2019 年即将过去时的一点发自内心的感想。


如果你已经被使命召唤,那么,我用此文与您共勉。


如果你还没有被使命召唤,我愿您早日找到自己的第二座山。


如果你听完我今天的节目,有些话想对我说的话,可以给我的私人信箱发邮件,我的邮箱地址是 393382@QQ.com,2020 年元旦这天,我想做一期长长的特别节目,念一念听众来信。当然,如果你不希望我念你的来信,或者希望隐去网名后再念,都可以在信中说明。我等着你的来信。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2/M0A/01/29/wKgLe134RRCQGN5CAGookJP0blc307-aacv2-48K.m4a Tue, 17 Dec 2019 03:03:22 GMT 14: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7363206 No
full 365 <![CDATA[虚拟现实将如何颠覆娱乐体验?]]>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6/41/39/wKgLeF3xBIaBu-EHAL0EGD2a_3E234.m4a Fri, 13 Dec 2019 06:29:56 GMT 25: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6032814 No
full 366 <![CDATA[汪诘杂谈 | 接受东上海之声采访谈青少年科学思维培养]]>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9/A3/B1/wKgMb13uNOSQFL7dAXEWrO1jG9k325-aacv2-48K.m4a Mon, 09 Dec 2019 11:23:07 GMT 49: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5365851 No
full 367 <![CDATA[太空旅游离我们还有多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0/40/99/wKgMeV3n6HHCl9ViALJYzpL43rE806.m4a Fri, 06 Dec 2019 07:09:35 GMT 24: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4237409 No
full 368 <![CDATA[科幻广播剧:脑洞]]>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6/5C/CA/wKgMeF3p4LqxLsrdASO-SggK4MY943-aacv2-48K.m4a Wed, 04 Dec 2019 22:00:12 GMT 39: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4223908 No
full 369 <![CDATA[人工智能会主导艺术创作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0/88/A8/wKgMeF3eTGSDrl85AKKVj9qzcXw410.m4a Fri, 29 Nov 2019 09:26:39 GMT 21: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2241944 No
full 370 <![CDATA[太阳系新知 17(图书:太阳系简史)【本系列完】:朱诺号在木星的三大发现]]>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8/87/A9/wKgMd13eO5fjmO6OALKt-tHeWfU948-aacv2-48K.m4a Wed, 27 Nov 2019 22:00:16 GMT 24:0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2228517 No
full 371 <![CDATA[汪诘杂谈 | 用统计学思维看懂天猫双十一数据造假风波]]>

中国GDP数据拟合度为98.48%


美国GDP数据拟合度为99.83%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亚马逊、Facebook、腾讯、百度的10年营业收入的二次模型拟合度都超过98%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4/6E/43/wKgMeF3c4zKwVf23AE3Dz0zr3uQ364-aacv2-48K.m4a Mon, 25 Nov 2019 22:00:16 GMT 10: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1636600 No
full 372 <![CDATA[我们能彻底告别堵车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7/EC/81/wKgMeV3VHXTRFhsDAK6ueYcWhPg694.m4a Fri, 22 Nov 2019 09:27:53 GMT 23: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0213375 No
full 373 <![CDATA[科幻广播剧 :爷爷的心事]]> 想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吗?

请加冰海牧心的v 心:450881227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3/4E/2D/wKgMeF3LpnWwYpMfAKX37wuMumA447-aacv2-48K.m4a Wed, 13 Nov 2019 22:00:13 GMT 22: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8189119 No
full 374 <![CDATA[汪诘杂谈 | 再谈我为什么要开科普创作训练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9/28/28/wKgMbl3JXMKQXla2AELX505UfHs239-aacv2-48K.m4a Mon, 11 Nov 2019 13:07:32 GMT 09: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7516199 No
full 375 <![CDATA[我们离攻克癌症还有多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9/BC/FA/wKgMeF3Cwt6RmkbWAK8VQ9m6PBg233.m4a Fri, 08 Nov 2019 09:26:07 GMT 2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6239705 No
full 376 <![CDATA[汪诘杂谈 | 记住这 15 条科学思维受益终身]]> 1. 能区分观点和事实。

2. 能区分科学和技术。

3. 知道什么是信源。

4. 能大致判定信源的可靠程度。

5. 习惯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而不是沉迷于个例。

6. 能区分因果性和相关性。

7. 能区分前后关系和因果关系。

8. 懂得基本的逻辑规则。

9. 知道什么是类比,什么是逻辑推演。

10. 了解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概念。

11. 了解科学共同体是怎么回事。

12. 能区分哲学思辨和科学思考。

13. 能明白经验不等于规律。

14. 知道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的含义。

15. 能判断一个观点有没有可能被证明是错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3/AF/66/wKgMb13B3e_w5wIlAGpwhE2jm0M646-aacv2-48K.m4a Tue, 05 Nov 2019 20:42:22 GMT 14: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5907640 No
full 377 <![CDATA[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的工作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2/31/2A/wKgMeV26S6vSubomAK6oZQv0h_w656.m4a Fri, 01 Nov 2019 09:23:27 GMT 23: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4277637 No
full 378 <![CDATA[太阳系新知 16(图书:太阳系简史):帕克号的太阳之吻(结尾附训练营 2 期报名通知)]]>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4/F0/B7/wKgMbV22ly7ShAFDAPq2lcQsOjA354-aacv2-48K.m4a Tue, 29 Oct 2019 22:00:11 GMT 33: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3949481 No
full 379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区块链与比特币(一小时长片,选自收费节目《环球科学有故事》)]]>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上图:区块的具体规则


上图:一个中等规模矿厂


上图:看看 报道的位于四川的某矿厂


上图:所有的节点会暂时保留两个新区块,并且把区块链做一个临时的分叉


上图:这个节点先收到哪个区块,就接到哪个区块上,同时放弃另一个区块,然后全网广播


上图:账本(区块链)数据量大小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bitcoin.com)


上图:比特币客户端第一次运行界面


上图:最常见的中本聪头像(图片来源:网络)


上图:比特币自诞生以来至 2018 年 2 月 21 日的价格走势图


上图:截止到 2018 2 21 日为止的全球接受比特币结账的商家分布图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9/0D/EA/wKgMb124J7zi7y3lAfC6R4yAaF0928-aacv2-48K.m4a Tue, 29 Oct 2019 01:03:14 GMT 1:07: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3684459 No
full 380 <![CDATA[谁才是AR技术等待已久的破局者?]]>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4/9B/FC/wKgMd12xGHbxyWlzAK8N7s2rRsY767.m4a Fri, 25 Oct 2019 09:21:20 GMT 2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2355128 No
full 381 <![CDATA[汪诘杂谈 | 现代人需要了解一下罗伯特议事规则]]>

————————————

附录:罗伯特议事规则的 12 条基本原则

第1条 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它们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2条 主持中立原则: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 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4条 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待决动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说明理由。

第5条 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 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第7条 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 (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分钟);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第8条 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得偏离当前待决的问题。只有在一个动议处理完毕后,才能引入或讨论另外一个动议。(主持人对跑题行为应予制止。)

第9条 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制止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这类行为者应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第10条 文明表达原则: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辩论应就事论事,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

第11条 充分辩论原则:表决须在讨论充分展开之后方可进行。

第12条 多数裁决原则:(在简单多数通过的情况下)动议的通过要求“赞成方”的票数严格多于“反对方”的票数(平局即没通过)。弃权者不计入有效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4/73/29/wKgMbV2uvPOBbPcVADwAEHraHIg358-aacv2-48K.m4a Tue, 22 Oct 2019 22:00:14 GMT 08:0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2015468 No
full 382 <![CDATA[5G生活将从什么时候真正到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A/04/65/wKgMbl2n3Z-AShceALMQXhBfcaw348.m4a Fri, 18 Oct 2019 09:24:31 GMT 24: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0356544 No
full 383 <![CDATA[太阳系新知 15(图书:太阳系简史):隼鸟 2 号的着陆囧旅]]>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更多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8/3D/15/wKgLel2nFFqCQMaAALsYLQ5LFWk433-aacv2-48K.m4a Wed, 16 Oct 2019 22:00:16 GMT 25: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0315344 No
full 384 <![CDATA[01 poles 南北极]]> 用英文播讲和自己写稿对我来说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会努力把这档节目做好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A/B2/AA/wKgMcl2jHe-w-eaIACP2V1QGkTk023.m4a Mon, 14 Oct 2019 07:26:42 GMT 04: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9368620 No
full 385 <![CDATA[汪诘杂谈 | 杭州演讲签售及《中国机长》中穿雷雨云的情节真实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1/80/E1/wKgMaV2gaBfwBA91AFpWnjyXAkM679-aacv2-48K.m4a Fri, 11 Oct 2019 22:00:14 GMT 12: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8914632 No
full 386 <![CDATA[密码, 刷脸, 皮下芯片…未来身份认证会走向何方?]]>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5/77/4C/wKgMdV2e8vmiOQqZAJ_e-preQA8283.m4a Fri, 11 Oct 2019 09:29:52 GMT 21: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8453960 No
full 387 <![CDATA[发刊词 | 坐上技术飞轮, 即刻体验未来生活]]>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1/69/51/wKgMaV2cTZ6Qma5jAD7SiKuRgyM098.m4a Wed, 09 Oct 2019 00:06:06 GMT 08: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7893434 No
full 388 <![CDATA[《科学有故事》三年语音日记精选,高能预警 2.5 小时]]>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添加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我今天突发奇想,要把自己这三年来每期节目的结尾废话全部听一遍,所以我就委托牛牛小编帮我把结尾废话全部剪辑成一个音频文件。牛牛花了一下午帮我完成了所有免费节目的结尾废话的整合工作,总时长将近 8 小时,然后我们再用讯飞提供的音频转文字功能全部转成了文字,妈呀,居然超过了 15 万字。这就是一份宝贵的语音日记啊。这三年多来,我和科学声音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几乎全部都有鲜活的记录。听着听着,我自己还有点莫名的感动,因为我吹下的牛皮大多数都实现了,当然也有被打脸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A/63/2C/wKgMa12b6pXBDu3PBEnCVFdThjc446-aacv2-48K.m4a Tue, 08 Oct 2019 01:44:45 GMT 2:28: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7838254 No
full 389 <![CDATA[汪诘杂谈 | 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0/25/18/wKgMdF2XCy3gMKJpAGZg3FL_4tk132-aacv2-48K.m4a Fri, 04 Oct 2019 22:00:11 GMT 13: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7089123 No
full 390 <![CDATA[太阳系新知 14(图书:太阳系简史):日本太空探索史上的奇迹——九死一生的隼鸟号]]>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8/M00/05/DA/wKgLc12dQtLA-CrBAOB3BeS4Kl0655-aacv2-48K.m4a Wed, 02 Oct 2019 22:00:12 GMT 30: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6643530 No
full 391 <![CDATA[汪诘杂谈 | 怎么看待美军承认 UFO 视频真实性问题?]]>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8/27/EB/wKgMaV2XHuiDdeLoAFGaMmOyJAA209-aacv2-48K.m4a Fri, 27 Sep 2019 05:28:58 GMT 11: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5368514 No
full 392 <![CDATA[大型科普纪录片《太阳系新知》前 2 集抢先看]]> 科学有故事,不见不散!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精彩科普视频,
关注添加汪诘的微信号:kexueyougushi1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0/9C/44/wKgMc12MSPCzf3S6ABugOf209tI464-aacv2-48K.m4a Thu, 26 Sep 2019 05:17:18 GMT 03: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5099121 No
full 393 <![CDATA[科幻广播剧:最后的问题(补废话重发)]]> 更多信息,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1/F4/A2/wKgMal2StDfC51icATlLNBnr6Kw411-aacv2-48K.m4a Thu, 26 Sep 2019 01:56:48 GMT 42: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5073685 No
full 394 <![CDATA[太阳系新知 13(图书:太阳系简史):嫦娥四号在月球的背面发现了什么]]>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5/E5/1B/wKgMdF2AZHSCl2IxAMaZ2GyVHrw648-aacv2-48K.m4a Wed, 18 Sep 2019 22:00:12 GMT 26: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3236059 No
full 395 <![CDATA[太阳系新知 12(图书:太阳系简史):水星身世之谜]]>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A/86/2F/wKgMdF15rDby4wdNAMU1BaRFI_Q003-aacv2-48K.m4a Wed, 11 Sep 2019 23:05:14 GMT 26: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1518736 No
full 396 <![CDATA[太阳系新知 11(图书:太阳系简史):水星有水吗?信使号告诉我们答案]]>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0/F6/70/wKgMa11vsZTwjOT2ANc2cCTfI30748-aacv2-48K.m4a Wed, 04 Sep 2019 22:00:15 GMT 29:0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9814257 No
full 397 <![CDATA[我的新书《未解的宇宙》各大网络及实体书店全面到货]]> 感谢您的支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A/83/5A/wKgMaV1nWQ-wrcQiABiwYxMQHwc984-aacv2-48K.m4a Sun, 01 Sep 2019 22:00:10 GMT 03: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9088716 No
full 398 <![CDATA[汪诘杂谈 | 二谈光速极限不加“人类已知”的道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4/C2/8D/wKgMc11r0eDjBcH6AFZwFJ-zZhg766-aacv2-48K.m4a Sun, 01 Sep 2019 06:18:45 GMT 11: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8954691 No
full 399 <![CDATA[我的新书《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系》各大网络及实体书店全面到货]]> 诚意之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4/M01/97/60/wKgMc11onsyi30S0ACshZk94ZPk279-aacv2-48K.m4a Fri, 30 Aug 2019 22:00:11 GMT 05: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8692708 No
full 400 <![CDATA[汪诘杂谈 | 为什么光速极限不需要加“人类已知”的定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1/A6/69/wKgMal1pzyfC3jtpAG7ijIbzJJY929-aacv2-48K.m4a Thu, 29 Aug 2019 22:00:12 GMT 14: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8491242 No
full 401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卡尔萨根和他的《接触》(下)]]>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4/61/53/wKgMdV1lEhyzg1EEAP4zZao3S88459-aacv2-48K.m4a Wed, 28 Aug 2019 22:00:12 GMT 34: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8263227 No
full 402 <![CDATA[【收费节目免费听】地外文明题材的巅峰之作,卡尔萨根和他的《接触》(上)]]>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 wei信,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5/M04/57/0A/wKgMdF1kcNjjGxYtAPaLBsZIUkU522-aacv2-48K.m4a Mon, 26 Aug 2019 08:13:16 GMT 33: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7659223 No
full 403 <![CDATA[《太阳系新知》视频版外景拍摄归来]]> 今天我的手机上收到一条通知消息:有 500+ 位听众催促您更新专辑。催的我头皮发麻,尽管有很多很多借口可以继续不更新,但我还是要更新。我去甘肃拍《太阳系新知》的外景前后一共是 6 天,前天下午刚刚回到上海。过去我看 BBC 或者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纪录片,总是非常羡慕他们拍的那些主持人在风光秀丽的外景地跟观众解说各种科学知识,这次邯郸学步,自己也亲身实践了一次,才真正理解,外景拍摄最后呈现出来的那几十秒钟背后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艰辛。


先给大家听一段来自拍摄现场的实况录像的声音,为了拍一场沙漠日出的戏,我们凌晨 4 点出发,赶到沙漠凌晨 5 点。6 点 13 分日出。下面是现场实况录音剪辑,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当时拍摄的辛苦。


第二天晚上是拍一场仰望星空的夜景大戏,我们凌晨 12 点前要赶到海拔 2340 米的永泰古城,我们来听一点当时的现场录音。


只有这样亲身体会过了,才能真正明白国外那些优秀的科普纪录片的制作有多么艰辛。不过虽然过程很苦,但是最后看到我们也拍出了接近BBC 、探索和国家地理频道科普纪录片的的气质和画面,我真的是非常开心,我们也终于走出了第一步。


不过从甘肃回来后,积压了一周的工作,全是又紧急又重要的,弄得我是恨不能三头六臂。所以,新节目请大家再等等。


为了让大家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我们拍出的这些漂亮的画面,我决定更改 8.24 号演讲会的主题,原定讲航天史的内容我改为了讲我的科普纪录片《太阳系新知》的诞生故事。我会给所有来现场的朋友播放这部片子的部分精彩片段。最后的成片预计最快也要 10 月份才能与大家见面了。说实话,为了这个片子,我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这是我的科普纪录片之梦的第二个台阶,能不能走到第三个台阶,就看大家愿不愿意买票了。现在距离北京演讲会还有最后一周,我们又放出了 20 张左右的余票给到那些可能最后一周才能确定行程的观众。大家可以到科学声音的微信公号中购买演讲会门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5/9B/FD/wKgMa11WI8WB8h2SAFNFgkdo8cg379-aacv2-48K.m4a Fri, 16 Aug 2019 03:32:34 GMT 11: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5461224 No
full 404 <![CDATA[汪诘杂谈 | QWERTY 键盘是反人类设计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1/7F/72/wKgMZl1JSbeAjIaHAGqZo3JxvaY633-aacv2-48K.m4a Wed, 07 Aug 2019 22:00:10 GMT 14: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3510457 No
full 405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 阿波罗 17 号的意外发现]]>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4/21/16/wKgMcF09IuigzxvPAGnWU8uMcLc537-aacv2-48K.m4a Tue, 30 Jul 2019 22:00:10 GMT 14: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1578096 No
full 406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 阿波罗 16 号的特殊任务]]>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1/F0/9C/wKgMcl05RiSTqZElAG30qfLsMWE322-aacv2-48K.m4a Fri, 26 Jul 2019 22:00:09 GMT 14: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0636727 No
full 407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 阿波罗 13 号的惊魂之旅]]>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2/M04/DD/8B/wKgMcV036y2zoJ_EAHT-OlcV5lw464-aacv2-48K.m4a Tue, 23 Jul 2019 22:00:13 GMT 15: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9930674 No
full 408 <![CDATA[第五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大剧透(内有福利)]]> 还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我们又安排了 20 张超值特惠的儿童票,抢票时间听好了,是 7 月 29 日,周一中午 12 点整,本次演讲会的购票唯一通道是:微信公号——科学声音。余票已经不多了,可以在线选座。我们还准备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科学声音小纪念品送给大家。如果您有意成为我们演讲会的赞助人,让您的品牌与科学声音联姻,请加谭老师的微信 40000959,赞助费一点都不贵。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很重大的福利提醒大家,您可以通过成为我们的志愿者,参与我们的看电影打标签的活动来换取演讲会门票,具体参与的方法请联系我们的志愿者代表,他的微信号是: 450881227 他的昵称是冰海牧心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5/CE/69/wKgMZl02iFTTKD-hADop9CaPhoo305.m4a Tue, 23 Jul 2019 04:09:46 GMT 07: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9751984 No
full 409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 阿波罗 11 号的燃料]]>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6/C6/77/wKgMZl01vOvT6zQlAILRJzRZ8vc381-aacv2-48K.m4a Mon, 22 Jul 2019 22:00:14 GMT 17: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9692897 No
full 410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 阿波罗 8 号的圣诞礼物]]>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回复“地出”,看这张充满惊喜的照片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6/BE/C8/wKgMaF01bMmADD9cAHg6oL7Bwec008-aacv2-48K.m4a Sun, 21 Jul 2019 22:00:12 GMT 16: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9383158 No
full 411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阿波罗 11 号的神秘旅伴]]>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1/90/C8/wKgMZl0xiKGgsV7WAGzq4P5U2-Y678-aacv2-48K.m4a Fri, 19 Jul 2019 22:00:11 GMT 14: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8936284 No
full 412 <![CDATA[《吴京平:通俗医学史》为什么好听]]> 平哥出新节目啦!绝对精彩,诚意推荐!

点击蓝色字体收听 《吴京平:通俗医学史》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4/91/0B/wKgMcl0xpnqx0Gn3ACTfIGITp28898.m4a Fri, 19 Jul 2019 11:16:35 GMT 04: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8837143 No
full 413 <![CDATA[太阳系新知 10(图书:太阳系简史):与拉玛相会]]>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9/6E/63/wKgMcl0vBFrSUlLkAOGDwaS5Yo4264-aacv2-48K.m4a Wed, 17 Jul 2019 22:00:15 GMT 30: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8460366 No
full 414 <![CDATA[登月五十周年纪念|阿波罗 1 号的至暗 15 秒]]>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B/34/61/wKgMaF0qrryB03MsAGl1aiNDS0g572-aacv2-48K.m4a Sun, 14 Jul 2019 22:00:14 GMT 14: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7725940 No
full 415 <![CDATA[太阳系新知 09(图书:太阳系简史):重新认识冥王星]]>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8/8C/31/wKgMZl0leUqhe6XZAMwdBj_a5Kc984-aacv2-48K.m4a Wed, 10 Jul 2019 22:00:13 GMT 27: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6794298 No
full 416 <![CDATA[太阳系新知 08(图书:太阳系简史):新视野号的三条命]]>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A/92/71/wKgMZl0dtx3jPoBWAJ97H-JySDo840-aacv2-48K.m4a Wed, 03 Jul 2019 22:00:11 GMT 21: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5204595 No
full 417 <![CDATA[汪诘杂谈 | NASA 宣布新计划:蜻蜓号将于 2034 年在泰坦星上盘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2/M01/D7/8E/wKgMZ10XHVuwatf7AEPtcMWFyVI512-aacv2-48K.m4a Sat, 29 Jun 2019 22:00:08 GMT 09: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4351092 No
full 418 <![CDATA[【6.26禁毒日特别节目】无知比毒品更致命]]>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图片————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A/70/77/wKgMcF0TTdGhK0DuAIwKnBnCFM0412-aacv2-48K.m4a Wed, 26 Jun 2019 04:11:36 GMT 18: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3600776 No
full 419 <![CDATA[太阳系新知 07(图书:太阳系简史):恩克拉多斯的喷泉]]>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图片————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6/M02/14/43/wKgMa11xoa3BixuqAMpS3NRqBIQ404-aacv2-48K.m4a Tue, 25 Jun 2019 22:00:11 GMT 27: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3558252 No
full 420 <![CDATA[汪诘杂谈 | NASA 宣布火星再次惊现甲烷浓度异常]]>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A/2B/08/wKgMaF0QkvLx2wtdACAciYQyB30490-aacv2-48K.m4a Mon, 24 Jun 2019 09:08:23 GMT 04: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3223146 No
full 421 <![CDATA[太阳系新知 06(图书:太阳系简史):卡西尼号的远征]]>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图片————

1. 卡西尼号复杂的飞行轨道


2. 旅行者 1 号拍摄的泰坦



3. 卡西尼号拍摄的泰坦


4. 泰坦上的水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2/M05/7C/A6/wKgMZ10J1WLyxPjrANIc_5EGDcs385-aacv2-48K.m4a Wed, 19 Jun 2019 22:00:10 GMT 28: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2295885 No
full 422 <![CDATA[汪诘杂谈 | 由美剧《切尔诺贝利》引出的核应急科普]]>

--------------图片----------------------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3/44/3E/wKgMcF0HiBSD-qJ0AIzNsqNLJyM948-aacv2-48K.m4a Mon, 17 Jun 2019 22:00:11 GMT 18: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1856148 No
full 423 <![CDATA[2019-8-24理性的力量·北京演讲会]]> 第五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 —— 地球往事2

时间:2019 年 8 月 24 日 14:00

地点: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

放票时间: 6 月 23 日中午 12 点整

购票唯一通道:微信公号——科学声音


演讲人(非上场次序):


郭锐

汪诘

吴京平

王木头

旭岽

卓克


特别演讲嘉宾:妈咪叔 (以及神秘大咖)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5/44/9C/wKgMaF0HgtmCZTKUABaOHvACo4w315.m4a Mon, 17 Jun 2019 12:15:32 GMT 03:0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1756069 No
full 424 <![CDATA[汪诘杂谈 | 《自然》最新论文:量子跃迁或可预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2/M04/B8/7B/wKgMZ10A7-_ANSjuADgNx2waBGw646-aacv2-48K.m4a Wed, 12 Jun 2019 12:28:31 GMT 07: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0655177 No
full 425 <![CDATA[汪诘杂谈 | 中国移动为什么要采购诺基亚的5G设备?]]>

--------------图片----------------------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1/M08/99/BA/wKgMZlz_SN7wIcSNAH8H_M9DL7o787-aacv2-48K.m4a Tue, 11 Jun 2019 06:23:51 GMT 17: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0249218 No
full 426 <![CDATA[太阳系新知 05(图书:太阳系简史):欧罗巴的深渊]]>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期节目请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中,回复“高速摄影”,有好看的视


————图片————

1.

旅行者2号拍摄到的欧罗巴的照片

图片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旅行者2号


2.

伽利略号在欧罗巴的表面拍到的陨石坑照片。

信源: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1998年3月25日)


信源: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1998年3月2日)


3.

左边是2014年斯帕克斯团队得到的,右边是2012年罗斯团队得到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3/M02/41/F5/wKgMaFz6CnPQzx9aALdztnsj8Kw018-aacv2-48K.m4a Fri, 07 Jun 2019 00:41:45 GMT 24: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9318861 No
full 427 <![CDATA[汪诘杂谈 | 中医纳入世卫组织的疾病分类(ICD)说明了什么?]]>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8/M0B/54/BE/wKgLc1zxryCjDBXkAEx9nMAy2jc637-aacv2-48K.m4a Fri, 31 May 2019 22:49:19 GMT 10: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7957610 No
full 428 <![CDATA[太阳系新知加餐:殖民火星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个网络问题]]> 讲了那么多期关于火星探索的故事,有很多听众都提出了相同的一个问题:人类是否能殖民火星?或者说人类在多远的未来能殖民火星。


这两天刚好有一个青年企业家朋友谢显峰过来做客,他和我、平哥三个人就聊起了火星殖民这个话题,我们三个聊得还挺热闹。火星殖民这件事情,一开始,我和平哥都把它当做是一个科技问题在聊。可谢显峰加入进来后,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如果仅从技术角度去看待,那是远远不够的。聊到最后,我们都同意,殖民火星这件事情恐怕比技术问题更难克服的是另外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我自己觉得,这次聊天对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聊天内容做了一番整理,今天分享给给大家,算是一期加餐,不算是正片,我们来聊聊火星殖民这件事情。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1/M05/FB/5B/wKgPEl6z8VawcWS0AS6WZ53gFa4764-aacv2-48K.m4a Fri, 31 May 2019 06:11:47 GMT 40: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7813715 No
full 429 <![CDATA[太阳系新知 04(图书:太阳系简史):火星探索正在进行时]]>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期节目请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中,回复“船票”,有惊喜!


--------------

图片:

夏普山:



船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5/15/A4/wKgLelzueJzjCw37AM7EsuQdaLg852-aacv2-48K.m4a Wed, 29 May 2019 22:00:12 GMT 27: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7507476 No
full 430 <![CDATA[太阳系新知 03(图书:太阳系简史):火星甲烷之谜]]>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本期节目请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中,回复“好奇号”,有好奇号着陆火星的视频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3/54/11/wKgLeFzlQzTwzpxNANJwfrk9ees519-aacv2-48K.m4a Wed, 22 May 2019 22:23:50 GMT 28: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5764862 No
full 431 <![CDATA[第四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实况录音]]>

第四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实况录音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4/2F/90/wKgLelzjah-Qo1E2A89hRKFTr88033.m4a Tue, 21 May 2019 03:04:40 GMT 2:11: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5301398 No
full 432 <![CDATA[汪诘杂谈 |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不是真的很有效]]>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B/FB/73/wKgLeFzS02WjOAHZAFh62Z9sXT8750-aacv2-48K.m4a Wed, 08 May 2019 22:00:12 GMT 11: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2291255 No
full 433 <![CDATA[太阳系新知 02(图书:太阳系简史):去火星上找到水]]>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8/M00/32/A0/wKgLc1zH-jKgMePnAL7hIYSWuv0303-aacv2-48K.m4a Wed, 01 May 2019 22:00:11 GMT 25: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0569876 No
full 434 <![CDATA[太阳系新知 01(图书:太阳系简史):火星来客ALH84001]]>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81/M0A/F6/00/wKgPDV6z8L2yzFCNAL-ehcHu4SA430-aacv2-48K.m4a Wed, 24 Apr 2019 22:00:08 GMT 25: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8915848 No
full 435 <![CDATA[汪诘杂谈 | 每日一万步有科学依据吗,BBC 又来毁三观了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0/M01/A9/1C/wKgLb1y0cRKhpVu9AGX1rOt0Zng195-aacv2-48K.m4a Mon, 15 Apr 2019 08:05:27 GMT 13: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6325401 No
full 436 <![CDATA[【视频】科学声音深度解读:EHT发布黑洞真实照片]]> 请点击【视频】按钮观看视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B/2F/13/wKgLelyuAFeTJhM3AG5So9xag0o734-aacv2-48K.m4a Wed, 10 Apr 2019 14:39:50 GMT 14: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5205662 No
full 437 <![CDATA[科学声音深度解读:EHT发布黑洞真实照片]]>

M87 室女 A 星系中心的黑洞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B/2F/25/wKgLelyuAH_huNg2AHKZ4udWRto718-aacv2-48K.m4a Wed, 10 Apr 2019 13:51:42 GMT 15: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5182289 No
full 438 <![CDATA[【视频】(科学声音配音)EHT 官方公布的黑洞拍摄原理]]> 朝着黑洞落下的气体会被加热到数十亿度的高温

causing the event horizon to appear as a silhouette

使得事件视界看上去就像是“剪影”

whose size and shape are predicted by Einstein’s theory.

爱因斯坦的理论能预测这个剪影的尺寸和形状

It is best to observe the silhouette in light with a wavelength of about one millimeter

观测剪影的最佳波长约为1 毫米

where the gas glows most brightly

气体在这个波段辐射最明亮

and light can travel unimpeded from the center of the galaxy to telescopes on earth.

而且毫米波也可以从银河系的中心直达地球的望远镜

Close to the black hole, the light waves appear circular like ripples in a pond

接近黑洞时光波看上去就像是池塘里的圆形涟漪

but by the time they reach earth they're essentially plain waves.

但当它们抵达地球时基本上已经是平面状的了

Imaging a black hole at this wavelength requires a telescope as big as our planet.

为这样的黑洞成像需要口径像地球一样大的望远镜

The EHT uses a global network of dishes to simulate a telescope of this size.

EHT 利用世界不同地点的射电望远镜来模拟这个效果

Each dish collects and records

每一台射电望远镜都收集并记录

radio waves coming from near the black hole.

来自黑洞附近的无线电波信号

The data are then combined to create the image of the event horizon.

这些数据集合起来构成了事件视界的图像

This will only work however, if the dishes are completely synchronized.

计划要成功就需要所有的射电望远镜都在时间上同步

To understand this,

为了帮助你理解

let's use the analogy of a mirror such as an optical telescope used for star gazing.

我们用光学望远镜的镜面来作比喻

Imagine the EHT formed from all the different arrays sites

想象一下全球各地的望远镜组成的EHT 网络

as one big parabolic mirror.

是一个巨大的抛物面镜

The mirror is curved

镜面有一些弧度

so that when a line of waves comes into the dish,

当平行光进入盘面时

they bounce off at specific angles and arrive at the focus at the same time.

会在特定的角度反射并同时到达焦点

When the EHT sites are synchronized,

当EHT 的每个观测点都在时间上同步时

their recordings can later be perfectly aligned

它们的观测数据随后就能得到完美的修正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mirror aligns the optical light.

这与利用镜面修正收集到可见光的方法相同

If the surface of the mirror is not stable,

如果镜子的表面不稳定

if it is vibrating for example,

比如说振动

the reflected light rays will not combine properly at the focus.

反射光就无法完美聚焦

For the EHT,

对EHT 而言

an unstable mirror surface is analogous to an unstable recording.

不稳定的信号就如同不稳定的镜面

To ensure stability,

为了保证稳定性

the EHT uses atomic clocks that would lose only one second every hundred million years.

EHT使用了每一百万年只会误差1 秒的原子钟

The amount of data recorded during observations is so large

因为观测期间记录到的数据过于庞大

that it could never be transferred over the Internet.

所以不可能通过网络传输

Instead, the recordings are stored on hard disks

EHT 的数据被记录在硬盘上

and shift back to a central facility for processing.

这些硬盘寄回数据中心后再进行处理

There, a super computer combines the data from all the sites,

在那里一台超大型计算机负责汇总来自所有地点的数据

staggering them during playback to account for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waves getting to each telescope.

矫正数据抵消光波到达每个望远镜的时间差

The resulting data can then be used to make images with extreme magnifying power

得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制作放大率极佳的影像

As more dishes join the EHT and the more widely spaced they are,

随着加入EHT 的射电望远镜数量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

the sharper our image of the event horizon will be.

事件视界的图片也将变得越清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8/M09/26/41/wKgLc1yt2g2TVXG8ABVxQDQJAp4899-aacv2-48K.m4a Wed, 10 Apr 2019 12:01:29 GMT 02: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5103460 No
full 439 <![CDATA[魔鬼出没的世界 05:这些是父母该教给孩子的]]> 4 月 10 日的大事件你知道吗!?关注我的推送哟!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B/19/6F/wKgLeFytTori6FZsAI5YtUbYCo8919-aacv2-48K.m4a Tue, 09 Apr 2019 22:00:01 GMT 19: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4953962 No
full 440 <![CDATA[汪诘杂谈 | PNAS发表可能是“本世纪最壮观的古生物学发现”之一]]>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9/M02/19/5E/wKgLelytTCuDgE_dADDvc_DxkbE010-aacv2-48K.m4a Sun, 07 Apr 2019 22:00:01 GMT 06: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4405158 No
full 441 <![CDATA[汪诘杂谈 | 4月10日,万众瞩目,今年科学界头号大]]>

《星际穿越》中的黑洞:

油管上剧透的黑洞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4/0A/79/wKgLdlyoXbuTJwA1ADawTchN6b4763-aacv2-48K.m4a Sat, 06 Apr 2019 07:59:02 GMT 07: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4015739 No
full 442 <![CDATA[汪诘杂谈 07:台湾与内地的语言差异(暨台湾听众召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8/DB/1D/wKgLdVyllV6AEjEmAIHmaiS4LR4222-aacv2-48K.m4a Thu, 04 Apr 2019 05:26:27 GMT 17:3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3538917 No
full 443 <![CDATA[汪诘杂谈 06:量子加密惊现破绽了吗?]]> 瓦蒂姆·马卡洛夫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6/8C/3F/wKgLgFyhvzmx4nsUAGbJHjjIBoc475-aacv2-48K.m4a Mon, 01 Apr 2019 22:00:01 GMT 13: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2921888 No
full 444 <![CDATA[汪诘杂谈 05:答我为什么要开科普创作训练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0/4D/40/wKgLgFyeHb_TY07VAFQF3x5C7HY078-aacv2-48K.m4a Fri, 29 Mar 2019 22:00:01 GMT 11: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2163825 No
full 445 <![CDATA[魔鬼出没的世界04:魔鬼是怎么产生的]]>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9/16/49/wKgLf1ybQ9rhbxv4AK_DzNLSmLU463-aacv2-48K.m4a Wed, 27 Mar 2019 22:00:01 GMT 23: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1668780 No
full 446 <![CDATA[汪诘杂谈 04:我天,声音很可能有质量]]>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8/EA/81/wKgLdVyY0vDyT_U_ADKjlfzJv3Y395-aacv2-48K.m4a Mon, 25 Mar 2019 22:00:01 GMT 06: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1109518 No
full 447 <![CDATA[魔鬼出没的世界 03:幻觉是怎么产生的]]>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A/5A/44/wKgLdlySE2OwZh9bAN3UyzypNIQ630-aacv2-48K.m4a Wed, 20 Mar 2019 22:00:01 GMT 29: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9770515 No
full 448 <![CDATA[汪诘杂谈 03:槟榔致不致癌?看 CCTV2 和 CCTV13 互怼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0/3B/43/wKgLgFyQtebCRUuNAHa_xFHWb9g775-aacv2-48K.m4a Tue, 19 Mar 2019 22:00:02 GMT 16: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9489973 No
full 449 <![CDATA[汪诘杂谈 02:假如“西医未经考核不得开中药”会怎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4/DE/70/wKgLdVyMWomSNjmCAFum45LfoNM836-aacv2-48K.m4a Sat, 16 Mar 2019 10:00:01 GMT 12: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8502432 No
full 450 <![CDATA[科幻广播剧:生日礼物(叶李华作品)]]> 这是叶李华博士送给科学有故事的礼物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A/A2/0C/wKgLd1yJKfPT4jENAJmhUbQ67cM692-aacv2-48K.m4a Wed, 13 Mar 2019 22:03:00 GMT 20: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7869493 No
full 451 <![CDATA[428第四届理性的力量演讲会深度剧透]]>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4/71/6F/wKgLd1yHZynj2AMsAH_gDGtMZT4558.m4a Tue, 12 Mar 2019 08:31:21 GMT 17: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7370874 No full 452 <![CDATA[汪诘杂谈 01:世卫组织到底有没有定义过“亚健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3/60/3A/wKgLf1yGXNfg22jZAJm7i0yTbdg241-aacv2-48K.m4a Mon, 11 Mar 2019 22:00:01 GMT 20: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7291160 No
full 453 <![CDATA[魔鬼出没的世界 02:伪科学盛行的世界]]>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很高兴地通知大家,真假世界未解之谜第三季的视频版已经在微信小程序科学声音中上线了。我将告诉你人体自燃之谜,暗能量之谜,世界末日之谜,宇宙终结之谜。欢迎观看。微信小程序搜索:科学声音,直达。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A/DF/12/wKgLgFyAdT3wlpRRAL9vyXW7uwI905-aacv2-48K.m4a Thu, 07 Mar 2019 01:35:18 GMT 25: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5951990 No
full 454 <![CDATA[《时间囚笼》入选百花文学奖提名,期待您的一票]]> 我的科幻小说《时间囚笼》入选了今年的百花文学奖提名,这是中国非常有历史的文学奖项,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业余科幻小说作者首次参与评选主流文学奖项,所以非常希望各位听众能为我投上一票。有些听众可能没有读过这篇小说,为了让你了解我的这部作品,我把同名小说改编的广播剧在这里再播一次,如果你喜欢这部小说的话,拜托你给我投一票。我把投票的二维码放在了本期文稿中,大家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手机扫描,或者截屏下来,在微信中用扫描相册图片的方式抵达投票页面。如果你关注了我的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也可以在菜单中点击发现,再点击“投我一票”。别忘了我的作品是 39 号《时间囚笼》。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2/90/93/wKgLf1x85A-Rfwv8AOMpL62w5Z8115-aacv2-48K.m4a Tue, 05 Mar 2019 03:45:22 GMT 30: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5409413 No
full 455 <![CDATA[汪诘杂谈:受教育部门邀请在小学《科学》教研活动上的发言]]> 课标里关于科学素养是如何定义的?科学素养又该怎么教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3/26/09/wKgLd1x3zOyQD8fZALyrxssebz4837-aacv2-48K.m4a Sun, 03 Mar 2019 22:00:02 GMT 25: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5084157 No
full 456 <![CDATA[魔鬼出没的世界 01:一个科学科普科幻三栖大牛的科学观]]>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成为志愿者,领取 4.28 绍兴活动门票,请加微信:

冰海牧心:450881227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6/B1/4C/wKgLgVx-WRKCT4c4AME_zZ-qhUQ310-aacv2-48K.m4a Wed, 27 Feb 2019 22:00:05 GMT 26: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4020435 No
full 457 <![CDATA[【特别节目】我斗胆调研了中国公民的科学思维,仅供参考]]>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更多惊喜,都在“科学声音”的小程序中哟!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5/03/71/wKgLd1xqdYSj920vAKMT1TNUs3M832-aacv2-48K.m4a Wed, 20 Feb 2019 22:00:02 GMT 22: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2122860 No
full 458 <![CDATA[迷人的技术08:流浪地球、器官打印技术]]>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2/93/8A/wKgLf1xlc9ribwnfANRE7farA7w866-aacv2-48K.m4a Thu, 14 Feb 2019 04:47:33 GMT 28: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0208474 No
full 459 <![CDATA[国产科幻《流浪地球》超好看(无剧透放心点)]]> 虽然无法说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还是能说出一些我心目中科幻电影必须具备的一些特质,包括:



1.   影片的整个世界设定、情节推进、关键技术不能明显违反已知的物理定律。更重要的是,这个未来设定对于电影来说是必要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要套上一个科幻噱头,把一个明显也可以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放到未来。


2.   逻辑要自洽,这个故事的确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而不是一看就知道这仅仅只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幻想,谁都知道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这是区别魔幻和科幻的一个很大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漫威的很多科幻电影在我们看来其实是高科技魔幻电影,与哈利波特、指环王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3.   影片中一定要有未来科技方面的细节,一部科幻电影好不好,在我看来,影片的细节占了五成。有些所谓的科幻电影,实际上只是加上一个时空穿越的情节,所有的道具场景都跟现代无异;或者弄一个真人来扮演一个机器人,表示未来科技很强大,但是与之配套的所有电子产品还是今天这个样子的。这样的科幻电影我就很难把它们看做是一部真正的科幻,只是披上点科幻外衣的剧情片罢了。


4.   科幻电影和其他好电影一样,也必须是一部有情节的电影,得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能让我津津有味地看完,心情随着故事的推进起伏,否则就很难分清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了。


5.       还有一点很重要,这部电影要能让我看懂创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一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很惊险的故事,仅仅是为了满足我对感官方面的刺激需要,那我一般不会给他高分。我的审美已经被那么多精彩的好莱坞大片喂的很高了,单纯想靠画面的刺激让我分泌多巴胺,已经很难了。看完一部电影,最好是能让我有所思考,触动到我心里的某些想法。


以上五点大概就是我对一部科幻电影的期待,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流浪地球》都做到了,所以我要给它一个 9 分的好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0/AE/E9/wKgLf1xZBWbjoC51ADIz-WYN1A0696-aacv2-48K.m4a Tue, 05 Feb 2019 03:43:56 GMT 06: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8197833 No
full 460 <![CDATA[迷人的技术 07:增强现实技术(AR)]]>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2/90/A2/wKgLgVxWrd_jDP2CALrvDsdOyL4249-aacv2-48K.m4a Thu, 31 Jan 2019 10:14:59 GMT 25: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7157576 No
full 461 <![CDATA[迷人的技术06:可编程的物质]]>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2/M02/51/89/wKgLe1xJFDSi3K5iAVi7sbxBhWE211-aacv2-48K.m4a Fri, 25 Jan 2019 10:00:02 GMT 46: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5395499 No
full 462 <![CDATA[迷人的技术05:精准医疗]]>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3/M05/E5/C8/wKgLfFxEEiawutO3ALb_tJDS25A493-aacv2-48K.m4a Sun, 20 Jan 2019 06:15:51 GMT 24: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3953515 No
full 463 <![CDATA[迷人的技术04:可控核聚变的未来]]>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3/25/1F/wKgLclw6vj_QdRiVAUrOYsbqTvY186-aacv2-48K.m4a Sun, 13 Jan 2019 01:24:49 GMT 44: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2228386 No
full 464 <![CDATA[听众问答 67:讲述飞秒激光矫正视力的亲身体验]]> 这期节目我要填一个 2 个月前埋下的坑,就是要来讲述一下我接受激光飞秒手术矫正近视的亲身经历。原本计划手术后 6 个月再来讲,原因后面会讲到,但很多听众都来催,那我就趁着记忆还新鲜,就讲讲吧。


在具体讲述之前,我先做一点简单的背景知识的介绍。


用手术治疗近视的历史已经非常非常久远了,远到我都懒得去查具体的年份了,据说可以追溯到1970年。但真正让手术矫正视力流行起来的是1990年,一位意大利医生和希腊医生共同开发出了一种现在称为LASIK的手术方案,反正就是用手术刀在你的角膜上切切削削,效果很好,副作用很小,所以很快就流行起来了。最早的时候,医生用的手术刀是金属刀片,这个现在想想都恐怖。激光技术出现后,自然就有人开始研究用激光来代替金属手术刀,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不再用金属刀片了,都用激光了。这个 LASIK 的中文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除了 LASIK 这种最老的手术方案,后来又出现了半飞秒激光术和全飞秒激光术这两种手术方案。现在你到眼科医院说自己想做激光矫正视力的手术,那么医院给你提供的就是这三种方案,LASIK 最便宜,半飞秒贵一点,全飞秒最贵。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想,我不差钱,我肯定要选最贵的,一分钱一分货嘛,有些人可能想我钱袋子紧,还是选便宜点的。注意,敲黑板的重点来了,选什么方案并不完全由你自己选择,有时候你只能接受其中的某一个方案。医生会根据你的角膜厚度、曲率、眼表、眼底等综合情况,告诉你能做什么方案。有时候有得选,有时候没得选。比如说我把,手术前近视大约300度,散光大约 150 度,检查完了以后,医生告诉我只有半飞秒这一个方案(这里有点记不清了,或许是LASIK也可以,反正我选了半飞秒)。但有些人检查完了每个方案都可以做,这时候你才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总体来说,在有选择和不差钱的情况下,那你就选最贵的吧,贵是有贵的道理的。

有些选择困难症或者特别理性的人,可能需要了解了这三种方案具体差别在什么地方之后再做选择,说实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我真心觉得了解手术细节并不能减少你的选择困难程度。但做为满足好奇心来说,还是值得了解一下,那我就以我所了解的情况简单说一下,未必十分准确啊。


你先把你的角膜想象成一坨有一层透明表皮的半球形果冻,这个透明表皮就是角膜瓣,而果冻的肉就是角膜基质。


第一种最便宜的LASIK手术就是先把表皮给切开,这里的切开指的是切一个接近完整圆形的切口,但不是全部切下来,还留这么一丝粘连着,这样就可以把表皮给掀开了。然后把表皮下面的那些果冻肉给削掉一些,然后再把表皮给盖回去,人体有个本事,切开的角膜瓣会自己慢慢愈合。


第二种叫半飞秒激光术,总体过程和第一种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步把表皮切开这个技术更精确、更安全、更均匀。飞秒是一个时间单位,一飞秒等于千万亿分之一秒,飞秒激光指的是时域脉冲宽度在飞秒量级的激光。

第三种最贵的叫全飞秒激光术,这是2012年才出现的手术方式,它与前两种手术方案最大的区别在于不需要把表皮给掀开了。这种方案是让激光隔着表皮在果冻肉上作业,把一小块果冻肉给分离出来。然后只要切一个2-4毫米的小切口,让一把很小的镊子能伸进去就行,用镊子把分离出来的那一小块果冻肉给夹出来就可以了。那个小小的切口很快就会自动愈合了。


好了,背景知识介绍完毕了,你可以看出,全飞秒手术显然是伤口最小的手术,自然安全性也就最高。下面就开始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首先是全面的眼科检查,反正用了各种各样的仪器,比去医院查视力配镜要复杂得多,这个前后大约用了2个多小时。前期检查有一项比较难受,就是要给你散瞳。什么是散瞳,就是用一种眼药水滴入你的眼睛。这种药水会使你的瞳孔张得很大,后果就是你会特别怕光,视力也会变得模糊。所以,去做检查最好有家人陪同,还要带上一幅墨镜备用。我因为不知道这个,所以那天检查的时候就是没有家人陪同也没有带墨镜。中午一个人回家就比较痛苦,因为走在马路上感觉眼睛都睁不开,太亮了。好在是坐地铁去的,如果那天开车去了,就麻烦了,肯定就要在医院一直等到视力恢复才能开车。我是上午大约9点多散瞳的,一直要到晚上五六点才觉得完全恢复视力。


眼科检查完毕后,就会有销售人员给你介绍手术方案以及各项费用。我的手术方案是半飞秒,然后我加了一个可选项,叫做角膜地形图,他们简称精雕(精确的精,雕刻的雕)。这个可选项要额外多花5000大洋,我咨询了别的医院的一位眼科医生,她说这个选项对夜间视力有提升,建议我选择,我就选了。最后我前前后后总共花了 2 万多,你要说贵吧,我觉得这相比种牙来说不贵。我前年种了颗牙齿,前后花了25000多。术后矫正视力的预期是1.0,另外,医生特地在方案中给我的一只眼睛留了25度的近视,这样可以推迟我眼睛老花的时间,这也是很常规的做法。


手术方案确定后,我交了500元定金,然后买了一瓶眼药水回去。交定金的好处是可以电话预约手术时间,手术前需要滴三天的眼药水,如果我不交定金,那么就意味着我在手术前还要再跑一趟来交钱领眼药水,再过三天才可以手术。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对手术的风险是有所了解的,关于这个问题我留到最后专门来讲,先让我把经历讲完。第二天一早,我在老婆的陪同下去做手术。注意,手术这天最好要有家人陪同。


一早来到医院,还要再做一系列的眼科检查。然后是医生进行集体术前谈话,告诉你各种注意事项,解释手术风险。给大家听一小段。


签完手术知情书之后,就等着叫号了。


叫到号后穿上手术服,进入手术准备间,开始各种消毒工作,主要是对脸部和眼睛的消毒,有些人对冲洗眼球可能会感到不太舒服,我还好,基本上没觉得有多难受。还要对眼睛进行麻醉,这也是滴眼药水,但眼睛基本上不会有任何感觉。


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就坐着等候正式手术了,这个医院每天上午大概要做十多例手术,在等候的区域有跟我一样还没做的,也有刚从手术室做完出来的,刚下手术的人要等候观察二十多分钟才能离开,所以大家可以互相聊聊天,提前了解一下手术的过程和感觉,打消紧张的情绪。我在等候期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我前面的一位高中生进入手术室后,比别人多了三四倍的时间还没出来,正当大家疑惑的时候,护士带着他出来了,一边送他出去一边笑着说:我在这个医院这么多年了,还第一次遇到你这种情况,算了吧,我们也尽力了。护士回来后,我们就问怎么回事。


护士说:上了手术台,他紧张的眼睛死活睁不开,前面已经让他出去休息过一次,也跟他反复开导过了。医生说但凡只要他能有一点点配合,手术也能做下来,他现在这个样子,医生实在做不了。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一个 18岁的小伙子吓成这个样子。只能让家属带他回去了。


被这个小伙子这样一折腾,让我多等了好久。但终于轮到我进手术室了。手术室里面是一架巨大的机器,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态度都非常好。他们让我趟到手术台上,这张手术台就会自动移动到医生面前。接下来我讲一下手术的过程,我感觉是一次非常科幻的体验,因为我事先了解过手术的基本过程,所以我基本上能知道每一步都在做什么。


首先,医生会用一个器械把眼皮撑开固定,这可能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最难受的一步,你可以自己试试用两只手用力把眼皮拉开到最大的那种感觉,但过一小会儿你就会适应了。我的眼睛上方是一个圆形的灯罩,我看到的是由无数个同心圆构成的光圈,同心圆的中心有一个光点,灯光很柔和,医生说你盯住那个光点,记住它的位置,一会儿光点消失了也要盯住那个位置,激光照射需要10秒,直到我说可以了。说明一下,这里我说的几秒可能记得并不准确,反正大致就是10秒左右的一个数量级,每个人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医生会事先告诉你。我不敢大意,生怕自己的眼球乱动出事故,努力盯住那个闪烁的光点。然后我看到眼前的灯光开始发生变化,光点消失了,有一些光束出现在我眼前。我知道这是在激光切割角膜瓣,就是把半球形果冻的表皮给切开。


所有的灯光消失后,我眼睁睁地看到医生用镊子从我的眼前掀起了一层透明的东西。我知道他把我的角膜瓣给掀开了。但我并不能感觉到他在给我做手术,那个感觉就好像你隔着玻璃在看上面的人动手术,似乎手术的对象是那块玻璃而不是你自己的眼球。当角膜瓣被掀开后,你眼里的一切就模糊了,好像突然进入到了雾气中。然后我眼前又出现了闪烁的光点,医生让我盯住光点,告诉我需要多少秒。然后眼前就出现了无数个点状和网状的光束交替变换着,我知道激光正在烧我的角膜基质,果然,我闻到了很明显的一股蛋白质烧焦的气味,跟烧头发的气味很像,一会儿就好了。然后我又好像隔着玻璃板看到医生把一层透明的什么东西盖回我的眼球,眼前的东西瞬间变得清晰多了,但这时候与正常视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原因是你的瞳孔还没恢复正常。然后,医生又在我眼球上贴了一层类似隐形眼镜一样的角膜绷带镜,就好像给伤口绑上了绷带。医生的操作手法很娴熟,一边操作还一边跟你闲聊,护士也偶尔搭腔,总之这个过程让我感到还是很轻松和奇妙的。

另一只眼睛的手术过程一模一样,整个手术的过程我感觉也就是10来分钟的样子。最后,护士给我在眼睛贴上了两个临时性的保护眼罩,本期的封面图就是我刚做完手术,带着眼罩的样子。如果你嫌这个眼罩太丑的话,你也可以花钱购买贵一点的护目镜,在手术后的一两周内,要求带着眼罩或者护目镜睡觉,因为怕有些人在睡眠中不自觉地揉眼睛,不利于伤口愈合。但我不嫌丑,也就没有花钱去额外买护目镜,我觉得有点浪费钱。在手术准备间又等候了大约20来分钟,点了几次眼药水,护士就把我带出手术室,大功告成了。


领了一大堆的眼药水回去,一共有四种,每种两瓶。每一种的滴法还不一样,这个我就不赘述了,反正接下去的一个月,尤其是头一周,每天时不时地就需要点眼药水。重点是跟大家讲一下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因为医生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我只代表我个人的情况。


术后的第一天的视力不如以前戴眼镜的情况,远近都看不清,尤其是看近处很吃力,看远处还好一些。但会觉得特别亮,所以白天有太阳的话,要戴着墨镜,否则眼睛吃不消。到了晚上,所有的灯光都变得特别特别亮,更加感到科幻的是,所有的灯边上都有一圈彩虹,这就是所谓的眩光现象。第一天还有个难受之处就是那个角膜绷带镜,因为我从来不带隐形眼镜,所以不太舒服,好在第二天就可以拿掉了。晚上要戴着护目镜睡觉也挺不爽,不过我就戴了三天,从第四天开始我就没戴了。


视力从第二天开始逐渐恢复,远视力恢复的最快,大约三四天后,只要不是在太阳下,看远处就觉得非常清晰了,但是近视力的恢复慢一点,看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上的字比较吃力,但一天天改善,一个月后近视力也就完全正常了。但是,夜间的眩光现象改善的就很缓慢了,医生的说法是逐月改善,大约需要6个月后才能完全消失。我目前是2个月多一点,到了晚上,所有的灯光边上还是能看到彩虹。但是与两个月前相比,灯光明显没有之前那么刺眼了,彩虹的范围也缩小了很多。但现在已经很习惯了,并没有觉得对晚上走路或者开车有什么影响,有一圈彩虹也挺魔幻的。


术后第一周我觉得最麻烦的地方在于眼睛不能进水,所以洗脸和洗澡都麻烦。洗脸的话只能拿湿毛巾擦眼睛以外的区域。我忍了3天没洗澡,第四天实在忍不了,就找了一副游泳眼镜戴着洗淋浴。接下去的一个月我都是戴着游泳眼镜洗澡的,想想也挺滑稽的。


对于上班族来说,这个手术还有一个额外的时间成本。手术后的一周之内是要尽量少用眼睛的,所以肯定会影响工作。手术第二天还要去医院取掉绷带镜,第7天,第30天都要去医院复查,这样算下来,手术的那一个月大约需要跑4 - 5趟医院。


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至于要不要去做,你自己决定,这期节目没有任何广告性质,纯粹是为了科普。你们也别问我是在哪家医院做的。我个人觉得这笔 2 万元多一点的直接金钱投资和其他一些付出是很值得的。但每个人对眼镜的厌恶程度不一样,我是比较厌恶眼镜,尤其是在电影院中每次看 3D 电影,就特别羡慕别人只需要戴一副眼镜,而我要眼镜上面再戴一副,难受的要命。另外,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手术后的矫正视力和佩戴眼镜的矫正视力都是1.0,但实际体验上,现在还是要比佩戴眼镜清晰的多。原因很简单,眼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灰尘或者雾气,而我现在就好像每天都戴着一副永远洗得干干净净的眼镜,实际感受到清晰度是明显提升的。


现在2个月过去了,我的有些习惯动作还是没改,比如说,洗脸前我经常还是下意识地去摘眼镜,结果摘个空。


有些听众可能会好奇我要不要改头像。我的回答是不改,因为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副平光眼镜,以后出镜或者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时候,我会戴上那副平光眼镜的,以保持我的头像和形象的一致性,嘿嘿。


最后讲一下大家可能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手术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其实我刚才的叙述已经可以回答我对这个问题的总体观点,如果风险大我自己怎么会去做呢?前几年网上流传过一篇文章,说什么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是医疗界的一个惊天骗局,尽管像果壳这样的科普媒体都出来辟谣过,但依然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实际上,这个手术早在 1999 年就获得了美国 FDA 的批准,到今天已经有 20 年了,累计有 2000 多万美国人进行了这项手术。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什么叫做风险?这个词本身有一些模糊,必须要分解开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致盲。从理论上来说,存在一种叫圆锥角膜的致盲风险,就是说我们正常的角膜瓣应该是半球形的,但是激光手术后,由于角膜基质被切削的过多,而这些角膜基质不易再生,因此角膜瓣的形状收缩成了一个圆锥形,那么患者就基本上无法看清东西了,而且戴眼镜都没用,唯一的治疗方法就只能是做角膜移植。从这个原理上可知,这个严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角膜基质被切削的太多了,所以术前检查角膜基质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近视度数越深的人,角膜基质越少,如果少于一个安全阈值,那么医生就不会建议你做这项手术了,如果有一个人的角膜基质厚度刚好略低于安全阈值,他抱着侥幸心理强行做这个手术,那么就有可能致盲了。这是理论上的风险,有没有这样真实的案例呢?我相信一定会有,但说实话,我在中英文网站上检索了一番,还真没找到一个信源可靠的致盲案例,注意我说的是信源可靠。我想,如果检查下来,你的眼睛不适合做手术,那么国内的医院应该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你做,因为这项手术的目的在我看来并不是治病,而是像美容一样的一种商业服务,但凡出了一起这样的事故,医院是承受不起的,开展这项手术的很多都是民营医院,他们首先考虑的还是商业利益问题。


下一个风险是术后感染产生并发症。任何外科手术都有可能产生伤口感染的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口发炎。这个风险倒是有权威的数据可以查询到,根据美国屈光手术委员会网站上提供的数据,根据 1900 万例手术的统计数据,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到 1%。作为对比,软性隐形眼镜使用一年后,导致微生物性角膜炎的病例是进行 LASIK 手术的 3 倍。 [1]所以,如果你不担心佩戴隐形眼镜导致的并发症,那么就没必要担心激光手术的并发症。而且,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往往是自己不严格遵医嘱滴眼药水,或者由于种种原因,眼睛在术后恢复期进水了,或者是受到了物理性的冲击,这些风险是你自己可控的。另外,并发症经过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不会致盲。但不管怎么讲,这个风险是存在的。


再下一个风险是手术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视力没有恢复到预期水平。这个风险相对来说就高很多了,也有一个数据,同样是来自美国屈光手术委员会网站。患者的总满意度是96%,换句话说还是有4%的患者是不满意的,不满意的原因当然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不一定是视力没达到预期。另外有一项研究评估了58653例手术,只有0.61%的病人没有达到视力表的2条最佳矫正视力线 [2]。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美国的数据,人家的医疗水平高,不能代表国内也是这个满意度,这一点我是承认的,但问题是我没找到信源可靠的国内数据,所以我只能拿美国的数据来说事了,仅供你们参考吧。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人在 2014 年发的一个帖子抱怨说自己一两周前接受了LASIK手术,结果现在感觉眩光严重,呼吁大家不要上当,这个手术是骗局等等。我想,这个帖子至少能证明该手术的满意度不是100%,不过这个人也太性急了一点,可能是医生没有认真告知眩光的消失最长可能需要6个月。


再下一个风险是术后的近视复发,这个风险就又要大多了。我在接受术前谈话的时候,被明确告知,像我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散光的度数比较高,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需要在术后一年内做二次增效手术,不过增效手术是免费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原本计划术后6个月再做这期节目的原因,因为我现在还不知道我的夜间眩光现象是否会消失,是否还需要去做二次增效手术。


好了,关于手术的风险问题我就简单说到这里,因为我在手术前对这些情况基本上都已经了解,我觉得这些风险和付出的金钱是我可以承受的,所以我就果断去做了这个手术,仅供大家参考。至于你自己要不要去做,那是你自己评估的事情,不要让我来给你答案哦。我只提供情报,决策你自己做。




[1] https://americanrefractivesurgerycouncil.org/lasik-safe-need-know/



[2] https://americanrefractivesurgerycouncil.org/lasik-safe-need-know/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3/M0A/A5/C4/wKgLcVw0itHQZk9TALi7ckbYYf4833-aacv2-48K.m4a Tue, 08 Jan 2019 22:00:01 GMT 24: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1266764 No
full 465 <![CDATA[迷人的技术03:小行星开采]]>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8/49/20/wKgLclwwiDOjvGrSAMejssnHHQk126-aacv2-48K.m4a Sat, 05 Jan 2019 22:00:01 GMT 26: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0490137 No
full 466 <![CDATA[迷人的技术02:太空电梯]]>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2/M0B/B6/D0/wKgLcFwpuiPRucR1AKqZNoOT09E394-aacv2-48K.m4a Sun, 30 Dec 2018 05:42:36 GMT 23: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8727961 No
full 467 <![CDATA[听众问答 66:阐述科学思维的 36 句话]]> 我的节目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除了科学,那就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了,所以我平时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什么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之前我已经做过一期节目专门谈什么是科学精神,如果你没有听过,可以搜索一下。今天就来谈谈什么是科学思维。我看过很多有关科学思维的定义,其中有一个来自高中物理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有人问我怎么评价,我说我念了四五遍,还是有点不明觉厉的感觉。似乎说的滴水不漏,每一句我也都没挑出什么毛病,不愧是教科书级别的。但是,问题在于,这句话我无论如何也背不出来,很难复述给别人听,而且也相信,即便我强行背出来了,说给别人听,绝大多数人也是听过就忘记了,留不下什么真正让他感到触动东西。


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学与传播的区别。对于科普来说,能够易于传播可能会显得更加重要一些。所以,我想说,我看过的所有关于科学思维的定义都不太利于传播。真正能传播开来的,往往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未必十分严谨,可是有打动人的力量。我现在是一名职业的科普人,想办法把科学思维用易于传播的方式总结出来,这是我必须要去做的工作,可能做的未必到位,但我主观上至少是在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能帮助我一起来来完善。我把科学思维总结成了 36 句话,这些话有些是名人名言,也有些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大家的讨论。


好,我这就开始念:


1. 科学,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2. 科学思维不分东西方,是全人类共同的智力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 科学思维是从西方古典哲学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4.科学思维的诞生到今天只有短短的 3、4 百年,是逐步成形的,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

5.科学思维的总纲是逻辑和实证

6.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7.休谟公理: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

8.科学不分类型,没有所谓的“经验科学”。经验是经验,科学是科学

9.科学是认知,技术是应用;技术有禁区,科学没有禁区

10.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测量的,且可以被量化

11.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12.科学理论中的所有概念都必须是明确的、唯一的

13.科学理论的重要特征:可证伪性(更容易理解的表达是:可验证性)

14.科学理论可以被独立验证且可重复

15.科学理论不是真理,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有适用范围

16.经过验证的科学理论在适用范围内永远适用,且必须 100% 解释这个适用范围内的所有现象

17.在同样的适用范围内,互相矛盾的两个科学理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8.科学讨厌求同存异

19.新理论必须是对旧理论的修正,新理论不但要能解释旧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更要解释所有旧理论能够解释的的现象

20.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21.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不要被个例蒙蔽

22.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23.前后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24.因果性还分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片面强调部分原因或者部分结果都是不对的

25.对待科学问题,我们相信主流的权威意见,但这里的权威指的是科学共同体而不是具体某个人

26.科学在逻辑上就不可能被迷信,只有“迷信科学家”才是错误的

27.证据为王

28.不能证明不存在不等于必定存在

29.谁主张、谁举证

30.我们只能发现自然规律,不能改变自然规律

31.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一次次精确重现的才是规律,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

32.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实验是检验有效性的金标准

33.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科学的两块基石是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

34.科学的精神是求真;科学的目的是认知;科学的语言是数学;科学的范式全世界都相同

35.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36.妄想,就是没有证据却坚称真理


好了,科学思维36条念完了,我想再说明一下,这并不是关于科学思维的严格定义,也并不是我认为的科学思维的全部内容。这只是我从事了 2 年的职业科普人工作后的一个阶段性思考成果,并且与科学史评话的吴京平老师以及部分热心听众交流后,形成的书面文字。我相信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认知的升级,我也完全有可能对以上这些总结作出修订,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我特别希望能够听到您的意见和建议,不论是吐槽还是补充,我想都是有益的讨论。所有人或许都可以在这种讨论中受益匪浅,我感觉这期节目,留言也是节目的一部分,所以,也希望所有听节目的人,能点开留言看一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8/F8/E9/wKgLclwgxQCimGy2AESt2qtCcw8014-aacv2-48K.m4a Tue, 25 Dec 2018 22:00:03 GMT 09: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7658734 No
full 468 <![CDATA[迷人的技术 01:通往太空的廉价方式]]>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2/M0A/A3/79/wKgLcFwc3pmz9hEiAMmOXIYTcXk110-aacv2-48K.m4a Sat, 22 Dec 2018 22:00:02 GMT 27: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6862571 No
full 469 <![CDATA[听众问答 65:外星生命随想]]> 好久不谈外星人的话题了,因为最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一些我制作的谈外星生命这个话题的节目,看到了大量的评论反馈,因此又有些想说的。


我经常给小朋友们做演讲,讲的最多的就是外星人这个话题了,为了活跃气氛,我总是会在演讲的时候发问:小朋友们,我想请你们说说外星人有可能长什么样子呢?


台下的小朋友们特别的踊跃,会给我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长着3个脑袋八只手,也有的小朋友说外星人是变形金刚,也有的说外星人可能是透明的,我们看不见的,总之,我听到过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答案。小朋友们一点都不缺想象力。


我之所以说这个,是想告诉大家,把外星生命设想成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并不需要超越常人的想象力,甚至都不需要超越小学生的想象力,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大人能想到的生命形式,我都在小朋友们的答案中见过。只不过他们不会使用一些术语罢了,比如说他们不会把变形金刚叫做硅基生命,不会把看不见的生命说成是电磁形式、纯能量形式的生命等等。


而相比之下,我在阿西莫夫、卡尔萨根等科普作家的书中也看到过他们对外星生命的想象,跟小朋友相比,那就显得贫乏的多了,他们总是在翻来覆去地说一些地球人自以为的共同特征,比如:外星生命也会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外星生命也具备复杂的结构,外星生命体能够承载足够复杂的信息;外星生命也需要水;卡尔萨根甚至说的更细,他会说,外星生命的外形与他所在的行星的性质有呼应关系,比如多少质量的行星决定了这种行星上生命的体重上限等等。


那么,你们觉得到底是小朋友们更高明呢,还是科学家更高明呢?是不是知识越多,懂的越多,反而思想越受禁锢,越受局限呢?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书越读越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我们干嘛还要学习还要读书呢,应该让小朋友们去解答这个世界上的疑问,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局限和禁锢,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


当然,在成人中,也有很多人有着孩子般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没有像行星科学家或者生物学家那样读书读傻了,他们不会用人类已知的这些科学知识来片面地猜想我们的宇宙,在他们的想象中,宇宙是无限可能的,他们一个晚上就能给你想出十几种完全不同于地球生命的奇特生命形式来。这样的想象力达人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至少我在今日头条上就见了很多很多。我有理由认为,他们的数量比那些呆头呆脑的行星科学家要多得多。


那么,接下来让我再设想一个思想实验,我想想看看你会怎么选择。


现在,在你面前有一个冬眠舱,因为某种原因你必须要进入。游戏规则是这样,你在进入之前要写下你对外星生命形式的一个大致猜想,然后冬眠开始。什么时候能让你苏醒过来呢?就是当你猜想的那个外星生命真的出现了,不论是人类主动找到他们,还是他们主动出现在人类面前,总之有证据证明你所猜想的那种外星生命形式出现了,你就被允许苏醒,否则你必须一直冬眠,直到1万年以后冬眠舱老化,你死在里面。


在你进入之前,允许你去咨询世界上的任何人,当然你也可以完全自己写。我想问你,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来临,你会选择去问谁?是去问那些呆头呆脑的科学家呢还是问想象力达人呢?还是谁也不问,自己想。


我不知道你会怎么选择,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是会去咨询全世界的行星科学家和生物学家,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总结出共性最多的那几条,然后写下来。为什么?因为我认为这是能让我活下来概率最高的决策。


宇宙中有没有与人类现有认知完全不同的生命形式呢?显然,这件事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我也完全不否认宇宙中生命的形式可能是多姿多彩,甚至完全超出人类的想象的。


如果是写科幻小说,那为了小说的精彩与好看,当然越具有戏剧性,越出乎意料越好看,这一点我想大多数人都不反对吧。如果让我写一部科幻小说,我也一定不会把外星人写的跟人类相似,那多没意思啊,肯定要写的越离奇越好看嘛。


但是,如果一旦真正关系到我的生死存亡,让我必须要考虑哪种可能性更大的时候,我就不能再以科幻小说为依据了,我只能靠科学思维去参与这个不得不参与的赌局。


科学思维的总纲是逻辑和实证。那么,如果我们秉持逻辑和实证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外星生命的话,思考路径应该是怎样的呢?


任何逻辑的推演都需要有一个起点。就好像数学命题的证明,本质上都是用一个或者几个命题推演出下一个命题,但每一个命题本身又需要得到证明,所以这么不断地反推下去,必然会有一些命题是无法证明的,或者说不需要证明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起点的话,那么数学证明就永远不可能完成。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起点命题,在数学中我们叫做公理和公设。比如过两个点可以且只能做一条直线,部分小于整体,等等。


任何逻辑的推演也都需要一些基本的公理,没有这些不需要给出证明的公理,逻辑就是一句空话了。那么在思考外星生命这个问题上,我思考的起点,也就是采用的公理是什么呢?我的想法是下面这几条:


1. 数学是永恒的,圆周率π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是一样的。


2. 自然规律在空间上是普适的。物理定律不会因为是在地球还是在火星或者其他什么星球上就变得不同了。


3. 自然规律在时间上是普适的。过去、现在、未来,物理定律不会发生变化。


4. 地球在宇宙中是平庸的,不论是位置还是基本组成都没有任何了不得的特殊性。


好了,就是这四条公理。如果听到这里,你还是给我来一句,你凭什么就认为这四条就一定是对的。好吧,是我的错,再说一遍,这是我认为的公理,是我思考的起点,讲逻辑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思考的起点。你如果有更基本、更好的思考起点,那么请留言告诉我,我谢谢你,否则你就跟我耍流氓了。


还要再补充说一下,为什么我相信这些公理是正确的,不是因为读书读傻了,而是因为科学思维的另一个支柱,就是实证。有些人对公理的误解是无法实证的叫公理,其实公理之所以被我们所信任,恰恰是因为它天天都在被实证。正因为我们看到的所有现象都符合公理,也没有观察到任何一个违反公理的现象,所以我们才认为它是不证自明的。


有了我前面说的四条公理,那么我就可以进行逻辑推演,用至少能说服我自己的方式来思考最有可能的外星生命形式。


现在,我们手头有一个最硬的证据,那就是在地球这样的环境中产生了地球生命,这是唯一的一个人类所拥有的关于外星生命的过硬证据,而且是直接证据。此话怎讲,因为基于宇宙平庸原理,地球生命也是一种外星生命,这两者表达的含义实质相同。那么,既然在地球上演化出了生命,那么在其他类似地球的外星球上,完全也有可能演化出类似的生命,理由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那些公理。


那么,我们研究和抽取地球生命的共有特征就等于是在抽取某一类有证据支持的外星生命的共有特征,能饶的过这个弯子吗?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参与生死赌局的时候,基于科学精神,要相信地球上的科学家对于外星生命形式的判断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跟我说,外星生命也有可能是硅基的,他指的并不是像地球人造出的机器人那样的二手生命。而是跟我说在自然界中,也有可能基于自然演化的规律,诞生机器智慧生命。我不会去否认,但是我会追问,这有没有证据?哪怕是间接的证据,比如说在自然条件能形成某种电路,而且这种电路还会发生相互作用,慢慢演化?如果提出想法的人没有证据,我还可以去请教人类的科学家,问问他们有没有类似的间接证据。如果没有任何的证据,那么有可能是因为证据还没有被找到,也有可能是违反了某个物理定律,我们不得而知。但基于逻辑和实证的科学思维,我当然是相信有证据和逻辑支撑的观点更有可能是对的,而不是反过来思考,看哪个观点脑洞更大,哪个观点更有趣而相信哪个。


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面对那些认为外星生命可能是某种纯能量的,某种电磁形式的,甚至在恒星上生存的生命等等观点,我会觉得很有趣,也乐于阅读这类的科幻小说,但如果要严肃地考虑他们的可能性,比如要对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指导,那么,我会排除这些匪夷所思的生命形式的可能性了。


在外星生命的可能形式这个问题上,基于逻辑和实证的严肃思考远比小朋友们丰富的想象力更值得我敬佩。比如,基于信息论的思考,生命首先要拥有足够的信息,因为信息的本质是降低不确定性,而且一个系统中包含的信息量是可以被严格计算出来的。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理性地排除掉在某些极端环境中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比如在中子星上,这个系统能够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少。基于我们对宇宙中已知的100 多钟元素的认知,我们会发现6号元素碳是最容易产生复杂结构的元素,所以,由这种元素构成的复杂体发生的概率最高,也就最有可能构建生命体。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今天我不展开谈了,这些对于(外星)生命形式的认知,散见于很多科学家或者科普作家的著作或者文章中,例如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阿西莫夫的《地球以外的文明世界》,卡尔萨根的《神秘的宇宙》,路易莎·普雷斯顿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等等。大家可以从这些著作中体会空想和科学思考之间的区别,你对外星生命这件事情思考的越深,也就越能理解逻辑和实证是如何帮助人类一点一点地探索未知领域。


正如引力波的预言发出的100年后,我们真的找到了它一样,在未来,当第一个外星生命的证据出现时,我们发现它真的就像科学家们预测的那样,没有出现任何离奇的形式,我丝毫不会感到惊奇,这才是应该的。


最后,我想留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一起来讨论,你觉得宇宙中的外星文明会不会像人类不能和蚂蚁交流一样,无法与人类交流呢?还是反过来,我们可以与他们建立信息交流,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8/40/77/wKgLfVwYufDjqch5AGJbwA5RL4E824-aacv2-48K.m4a Tue, 18 Dec 2018 22:00:01 GMT 13: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5841991 No
full 470 <![CDATA[鱼什么都知道(4):鱼的智力有多高?]]> 我找到了一段 BBC 摄制的非常漂亮的视频,就是展示这种鱼如何创作这种圆圈图案。如果大家想看这段让我感到非常神奇的视频,可以到微信小程序“科学声音视频的国外科普视频精选这个栏目中找到第 20 期海底麦圈,就可以观看了。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2/M08/00/F5/wKgLcFwWCIHjV39xAMOEGt52Nbo499-aacv2-48K.m4a Sat, 15 Dec 2018 22:00:01 GMT 26: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5013009 No
full 471 <![CDATA[听众问答 64: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我原本今天早上六点就更新了这期节目,但是节目播出后,有一些听众指出本期节目存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希望我能重新查实后再播出。于是我删除了节目,马上和我的文献助理一起重新做功课,对原先的文稿做了比较大的修改,现重新播出。如果你刚好是今天早上听过我这期节目的第一版,那么请您务必重听一遍,我修正了很多地方。


不久前,有一位国际上知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在美国去世,根据公开的报道,他是因为抑郁症自杀的。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都想起了很多年前著名的影星张国荣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用差不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抑郁症这个词被中国人所熟知,在我的印象中,与两个人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影星张国荣,2003他自杀的新闻震撼了整个华人社会,一夜之间抑郁症这个词传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知道抑郁症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崔永元先生,他曾经公开宣布自己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不过我们有时候会经常听到某些人拿崔永元先生的抑郁症调侃,甚至在相声里面也经常可以听到“哎呦,听说你最近抑郁了”这样的调侃。实际上,这种对待抑郁症的态度是不对的,之所以会调侃,还在从心里面不认为这是一种像感冒、肝炎、甚至癌症一样的疾病,严重的甚至能致命。大多数人还是把抑郁症当做是一种人的心理问题,不觉得是一种需要去医院治疗的疾病。今天我想来给大家谈谈抑郁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首先,大家必须明白一点,人人都会偶尔有的心情抑郁和得了抑郁症,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程度”和“时长”。谁都有心情的低潮,但如果三五天内就能自己恢复过来,看个电影、吃顿大餐、跑个几公里,心情就豁然开朗了,这肯定就不算是抑郁症。按照NHS的定义,抑郁的时间超过两周[ 1],当中持续低潮,且没有办法自行缓解,就要考虑抑郁症的可能了。那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呢?


我手头有一本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愁断肝肠:解读抑郁症》,里面有一段对抑郁症症状的临床表现通俗化的解释,抑郁症有三大主要症状:一、情绪低落,二、思维迟缓,三、言语行为减少。我们逐一来说。


情绪低落就是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总是苦恼忧伤,觉得了无生趣。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痛苦难熬,度日如年,甚至是生不如死。典型的特征是早上起来时这些感觉特别严重,晚上会减轻。


思维迟缓就是自己觉得脑袋不好使了,记不住事情,思考问题也困难,好像自己一下子变笨了。以往能轻松应对的学习和工作上的任务,现在却像极了珠穆朗玛,要攀登上去,自己实在是有心无力了。可以说,比起情绪上的波动,自己能力上的滑铁卢更让人心焦。


言语行为减少,就是变得不爱活动、不和人说话,觉得浑身懒洋洋的,连走路都很费力,对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也不愿意参与了,生活上很懒散,有时候甚至连个人卫生也懒得搞。


但是,三大症状同时具备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有些人只是具备了其中的一条。其他不那么典型的症状还包括焦虑、丧失兴趣和自我评价过低等。丧失兴趣也很常见,有这一条表现的人没有了以往的热忱,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对任何事情都兴趣索然,发展到后来,可能一个人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可以说“情感上麻木了”。


在抑郁症的诊断上,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认知误区,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也是我写这期问答时犯的一个错误,请大家务必听仔细:


如果你或者你的亲友正在经历下面这些一些体验。例如,一会整日昏昏欲睡,眼皮都睁不开,一会又彻夜难眠,一天睡不到2小时。一会吃得很少,感觉一点都不饿,以前觉得好吃的现在都味同嚼蜡;一会又会吃得很多,希望靠吃得多来振奋心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然并卵。因此,你的体重一会大涨,一会又可能大跌。


那么要小心,这不是抑郁症,而是躁郁症,不过“躁郁症”这个词现在不常用了,专有名词是“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双相的典型症状就是时而躁狂,时而抑郁。根据2010年美国德州大学健康卫生中心查尔斯波顿领导的一项研究[ 2],大约三分之一最初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实际上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


误诊的原因是因为轻度躁狂的患者会感到精力旺盛,这对正常人来说是蛮开心的,所以不会觉得是什么大问题,而当双相转到了抑郁的那一面,和自己 high 的时候相比,完全跌入了低谷,这时候患者才觉得出了问题,所以找医生主诉的病情肯定也是以抑郁的症状为主。还有一个原因,躁狂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而抑郁是更常见的症状,这也可能造成误诊。为了避免误诊,要把自己过往与病情有关的情绪上的症状要仔细报告给医生。


我们继续谈抑郁症,可以说这是一种常见病,2001年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是,抑郁症的发病率大约为6%[ 3],另外我能查到的2011年的一个数据是6.5%,这个数据发表在自然集团下属电子期刊BMC Medicine 上[ 4],看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迹象。6%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4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差不多就是一个德国的总人口了。抑郁症还可以细分为四类:重度抑郁症、持续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的患者超过两周的时间一直处于极其抑郁的状态,凡事一般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被空虚感、无力感和无价值感包围,进食和睡眠都有障碍,头痛,反复想到死或有自杀企图。根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神病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提供的数据[ 5],男性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远远高于女性,男性接近7%,而女性只有1%,如果你对不同性别患者的自杀率问题感兴趣,可以参考本期文稿中附的论文网址。


持续性抑郁症与重度抑郁症的症状相似,但程度要轻一些,不过持续的时间更长。持续性抑郁症一般要持续2年才能确诊,总的病程可以持续10年甚至是一生。


季节性抑郁症的症状与重度抑郁症相似或减轻。这种抑郁症的特点是在寒冷季节发病,多晒太阳可以减轻病情。对这种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确认患者只在特定的季节发病,而在其他季节从未发病。对于患者来说,光照疗法似乎特别有效。


还有一些患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了明显的抑郁症状,但不符合具体病症的诊断标准,医生可以做出非典型抑郁症的诊断。


听了那么多,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那么,我给你的强烈建议就是,把这个当做是得了肝炎一样的疾病,必须去正规医院看病了。如果是去普通的医院就诊,首选精神科,次选心理科,但如果是医院这两个科都没有的话,有些医院也可以挂神经内科。当然,最好是去专门的精神卫生中心,现在国内每个城市基本上都有精神卫生中心了,只是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留意到,你稍微查一下就知道了。抑郁症也与大多数疾病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你依然不当做是一种疾病的话,那么,很可能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影响学习、生活、工作不说,还会因为吃不好、睡不好而并发很多其他疾病。


因为我自己没有得过抑郁症,也从来没有去过精神卫生中心看病。但为了今天这期问答,我特意详细询问了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请她详细述说一下看病的经历。下面我把她在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看病的过程简述如下,供你做一个参考和心理准备:


在精神卫生中心,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各种症状,也会安排你进行问卷测试,并根据相应的情况,对你做出病情的诊断,一般来说,都会开药给你吃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有些人对精神疾病的药物存在着一些抵触心理,担心副作用大,并且认为自己一吃药就彻底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这顶帽子太大了。也有不少人觉得,精神病是否可以只通过和医生聊聊天,谈着谈着,甚至来个催眠,解开一些小时候的心结,病就不药自愈了。很遗憾,这些影视剧或者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很低。现在确实有收费很高的类似聊天、催眠这样的心理疏导治疗,但这些也依然是辅助治疗,不能取代药物治疗,而且真的很贵,也不进医保,老百姓是很难享受的,当然,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享受,任何疾病的治疗过程都不是享受。精神疾病药物是纳入医保的,重性精神病则纳入大病医保。


一般医生接待你的时间最多为半小时,如果要进行一小时以上的长谈,需要选择特定的提前预约好的专业类的咨询服务,咨询费肯定是需要付的,名额也不多。一般医生的就诊以开药为主。你有具体的问题,医生通常也会解答。但医生不会和你闲聊,毕竟就诊的人很多。


精神类疾病的药物也有西药和中成药这两种,所谓的西药,我觉得更好的名称应该是现代医学药,而中成药更好的名称是传统医学药。因此,只要是正规上市的西药,都经过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副作用在说明书上会列举得很详细,你可以自行判断这些副作用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不过说句实话,如果你仔细看各种精神类药物的说明书,就会发现它基本影响了你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方方面面,副作用是明确的。但是,治病就是这样,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一些宣称能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成药,例如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如果你看说明书,会发现它们在不良反应这一栏无一例外写的都是尚不明确。是不是真的有治疗效果这个我不好评判。但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大家,尚不明确的含义是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不是没有发现的意思。有些人可能以为中药成分都是天然无副作用的,这个认知是极为错误的,天然与无副作用是不等价的,大自然中的各种毒素实在太多了,今天不展开了。所以,精神类药物我是强烈建议大家不要服用中成药。


精神类药物其实还有另外一项没有写明的副作用,就是戒断反应。如果你一下子猛地断药,可能之前各种噩梦般的体验又重新回来找你了,所以医生一般对减药和断药都会非常谨慎。


绝大多数人的抑郁症都是轻度或中度的,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能否断药后不再复发,就说不准了。抑郁症第一次发病后,有两种情况很常见,一是变成了慢性抑郁(需要长期服药、症状存在但不剧烈),二是停药后隔一段时间又复发。一般复发的病人,症状会一次比一次更严重,最后有可能成为重度抑郁症患者。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你千万不要因为自以为掌握了一些抑郁症的皮毛知识就去指导别人吃什么药,这也是我在节目中一个西药名称也不提的原因,所有精神类疾病的药物都要严格遵医嘱。作为普通人,对精神病患者既不要歧视,也不要过度关怀。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的善意,就是把他们当做普通人对待。


请大家记住:抑郁症也是病,严重起来会要命。




[ 1] https://www.nhs.uk/conditions/stress-anxiety-depression/low-mood-and-depression/

[ 2] https://www.verywellmind.com/can-depression-turn-into-bipolar-disorder-1066738

[ 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hyfyx200504003

[ 4]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41-7015-9-90

[ 5]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046/j.1440-1614.2001.00895.x?journalCode=anpa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3/84/53/wKgLfVwQz0fD8tblAG_5zwgN0dQ541-aacv2-48K.m4a Wed, 12 Dec 2018 05:08:48 GMT 15:0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4035574 No
full 472 <![CDATA[鱼什么都知道(3):鱼有意识和思想吗?]]>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最后,再说一下,我找到了一段视频,是国外科学家证明鱼会使用工具的视频。如果你想看,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鱼用工具”,就可以收看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3/M04/FD/98/wKgLfFwLeoixUb_pAK9vHTRaeJM808-aacv2-48K.m4a Sat, 08 Dec 2018 22:00:01 GMT 23: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3130607 No
full 473 <![CDATA[听众问答 63:答太阳帆船如何减速?]]> 我的科幻广播剧《太阳帆》播出后,收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太阳帆船”到底如何减速呢?在广播剧中,孙教授只是简单说了一句与海上帆船的原理差不多,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实际上,在我写小说的第一版中,我是给减速的原理做了大量的解释,但是最后我又删除了。因为毕竟这还是一个科幻小说,不是科普文章,这样大段大段的技术阐述会大大降低广播剧的节奏感,肯定会丢失很多听众,毕竟,真正关心这种技术细节的听众还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我最后决定删除,一笔带过。


但是在我的听众中,对此好奇的人真的不少,很多人都来私信质疑太阳帆船能够在太空中不借助燃料减速。那么,今天这期问答,我就来详细说说这个问题。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建立一个基本概念,任何在太阳系中飞行的物体,都会受到太阳的引力牵引,因此,只要物体的飞行速度不超过第三宇宙速度,那么,这个物体的飞行路线最终一定是围绕着太阳的一个闭合的椭圆形,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长周期彗星的轨道。好了,有了这个基本概念后,你就会理解,太阳帆船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它走的飞行路线可不是像太阳射出来的光线那样,直指火星。而像是太阳甩出来的一根抛物线逐渐远离太阳,和阳光的方向始终有一个夹角。

现在,我们假设有一艘太阳帆船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飞行,你可以点开本期文稿,看一下示意图:

我们姑且把沿着这条路线飞行的太阳帆船称之为沿着“西北”方向飞,这没毛病吧?在宇宙空间中,方向都是对称的,没有什么方向是特殊的,这也好理解吧。那么,现在我们假设有另外一艘太阳帆船是沿着“东北”方向飞的,我也画了一张示意图:

这是不是也没有毛病,你总不至于认为太阳帆船只能沿着某一个固定的方向飞吧。好了,下面就是关键点了,请你想象一下,有一艘向着“西北”方向飞的太阳帆船,它把太阳帆与太阳的相对角度调节到与向着“东北”方向飞的那艘太阳帆船一致,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也画了一张示意图,帮助你理解,可以点开本期文稿查看:

这时候,这艘太阳帆船的速度方向依然是“西北”,但是加速度的方向却逆转成了“东北”,所以,对于这艘太阳帆船来说,实际的效果就是减速。速度和加速度都是一种矢量单位,它们都是有方向的。有些同学在一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容易掉进一个很麻烦的坑,就是去画太阳帆的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这当然最终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过程会很绕,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出不来。而用我上面这个思路,你不要去考虑太阳帆朝向哪里,你只思考比这个更基本的原理,这样就容易理解多了。

还有一位听众想不通另外一个问题,太阳帆船在太空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动能是始终在增加的,这没有错。如果减速,就意味着动能减少了,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动能必定要转移到其他物质上。如果是一艘有燃料的工质飞船,很好理解,飞船的动能转移到了喷射出的工质上了。但是,太阳帆船这些减少的动能跑到哪里去了呢?答案是动能转移到太阳风了,准确地说是转移到太阳吹出来的那些有质量的粒子上去了。

另外,我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太阳帆实际上一个比较模糊的统称,如果按照工作原理来分的话,其实应该分成三种。第一种叫光子帆,它利用光压来驱动;第二种叫电动帆,是利用太阳风中带正电的质子流来驱动;第三种叫做磁化帆,它利用太阳风中的带电粒子流来驱动。这三种帆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能够从太阳光或者风中获得的推力也是不同的。我的这篇小说有意模糊了太阳帆的概念,我隐含的意思是,小说中的太阳帆船可以同时利用这三种效应来驱动,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耀斑爆发可以让印度队获得额外动力的原因。当然,现实世界中,不管是日本还是美国的太阳帆实验,都是只能采用其中某一种驱动方式,无法实现混合动力。但科幻嘛,就可以想象的大胆一点了。

世界上第一艘成功发射的太阳帆船是日本在 2010 年 5 月发射的伊卡洛斯号(Ikaros),这是一艘光子帆飞船,帆的面积是 200 平方米,飞行速度到达了 100米/秒,也就是时速 360 公里,跟高铁差不多。

美国宇航局也在 2010 年底试验了一种太阳帆,代号是纳米帆-D(NanoSail-D),这个帆就更小了,面积只有大约10平方米,携带的航天器重量大约4千克,是在地球近地轨道上测试的。当时,美国宇航局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还特地举办了一次摄影比赛,奖金 500 美元,鼓励大家在地面上拍摄近地轨道上展开的太阳帆。我给广播剧下集的封面用的就是这张太阳帆的设计图。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从小说中推算出来我给这次比赛设定的大致时间,其实,我在写这篇小说的背景设定时,我设定的比赛时间是 2049 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周年的时候,所以,我必须让中国队赢啊。

在做今天的这期节目之前,大家在广播剧下面的留言我全部都浏览了一遍。我捡几个有代表性的留言谈谈我作为作者的一些想法。很多人都提到了这篇小说听上去有点主旋律、正能量,似乎有点那种厉害了我的国的味道,这种感觉好像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悦。这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本人其实也比较反感大跃进和放卫星的,有时候看到官媒过分夸大我国的科技成就,也会起些鸡皮疙瘩,因为有科学精神的人都是有求真精神的人,喜欢实事求是。但是,大家别忘了,我这篇小说是一篇科幻小说,描写的是未来的事情,科幻小说只是在展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回想一下 30 年前的中国,我们为什么不敢想 30 年后的中国能够成为科技第一强国呢?换句话说,这篇科幻小说只是代表了我个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不是在吹捧我国现在的科技实力。

还有好几个留言都谈到了最后的着陆似乎不太可能,或者说缺少一些细节。这里我补充一下,在我写第一稿的时候,我在太阳帆折叠以及二次展开方面是花了不少笔墨的。在我的设想中是这样,太阳帆先是收缩折叠成一个圆锥形,就像蚕茧一样包裹住太空船,大头朝着火星,可以绝热,也可以起到部分减速的功能。到了火星上空 2 万米的时候,太阳帆以非常快的速度再次展开成降落伞的形状。我先是把这部分解说放在了孙教授的台词中,但又觉得实在太啰嗦,就又改为了旁白。但是,左看右看,还是觉得这个地方如果出旁白,势必要渐弱背景音乐的音量,这就会让那种高潮的感觉降低,有让听众出戏的风险。因此,最后权衡利弊,还是删除了这块的细节描写,就逼着五月用音效来帮我搞定。最后这段高潮,五月快被我折磨死了,让他一遍一遍地修改,bgm 不知道换了多少首。最后的效果我还是很满意的,很有画面感,我自己听了不下 10 遍,还没听腻呢。顺便说一句,五月的那种执着精神真的也是没谁了,为了给加布洛夫和日尔科夫穿宇航服、减压、打开舱门、出舱这几个动作找合适的音效,五月说单单是一个减压的音效他就找了 3 个小时,才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我记得上一部戏,五月为了一个摔杯子的音效,自己真的摔了三个玻璃杯才满意。

还有一位听众说这部小说中,中国不遵守传统规则,重新解释规则,还让原本的规则没得说,这个世界观不高级。对此,我是不太同意这个观点的,首先,小说中至少有两次明确提到,大赛的规则定的是飞船与火星的距离保持恒定算做抵达终点。这个规则用这么绕口的方式来制定,本身就已经说明了,规则的制定者相当于是明确告诉了所有参赛国家,要么泊入火星轨道,要么就着陆,这根本就不存在别人想不到,就中国人想得到的问题,这又不是什么很绕弯子的事情,太容易想到了。在小说中,印度队的阿米尔不暇思索地就说:难道他们想在火星着陆。我写这句话就已经在告诉观众,着陆这个选项是人人都知道有的。并且从大赛规则的制定者来说,还鼓励这种方式。因为这个比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宇航技术的发展,着陆显然是要比泊入轨道更加困难,也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要知道火星同步轨道距离火星还有 2 万多公里呢,换句话说,要着陆,不但要冒着坠毁的风险,还要多飞 2 万多公里。这根本不是什么取巧,这是迎难而上。我相信,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全世界没有人会认为中国人是在取巧,只会为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点赞。这就好像马拉多纳明明可以远射破门,但他偏偏选择了绕过守门员,将球带入球门,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比赛,会苛责马拉多纳是取巧吗?取巧的前提是,你做的那个行为没什么技术含量,我们只要想到了也能做,那才叫取巧,中国队的这个胜利方式那是标标准准的靠实力取胜,何来的巧呢?

还有听众留言问,美国人怎么才能把加布洛夫给救上去。限于篇幅,我在小说中就没有详细描写救援过程,只是虚写了一下。实际上,我当时构思小说的时候,也是仔细考虑过救援的过程的。我设想的过程是这样,首先,美国队要精确测定加布洛夫的飞行速度,然后把自己飞船的飞行速度尽可能地控制到比加布洛夫稍快一点点,让飞船相对于加布洛夫缓缓飘过。因为飞船和加布洛夫都没有动力,所以这种营救机会只有一次成功才行,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因此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然后,美国队需要有一名宇航员系上缆绳,穿上宇航服,提前出舱,当然,如果把宇航服描写的有一点点动力会好一点,但也可以写成宇航服没有动力装置,这也合理,因为比赛用的太阳帆船要尽可能减少质量。不管怎么说,美国人要提前出舱,张开双臂,在飞船飘过加布洛夫的时候,一把抱住他,然后再拽着缆绳慢慢回去。注意,只有一次机会,假如没抱住,飞船是不可能再掉头了。在太空中可不是在水中,还可以游一把,指尖一旦分开,那就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分开了,不论你怎么动都没用的。当然,这里如果想写的戏剧性一点,其实也可以玩一点小花招,比如,让加布洛夫在自己的宇航服上扎一个洞,通过放气来获得一点点动力,让分开的手再次抓住,当然,如果气放光了还没抓住,人也就死了。如果拍电影的话,想让观众屏住呼吸,制造紧张感,就可以这么写,在千钧一发之际,终于回到了飞船船舱。

我看还有人质疑说,太阳帆船不可能多设计一个人的座位,怎么能挤进三个人。这个就真的是多虑了,在这种生存还是死亡的极端情况下,飞船中硬挤进一个人不是什么不可以想象的事情。看过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吗?一辆五人座的轿车不是硬挤进去 12 个人吗?飞船再怎么节省空间,也不可能一个人的空间也多不出来的。其实,连食物和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2个人的食物分给3个人吃,是饿不死的。真正的大问题 是我在小说中提到的,2个人的氧气3个人用,这才是大问题,因为人类无法控制氧气的消耗量,所以,我才需要让他们去找最近的太空坞寻求救援。

好了,不管怎么说,都非常感谢大家提出来的宝贵意见,吐槽和被吐槽其实都是蛮有乐趣的,写科幻就是开脑洞,幻想的本来就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有槽点我觉得很正常。说实话,我自己还没看过哪篇科幻小说在逻辑性和科学性上都是完美的,总能找到一些槽点的。你们替我找bug,我尽量去补漏,这种攻防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脑力游戏,我也乐此不疲。同时,你们的这些意见也可以帮助我完善这篇小说,说不定,还真有哪个影视公司看上这篇小说,愿意拍成科幻电影呢,那就更需要在意各种细节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0/59/6D/wKgLfVwHO4Xx4ifNAHxpYQDITq4711-aacv2-48K.m4a Wed, 05 Dec 2018 02:17:51 GMT 16: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2056389 No
full 474 <![CDATA[科幻广播剧:太阳帆(下)]]> 原著:汪诘

编剧、导演:汪诘

后期制作:五月

人物表(按出场顺序)

1. 旁白 —— 哈哈笑饰

2. 电视主持人(中国) 女性 30 岁左右 —— 张鹂饰

3. 小冰 中国队船长陆飞宇女儿 11 岁 —— 汪若水饰

4. 小冰妈 女性 40 岁 —— 若水妈饰

5. 电视解说员(印度)女性30 岁左右 —— 方华饰

6. 迪让 印度小市民 男性 50 岁 —— 杰克饰

7. 卡皮尔 印度小市民投注站小老板男性 50 岁 —— 小白饰

8. 电视解说员(俄罗斯) 男性 30 岁左右 —— 旭岽饰

9. 加布洛夫 俄罗斯队船长 男性 40 —— 箫客行饰

10. 加布洛夫母亲 女性 75 —— 张鹂饰

11. 伊万诺夫 航天工程师 男性 45 岁 —— 唐卓饰

12. 孙立军 屈原号总设计师 男性 50 岁 —— 平哥饰

13. 陆飞宇 中国队船长 男性 40 岁 —— 哈哈笑饰

14. 杨帆 中国队导航员 男性 35 岁 —— 张宏亮饰

15. 日尔科夫 俄罗斯队导航员 男性 35 —— 杰克饰

16. 马呢嘘 印度队导航员 男性 35 岁 —— 大米饰

17. 阿米尔 印度队船长 男性 40 岁 —— 张楠饰

18. YoYo 伊万诺夫的女儿 3 岁 —— 张鹂饰(

19. 王大队长 中国飞航大队大队长 男性 45 岁 —— 五月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4/M02/A8/34/wKgLclwCYorhV3WmAPb2SHvVbgQ551-aacv2-48K.m4a Sat, 01 Dec 2018 16:00:01 GMT 33: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1085401 No
full 475 <![CDATA[科幻广播剧:太阳帆(上)]]> 原著:汪诘

编剧、导演:汪诘

后期制作:五月

人物表(按出场顺序)

1. 旁白 —— 哈哈笑饰

2. 电视主持人(中国) 女性 30 岁左右 —— 张鹂饰

3. 小冰 中国队船长陆飞宇女儿 11 岁 —— 汪若水饰

4. 小冰妈 女性 40 岁 —— 若水妈饰

5. 电视解说员(印度)女性30 岁左右 —— 方华饰

6. 迪让 印度小市民 男性 50 岁 —— 杰克饰

7. 卡皮尔 印度小市民投注站小老板男性 50 岁 —— 小白饰

8. 电视解说员(俄罗斯) 男性 30 岁左右 —— 旭岽饰

9. 加布洛夫 俄罗斯队船长 男性 40 —— 箫客行饰

10. 加布洛夫母亲 女性 75 —— 张鹂饰

11. 伊万诺夫 航天工程师 男性 45 岁 —— 唐卓饰

12. 孙立军 屈原号总设计师 男性 50 岁 —— 平哥饰

13. 陆飞宇 中国队船长 男性 40 岁 —— 哈哈笑饰

14. 杨帆 中国队导航员 男性 35 岁 —— 张宏亮饰

15. 日尔科夫 俄罗斯队导航员 男性 35 —— 杰克饰

16. 马呢嘘 印度队导航员 男性 35 岁 —— 大米饰

17. 阿米尔 印度队船长 男性 40 岁 —— 张楠饰

18. YoYo 伊万诺夫的女儿 3 岁 —— 张鹂饰(

19. 王大队长 中国飞航大队大队长 男性 45 岁 —— 五月饰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8/2E/EC/wKgKnlv5_9nhx5jBANPM_eV3348027-aacv2-48K.m4a Sun, 25 Nov 2018 01:45:21 GMT 28: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9280789 No
full 476 <![CDATA[刘慈欣的难题:思想控制是不是一定邪恶?]]> 《三体》作者刘慈欣首档音频节目,点此直达

得知刘慈欣老师要在喜马拉雅开讲,我非常的高兴。经常听我节目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也是一个磁铁。刘老师的所有作品我都拜读过,是的,不需要几乎两个字,但或许要加上一个“我所知道的所有作品”更准确点,说不定大刘还雪藏着什么作品我也不知道呢。在我的那个《科幻世界漫游指南》专辑中,我也专门出了三期节目来讲刘老师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


刘老师的这个节目叫《刘慈欣的思想实验室》,名字起的非常好,因为我知道刘老师曾经有一段时间沉溺社会学思想实验中不可自拔,在他的文章《重返伊甸园——科幻创作十年回顾》中写道:现实世界中任何一种邪恶,都能在科幻中找到相应的世界设定,使其变成正当甚至正义的,反之亦然,科幻中的正与邪,善与恶,只有在相应的世界形象中才有意义。这种对社会学思想实验的狂热,集中体现在了《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中,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


《黑暗森林》中第三个面壁计划是希恩思的思想钢印计划。希恩思是一个脑科学家,他发明了一部机器,可以剥夺人类的自由意志,给人的大脑中打上一个“人类必败”的思想钢印,从而让这些钢印族深埋下逃亡主义的思想,带着人类文明的火种逃向宇宙深处。在和平年代,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思想控制当然是一件非常邪恶的事情。尽管,希恩思在PDC的听证会上说的是打上“人类必胜”的思想钢印,但是美国代表说:你这是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向黑暗的大门。法国代表问:人类失去自由思想的权利和能力,与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哪个更悲惨?俄罗斯代表说:泰勒要剥夺人的生命,你要剥夺人的思想。英国代表说:不管怎样,没有比思想控制更邪恶的东西。希恩思反驳说:人类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生存还是死亡,整个种族和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存或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舍弃一些东西?


2007年8月26日,刘慈欣在成都的科幻大会上,与交通大学的江晓原教授有过一次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刘慈欣就说:假如制造出这样一台机器来,但是不直接控制你的思想,你想得到什么思想,就自己来拿,这个可以接受吗?现在我们就把科学技术这个异化人的工具和人类大灾难联系起来。假如这个大灾难真的来临的话,你是不是必须得用到这个工具呢?江晓原问:你觉得用技术控制人的思想,可以应付这个灾难吗?刘慈欣回答说:不,但是技术可以做到把人类用一种超越道德底线的方法组织起来,用牺牲部分的代价来保留整体。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技术邪恶与否,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邪恶与否,要看人类社会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人类的最终目的不是保持人性,而是为了繁衍下去。那么它就不是邪恶的。


在《黑暗森林》这部小说中,刘慈欣只是对思想钢印的这个实验浅尝辄止的,小说中只是用它来建立了一个信念中心,仅限于军人可以从它这里获取一个人类必胜的信念,当然,真实的信念其实是“人类必败”,除此之外,小说没有再继续把这个素材深挖下去。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完全可以继续深想下去,军人可以,普通人可不可以呢?既然“人类必胜”这个信念可以,“上帝会来拯救我们”或者“宇宙中存在一个超自然的正义力量”这些信念可不可以呢?思想钢印的可以和不可以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呢?如果给一支军队的每个士兵都打上“绝对服从命令,战死光荣”的思想钢印合乎道德吗?假如用技术强加的思想控制是不道德的,那么为什么通过各种文艺形式来宣传“军令如山,为国牺牲”,让人们自愿接受这样的思想却又是道德的呢?


以上这些思考就是刘老师带给我们的思想实验的魅力,最后,让我们来听听刘老师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请戳此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2/F9/12/wKgKl1v3Xijhu6aOACZzMyGo1iE069-aacv2-48K.m4a Fri, 23 Nov 2018 01:56:36 GMT 05: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8800644 No
full 477 <![CDATA[听众问答 61:中小学生收听科学有故事的正确姿势]]> 今天这期节目是做给我的中小学生听众或者他们的家长听的,如果您不是这两种身份中的一种,完全可以不用听。有一位身在国外的家长给我写来一封电子邮件,我选取其中的一部分给大家念一下:


我的孩子是您的一名忠实听众,还时常与我交流辩驳,当然他更喜欢摘录您的观点和同学们分享,这可能是他最开心的事情了。但近期我在观察孩子的学习,发现他不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学习上浅尝辄止、得过且过。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对学校知识不屑一顾,总喜欢追逐高深的科学知识。能否请您谈谈,您对中学学习的看法或认识。


看完了这封邮件,我觉得我很有必要认认真真地跟我所有的中小学生听众谈谈。我想很诚恳地告诉你们,我的这个节目是一个科普节目,他不可能代替真正的课堂教学。科普的目的和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有所区别的。


我之前也一直强调,我做科普的首要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次要目的是激发广大青少年未来投身科学事业的兴趣。这两个目的都不能取代课堂教学打基础、学知识的目的,不论是小学的科学课,还是初中的生物、化学课,还是高中的物理课,它们都是你们未来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课。我的节目如果反而让你们觉得这些基础知识很Low,不屑于学习,或者你因为听了我的节目,变得看不起伽利略、牛顿他们的学问,动不动就把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挂在嘴边,觉得这才是现代科学应该学习的。那么,我会很伤心的告诉你,你这是在狠狠地打我的脸啊,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Loser。


我先来跟你说一下我的节目或者我的科普书与教科书相比,有哪些差异。


我之前写科普文章基本上就是靠我自己一个人,现在比之前好一点,某些重要的文章会有一个助理小编帮我做一些资料查证和审校的工作。但是,这和教科书的严格程度是完全不好比拟的。每一本教科书的出版,都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审校流程,一篇课文要最终定稿,必须要经过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的仔细审定。但即便是这样严格的流程,也不能保证教科书上的内容百分百是正确的,我们依然时不时的会在教材的修订说明中看到一些硬伤。所以,你可想而知,我的这些节目中会有多少的软硬错误。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说的和教科书上写的有矛盾的地方,那么多半还是我错了,不是教科书错了。所以,你绝对不能看不起你们的课本,那可是很多人共同的心血结晶,里面的每句话和每个字都是经过了仔细的推敲,才敢印上去的。


正确的科学知识只会有难度上的层次关系,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说,你学的这个太low了,还是来学点高级的吧。说这句话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确实已经把他认为low的知识完全学会了,不满足了,想继续深入学习。另一类则是像某些民间科学家那样,不理解基础知识和所谓高深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以为不懂牛顿力学就可以直接开始学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甚至是批判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一类人最后有可能成为“卖肝卖肾只为争诺奖”的妄人,不但害了自己,也连累了家人。所以,我非常希望提问题的那位家长的孩子是属于前一种人,而不是后一种人。如果是前一种人,那么我们只需要稍微引导一下,让他学会用更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即可,而如果是后一种人,那就必须要认认真真地扭转他的认知,一定要设法让他明白知识的递进关系和科学探索的基本规律,要把这种危险的想法扼杀在萌芽中。


科普书往往会把一些知识讲解的比较生动有趣,特别喜欢用各种类比,而教科书则几乎不会用类比,更多的是枯燥的公式。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并不是写教科书的人水平不够,不懂得用讲故事、打比方的形式来讲解。原因就是知识的生动有趣和知识的准确性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高另一头就低了。再好的类比,也会降低知识的准确性。真正想学到准确的科学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理解课本上的那些数学公式和看上去很枯燥的定义和描述。


所以,科普书是永远也无法完全取代教科书的,你看再多的科普书,也无法让你迈入科研的大门。而且你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你从我这里学到的所有知识都是经过了我的重新包装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它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培养你的科学思维,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甚至,如果你将来想像我一样成为一名职业的科普人,光看科普书都是不够的。


我给你讲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我成为职业科普人之前,我的书架上摆满的全是科普书,我读了这些书,让我有一种很好的幻觉,以为自己懂了很多,可以讲给别人听了。事实上,我在餐桌上也确实经常可以侃侃而谈。可是,当我成为一名职业科普人后,需要把很多东西写下来,面对各行各业的专家审视的时候,我就越来越发现科普书无法满足我的需要了,于是,我的书架上就逐步摆上了各种教科书。我举个例子,我在写星空的琴弦的过程中,我的书架上就多了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图解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的《简明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基础天文学》,这倒并不是我买来装点门面的,因为我发现,在写作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疑问在网上看到的解答不放心,只有找到教科书上的白底黑字或者公式演算后,我才放心。在阅读这些教科书的过程中,我越发认识到教科书的不可取代性。我书架上还有一套《费曼物理学讲义》也是我现在翻看的最多的书之一,我从来没有兴趣拿书来装点自己的门面,我现在是真心觉得少不了它们。



到了中学阶段,你就将逐步接触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中的知识都是未来更深入学习大学课程的基础,或者说是走上更高一层的台阶。假如你对中学物理、化学的考试得心应手,轻松拿下,那么你当然可以去追逐更高级的课程。但是,反过来,如果你连这些基础课程的考试都考不好的话,你哪来的资格嘲笑这些课程low呢?就我所知,凡是所有能报的上名号的科学家,他们的中学数学、物理成绩都是很好的,我从来不知道哪个人中学物理考试考不好,却在成年后作出重大的自然科学成果的。有一个被一而再、再而三传播的谣言是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不好,这成了很多中学课程考不好的人的借口。然而,事实上却是,2017 年,诺贝尔奖官方委员会在他们的官方 twitter 账号@NobelPrize 上贴出了爱因斯坦 17 岁高中毕业时的成绩单。你想看一下吗?




他的所有理科成绩都是最高分 6 分,甚至历史都是 6 分,只有一门法语的成绩是 3 分。所以,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如果一个人不擅长对付中学理科课程的考试,并不能说明他将来一定不会取得人生的辉煌,但是,如果未来想在科研上有所成就的话,那可能就难了。如果你未来想成为科学家,那么证明自己可以成为科学家的最好方法并不是把科学有故事的内容反反复复地听到可以向同学们复述,而是可以轻松应付中学的考试。


我给你讲的这些知识,一旦当你进入大学,进入到相关专业开始学习后,你就可以全部忘掉,再学一次了,我讲的知识和教科书上真正准确的科学知识是有差异的。我真心不希望听多了我的节目,让你产生一种似乎可以藐视老师的幻觉,你一定要知道,我无法取代你的科学课老师所掌握的那些专业知识,我只是对他们所讲内容的一种补充,开拓你的眼界。我希望每一个喜欢我节目的小听众,你们都是小学霸型的,那样才会让我获得最大的欣慰。而不是拿着不及格的考试卷却又对书本知识不屑一顾的小民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3/B1/E7/wKgKnlv0DTLxmHjTAEmp7Jems4w762-aacv2-48K.m4a Tue, 20 Nov 2018 22:00:01 GMT 09: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8238847 No
full 478 <![CDATA[鱼什么都知道(2):鱼的听觉、嗅觉和味觉]]>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和我们联系以及参与更多活动,都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9/62/33/wKgKmlvwxnCR3pagAMC4wvM2Oy0288-aacv2-48K.m4a Sun, 18 Nov 2018 01:56:34 GMT 26: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7476222 No
full 479 <![CDATA[听众问答 60:国家林业局颁布的行业标准中提到的负氧离子是不是伪科学?]]> 听众于一丁问:负氧离子似乎是日常生活空气质量的唯一衡量指标,代表着清新、健康和科学。前几年维基条目,说所谓的负氧离子是伪科学,现在条目已删除,只有负离子(流行语)”的简单条目。其他语言的维基,英法德日西班牙等,都有离子/负离子、氧离子/氧的条目,但都没有负氧离子的信息。其中,日文维基的相关条目,好像有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说明。但是,国内对负氧离子绝对认可,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关于空气负氧离子的两项国家行业标准,明确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的技术规范。按说国家专门行业标准不可能假,但这样一个基本、重要的科学概念,中外文维基不可能全部遗漏,太像伪科学。如果可能,麻烦解答一下,谢谢!


这个问题我一看到,就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我想说,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诠释了科学精神,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很多概念提出大胆的质疑,小心地求证,我为这个问题点赞。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从两条线下手,一方面是自己查资料、查文献,另一方面是请教科学声音专家团中的相关领域的专家。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下面开始讲具体的查询过程,我所用到的方法实际上人人都可以掌握,我希望大家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一种态度和方法。


首先,这位听众提到了“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发布了关于空气负氧离子的两项国家行业标准,明确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的技术规范”。关于这事,我自己也查询了一下,发现,确实如他所说,在国家林业局的官网上[ 1],可以看到,2016年2月2日规划院编制了《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氧字是打括号的,因此,林业局的意思是负氧离子就是空气负离子,只是因为约定俗成的叫法流传太广了,加个括号有注释的意思。而空气负离子,在很多情况下,一般又被直接称为 “负离子”。因此,如果细看林业局的文件,会发现在正文中提到的都是负离子,不再提负氧离子了。


好了,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深究,首先,我也跟大家一样好奇,究竟什么是负离子呢?


为此,我首先请教了我的专家团中的一位留美化学博士,就是大家不陌生的美女学霸Vivi小姐姐,她说:空气的主要成份是氧气和氮气,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气体分子,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一道闪电下来,就有可能让气体分子上面多带了1到2个电荷,电子是带负电的,所以,就可以把带负电的气体分子叫做负离子,如果是带了负电的氧气分子,那就可以叫负氧离子了,但是,请注意,它们能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存活时间是用毫秒级的。而且,这些名词的叫法都不是正统的化学名词,在化学中一般把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接下去,我又查询了万能的维基百科。


负离子的这个词条上写:负离子可能是指化学上的阴离子,或大众文化和商品宣传上的流行语“负离子”。


这个词条的解释不得不让人佩服维基百科的严谨性。


我继续搜索“负离子(流行语)”的词条[ 2],词条的全文不长,内容是这样的:“负离子是源自日本的一个词汇,这个词在科学上并没有明确意义,但广泛使用于商业宣传上,并且将负离子的存在与人体的健康连结在一起。例如负离子吹风机、负离子冷气机、负离子电风扇、负离子直发、负离子空气清净机等。而关于负离子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性则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之间,当时有些学者主张,负空气离子(也称负氧离子)对人体健康有正面帮助,但目前尚未有科学证据足以证明。各国主管机关未订出相关法令标准,且有学者认为其为伪科学。”


我觉得维基百科做的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所有的说法都可以追根溯源,这也就是我常常说的信源的重要。于是,我交给我的助理小编一个任务,让她把这个词条中的引文都仔细看一遍,看看能不能帮我把“负离子”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以及它的来龙去脉给查清楚。小编没有让我失望,第二天,她就交来了她的作业,我不得不夸赞一下,现在小编已经青出于蓝了,下面就是小编查证的结果:


负离子在日本首次见报是在1987年12月,当时是一则商业广告,商品名称叫作“离子吸烟器”,广告文案是这样写的:本产品利用负离子功能,能将所吸入的香烟烟雾转化为含有丰富离子的新鲜空气。


之后每一年大概有一两次的报纸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瞄准了人工制造负离子的领域。一些大牌家电制造商从1999年起就开始陆续推出具备制造负离子功能的空气清净机和空调设备。


到了21世纪,报纸上的报道数量突然猛增,2002年60次,2003年128次,2004年51次,而且也不再局限于广告。


以上这些数字都是松永和纪在日本国内最大发行量的《读卖新闻》的新闻资料库中搜索的结果。他是京都大学农业研究所的硕士,曾在逐日新闻社做过十年的记者,离职后从事自由写作。2009年4月5日由日本商周出版社发行的《健康新知都是对的吗?》一书,正是他的作品。这本书中,有一章的标题是《别被伪科学给骗了》,里面介绍了负离子这个词正式进入大雅之堂是在2002年6月17日。


也就是说,负离子这个概念的源头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这个倒一点也不奇怪,还有很多伪科学概念都是来自日本。本世纪初的时候,社会上比较盛行的说法是,负离子具有释放压力和解除疲劳的效果,含量最多的环境是在瀑布附近或森林之中。电视上也经常有所谓的负离子专家为负离子的效果站台背书。著名的三菱电机2001年曾经推出了一款空气清净机,宣称除了可以增加活性炭分解和清除乙醛等常规功能,还能在排出干净空气的同时释放负离子。


面对滚滚而来的负离子浪潮,第一位力排众议提出批判的是当时东京大学的安井志教授,现在为日本国连大学副校长。他撰文提出,负离子根本没有科学功效,他指责一位为负离子站台的博士和电视台的主播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连什么是科学都不懂。


质疑负离子的权威中还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教授,他的评论是:“倘若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负离子,我们必须先行定义此物质的属性,之后方有讨论其效果的可能;让大众去相信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自创的名词,个人认为匪夷所思”。


但是,时至今日,负离子这个概念因为有巨大的商业炒作价值,已经势不可挡的在全世界蔓延开了,不但在中国是铺天盖地的负离子,负氧离子,在欧美国家也不例外。比如,我以关键词“negative airions”在谷歌和必应搜索,也是赞美声一片。大型医疗信息网站WebMD上刊载了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充满溢美之词的文章《负离子创造正效应》[ 3],把负离子称为“空气维生素”,援引一位应用认知科学中心研究主任霍华德博士的观点,负离子可以加速氧气流向大脑,使人警惕性增加,减少嗜睡,它们还可以降低空气中细菌的刺激性,使打喷嚏、咳嗽、喉咙痛都减少。这篇文章表示,负离子可以让室内的我们也感觉自己深处在户外的新鲜空气中。总之,营销常见的说法似乎都出现了。文中还提到了负离子疗法,可以缓解慢性抑郁,效果和服用抗抑郁药物差不多,并且没有副作用。


但是,如果大家听过我的听众问答第 40 期《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可靠》,应该就会知道,这些说法都不能成为科学证据。如果没听过这期节目,建议回头听一下。要想找到科学依据,必须找到经过同行评议,发表在正规期刊上的论文,目前来说,科学成果的唯一表达途径,依然只有科学论文这一条。


所以,我还需要在各种论文库中检索与负离子相关的论文,但是,我发现如果用负离子作为关键词来检索,那么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与 “阴离子”相关的专业化学论文,对着摘要一眼望过去,大多论文的探讨都与电子相关,与我们想要检索的信息风马牛不相及。这下我才终于明白维基百科上为什么要把负离子的解释列为阴离子和流行语负离子这两项了。


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两篇相关论文。第一篇是发表在一本叫做《能源工程》的期刊上的,这本期刊并不是SCI收录的期刊,但是被另外一个叫Science Direct的著名文献检索网站收录了,我下载了这篇论文,打开以后,在标题前有一个定语,写的是 2017第10届国际供暖通风及空调大会,说明这篇论文是在这次会议上首次公布的。论文的标题是《负氧离子与睡眠》[ 4],署名作者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Liu Ruiqi等六位中国人,这篇论文的结论是负氧离子可以显著提高人的睡眠质量。但说句实话,我对这篇论文结论的可靠性是存疑的。一来,这本期刊的影响力因子0.783,很一般,而且它基本上对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照单全收,说明这本期刊与这个会议是有密切关系。但真正让我觉得不是很放心的是在即将召开的这个大会2019年的官网上有这个大会的介绍[ 5],是中国创办的,而且从2009年开始每两年一届,全都是在中国举行,主办方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协办方包括一本叫暖空空调的杂志和一个叫暖空空调网的网站等。这个,有些话我不便在这里讲太多,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熟悉中国式学术会议的听众大概能明白我的意思,点到即止。总之,这篇论文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这是肯定的,而我个人对这篇论文的结论也是存疑的。我提到的这篇论文和会议的官网我都附在本期文稿中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听众可以自行查询。


第二篇论文,是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下属的网站上在线发表的[ 6],网址在文稿中可查。这篇论文的结论是:没有观察到负离子与焦虑、情绪放松、睡眠和个人舒适度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相关,但负空气电离与较低的抑郁评分相关,特别是人处在最高的暴露水平中,负离子与抑郁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当然,这篇论文的权威性也不高,但至少没看出有什么利益瓜葛。


总之,论文检索的结果显示,负离子这个概念确实还只能算一个流行语,没有多少真正的科学家在做研究,我想,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它没有太大的科研价值,但是对于生产各种各种暖风空调设备的厂商来说,却有着很好的商业营销价值。


这个话题我还没讲完,在资料查询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篇论文,是发表在《中国环境科学》这本期刊上的,也是由中国人撰写的《森林环境中气氛负离子浓度分级标准》,在这份标准中,将森林环境中气氛负离子浓度水平分为6个等级:


Ⅰ级叫“特别清新”,定义是每立方厘米大于3千个负离子,然后根据每立方厘米的负离子数量依次提高等级,最高的是Ⅵ级“特别不清新”,每立方厘米小于400个负离子。并且我也注意到市场上有很多检测负离子的仪器设备,我就问Vivi,这些仪器设备你觉得靠谱吗?


她很认真地做了一番研究,然后告诉我,她查了现在主流的几种负氧离子的测量仪,仔细去看它们的工作原理,她发现,其实这些仪器不是测负氧离子,而是用某种化学方法测量单位体积内空气的负电荷含量。这就有点偷换概念了,其实从化学上来说,没有办法测量单位体积内有多少个负离子,只能测量这个体积空气内有多少的负电荷。仔细去看国家林业局的招标采购公告,里面他所采购的仪器都是在测量负电荷,而不是测量负氧离子。


Vivi的观点是,负氧离子这个概念和很多保健概念,比如酸碱体质什么的,是有一些所谓的行业专家生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因为在它的后面是一块巨大的商业蛋糕。


不过,最后,Vivi想了一下,她补充说,你前面提到的那个分级标准似乎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为什么呢?因为在城市空气比较污浊的地方,这种短暂的带负电荷的分子会迅速的与空气中的其他杂质结合。而在深山中,空气比较干净,这些带负电荷的分子可以存活的久一些。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说实话我,我想了半天,没能总结出一句简洁明了的回答,我只能把过程详细讲给你听,大家自己总结吧。




[ 1]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86/content-841290.html

[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負離子_(流行語)

[ 3]

https://www.webmd.com/balance/features/negative-ions-create-positive-vibes#2

[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7705817348774

[ 5] 

http://www.ishvac2019.org/

[ 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98548/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A/2F/B1/wKgKmFvuXLqhl54yAHcrBmYEUKg871-aacv2-48K.m4a Wed, 14 Nov 2018 02:38:02 GMT 16: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6510865 No
full 480 <![CDATA[【特别节目】感谢所有给我们寄来应聘信的听友]]> 感谢所有给我们寄来应聘信的听友


今天突然想做一期特别节目发一点感概。11 月 4 日那期节目的结尾废话中我发了一个招聘启事,说真心话,我原本以为不会收到几封应聘信,因为我们提供的薪资待遇与大多数优秀的公司相比,实在没有什么竞争力。但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截止到今天上午,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我就收到了 42 封应聘信,平均每天 6 封,而且还在不断地收到新的。


其中年龄最小的 20 岁,年龄最大的 53 岁,平均年龄 32.8 岁,七成是男性,绝大多数都有大学以上学历,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有 2 位,多数人目前的收入都高于我们招聘启事中给出的薪资待遇。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目前的职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我原以为我们找的是一个社群服务助理,那么来应聘的人一般来说应该是以从事销售、客服类的工作为主,结果我发现,有很多人都愿意转行来做科普,哪怕是从一个在线客服做起,他们也都愿意。


刚才我说的这些,都不是让我今天想做节目发感慨的原因,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所有这些应聘者都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从他们的邮件中,我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心认同我们的价值观,热爱这份事业,热切地期望投身于科学传播事业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提到了求职的原因是觉得我们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而且是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事业,所以,他们宁愿放弃目前更好的待遇,也愿意来从事一份让他们感到很伟大的事业。说实话,读着一封封真诚而又热情的应聘信,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有一种想哭的感觉。2 年前,当我决定辞去工作,全职做科普的时候,我还带着一点悲壮的心情,心中默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仅仅不到 2 年的时间,我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我的周围已经有了一个红蓝血条满满的团队,而且,这次的招聘又给了我更大的鼓舞,有那么多优秀的人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认同我们的理念。


说句心里话,每一个人我都想接纳,因为我觉得所有应聘者的能力都超出了我们对这个职位的预期,我就好像一个打算到海边拾贝壳的小孩,原以为能捡到一个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到了海边,却发现满地的玛瑙,每一个都比贝壳漂亮多了,每一个我都想捡,可我的手就只有这么小,只能捡起其中的一颗。老天啊,你怎么就不能让我多长几只手呢?


这也是我必须单独做一期特别节目来表示感谢的原因,真的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的认同,如果最后我们没有接纳你,实在不是因为我们眼界高,而是因为我们的火箭就这么点大,负荷实在有限。


我给大家念一些让我感到特别感动的来信,你们的这些来信足以让我温暖一个冬天。


一位 88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天气动力专业的老大哥发来应聘信,讲述了自己如何与科研失之交臂的故事,最后写道,我应聘的优势一:大学的专业本就是物理类专业。优势二,孩子已在外地上工作,时间多,无拖累。优势三,有车有房,略有股份和积蓄对薪水无过多要求。优势四,我是一个除了读书,偶尔摆弄音响,DIY电脑外,基本没有其他爱好的,社交活动很少人。 如能应聘我可以两周内辞去所有兼职的物理补习教学课程。如不能胜任随时开排,立马又重操旧业,吃粉笔,搬砖教物理,无后顾之忧。如有需要之时,召之即来。


虽不能成为青藤门下走狗,愿为《科学声音》麾下走卒,希望《科学有故事》源远流长,越走越高。如现在不能聘用,请把我留为储备人员,以供不时之需。很想成为诸位科普大师的网络助手,可以把这次招聘当做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如有可能,请在通往科学故事的火箭上给我留下一个座位,我是一个有着科学情怀的老骥(括号我是属马的)。


还有一位从小学习出众但因病辍学的有志青年在来信中写道:说实话,我很羡慕你们,能无时无刻不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能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能为中国的科普事业进献自己的一份功劳,更能让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自己人生的意义和自己的事业完美的融为一体,这是何等的幸事呀!以至于我听到你们的招聘信息时就好似看到了刺破无尽黑夜的一道曙光,让我喜出望外不禁热泪盈眶,赶紧起床编辑这份求职信息!


一位从业 8 年的游戏运营经理,目前税后月薪 12 K 的优秀青年写了一封长长的应聘信给我们,像写论文一样,从我为什么申请这份工作,到我是否能胜任,再到我会怎么做,滴水不漏地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堪称教科书式的应聘信,我不得不感叹,不愧是科学爱好者,逻辑性太强了。


一位工作稳定,生活美满,在事业单位工作的青年写道,我略去了一些过分赞誉我们的话:今天,怀揣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向你们投递这样一份应聘简历。关注《科学有故事》电台已经有一年半时间,收听汪洁老师的节目已经成为了我每天最快乐的事情,汪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比普通话标准与否更重要的,是直入人心的内容。我只是《科学声音》栏目千千万万听众中的一员,因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我们的心在这里被吸引到了一起。如果我能有幸成为社群助理,我愿穷尽自己最澎湃的热情和最大的才华,为科学声音团队、为广大听众、为传播人类智慧的结晶,贡献自己所有的光和热!


一位英语教师给我们写道:我是在凌晨三点这下这封自荐信的。大约在半年前我在睡觉前打开喜马拉雅FM听到了你们的节目。那晚我失眠了,一直听到天亮才睡了一小会就匆匆起床上班了。 之后我知晓并了解了科学声音,并收听了你们几乎所有的免费节目和部分收费节目,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还有科学精神。尤其是汪老师的那期《只讲科学故事不如回家买红薯》让我记忆犹新。“既然选择了科普事业,就有着与愚昧、迷信、谣言、骗局和伪科学作战的天生职责。”我愿陪您一起做那只蚍蜉撼树的小鸟。 之前我们科学声音发布招聘信息的时候,我一次次心向往之,怎奈才疏学浅,无法进献微薄之力。今晚我又像半年前的那晚一样失眠了,因为我看到了你们的招聘的信息,而这次是我自认为可以胜任的岗位。我彻夜难眠,决定连夜这下这封自荐信。 科普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我有幸成为科学声音的一员,这会成为我一生最大的荣誉,我也会用尽全力去捍卫这份荣誉,让我的孩子为他的父亲感到自豪。 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此刻翻滚的心情。衷心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看完我如此啰嗦的自荐信。期待你们的回信,即便是婉言拒绝,我也知道你们看过了,我会很开心的。

一位退伍军人来信说:军队培养了我坚毅的性格,注重修养,具备了谨慎、缜密、细心的逻辑思维,能够吃苦,甘于奉献。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听到了汪老师的《科学有故事》,我如获至宝,相知恨晚,科学的思维不就是我一直以来找寻的最理性的思考方式吗?就在提笔前我刚听完汪老师整个免费专辑,听到11月4日节目的结尾我毫不犹豫的起草了这份简历,殷切的希望能加入你们!


一位从事环境监察执法的公务员在应聘信中写道:个人认为,科学思维方法是认识真实物质世界的最可靠路径,是一个进步向上的人理应掌握的,这样才不会生于世间却对世界浑然不觉。世界上的科学精神多一点,不必要的谬误和悲剧就会少一点,世界因此也会更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普工作就是一项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不禁也想参与其中。有句话讲,获得辛福人生的秘诀在于使自己成为伟大的一部分,而我也向往那种为信念而努力的充实的生活,所以现在我真诚向您们发出申请。或许从事社群服务助理的工作,会使得收入相比现在有所下降,但我能接受。因为我知道我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用一点物质利益换来心安理得,我觉得没亏。


好了,就念这些吧,其实,真的还有很多想念的,千言万语,也只能凝结成一句谢谢大家。


我会更加坚定自己选择的方向,为科学传播事业奉献终身,我希望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秒钟是倒在键盘上的,那是我人生最完美的落幕。


感谢你们,互勉,晚安,我是汪诘。2018.11.12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0/C9/61/wKgKmFvpgn-SH2wtAE6XT1vHOU4753-aacv2-48K.m4a Mon, 12 Nov 2018 13:19:51 GMT 10: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6160577 No
full 481 <![CDATA[鱼什么都知道(1):鱼会被视错觉图片欺骗吗?]]> 别忘了,本期节目的配套视频,为了让你对发光的鱼有一点直观的认知,我给找了一段视频,是国家地理拍摄的工作人员带着光源下水拍摄的鱼儿发出的生物荧光,非常神奇,你可以到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回复关键词“鱼发光”三个字即可。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4/30/03/wKgKl1vuXQnSsSXTALs87t_sQ2U649-aacv2-48K.m4a Sun, 11 Nov 2018 02:39:45 GMT 25: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5771794 No
full 482 <![CDATA[听众问答 59:答什么是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6/4F/4C/wKgKl1vjggHj1NdQAE6THgRG6t4748-aacv2-48K.m4a Thu, 08 Nov 2018 00:23:47 GMT 10: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5065394 No full 483 <![CDATA[太阳王08:太阳能量来源和中微子之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A/FC/DA/wKgKmlvfmQaiXQMhAQncxNzelpo706-aacv2-48K.m4a Sun, 04 Nov 2018 06:23:49 GMT 35: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4139374 No
full 484 <![CDATA[听众问答 58: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10月28日晚上我又接受了一次央广夜新闻的采访,话题是谈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他们是善意还是恶意,人类是否应该主动联络外星人这些话题。我相信我的老听众对这个话题已经听的足够多了,我去年做了整整一个系列节目《亿万年的孤独》,总共 23 集来谈这个话题,现在这些节目的同名实体书也正式出版了,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可以翻到前面去听我的节目或者买这本实体书来看。所以,央广夜新闻的完整录音我就不再放了,因为我讲的所有内容基本上都在节目中说过了。但是在那天的采访中我和现场嘉宾的一个小小的互动让我萌生了要做今天这期节目的想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天晚上的一小段现场实况。


(录音:


汪诘: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是有兴趣去证明地球上没有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没有这样的科学家。

……

嘉宾:你说那个是投了钱,谁谁谁认为他有了就一定有。这个事我告诉你,人类在未知的探索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是一个说有就有的这么一个逻辑。

汪诘:从逻辑上没有办法证明无,这个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然后,刚才您说的其实还是为了找,还是为了证明有,在这个证明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很多附加的意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有兴趣去证明不存在外星人,或者证明外星人没有来过地球。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它在逻辑上没有意义。

嘉宾:逻辑上是有意义的,你恰恰正好和我的意思相反。人类就是要探索无知的。人类就是要确认自己的无知在哪里。无知以外还有无知,是沿着无知这条方向前进的,而不是沿着有这条方向。我跟你的认知正好是相反的。

……

人类的探索不会到今天。

主持人:汪老师,咱们还是先不谈哲学问题了。)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或者说分歧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分歧的双方都会觉得很无奈,似乎对方没有听明白自己的意思。我想,这里面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有些人分不清你是在谈一个观点还是一个事实。当然,很多时候确实不容易分得清,但有些人可能从 来就没有想过这两者之间有区别,他们也从来不去努力分辨一段话说的到底是一个观点呢还是一个事实。


我觉得,能够区分观点和事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


比如说,当我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有兴趣去证明地球上没有来过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出来,我这不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而是在试图表达一个事实。


如果有人不赞同这个事实,那么针对性的反驳意见应当是这样: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因为我就知道某某科学家就在证明宇宙中不存在外星人。这叫举出反例来反驳一个虚假事实。或者你也可以这样反驳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凭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其实就是在质疑我是否有可靠的信源了。这时候,如我要回应的话,我就会从逻辑和信源两个层面来回应,比如,我会说,因为首先从逻辑上来说,要证明地球上或者宇宙中没有外星人是没有逻辑可能性的。然后,我们可以从NASA的官网上看到,它们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找到地球以外的生命,我国的FAST望远镜的使命之一也是搜寻地球以外的智慧文明电波,巴拉巴拉,我尽可能举出我所知道的信源来佐证我刚才提出的事实。不过呢,虽然我在努力表达一个事实,但它是不是真的就是事实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假如有人这样反驳:我觉得你不对,科学家不应该只想着证明有外星人,也应该去尝试证明没有外星人。


如果是这样反驳的话,在我看来,他就是误以为我在表达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事实,这种反驳实质上并不是一种反驳,而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他与我的观点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因为,他并不是觉得我不对,而是觉得科学家群体不对,他觉得科学家群体不应该这么做。


所以说,更为准确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为:即便你说的是一个事实,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希望这个事实发生改变。


如果是这样表达的话,那么至少双方是在同一个频道中谈话了,这个讨论就可以继续下去了。否则的话,谈话就很可能陷入无意义的争执中。


所以,今天我想说的主题是:当我们表达一个事实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给出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大多数时候,我们讨论的事情都不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们必然是从某个渠道获得的这条信息。那么,把你获得信息的来源说出来对于你取信于人是相当有必要的,只有信源可靠了,你的这条信息才是可靠的。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容易轻信谣言,往往是因为心中没有建立信源可靠度的概念。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吃这个可以防癌,吃那个可以补肾;这个吃多了会上火,吃了这个可以去火。实际上,当我们建立信源可靠度概念后,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在生活中听到的绝大多数说法似乎都找不到可靠的信息来源,大多数来源都是道听途说,至少在我国,那些口口相传了千年,深入人心的很多说法都是这样。


我自己一个深刻的体会是,我的科学思维的启蒙就是从好奇信源开始的。当一个人听到某一个说法,第一反应是想知道这个说法的信源是什么,有一种非要找到这个说法最初来源的本能冲动时,那么,这个人的理性就开始觉醒了,而且再也不可能走回头路了。


如果大家听完我这期节目,开始对经常听到的一些说法产生了寻根的好奇,你很可能就会发现,原本自己以为是一个事实,结果,其实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观点。


当我们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出的是论据。


观点是比事实更加宽泛的概念,支撑这个观点的论据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理。观点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引用别人的。总之,表达观点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但观点能否说服别人,那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需要你的听众说了算。


下面我们来举个具体的实例分析一下。我现在打开了我的微信,翻我家的亲戚群中转发出来的各种养生文章。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是《多吃木耳好处多,降血脂防雾霾》。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标题是一个观点呢还是一个事实。


我认为,作者努力想表达的是一个事实。但在没有给出信源之前,我们暂时还只能把它当做一个观点来对待。那么,作为读者来说,对于一个事实,我们最需要的是信源,所以打开文章,我会首先找这篇文章的信源是什么。吃木耳降血脂防雾霾到底是文章作者自己认为的呢还是某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结论呢?如果通篇文章看下来,他只是在不断地阐述吃木耳的好处,或者用了很多看似很科学的术语来解释为什么有这些好处,但是呢,却没有给出任何可靠的信源,那么我依然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观点来对待。而一个没有事实作为论据的观点往往是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的。事实上,我在亲戚群中看到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没有可靠信源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不能说服我。


同样是关于木耳的,下面这个表达就是一个事实陈述:


“广西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李雪华等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从木耳中提取的木耳多糖AAPS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原始论文可以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下载。”[1]


这就是一个事实陈述,不管这篇研究论文的结论是否会被推翻,但至少说明了一个有可供查证信源的事实。哪怕最后被证实研究论文的结论不正确,但刚才提到的论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有很多关于吃木耳能降血脂的说法就是来源于木耳多糖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但这显然是对研究结论的误读,或者是商家有意编造的营销文案。木耳多糖是从木耳中提纯的化学物质,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起作用,靠吃木耳,那是吃多少都不够的。这就好像著名的治疗非典的药物达菲是从茴香中提取的,但吃再多茴香也治不了非典。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但你吃再多黄花蒿也无法治疗疟疾,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吃木耳能防雾霾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木耳吃到肚子里走的是消化系统,与雾霾的呼吸系统根本挨不着,不知道这么低级的谣言怎么就会有那么多人信呢。


我们今天的主题不是辟谣,而是谈科学思维。


我现在越来越感到,辟谣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谣言出生的速度,造谣的成本远远比辟谣要低得多,而且谣言也更容易流传,这很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有一句话是,谣言止于智者,所以,开启民智才是破除谣言最根本的方法。让大家都学会一些基本的科学思维才是治本的方法。


所以,请大家记住: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据。

-------------------

[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1&filename=SPKX20010300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ZGlOdkowOTUyY3BKUDhXY3VFdXdo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TEyM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K1J0RkN2bVdycktOajNBZHJHNEh0RE1ySTlGWUk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0/M04/63/36/wKgKnVvYUHjgefPaAF5Xo3QOEZI183-aacv2-48K.m4a Tue, 30 Oct 2018 22:00:04 GMT 12: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3145856 No
full 485 <![CDATA[太阳王07:太阳王们的交接棒在传递]]> 本期节目也有一个配套视频,NASA不久之前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是人类有史以来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探测器,近到都已经飞进太阳大气层了。如果大家想看一下这颗探测器究竟飞得有多近,它的任务轨迹又是怎样的,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飞向太阳”,就可以收看了。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0/M04/07/04/wKgKnVvUIcfxPEslAGn24_mDpG8225-aacv2-48K.m4a Sat, 27 Oct 2018 22:00:01 GMT 14: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2413565 No
full 486 <![CDATA[听众问答 57:应对牙龈出血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这几天有一个跟止血牙膏和牙龈出血有关的新闻很火,好多人让我讲这个话题。每次这种新闻出来,就是科普人忙碌的时候,有些日常生活中本该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常识,但往往不出来一点新闻事件,大家都不会关注。这次新闻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有一位三甲医院血液科的医生小姐姐在微博上发了一通牢骚,但她始料不及的是,这条微博突然就火了,并且据她自己说微博发出后遭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所以她很快就删除了微博,还专门发了一封带有道歉性质的补充说明。连她的未婚夫也发了一篇在我看来很悲壮的文章。那么,这位小姐姐到底发了什么微博呢?长话短说,她说她去超市买了一支云南白药牙膏,在牙膏的成分表中竟然惊讶地看到了氨甲环酸,她在微博中写道:我以为自己看错了,这是牙膏啊,这是日用品,这里边怎么能有氨甲环酸呢?这是血液科医生常用的止血药啊,还是处方药!然后,小姐姐连忙看了货架上的其他中草药牙膏的成分表,发现很多种号称能防止牙龈出血的牙膏里面都有氨甲环酸成分。


我推测,小姐姐大概是害怕前段时间谭秦东医生被跨省抓捕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所以连忙做出了一些紧急避险的大动作,我表示充分理解。


今天我是想趁着这个新闻事件的余温还在,给大家讲点与牙齿健康有关的事情。我自己觉得我非常有资格谈这话题,为什么,因为久病成医。可能很多人只知道我长期遭受口腔溃疡的困扰,但不知道我其实也曾经长期遭受牙龈出血的困扰,注意我的用词,是曾经。在健康问题上,我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后悔的一件事情是:没有及时看牙医,没有及时洗牙。


我觉得早就该把我治疗牙齿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或许真的能够及时帮助到很多人。


从我读高中开始,我就不敢在公开的场合吃苹果或者啃甘蔗之类的,为什么?因为只要牙齿一用力,对,就是达到了咬苹果的那种用力程度,我的牙龈就会出血。你们知道那种感觉吗,咬一口苹果下去,苹果的缺口上就会被染成红色,这会让很多人看了感到恶心的。最厉害的时候,甚至吃香蕉也会把香蕉染成红色,我这真的不是夸张。刷牙那当然就更不用提了,必然是每次刷牙每次出血的,什么止血牙膏我都用过,统统没有。但是,现在想想真的觉得不可思议,当时压根就没有去看牙医,甚至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动过,周围也没有人劝我去看牙医。原因很简单,除了会出血,观感不好外,完全没有任何其他病痛,我也完全没有任何蛀牙,一点点都没有,当然,后来我知道不蛀牙和牙龈出血是有联系的。


就这么在牙龈出血中度过了超过十年,一直到我参加工作了,我才因为认识了一个牙医,才想到要去他那里看看我这个牙龈出血到底咋回事。医生看过我的牙齿后,就说了简单的一句话:必须洗牙,治疗牙周炎。我已经不是你们常听说的牙龈炎了,而是牙周炎了。


20 多岁的我当时完全没有科学精神,真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尽管是个大学毕业生,从小也喜欢看各种科学类书籍(其实大多数都是世界未解之谜类的伪科学书),但科学素养肯定是不及格的。我一听到洗牙两个字,我脑袋中马上反应出来的就是关于洗牙的种种谣言,甚至有人说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这么夸张的谣言我居然也相信。


好在我的牙医朋友很耐心地给我做了科普,而且因为是朋友,所以也就多了一份信任。我坐上了牙科台,平生第一次洗牙。你们知道我当时的牙结石有多严重吗?那真的是一块块的小石头,洗下来掉在我嘴里,漱口的时候,我能用舌头把玩一番。洗完牙齿以后,牙缝从只能伸进一根线变成了可以塞进一根棉签,真的就是这么夸张。我洗完牙的第一感觉是自己好像突然缺了好几颗牙齿一样,特别不适应。医生跟我说,你如果不洗掉这些牙结石,我可以打包票你的牙齿在五十岁左右就会掉光了。


洗完牙之后,牙龈出血的状况几乎是立即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并没有完全治愈,因为我当时的牙周炎已经很厉害了,需要时间恢复。


再后来,为了彻底治愈我的牙周炎,我还做了一次外科手术,说起来很恐怖,事实上也很恐怖,就是把牙龈全部切开,然后把牙齿根部的腐肉以及牙结石用锋利的刀片刮干净,最后再缝合。关云长那个刮骨疗毒是假想出来的,而且中毒了也不是靠刮刮骨头能治疗的,但我做的这个手术倒是可以用刮骨疗毒来比喻了。那段治疗期间真的是极为痛苦。后来,我还翻墙在油管上专门找到这种牙龈深刮手术的视频看了一下,看完就庆幸自己没有提前去看视频,太血淋淋,太恐怖了。如果提前看了,我说不定就打消去做手术的念头了。


但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手术做的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我现在牙齿终于恢复了健康,牙周炎、牙龈炎都已经控制住了,牙龈出血的现象也消失了。我现在每年要去洗牙 2 3 次,每次需要洗牙的信号就是看刷牙的时候是否会有血丝,只要有一点点出血的迹象,我就知道,自己又该洗牙了。像我是绝对不用任何含有止血成分的牙膏的,因为那样就会把我需要洗牙的信号给掐灭了,把带来坏消息的信使给杀掉是不会阻止坏事发生的。


但我后悔的是,我应该提早十年就去治疗牙龈炎,重视牙龈出血,我耽误了十多年的病情。后果就是有些损伤已经不可逆了,牙槽骨被侵蚀萎缩是不可逆的,导致我这一辈子都要带着牙签和牙线出门,牙缝大到可以塞进棉签,每次吃完饭不刷牙就难受的要命,这些都已经再也无法挽回了。


好了,我的经历讲完了,接下去就该给大家科普了。我要告诉你几个人人都必备的健康常识:什么是牙结石?什么是牙龈炎?什么是牙周炎?


先来说什么是牙结石。有些人可能以为牙结石就像水壶中的水垢,只是附着在牙齿上的矿物质沉淀。所以,以为只要洗掉了,牙齿还是老样子,或者以为用力刷牙就能把牙结石给刷掉。


错了,牙结石不是水垢,而是珊瑚礁。珊瑚礁见过吧,这是珊瑚虫死后留下的钙化尸体,那种硬度比起牙结石来,还差一截呢。牙结石说的通俗点就是一种生活在牙齿上的细菌以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为生,然后它的代谢产物形成了坚硬的牙结石,附着在你的牙齿和牙龈之间。牙齿上宽下窄,排列在一起一定会有缝隙,之所以有些人没有牙缝,是因为牙龈充满了间隙,看起来很密合。但当结石过多,牙槽骨会萎缩,牙龈也跟着会萎缩,洗掉结石后,牙龈不会再长上来,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牙缝了。有些人害怕牙缝变大不去洗牙,实际上这是掩耳盗铃,你的牙槽骨已经萎缩了,那些堵住牙缝的是牙结石,不是你的牙齿,也不是你的牙龈,你不去洗掉的话,你的牙槽骨只会萎缩的越来越快。因为有了这些牙结石的保护,细菌就很难被你刷牙给刷掉,他们可以一天 24 小时,肆无忌惮地享用你的牙齿大餐了。把牙结石洗掉,就是让这些细菌暴露出来,这样才能被你及时用牙刷给清理干净。所以,牙结石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洗掉。


但是,牙结石是绝对不可能用牙刷给刷掉的,你想想你用牙刷能把珊瑚礁给磨平吗?必须要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做到的。最早的时候,牙医就是用非常锋利的金属刀片去刮。但是这个既危险,效果又不好。现在用的是一种会产生超声波的特殊金属刀,这种刀会让结石产生极高的震动频率,等于是把牙结石震松的,这就安全高效多了。


有趣的是,最早的那位牙医朋友告诉我,长牙结石的细菌和蛀牙的细菌似乎喜欢的环境很不一样,所以,一般来说,有蛀牙的人不容易长牙结石,容易长牙结石的人不容易蛀牙。我和我爱人刚好就是这样两种类型的人。她一辈子不长牙结石,只有蛀牙。而我刚好反过来。


我们再来说一下什么是牙龈炎。牙龈就是包裹住牙齿根部的一层牙肉。这层肉不是仅仅地贴住牙槽骨的,而是有一点点缝隙,你可以把这个缝隙想象成马路边的水沟。各种细菌很容易在这个水沟中滋生。当细菌多到一定程度了,就会有发炎的症状。临床表现就是微微发红、发肿,还会出血、经常还伴随着难闻的气味。而牙结石就会把这条水沟弄的更宽更深,水沟越大,细菌就容易滋生,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为什么我以前牙龈炎怎么也不会好,就是因为水沟已经成了细菌的欢乐谷了,只会越来越多,不设法缩小水沟,是不可能恢复正常的。你知道了这个原理,你就能理解,牙龈炎吃什么药都没用,因为吃药不能去除牙结石,不能缩小水沟。细菌是杀不光的,那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牙龈炎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升级为牙周炎,这个周就是周边的周。还是用水沟的比喻,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就在于水沟的深度,当水沟深到一定程度,医生如果用探针探到牙周袋底低于釉牙骨质界,通俗点说就是相当于水位线以下了,那就可以诊断为牙周炎。


等到发展为牙周炎了,那么就会有不可逆的损害产生了,这时候牙槽骨的萎缩导致牙龈也跟着萎缩,因为牙槽骨的萎缩是不可逆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牙龈的萎缩也跟着不可逆。到这个阶段,即使再做治疗也不能恢复如初。医生和患者的努力,也只是使其维持在这个阶段不再恶化。恶化下去的最坏结果就是牙神经暴露,很容易受到冷热刺激,产生酸痛,到了最后,牙槽骨萎缩到一定程度,牙齿就掉了。老人掉牙基本上就是这个原因。


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从牙龈炎向牙周炎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疼痛。患者最多也就是感觉牙龈肿胀出血,等到真正影响咀嚼的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机。这也是为什么,我强烈建议有牙龈出血的人要尽快去看牙医,一天都不要耽搁。只有检查过了,你才知道自己的牙齿处在什么阶段。


也有人说,我刷牙不出血,是不是就不用洗牙了。这不一定,也许是刷牙时候没刷到牙龈,不碰它当然不出血了。我建议每个人都要去做定期的牙齿体检,听从医生的建议是否要定期洗牙。因为牙齿的疾病,患者自己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牙医通过专业的检查,可以发现各种早期的问题,把他们扼杀在萌芽状态。


一般来说,一次洗牙的价格是 200 元左右,你们想啊,就算一年洗两次,一年的花费也就是 400 元,实在是非常非常值得的健康投资。等你牙齿掉了,种一颗牙齿,少说也要花 2 万元,够你洗牙 50 年了。


所以,下次看牙时候,如果医生告诉你需要洗牙,拔智齿,补牙…正确的回答是什么呢?“好的,咱们约个时间吧。”如果你有疑虑,有时间的话可以多去看几个牙科,看看是否给出同样的治疗计划。最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我不疼,疼了再治吧。”


接下去说刷牙,刷牙最重要的部位是刷牙龈。因为菌斑是在牙齿和牙龈交界的位置存留最多,也是最难清理干净;反而光滑的牙齿表面很容易清理。正确的刷牙方法是,挤黄豆粒那么大的牙膏,牙刷刷毛成45度角对准牙齿和牙龈交界位置,轻轻水平颤动,每颗牙齿都要刷到,至少三分钟。简单点说,就是横着刷把牙齿和牙龈都刷到。最后竖着刷刷牙缝。这种刷牙方法叫巴氏刷牙法。网上搜索一下有图解。


最后回到这次的新闻热点上,我可以跟你保证,你去问任何一个有执照的牙医,都不会给你推荐有止血成分的牙膏。这才是标标准准的治标不治本,如果他有效,那么他会掩盖牙龈出血的症状,自欺欺人罢了。就好像外伤感染严重,疼痛难忍,医生却只给你打麻药止疼,而不给你做治疗,这只会加重病情。牙膏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研磨剂,在牙刷和牙齿、牙龈中间添加一些颗粒物质,帮助清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脱敏、加氟等辅助功能。所以,牙医的建议是,儿童可以选择可吞咽和含氟的牙膏,但最有效的加氟的手段还是去牙医那里涂上一层,牙齿敏感者可以用脱敏牙膏,普通人选择大品牌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好。


任何打着中草药有治疗效果旗号的牙膏都是虚假宣传,没有例外。


最后,我要感谢科学声音专家团中的胖牙医,他是口腔医学硕士,国内某知名齿科的牙医,8 年的从业经验。本期节目得到了他的很多指导,昨天晚上快 12 点了还在回答我的问题。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0/M05/37/09/wKgKmVvWZ8uC_SkEAHWgBBV9PBU779-aacv2-48K.m4a Wed, 24 Oct 2018 03:45:43 GMT 15: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1514477 No
full 487 <![CDATA[太阳王06:2003年万圣节太阳风暴]]>

图:每组黑子的尺度大约是地球的10倍。 (图片来源:NSO /AURA/ NSF /比尔•利文斯顿)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最后,我让小编费尽力气找到了万圣节太阳风暴时,SOHO卫星拍摄到的太阳表面发生罕见大耀斑时的真实影像,大家可以看到,在 10 28 SOHO卫星受到的干扰,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后那次巨大的闪光幸好是发生在太阳的侧面,没有正对着地球。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太阳2003”,就可以收看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0/M01/55/1D/wKgKnVvL2Bija-C_ALgriRKdg6M660-aacv2-48K.m4a Sun, 21 Oct 2018 01:37:25 GMT 24: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30736351 No
full 488 <![CDATA[听众问答 56:我们需要关心IPCC的警告吗?]]> 有一位昵称“我兜兜里有”的听众问:近几天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甩出一记重磅警告: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他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到底值不值得重视呢?


老规矩,先给吃瓜听众介绍一下这个新闻的背景。


2018 年 10 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发布了一份正式报告。这份IPCC的报告全名为《IPCC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ºC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1.5ºC特别报告》 [1]。天呐!名字真够长的,一口气读完真不容易,后面我就简称“报告”了。那这份超长名字的报告到底说的什么呢,是这样的,IPCC警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1°C,带来的后果是已经显示出更多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明显减少以及其他生态和环境变化。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人翟盘茂特别强调了,人类应该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ºC,而不是我们之前认为的2ºC,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一系列气候加速变化。比如说,如果目标能达成,那么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减少10厘米。而北极冰川消失的情况会从每十年一遇降低到百年一遇。而珊瑚礁将从可能的消失殆尽,减少到消失70-90%(不过这个数字也够可怕的了,看来我们的下一代是很难有机会看到活着的珊瑚了)。同时翟盘茂还指出“温度每额外升高一点都非同小可,特别是升温1.5ºC或更高的情况下,会增加长期、不可逆转的生态环境相关的风险。在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表态之后,第二和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也补充说明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采取措施。


每当这种新闻出来的时候,朋友圈就会流传两种类型的文章。一类是各种知名的科普公号发的,呼吁大家关心和重视的报告解读文章。另一类就是刚好相反,一些知名的非科普类公号或者非知名的科普号,会发一些文章,说 IPCC 的阴谋又来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利用全球变暖谎言试图阻止中国的发展。这是现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的一种阴谋论的说法,说这个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一个有政治企图的组织,靠编织谎言来达到目的。所以IPCC所说的一切东西都不可信。真的是这样的吗?


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IPCC是怎么回事,IPCC全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它由联合国坏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建立的国际机构,主要工作是评估全球气候的变化。通过什么方式来评估呢,不是自己做研究,而是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也就是像我们这些做科普的人一样,查阅全世界所有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当然,他们这种专业干文献综述的机构那比我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可以从他们的报告中学习到非常多的文献综述的知识。这也就是说,他们自己并不成立研究机构去检测气候相关数据与实时参数。也就意味着,它没有这个能力编造气候变暖的实际数据,它的报告中的所有数据都有出处来源可供查询。


参与它的成员资格对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开放,目前就有来自于195个不同国家的成员。所以它的确有着科学性和政府协作的性质,能够提供严格和平衡的科学信息,但其政策保持中立,不具有政策强制性。值得注意的是,刚才报告中提到的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正是来自中国。


比如说,这次发布的报告,是由44个国家的91名作者署名,他们分别居住在40个国家。而此份报告更是引用了超过6000份文献,有超过42000条专家和政府评审意见。由17名编辑进行了评审。你也可以看出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协作网。如果一个阴谋需要许多人参与或知晓,同时针对的也是许多人,那它是很难不在短时间内被发现的。所谓做阴谋难,做许多人参与的阴谋更难,长时间做许多人参与的大阴谋而不被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经常会告诉大家,科学思维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举证责任的概念。IPCC说全球变暖,并且后果严重,它当然有义务举证。但是它没有义务举证这不是阴谋,只有指控阴谋论的人有责任举证,而不是张口就来,说 IPCC 是政治组织,所有的报告都有政治企图,这种说法本身就不是举证,而是扣帽子了。


用科学的眼光看,许多阴谋论是明显缺乏依据的。但是人相信阴谋论其实可以从我们的祖先那里找到原因。人类的祖先在他们的生存环境下,选择不需要依据的,不需要多动脑的,不需要求证的事情来相信,是十分经济的,可以说是一种生存优势。而这样的人群也是更容易被阴谋论蛊惑的人群。这里并不是说信阴谋论的人傻,相反是要说每个人可能都或多或少的相信着某些阴谋论,这是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是写在我们的基因中的。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阴谋论的思维方式恐怕就越发难以产生更经济的生存优势了。在现代社会,面对重要的事有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更愿意求真务实能力的人,才更具备生存和繁衍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预见,或许再过个几万年,相信阴谋论的人反而会成为少数人。


说回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和其它众多带有阴谋论色彩的争议类似。这不只是科学问题,其中有不少是政策博弈问题。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种比喻:假设你的城市人们都开着空调,室内都很凉爽的同时,室外已经达到35ºC的高温,难以忍受。而人人都知道,如果大家都关掉空调,或者把空调温度上调到合理的26ºC。那么减少的排放,可以让室外温度降低到32ºC的相对合理水平。但问题来了,谁先做呢?做多少呢?这大体就是世界各国围绕减排控温博弈的一个焦点。也是由于这类带有“囚徒困境”色彩的博弈难以解决。所以虽然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一再被科学界提出。但落实到政策行为上,各国都迟迟没有大刀阔斧的“率先调整空调温度”。这也给一些民间的阴谋论制造了土壤。而任由全球气候变暖的恶果发生,比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和沿海城市被慢慢淹没,从微生物到大型生物乃至整个生态链的破坏。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与他无关,北极熊和海豹的消失与我有半毛钱关系呢。想想也是,地球的生态环境再糟糕的日子也有过。地球上的物种灭绝80%以上的情况也出现过五次了。但问题是,那些都不是我们人类造成的,那时候人类都还没出现。但如今,我们已经出现在这颗星球上。我们需要它的环境稳定,健康,我们关注和重视IPCC的报告归根到底,并仅仅是为了救那些动物,为了救地球生态,我们最终要拯救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下次如果你再在新闻节目中听到“两国领导人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交换了意见”就知道那绝不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是会关系到人类未来命运的大事,实事。


全球变暖早已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也从来不是什么政治阴谋,而是正在发生着的事,这件事关乎人类未来的整体命运。有些人的人生观是,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凡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漠不关心。说实话,我并不想批评这样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一个人的自由,我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三观。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通过这个节目呼吁更多的人能关心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如同父母关心我们的未来,我们关心子女的未来一样。要把“子孙后代”这个词真真切切的当成未来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后人那样去关心。有些人可能认为关心顶个屁用啊,我们一个平头老百姓,关心又能怎么样呢?不是的,关心就是有用的,人人都关心就会实质上影响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甚至,你只要听了这期节目,知道了IPCC的警告,就已经有用了。




[1] http://www.ipcc.ch/report/sr15/?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0/M01/ED/B2/wKgKmVvG6dLz0dafAFUf2-HoUC4613-aacv2-48K.m4a Wed, 17 Oct 2018 04:15:13 GMT 11: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9833514 No
full 489 <![CDATA[太阳王05:新耀斑,新风暴,新理解]]>

安妮·蒙德拍摄的日食照片(发光气体伸入太空),伴随的手绘图突出了一些不清晰的细节(图片来源:斯图尔特·克拉克的私人收藏)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来自 NASA 的视频,记录的是 2012 年 7 月 19 日太阳爆发的中等强度的耀斑,同时还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日冕雨现象。如果你想看这个视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太阳2012”,就可以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B/8F/92/wKgKmlvCa33DN7A7ALxxTWoj9rY469-aacv2-48K.m4a Sat, 13 Oct 2018 22:00:03 GMT 25: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9099548 No
full 490 <![CDATA[听众问答 55:学会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前段时间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有一位听众跟我说,他感觉自己读书的时候有一种很神奇的能力,总是能在梦里面预测到自己的考试分数,特别准,还给我讲了几个具体的例子。但是现在工作了,这种梦中预测的能力好像就逐步消失了。问我怎么看?


这个其实并不奇怪,类似的感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会觉得自己在某一个方面似乎很特殊,比如说,有人感觉自己是个乌鸦嘴,事情总是朝自己预测的相反方向发展。还有的人觉得自己只要在车上,就特别容易吃到红灯。还有人觉得只要是自己选择的那个队伍,就总是走的最慢的一个。


其实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这是因为人人都有选择性遗忘的机制。科学精神需要我们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


比如那位听众,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总能在梦中预测准自己的考试分数呢?首先,她很在意考试分数,总是会梦到,这一点是事实。然后,偶尔她会预测准确,这也是事实,但真相是,凡是没有预测准确的,很快就被她忘记了,只有那些预测准确的梦会形成深刻的印象,长久地留在了她的记忆中,久而久之,能记住的就全是那些梦准确的故事了,不准确的都被忘光了。


人特别容易被自己的感觉所欺骗,尤其是当你先入为主地具备了某一个倾向性意见时,那么凡是你遇到符合你预期的事情时,就容易记住,不符合的就容易忘记。比如,有人先入为主地认为 IT 男容易生女孩,于是,他就会得到无数的正面证据,而且他记住的几乎全是正面证据。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反例全部被他忘记了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是乌鸦嘴、或者开车总是吃红灯、排队总是排在慢的队伍中。真正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选择性遗忘,或者说选择性记忆。


如果你恰恰是有这种执念的听众,不妨试着用简单的统计来破除自己的执念,现在反正人人都带着手机,随时可以记录下来自己有执念的那些事情,几天或者几个月之后,分析一下自己记录下来的的结果,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与众不同,当然,你记录的时候也要避免选择性记录。


我自己就曾经这么干过,好几年前,那时候我总跟别人说自己每个月遭受口腔溃疡痛苦的日子多于可以舒舒服服吃饭的日子,有一次为了用数据说话,我开始在日历上打勾画×来记录,结果,数据是不会骗人的,证明我确实更容易记住痛苦的日子。实际上,痛苦的日子依然是少数,只是我强化了这些痛苦的记忆。


关于选择性记忆或者选择性遗忘,这本身就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可以在网上检索到很多介绍文章和一些相关书籍。


所以,让我们学会用统计学的眼光来看现象是特别重要的科学精神,它可以让我们破除很多执念,也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到底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相。当你听到别人跟你绘声绘色地描述一些令他感到惊奇的现象时,你不妨问一下,这是你真实统计出来的结果呢?还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作出的判断?如果是后者,那么很可能只是选择性记忆的结果而已。


统计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很多统计数据都是反直觉的。例如,在统计学领域有一个非常出名的本福特法则,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就是物理学家本福特在统计的过程中的意外发现。这个法则就特反直觉,它说我们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各种数字,例如门牌号、各种人口数据、超市中的商品价格、股价等等,凡是你能看到有数字的都算,在这些数字中,1打头的数字要远远多于其他数字,大约能占到全部数字的 30%,然后打头的数字越大,出现的概率就越小,到 9 打头的数字就只剩下了4.6%了。大多数人的直觉可能是这些数字明显应该是平均分布的呀,可统计的结果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而且与我们的直觉相差很大。当然,本福特法则是可以用概率学解释的,并不是什么神秘现象,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它只是违反大多数普通人的直觉而已。但任何人都可以去亲自统计来验证。


前段时间,拼多多在美国上市,引发了热议。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大家突然重新发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有那么多反直觉的,甚至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大跌眼镜。而实际上,那些统计数据一直就摆在那里,只是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直觉或者感受代替不带感情色彩的数据分析而已。


例如:中国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了 5%,这个可能还不算太反直觉。那么下面这个呢:2017 年全国 50% 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 2000 元,80% 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过 3000 元。这里要说明下家庭人均月收入指的是按家庭平摊下来的结果,例如一个三口之家,假如夫妻月收入都是 5000 元,那么,因为有个不挣钱的孩子,所以,平摊下来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就是 3333 元,这样算其实更能反映月收入的含金量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惊讶。那么再看下一个:2017 年全国缴纳个税的只占总人口的 13%,个税起征点是 3500 元。也就是说如果你明面上的月薪超过 3500 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打败了87% 的中国人,至少是在纳税光荣这件事情上占到了全国 13% 的塔尖上。2018 年个税起征点调整到 5000 元以后,按照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给出的预测,全国就只剩下4.6% 的人缴纳个税了。


假如你想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就必须学会有统计的眼光看现象,如果依然只是习惯看彩色的故事,而不是黑白的数据,那么,我觉得这很正常,绝大多数人都这样,但也正因为这样,绝大多数人都很平凡,很难洞察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还会让我们学会抓大放小、看到事务的普遍规律。平时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喜欢说“那可不一定”这个短语人,在聚会聊天的时候,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说“那可不一定”。例如,你说吸烟有害健康,他说,那可不一定,我二舅今年90多了,吸了至少 70 年烟了。你说爱吃油炸食品会让人发胖,他说那可不一定,我侄女最爱吃炸鸡了,但是你看她,怎么吃都不胖。你说,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现在要努力考入一所好大学,他说,那可不一定,没念过大学的成功人士太多了。


他 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但是,如果排除这个人天生喜欢抬杠的性格外,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不习惯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在生活中,大多数现象都符合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也就是那种像一个小山一样的曲线,中间是高高的山峰,两边平滑地往下走。所以,如果刻意想要找到某个具体例子的话,那么你肯定能给每种情况都找到例子,但这种例子对于我们做决策几乎是没有帮助的。我们能因此大胆地吸烟、放心地让孩子吃油炸食品、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无所谓了吗?如果学会了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哪来的那么多不一定,落到你自己身上,那就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是我经常会劝身边的朋友不要抱侥幸心理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买股票的原因。


我们在一生中,绝大多数的遭遇都是概率分布中的那些大概率事件,这本身就是一种确定的规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9/51/49/wKgKmFu_Pc7SDuVYAESKnTFeJS0771-aacv2-48K.m4a Wed, 10 Oct 2018 05:35:21 GMT 09: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8300813 No
full 491 <![CDATA[想看我和科学史评话吴京平老师长啥样吗?]]> 为了不让有需要的听众错失与我和吴京平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单独发一下通知,


10 月 14 日(也就是本周日)下午 2 点,我和吴京平老师将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联合举办我们的新书《亿万年的孤独》和《无中生有的世界》发布会,以及签名售书活动,上海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骆新老师会是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嘉宾主持人,他也是我们科学声音的读者和听众。我在这里诚挚地邀请您来捧个场,去年 3 月份《时间的形状》的新书发布会也是在上海书城搞的,当时把活动现场挤得满满当当的,还有很多都是专程从外地赶过来的,让我特别感动。希望今年不会冷场,大家不想见我,见见上海的电视名嘴骆新老师的风采也是很难得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0/17/54/wKgKmlu8W27QrXqLAB89Y7llsbU647-aacv2-48K.m4a Tue, 09 Oct 2018 07:41:47 GMT 04: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8087516 No
full 492 <![CDATA[听众问答 54:益生菌能治疗便秘吗?]]> 打包知识点:


1.  《科学美国人》文章结论:大多数益生菌广告中宣传的疗效都是纯粹的炒作。


2.  《细胞》杂志最新研究提出,益生菌只对某些人群有效。


3.  《细胞》杂志最新研究提出,益生菌不仅不能帮助有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人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结果很可能是菌群混乱加重,推翻了之前的一些研究结论。


听众【和农】ZHAO问:口服益生菌可以治疗便秘吗?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常看到各种益生菌的广告,在我的印象中,各种主打可以疏通肠胃的酸奶、饮料、口服液,甚至婴儿配方奶粉等等,都会宣称含有什么什么益生菌。不光是在中国,全世界益生菌的销量都很好。根据商业资讯公司盛大远景(Grand View)的估计,2015年全球益生菌的消费额超过 350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660亿 [1]。益生菌的畅销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对便秘的重视越来越高。


关于益生菌是否真的对便秘有效的问题,早在 2017 7 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就刊登了一篇文章 [2],名为《益生菌真的有效吗?》。作者菲力斯·雅布拉提出,如果仔细研究基于微生物的各种治疗,结论很可能是:大多数益生菌广告中宣传的疗效都是纯粹的炒作。华盛顿大学胃肠病学家切巴(Matthew Ciorba)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胃肠道正常的人可以从服用益生菌中受益,如果你没有遇到任何困扰,我不会推荐它们。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益生菌被认为对阻止抗生素的一些副作用是有效的。但是,最新的研究把这项好处也推翻了。


2018 96日,顶级科学期刊《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 [3],同时发表了来自以色列威茨曼科学研究所同一个团队的两篇论文,都是关于益生菌的。这两篇文章很快在国内的诸多医疗健康领域的自媒体中引发了热议。


这两篇论文一篇是研究常用的益生菌补充剂到底能有多少留在人体肠道中,另一篇是研究人在复用抗生素后,益生菌对于肠道菌群重建是否有帮助。简单来说,结论是这样,第一,益生菌很难在肠道系统内存活,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第二,如果你在抗生素治疗后使用了益生菌,还会阻碍肠道内微生物的恢复,和“益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论文的高级作者、免疫学家伊兰·以利亚认为,虽然很多人对益生菌和它的周边产品抱有好感,但其实围绕益生菌的各种文献资料都是有很大争议性的。他们的实验就是想搞清楚益生菌究竟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结果呢?研究人员发现有些志愿者,他们的身体会对益生菌产生排斥反应,益生菌无法真正停留在胃肠道。以利亚说,这至少表明,益生菌并不是对每个人都有效。不过,他认为,如果根据每个人的需求定制益生菌,或许会有效果。


其实过去就有很多研究益生菌的实验。这些实验都通过病人的排泄物来测定他们胃肠道中微生物的活动情况。而这次新发表的论文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直接测量微生物在胃肠道存活情况的方法。


第一篇论文的相关研究中,25位志愿者接受了上消化道内镜和肠镜的检查,这样就可以准确获得他们肠道区域微生物的具体信息。然后25人中抽出了15人,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第一组服用益生菌,第二组服用安慰剂。接着2个月这两组病人都随访,然后再次进行两个内镜检查。


研究人员据此发现,益生菌可以在一些人的胃肠道中安营扎寨,但有些人的胃肠道会不留情面地把它们赶走。那么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会接受益生菌,还是要赶走益生菌呢?只要你肯做两个非常痛苦的内镜检查,得到微生物组的信息,专业人士就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预测了,可能还需要得到有关肠道基因表达谱的信息。


研究人员还表示,我们排便这个行为以及拉出来的便便并不全部是由微生物决定的,如果像过去的研究那样,通过便便倒推出微生物的各种情况,那么研究结果可能就是误导性的了。


一位研究人员说,虽然服用了益生菌的志愿者排出的便便里都有益生菌,但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胃肠道里是否还能留下一些益生菌,这才是它们该呆的地方。如果实验结论是正确的,有的人排斥,有的人吸收,那么所有人都盲目地以为补充了益生菌就对胃肠道有益,这个观念就是错误的。研究中还提到了肠道微生物组的概念,强调要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在临床上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第一篇论文的大体情况和结论。


第二篇论文是关于抗生素与益生菌的。使用抗生素后,会有一些人出现腹泻的情况,这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补充益生菌能协助抗生素治疗后的胃肠道菌群重建。于是第二项研究让21名志愿者分成了三组,先接受抗生素的治疗,然后第一组7人等待肠道自我修复,第二组6人进行自体粪便细菌移植,第三组8人服用了第一项研究中使用的益生菌补充剂。静待4周看结果。


结果让人颇感意外。接受自体粪菌移植的志愿者几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肠道菌群就和原来的相差无几了;自然恢复组达到这个水平用了三周的时间;而服用了益生菌的志愿者,直到28天的等候期过去,肠道菌群还是没有恢复,甚至有人在5个月以后,还处在菌群失调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帮倒忙”吧。


好了,两篇论文介绍完了,不知道你们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用更加平常的心去对待各种益生菌的宣传广告。基于目前的最佳证据来看,益生菌要能够起到改善便秘的疗效,需要的条件看来是很苛刻的,大多数人恐怕并不能通过服用益生菌来改善便秘,而对于那些由于服用抗生素后导致各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来说,服用益生菌反而有害。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肠胃非常健康的人,根本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调理或者“补”,去买益生菌类的保健品。但如果你目前确实正在遭受胃肠道功能紊乱困扰的人,而又不是因为服用抗生素后导致的暂时副作用,适当地吃一些益生菌类产品试试看,也未尝不可,毕竟也还是有一定的概率能够起到作用。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自己是怎么来决定何时宁可信其有,何时宁可信其无的。总原则还是看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是药品,那么我采取的策略肯定是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就是在既没有证据证明有效,也没有证据证明无效的情况下,我就认为是无效的。因为药品的风险系数很大,不值得去做人体小白鼠。实际上,严格点来说,药品必须自证有效,别人没有义务也不需要去证明无效。


而对于某种食品或者膳食补充剂,在我感觉身体一切健康的时候,我不会去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保健功效,也不会去交智商税,主动去购买治未病的产品。


但如果我确实遭受一些小毛小病的困扰,比如我就经常遭到口腔溃疡的困扰,那么,对于食品和膳食补充剂,注意,前提是作为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上市的产品,我采取的策略就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了,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有效,但也没有证据证明有害,而花费也不是太高,那么我尝试一下也无妨,也没必要太死板。


但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点,有很多民间的偏方,其实已经有证据证明是有害无益的,只是很可能你并不知道,这时候你再学我刚才的那个宁信其有的策略就属于盲从了,我可是要在确认了没有证据表明有害的情况下才会去试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人建议我可以试试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2,也就是比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多五六倍,这时候我会先查找各种资料,确认没有证据表明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2会对肾功能正常的人造成伤害时,我才会去尝试。这时候,判断有没有证据的标准一定是正经的书面资料,至于怎么寻找可靠的证据我专门做过一期问答,这里不多说。总之,证据可靠不可靠不是凭很多人说,或者大家都这样,或者几千年的经验就够的,经验再多,不经过科学研究,都是不足以成为证据的。



[1] https://www.grandviewresearch.com/press-release/global-probiotics-market



[2]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probiotics-really-work/



[3]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9/180906141640.htm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2/E9/45/wKgKnlu53U-DPlZyAE7lJvRziPk017-aacv2-48K.m4a Sun, 07 Oct 2018 10:19:46 GMT 10: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7701631 No
full 493 <![CDATA[听众问答53:蓝光是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听众云江左岸问,现在的电视机光源都是LED,听说,蓝光对人的眼睛很有害,这是真的吗?如果真是这样,买一个防蓝光的贴膜有没有用?


先用一句话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根据我的调研,目前有初步证据表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如果过度暴露在蓝光中,有可能会触发眼睛的黄斑变性,最终导致失明。但目前市面上卖的各类防蓝光产品,能够起到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如果你要买我不反对,但也不鼓励人去买。


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蓝光,大家知道光的颜色是由频率或者说波长决定的,一般我们把波长在 400 – 500 纳米范围内的光称为蓝光,是属于光谱中能量较大的可见光。


关于蓝光有什么危害,需不需要防护?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信息是极为繁杂的,各种说法很不一,大多数搜索结果是建议购买,包括来自于一些眼科专家的建议,但是细细分析这些信源和专家的背景,都免不了和商业利益挂上一些关系。这使得我对这些建议是有一定怀疑的。在我检索到的材料中,有一篇美国眼科医学会官网上 2017 年 8 月 24日发表的文章[1],我觉得是最具参考价值的。我让小编全文翻译了这篇文章,念出来供大家参考:


当你盯着屏幕看,一看就是几小时的时候,不管这个屏幕是电脑还是电视、手机或平板,你都暴露在了来自这台设备的蓝光里。但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数码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一些人看完屏幕后会有不适感,这最有可能是数字视疲劳。美国眼科学会的发言人库拉那博士表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看屏幕时,眨眼的次数会减少,这会引发眼睛疲劳和眼睛干涩。


蓝光确实会影响人体的昼夜节律、自然醒和睡眠周期。白天时,蓝光唤醒我们,刺激着我们。但深夜暴露在太多来自手机、平板或电脑的的蓝光里,会让你难以入眠。


这就是库拉那博士建议你睡前两到三小时限制自己使用屏幕的原因。许多设备都有夜间设置,可以使夜晚的蓝光曝光最小。


尽管人们经常把蓝光和电脑、手机联系在一起,但最大的蓝光光源其实是阳光。其他来源包括荧光灯、节能灯泡和 LED 灯。我们接触到的来自屏幕的蓝光远远少于我们接触到的来自太阳的蓝光。库拉那博士表示,来自屏幕的蓝光也不会比来自太阳的蓝光更具有破坏性。


过多暴露在太阳紫外线中会增加患上眼部疾病的风险,比如患上白内障、眼睛发育受阻、甚至是癌症。我们对蓝光知之甚少,它所带来的影响正在被进一步研究。


库拉那博士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其他来源的蓝光会更有害,就不应该采取一些针对蓝光的预防性措施;采取针对蓝光的预防性措施还为时过早,可能会产生其他预料不到的后果。


有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接触阳光不足可能会影响他们视力的发展。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接触阳光少,也会增加青少年和年轻人近视的风险。


最好的保护你的眼睛远离各种设备的蓝光产生的视疲劳的方法就是:20-20-20 法则。每 20 分钟,移动眼睛至少看 20 英尺(6 米)外的物体 20 秒。在眼睛感到干燥时,你也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润养眼睛。库拉那博士建议,不要选用宣称能保护眼睛抵御蓝光的眼镜,因为缺乏证据表明这类眼镜是有效的。美国眼科学会不推荐任何用于电脑使用的特殊眼镜。


以上是 2017 年 8 月 24 日美国眼科协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说这是全世界最权威的眼科健康机构之一了,它不推荐任何用于电脑使用的特殊眼镜,这个推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贴膜之类的防护产品。不过你也要注意到,他文中说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数码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这个论断是在 2017 年作出的,但就在2018年 7 月,自然杂志下属的开源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公布了美国托莱多大学的一项光学化学研究成果[2] 。该项研究指出:来自太阳和数码设备的蓝光会将眼睛视网膜中的重要分子转化成细胞杀手,这个过程会导致 AMD,这是与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的缩写,而 AMD 在美国是致盲的首要因素。


据研究人员的介绍:黄斑变性没有办法治愈,AMD 一般从五六十岁开始发病,疾病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死亡。健康人的视网膜分子会感知这些感光细胞并触发一系列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但过度暴露在蓝光中可能导致感光细胞中产生有毒的化学分子,从而诱发黄斑变性。


不过我也必须告诉大家,这篇论文最后的总结用的词语是讨论,也就是说,蓝光与黄斑变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同时,到底怎样才算过度,这个也缺乏明确的定义。人每天接收到的阳光中的蓝光肯定要远多于数码产品的蓝光,那么是不是为了避免蓝光,还要每天少出门了呢?但这样又有可能导致其他副作用。总之,这篇论文,我读完后的感受是,缺乏定量的研究,它也没有给出建议该怎样对待阳光和数码产品。


在医学上,要确认一项疾病与某件事情的因果关系往往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性研究才能最后确认的。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同样结论的研究论文大量出现后,才会被权威机构写入白皮书或者健康指南类的手册中,目前,蓝光与黄斑变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达到足够明确的程度。


蓝光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危害是晚上接触蓝光可能导致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睡眠,所以,哈佛大学医学院给出的建议是:睡觉前2-3小时就不要对着明亮的屏幕了。由于 LED 灯相比于其他光源可能会释放出更多的蓝光,哈佛的另一条建议就是使用昏暗的普通的红色光源。[3]


或许很多人听下来,还是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确实是这样,关于蓝光的问题,确实没法给出一个斩钉截铁的明确回答,各种资料都略有出入。我跟你说说我个人的感受,我就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看手机的人,以前是看书,但是因为看书要开床头灯,影响家人休息,所以现在就改为看手机,把屏幕亮度调到最暗。这个习惯已经维持了快 2 年了,但是我丝毫没有觉得会影响我的睡眠,我总是看着看着就困了,然后改为听,直到睡着。我的睡眠质量也一直很好,每天睡足 7 个小时左右,基本上从来不觉得缺觉。可见,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各种建议也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我相信也一定有睡前看手机会极大影响睡眠质量的人,这个还是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把握。


希望大家听完我今天这期节目,能收获到的一个科学思维是对于一切带有商业目的的宣传要保持适度的怀疑和谨慎,在健康领域就更要多保持一份怀疑。今年的诺奖颁给了癌症免疫疗法,我想,这一定又会有一大波打着免疫疗法旗号的商业产品冒出来,其中肯定有很多是不靠谱或者过度宣传的。真心希望收听我节目的听众不要盲从。还有就是检索资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资料的发布时间,因为在健康领域,每年都会有大量新的研究论文出来,在这个领域,必须保持与时俱进,这也是为什么我有时候宁愿自己查资料,也不愿意相信某个老专家的说法,因为老专家很可能知识陈旧了。在医学领域,一定是新的认知要优于旧有的认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should-you-be-worried-about-blue-light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8254-8?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 
[3]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blue-light-has-a-dark-side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A/88/BA/wKgKnlu0OwSz2BnhAFCO_kKlOUM187-aacv2-48K.m4a Wed, 03 Oct 2018 03:47:32 GMT 10: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6908708 No
full 494 <![CDATA[太阳王04:太阳数据管理员]]>

1892年7月的太阳耀斑,乔治·埃勒里·海耳于他的肯伍德私人天文台拍摄。按顺序显示耀斑爆发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太阳黑子群。

(a)拍摄于下午458分,图中心聚在一起的黑点就是太阳黑子群。

(b)拍摄于下午510分,跨过黑子群伸展的亮线就是耀斑本身。

(c)拍摄于下午537分,耀斑的余光把太阳黑子上方的整个区域照亮了。

到晚上750分,这个区域已经恢复正常,如图(d)所见。

(图片来源:海耳于1931年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杂志第73期第239页的标题为“太阳单色光望远镜及其成果” 的文章,美国天文学会授权转载)




查看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微信公众号。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视频,记录的是 2011 年 2 月 15 日一次大级别的太阳耀斑爆发。如果你想看这个视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太阳耀斑”,就可以了。


了解志愿者“看电影-打标签-赢奖品”活动,可以收听太阳王第二集的结尾废话,或去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的历史文章中找一下,也可以加志愿者冰海牧心的微信号:450881227


2018 年 10 月 14 日下午 2 点,汪诘和吴京平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将在上海书城举行,由上海东方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骆新老师主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1/M03/50/D4/wKgKnluwsyqzsRtdALusibGWLWA725-aacv2-48K.m4a Sun, 30 Sep 2018 11:31:22 GMT 25: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6446122 No
full 495 <![CDATA[震惊:有大牛数学家宣称证明了黎曼猜想]]> 这一周以来,数学圈传出来一个大新闻,弄得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们都兴奋的不行,有等着见证历史时刻的、也有等着看笑话的、当然,最多的是等着看热闹的人。我当然只能算是等着看热闹的人啦。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9 20 日当地时间 12:04,北京时间早上6:04 分,德国海德堡论坛的官方推特发了一个推,宣称有一位英国数学家证明了数学界皇冠上的明珠——黎曼猜想,并且要在 9 24 日这天公开演讲,宣布他的证明方法。这条推特以光速瞬间传遍了全世界。有些人可能奇怪了,这个,我们中国人好像都知道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吗?唉,兄弟,醒醒吧,那是传说。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界的地位其实很低,既不是希尔伯特 23 问题,也不是千禧年 7 问题。出了中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就不多了。真正的明珠是黎曼猜想,它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是希尔伯特 23 问题和千禧 7 问题中唯一重合的问题,也是千禧 7 问题中的第一个,克雷研究所开出的悬赏金额是 100 万美金。但是,数学圈也有一个梗,问:这世界上最难挣的100 万美金是什么?答:证黎曼猜想。第一个挣是挣钱的挣,第二个证是证明的证。


我那天早上一爬起来,就被这条新闻刷屏了,实在是太太太火了,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4 天后的海德堡获奖者论坛演讲。今天是 9 26 日,演讲会开过了,证明论文也公布了,这事暂时告一个段落了。于是,就有很多听众来问我,黎曼猜想到底咋回事啊?证明成立吗?100万美金能拿到吗?密码学是不是完蛋了?等等。那今天的节目我就来做一期黎曼猜想的专题。


首先要说明一点,本期节目的稿子得到了贵人相助,他就是,大老李聊数学,微信公号和电台节目都叫这个:大老李聊数学,李就是木子李,我们去年春节期间在上海一起吃过饭,其实他一点也不老,他目前工作生活在海外,喜欢数学的朋友强烈推荐去看他的公号或者收听节目。另外,限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时间也紧张,如果后面说的有什么错误的话,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我们有错必改。


咱们先来说说这位弄出大新闻的英国数学家,他就是麦克尔·阿蒂亚爵士,菲尔兹奖和阿贝尔奖的双料得主,可以说,一个数学家能拿到的最高荣誉他全都拿过了,绝对不是民间爱好者,是标标准准的学院派。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他今年89岁高龄,按中国人的算法,今年过 90 大寿啊。


9 月 24 日当地时间的上午,老先生颤颤巍巍地走上了位于德国海德堡市的一个学术论坛,做了一次45分钟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阿蒂亚爵士宣称他证明了一个困扰人类一个半世纪的难题:黎曼猜想,并且是一个简单的证明。这话说的那真叫理性、客观、公正,一点不谦虚、也不骄傲。因为他的证明真的很简单,整个证明就5页纸,从他所做的演讲中所使用的PPT来看,真正关于黎曼假设证明的部分就一页!


那么,他到底证明了吗?很多人可能最关心的是那 100 万美金到手了吗?唉,数学证明这事吧,还真的没法给你来个一句话回答,有点复杂,你得听我从头讲起,完了你就能明白我为啥无法一句话回答你。估计今天这期节目会让部分听众不明觉厉,不用害怕,不明觉厉的感觉其实也挺爽的。我这段时间看的很多公号文章都是这个感觉,但我还是津津有味地读完了。


要说黎曼猜想的历史,其实就是人类研究质数的历史。可以说质数,从其概念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大老李的稿子上写的是人类两个字,说实话,顶多也就困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吧,99.99% 的普通人谁会为了质数困扰啊,你们说对吧?不过,质数的性质确实令古往今来无数人着迷。有关质数的未解之谜非常多,数学家在不同阶段只能着重去解决有关质数最紧要的问题。在18世纪,数学家重点考察的一个问题是:小于自然数N的质数数量是多少?比如说,1万以内的质数有多少个?我们可以数一下,有1229 个,10 万以内是9592个,但是 1 亿以内呢?1亿亿亿以内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规律呢?据说17岁的高斯,仅凭统计数据和画曲线拟合就猜想:小于自然数X的质数大约有X/lnX个。有些人可能忘记这个 ln 是什么鬼了。就是以 e 为底数的对数,不是 1 2 3 1 啊,是 abcde e,这是一个无理数,就好像圆周率 π约等于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 巴拉巴拉,这个 e 约等于2.718281828459 巴拉巴拉。lnX的意思是,e的多少次方等于X,比如 ln10000 的意思就是 2.718的多少次方等于 10000 呢?答案约等于9.21,我们把10000 代入高斯猜想,约等于 1086,和实际的质数个数 1229 比较接近,如果把 100000 代入高斯猜想,结果是 8686,和实际的质数个数 9592 个也比较接近了。


经过后来很多数学家的研究后,高斯的这个估计是正确的,但大家也看出来了,不够精确。后来高斯和勒让德不约而同的还提出了一个新的估计式,



嗯,这个公式我没法念了,放在文稿中了,大家自己看吧,反正很复杂。


这个估计式被称作质数猜想。这个猜想到1896年被法国数学家雅克·阿达马和比利时数学家德拉瓦莱普森(CharlesJean de la Vallée-Poussin)先后独立给出证明。质数定理未被证明之前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待解决问题,没有之一


而质数定理被证明后,黎曼猜想就变成数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之一了。黎曼猜想的出现时间恰好是质数猜想提出之后,未证明之前,同样也是有关质数的分布问题。


黎曼1826年出生于汉诺威王国,20岁时,按父亲意愿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但是,出于爱好,他去听了高斯在哥廷根大学的一些数学课程。高斯慧眼识才,觉得这个年轻人的数学天赋不简单,就建议他不要学神学了,改学数学。经过父亲同意后,黎曼转入柏林大学学习了两年数学,当时在柏林大学那可是名师云集啊。两年后,他返回哥廷根大学继续深造。并在1851年,25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不是别人,就是高斯。


我给你讲两个传说中的小故事来让大家体会一下这位数学大牛有多牛,第一件事情是1854年,他为取得哥廷根大学讲师职位所作的入职演讲。当时的传统是,有新人入职,必须做一次体现自己学术水平的演讲,这有点像投名状。黎曼准备了三个题目,其中一个题目是关于几何基础的,这个题目黎曼自己不是很喜欢,准备也不多。但是高斯偏偏让他讲这个题目。就是这个他不喜欢不擅长的题目,后来开创了一门新的几何学,大名鼎鼎的黎曼几何,这可是后来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使用的数学基础之一啊。


第二件事情是在1859年,他当时33岁。作为当选柏林科学院通信院士的回报,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是论小于给定数值的质数个数。这个标题听上去就是质数猜想,但实际其论文的意义要远超质数猜想的结论。


就是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一个函数,著名的黎曼zeta函数和三个有关这个函数的命题。为了让你能够初窥黎曼猜想的气质,我要给你介绍一下这个zeta函数,咱们不用追求完全搞懂,能够感受一下这个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气质就好了。Zeta函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300年前的欧拉时代。



我把它转换成我们中学熟悉的代数字母,就是这样的:



这个 x 如果取 1,那么就是 1+1/2+1/3 + …一直加下去,如果x -1,那就刚好是所有自然数的集合 1+2+3+4+…。如果你还记得我们高中里学过的最基本的级数求和的话,应该还记得,这两个级数的和都是发散的,也就是说,结果是无穷大。但如果这里的 x 2,那就不一样了,实际上就是全体自然数平方的倒数和,这个级数的和是收敛的,收敛的意思就是说会等于一个具体的数字,它等于π的平方除以6。实际上,在这个函数中,只要 x 的取值是大于等于 1 ,那么,就一定是收敛的了。大家要知道,我们如果在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那么这个函数不能是发散的,你想啊,如果 y 的值是无穷大,那这个图像就没法画了嘛。所以,这个 zeta 函数想要画出有意义的函数图像,x 的取值就必须是大于 1,我们就把这个大于 1 称作函数的定义域。唉,说到这里,可能有些正在读高中的听众会嫌我啰嗦。同学,跟你说个恐怖的真相,高中阶段就是你理科知识的巅峰阶段了,除非你是当科学家的料,从高考过后,你的理科知识就会一路狂跌了,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我刚才说的那些像是回到高中课堂的基础知识,对大多数听众来说都是必须的。


刚才讲的是 zeta 函数,但不是黎曼zeta函数,黎曼 zeta 函数是对欧拉 zeta 函数的一种扩展。这个扩展过程,术语称为解析延拓,其要点之一就是拓展后的函数要保持原先定义域上的函数值,这样才叫一种拓展。黎曼把zeta函数的定义域扩展到了整个复数平面,而且仅在函数变量取 1 的时候是发散的。刚才说的那个复数平面的复不是正负的负,而是复杂的复,那边有人说了,大兄弟,复数平面没听懂,再解释一下吧。我给你点个赞,这位听众是个率真的人,没有假装听懂了。所有的数可以分为实数和虚数两类,凡是平方之后是正数的数都叫实数,平方之后为负数的数就叫虚数。在数学中我们用小写的字母 i 来表示根号 -1,所以,任意一个复数就可以写成 a+bi 这样的形式,a 就被叫做这个复数的实部,b 就被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那什么又是复数平面呢?大家知道,所有的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一对应的点,也就是说,如果把所有的实数连起来,就是一根连续的直线,现在我们把所有的虚数也连起来,又可以得到一根直线。那么我们就可以像画笛卡尔坐标系那样,横着画一根直线表示实数,竖着再画一根与之垂直的直线表示虚数,那么任何一个复数就是这个坐标系中的一个点了,实部的投影在实数轴上,虚部的投影在虚数轴上。这个就叫做复数平面啦。


黎曼 zeta 函数就是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把定义域扩展到了整个复数平面上,这下能感受到一点黎曼zeta函数的气质了吧。


这里插播一下,你可能听到过一个有关数学的高级梗,说黎曼证明了全体自然数之和为-1/12”。这个梗就是从黎曼 zeta 函数来的,因为,如果把-1代入,计算所得结果为负十二分之一(-1/12)。然后有人就把 -1代入到原先拓展前的级数表达式中,说,你看,全体自然的和不就是 (-1/12) 吗,这个其实是欺负业余数学爱好者不太深入了解解析延拓的梗,不过很多爱好者似乎很乐意被欺负,喜欢津津乐道的传播这个梗。你看,我今天又传播了一次不是。


黎曼当然不会去搞这些小聪明,他专注于考察什么样的取值会使得函数的值为0,他把这个称为zeta函数的零点。考察下来,他发现,这个函数有一些很明显的零点,就是负偶数,如果你把负偶数代入函数,就等于零。这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黎曼把这些称为平凡零点。所以我们还可以开玩笑说:全体自然数的平方和为0”。 但黎曼还发现这个函数有些不太明显的零点,他把这些零点叫做,非平凡零点。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命题:


第一个是: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都在实部大于0小于1的带状区域中,后世称为临界带。这个命题黎曼称为显而易见的普适结果。但后来人们这发现一点也不显而易见,这命题直到49年后才由 芬兰数学家梅林和德国数学家蒙戈尔特证明。


第二个是: Zeta函数非平凡零点几乎都在实部等于1/2的这条线上。这里的几乎是个数学术语,大致意思是不在这条线上的零点数量与这条线上的零点数量之比趋于0


第三个就是把第二个命题的几乎去掉: Zeta函数的非平凡零点在实部等于1/2的这条线上,被称为临界线。这个命题就是著名的价值100 万美元的黎曼猜想,本期节目讲到一半了,黎曼猜想是什么终于出来了!


不知道你听懂了没有,我再给你总结一下。黎曼猜想就是说:


黎曼在欧拉的一个叫 zeta 函数的基础上,拓展出了黎曼 zeta 函数,他发现,要让这个函数的计算结果为零,变量 x 的取值要么是全体平凡的负偶数,要么就是无穷多个不平凡的复数,如果把这些不平凡的复数连起来,它们就会全部落在复平面上的一根垂直于实数轴1/2 这个点的直线上。嗯,简单来说,黎曼猜想就是一根超凡脱俗的金色竖线。


怎么样,搞明白黎曼猜想了吗?我想,即便没弄明白,至少能感受到它的气质了吧。哇,好高冷的气质啊。这也就是为什么宣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间数学爱好者有许许多多,但是宣称证明黎曼猜想的民间数学爱好者我没见过一个,因为人家的气质太超凡,一般的数学爱好者想弄明白这个猜想到底是咋回事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去证明了。


黎曼在提出黎曼猜想时是十分谨慎的,他的用词是很可能所有非平凡零点都全部位于实部等于1/2的直线上但不管怎样,黎曼的这篇论文体现了极为高深的数学修养和造诣。黎曼的数学水平简直深不可测,因为在他的文章里经常会提到类似显而易见不证自明的字样,但其中有很多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是显而易见、不证自明的,可这些内容后来大多数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了。你说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


不过天妒英才啊,黎曼在1862年,染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没有好的治疗方法。1866年,他在去意大利疗养途中去世,年仅40岁。但是,还有比黎曼早逝更悲剧的事情,他留下的手稿,大部分都被他的无知管家烧掉了!唉,雇一个有文化的管家多么重要啊。而留下的一小部分被他老婆保留了下来,并赠送给了黎曼生前的好友,另一位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你说这是幸运吧,可黎曼老婆后来觉得黎曼的手稿里有很多私人和家庭方面的隐私信息,她又反悔了,向戴德金要回了一部分手稿。


在这些被要回来的手稿中,有一本小册子被认为十分重要,那本小册子是1860年左右,黎曼在刚提出黎曼猜想不久后所使用的。很多人认为那本小册子里有黎曼对zeta函数零点问题的重要思考和计算。但这本如同九阳真经一般的小册子被黎曼老婆索回后就不知所踪了,唉,取一个有文化的老婆也很重要啊。有人说那本册子后来被德国数学史学家哈根收藏,但哈根 1946 年死于二战后十分混乱的德国,他的遗物从未被发现过。


但即使在黎曼留下的不多的手稿中,也有一个惊人的大发现:黎曼提出黎曼猜想时,不像有些人认为是凭直觉所得,而是扎扎实实、认认真真的计算过黎曼zeta函数的大约前10个零点,也有人认为达到20个,这一发现是在1932年。要知道黎曼去世后,其他人再次找出”zeta函数零点的计算方法花了四十四年,而且人们发现黎曼用的方法,比当时1932年已知的任何零点计算方法都要先进,也就是黎曼领先了其他人约70年时间之多!让我再次膜拜一下这位大牛,我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一直认为最牛的数学家是欧拉、高斯这些神人,现在才知道,真正的神人是黎曼啊。


黎曼zeta函数的0点计算不但需要高超数学技巧,还需要很多的耐心,那是一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但黎曼为什么还要那么如此费心的去手动计算zeta函数的零点呢,就是因为他明白黎曼猜想的重要性。


这个重要性在于黎曼猜想与质数分布有极大的关联性。前面说过质数定理给出了小于自然数N的质数数量。但如果证明黎曼猜想,我们就不但能知道质数的数量,而且能知道质数的分布情况。就像概率学当中,我们知道随机变量可以是均匀分布,正态分布等等。那同样也可以问质数的分布是啥?黎曼猜想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从黎曼猜想诞生至今150多年以来,人们发现有上千个命题可以从黎曼猜想中推出,以至于人们都经常把黎曼猜想当做真命题使用,所以它也被称为黎曼假设,像是数学里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而可想而知,如果黎曼假设被证伪,那将是人类对质数认知的一次重大打击,那上千个命题中有一大半会挂掉,也就是那些以黎曼假设为必要条件的命题。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黎曼猜想证明的最佳结果是1989年,美国数学家康瑞(Conrey)得出的:zeta函数至少有约40%的零点在临界线上。这与最终结论需要的100%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说实话,在数学中,哪怕证明了 99%,但距离 100% 还有无穷远。


另外,人们也用计算机计算了黎曼zeta函数的上万亿个零点位置,无一发生例外,很明显继续计算是毫无意义了。而历史告诉我们,有关质数的命题,再多的实证也是白搭,数学家曾经发现过一个关于质数的命题,它的反例会发生在 e 700多次方这种恐怖的大数字之后。


另外,一个大家熟知的事实是,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提出了千禧年7大数学难题,每个问题悬赏1百万美元,黎曼猜想当然位列其中,而且是排在第一个。这七个问题,都是当今数学中最为困难也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7个问题,到现在仅有庞加莱猜想被解决。


关于证明黎曼猜想的困难程度,我还可以举两个例子证明:


一个是关于高斯类数的命题,这个命题内容不重要,关键是这个命题的证明模式是这样的:如果黎曼假设成立,则这个命题成立;如果黎曼假设不成立;则这个命题也成立;所以这命题成立!但是黎曼假设是否成立,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个命题的证明模式不但可能是数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它也告诉我们:黎曼假设很难,因为它处于正确与不正确的边缘。如果黎曼假设偏于正确或者偏于错误更多一点,则以上推导模式必有一种会失败。而以上推导模式能成立,则必然说明,黎曼假设处于正确和错误的边界上,即:比黎曼假设强一点的命题必错误,比黎曼假设弱一点的命题,必成立。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关德布鲁因-纽曼常数。这个常数与黎曼假设有这样的关系:


如果该常数大于0,则黎曼猜想是错的。


如果该常数小于0, 则黎曼猜想为真,且有余地地偏向真。


如果该常数等于0,则黎曼猜想还是为真,但处于真或假的边缘,且靠的这一侧。


说实话,上面这三个结论真的让我难以相信是数学的结论,越听越像是经济学或者政治的结论,什么处于真假的边缘,而且靠近真的这一侧。大致查阅了一下,实在弄不懂,算了,还是那句话,我们感受一下气质吧。


那现在对这个常数的研究结果是是什么,目前的最好成果是:这个常数不超过1/2。而著名澳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和另一位研究者在今年1月合作发表的论文中,有待评议地证明了德布鲁因-纽曼常数大于等于0。所以,目前我们的最好成果就是,这个常数介于01/2之间,准确地说就是大于等于0,且小于 1/2,那这样一来,黎曼猜想如果是真命题,就必须要证明这个常数不多不少,刚好等于0。现在,我们发现这个常数处于如此狭小地接近0,但是偏向否命题的区间内,则再次说明黎曼猜想是恰好:位于对与错的边缘,让人不知如何挑选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例子是:曾经有一位数学家接受采访时说,他研究黎曼猜想的方式是第一周,他会尝试证明黎曼猜想。第二周,他会尝试证伪黎曼猜想,第三周再回到证明猜想,如此循环往复。因为他怕自己站错队伍,跑错方向,而把自己一生给浪费了。


不过,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著名的哥德尔定理,数学家哥德尔证明了一个让许多数学家三观崩溃的定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数学中,会存在一些用数学本身既不能证明是真,也不能证明是假的命题。换句话说啊,一个数学命题,如果你假设它是假的,也就是用反证法,你不能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但是,如果你假设它是真的,也不能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矛盾的结论。数学就是这么神奇。老天保佑黎曼猜想不是这种真假莫辨的命题。


好了,关于黎曼猜想的历史我就说到这里。


那我们再来看看这次阿蒂亚爵士的新闻事件。


话说阿蒂亚爵士新闻刚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可是爆炸性新闻啊。第一时间就尝试搜索英文相关报道。但是第一天的时候居然没有任何报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第二天总算有些报道了,其中《新科学家》杂志说:他们询问了一些数学家的意见,但是所有人都拒绝了评论。


但是网上的评论大多是持悲观态度的,给出的理由通常是这样四个:


1.  阿蒂亚的讲座只有45分钟。这么重大的话题,45分钟的规格显然太小了。对比一下怀尔斯公布费马大定理证明的讲座,搞了三天,每天净演讲时间至少三小时。


2.  阿蒂亚已经89岁了,而当代数学家在60岁以上作出重大贡献的很少。张益唐在58岁推动孪生质数猜想的研究的例子,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


3.  阿蒂亚最近几年多次声称证明了一些命题,但没有被同行接受的,比如2016年一篇名为不存在复数6球面 “Non-existent complex6-sphere”)的文章。


4.  阿蒂亚声称有一个简单的证明。但历史上,持续很久未证明的命题基本没有任何最终出现简单证明的例子,倒是一些命题一开始有的简单证明后来被证明是有错误的,比如费马大定理四色定理都出现过这样的简单证明。


而对阿蒂亚爵士有利的情况只有一个,就是他提到了他的证明用到了·诺依曼,狄拉克等人的成果。这个表述比较具体,提供了一些他证明的背景。


后来的情况是,阿蒂亚的证明论文提前在预印本网站上被放出来了,演讲那一天,我们又看到了他的PPT。论文实在是短的很,而且用到了物理中的一个所谓精细结构常数和用他老师命名的“Todd函数。但是基本业内没有人理解他的这个Todd函数,也几乎无人看好他用的物理领域的结论去证明数学猜想。


阿蒂亚爵士在演讲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他说:如果你默默无名,而你证明了黎曼猜想,你就出名了;而你已经出名了,你又证明了黎曼猜想,那你会变得声名狼藉。看来阿蒂亚爵士对他此次的这个举动的后果是有一定估计的,所以我也只能说老先生的精神可嘉。


会上也有人问了阿蒂亚爵士是否会去领克雷研究所的那100万美元奖金,他回答:是,我的结果值得那个奖。但是克雷研究所目前对此事仍然保持沉默。从之前两次重要数论猜想被证明的经验来看,也就是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和佩雷尔曼证明庞加莱猜想,对证明的验证工作一般要持续 2 年之久,当然,这是指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证明,如果是错误的证明,恐怕用不了那么久。因为数学论文中,只要有一行被发现错了,全部的论文就都错了。


关于后续发展,我借用卢昌海先生在他博客上的评论,卢昌海老师写了一本很好的科普书,就是我现在手头这本《黎曼猜想漫谈》,可以说,昌海老师对黎曼猜想是非常了解的,他是这么评论的:


“事情的发展很可能性会印证我所猜测的,即数学界出于对阿蒂亚爵士的敬重,不愿让他难堪, 保持缄默令其不了了之 (事实上, 阿蒂亚爵士的前几次错误也基本是如此落幕的,私下沟通容或有之,但数学界并未大张旗鼓地宣称他的错误)。若如此,吃瓜群众的议论也许就是全部议论了


我和大老李都挺赞同,不了了之大概是此事件最可能的结局。所以,大老李说他有99% 的把握,黎曼猜想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然是猜想。如果我们有生之年能看到黎曼猜想的解决,那是我们非常大的幸运。要知道,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说,假如 500 年后我能活过来的话,我最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黎曼猜想被证明了吗?但是,我们还是要对阿蒂亚爵士保持着崇敬之情,我也很希望有人哪怕能从阿蒂亚的论文中发掘出一丁点有用的地方。


最后破除一个黎曼猜想的小的谣言,就是证明黎曼猜想会让密码体系崩溃。可能是因为黎曼猜想与质数相关,而我们确实有一种常用的密码体系RSA算法是依赖质因数分解问题的。但黎曼猜想虽然很强大,但是证明黎曼猜想并不能帮我们加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也不能帮我们更快的分解一个合数,所以不可能影响那个加密体系。或者也可以这样想,我们早已经把黎曼猜想当成是一个真命题来用了,如果它会影响加密体系,那早就影响了,不用等到它证明的那一刻。说比特币系统会崩溃的,那是不知道,比特币系统用的加密算法是椭圆曲线算法 SHA,不需要用到大质数,这个我在介绍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文章中也详细介绍过。


不管怎样,此次事件虽然结局不太会真的证明黎曼假设,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数学中最重要也超困难的问题,不失为一件好事情。


你们想,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大新闻再加上我这个标题党的震惊体标题,你们有多少人会认真收听我这期谈数学的节目呢?


但是,数学真的很好玩,很有魅力,我最近一直在酝酿谈数学的节目,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关心数学喜欢数学,今天这期算是一个开端吧。


最后,再次感谢一下本期节目的第一撰稿人大老李,强烈推荐他的公号和节目:大老李聊数学。他的口号是:数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怕数学。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9/M07/17/ED/wKgKl1uttnTTokBEAPoJW9TRc5g639-aacv2-48K.m4a Wed, 26 Sep 2018 07:27:29 GMT 33: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5545313 No
full 496 <![CDATA[太阳王03:太阳中的元素]]>

沃伦·德拉鲁(在左边背对画面)和他的团队在里巴贝罗萨为即将到来的日食做准备。观测站的前部已经被移除,露出了已经安装好的邱园天文台的太阳照相仪。右边可以瞥见进入暗室的通道。(图片来源: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沃伦·德拉鲁拍摄的日全食照片(图片来源:英国皇家天文学会)




全部图文请加“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


本期节目给大家找了一个 BBC 拍摄的在印度瓦拉纳西 2010 年发生的日全食。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科学声音视频”的小程序中找到“国外科普视频精选”,第 18 期就是了,名字是 :BBC 2010年印度日全食。


如果你对“打标签赢奖品”的活动感兴趣的话,请加我们的志愿者冰海牧心的 QQ 或者微信号: 450881227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6/D6/C0/wKgKj1unBvvDihAKAK7cD2Q_rDk793-aacv2-48K.m4a Sun, 23 Sep 2018 03:24:48 GMT 23: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4926828 No
full 497 <![CDATA[听众问答 52:量子纠缠针灸的火了,我也说两句]]>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来问我对量子纠缠针灸的新闻怎么看?被问的多了,那我就说几句吧。先跟不明真相的群众简单介绍一下新闻背景:


国内有一本学术期刊叫《中国针灸》,这本期刊是一本中国科协主管的官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也被一些国外的论文数据库收录,但并没有被国际上影响力比较大的 SCI 收录。在这本期刊的 2017 年第 11 期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目叫做《试论‘量子纠缠’于针灸》[1],不知道怎么过了将近一年,突然被网友翻出来热炒。论文的作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三名医生,第一作者是王军。这篇论文的摘要中写道:


笔者运用量子纠缠理论实现针灸临床的直系亲属互治,且效果显著,结果提示疾病与直系亲属的相应腧[shù]穴之间存在着量子纠缠的耦合关系。笔者认为,本研究的发现将有利于拓展针灸临床的治疗途径,也有助于丰富疾病预防的理念。


通俗来说,就是王医生发现量子纠缠理论可以运用在针灸实践中,最惊人的观点是提出可以在直系亲属中实现互治,例如,就像网上有人说的,孩子生病了,可以给妈妈扎针,这确实是论文中提出的观点。


由于论文提出的观点足够惊人,但是给出的证据却是一个设计很不严谨的实验,以及仅仅 15 个病例。所以几乎是遭到了网友的一致嘲笑,各大媒体的报道基本上也都是持质疑的态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也几乎是立即发表了声明,表示该论文属于作者个人根据相关理论和现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讨,并非最终临床硏究报告。


论文作者王军也在接受采访时说:论文属于个人猜想性探讨。由于病例数量较少,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仅供学术探讨,目前不建议用于指导临床医疗。


因为这个新闻的热炒,使得“量子纠缠”这四个字再次走入公众的视线,大家都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是量子纠缠。但麻烦的是,要想真正严谨地把量子纠缠给解释清楚,必须借助于数学,但普通人看到数学就头大,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广大科普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抛开数学,试图用比喻的方法给普通人解释清楚。这就是科普的无奈,通俗性和准确性就像跷跷板的两头,一头升高,另一头就必然降低。


今天我给大家点评几个最常见的比喻,并做一些补充说明:


第一个最常见的比喻是,量子纠缠就好像是两个人之间有心灵感应,一个人想到了什么,另一个人也瞬间就知道了。我承认这是最通俗易懂的一个比喻,哪怕是小学生也能听懂,但问题就在于,越是通俗易懂,他的准确性就越差。这也是准确度最差的一个比喻,如果对量子纠缠的认识停留在这个比喻上,那么就永远只能是小学生认知了。而如果在这个比喻的基础在,再去引申、联想,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了。这个比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让人误以为量子纠缠是一种瞬间的实时通信,心灵感应是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瞬间传递给另一个人,但量子纠缠做不到这一点。如果一定要用这个比喻,那么我们需要在心灵感应这个比喻上增加很多限制,比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限制是,他们双方之间能感应的东西是受到局限的,不是可以随便瞎想的。俩个人在分开之前必须事先做好一个约定,例如,双方约定在分开后的某个时间点,只能想一个个位数,不能想其他事情。那么,在这个比喻中,量子纠缠就好比其中一个人想到了7,另一个人一定想到 3,一个人如果想到了4,另一个人一定想到的是6,因为必须要满足两个字数之和是 10 这个规则。


总之,在心灵感应这个比喻中,把量子纠缠的所有苛刻条件全部都丢光了,如果不知道这些苛刻的条件,顺着这个比喻继续引申,那么什么样的超自然现象都可以解释了,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还有一个常见的比喻,说量子纠缠就好像我们把一双鞋子放入两个鞋盒子中,但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哪一只盒子是右脚鞋子,哪一只盒子中放的是左脚鞋子,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它们必定是一对。现在我们把两个鞋盒分开的足够远,打开其中一个,如果看到的是右脚鞋子,那么另外一只鞋盒中的必定是左脚鞋子。有些人听到这里,可能生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这不是废话嘛?有什么神奇的?别急,神奇的地方在于,盒子在没有被打开之前,里面的鞋子处在左右的叠加态中,既是左脚鞋,也是右脚鞋。你打开之后,有可能看到左也有可能看到右,是不确定的。


这个比喻相对来说,就比心灵感应那个比喻要准确很多了,但你也发现了,虽然准确很多,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话来解说,不像是心灵感应一句话就够了,这就是我所说的,通俗和准确是跷跷板的两头,一头高一头低。


但鞋子的这个比喻也会让人产生误会,人们在听到这个比喻的时候,会把关注点放在了打开盒子这个动作上,误以为量子纠缠是在打开盒子的那个瞬间发生了一些什么奇妙的事情,比如超光速通信之类的。因为在这个比喻中,用上了大家最习以为常的鞋子,而我们对鞋子这种宏观物体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潜意识中,我们就认为它不是左就是右,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既是左又是右是什么概念,所以,我们的大脑在听到这个比喻的时候,很容易就自动把这条关键信息给过滤掉了。于是,在听到这个比喻之后,就会有人因此去设计各种超光速通信的方案,说实话,经常有人私信我说找到了超光速通信的解决方案,那基本上都是受到这个比喻的启发。


实际上,量子纠缠真正打破物理学家们传统观念的是“叠加态”这三个字,在经典观念中,物质的某种状态总归是固定的,比如说一个波振动的方向,不管它是朝着 360 度中的哪个方向振动,总归是固定的,哪怕它在不停地切换,比如一秒钟切换个几万次,但在某一个微小的时刻,总是有一个固定的方向的。然而,现代的物理学家们证实了,量子的这些状态可以处在叠加态中,比如一个光子的偏振方向,它就是同时处在所有的方向上,只有当你的测量方式确定时,它才会表现出一个确定的偏振方向。如果不去测量,我们就不能说它的偏振是哪个方向,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而量子纠缠现象只不过是这种叠加态的必然推论而已,如果叠加态是存在的,那么量子纠缠现象就必然存在。现在科学界的情况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证实量子纠缠现象,因此我们反过来证明了叠加态是存在的。想要了解到底是通过什么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贝尔不等式,那么必然又牵扯到了数学,所以,不通过数学,真的是没有办法让人真正明白量子纠缠。


所以呢,在有关量子纠缠的物理学知识中,真正重要的是理解“叠加态”,而不是“纠缠态”,凡是你看到任何文章,从“纠缠”出发,把纠缠比喻成两个东西以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联结在一起,然后在这个比喻之上继续往下联想出来的任何东西,几乎可以肯定都是不靠谱的瞎联想,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弄明白量子纠缠的基本原理。就好像引出今天话题的那篇量子纠缠针灸的论文一样。


真正挑战我们理解力的是叠加态。如果你想明白了叠加态的概念,那么你就会发现,量子纠缠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它只是叠加态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也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


最后我还是想跟大家说两句肺腑之言,我今天讲的这些对量子纠缠的理解可以有效地帮助你提高对量子纠缠的认知,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听了我的这期节目,自以为已经完全理解了量子纠缠,从而又在这个理解的基础开始所谓的“科学研究”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科普的目的就适得其反了。请你相信我,不论听多少科普节目,哪怕是靠谱的科普节目,也不能让你像科学家一样去做研究的。最多只能满足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好奇心,比大多数人更了解一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但其实,我们连科研的门都还没摸到。


比如,今天说到的那篇论文,你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参考文献,凡是关于量子纠缠的知识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于科普文章。作者一共列出了7 篇相关参考文献,其中有两篇的标题中有“心灵感应”四个字,有三篇的标题中有“哲学”两个字,还有一篇的标题是:母子连心被科学证实。发表在一本以“介绍生活百科知识,指导建设幸福家庭”为办刊宗旨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月刊杂志《家庭科技》。


很多时候,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以很大程度反应一篇论文的质量,因为参考文献相当于你的论据,如果你的论据本身都不可靠,如何能保证结论的可靠呢。


我知道,听我节目的很多人是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学子,那么,我想告诉你们,当你们进入大学深造之时,也就是你们需要忘掉我讲的与你们的专业相关的科普知识的时候,你们只需要从我的节目中学习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就足够了。科研和科普是两回事。



[ 1] http://www.cjacupuncture.com/WKA/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9c81ed82-7148-404f-a5ac-75d4a8c35574#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B/B5/E7/wKgKm1uhngjAOaecAFSsD63ZILM283-aacv2-48K.m4a Wed, 19 Sep 2018 00:55:24 GMT 11: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4089132 No
full 498 <![CDATA[【特别节目】一个文艺女青年眼中的科普]]>

我是时代华文书局的编辑高磊,经过大半年的打磨,汪诘老师和吴京平老师的两本新书《亿万年的孤独》和《无中生有的世界》终于全面上市。因为跟两位老师太熟悉了,我后面就直呼其名,否则反而显得有点矫情了。


假如宇宙只有一年,我们人类的存在不到一天,如果宇宙是浩瀚的大海,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泡沫。


如果时间往前追溯到8年前,我会想起第一次见到汪诘的书稿《时间的形状》,刚刚看完前言和第一章,我就被深深吸引。作为一个文科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奇妙的理论,那种震撼,如同发现了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原来物理并不是公式,而是一个雄伟壮阔的科学大厦,里面有无数智商超群的人,一代代构建出我们对这个宇宙的认知。


8年过去,作为汪诘和吴京平的编辑,我已经出版了他们5本书,世事沉浮,在宇宙的时光中可以微小到忽略不计,可是在我的人生中,却是值得标注的重要时光。《时间的形状》《柔软的宇宙》《星空的琴弦》《亿万年的孤独》《无中生有的世界》,每一本书,都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首先我是作为一个读者,其次才是作为一个编辑,读这些书,通过它们,了解并理解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的东西越来越多,感受越来越多,看起来似乎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就像是神奇的莫比乌斯环,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又回到最初的追问,我们活着的世界到底是什么?


我想,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和我一样,也是通过汪诘和吴京平的节目和书,得以一窥宇宙的秘密,直至洞悉万物背后简洁而又玄妙的运行规则。而实际上,书里记录下来的,也是和你我一样好奇的人类,如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像个探险家一样在不断的前行中发现新世界,执着地一步步揭开世间万物的封印。


   上帝在造人之初,就给人类赋予了一个特别的礼物:好奇心。众多航海家、冒险者,不惜以生命作为筹码去挑战一个个未知的领地。而相信这个奇特的东西,也会在你,我,普通人的心中蠢蠢欲动,如果你翻开了书页的话。


如果你打开了这几本书,你,和我一样,即将见证这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如何从双足行走的灵长目动物逐步进化为具备抽象思维、高度理性的物种,如何开始探究这神奇宇宙的终极奥秘,如何用这些知识来改造我们的世界。而一个个光辉闪耀的名字,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德雷克、卡尔萨根,在这几本书中化身为演员,排着队闪亮登场,各自咏唱出一段激动人心的乐章,组成一个华丽的思想歌剧。这些天才一个个横空出世,又一个个悄然逝去,人聚人散,带给我们无限感慨。


当然,即便是这样神奇的物理,并不能使我们这个月的工资增加千分之一,也不能让我们马上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它不能给我们现实的能够立刻兑现的利益。然而,它却能让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从此改变。


当我们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抵挡不住的不只是额上的皱纹,还有我们怎么也追不上的光速。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个亮光,而是几百万、几千万、几亿光年外的时空涟漪。 当我们追求着理想,满心欢喜于获得的各种小成就,会想到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琴弦空空如也的弹奏。


这些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接触到宇宙的景象,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渺小感和无意义感,更会有一种自豪感。不管平行世界之外还有世界,还是时空扭曲、回到过去,创造历史还是被历史创造,在赞叹宇宙的精妙与神奇的同时,也能为自己,为人类能够理解这些精妙与神奇而感到自豪。人脑只有1400克重,可它产生的思维活动却能让我们了解如此浩瀚广博的宇宙。


这世界简直是如此的无厘头,可越是这样,越是具有莫可名状的美感。当我经历生命中那些细小的美好时刻,比如某个夏夜,听草丛中传来蛐蛐的欢鸣,积水的路边走过,听高大的梧桐树叶被风吹过。我会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美妙,想到飞速膨胀的宇宙,嵌在不断延伸的四维时空中的众多星系正疾速地飞离彼此,而此刻,我们在亿万分之一的概率中相遇。这个星球就像一粒尘埃,我们都是这星球中短暂的存在,也许,我们都是上帝无聊时掷的骰子。当我们唏嘘生命的转瞬和渺小时,更加崇尚人类智慧的伟大。


我记得《时间的形状》上市后,汪诘说,我想当阿西莫夫,高老师你要不要当坎贝尔。我当时愣住了,坎贝尔是什么鬼。后来我才知道,坎贝尔是阿西莫夫的伯乐,他们之间有一段持续 30 多年的合作关系。我想我和汪诘的合作关系能超过阿西莫夫和坎贝尔的年限,他吹的牛皮竟然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瞬间高大了许多。只要他还在为自己吹下的牛皮奋斗,我就会继续做他的坎贝尔,逼着他持续地创作出好作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6/91/72/wKgKjlugtIfCBhcZAFaglkBpwgc722-aacv2-48K.m4a Tue, 18 Sep 2018 01:15:15 GMT 11: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3860610 No
full 499 <![CDATA[太阳王02:太阳耀斑和磁暴]]> 看电影打标签换奖品,请联系冰海牧心:450881227 


今天有一个消息要迫不及待的告诉大家,我们又憋出了一个超级大招,要是罗贯中地下有知的话,一定会说他最喜欢说的那句“此计大妙”。是什么呢?大家知道,科学声音除了免费音频节目,还有一些要花银子的产品,例如:科普书籍、付费专辑、付费视频专辑、线下演讲会等等,或许你都想要,但一想到要花银子,就犹豫了!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我自己有时候为了是不是要买一个 99 元的付费专辑也犹豫半天,最后扔硬币决定。


现在,我们想出了一个双赢的主意,你可以用一点点既有意义,花的时间也不多,还很有乐趣的工作来跟我们兑换前面我说的那些好东东。具体说来,就是我们请你看一部我们指定的好电影或者是科普纪录片,然后你在看的过程中,随手帮我们记录一下与画面对应的关键词,比如你看到一个男人在哭,你就记录下“男人哭”,或者什么宇宙飞船、外星人入侵之类的关键词。平均来说,一分钟记录一个这样的关键词。完成一部 2 小时左右的电影,我们就给你记 2 分,只需要 3 分,相当于看完两部 90 分钟的电影,就能跟我们兑换一本我亲笔签名的新书《亿万年的孤独》。当然,能兑换的好东东还有很多很多,基本上都是 2 分 3 分就够了。主要是有一些兑换的好东东是非卖品,你想花银子都买不到的,比如我和吴老师书籍的精装版,市面上没有的卖的。


另外,这个活动长期有效,不限人数,也不限制兑换数量,反正是多多益善,如果你对我们这个活动感兴趣的话,请加我们的志愿者冰海牧心的 QQ 或者微信号 450881227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4/30/F5/wKgKjluZ16Xwn2R-AMdHLXib98Q211-aacv2-48K.m4a Sat, 15 Sep 2018 22:00:02 GMT 2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3396658 No
full 500 <![CDATA[听众问答 51:只讲科学故事我不如回家卖红薯]]> 最近连续做了几期引来很多争议的听众问答节目,看到好几个留言都是力劝我不要再讲这种话题,就老老实实地讲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知识就好了。有些留言看得出来是好意,是希望我不要捅马蜂窝,惹来无数的口水。不过也有些留言听上去是在教育我该怎么做科普,好像我讲讲传统医学或者转基因的话题就是不务正业了。比如有一位叫班伦斯的听众是这么留言的:


为什么一个科普节目,非要往浑水里搅,科普节目应该是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对科学感兴趣,这些科学界都没有定论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科普节目里。


有一位叫威尔帕斯给他的回复我觉得很给力,他说:


科普不在蒙昧无知中搅和又该去哪,当兵的都不去打仗,都去大学搞军训吗?


我觉得威尔帕斯说的很对,我要做的是一个真正的科普节目,而不是一个科技资讯节目更不是一个娱乐节目,尽管我的节目也有很大的信息量。从我创办这个自媒体电台的第一天起,我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是带着一种使命感和情怀来开办这个节目的。我那句节目口号“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我做科普的终身纲领。两年多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科普节目的主播,还是一个战士。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一个战士呢?就是在他遭到了攻击的时候,他如果不退缩,还要反击的话,就会感觉自己像一个战士。


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科学家的故事,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一些具体的天文、物理知识,也有些人可能喜欢听我讲讲对热点问题的评论。但是,在我看来,讲这些都只不过是科普的具体手段,是吸引人听我把话讲完的具体方式方法,而我真正的目的却不在于此。


那位叫班伦斯的听众说科普节目应该是引导青少年热爱科学,对科学感兴趣如果他这句话加上目的之一这四个字,我就可以认可了。但如果一个科普节目仅仅是为了让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那就太狭隘了。科普的对象不仅仅是青少年,在中国,许多成人同样需要被科普。而科普最重要的目的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我经常从一些听众的留言中看出来,他们不缺科学知识,他们缺的是科学思维。如果一个人分不清观点和事实,不懂什么是证据什么是故事,不知道要用统计的眼光看现象,分不清因果性和相关性,不了解基本的逻辑规则,把类比和推演混为一谈,分辨不出信源的可靠性,对举证责任没有概念,不晓得科学共同体到底是怎么回事,把哲学思辨也当成科学思考,大谈西方的科学不能评判东方的经验,不要迷信科学、唯科学论等等,那么,我想说,你哪怕听再多的科学故事,掌握再多的科学知识,总体的科学素养依然是不够的。


这两年多来,有时候看着各种奇葩的留言,我也怀疑过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有一些号称听过我很多节目的人,但是他们怎么就根本听不懂我真正想告诉他们的那些道理呢?有时候我也真的会感到极为沮丧。前两天偶然看到一张雕塑的照片,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共鸣,有一个沉睡的人趴在地上,一只与人的体型差异巨大的小鸟拽着人的衣服,拼命地扑腾翅膀,试图带着这个沉睡的人飞起来,然而拼尽全力也只能把他的上身拽起来一点点。你可以点开点开本期文稿看这张照片。我时常觉得自己就像是那只小鸟,正在做着蚍蜉撼树的事情。



但是,今天的我,却又是充满信心的。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条规律,它是如此确定,我至今还未发现一个反例。那就是,凡是站到科学观这个阵营中的人,没有一个反水的。认同科学观的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有点像是熵增定律。或许,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再喜欢我这个人,甚至鄙视我、讨厌我,但是,那些我所宣扬的科学精神一旦被接受,他就终身不会丢掉。在我看来,他依然属于科学观的阵营。


所以,我现在有着坚定的信念,只要我和与我有着共同信念的科普人把科普这个事业坚持做上个二十年、三十年,一直这么做下去,建立科学观的人一定能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不是我个人的意淫,实在是因为科学太强大,科学思维太强大。


我有一个预感,当我这期节目播出后,留言中一定会有一些冷嘲热讽,类似这样的话


“还是多做节目吧,整天拿科学精神这种假大空的话题讨论来讨论去,怎么配的上科普人。”


这不是我杜撰出来的,这句话是“科学有故事”栏目总第 132 期,《听众问答23:科学精神会让人更幸福快乐吗?》节目中收到的留言,没听过那期节目的人推荐收听一下,顺便看看下面的留言。这期节目有将近 200 条留言,每当我胸闷的时候,就会翻出来看这期节目的留言,每一条都看过很多遍。这些留言完全证明了我的一个观点:科学精神不一定会令人更加快乐,但是,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


我有一个信心:凡是在我开播节目的这两年中自认为受到我的影响而获得了科学精神的人,二十年之后,感谢我的人一定远远多于恨我的人,至少超过 10001


我敢做出一个预言,若干年后,会有很多很多的人无法记住我讲过的那么多科学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但是他们却能清晰地记得我想传递给他们的科学精神。因为逻辑和实证的思考习惯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再也不可能丢掉。


每当我谈到传统医学或者转基因话题时,总是会有人来劝我,有那么多的话题可以选择,你何苦去选择一个明明知道会遭致无数口水的话题呢?即便选择了这种争议话题,也应该说的圆滑一点嘛。办一个自媒体不容易,又当成了职业,何必自寻烦恼呢?


这么劝我的人,是看到了我作为普通自媒体人的一面,我有着跟你们每个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被夸会开心,被骂会难过或者愤怒。所以,这些劝说都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我不是一个普通的自媒体人,我还有战士的另一面。既然选择了科普事业,就有着与愚昧、迷信、谣言、骗局和伪科学作战的天生职责,否则如何配的上“科普人”这三个字呢?


如果我向某些人期望的那样每次节目就讲讲科学故事、科学知识,而不去破除愚昧,抨击迷信,戳破谎言,揭露骗局,批评伪科学,那么,我还不如回家去卖红薯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6/1C/CA/wKgKjluYdFPxc7FxAD8I65d2PI8603-aacv2-48K.m4a Wed, 12 Sep 2018 02:07:04 GMT 08: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2481766 No
full 501 <![CDATA[太阳王01:1859年的天文奇观]]> 《太阳王》上海教育出版社


如果想要得到图文版的全稿,请关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在这个公众号中回复“极光”,可以看到本期配套的小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6/E1/6A/wKgKj1uVs1ag9UBEALRGQZmgr_I848-aacv2-48K.m4a Sun, 09 Sep 2018 05:32:12 GMT 24: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1604941 No
full 502 <![CDATA[听众问答 50: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我们继续接上期的话题,谈与转基因有关的一些谣言。我认为,任何理性的辩论有一个最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所有的观点不能建立在虚假事实上,或者用谎言去驳斥谎言,至少我们在主观上要尽最大的可能去求真。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看任何一篇公号文章的时候,关注其中的一些主要论据的信源是什么,信源就是信息的最初来源,这个信源是否可靠。如果你始终有信源的概念,就不太容易被骗了。我们今天继续来看几个常见的不实信息。


美国人不吃转基因,专门生产给中国人吃


这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谣言。不过这句话本身说的有一些语义上的模糊,首先,什么叫美国人不吃,美国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我们总能找到一个吃或者不吃转基因的美国人的,所以,我的理解是,有些人以为大多数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


但事实到底是怎样呢?网上的信息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刚才说了,信源的可靠度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百度一下,看到列出的搜索结果就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法,我们应当看看每个搜索结果的信息来源,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我给大家我提供一个信源比较可靠的搜索结果:根据美国环境工作组的数据,注意,这是美国人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文稿中有网址,根据这个工作组的不完全统计,平均来说,一个普通美国人一年内大概吃了 175 斤(单位经过换算,后同)的转基因食品[ 1]。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农业部提供的 2011 年的有关转基因食物的数据。他们分析了四种食物,分别是甜菜、玉米糖浆、大豆油和以玉米为原料的食物。这四种食物也是美国转基因比例最高的食物。在美国,95%的甜菜、93%的大豆和88%的玉米都是转基因食物。最终的结论是,一个体重 160 斤的美国成年人,每年要消耗64斤甜菜糖、50斤玉米糖浆、35斤大豆油和26斤玉米食品。加起来的总量超过了自身的体重。


在美国,通过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仅仅局限在植物领域。2015年11月,FDA 批准了一款转基因三文鱼的上市[ 2]。从此,转基因动物也走进了美国的超市,走上了美国人的餐桌。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像你如果到国外,有一个外国人质疑中国人生产的中药都是卖到国外的,中国人自己其实不吃中药。那么,请问,如果你想证明给那个外国人看说中国人吃中药,你觉得你能想出一些什么样的证据呢?有些人可能想到了官方的统计数据,有些人想到去药店拍一点照片或者录像,有些人想到可以用医院的药费单子作证据,有些人想到用中药厂商的交易记录做证据,有些人可能想到找一些中国的名人来现身说法,等等。但即便如此,那个外国人依然不信中国人自己也吃中药。现在的情况是,所有我刚才列出的那些类型的证据,都已经有人列出来证明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但就是有很多人依然不相信这一点。实在是没办法。


证据几乎可以是信手拈来,比如《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美国大约七成的加工食品中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3]。另一篇来自农业科技资源信息网 UCbiotech 中引用的数字是 80%[ 4]。在一个著名的英文问答网站 Quora 中有一个问答就是关于“美国人是否吃转基因”的,下面的回答都是美国人自己来现身说法。然后你在必应搜索这个问题,给出的推荐结果中就提到,北美洲的人几乎吃的每样东西里都有转基因成分,除非你购买有“非转基因”或“有机”标签的食品[ 5]。可是,你们看吧,在今天这期节目的留言中,依然还是会有人说:美国人都不吃转基因食品。我还能说啥好呢?只能说他们缺乏科学精神了。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真的:美国富人阶层偏爱有机食品,不喜欢转基因食品。对于这个现象,美国公共广播公司 2018 年 4 月进行过专门的报道[ 6]。


密歇根州立大学一个研究团队把家庭年收入 5 万美元以上的人称为富人,而年收入 5万美元以下的称为穷人,他们的调查显示,富人中有 49% 相信自己比穷人更了解全球食品体系。而穷人中,这一比例只有 28%。进一步的调研发现,富人认为,有机和非转基因食物代表着健康,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金钱,并且如果不能为家人提供这类食物会感到内疚。


但是,讽刺是,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却在公开场合说转基因食品“绝对健康”(perfectlyhealthy),他对有些人认为非转基因食品在健康方面更胜一筹感到非常失望。[ 7]


就跟很多中国人对转基因心存疑虑一样,同样有大量的美国人也对转基因心存疑虑,这一点也是事实。比如,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的 2016 年的一份调查中[ 8],44% 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上一个月购买过“非转基因”标签的食品,只有 28% 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上一个月没有特地购买过这一标签的食品,还有 27% 的美国人表示不确定购买的是不是转基因食品。


这里顺便再说一下,关于美国转基因食品是否标注的问题,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不断会有新的消息出来,所以大家要注意新闻稿发布的时间。美国的缅因州本来准备自行立法转基因食品的标识,但 2016 年 6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决议:转基因标识法不能每个州各行其是,必须是由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联邦法律,并指定美国农业部用两年时间制定出一个全国通用的转基因标识法规。奥巴马签署了这项法案。但两年多过去了,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执行。也就是说,未来,美国很可能会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但至少现在是不强制的。大家注意,我国是要求强制标识的。


但不强制要求标注,不代表自愿标注不合法。有一家叫做“NON GMOProject”(非转基因项目)的机构,开始标注非转基因食品已经有不少年了。根据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报道,这家机构的行政总裁表示,自从 2010 年启动这个项目以来,标签的数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标签上有一只橙色的蝴蝶,2016 年共有 160 亿美元的商品上标有这只蝴蝶。此外,非转基因商品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有机食品。


我们来看下一条:


奥运会全面禁止转基因食品入场


事实真相是,不管是北京奥运会,还是2016年举行的巴西里约奥运会,我从未查到任何国际奥委会或者举办国奥委会的官方文件,声明禁止转基因产品。2016 年 11 月 28 日,人民网还专门刊登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国际奥委会从未禁止转基因食品》,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官方的一个声明,至少是明确的证据表明中国奥委会是不可能禁止转基因食品的[ 9]。


该文指出,这则传闻起于一篇名为《强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为平安奥运做贡献——北京市召开200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其中提到,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建成强调,要警惕奥运期间存在有可能的转基因食物进入食品链的隐患。


这篇起头的文章目前已经无法找到原文了,仅仅在一些个人的博客上有截图。但就算这篇文章属实,这段话也只是官员对奥运转基因政策的误读,不代表中国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表态。也不代表奥运会真的禁止转基因食品。


《奥林匹克宪章》是奥运会的根本大法。在这份 100 多页的规范性文件中,并没有规定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可以吃什么,但在它明文禁止不能吃的名单上,兴奋剂位列其中,转基因食品并不包含在内。


人民网的文章中说,中国奥委会也没有明文规定运动员不能食用转基因食品。中国奥委会明文规定的五条“赞助企业甄选原则”,没有一条与转基因话题相关。在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中,中粮集团名列其中。根据双方协议,2013-2019 年,中粮为参加 2012 年伦敦奥运会等 19 场世界级体育赛事的运动员提供粮油等食品。中粮是国内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商和加工企业之一。


不过,大家要明白一点,作为一个商家来说,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迎合市场上的消费者心理,因此,有一些奥运会的赞助商特地声明自己向奥运会提供的商品不含转基因成分,这是完全合乎商业逻辑的。


例如,根据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乔班尼公司是美国奥运队的官方赞助商,它主推的酸奶产品就是强调非转基因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乔班尼公司为美国队提供了超过 7 万杯酸奶。[ 10]


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任何可以值得大惊小怪的。就好像我们逛超市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标注为“非转基因”的花生油,但实际上中国根本不存在转基因花生,自然也就不存在转基因花生油,任何花生油都是非转基因的。但是商家喜欢标注,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而已。


实际上,我的观点是,现在市场上越是标注为“转基因”的食品,安全性反而越高,正是因为转基因食品很敏感,大家都盯着,要求和规矩也最多,各种检测报告最全,食药监局查的也比普通食品严格。所以,有转基因标签的食品反而更能放心食用。不过有我这种心态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商家还是会选择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下一条:


反季节蔬菜、水果都是转基因食品吗?


朋友圈中经常流传着这样的消息:应该在什么季节吃的东西就出现在那个季节,就没转基因,反之,十有八九是转基因。比如反季节蔬菜、水果,多半都是转基因食品。


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我们常说的反季节蔬菜的来源有三类:一是异地种植,比如从南方运到北方;二是应季种收,通过现代技术长期保存,这跟以前北方冬天储存大白菜是一样的;三是“大棚种植”,人为地为蔬菜提供适于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水等条件。现代人夏天需要空调、冬天需要暖气、空气干燥了要加湿、觉得气味不好了要清新剂,大棚里的蔬菜也是一样的。


反季蔬菜跟“应季蔬菜”在某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上可能有差异,味道口感的差别有时候还比较大。不过,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营养”,更不意味着它们“可能有害”。


实际上,在中国,除了番木瓜外,你想吃到其他转基因的水果也是吃不到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只被批准用来榨油,不能做成豆制品,但是我们不能排除有些商家违规用转基因大豆拿来做豆制品。因为做出来的东西几乎完全一样,老百姓不可能有办法分辨的出来。同样的情况还有玉米,虽然国家规定转基因玉米不能直接零售,必须做成加工食品后销售,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商家违规销售的情况。但遗憾的是,除了专业的检测机构,老百姓是没有办法分辨的。


那市场上会不会有其他没有被中国批准种植或者进口的转基因蔬菜、水果呢?我觉得可能性很低,大家知道蔬菜、水果是很不容易保存的,时间稍微一长,口感就会受到影响,不容易卖出去了。跨国空运蔬菜水果是不可能的,卖的那点钱根本抵不上运输成本,如果走海运,时间就会很长,水果还好点,蔬菜基本上不太可能保持新鲜了。商家冒着巨大的违法风险成本向国内走私转基因水果,这个就跟开玩笑一样了,因为在你我的周围,似乎没有发现什么天价水果吧。没有利益的事情,商家是不做的。


全世界范围来说,目前已经可以进入到商业化种植的蔬菜水果有这些:玉米、大豆、土豆、木瓜、南瓜、油菜、苜蓿、苹果、甜菜、西红柿、菜籽、红菜头、李子、菊苣。[ 11]所以,除了这些蔬菜水果,你想吃到其他转基因的蔬菜水果,除非跑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转基因实验室,否则想吃也吃不到的。


好了,关于转基因的辟谣我就先说到这里。但这期节目还没有完,在对待转基因这个问题上,并不是只有反转派和挺转派,实际上还有一个相对来说是中间派的理性学者。这一派的学者也是从逻辑和实证出发,对转基因问题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他们主张国家要放缓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化,多花些时间看看,再多做一些研究。这一派的学者在国内和国外都有不少,而且我在国外媒体上看到过的一些关于转基因的辩论,基本是这一派与挺转派的辩论。我暂且把这一派的学者称为慎转派。


慎转派对于转基因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生态平衡。


在科学声音的专家团中,就有一位国内某知名大学做生态学研究的学者,他的观点是:从生态系统来看,转基因生物就是一个新的物种,也是一个外来种,由于其生物学上的优良性状,大多具备了恶性入侵外来种的特征,其潜在的破坏性不得不令人担心:今天你能控制它在靶标生物上,明天你是否能控制其向非靶标生物的逃逸!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壮。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就会产生新的演化,但这个演化最终可能导致不适合人类的生存。


2. 生物多样性。


目前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进了抗虫和抗除草剂的基因,有些学者担心,长期下去的话,就会使得昆虫和杂草的多样性降低,还有可能产生“超级害虫”或者“超级杂草”。另外,转基因农作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农作物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农民全都选择种植同一品种的农作物,这本身也是在降低生物多样性。


3. 转基因食品的间接安全性


不是说转基因食品本身有什么安全性问题。而是说在转基因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高于传统农作物的安全风险。一个最被经常用来举的例子就是农药草甘膦的使用,因为转入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农作物对草甘膦有很强的耐受作用,因此,转基因种植场中就会大量使用农药草甘膦,以达到除杂草的作用。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转基因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而草甘膦的安全性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观点,慎转派还有很多其他理由要求慎重对待转基因农作物,但主要是这三点。


我是非常支持在上面这些问题上,各路专家学者多辩论的,这些理性的探讨有助于人类全面了解转基因问题,正像有些人说的,转基因不仅仅是科学问题了。


实际上我对上面三个问题也是比较关心的,在 2016 年美国科学院发布的那份长达 600 多页的报告中,我用生态、生物多样性还有草甘膦作为关键词检索了一番,检索的结果非常非常多,我摘录出下面一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2 页:


人们一直在争论草甘膦对人体的潜在致癌性。草甘膦的评估和委员会的报告相关,因为它是 HR (抗除草剂)作物上最常被使用的除草剂。已经有证据显示,使用草甘膦处理的HR大豆中的草甘膦的残留量高于非转基因大豆。有一项研究给出的结论是:草甘膦会导致大鼠身上的肿瘤。委员会认为这份研究的结论不是确定性的,并且它使用了不正确的统计分析。最详细的流行病学研究测试了癌症和包括草甘膦在内的农业化学品之间的联系。结论是:没有发现成人及儿童的总癌症或其他特定癌症的发病率和暴露在草甘膦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37 页:


委员会检测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是转基因种植系统中有关害虫和杂草数量以及多样性变化的,也和每种作物种类的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关。根据现有数据,委员会发现与种植非转基因作物(使用人工杀虫剂)相比,种植转基因作物往往会导致农田的害虫多样性增加。但至少在美国,无论一个农场是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还是用草甘膦农药喷洒了大豆,又或者是种植非转基因作物,它们在杂草的多样性方面都是相似的,虽然某些特定杂草种类的数量有差异。


212 页:


然而,在没有遵循耐受管理战略的地区,一些目标昆虫出现了危险的耐受水平。与不喷洒抗除草剂的作物相比,喷洒了草甘膦除草剂的作物的产量相对会高一些。调研发现,种植 抗除草剂作物的农场的植物多样性并不会比种植非转基因作物的少。一些地区种植了抗除草剂作物,导致它们严重依赖草甘膦,一些杂草进化出了抗体,这是一个重大的农业问题。种植转基因作物将需要综合的虫害管理战略。


好了,今天这期节目的最后,我想用美国科学院 2016 年 5 月 17 日为这份目前为止最有份量的转基因报告撰写的发刊词作为结束:


2016 年 5 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了这份《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展望》的报告。这份报告早在 2014 年就动笔了。当时,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召集了50多位科学家、研究人员、农业和工业专家,组成报告编写委员会。编写过程中参考了900多项相关研究,使用了自转基因作物首次发明以来、至今20年间积累的数据。


报告的目的是针对转基因作物及其制成的食物的安全性、以及引发的环境和社会效应做一次客观的综述。报告的主要关注点和结论是:


一、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影响如何?结论是:与食用同类的非转基因食品相比,安全性是一样的,不会造成额外的风险。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并未显示任何疾病与消费转基因食品相关。


二、转基因食品对环境的影响如何?结论是:使用抗虫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并没有降低农场植物和昆虫的总体多样性,有时抗虫作物会导致昆虫多样性增加。虽然基因已经开始流动,也就是从转基因作物身上传到了野生的物种,但没有任何实例能证明这种转移对环境有着不利的影响。总体而言,委员会尚未发现转基因作物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是,评估长期的环境变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很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三、转基因食品对农业的影响如何?结论是:现有证据表明,种植转基因大豆、棉花和玉米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结果会受到害虫数量、耕作方法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影响。虽然早期小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给小农带来了经济收益,但收益要持久,惠及的人要多,还需要获得机构的支持,比如拿到贷款和控制成本。


发刊词全文阅读网址:

http://www8.nationalacademies.org/onpinews/newsitem.aspx?RecordID=23395


说实话啊,原本只是想做一期简单的辟谣节目,结果没想到越写越长,一下子搞了这么长一篇文章,还分成了两期来发。我想申明一点,吃不吃转基因完全是你个人的事情,我尊重你的选择,我只负责给你提供真实的信息。有些人可能会质疑我为什么只提供对转基因食品好的一面的信息,而不提供负面信息。不是我不想,而是在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个问题上我已经把我能找到的经过核实过的所有负面信息都提供了,负面信息绝大多数都是谣言,经不起核实。而其他一些负面信息,例如俄罗斯禁止转基因食品,这些新闻如果你愿意仔细了解详细的情况,你会发现他们与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是否安全基本上是无关的,都是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聚焦的点,而我这期节目聚焦的是转基因与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他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谈。






[ 1] http://naturalsociety.com/americans-consume-nearly-200-pounds-gmos-annually/

[ 2] https://www.nytimes.com/2015/11/20/business/genetically-engineered-salmon-approved-for-consumption.html

[ 3]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labels-for-gmo-foods-are-a-bad-idea/

[ 4] http://www.ucbiotech.org/answer.php?question=15

Hallman WK, Hebden WC,Aquino HL, Cutie CL, Lang JT. 2003. Public Perception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Foods: A National Study of American Knowledge and Opinion. Food Policy Inst.Publ. RR-1003-004.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

[ 5] https://www.quora.com/Do-American-people-eat-genetically-modified-food

[ 6] https://www.pbs.org/newshour/science/wealthy-americans-know-less-than-they-think-they-do-about-food-and-nutrition

[ 7]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ill-gates-supports-gmos-reddit-ama-2018-2

[ 8]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12/01/americans-views-about-and-consumption-of-organic-foods/

[ 9] 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6/1128/c210117-28904142.html

[ 10]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7-olympian-approved-ways-to-eat-healthier_us_57ab61b2e4b0ba7ed23e97ac

[ 11] http://time.com/3840073/gmo-food-charts/ https://www.aphis.usda.gov/aphis/ourfocus/biotechnology/permits-notifications-petitions/petitions/petition-status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8/97/34/wKgKk1uRzR-y70-xALOXgp02J40980-aacv2-48K.m4a Fri, 07 Sep 2018 00:58:55 GMT 24: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0949149 No
full 503 <![CDATA[听众问答 49:央视报道转基因大豆油致癌吗?]]> 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恐怕是中国社会目前分裂指数最高的几个话题之一了,我非常支持对转基因好坏的辩论本身,因为真理越辩越明的。但是,我特别反对那些建立在虚假事实上的议论文,尤其是,有些文章引用的论据是一些哪怕用百度也很容易就能查证出来属于谣言,对于这些文章我就是反感了,而如果文章中又总是喜欢用一些夸张的、看似小幽默的网络用语,那我就更是极度反感了。我觉得这些文章的作者要么是完全没有信源可靠度的概念,要么就是明知是假的也要用,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这两类作者,比较难听,我不念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我反对的。


今天这期节目,我找了几条广泛传播,但普通人又不太容易能辨别真假的消息,为大家做了一点查证的工作,我相信会有助于大家客观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


我们先来听一则流传最广,影响恐怕也是最大的来自央视的报道,我估计大家在微信群中都看到过这则新闻,这其实是 2013 6 月 21 日中央一套晚间新闻的报道,但是 5 年多过去了,我们还是总可以看到有人转发,让人感觉就像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一样,我们先来一起听一下:


(好,我们进入今晚关注。转基因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分子生物手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嫁接到另外一个生物体,从而导致生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化。转基因食品从诞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争议。今天,黑龙江大豆协会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就认为,人们患癌的原因与转基因大豆油高度相关。


“我们通过这个分析报告,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说,国内的肿瘤发病可能与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是高度相关的。”王小语说,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源于《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他认为,河南河北等地是我国肿瘤发病集中区,而巧合的是,这些地方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集中区域。另外,黑龙江辽宁等地不是肿瘤发病集中区域,基本上都不以消费转基因大豆油为主。


“您看这个,江苏省、山东省它们同在沿海省份,那么江苏是肿瘤高发, 但是山东却不是,那么仔细发现山东省它是以消费国产大豆油、以花生油为主。”


王小语说,湖南湖北浙江贵州这些地方人们主要吃菜籽油,肿瘤也不高发。)


中国人对央视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个小视频,以为堂堂央视都认为转基因大豆油有可能诱发癌症,吃瓜群众当然很容易相信。但是,经过一番查证后,我却对制作这个小视频的人感到非常的愤怒,故意误导公众这一条是坐实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视频播放的不是完整版,他故意把最重要的结尾几句话给掐掉了。我们来听听原版是怎样的,我播放最后几句话。


(以消费国产大豆油、以花生油为主。王小语说,湖南湖北浙江贵州这些地方人们主要吃菜籽油,肿瘤也不高发。仅仅依靠一份肿瘤分布图,就得出转基因大豆油致癌的结论,让外界对王小语的结论存在质疑。另外,王小语“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的特殊身份也给他的结论带来了尴尬。据了解,我国大豆油市场 90% 以上的份额被转基因大豆油占领。这让传统大豆的种植基地黑龙江处境非常艰难。选择在此时抨击转基因大豆油的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自然让公众质疑他的结论是否站得住脚。)


大家听到了吗?剪辑多可怕啊。实际上,就在央视随后播出的新闻1+1栏目,又针对这个话题做了 20 多分钟的报道:


(我们国家是进口了第一批转基因的大豆,应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争议甚至质疑就是和转基因大豆是相伴相生的。但即便是有了这样的一个背景,当我们今天看到王小语先生提供的这样一个观点的时候,仍然是感到触目惊心的。那接下来我们就连线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王小语副秘书长。)


这个节目比较长,我不多放,这个节目首先是再次采访了王小语先生,然后是专家连线,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先生,请他们分别谈了对王小语先生观点的看法:


(郑教授:这个报告我仔细看了下,还是挺荒谬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东西很牵强。因为我们国家肿瘤发病率提高有多种因素,尤其是我们原来工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土壤污染、水污染。这可能是核心的原因。把这个和转基因大豆油联系在一块,整个还是,我觉得是没有因果关系的。这样来说呢,知道有公开公正透明,我想消费者的疑虑慢慢会打消的。

主持人:好,谢谢郑教授。)


最后央视的结论是:


2011 年 12 月,农业部就曾发布《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所以,完整地看完央视夜新闻和新闻 1+1 栏目后,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央视是把王小语先生的观点作为一个反面的靶子来驳斥的,借这样的一个机会来辟谣的。结果却被某些人用剪辑的手法偷天换日,成了转基因致癌的证据了,不知道央视的制片人看到会作何感想。


不过,我看完节目后,对专家的发言依然还有一些不是很满意的地方,因为两位专家都没有针对王小语先生举出的具体数据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而是泛泛而谈。实际上,王小语先生所有的论据都来自一份报告,叫《2012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1]。我特地把这份报告的全文给找到了,下载下来一看啊,有 300 多页,要找到我需要的信息还真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为了求真的科学精神,我还是让小编耐下性子去核对王小语先生提出的观点。在报告的第 12-13 页,有一份 2009 年的全国各个采样城市的肿瘤发病和致死的具体人数的数据,但是原始数据并不是按照省份来分的,也没有比例数据,所以,从报告中是不可能直接看出全国哪个省份的肿瘤发病率最高或者最低的。如果想要知道哪些地区肿瘤高发,那么还必须像我的小编那样,把密密麻麻的 104 条数据耐心地敲到 Excel 中,然后统计出比例,再排序。这些工作大约需要 2 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最后小编把数据拿到我面前,我扫了一眼,就发现与王小语先生的说法有比较大的出入。例如,王小语先生说河南、河北等地是我国的肿瘤发病集中区。但是在这份数据表上,排名前十的城市是大连、上海、扬中、盐亭、海门、嘉善、苏州、杭州、阳城、厦门,只有一个河北涉县排名 12。而排在最前面的河南的一个城市是林州市,排名 39 ,而王小语先生说辽宁、黑龙江、浙江这些地方不是肿瘤高发区,可是在这份年报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辽宁大连市,而浙江省有两个城市在前 10 名中。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肿瘤发病率排名 28 ,比他说的所谓高发区的河南林州市的排名靠前多了。所以,结论就是王小语先生的数据真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我把这份年报中的数据贴在本期文稿中了,大家不妨自己查阅。如果大家有兴趣看一眼的话,就会发现,实际上即便是同一个省份,不同城市的肿瘤发病率差别也很大,比如江苏扬中市排名第 3,而江苏的盱眙县,仅排名 102 ,所以,从这份表中是不可能得出江苏的肿瘤发病率高于山东的,因为报告中只有城市的数据,没有省份的数据。另外,我还注意到,实际上全国各个城市的肿瘤发病率并无显著差别,大多都是千分之二、三的差别。这份报告在我提供的网址里可以进行免费的试读,当中就有 12-13 页的数据。



我还试图找到转基因大豆油消费的数据,想来核实一下王小语先生所说的那些转基因大豆油消费高低省份的数据是否准确,无奈我翻遍了互联网也找不到,如果哪位听众能找到,不妨留言告诉我。


关于转基因食品与癌症有关的消息,还有一条也是流传的比较广的,这条消息是 2012 年 月,法国凯恩大学的科学家在 SCI 核心期刊《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称,通过为期两年对 200 只实验鼠进行的分类试验,他们发现,用转基因玉米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很多文章中还配了很吓人的老鼠肿瘤的图片,似乎有图有真相。这篇论文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事情的全貌是,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接下去的 10 月份就予以了否定,认为实验路径和数据分析都有重大缺陷 [2]。论文也遭到了撤稿。


总之,到目前为止,在超过 3500 本的 SCI 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我没有检索到任何一篇没有遭到撤稿的指出转基因食品存在健康安全风险的论文。相反,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安全性与传统食品一致的论文却太多了,不仅仅有论文,还有权威机构的白皮书、报告,不计其数。


其中最有份量的一份报告是 2016 年美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转基因报告,美国科学院完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调研,最后的结果是一份长达 600 多页的报告。这份报告是向全世界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科学院指定的出版机构的官网nap.edu上免费下载 [3]。上一次做转基因的节目时,我已经提到过它了。那我们看看它里面关于转基因与疾病是怎么说的?


在报告的第 17-18 页写道:有专业人士提出质疑,转基因食品消费会否导致某些特定疾病的高发,比如癌症、肥胖、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自闭症、过敏等等。关于这些疾病的成因,也有很多环境、饮食等方面的假说,但都缺乏明确的证据。委员会进行了长期的病例对照研究。一组病例来自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消费转基因食品。对照组的病例来自英国和西欧,这个地区转基因的消费量不大。委员会发现来自英国和西欧的数据与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数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并没有差异,不会增加特定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病率,也不会降低。需要特别指出,一些类型的癌症的发病率在美国和加拿大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数据并没有显示这和食用转基因食品有关。另外,美国和加拿大的癌症发病率的变化模型大体上和英国以及西欧的模型相似。同理,得到的数据也不支持转基因食品会引发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高发。


提醒一下,本期文稿中有报告全文下载地址,有兴趣的听众可以自行下载阅读。


好了,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先讲到这里。我后面还准备了好几个常见朋友圈消息的查证,例如,奥运会是否禁止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到底吃不吃转基因食品等等。如果你觉得我是在为转基因利益集团代言,替某些机构洗地的话,那是抬举我了,就我这点影响力,还不至于被人看得上。实际上,我后面还要谈那些对于转基因农作物持谨慎态度的学者的观点,他们提出的对转基因农作物的质疑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也是出于理性的思考,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转基因问题是非常有益处的。


总之,今天先讲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继续。




[1]http://book.ucdrs.superlib.net/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10880454&d=755F1A3DA40E04BFB17A898EB9B87B4F&fenlei=1612
[2] https://new.qq.com/cmsn/20130622/20130622003394
[3]https://www.nap.edu/login.php?record_id=23395&page=https%3A%2F%2Fwww.nap.edu%2Fdownload%2F23395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8/88/84/wKgKj1uPMfDyxtgVAGyBNOeyRG4786-aacv2-48K.m4a Wed, 05 Sep 2018 01:36:30 GMT 14: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20532364 No
full 50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 71(大结局):一个星球一个实验]]> 这期节目,我给大家找到了一个视频,讲述了人类凶残地杀戮无辜的动物的过程。视频很萌,动物很萌,人类的枪却很刺眼。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科学声音视频”小程序中,找到国外科普视频精选的栏目,第 3 期就是。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5/6F/B5/wKgKjluLyNTgipl-AM1CwwYKjlk080-aacv2-48K.m4a Sun, 02 Sep 2018 02:45:25 GMT 27: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19969435 No
full 505 <![CDATA[听众问答 48:藿香正气水到底该不该喝]]> 看到这个标题,我估计很多人大概又要误以为我要挑起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争了,因为常听我节目的人知道我对传统医学的基本态度是废医验药,我主张是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重新诠释或者取代传统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君臣佐使、六淫五邪等理论,而对中药用现代医学的理论重新检验它的毒副作用和疗效,而不是因为经典名方就可以采用双重标准来对待。但我今天真的不是来说传统医学中的问题的,而是我发现,很多普通老百姓经常会用错一些常见的中药,我想不管是现代药还是传统药,吃错药总归是不好的。

 

为什么要做这期节目呢,因为前两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觉得特别有感触。前几天我侄女来我家住几天,早上起来后,希望我能去给她买几瓶藿香正气水来喝,我问为什么啊?她说她中暑了,感到浑身无力,头很晕很晕,喝了藿香正气水就会好。我就跟她说,中暑的症状可不是你这样的,藿香正气水也不能治疗中暑,如果你确实感到不舒服,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不要自己随便买药吃,吃错药对健康是最不利的。但是我侄女坚持称自己是中暑,我怎么也说服不了她。

 

从这件事情我发现,很多人对中药存在的误区可能比现代药还大,所以我就很想做一期节目来谈谈藿香正气水。首先一个问题,藿香正气水能不能治疗中暑,我想让中医自己来解释是最有说服力的。

 

首先我们来听一下北京中医大学主任医师郝万山先生是怎么说的:
 
“(这本书里记载的藿香正气散包括了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大枣、白术、陈皮、后破、苦桔梗、炙甘草和生姜共13味中药。)这样的话,它就起到了外散风寒、内化寒湿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治疗夏天的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上吐下泻、身上发热头疼的一个很好的(药)。因为藿香是一个领头的药,所以它叫藿香啊。这个方子就用藿香来命名了。(这个好理解,那正气,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它呢?)这个正气呢,在这里应当理解为:纠正不正之气,这个“正”是纠正的意思。”
 
那我们再来听另外一个网上比较热门的中医知识讲座的自媒体节目是怎么说的?
 
“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藿香正气水,相当于40度的酒,不可治疗中暑。生活当中啊,不少人误认为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其实呢这是一个误区。人们俗称的中暑一般是由于高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而后出现的肌肉痉挛,最严重的中暑啊称为热射病。从中医角度上来说,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治疗应当是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水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就不适合治疗中暑。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你比如说感冒,寒湿为主是可以服用的。”
 
所以说句实话呢,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就根本找不到说藿香正气水能治疗中暑的,那为啥在老百姓中会广为传播呢?关键原因在于啊,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上面有这么一句,可治疗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那对于这个误解,有一个叫大熊猫中医的老中医啊就讲得很清楚,我们来听一下。
 
“藿香正气水是我们在市面上见了非常多的一种药物,在这个说明上面呢,它有一个“去暑湿”。这个暑湿呢,它和我们现代医学的中暑不是一个意思。我们现代医学的中暑是一个白话词,大白话的说法。它正经的叫法应该叫做热射病,它和我们中医所说的暑湿完全不是同一个病。
 
我们中医认为自然界是存在着风寒暑湿燥火这个六气的。这个六气是构成自然界的一个必备的几种气。其中暑气呢,它包含着湿,也包含着热,就是一种湿热。这种湿热作用于人体以后呢,会出现头晕、胸闷、胃胀、不思饮食、这个疲惫啊头疼啊,甚至低烧。这是中医的暑湿。他们没有搞清楚藿香正气水上面所写的“暑”和现代医学的“中暑”之间的这个关系,所以就造成了他们对于藿香正气水的一个误解。”
 
在我看来呢,吃了不该吃的药,远远比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危害更大。为什么?骗人的保健品一般都不敢往里面惨什么有毒性的物质,因为他们深知要骗的长久,有没有效果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出点什么事情,出了点健康问题那马上就倒大霉。所以,保健品里面一般也就是一些很容易被人体代谢掉的物质,吃了对身体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但中药不一样,它好歹是药物,是药物就会有副作用的。如果不对症吃药,就会产生没有必要承担的健康风险。
 
“藿香正气水知道吗?藿香正气水不知道吗?夏天防中暑的。我姐姐拿这个当饮料喝。夏天喝,一天两次!小罐的一天两次。后来我给她看《中华中医医学》杂志上统计,一直宣传它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饮料用,非处方药,结果每年导致几十上百人致残,出现副作用,生这个病那个病,都统计出来。我给我姐看,我姐哈哈大笑,她说我喝了几十年都没事,中国人喝了一千多年都没事,咣咣继续喝!”
 
老罗讲段子很好笑,在藿香正气水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那两栏中都写的是“尚不明确”,有些人可能以为尚不明确是没有发现不良反应的意思。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尚不明确是什么意思?”,结果的第一条就是百度知道,里面的最佳答案是这么写的,我念一下:国药准字药品上标注“尚不明确”的做法是国家许可的。“尚不明确”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品种在临床研究观察时,所观察的群体身上没有出现一些不良事件。这个回答是完全错误的,这也是我为什么非常不喜欢百度的原因之一,而如果你在 Google 上搜索同样的关键词,出来的第一条的结果就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看国家是怎么规定的,这个标注的法规是国食药监[2006]283号文件,《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非常清楚,尚不明确就是字面意思:不知道有没有不良反应。

 

但是,藿香正气水的成份中确实有值得我们警惕的东西。首先,最需要警惕的就是酒精,还不是一点点酒精,藿香正气水的酒精浓度是 40%,相当于 40度的白酒。要知道 41 度的白酒就算是高度白酒了,所以,喝了藿香正气水开车,那铁定是酒驾了。至于酒精有哪些副作用,我想这个不用我再多提醒了,我只说一句,酒精是国际癌症协会公布的一类致癌物。如果你是想找个借口过酒瘾,这当然是你的自由和权利。但如果是一个本身就不爱喝酒的人,却由于知识的盲区,为了治疗一点完全可以自己就好的感冒、腹胀、腹泻之类小毛病,就去喝高度白酒,那就不太值得了。
 
另外,藿香正气水中还有几味中药成份也是值得警惕的。
 
【厚朴】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在欧洲被禁用。厚朴含木兰箭毒碱,可能有箭毒样作用,可引起心动过速。
 
【生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可致肝肾功能损害。生半夏是《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附录的28种毒药材之一。
 
【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化学成分含槟榔碱,国际癌症协会把槟榔归为一类致癌物。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剂量微小,不足为惧,但是大家千万别忘了,一般来说,肝肾损伤是不可逆的,会长期累积,损伤一点是一点,这个和不会累积,能被代谢掉的毒素不同,是要尽可能的避免的。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用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物,那是迫不得已,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但是,藿香正气水说明书上治疗的那些小毛小病真的不值得冒着肝肾损伤的风险。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症状不对,喝藿香正气水就是吃错药,绝对不该喝。如果症状与中医的观点相符,我也认为不该喝,因为那些真的是小毛小病,与冒的毒副作用相比,真的不值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2/F2/2B/wKgKk1uE2QvhkXBbAFJ2g_6t4SU014-aacv2-48K.m4a Tue, 28 Aug 2018 22:00:02 GMT 11: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14315754 No
full 506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70智人的崛起]]> 这期节目,我给大家找到了一个视频,展示了在伊拉克博物馆中展出的一具尼安德特人的完整骸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科学声音视频”小程序中,找到国外科普视频精选的栏目,第  7  期就是。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3/04/43/wKgKm1uCX-mSCPgUALWNtqCZZwA826-aacv2-48K.m4a Sun, 26 Aug 2018 08:10:09 GMT 24: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7971210 No
full 507 <![CDATA[再答义峰山核辐射与健康的问题]]> 再答义峰山核辐射与健康的问题

我前几天做了一期节目回答义峰山建材是否影响健康的问题,结果节目播出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尽管我已经声明了我的文章代表我的独立调研结果,与政府无关,因为我有许多亲戚都住在绍兴,而且父母的养老房也在绍兴。但是,依然有非常多的人表示不理解,甚至表达了愤怒和谩骂,尽管作为一个职业科普人,早就习惯了各种不理解。但我还是第一次收到私信诅咒我死全家的。但这些都不会动摇我寻求真相的决心和勇气。


另外,有很多人忘记了我的文章谈的是核辐射与健康问题,除此之外的法律、道德、经济、政策、政府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超出了我科普的范围,也不是我有能力去调研和回答的。像这样一个引起了社会高度反响的事件,当然需要各方面的专家从各个角度来谈,我只能谈我有能力去搞清楚的问题。


文章发出后,有很多专业人士也都看到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上一篇文章有什么大毛病,或许存在一些不够严谨的表达方式,但这些都是在科普文和论文之间的模糊地带,写科普为了照顾普通人能看懂,不可能完全按照论文的用语来写作。


有一些反对意见,让我觉得很无语,明明是没有看懂我原文的意思,是错误理解后的发问,却好像是自己抓住了什么重大错误似的。但是,当我把心态放平和下来后,我觉得文章让读者产生误解也是我的写作问题,为什么我的表达会让别人产生误解呢?为什么我就不能把话讲的更通俗易懂一些,把这种误解消除在阅读过程中不是最好吗?哪怕被人认为是啰嗦,但总比产生误解好吧。不能怪读者不仔细,只能怪自己不注意。所以,我打算今天再做一期节目,回答最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上一篇文章因为写作仓促,没有顾及到的,也有一些问题是上一篇文章表达的还不够充分,导致产生误读的。那我按照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一个一个地来回答:


1.  既然义峰山的石料辐射符合国家标准,不危害健康,为什么不能用于民用建筑?如果辐射符合国家标准,为什么要说 5 家混凝土公司违规销售?


首先,按照北青记者在报道中写的,做出不能用于盖房子的评审结果是在 2005 年,那时候还没有建材石料的辐射标准,距离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也就是编号为GB6566的国标颁布实施还有五年的时间。所以,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知道是不是符合现在的国家标准。然后,当时因为缺乏具有管辖权的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当然是用最保守的态度,最高的安全要求去要求,我觉得主管部门这么做是对的,因为换了我,也会宁可错杀,绝不能漏网,这是正常的心态。所以主管部门就会做出不能用于盖房子的规定。涉事企业违规销售这一条是坐实的。还有一点,也是专家告诉我的,国家2010 年实施的这个标准实际上是要比国际标准严格许多,因为考虑建材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只是考虑辐射大小对健康安全的风险问题,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综合国情,也就是有没有更好更丰富的其他石材来源,如果国内有大量的辐射更低的石材,那么自然就会把标准定得更严格一点,反正有的是石材可以选择。最后,我给你打一个比喻来理解为什么说违规和有危害不能划上等号,就好像商店里卖的超时隔夜面包,能不能卖呢?按照规定不能卖。但是这些面包能不能吃呢?如果检测合格,就是能吃的。所以,请大家记住,我只有能力谈是否危害健康的问题,其他问题不应该来问我。


2.  政府发布的公告中说,建材检测的结果是基本合格,这是不是意味着还是超标,否则为什么要说基本呢?合格就是合格,加了基本就是心虚的表现。


实际上,这也是我很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专门请教了某省疾控中心放射所的专家,到底该怎么理解基本合格这四个字。他告诉我说,因为没有看到完整地报告,无法给我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从这份报告这么快就出来这一点来看,他的理解是,因为按照正常的检测流程,这份报告至少要十天以上才能出来,因为送检的材料需要做一些预处理。但是事出紧急,政府部门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民众要求政府尽快给出答复,我估计政府里面有些人多等一秒钟都是煎熬的。所以,检测单位迫不得已,只好采用了一些快速检测的非标准流程,因此你们在政府公告中也会看到快速检测这样的字样,那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基本两个字是为了谨慎。所以,专家估计过一段时间后,还会发布更详细的检测报告。不光是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还有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报告,要准确都需要时间。在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遵循客观事实,限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人能在二三天之内就拿出一个百分百肯定的结果。专家还提醒我一个重要的事情,国标的 1 贝克叫免管浓度,免管免管就是免于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说,假如所有的放射性元素浓度加起来的总量小于等于 1 贝克的话,那么就不用再继续做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分类检测了,这个规定是因为,国家标准详细规定了每种放射性元素的限值,如果总分都已经足够低了,那么再去检测每个分项就显得毫无意义了,这就叫免于管理。所以,这个 1 贝克是比国标更严格的标准。如果超过1Bq/g,那还要再分类检测各项元素的辐射是多少,这才能最后确定是否超标。所以从目前快速检测的结果是总浓度 1 贝克的情况来看,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了。最后,即便建筑材料超出了国标,也不能和危害健康划等号,因为国内标准比国际标准更严格,这依然等同于过期食品是否害健康的问题一样,还要针对是否有害健康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检测和讨论。再次提醒,我只谈健康问题,法律问题是另一个问题,与科普无关。


好了,以上两个问题是我觉得最有必要认真回答的两个问题,我也认为提出以上两个问题的人是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也是一个理性的人,同时也认真阅读了我上一篇文章。还有一些问题,我快速回答一下。有些人质疑我为什么一天按 8 小时算,不按 24 小时算,这个可能是我还不够啰嗦,上一篇文章中这个算法是引用北青记者自己的算法,也就是说,我上一篇文章想说的是即便是按照他自己提出的算法,也得不出远远超标的结论。然后又跟大家解释了,记者对国际限值的理解是不对的,算法也是不对,是否超过国际限值不是拿着一个某宝的检测仪随便测一下就能得出的结论,国际限值是一年的总辐射量,不能简单的平均分配到每小时。文章中什么时候用8小时,什么时候用 24 小时,都有前后的语境,只要你认真阅读了,我相信是能准确理解我的意思的。而且我还详细解释了国际限值不是有害无害的分界线,国际上也从来没有说过超过了限值就一定会有害。这个节目就不说重复的话了,总之,我上一篇文章只要阅读仔细,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发现有必须要修改的地方。另外,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微信公众号,叫“核能科普ABC”,那位公号的作者我觉得比我更专业,想了解更多核辐射知识的话,强烈推荐您阅读。


还有人对我提到医院的正常放射治疗表示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是在转移视线。真实的情况是,我上篇文章写出来后,有一位专家在审稿后就提出,你必须要提一下医院正常放射治疗,否则的有可能你的文章引起另一种负面效果,就是大家一看到医院的放射剂量那么大,都不敢就医,那你这篇科普文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了。所以,我才最后加上了那一段补充说明,本是好意,没想到反而让很多人误解我在转移视线,避重就轻。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人说我不顾家人的健康,滥用父母对自己的信任。我想告诉这位老兄,在义峰山这个问题上,我父亲比我还专业。他 1975 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今天叫成都理工大学放射性物探专业,当时全中国只有 60 名学这个专业的人,毕业后在核工业部华东地勘局下属的某找矿大队从事放射性物探工作直到退休,与放射性矿石打交道了一辈子。我的这些文章在发出前,经过了他的审阅和肯定。他本来还给我写了点东西,但是我没采用,因为太专业,动不动就是α、β、γ的,我说这样念出来,大多数人都听不懂啊。他还有点不太服气呢。


好,这个话题我们暂告一个段落,说实话这两天的工作计划有点被打乱,积压了不少必须要写的东西。希望大家放过我吧,别再追问了,我有能力说的都说完了,冤有头债有主,该找谁找谁去,我支持你们。



    ==============

限于本人专业能力,如果各位发现本文有任何疏漏或者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4/C8/4D/wKgKj1uA0B2gIcMDAE_ht0V51sg760-aacv2-48K.m4a Fri, 24 Aug 2018 14:01:36 GMT 1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7681877 No
full 508 <![CDATA[47答到底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最佳?]]> 我上期节目刚刚谈完生酮饮食,结果第二天,也就是 2018 年 8 月 16日,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就发了一篇研究碳水化合物与死亡率的论文[1],唉,要是提早两天发,我上期节目就可以做的更全面了。现在你可以把今天这期节目看作是上期听众问答的延伸。


所谓的碳水化合物其实就是糖类的另一种称呼,只是考虑到普通人一般听到糖就本能地以为只有甜的才叫糖。所以呢,在食品科学或者健康养生的话语环境中,一般大家都把糖类说成碳水化合物,简称碳水。像富含淀粉的面包、米饭、面条或者甜甜的各种糖都是柳叶刀这篇论文中所说的碳水。


去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柳叶刀发布了一篇研究脂肪与死亡率的论文,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这篇则是碳水与死亡率,不过好像比较安静,说的人不多。那我们少啰嗦,先上结论吧:这篇最新的论文的结论是,碳水摄入量占整个热量来源 50% - 55% 的人群,死亡率最低。


那么这项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观点可靠吗?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15428名美国人,年龄在45 - 64岁之间,来自四个分属于不同美国城市的社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研究人员用了六年时间,通过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这些参与者的饮食习惯。接着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长达25年,并记录了参与者的死亡情况。这 25年中,共有6283名参与者离世。


研究人员把每日热量来源中碳水占比低于40% 的定义为“低碳水”饮食,高于70% 的定义为“高碳水”饮食。研究发现在1/4个世纪的时间中,高碳水和低碳水饮食的人死亡率更高,而那些“适量碳水”,尤其是碳水占到总热量源50-55%的人死亡率偏低。


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做出了一项预测。以50岁以上的群体为例,适量碳水饮食的人群平均预期寿命为83岁,而低碳水饮食(也就是上期节目中提过的生酮饮食和阿特金斯饮食),这样饮食的人群的平均预期寿命少了4年,为79岁。


不过有一种吃法可以逆转这种颓势。柳叶刀公布的这项研究的第二部分中,研究人员详尽分析了用蛋白和脂肪替代部分碳水后,参与者们发生的不同反应。我们知道,蛋白质是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鸡鸭鱼肉就是动物蛋白,大豆、豆腐、坚果就是植物蛋白。柳叶刀的结论是,那些低碳水饮食者如果还同时摄入了大量动物蛋白和脂肪,则早死的概率更高。但如果同样是低碳水饮食者,他偏爱吃素,以植物蛋白和脂肪为主,那么早死的概率则偏低。这个结论,说实话我看到是挺震惊的,通俗点说就是过去一般认为吃鱼比吃肥肉总要健康很多吧,但是这篇研究却告诉我们,适当吃点肥肉没事,因为肥肉基本上都是脂肪,鱼吃多了反而不好,因为鱼肉主要是动物蛋白。我勒个去,这叫我这种酷爱吃河海鲜的人该怎么办啊。不过你先别吐槽我啊,我这里说的“适量”是指一天不要超过50克,也就是一块肥肉。毕竟肥肉的热量太高了,你稍微多吃一点点,脂肪在总热量中的占比就又超标了。那论文中说的多吃植物蛋白就是告诉我们要多吃豆制品。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赛德尔曼博士(Dr. Sara Seidelmann)是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心血管药物研究员。她在一份声明中说道,现在越来越流行低碳水饮食,用蛋白质或脂肪去替代饮食中的碳水,但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在欧美风行的以动物蛋白为主的低碳水饮食可能与整体的寿命缩短有关,如果你决定执行低碳水饮食,那么至少把你的碳水换成植物为主的蛋白质和脂肪,长期这样做会使你健康地老去。我伤心了,这就是叫我多吃豆腐少吃鱼啊。


研究人员在完成了对美国人的调查形成报告后,又汇总了其他七项研究的结果,形成了一份来自20个国家、包含了43.2万人的分析。这项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赛德尔曼博士早期的发现,那就是与适量碳水饮食相比,高碳水和低碳水饮食的死亡率总体增加了20%。但如果摄入的是植物蛋白和脂肪,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


如果听到这里,你感觉自己以前的很多认知被颠覆了,那么这篇论文中还有一个建议也足以颠覆很多人的观念,那就是,论文建议少吃水果,因为水果中的碳水占比太高,换句话说就是糖分太高了。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要多吃水果,因为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建议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但是观念在改变。不过我倒并不惊讶,反而印证了我之前看到过的一些研究报告,说水果中的糖与其他糖并无本质区别,你吃水果摄入的糖与喝软饮料、吃冰激凌摄入的糖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要以为水果中的糖就会比其他甜食中的糖更好。而糖现在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健康的第一杀手。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他们的研究只是发现了相关性,但没有证实因果性。也就是适量碳水与活得长有关,但活得长是不是适量碳水造成的,那还没有定论,这个说明为我保住了继续吃海鲜的唯一理由了。还有一点也很关键,研究人员是在最初的六年里调查了参与者的饮食情况。但随后的25年里,研究人员却没有进一步跟踪这个关键信息。老人们很可能改变了饮食习惯,而这也会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基本上,每种食物都含有碳水、蛋白质、脂肪三种热量源,这三大热量源同时也就是三大营养素。水和盐是没有热量的,计算食品的热量有一个快速公式,碳水的克数 × 4 + 蛋白质的克数 × 4 + 脂肪的克数 × 9,得到的结果就是含有多少千卡热量,有时候也说多少大卡。不过日常口语中大家也经常就直接说多少卡了,这个其实是不太准确的,但是在某些语境下,大家都这么说,也没办法。


但是要注意一点,食品标签上所用的单位一般是千焦(KJ),你要把这个数字除以 4 就大约等于我们熟悉的多少千卡了。说实话这个挺不方便的,日常用语和书面用语总是用的不同的单位。也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就没人想着改改。好吧,可能是我说外行话了,如果有更懂行的听众不妨说说。反正我觉得挺难受的。好,我们继续。


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天标准的热量摄入大约是2000千卡,低劳动力的女性可以低到1800千卡,体重高一点的男士可以高到2200千卡。我们取个平均值2000。那么按照柳叶刀的最新说法,碳水化合物占到总热量的50-55%,最延年益寿,也就是我们每天需要摄入1000-1100千卡的碳水。这比较抽象,我需要来举个实例帮助大家理解。


先给大家把计量工具定下了。我用的是一个很常见的4.5英寸的小碗,口径11.5厘米,高5.5厘米。我们平时在饭店中吃饭,你问他要一碗米饭,最常见的那种装米饭的小碗也是这么大。你可以点开本期文稿看一下。



这个碗装满,大概是200克的米饭,差不多也是200克的蔬菜,装红烧肉的话可以到300克。


那么200克的米饭,含有多少碳水呢?米饭中89%的热量源来自碳水,所以200克米饭含有差不多180千卡的碳水热源。米饭中,脂肪占到2%的热量,蛋白质是9%,基本可以忽略。假设一个人每天只吃米饭加一点点菜的话,他就是超高碳水的饮食。


实际上,会让大多数人吃一惊的是,苹果的碳水占比比米饭还高。它的碳水占到了总热源的95%。一只 200 克的苹果,含有的热量是 108 千卡,差不多半碗米饭。简单来记忆的话,吃两只苹果就相当于吃了一碗米饭。蔬菜的碳水占比也不低,比如卷心菜的碳水占比是65%,不过蔬菜的重量很轻,总热量不高,所以,尽管多吃点,吃不胖的。


这些东西碳水都很高,但剩下的食物,尤其是要放油的炒菜,则是蛋白质或者脂肪占大头了。比如,咖喱鸡块,脂肪占比56%,蛋白质占比34%,碳水只有10%。肉末茄子,脂肪77%,蛋白质13%,碳水10%。


按照柳叶刀的说法,碳水占比50-55% 是最好的,但是真要实现这种配比,说实话,没有一个专门计算热量、营养素占比的 APP,这事情光靠一句简单的“适量多吃米面”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如果你下决心要开始改变饮食了,无论是哪种营养源占第一位,都不能简单的凭着感觉走,还是要计算一下才稳妥的。


我估计听到这里呢,有一部分听众该晕菜了,现在彻底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了。我的观点是,在综合了所有已知的研究成果后,我觉得最健康的吃法就是同时满足三个目标:1. 总热量控制在 2000 千卡左右。2. 按照中国膳食宝塔推荐的食物配比。3. 碳水占总量的 50% - 55%。


要同时满足这三个目标,就有点像是用凑答案的方法解方程式了。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的助理小编,让她试着算算,看看能不能同时达成三个目标,她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给我凑出了一份。


下面是她凑出来的食谱,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早餐,纸盒装牛奶一盒(250毫升),半小碗燕麦片(100克),鸡蛋1个,
上午零食,花生25粒,中等大小的苹果一个(250克),
午餐,米饭一小碗(200克),花菜黑木耳一小碟(200克),洋葱黑椒牛肉一小碟(200克)
下午零食,豆腐干一块(50克),酸奶一小盒(100毫升),
晚餐,米饭一小碗(200克),清蒸鲈鱼半条(100克),清炒卷心菜一小碟(200克)

这样算下来的结果是:一天总计热量1983千卡,碳水占比52%,蛋白质22%,脂肪26%。

记得,每天还要喝八杯水,200ML的小杯子。配合走路一小时,差不多是六七千步。


好了,大家自己可以考虑一下,是否需要参照我这份生活指南来生活,我很想听你留言谈谈你对这份食谱,或者说这种生活的看法。


这就是本期的听众问答,我们下期再见。


[1]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ub/article/PIIS2468-2667(18)30135-X/fulltext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6/6C/0F/wKgKnFt-EonxQnW7AGG3FFpQuZ0961-aacv2-48K.m4a Wed, 22 Aug 2018 13:27:22 GMT 13: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7164809 No
full 509 <![CDATA[绍兴义峰山矿石核辐射会影响健康吗?]]> 今天打乱原计划,要给大家做一个特别节目,谈一谈辐射与健康的问题。先简单说明一下缘由,从前天开始,我收到很多来自绍兴老家亲戚的咨询,很多长久没有联系过的亲戚也出现了。他们咨询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我家的房子还能不能住?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18 年 8 月 18 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标题是《绍兴义峰山放射性石料流向民居,辐射超标》,北青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绍兴义峰山因为属于放射性异常区域,因此国家规定这里出产的石料不能用于盖房子的材料,只能用作建设堤坝。但是,记者却发现,这些石头几经变身,最终流向了绍兴的多处已建和在建居民楼盘。记者还对几处居民小区做了检测,发现辐射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作者在文章摘要部分的最后一句话,用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写道:亮起红灯、“嘀嘀”作响的检测仪,对环境风险发出提示和警告。


通过跟亲戚的电话了解,这篇报道现在已经闹的整个绍兴城满城风雨,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情,也几乎人人自危,因为各种传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我对这次事件也非常关心,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家的老宅前年拆掉了,在原地建起了新的居民小区,叫滋江家园,这两天正在抽签,马上就要拿钥匙了,父母正非常开心地筹划着怎么装修。虽然这个小区不在官方公布的涉事小区名单中,但有传言说其实也用了义峰山的石料。而我的父母是打算叶落归根,回老家养老的。所以,对这件事情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出严肃认真的独立调研,给所有的亲戚也给父母一个可靠的回答。为此,我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开始了调研,科学声音的专家团中刚好就有某省疾控中心放射所的专家,由于按照正式的规定,如果我要说出单位的名称和专家的姓名,是需要他们单位审批的,那就太耽误节目的播出了,所以我后面就只好采用隐名的方式,我还咨询了我父亲的老领导,前华东地勘局的局长,以及和我的助理小编一起查阅了很多中英文献。


考虑到这期节目必须要做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所以,我会先用最直白简单的方式说人人能听懂的结论,然后逐步补充稍微专业一点的说明。


先正式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的研究结论是:北青记者夸大了危害。房子可以住,不要担心。如果有人认为我是收了钱,在为政府洗地,你将来可以调查我的父母是不是住在绍兴。我不会出卖父母的健康。


接下去讲为什么。在北青的那篇长篇报道中,我相信,有两段话是最让大家引起恐慌的,第一段是这样说的:


“北青深一度记者使用环境监测仪对由阳力混凝土公司供应混凝土的一号楼一层室内进行取点检测,仪器显示检测结果在0.25-0.35微西弗每小时。即便以每天接触8小时计算,辐射值也已超过国际辐射每年接触限值:1毫西弗。”


这段话是这位记者故意夸大事实的明证。这里面提到了两个单位,一个是微西弗,一个是毫西弗。大家先不用去弄明白这两个逼格很高的名称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告诉你,1毫西弗 = 1000微西弗。检测结果显示的是每小时多少微西弗,那么怎么换算成每年多少毫西弗呢?很简单,按文中的算法就是乘以 8 再乘以365,好了,请大家自己拿出计算器,算一下 0.25*8*365 和 0.35*8*365 ,结果是 730 和 1022。也就是说,按照这位记者测出的最高值,也只不过是每年 1.022 毫西弗,超出了 2.2%,如果是按照平均值,则不到 1 毫西弗。这是白纸黑字,最简单直白的证据,当然,事情还没这么简单,记者夸大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我后面会有更加专业的说明。咱们别急,再来看第二段让大家更恐慌的说法:


“北青深一度记者对位于义峰山附近、浙东运河边的名为江南景园的小区高层住宅进行取点检测,检测结果数值最高达到0.4微西弗每小时。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环境省设定的污染范围内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标准是0.23微西弗每小时。”


首先指出这段文字中的第一个春秋笔法,根据我的查证,0.23 这个数字是日本的法律规定的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公共环境辐射量的限值[1],不是单单针对福岛地区的。但是,作者很有意思,他写的是“日本环境省设定的污染范围内居民可以重返居住的标准是0.23微西弗每小时。”这段文字有意思就在于你没法说他哪里写错了,但是他给人的印象是福岛是核污染地区,要在这种地方居住,限值都不能超过 0.23 ,那其他普通地方的限制肯定比这个还低很多。所以,我说这是春秋笔法,有意带路。然后,请大家注意一点,这个 0.23 是公共环境,也就是室外,并不是指室内,而文中说的那个 0.4 是室内检测数值,这两个是不能直接比较的。因为,你如果处在一个公共环境是 0.23 的地方,也就是意味着你一天 24 小时都泡在这个环境中。来,我们再拿出计算器,算一下,0.23*24*365 等于多少?2015,哇,怎么有 2 毫西弗了,前文还提到国际限值是 1 毫西弗吗?难道日本人特别不怕死吗?


当然不是,那么接着再来说这个 1 毫西弗是咋回事。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以及各国都有公众接受辐射剂量的相关条例规定,我国的标准是GB 18871-2002,但我看下来内容基本上都差不多,我们以规定的比较细致的2017 版英国《电离辐射条例》[2]为例,上面是这么规定的:普通人接触的辐射量一年不超过 1 毫西弗,极端情况下不超过 50,而成年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年不超过 20 毫西弗,极端情况下不超过 500。但是,你要知道一下,这些限量标准都是指的天然环境中,在医院中,有些介入手术可以高达几十上百毫西弗的剂量,该做也是要做的,更何况大家知道有一种癌症治疗方法叫放疗,就是用放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环境中的辐射量,和一个人接触到的辐射量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环境中的辐射是不可能被人体百分之百接触的,你穿衣服,盖被子都能挡掉一部分辐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日本的规定是每小时环境辐射 0.23,换算成年也就是 2 毫西弗每年,因为这 2 毫西弗不可能都被人体接触到,实际情况是,真正能被人体接触到的是很少一部分。


你再注意,在英国的规定中,一个相关工作人员,比如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他的限量就比普通人提升了 20 倍,难道放射科医生就可以为了工作牺牲健康吗?不是的,这说明,即便是超出了 20 倍都不能说是远远超出了安全范围。所以,在北青的那篇报道中,摘要部分所谓的“辐射量远远超出国际标准”是明显夸大其词了。


事实上,关于多少辐射剂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是很难做定量研究的,因为科学家受到科学伦理的限制,不能像普通药物那样来个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只能靠各种旁证来估算这个安全范围。不过,中国有一个地区,因为天然的环境辐射比其他地区要高很多,这就相当于成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对照实验组。


这就是在放射病研究领域非常出名的中国的阳江地区,这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住着 200 多万人,这个地区因为含有天然辐射源,使得环境中的辐射量是其他普通地区的 3 倍左右,也就是每年 6 毫西弗左右。[3]所以,这个地方就成了最好的研究辐射和人体健康的天然样本库了。那么结论是什么呢?有一项规模很大、跨度很大的研究,从 1979 年一直跨越到 1995 年,跟踪记录了 10 多万人的健康状况,论文是在 2000 年发表在了 SCI 的核心期刊《辐射研究期刊》上[4],结论让研究者舒了一口气,阳江地区的癌症死亡率与对照地区基本相同。


其实,国际上公认的因为辐射而罹患癌症或者其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比你想的远远要低,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是这样的,每接受 1 西弗,也就是 1000 毫西弗的照射,你在一生中罹患癌症的风险也只会增加 5.5%。而专家说 1000 毫西弗的照射,人马上就会患上急性放射病,就是身体马上就会有发病症状。而如果剂量达到 6000 毫西弗,那就没有救活的了,也不用去考虑患上癌症了。如果我用大白话来给你解释这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年了,你还没有患上什么放射病,那么你因为房子放射性得癌症的风险就基本上不存在了。


所以,目前国际上规定的限值是非常保守的一个安全数字。我有一个亲戚打电话给我说,他自己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检测仪,在家里测出的数值是 0.4 ,说比日本规定的 0.23 高出了一倍,觉得很恐怖。我跟他说,即便你一天 24 小时呆在家里不出门,那么一年也就是 3 毫西弗左右,只有阳江地区的一半。而这个 3 毫西弗也只不过是环境中的总量,能被你人体吸收的只有其中的一点点,你怕什么呢?


讲到这个淘宝上买辐射检测仪的事情,我也咨询了一下专家。专家告诉我,淘宝上的这些卖家都是大忽悠,一个几百元的所谓核辐射检测仪,实际上就是一个盖革计数器,由于仪器的原理限制,只能做非常粗略测定,测出来的数值的误差在一个数量级之内,也就是说误差高达 10 倍都是正常的,而相差个 2、3倍那是太正常不过了。凡是说误差在百分之几的,那都是为了营销。就是真要测,也得买一个上千元的才能测的准确一点。但是,专家又说了,测那个基本没用,因为他们疾控所如果要检测室内环境放射污染的话,主要是检测另外一个指标,就是空气中氡元素的含量。为什么要测这个呢?原因是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分成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一个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从你的皮肤侵入,这个叫外照射。另外一种伤害是人吸进了含有放射性元素氡的气体,然后射线会从人体内部直接作用在脏器上。你想想也知道,内部的伤害肯定比外部来的大。氡元素实际上是几种不同的放射性元素衰变后的产物。


检测空气中氡的含量那就不是淘宝上几千块钱买一个仪器就能做到的了,一台有效的检测仪最少也要几万元,通常都要十几万,但这种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是氡的实时含量,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波动。如果要真正检测人长期生活的室内环境,就需要测定长时间累积的氡含量,这才对长期生活健康有参考意义,这就需要用到一种叫径迹蚀刻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一个配套齐全的实验室才能做,绝对不是个人或者某个非专业单位可以做的。而氡含量的计量单位是 Bq,也就是贝克,不是大家在文章中看到的西弗。


上面这段可能让你听着有点费劲,没关系,这一段的结论就是说:在环境是否有放射性危害这种极为专业的问题上,你只能听专业的、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任何个人或者非专业单位的检测都没有真正的参考价值。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 8 月 20日,绍兴市政府及时发布了调查进展情况通报,可以说动作非常迅速。政府委托多家国内有资质的权威检测机构,对涉事建筑材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是一致的,每克样品中含有的氡是 1 贝克左右,这符合国家标准,对健康没有危害。另外,也对部分室内环境采样点完成了快速检测,也都未发现异常。这些权威发布大家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可以自行阅读参考。如果你懒得去看,或者看不懂,那么我看过后的结论就是:检测结果挺好的,不用担心。


不过,我很快在亲戚们的微信群中又看到了一个传言,说其中一个检测单位,也就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是一家已经被注销的单位,言下之意就是怀疑检测报告的公信力。还真是巧了,这个单位和我父亲的工作单位是一个系统的,隶属于华东地勘局下面,而地勘局的前任局长恰好是我父亲的老领导,在我小时候,我们俩家就是隔壁邻居。我马上就联系了老局长,跟他了解情况。


老局长告诉我,这家单位成立都快 30 年了,是辐射环境测试的权威单位,那么长时间,换过好几任法人,有些网上的记录不准确也难免。但肯定是资质证照齐全的国内最权威的检测单位之一,而且也不可能为了点检测费给委托方提供虚假资质材料的。让我大可以放心。


顺便我还问了一下他对北青报那篇文章的看法,老局长认真看完后,说了几点,总结来说就是:文章夸大其词、偷换概念、小题大做、全是外行语言;


为什么说他偷换概念呢?因为 1 毫西弗的国际标准是指一个人在一年内接触到辐射总量,不能简单地平均到每小时。就好像你的血压、心率每天在不同的时候测量都会不一样。环境中的辐射剂量也是这样,在不同的气温,不同的季节测量也都会相差很大。所以,记者测量了一次就说超标这是很外行的。还有,这次涉事的是建筑材料,那么真正应该首要检测是否超标的样品首先也应该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如果超标,再检测环境辐射量来互相印证,而不是本末倒置。影响环境辐射量的因素有很多,否则你怎么知道环境中的辐射不是其他一些例如奇石、玉器、夜光类的摆设导致的呢?这种态度是非常缺乏科学精神的,很不严谨的。


这个看法与疾控中心放射所的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问他,你对文章中那张亮着红灯,显示 1.49 数字的检测仪照片怎么看时。他回复我说:

1.49 就能触发的报警器只能说明他设置错误了。一般来讲全居留场所防护要求是2.5,部分居留和偶然居留10就足够。报警器一般在这个限值之上。


如果我见到这位记者,我只想问他一个问题:请您诚实地回答我,检测仪的报警阈值是你自己设置的还是出厂默认设置呢?


我最后想说的是:涉事企业违反规定,将只能用于堤坝建设的建筑材料违规销售,难辞其咎,必须受到处罚。北青记者揭露无良商家的不法行径本身是好事,但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夸大了辐射危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的恐慌,这也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原则,最起码也应该在报道发出前交给一个稍微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看一下,听取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限于本人专业能力和写作时间,如果本文有什么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科学精神就是想尽办法找到真相。


--------------------------------------------------------------------------------

[1] http://america.aljazeera.com/articles/2014/9/13/fukushima-bringstroubletomushimushiland.html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onising_Radiations_Regulations

[3] 中国辐射卫生 2004 年3 月第 13 卷第 1 期

[4] https://academic.oup.com/jrr/article/41/Suppl/S31/1006292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B/8A/5E/wKgKllt7-k3gJanYAIR4VFOHZzc938-aacv2-48K.m4a Tue, 21 Aug 2018 09:49:08 GMT 17: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6911701 No
full 51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9年轻的古人类学]]> 这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展示阿舍利工具的小视频,这把工具是在欧洲出土的,现在在博物馆中展出。有兴趣的听众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石头工具”,就可以收看了。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5/4E/2E/wKgKlFt5ILKh9lrVALkUzqT0O2g524-aacv2-48K.m4a Sun, 19 Aug 2018 01:17:25 GMT 24: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6467702 No
full 511 <![CDATA[听众问答 46:答生酮饮食到底好不好?]]> 一位叫神仙的听众在微信公号中留言说,我看到有人说生酮饮食可以用于治疗癫痫、多动症、老年痴呆、抑郁、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甚至,生酮饮食对部分恶性肿瘤也有很好的疗效。有这么神奇吗?我记得还有一位叫新秀威少的听众也是生酮饮食的热心推广者,不止一次地私下或者公开呼吁我做一期节目谈谈生酮饮食。那我这周就和助理小编一起,耐心查了一些资料,仅供大家参考。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生酮饮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不够充分,因此,各种各样的材料比较多,也比较混乱,我一来不是营养专家,二来做这个课题的时间也有限,所以我只能对我查阅到的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但无法保证全面,或许还有一些重要的研究证据我没有找到,如果各位发现这期节目有一些什么重要的遗漏的话,可以在留言中补充,我和小编都会认真阅读。


首先我要给生酮饮食下个定义。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网站公布的信息[1],生酮饮食就是低碳水、高脂肪、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我们正常人的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碳水会占到总摄入热量的55-65%,剩下的热量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而在生酮饮食中,脂肪能占到至少六成多,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加起来只有两到三成。所谓的适量蛋白质差不多是15%的热量占比,所以生酮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占比是 10-25% 左右。用大白话来说呢,生酮饮食者几乎不吃米面、少吃蔬菜多吃肉。不过对于吃多少蔬菜和肉的看法,各种尝试生酮饮食的人看法不一,维基上说生酮饮食应该就着大量蔬菜一起吃[2],主要的作用是营养均衡和防止便秘,数字媒体brit+co最新的文章[3]提出肉也应该适量,脂肪的来源应该尽可能通过橄榄油、牛油果等食物获得。而盯着肉吃、几乎不吃蔬菜,是过去生酮饮食比较片面化的执行方法,不过现在在一些文章中依然可以看到。根据生酮饮食“低碳水、高脂肪、适量蛋白质”的定义,理论上制定食谱,保证脂肪的热量占到了绝对的大头,吃什么并没有绝对的限制。选择少量、适量还是大量的蔬菜水果,还有是不是一定要吃很多食谱中提及的牛油果都可以因人而异。现在有专门的APP可以记录热量和三大热量来源的占比,你制定食谱时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脂肪在热量中的占比。不过,大多数生酮饮食者的目的是为了减肥,而不是治疗疾病。


我来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生酮饮食的食谱。我以成年人减肥一般每天摄入1600卡路里为例,给大家做了一个最方便的生酮饮食示例,参考了网上一个记录自己生酮饮食的案例[4]。早餐,一盒 200 克的午餐肉,有些人可能对多少克没有概念。就是超市里最常见的是梅林牌,10元左右一盒的那种就是 200 克;午餐,蔬菜色拉300克,煎鸡胸肉250克,差不多是装满一个盘子大小的量,最常见的必胜客这样的西餐馆常用的盘子,不过说是蔬菜色拉,色拉只有很少一点,不然热量会超标,色拉酱的热量比薯片的热量还高;晚餐,酸奶200克,牛油果1小个。总热量1585千卡,三大热量占比为脂肪61%,蛋白质17%,碳水22%。不过我这只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如果要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食物来源还需要更丰富。



实际上,生酮饮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已经有将近 200 年的历史了,最早出现并不是有人拿它来减肥,而是为了对特定的疾病展开治疗。19世纪时,生酮饮食就被广泛用来控制糖尿病。但比较讽刺的是,就在刚过去的2018年8月10日,我看到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国食品、营养和健康协会的格兰多以及其他科学家在《生理学期刊》发文[5],他们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证明,生酮饮食会增加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当然,动物实验的结果还不能放到人身上,但至少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了。很有可能是违背使用者的初衷的。


到了1920年,在其他疗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患癫痫的儿童也会采用生酮饮食。后来甚至有人尝试用这种饮食法来治疗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阿尔兹海默症等。但我必须提醒各位,这种治疗方案目前都还只能算是另类医学的治疗方案,有点像中国的偏方,并不能代替药物。如果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你可以尝试,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真正让生酮饮食声名鹊起的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掀起的低碳水饮食热潮。当时美国人一头热,认为只要少吃碳水,就能瘦下来,就能健康美丽年轻态。和生酮饮食一样出名的还有阿特金斯饮食法,它的特点则是蛋白质唱主角,高蛋白低碳水低脂肪。有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来区分这些不同的饮食法,三大热量源,碳水唱主角的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饮食,生酮饮食是脂肪第一,阿特金斯饮食则是蛋白质为先。


当然,你可能还听说过各种各样的饮食法,但种种饮食法一般都是阿特金斯饮食的翻版,只有强调高脂肪的生酮饮食则是独树一帜,第一次听说的人会感到很惊讶,毕竟我们的观念里无法把大口吃肉和健康联系起来。


那么生酮饮食真的能减肥吗?它背后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呢?生酮饮食如果要成功减重,就必须基本掐断糖原。我们一般从碳水化合物中获取到糖,不仅仅是甜食,所有的米面、淀粉类的食物都是糖原。如果基本掐断碳水化合物,身体首先会从肝脏中提取储存着的葡萄糖,并暂时分解肌肉释放葡萄糖。这样过了三四天后,储存的葡萄糖也完全耗尽了,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会降低,身体开始把脂肪作为主要的热量来源。在糖原缺乏的情况下,肝脏代谢脂肪会产生酮体。酮体的“酮”字就是生酮饮食的“酮”,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当酮体积聚在血液中时,会产生酮症。健康人如果长时间不吃东西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也会经历轻微的酮症。发生酮症时,肾脏开始排泄酮体,随之排出的还有尿液和其他一些体液,这时人体的重量就会减轻,减轻的都是包括尿液在内的比正常量要多的体液的重量。


要注意的是,血液中如果含有过量的酮体,则会发生酮症酸中毒。这个病一般发生在患有 I 型糖尿病的病人中,发病原因是他们的身体无法产生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防止酮体过量。但是在一些病例中,长期低碳水的饮食可能会让一些非糖尿病患者也发生酮症酸中毒,原因就是我们刚才提过的葡萄糖耗尽会使胰岛素水平降低。新闻里偶尔会有减肥的的人中招的报道。酮症酸中毒时,一开始呼吸会感觉有异味,并会有想吐、身体虚脱等不良反应。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对多项生酮饮食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后认为[6],可以证实,生酮饮食在短期内会对人体代谢产生有益的变化。除了体重减轻,与超重相关的健康指标也都得到了改善,比如血压降低了、胆固醇水平下降、甘油三酯降低。但是,这里有一条重要的结论,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一年,生酮饮食与常规饮食在减肥效果和改善肥胖导致的疾病上的效果,基本是相当的,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哈佛的建议是,对于使用其他方法减肥都无效的人来说,可以在咨询营养师或医师之后,考虑使用生酮饮食。


你可能会觉得生酮饮食还挺爽的,可以放心吃肉,尤其是对那些肉食爱好者们。但实际情况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过度压制碳水的摄入会导致饥饿、疲劳、情绪低落、烦躁、便秘、头痛和大脑经常一片空白。虽然如果你长期坚持了生酮饮食,这些症状也能逐步适应,但是你要想清楚了,咱们中国有多少美食是用米面做的啊,一旦采用了生酮饮食,吃碗美味的牛肉面就铁定碳水超标了。


除此之外,生酮饮食从长期来说还有一些副作用,包括前面提到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其他一些容易查到的研究表明,它会增加肾结石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也有可能导致尿酸过高,而尿酸过高的人容易发生痛风。维基百科上还提到,有些生酮饮食还会限制液体的摄取,我们刚才也提到过,酮症减轻重量靠的就是体液的排出,靠多排体液少喝液体来减重。但这么做会提高肾结石的风险,也容易造成便秘,现在的生酮饮食已经不再限制液体摄取了。这一点大家注意,喝口凉水都会胖只是玩笑话,再减肥也不能走火入魔连水都不喝。此外,除了肉,几乎把整个食物圈挡在了嘴巴门外,也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或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


如果你感觉这些副作用都在承受范围之内,那你可以尝试,至少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致命的风险。但从我看到的资料来看,目前对生酮饮食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大多数的研究参与者人数并不多,参与时间也不长,通常在三个月以内,并且不包括对照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哈佛的说法,II 型糖尿病的患者正在越来越多地尝试生酮饮食。对此,科学界是有争议的。根据我前面提到过的研究,在小鼠身上的实验证实,这种饮食会增加 II 型糖尿病发病的可能。但小鼠和人毕竟是两回事,还需要更多的人体研究来看看,本来是用来治病的饮食疗法有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而生酮饮食治疗癫痫一般也只用于常规治疗无法控制病情的儿童。


去年9月的时候,朋友圈疯传一篇文章: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柳叶刀从 2003 年到 2013 年,针对 35 岁到 70 岁的成年人,在 18个国家,问卷记录了 13 万人的进食情况,主要调查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和饮食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结论: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和总死亡率风险的增加有关,而脂肪的摄入量和总死亡率风险的降低有关。当时生酮饮食的拥护者一片欢欣雀跃。虽然这项研究只是初步的,而且马上就有专家出来辟谣了,科普作家、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表示[7],这项研究是在部分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中进行的,对我国进行的调查数据有偏差,我国大多数国民碳水化合物吃的并不多,这篇研究不能证明绝大多数国人少吃主食或用肥肉来替代主食,会更有利健康。云无心认为,研究只说明了脂肪和肉吃得太多、太少都不好,并不是可以随便吃。而且,虽然这项研究的膳食推荐范围与现在的膳食指南存在一些差异,但相差并不大。我觉得,在对于怎么吃才健康这件事情上,各种各样的争议肯定会长期存在。


为了做这期节目,我看了不少生酮饮食爱好者的食谱,发现他们遵循的其实还是低热量减肥。毕竟热量守恒是不会变的:你的体重变化由你每天摄入的热量所决定,如果摄入的热量 > 支出的热量(包括新陈代谢和运动),也就是吃得多动得少,你就会长胖;反之,你就会瘦。


讲到这里,我们的结论就是:平常心看待生酮饮食,它既不是什么骗局,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你如果想尝试,我也不拦着。


最后,如果你问我会选择什么样饮食结构,我觉得,权威机构发布的膳食指南依然是最值得信任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官网上推荐的是各个国家自己的膳食指南,中国的是膳食宝塔,美国的是我的餐盘[8],然后它还发布了一份英文的总结性的指南以及各国对比,名为《餐盘、金字塔、星球:不同国家健康和可持续的膳食指南的发展情况与评估》[9]文件地址我都附在本期文稿中了。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多吃蔬菜、水果,碳水、脂肪、蛋白一样都不能少,均衡最重要。

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


[1] 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source/healthy-weight/diet-reviews/ketogenic-diet/

[2]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94%9F%E9%85%AE%E9%A3%B2%E9%A3%9F

[3] https://www.brit.co/how-much-meat-on-keto/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04006

[5] https://physoc.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113/JP275173

[6] https://www.hsph.harvard.edu/nutritionsource/healthy-weight/diet-reviews/ketogenic-diet/

[7] https://mp.weixin.qq.com/s/3jxHctUMbfwSpP2b49mWbg

[8] http://www.fao.org/nutrition/education/food-dietary-guidelines/home/zh/?utm_content=social-s3y47

[9] http://www.fao.org/3/a-i5640e.pdf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1/FB/65/wKgKlFtyq2OzlQXmAHHfplgarw8548-aacv2-48K.m4a Tue, 14 Aug 2018 22:00:01 GMT 15: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5601022 No
full 512 <![CDATA[【特别节目】接受央广夜访谈:伪科学和科学素养]]> 这是我 2018 年 8 月 12 日晚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夜新闻栏目采访的全程实况录音,已经去除了广告和一些不是很要紧的内容,完整保留全貌,欢迎收听。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B/4D/16/wKgKlVtxPHeSsYDKAlqzp49Mias651-aacv2-48K.m4a Mon, 13 Aug 2018 08:01:13 GMT 1:21: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5292139 No
full 51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8围绕着直立人的众多谜题]]> 本期节目,我特地给大家找了一个有意思的小视频,听多了露西啊纳莱迪人啊,线粒体夏娃啊 Y 染色体亚当啊,他们或许都是我们的祖先,但说来说去都是基因啊骨骼啊,让我们说说脸吧,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有没有想过人类脸部的进化史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输入“face”就可以收看了 。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0/3E/86/wKgKlVtwFhPQ9xtTAKg8Aie-9Rs049-aacv2-48K.m4a Sun, 12 Aug 2018 02:39:54 GMT 22: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5053939 No
full 514 <![CDATA[听众问答 45:答电子烟能帮助戒烟吗?(今天40岁生日)]]> 有一位叫孙强的听众给我留言说:现在市场上电子烟大行其道,有逐步取代纸质香烟的趋势。同时,对于电子烟的利弊又充斥着各种描述,众说纷纭。我是一个20年以上烟龄的老烟民,本来想按着最大众的办法,先改抽电子烟,再慢慢彻底戒掉烟。结果又担心改成电子烟更受伤害,真是纠结!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做了不少功课,查询了很多相关资料。在回答电子烟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有一些关于香烟危害的前置知识,这个可能有点老生常谈。香烟可能是最公认的致癌物之一了 ,世卫组织已经明确宣布吸烟和肺癌的发生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但实际上,尼古丁并不是香烟对健康的第一杀手。真正危害最大的是香烟中含有的焦油,所以,在香烟盒子上,标注最明显的一个指标就是焦油含量,最常见的含量是每支香烟含有 10 到 12 毫克的焦油。焦油含量越高,“烟”味就越足,反之就越淡。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些烟民认为越贵的香烟对健康的危害越低,其实不是的,比如70多元一包的软中华,焦油含量 11 毫克,而3毫克的中南海,只要 22 元一包。


尼古丁是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而焦油是造成最大健康风险的物质,包括导致许多类型的癌症。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烟草的烟雾中含有超过 7000 种化学物质,大多数都包含在吸烟产生的焦油中。包括一氧化碳、氨和氰化氢在内的 250 种化学物质会对吸烟者和接触二手烟的人产生危害,其中致癌物的数量为 69 种。


焦油的危害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它会使肺部的纤毛失去作用。纤毛是气管上细小的毛发状的突起物,它们可以收集污染物,一旦纤毛不起作用,焦油中的毒素就会深入进肺部。虽然这些毒素在你呼气或咳嗽时会被带出来一些,但还是会有很多毒素留在肺部,对你造成伤害。


我们再来说一下尼古丁,每根香烟含有 8-20 毫克的尼古丁,平均数值是 12 毫克。但含量和摄入量并不是一个概念,大家知道抽烟是吸进去一部分,吐出去一部分,所以,每个人吸入的烟雾量差异很大,有些人就是从嘴里进,鼻子中出,根本不过肺,而有些人恨不得一点烟也不吐出来。平均来说,每抽一根烟,差不多吸入1-2毫克的尼古丁。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尼古丁普遍存在于食物中,茄子、土豆和番茄都含有尼古丁。一根 100 克的茄子,大约含有 0.01 毫克的尼古丁。也就是说,吃 100 根茄子,摄入的尼古丁就差不多相当于吸一支烟吧。


尼古丁是香烟中的成瘾物质 。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政府下属的“现在戒断吧(quit now)”组织 的说法。抽烟后的10秒内,尼古丁就能通过肺部进入血液并到达大脑。尼古丁的成瘾率高于可卡因和大麻。所以,戒烟真的是个大难题。


不过尼古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却是一个到今天也还在争论的话题,援引维基百科英文版综合各项研究得出的结果,除了少部分虚弱的人群,大多数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接触尼古丁都不会被它伤害到。目前并没有研究能够表明,尼古丁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但尼古丁与婴儿出生缺陷有关,所以孕妇应该严格禁烟。有证据表明,吸烟的孕妇生下的孩子更有可能患上II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神经行为缺陷、呼吸功能障碍和不孕症。


不过根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 ,长期接触尼古丁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 II 型糖尿病,但也有可能不会出大事,因为尼古丁会抑制食欲,吃得少,自然糖尿病相关的症状就不容易出现。但除此之外,尼古丁还会使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增加了你对其他物质成瘾的风险,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除此之外,尼古丁也可能损害青少年的脑前额叶发育,导致他们发生注意力缺陷障碍,并有可能无法克制冲动的行为。不过这项研究也没有提出尼古丁会致癌。


好了,有了这些前置知识,我们再来谈电子烟的问题。绝大多数电子烟由电池组件、雾化器和烟弹组成。烟弹就相当于一个杯子,里面装着烟液。烟液会导液到雾化器,电池组件提供电源,由开关触发电池组件内的电路运行,为雾化器供电,发热体发热使烟液雾化产生烟雾,达到吸烟的视觉效果。


而电子烟烟弹里的烟液是可以量身定制的,可以不含有尼古丁,也可以低剂量、中剂量、甚至高剂量。最高的剂量甚至可以高过最强劲的香烟,我查到的尼古丁含量最高的烟弹是每个含 48 毫克的尼古丁。而尼古丁对人类的半数致死量为 0.5-1 毫克 / 千克。所以,想要放倒一个 60 公斤的成年人,连着抽 60 根烟或者一下子吸光烟弹里的烟液也许就够了。


但是,由于尼古丁是可以被人体代谢的,所以,只要一次性摄入的剂量很低,那么是没有什么毒性的。


说到这里,一个关键问题浮出了水面。电子烟如果只含有尼古丁而不含有焦油,那么对人的危害就是有限的,至少会大大低于含有焦油的香烟!那么,电子烟到底是否含有焦油呢?综合我能搜索到的信息,以及我对雾化原理的理解,电子烟的烟雾中不含有焦油 。


但是,电子烟的烟雾中有可能会含有另一种国际癌症协会公布的一类致癌物甲醛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15年的报道,波特兰州立大学化学教授佩顿的研究显示,如果你使用低电压的电子烟,烟雾中并不会产生甲醛。但如果你追求烟雾缭绕的效果,用上了高电压的电子烟,那么,它就会释放出的含甲醛的化合物。


还有要提醒一点,某些电子烟的烟液中含有双乙酰 。双乙酰可能会导致爆米花肺,这种病的学名叫“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轻者呼吸困难咳嗽不止,重者出现肺组织纤维化,丧失基本功能,甚至出现死亡。2015 年 12 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发现有证据表明,经常使用调味电子烟的人患上爆米花肺的风险会增高。研究人员测试了 51 种口味的电子烟,结果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产品中含有双乙酰。


电子烟对于戒烟效果如何的问题,我也查到了一点数据。根据新西兰奥克兰2011-2013年的一项戒烟研究,657 名成年人参与了戒烟实验,吸尼古丁电子烟的戒断率为 7.3%,吸安慰剂电子烟(也就是不含尼古丁烟液的电子烟)的戒断率为 4.1%,而使用尼古丁贴片的戒断率为 5.8%。可以说,尼古丁电子烟在戒断烟瘾上的表现并没有比尼古丁贴片出色多少,如果是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表现还不如贴片呢。而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一项研究中 ,尽管有 85% 的吸电子烟的人表示自己要完全戒断香烟,但事实上,他们成功戒断的比例并不比不吸电子烟的人高,甚至在美国出现了吸电子烟的人戒断比例低于不吸电子烟的人的情况。从这个数据你可以看出,在澳大利亚和美国,那些吸电子烟的人基本上都是既吸电子烟,也吸香烟,电子烟对他们而言,只是多了一个玩具而已。


美国食药监局 FDA 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电子烟在帮助成瘾者戒烟上是安全有效的。美国心脏协会则认为,电子烟应该是成瘾者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会使用的方法。美国从 2016 年夏天开始出台了执行条例,规定不得向未满 18 周岁的青少年出售电子烟,如果 18 周岁已满但未满 27 周岁,购买时则需要出示身份证。电子烟在我国现在还没有出售限制,不过我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看到,电子烟国家标准目前已进入审查阶段。这一标准拟对烟液中的烟碱进行限量,还拟对接触材料的技术指标、电子烟烟液和烟具的包装识别进行规范。2016 年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不使用电子烟的孩子相比,从未吸烟但使用电子烟的青少年尝试卷烟的可能性要高出六倍。《美国医学协会》杂志 2015 年的一项研究也有着类似的结论。研究人员调查了 2500 名从未吸烟的洛杉矶高中生。他们发现,使用过电子烟的青少年到了第二年更容易抽香烟。 


最后我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总结一下:吸电子烟的危害显著小于吸香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你是为了戒烟而吸电子烟,那么别报太高的成功希望。成功率几乎等同于你直接下定决心戒烟,直接戒烟还可以少花点钱。如果是一个本来不抽烟的人,那我劝你也不要因为电子烟危害小而去玩,因为第一步是吸电子烟,下一步就是不过瘾,改吸香烟了。


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电子烟毕竟是一种新产品,只有 15 年的历史,而且光光在美国,电子烟就有 500 多个品牌超过 7000 种烟味搭配,电子烟本身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对它的研究也会不断地有新成果。所以,你不要忘了我做这期节目的时间是 2018 年的 8 月 8 日,刚好是我 40 周岁生日。如果你是几年后听到的这期节目,那么我今天所讲的有些东西或许就过时了。


听完这期节目,我希望你能看出一个重要的科学精神,那就是要了解一样事物的正反面,务必要用统计学的眼光去看,而不是听人讲一个具体的故事。电子烟厂商完全可以给你讲一个令人振奋的真实的通过电子烟成功戒烟的故事,我也可以给你讲一个被电子烟害得很惨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只能停留在听具体故事的层面,那么是很难发现真相的。最近这段时间的流行热点,如果你只习惯了看记者声情并茂地讲故事,而忽略了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那么你得到的感受往往不是世界的真相。


科学精神就是想尽办法求得真相。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6/9B/57/wKgKj1tpZt7ArBmPAFhTP83Y5Nw007-aacv2-48K.m4a Tue, 07 Aug 2018 22:00:02 GMT 11: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4251132 No
full 51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7人类演化的故事]]> 本期将从给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的同名文章留言的听众中得到点赞最多的人里,抽取3-5位,送出我的新作——《亿万年的孤独》签名版,图书由京东图书直接提供,并送到你的家。


本期节目,我特地找到了国家地理报道纳莱迪人考古发现的一个视频,制作非常精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古人类”,就可以收看了。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1/52/28/wKgKk1tlVgeS0bm9AMALey0Q7gc142-aacv2-48K.m4a Sat, 04 Aug 2018 22:00:01 GMT 25: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3651919 No
full 516 <![CDATA[听众问答44:答微信小程序的优缺点是什么?]]> 我的听众应该都已经知道了,科学有故事的第一个视频版专辑正式上线了,做了一轮宣传后,就有很多听众来问我,你们为啥要用微信小程序发布视频节目呢?为什么不放到公众号或者做一个 APP 来发布呢?我今天就想来跟大家聊聊我们这几个月为了做视频版的各种折腾,你可以把这期节目当做是一期超长的结尾废话。

经常听我的节目的听众应该知道,把科学有故事的音频节目变成视频版本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7 年年底了,那我是从 2018 年正是开始制作的,最早的时候是和 ahaschool 合作,做了一个叫《少年相对论》的视频课程,估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被这个节目的拼团广告骚扰过,此处有一个偷笑的表情。这个节目推出后,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反响,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也创下了 ahaschool 的最高完课记录。但是在高兴的同时,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听众来向我求助,说他们拼团买完了课程之后不知道去哪里看。原来,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还需要去下载一个 APP 。然后又有很多人来求助说明明买了课程,可是下载了 APP 还是看不成,后来发现是注册账号和购买时用的账号不一致的问题,反正诸如此类的问题着实遇到了不少,我也给 ahaschool 免费当了一把客服,高峰的时候也被弄的有点焦头烂额的。这时候,我就想,能不能流程弄的更简单一点呢,用户买完了就可以直接看那多好。

于是,就有人给我推荐了那种内嵌在微信公众号中的内容发布平台,例如小鹅通、知识星球等等,于是我就去体验。这一体验,我就觉得不太满意,为什么呢?有几个在我看来特别致命的缺陷。比如说,基于公众号的内容平台,本质上是利用微信的内嵌浏览器去访问某个网页,稍微懂一点技术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方式的打开速度是比较慢的,因为会有一个初始化浏览器组件的过程,然后每次要从远程读取的数据量也较多。但这还不是最讨厌的,最大的问题是这样,就是当你在微信中看视频的时候,这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微信消息,你必须要去查看一下。结果看完微信消息,想再回到刚才看的那个视频页面,往往就找不到了,因为你刚才很可能是从某个群中的一个分享链接点进来了,这时候早就忘记是哪个群,或者群里面的消息早就被刷屏了。即便你关注过那个微信公号,你也需要通过很多次的点击才能再找到刚才那个页面,这种公共的内容平台因为不是专门为你的节目服务的,所以必然需要用户多点很多次才能找到你的节目。更胸闷的是,好不容易找到页面了,还往往丢失了观看进度。还有一个问题可能有些人不知道,想要实现收费功能,就必须是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服务号是直接排在微信的首屏的那种公众号,你订阅了一个这种服务号,经常会被推送的消息烦死,因为它会出现数字红圈1,不像订阅号那样可以不去管它。所以,有时候我为了看一个自己想看的节目,就不得不忍受那些与我无关的信息推送,用户体验不是太爽。类似这样的小问题啊,还有很多,我这里不再多说。总之,我对用公众号来实现收费视频内容发布有抵触心理,觉得用户体验不太好。

有些人就来劝我开发科学声音自己的 APP,说不定还能成为下一个得到呢。嗯,听上去是很美好,可是我才不会上当呢。我太清楚自己建一个 APP 的研发团队有多花钱,这里面有多少坑。如果我的听众中有一些创业者或者企业高管,当有人跟你说做个 APP 很容易的,花个几万块钱,在猪八戒上找个兼职的或者某个工作室,用不了多久就搞定了。我跟你说,这些人要么是自己不太懂,想当然,要么就是看你活的太滋润了,挖个坑让你跳跳。几万块钱做一个能运行,自娱自乐的 APP 是可以,但要想做一个能商业化运作的 APP ,你要考虑安卓、苹果两个平台的开发和维护,还有各种不同手机型号的兼容性问题,这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情,是一次看不到尽头的长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你手里没有 100 万的闲钱,最好不要动自己做一个 APP 的念头,否则你一定会骑虎难下的。相信我,不管在这期节目的留言中,你看到有多少人反对我,你都要相信我,我真的没有必要说瞎话,我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即便你有 100 万的闲钱,不在乎研发的投入,你还得考虑 APP 的安装成本,有多少人会愿意下载安装你的 APP,你知道现在每个人手机中的 APP 都已经太多了。

所以,我是不打算做 APP,至少在现阶段是肯定没有那个资金实力去做 APP 的。这样一来,我就只剩下了一个不二的选择,那就是制作自己的微信小程序。它的开发成本大大降低,可以降低到多少呢?按照我手头这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向南编著的《小程序时代》这本书的说法,大约可以降低 100 倍的研发投入,书上的原话就是,同样的功能体验,做 APP 要花 300 万元,而做微信小程序只需要 3 万元。这话可能说的有点儿夸张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程序的开发成本那绝对是大大降低的。道理很简单,各种跨平台和兼容性问题,腾讯都帮你解决了,而且无需安装,只要有微信的人就可以用。几万块钱也是在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

所以,我就通过朋友关系,找到了一位兼职,为我开发视频版的科学声音小程序。人家水平是挺好的,就是可惜平时还有全职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所以这个进度就比较慢,我等啊等,实在是等不及了。于是,就有了上个月我在节目中招聘全职程序猿的那期广告,只用了三天,科学声音团队就迎来了一位全职的程序猿小白,小白原先就在腾讯的深圳总部做程序猿,对于腾讯的产品非常熟悉,前后端都是一把好手,不但编程能力很强,工作还特别敬业,别看我们都是各自在家里工作,根本不存在什么考勤之类的,工作完全靠自觉,没有任何监督,但是小白工作起来有点拼命三郎的架势,经常第二天我在 github 上看到代码的提交时间是凌晨两三点。

就这样,只用了 2 周的时间,我们的第一个极简版的小程序就做出来了,我看到第一个视频专辑《真假世界未解之谜》可以用的时候,特别高兴,因为整个使用体验非常流畅,功能特别简洁明了,直奔用户的需求核心,没有任何多余的一次点击,打开的速度也非常快,比公众号的使用体验强多了。有些听众可能会问我,你用小程序看视频时,如果来一个重要消息,与用公众号看视频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个好问题,实际上,微信开发团队已经很贴心地替我们想到这个问题了。小程序的体验是这样的,当你在看视频的时候,去查看一条消息,只要在 5 分钟之内再次点击小程序的图标,大家知道,点击小程序的图标是很方便的,在主屏上往下滑一下,就会弹出小程序的列表,最近使用过的小程序就在第一个,你只要一点击,它会从你上次退出的地方继续,而且它使用的是系统级的缓存,也就是说,你看消息的时候,小程序其实还是在活动状态,会话根本没关闭,所以你再次进入的时候,是那种秒开的体验,没有任何停滞,就好像你在电脑上切换窗口一样,这种体验远比你从抖音切换到微信,再从微信切换到抖音的体验更好。

但是,我才高兴了一天,马上就遇到了第一个坑。这就是,苹果的政策限制,不允许在小程序中购买虚拟类物品,而我们的视频课程就是典型的虚拟物品。哇靠,这个坑出来以后,真的给我的打击很大,因为我们内测数据显示,我们的听众中大约有 40% 的用户是用的苹果手机,这么一搞还玩啥啊,将近一半的用户被挡在门外了。怎么办呢?我们考察了其他一些也有虚拟物品出售的小程序,比如喜马拉雅小程序版,果然,他们也一样受到政策限制,如果用苹果手机购买喜马拉雅的收费节目时,会弹出一个提示,让你去他们的微信公号中购买,然后再回到小程序中收听。这样一来,用户体验是大打折扣啊,我觉得这个方式虽然勉强能解决问题,但也真的不是太爽,因为要强迫用户去关注一个微信公众号,这种强迫其实是不太友好的,有些用户就是想看你一个视频,看完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花几十块钱他们不介意,介意的反倒是你强迫他们还要关注你的公众号。

小白和我们的产品策划人孙老师就开始绞尽脑汁想,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你还别说,还真的想到一招,而且这招是我们的原创,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他小程序这么做过。这一招就是你们现在用苹果手机点击购买的时候看到的提示,说实话真的挺绝的,真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我觉得这已经是在苹果现有的严格限制条件下能做到的最佳体验了。我想不出还能怎样做的更好。

苹果支付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做了第一轮正式的社群宣传,那天晚上,微信公号、微信群、QQ群三个渠道同时发布消息,而且我还第一次在QQ群中全员禁言一小时,让大家看广告,不要刷屏。但是,没想到,我们就这样掉进第二个坑中,瞬间流量太大,服务器的带宽被顶爆了,大量的用户都反映获取数据失败。我当时就觉得杯具了,第一次宣传就搞了个灰头土脸。不过小白他们很给力,那天晚上差不多折腾了一个通宵,又是迁移服务器,又是购买带宽的,第二天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终于,又岁月静好了。

现在,我们有两个专辑正在欢迎你的到来,一个是《真假未解之谜》,一个是《量子力学入门》,如果你没有体验过微信小程序,不妨可以来试一下,进入的方法有两种,要么是在微信的发现、小程序中搜索,要么就是从科学声音和科学有故事的公号菜单中进入。

我前面讲了不少微信小程序的优点,下面要说说它的缺点了,也都是我们不做不知道的坑,你不深入进去是不知道的,我也没在哪篇文章上看到过这些大坑。如果你也想做小程序的话,我想是会对你有帮助的。

微信小程序上线是需要审核的,审核时间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时候等 24 小时,有时候要等好几天。最关键的提醒是,如果你的小程序中是要插入视频节目的,就是用到了它的视频组件,那么你审核的时候必须提交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否则是不能提供视频节目服务的,免费的都不行,别说是收费的了。我们为了办这个证,折腾了三个多月呢,不是太容易。

微信小程序提供的视频组件,目前看来,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它本身不提供断点续播的功能,如果想要实现断点续播,唯一的方法是利用它的一个每隔 250 毫秒触发一次的获取当前进度的事件,然后再自己写程序通知服务器保存用户当前的播放位置。但我们实测下来,发现这个 250ms 触发一次的事件开关一旦打开,性能稍微差一点的安卓手机就吃不消了,就会导致视频播放出现各种怪问题。最要命的是,它这个 250ms还是不可调节的参数,写死的。因此我们为了照顾一些低端手机,就没有做断点续播的功能。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这个锅该让小程序背还是该让锤子手机背,我们发现只要是坚果系列手机,在小程序中播放视频,都会遇到经常播放到一半,突然跳到了结尾的问题,也就是说不知道为什么,视频组件收到了视频已经结束的事件。目前原因不明,而且除了坚果手机,锤子的其他系列手机或者其他品牌的手机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最杯具的是,我本人用的就是坚果,龙哥啊,你真的辜负了我对你的信赖啊。

还有,目前无法在小程序中做出投屏功能,这样一来,我们的节目暂时你只能在手机上看,无法投到电视上看了。但是我相信,这种呼声非常高的基础服务,腾讯没有理由不提供,我期待着腾讯能尽快把小程序的这个短板补上。

好了,今天关于微信小程序就聊到这里,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坑或许都能让你少走弯路。

最后,欢迎大家来体验我们的小程序啊,一个叫《真假未解之谜》,一个叫《量子力学入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4/2A/34/wKgKj1thHbiT92ZDAGnX12fXUVk769-aacv2-48K.m4a Wed, 01 Aug 2018 02:44:06 GMT 14: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2895404 No
full 51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6 神秘的直立动物]]> 科学有故事的视频版已经正式上线两个专辑了。


批判性思维课第一季的 10 集已经全部上线了。这个节目是根据我的音频专辑《真假世界未解之谜》改编的。


生活中你可能发现有一些人容易盲从权威和固有的认知,容易人云亦云,而很少提出质疑,不会或者不愿意去探求更多的真相。他们缺少的这样东西叫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也叫审辩式思维。事实上,在我们国家,批判性思维的缺乏在大众中是非常普遍的。

在这个视频系列节目中,你会跟随我从真谜和假谜两个维度切入,交叉而上。通过破除假谜,学会如何提出质疑,如何辨别假相和谎言;通过了解真谜,学会如何认知未知事物,和科学探索的正确方式。


                                       【扫描二维码,立即观看】


还有一个是我全新制作的,量子力学入门课。这个课程的音频节目都还没有播出过呢。现在也已经上线,开始预售了。


在这个系列中,你将看到——


>物理学的四大神兽之一:超越生死薛定谔的猫
>让物理学家们抓狂的原理:不确定性原理

我们将用孩子熟悉的场景、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过程,也更真切地认识世界。

当量子世界的大门被打开后,物理学家们的观念遭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冲击,连爱因斯坦大神都吃不消。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注意:正式播出要到下个月了。预售期间,打折销售。现在只需要 19.9 元,节目正式上线恢复 29.9 元的售价。


                                    【扫描二维码,优惠购买】




你也可以到科学声音或者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的菜单中找到。


最后,如果音频节目更多是我一个人的劳动成果,成本可控的话,那么视频节目,特别是制作优良的视频节目则无疑是团队的智慧结晶,成本翻了音频节目好几个跟头。在这里,我只想说:求包养!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讲述人类进化史的小视频,人类到底是怎样一步步从人科动物的那么多种属中脱颖而出的呢,与此同时,尼安德特人又是怎么消失不见的呢,当我们的祖先遇上尼人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homo”,这个单词表示“人属”,就可以收看了。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推送的内容还包括配套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1/1A/4E/wKgKj1tf7UzAd5RaALrEhQD1t4w759-aacv2-48K.m4a Sun, 29 Jul 2018 11:59:02 GMT 25: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2371160 No
full 518 <![CDATA[连夜再谈疫苗问题]]> 上期听众问答原本的重点是讲中药注射剂的危害的,并不是重点谈疫苗问题。但是没想到节目播出后,包括微信公号文章发出后,大多数人关心的还是疫苗问题。有一些听众的留言让我觉得很有必要连夜补充一期节目,因为我实在没想到在我的听众中也还有那么人对这次疫苗事件存在误解,甚至是非常严重的误解,我不得不再说几句,不管能不能改变你的观念,但至少我求一个良心安慰。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郑重说明,这个故事的来源是果壳科学人,作者是李子李子短信,我仅仅做了一点浓缩,并没有做什么改动。


麻疹疫苗于1988年引入英国。引入的前一年内,有8.6万名儿童感染、16名死亡,而在疫苗免费接种计划实施之后,从1992年,就再也没有儿童因麻疹而死亡。腮腺炎和风疹更是基本绝迹。


1998年2月,著名的医学学术期刊《柳叶刀》上刊登了一篇跟自闭症有关的文章,文章作者是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医生安德鲁·维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这篇论文的结论是,麻疹疫苗有可能导致儿童自闭症,并呼吁暂停接种。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被媒体捕捉到。


2002年,维克菲尔德又在另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期刊上发布了一篇对自己研究的综述和两份实验报告,声称在25个自闭症小孩的肠道里,有24个找到了麻疹病毒,疑似是疫苗病株引起。结果,这次引发了英国媒体的大量报道。当任首相布莱尔在媒体质询他是否给自己儿子打疫苗的时候,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公众舆论一时哗然。


“研究称疫苗引发自闭症,首相居然不给儿子接种”占据了大小报纸头版和评论。自闭症和麻疹疫苗因此联系起来。


此文一出,自闭症和疫苗领域的研究者,总计花掉了上百万英镑研究费用,希望证实或者证伪其中的联系。2002年到2005年间,这些研究相继见刊,但除了维克菲尔德自己,没有任何一个研究表明自闭症和疫苗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反,大量的研究都充分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紧接着,英国官方机构国家医疗健康系统也正式宣布,没有证据表明自闭症和疫苗有联系。


实际上,在1998年第一篇文章发表的次年,皇家自由医院的另一篇发在《柳叶刀》上的文章就已经否定了这个结论,维克菲尔德的同僚纷纷出面否认证据的可靠性;维克菲尔德本人也于2001年辞去在皇家自由医院的职务。


然而,一些媒体配合“挖掘”出一些科研人员与疫苗制造和生产相关公司的联系,以阴谋论质疑他们对于疫苗的支持。实际上,没有制药公司的资助,学术机构根本无法支撑疫苗的研发费用,这样的指责让研究人员很受伤。


在一般人看来,自从接种计划实施以来,自闭症诊断率在不断提高(实际是因为社会更加重视的缘故),加上退化性自闭症的症状多发于第一次接种的年纪附近,它与疫苗接种的关系很难撇清。而许多自闭症的活动组织、外加自闭症儿童父母,将疫苗作为了替罪羊。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引发公众讨论的好机会,但是却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在媒体上,一个自闭症父母的血泪倾诉,能轻易胜过一千个科学家的言之凿凿


学界的声音被淹没了。媒体的报道中,总要有一个正方,一个反方;对自闭症儿童充满关怀的维克菲尔德,和一两个支持疫苗的科学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科学界对于媒体的偏见性报道,实际上手段有限。在那个年代,英国纸质媒体和电视把控着绝大部分的声量。“打了麻疹疫苗,小孩就会得自闭症”,读完小报耸人听闻标题的父母们,把寄来的免费疫苗丢进垃圾桶,拒绝带孩子前往诊所接种。


英国的疫苗接种率一路跌至谷底,从1995的95%以上,猛降到了2004年的81%;在人口密集的伦敦,接种率只有61%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降到了百分之十几。2002年,有高达24%的父母认为疫苗的危险大于疾病本身,有26%认为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说法“说服不了自己”。


于是,死神再度降临,英国的麻疹感染率一路飙升,到 2006 年,感染率已经翻了20倍。就连差点被消灭的腮腺炎,也卷土重来。


2006年,一个13岁的男孩死于麻疹并发症带来的肺部感染。缺席了14年的麻疹死神,又重新降临到了英国人头上。2008年,一度基本被消灭的麻疹,被英国重新提升为局部流行的程度。


英国老百姓到这时才开始反思,媒体人也开始自我救赎。2004年,调查记者布莱恩·迪尔(BrainDeer)在《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上发表了一篇经过四个月深入挖掘、证据确凿的报道,指出维克菲尔德及其研究团队在研究伦理上有巨大漏洞,并且和反疫苗诉讼律师存在利益交换。研究证据被人为篡改过,甚至研究对象儿童的父母,也是要进行反疫苗诉讼、期望索赔的家长。换句话说,揪着疫苗事故打官司的律所,贿赂了维克菲尔德,让他为诉讼提供有利的“学术证据”。


这个报道再一次震惊了英国社会。2007年,英国医学总会(General Medical Council)对维克菲尔德展开了长达3年的调查,最后宣布取缔维克菲尔德的从医资格。2010年,那篇遗毒12年的论文,终于从《柳叶刀》被完全撤稿。


但痛苦和折磨还未因此结束。2012年,经过了多年的努力,英国麻疹疫苗的接种率提升到了90%,但依然在世卫组织规定的95%标准线以下。2012、13年,默西塞德郡和南威尔士相继爆发麻疹疫情,而受害者们,绝大部分是自闭症事件以后被父母放弃接种的小孩。


不谈制度建设、不谈阴谋论,即使在医疗体系健全的英国,一篇错误的论文,也能够摧毁不止多少人对于医疗健康的信任,而这个代价,是整整一代小孩子的健康。


故事讲完了,希望你能理解我为什么认为恶意传播打疫苗致残的危害甚于长春长生的造假疫苗。最后回答一下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进口疫苗的质量是否比国产疫苗更好的问题。结论是,国产疫苗的质量不比进口的差。证据是世卫组织的申明,世卫组织在2010年和2014年对中国国家药监部门进行过两次评估。结果显示国家药监部门达到了世卫组织充分行使职能的监管机构的标准。我问疫苗与科学博主陶医生,为什么这个是非常的证据,他说过程最重要,监管的质量最能证明产品的质量。有人可能会马上反驳,那长春长生那批百白破疫苗被查出效价不达标是怎么回事,这不就说明质量不合格吗?可你知道吗?和那批疫苗同时查出效价不合格的疫苗一共有 8 个批次,其中只有 2 个批次是国产,另外 6 个批次是进口的。而 2017 年底,巴斯德公司的进口五联疫苗有8批不合格未准上市。


注意,我要证明的不是国产疫苗百分百合格,而是证明国产疫苗不比进口的差,打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风险没有差别。同时也明确回答大家,我前天带孩子去接种的就是国产疫苗,其实我当时问也没问是国产还是进口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7/17/89/wKgKlVtZ0QDy3xfPAEdBZCcpayY016-aacv2-48K.m4a Thu, 26 Jul 2018 13:54:29 GMT 09: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1800148 No
full 519 <![CDATA[43答比假疫苗更值得警惕十倍的药物是什么?]]> 这段时间长春疫苗生产记录造假事件是最大的热点新闻,有很多听众都来问我还能不能打疫苗。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在今天上午,我带着我不到 2 岁的儿子按期去做了计划中的接种,同时,我还带上了 12 岁的女儿,自费打了宫颈癌疫苗。我想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不打疫苗的危害远远高于打疫苗有可能产生的危害,尽管出来了那么大的负面新闻,但不会改变这个结论。该打的疫苗还是要去打,千万别因为这个新闻耽误了计划中的接种。有些人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来类比这次的疫苗事件,把造假疫苗说成毒疫苗,我觉得这个类比是不对的,三聚氰胺奶粉可以说成是毒奶粉没问题,但生产记录造假的疫苗说成是毒疫苗就过头了。


综合我看到的资料,目前可能进入市场的只有无效疫苗,并没有毒疫苗,你听到的那些打疫苗致残的新闻都是谣言或者误传,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偶合效应,误以为是偶然会倒霉,其实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偶然情况下,你打疫苗和生病刚好同时发生。担心疫苗无效而不敢打疫苗的人,请仔细想想逻辑,拒绝打有效疫苗和打无效疫苗是等价的,那为什么在疫苗没有负面新闻时,你不会拒绝打疫苗呢?我最近看到有些公号文章,明显不是在科普,而是在煽动情绪,但是却有成百上千人打赏,这种文章的危害我看比失效疫苗的危害更大,导致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敢打疫苗。我这么说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这是我今天在社区医院亲眼所见,一位家长要求医院解释,医生尽力解释,但她最后还是不相信医院,没打疫苗,抱着孩子走了。今天我们排队的时间也明显小于前几次。如果想真正了解这次疫苗事件的真相,推荐大家阅读公众号疫苗与科学、丁香医生、果壳网、知识分子等专业科普自媒体的文章,不要轻信一些非专业科普媒体的文章。


其实,真正应该警惕的不是疫苗。还有一种在医院中大行其道的药物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如果你因为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而不敢打的话,那么,你就更有一万个理由拒绝这种药物了。我说的这种药物就是“中药注射剂”,我说的是还在使用中的所有中药注射剂,无一例外。


请注意,这与中西医之争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有人以中医药为名替中药注射剂辩护的话,那么传统医学都不会领这个情的,中药注射剂是所有真正的中医也都反对的,而且中医界也不承认这是中药。比如说,著名中医学者、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苑嗣文先生在博客中就写道:中药注射剂,是中医的吗?历史上传统中医从来不用注射剂的。一些人在搞中医现代化时,弄出个中药注射剂,在祸害百姓。中药注射剂与中医是两码事。千万不要以此诬蔑中医。 


所以,我这期节目不是为了挑起中西医之争的,我是在了解了很多中药注射剂的信息后,迫切地想提醒我所有的听众,比假疫苗可怕十倍的是中药注射剂。


我先来带你认识一下中药注射剂的历史。1941 年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在极为简陋的药厂中制成了柴胡注射剂,这是中药注射剂的开山鼻祖。1954年武汉制药厂生产的柴胡注射剂上市,是中药注射剂的第一次工业化生产。之后就迅速地膨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一度多达 1400 余种。 历经淘汰后,到今天,依然有 100 多种具备正式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还在使用。


中药注射剂既不是中药,也不是现代药,用科学松鼠会孙正凡博士的话来说:它试图模仿现代医学,但又根本不愿意遵守科学原则的验证,直接突破人体防御体系注入血液,把不明物质和有害物质直接送去人体核心组织里。简直就是守门员直接转身踢乌龙球,其他人想救都救不了!


中医界对中药注射剂的批评声也非常多,例如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周超凡曾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入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


他们说的核心问题其实都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没有保障,毒性研究做的都不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那这么说有没有证据呢?证据很多,我举一些很容易查证的事件:


2004年,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溶血现象,被责令立即修订说明书。


2005年,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品种因严重不良反应被要求修改药品说明书。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258例,死亡44人,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


2012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脉络宁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


2017 年 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叫停了喜炎平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其中,喜炎平注射液这是一款孩子常用的、上市时间长达40年的中药注射剂。你的孩子很可能就用过。叫停的原因都是因为不良反应超标。


从 2018 年 5 月 29日始,短短半个月中,国家药监局接连四次发布公告,先后要求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天麻素注射剂等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修订说明书,并针对儿童、新生儿、婴幼儿做出禁用或慎用的要求。要求修订的主要内容为:警示本药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这话说的很专业,但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来说,就是,这玩意有可能要人命,没有抢救条件的话,千万别用。这到底是治病啊还是玩命啊。


我上面说的这些案例实际上只是我检索出来的很小一部分,如果大家自己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药监局为关键词检索,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真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啊。


你注意到没,柴胡注射液是中药注射剂的鼻祖,已经有 70 年的历史了。有些人总认为使用时间的长,就代表毒副作用经过了多年的人体试验,可以放心了。实际上,药品的毒副作用实验是有严格的临床试验标准的,如果试验的方法不合格,做多少次试验都不能证明安全。柴胡注射液就是一个实例。


我们再来听另外一位真正的中医是怎么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朱文涛认为,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反应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因此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


听到这里,我相信会有一些听众冒出一个问题,既然中药注射剂这么可怕,为什么国家还会批准使用,正规的医院也在使用呢?难道医生都昧了良心给患者开毒药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这个情况并不是由于几个黑心医生、商人、官员勾结的阴谋,而是源于医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我们先说副作用问题。一味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容易弄清楚,有些人觉得只要拿几只小白鼠做做试验,再找一些人吃了没有观察到什么不良反应就说明是安全的。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啊,先不说人和动物的区别。有些慢性中毒是要积累很长的时间才能反应出来的,比如说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对人体有强烈的致癌性,但是哪怕你天天吃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天仙藤,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得癌症,而且即便得了癌症,也可能是十多年后的事情,在这十多年中你可能吃过很多东西,做过很多事,没有严格受控实验,靠观察是很难发现癌症的原因是天仙藤的。即便是某些很严重的不良反应,因为人体系统实在太复杂,实际临床中发现,很多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概率。你想,假如某个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率是万分之一,那么就很难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人们对医学认识还不足,所以并没有按照现代药物的研发标准来做,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无法发现像鱼腥草注射剂这样严重的不良反应。但问题是,一旦这种药品上市后,那就是成百上千万的使用,哪怕是十万分之一的风险,也是不得了的事情。比如,2006年就有 44 人被报告死于鱼腥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这可是在上百万人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这里面并不存在某个明知是毒药,还要给病人用的医生。


我们再说说疗效问题。一款药物是否有疗效,实际上非常难以确定的。因为前后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服药到病好之间往往会隔着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病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体有免疫系统,很多病都可以自愈。后来我们还发现了安慰剂效应的真实存在。因此,现代医学要确定一个药物是否真的有效,那是相当相当麻烦的。


例如世界500强药企罗氏制药,他公布的数据是,平均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花费12年时间,需要投入66 亿元人民币、6587次实验、423个研究人员。而对比中药注射剂,根据公开的资料,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上市的中药注射剂有 1400 多种。随便想想也知道,这里面真正有疗效的能有多少呢?


打个比方来说,我们如果把药物上市比作考试合格,那么中药注射剂就好比是一张试卷全都是二选一的选择题,满分 100 分,55分就算合格。而罗氏制药参加的考试则是实打实的 GRE 了。所以,尽管都获得了上市的批准,但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对医药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越是感到惊讶。在广告界有一句名言,说你投出去的广告有一半是无效的,但问题是你不知道哪一半是无效的。这句话放到医疗上来说也可以,你去医院看好的病有一半不是打针吃药的结果,但问题是,你不知道是哪一半。所以,生了病,我们也还是只能去就医。


中药注射剂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根据米内网公布的数据,2016 年,全国中药注射剂的销售规模超过 1048 亿元。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去医院就医,都有可能遇到中药注射剂。在这里,我想诚恳地提醒大家,珍惜生命,拒绝中药注射剂。判断是不是中药注射剂,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名称,凡是名称中包含中药材名的当然就是,但这还不够,你看一下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只要是字母 Z 打头的就是。如果你下次在医院中,领了药,发现有中药注射剂,不要可惜,沉没成本不是成本,直接扔掉才是最省钱的做法。而且,我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病只能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原因很简单,美国的医院没有中药注射剂,但有钱人都喜欢到美国去看病。


不过,让我稍微感到一丝安慰的是,中国的药监局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最近这几年,频频出重拳监管,中药注射剂或许有望被药监局全面叫停。如果你想知道既然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迟迟无法全面叫停,推荐你阅读《财经》记者贺涛的长篇报道:《让儿童先远离中药注射剂 这款中国独创的“神药”将迎来强监管》,你会看到更多令人震惊的故事。


科学有故事不仅仅满足你的好奇心,也能帮助你守护自己和亲人。咱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5/AA/63/wKgKlltX6TzhcTSJAGWfFTvCzLw880-aacv2-48K.m4a Wed, 25 Jul 2018 03:08:20 GMT 13: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1448336 No
full 52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5 下个世纪会是冰窖还是桑拿房]]>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宣传保护珊瑚礁的视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也上升了,这几乎造成了脆弱的珊瑚礁系统的灭顶之灾。而珊瑚礁对我们的生态系统非常重要,它能避免海岸受到风暴的袭击和各类侵蚀,部分珊瑚礁甚至起到了天然水过滤系统的作用。如果你想看视频,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珊瑚礁”三个字就可以收看了 。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推送的内容还包括配套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B/BE/EC/wKgKlVtT6NOiqKYoAKpT_1MS5qw988-aacv2-48K.m4a Sat, 21 Jul 2018 22:00:01 GMT 22:5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00688967 No
full 521 <![CDATA[42答松果体与脑潜能有关吗?]]> 听众思语行想问我关于“松果体”和“脑潜能”的问题。他说目前社会上有好多培训机构在做这方面的事情,都是商业在推动着做。因为没有公开普及,有些神秘色彩。现在特别想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科学权威的解释或是资料可供参考。希望得到您的回复。此致敬礼。


可能有一些听众不知道什么是松果体,按照解剖学定义,松果体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脑中的小内分泌腺体,是人体最小的器官。松果体因为形状像一颗小松果而得名。它在脑部中央的附近,介于两个大脑半球之间,被裹在两个圆形的丘脑的接合处。形象地说,大概就是从人的眉心位置扎一根针进去,大约扎到脑子的中心时,就差不多扎到松果体了。   


我现在很难考证处松果体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反正我大概是在 20 多年前就听说过“松果体”了,总之,那个时候谈到松果体差不多总是与开天眼之类的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据说笛卡尔就把它称为“灵魂之作”,认为松果体是思维能力与肉体之间的连接点。


国内有一些脑潜能培训机构往往都打着松果体的招牌,例如,我们可以在一家位于上海的超感官培训中心的介绍上看到这样的内容 [1]:间脑连接着松果体,通过训练激活间脑和松果体后,不仅能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还能加强左右脑的联系,也就是联想能力。而这种联想能力可以反应一个人的讯息提取和转换的速度,这也是一个人的思维和思考速度快慢的标准。


那么,松果体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能呢?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谈一点与科学精神有关的内容。


把人体的某一个器官的具体功能弄清楚,是现代医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课题。人体的器官和功能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大脑的功能。而我们目前在对人脑的研究方面,进展是非常有限的。最大的困难在于,人体实验由于受到科学伦理方面的限制,科学家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设计实验,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底线需要遵守。因此,对于大脑的物理结构我们可以通过解剖尸体和各种现代扫描的方法弄清楚,但是对于具体大脑的某个区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不可能在死人身上进行。只能通过非常受限的实验在活人身上进行。我们现在离弄清楚包括记忆在内的绝大多数大脑功能的生理机制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有一个最常见的比喻是,假如把大脑的全部功能搞清楚比喻成一公里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只走出了一厘米。


这就是目前公认的脑科学界的研究现状。所以,当你看到那个脑潜能培训机构写出这样的话“通过训练激活间脑和松果体后,不仅能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还能加强左右脑的联系,也就是联想能力”就基本上已经可以判定为不实描述。何况在文章中也没有提到任何相关的研究论文。要知道,有能力做大脑功能研究的科研机构在全世界范围来说并不多,每一篇有关大脑研究的最新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基本上都会被广泛的报道。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花了一定的时间在 SCIE论文库中检索与“松果体”有关的研究论文。不难发现,科学界对与松果体的作用,是有比较一致的结论的,那就是松果体负责制造褪黑素,而褪黑素会影响睡醒模式,也会对季节性昼夜节律功能的调节起作用。一些脊椎动物如果暴晒在光线下,可以启动在松果体内的酶的连锁反应,校正昼夜节律。因为人体中的松果体可以通过眼睛感知光线的存在,也被称为“第三只眼”。所以,通俗地说,松果体跟人的睡眠质量还有倒时差的能力有关。如果有一家培训机构以松果体之名,宣称可以通过训练改善你的睡眠质量,那可能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如果扯到记忆力甚至其他超自然的能力,就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注意,我不会去轻易否定别人,我只能肯定这没有科学依据,因为科学依据的唯一来源只能是科学论文或者其他受到科学界认可的书面资料,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来源都不能算是科学依据。但你要说是神学依据、哲学依据或者古老的文化传统依据,那我就没有资格瞎评判了。


有意思的是,我在论文检索过程中,看到一篇 2018 7 月刚刚发布的权威期刊论文。从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科学家在研究松果体时,他们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研究的又都是些什么?


这篇论文题为“再次聚焦在松果体上”(Shining new light on the pineal gland[2]。研究人员来自德国弗莱堡大学,这是一所创办于 1457 年、历史悠久的欧洲知名高等学府。而刊发这篇论文的是一本名为《发展》的生物学期刊,它发表的论文都经过同行审议。2009 年时,这本期刊还被专业图书馆协会列为过去 100 Top 100 的生物学药学期刊 [3]。论文的下载地址我已经附在了本期文稿中,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原文。那么,这篇论文到底说了啥?


首先,能发表在专业生物学期刊上的论文都是有实验支撑的,而研究松果体,不可能直接对着人做活体实验,所以研究人员研究的对象是斑马鱼。其次,比起那种“能提升脑潜能、能提高精神力”这样的键盘侠,真正能获得刊发的研究成果也通常只有那么一点点。


松果体位于人类大脑的深处,但在斑马鱼这里,它直接就长在了头骨的下方。松果体在人和鱼身上的作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在黑暗环境下释放褪黑素。而当光线照进来时,人身上的松果体通过眼睛感知,停止褪黑素的释放,而斑马鱼则不用绕个弯,通过松果体就可以直接感光。


研究人员使用了先进的遗传工具进行实验。他们发现,如果斑马鱼不能产生脑特异性同源蛋白质(Bsx),松果体中的光敏细胞就不能正常发育,也无法释放褪黑素。早期的研究表明,斑马鱼中的褪黑素缺乏会扰乱睡眠-觉醒周期的形成。这时候的鱼,就类似为了工作熬夜、为了看世界杯晚睡、为了玩手机不入眠的人。


研究人员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是有原因的。这种 4 厘米长的鱼类已经成为了遗传研究领域最受欢迎的实验动物。它繁殖速度惊人,雌性一周可以产卵 300 个,每个卵三四个月内就能成熟。而且它的胚胎是透明的,研究人员在早期阶段,就可以直接观察发育中的胚胎细胞。作为一种脊椎动物,它还拥有许多与人类相同或相似的基因。


正是因为这些特质,研究人员才有了新发现,缺乏 Bsx 会对大脑产生有趣的影响。胚胎发育的第二天,一小组细胞会从松果体中出来,进入到大脑的左侧部分。这些细胞使周围组织发育出了左半脑的特征。而如果 Bsx 缺乏,这些细胞就不会形成,鱼会发育出两个右脑,之后也无法产生褪黑素。而如果左右半脑完全对称,鱼会产生于类似焦虑的行为异常。


这就是这篇论文的大概内容,研究的主题还是与褪黑素有关,研究的对象是与人类有着一定相似性的斑马鱼。


好了,说到这里,我基本上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回答这位听众了,目前没有任何被科学共同体认可的研究指出松果体与脑潜能有关,就我所知,在生理学中,也并没有“脑潜能”这样的科学术语,也就是说,连脑潜能都还不是一个科学界认可的概念,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开发脑潜能有什么科学依据了。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种骗术就是雅俗联姻,把一些听上去很高深的生物化学术语与日常口语中的通俗词汇结合起来,这样的好处就是普通老百姓能听懂其中的一半,但他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让你听不懂另外一半。人都会有一种心理定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十句话中,有 9 句是真话,那夹杂着的一句假话也就很容易让人相信了。


我希望大家能建立这样的一个信念,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高度流通的社会,凡是任何真正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都不会深藏不露,恰好被你碰上的。如果说我们真能发现某一种方法可以提高人的记忆能力,那么,你放心,全世界的医疗机构都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凡是那些让你感觉很神奇,人人都需要,但又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传播开来的事情,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骗人的,第二种就是隐瞒了某些严重的副作用信息。


反正我还没有看到例外过。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f97bb3a0102xrbp.html



[2] http://dev.biologists.org/content/145/13/dev163477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7/180705100409.htm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velopment_(journal)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9/8A/71/wKgKlVtRysaQyYDbAEs8SKGlJ9o692-aacv2-48K.m4a Wed, 18 Jul 2018 01:28:03 GMT 10: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9865598 No
full 52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4 你真的了解冰川纪吗]]>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 2004 年的好莱坞灾难电影《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这部电影讲述了冰雹、冰山融化、极度严寒下人们面临的一场不可挽救的灾难。如果你跑过的地方,后面的一切都结成了冰,这会不会就是世界末日可能的样子呢?如果想看这个视频,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冰雪灾难”,就可以收看了 。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推送的内容还包括配套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8/M08/4C/8C/wKgKnFtL347Sgyx3AKSLz-iXoSY661-aacv2-48K.m4a Sun, 15 Jul 2018 07:30:00 GMT 22: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9289150 No
full 523 <![CDATA[41答立志当科学家前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非常励志的视频,听一群年轻人讲述自己投身科学的原因,其实归根到底,他们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原因,那就是热爱。请到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科学情怀”就可以收看了。


听众君往高处给我留言说:我是做猎头的,我曾经有一名候选人就是学物理的,可他30多岁的时候已经在房地产公司做到中层管理人员了,年薪也有30多万了,而限制他往更好职位跳槽和晋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学历不是房地产相关专业(建筑,土木,设计,城市规划)。我不想否定汪老师对全民科学意识启蒙的功德。但我实在担心一些年轻人在纯真学生时代的美好愿望到了成年之后会改变,毕竟他们的父母会觉得功利化的专业比较好,挣钱多才是最主要的,毕竟中国房价这么贵。我不想这么庸俗,只是不希望有些年轻人后悔,来怪汪老师,选择科学之路一定要不在乎金钱才行。


我认为这位听众的提醒很好,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没有哪件事情只产生单一的影响。我想顺着这位听众的留言谈谈我对立志当科学家这件事情的想法,希望我的这些个人浅见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我先来说说我个人的经历。我小时候曾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其中让我立下这个志向的两个关键原因,一是《少年科学》杂志,我小时候最爱看这本杂志,也是我唯一常年订阅的杂志;二是动画片《咪姆》,这部动画片让我对科学家充满了敬仰。


我高中念的是省重点中学,理科成绩一直就很不错,但并不属于特别拔尖那种。高考也是考的理科,但是后来由于各种阴差阳错,最后竟成了一名外语系的文科生。不过,其实在我读大学后,心智已经开始逐渐成熟,我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智力水平是不太可能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的。我的优点不在于哪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是综合能力还不错,也就是说,智商、情商、语言表达、写作能力都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但也没有明显的短板。所以,我从大三开始,就基本上想明白了自己毕业后的打算,就是学好与互联网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毕业后投身于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然后在恰当的时候自己创业。在 2000 年前后,正是中国互联网的黎明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虽然我小时候的科学家梦想破灭了,但是我完全不会后悔我从小受到了《少年科学》和《咪姆》的影响,我曾经立下的志向也让我在初中和高中学习中没有懈怠,一直保持着非常积极的学习心态。我发现,有梦想的孩子总是会更积极。


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要扮演什么人生导师的角色。有千千万万的想成为科学家但最后没有实现的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仅仅只是站在这样的视角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科学家的收入总体来说是不错的。我国一直在用高待遇来吸引科学家回国工作,而即便是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平均收入也是不低的。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7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收入的数据,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3.3 万元,金融业 12.3 万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0.8 万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 7.4 万元。所以搞科学研究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清贫,而且一旦搞出可靠的研究成果,各种收益还可能会非常丰厚,个人的名望等无形资产也是普通人所难以企及的。


第二,但那些能够有资格被人们尊称为科学家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也就是说,他们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这个志向的实现难度往往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所以希望你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即便最后没能成为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也绝不意味着人生失败,你的付出依然是有价值的,你也不难找到感兴趣的其他职业。我也很想对那些给我写来真诚邮件,表达要实现我临终遗愿的学子们说:如果最后牛皮吹破了,我也不会感到失望的,因为我很清楚要实现这个牛皮有多么困难。


第三,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演艺明星、作家、政府官员等等都可以英雄不问出处,抵达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但是,很遗憾,时代发展到今天,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道路几乎只有唯一的一条,那就是求学。本科、硕士、博士一路念下去,你的学历越高,就读的学校世界排名越高,你越有可能梦想成真。大学本科是最基本的门槛,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在民间诞生科学家了。


第四,等你念到高中后,差不多就可以重新评估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志向是否需要做调整。如果你的理科成绩并不是拔尖的那种(我说的是在重点中学里的拔尖水平),那么,想成为基础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就比较难了。不过有些学科,例如心理学、古生物学等对数学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在这些领域还是有机会的。我想,你或许可以考虑调低一些自己的志向,或者重新立下一个志向,这都不算晚。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就是我常常说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第五,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就不能抱着功利的心态搞研究,你必须做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工作的心态。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大厦相对于人短暂的一生来说,已经垒得很高了,科研方向也已经分得特别特别细,要想把前人的成果都吃透往往就需要多年时间。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不是想出来就出得来的,很可能你确定的课题一直苦苦钻研却突破不了,也不知道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答案还是方向走错了。探索的路上充满黑洞洞的未知,所以,你必须要做好成功来得比从事其他职业的同学更晚一些的心理准备。可能你的有些同学都已经当上了企业高管,有车有房了,你还在做博士后研究呢。


第六,最后一点,如果你受了我的影响而选择了理科专业,我并不会担心你将来会怪我,因为,受过良好科学训练的人,具备科学精神的人,哪怕转行从事其他职业,你所养成的科学思维也肯定会对你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你会比别人更加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也会更加务实。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在做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实验,看看一个总是赞美科学,总是试图影响青少年爱上科学,学习科学的人会不会有一天收到一封后悔被我影响的邮件。我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做出保证,如果哪一天我收到这样的邮件,经过来信人的许可后,我会念出来,也算是对我今天节目的补充。


以上六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想法,我今天在科学声音的专家团中征集对立志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的赠言,也得到了很多的反馈,我念几条,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大数据研究的复旦赵老师说: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日常面对的大多是非常无聊的繁琐细节,毫无成就感可言。科学家讲他们的研究讲得非常有趣,是因为他们特意过滤掉了大多不值得一提的细节,而只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1/101/100成功的路径上。否则这样的故事讲起来没有人愿意听。


从事药物开发的行幽老师说:在中国,做生物医药的科学研究,除了要夯实各种化学物理数学的技术外,不要忘记学习其他社会人文学科,广阔的文化视角都能在你以后科研遇到瓶颈的时候帮助你转换视角,深化理解,甚至提供新的思路。要学会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医学及其文化,不要被古人限制了你的探索。


从事进化农业生态研究的张老师说:懂得偷懒走捷径糊弄的都是小聪明,要想成功,要有大智慧,所谓的大智慧就是懂得下笨功夫,因为科研有时会很枯燥,社会也会很浮躁。


从事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研究的迪老师说:想要做科学家的动力要认清楚,需要的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搞科研在别人看来很辛苦,没日没夜的在实验室泡着。但是,一个真正爱科学的人却觉得非常开心,因为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的每一点突破,都是人类科学的一点点进步,而科学家本身是最先知道大自然这个秘密的第一人,对我来说,这是最大的兴奋点,也是最大的幸运。


从事建筑建构与抗震研究的王老师说: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和汪老师故事里面讲的之前的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研究更多的会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所以需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还有一些老师话说的很简短,但字字珠玑,比如:从理,而不从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多问问为什么?无论学习还是研究,笨方法最有效。掌握方法论,一步一个脚印。


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念了。我知道我的听众中,藏龙卧虎,有科学家也有科研工作者,也有即将成为科学家的学子,如果你们也有一些话想对立志成为科学家的青少年说,请在本期节目中留言,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青少年看到你们真诚的忠告。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非常励志的视频,听一群年轻人讲述自己投身科学的原因,其实归根到底,他们都在重复着同一个原因,那就是热爱。请到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科学情怀”就可以收看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7/M0A/68/AC/wKgKm1tJbL7QotVPAFP-knAJMZE376-aacv2-48K.m4a Tue, 10 Jul 2018 22:00:01 GMT 11: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8348645 No
full 52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3 冰川纪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期节目说了很多冰河,于是呢,我就给大家找了一个真实再现 13000 年前冰河时期美国密苏里河景象的视频。视频的前半段是冰天雪地的美景,后面有一小段是冰坝融化了的景象。如果你想收看,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冰天雪地”,就可以收看了。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推送的内容还包括配套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6/B7/B0/wKgKjltAdhHRRMmHAKni7NpkoaQ833-aacv2-48K.m4a Sat, 07 Jul 2018 22:00:01 GMT 22: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7741583 No
full 525 <![CDATA[【特别节目】一封听众来信暨邀请函]]> 联系邮箱:kexueshengyin@163.com


前天,我收到一封听众来信。我看了以后,感到非常的开心,也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把与这位听众有同样经历的人组成一个群。我觉得这也是一件善事,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价值。这是为什么呢?那经过这位听众的允许,我先来念一下这封信的全文。这个自己念一些恭维自己的话,这个可能会有一些肉麻和不自然,不过大家理解一下,不要把下面我说的话的声音当成是我自己的声音,当成是一位听众的声音啊。


敬爱的汪洁老师,我是杨烨,一名今年的应届高考生。高考结束之后,我思前想后了很久,还是决定写上这样的一封信以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可能在您读到这样的一封信之前,您并不知道有一位像我这样的青年听众,但对于我来说,您对我的影响是在我的人生中无法磨灭的。


记得是2015年我高一的时候,大约是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的一段日子,Kindle阅读器给我自动推送了《三体》。我大约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似懂非懂地读完了《三体》的前两部。这是我第一次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阅读到了科幻小说。一本书能够从宇宙的大尺度上以文学的形式反观人类文明的一切,加之波澜壮阔的叙事结构和创作情怀,可以说是在我这个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科幻小说的种子。


而我与您的初识也是在Kindle上。在《三体》之后,kindle给我自动推送了您的书《时间的形状》,那是您2011年著的第一版。我就是在上学放学的途中连续阅读的,可谓是手不释卷,慢慢地了解奥卡姆剃刀原理、牛顿与伽利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再到时空弯曲和量子力学,包括还有文革时期的相对论史话。这一切发生的时间恰巧是我高一刚开始系统地学习高中物理的时间段,而您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与浅显易懂的文章内容让我体会到了物理学的美妙,促进了我高中阶段物理学科的学习,一直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成绩水平。当时我对于您的了解仅限于一本科普书,更是没有想到您之后会开音频节目,再成为一名职业科普人。


正如您所说的,科学精神发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在这之后我又阅读了您书中涉及到的曹天元所著的《上帝掷骰子吗》,再加深了对于量子力学的了解。我记得很有趣的一个经历。我在地铁上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被后面站的一位先生瞥到,当时穿着校服的我还跟西装革履的他 聊了一会,这是我第一次有关科学的浅显交流,当时的我甚至在车厢中隐隐地有一种优越感。

在之后与您的相会就是在喜马拉雅的“科学有故事”了,虽然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但是您“星空的琴弦”专辑中第一集中第一次我觉得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的方言表演果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学生问亚里士多德问题的那段音频。


喜马拉雅的相会是我真正了解并熟悉您的开始,作为您的忠实听众,我从《星空的琴弦》开始再到《外星人防御计划》,最后是《宇宙自然生命简史》。这两三年来只要您不停更,我就一直在追。的确如您每次在节目片头所言: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我十分庆幸能够在我世界观形成的阶段遇到您,让我逐步用符合科学范式的方法理解丈量世界,因此使我对于这个世界有一种新的,不一样的看法。


在您“星空的琴弦”音频节目更新完毕之后,我和大多数听众一样购买了您的两本纸质书,将它们放在我的书桌前,每次学业繁忙到深夜我都会拿起它们翻阅,即使是看过很多遍的内容我每次还是会乐此不疲,因为我能理解,从里面感受认知升级的美妙。托勒密,伽利略,哥白尼,开普勒,赫歇尔,开尔文,无数的名字都陪伴着我的高中深夜,慢慢地,一种进行物理学研究的冲动在我的心中逐渐迸发。我告诉自己:或许,我真的可以?


在近两年间,科学声音组织过上海、北京、绍兴等等的演讲会,很遗憾我因为繁忙的学业只能在音频节目中收听,或是收看。每次都想要来现场参加,但都未能成行,实在是后悔不已,真的是希望之后能再有机会,与您真人相见。


慢慢地,到了高三,学业的负担越来越重,我的休闲娱乐也就成了每周末在餐桌前跟父母一起听您的“科学有故事”节目。说实话,父母并不知道我为何如此迷恋您的节目。包括您的答复听众也是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尤其是您“环球科学有故事”最后4期有关比特币的内容在我之后高考综合评价面试中对我还有很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我又开始听您和各位听众制作的科幻广播剧,购买了“科幻世界漫游指南”、“科普经典解读课”,以及吴京平老师的节目,旭岽的节目……在这一方面的大门就此完全打开,我对于科学的兴趣就变得越来越浓厚了。


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冗长的一段,如果您真的读到了这里,那我真的是不甚感激。我感恩您能够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里出现,帮我点明了未来的可能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世界的方法。我同时也相信我只是千万青少年当中的一位,希望您能继续您的科普事业,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帮助我们国家科学精神的普及。而像我一般的听众即使默默无闻,但也一定会在您的身后,努力支持您。


到了这封信的最后,我想说,您在您的两本书最后都写到希望有这样一位青少年立志去探寻宇宙的奥秘。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够格?因为正是在您或多或少的影响之下,我最后高考志愿填报了南方科技大学的物理系。这所深圳的新兴科研大学拥有国内外顶尖的师资力量,无论它前几年可能经历的风波,至少时至今日它的收分已经直逼国内的顶尖985高校了。我也希望自己有可能在这所学府里学习,同时解决哪怕一个物理学的有关问题。


汪老师,正如您在《时间的形状》最后一篇中所写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毅然决定投身物理学,我也一定会努力,争取完成您这辈子最大的愿望之一。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您的科普,从而决定他们的人生方向。


今年我刚满18岁,不知道有没有资格代表所有的00后听众,但我依然向您表示感谢,也希望您的科普事业能发展地越来越好!!!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杨烨  2018年7月3日星期二 



在收到杨烨同学的这封邮件以后,我立即就抬笔给他回复了一封邮件。我是这样回复他的:


你好,我是汪诘,你的来信我已经收到了,而且认真读了两遍。我非常高兴能收到你的来信。


这几年,我遇到了好几个像你这样的受到我的影响而立志走上了科学道路的同学。去年我在珠海一个书店签售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位高三的毕业生,她还是个女生呢,与你的经历非常相似。据她自己说,也是在她高中最迷惘的阶段,看到了我的书《时间的形状》,从而毅然决然地决定投身物理学的研究。她最终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全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伦敦大学学院(就是著名的UCL)。


请原谅我未经你的同意,把你的这封信发给她看了,而且昨晚她还告诉我,她大一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另外,和你有相似经历的还有北京市 2016 年的中考全科满分的姜海洋同学。你们都是我的骄傲,在你们感谢我的同时,我也感谢你们能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目标和意义的过程。可以说,是你们给了我继续创作的动力,让我下决心一辈子投入到科普事业中。


收到你的这封信后,我突然就冒出了一个想法。我想建立一个与你们有相似经历的同学群,不知道你乐意加入吗?


另外,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把你的这封信在我的节目中朗读出来,并且以此为契机,邀请更多与你有相似经历的听众加入这个群呢?


汪诘 2018 年 7 月 4 日 星期三


今天杨烨同学加了我的微信,并且他带给我一个好消息。他说他已经确认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了。听到这个消息呢,我真为他感到高兴。实际上这几年以来,我收到过很多类似的消息,有通过微博的微信公号留言的,也有发邮件的,还有通过出版社求到我的手机号,直接给我打电话的。但是很遗憾,我都没有注意留存,大部分人我都失联了。现在想来,我觉得应该把你们联合起来,互通消息,互相帮助。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公开发出号召,凡是与杨烨同学有过相似经历的同学,不论你现在是学生还是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我都欢迎你能联系我。


请给我发邮件简要说明你的经历,邮箱地址是 kexueshengyin@163.com


我也特别希望北京的姜海洋同学能与我取得联系,你应该马上也要读高三了。


我今天的感概是,科普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有很多同样重要的事情,也是科普人值得去追求的。我的一生原本很平凡,毕业于平凡的学校、一个很平凡的学历和工作经历。但是如果当我老的快要死掉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杨烨同学、冯丽今同学、姜海洋同学给我写来邮件,陪伴我长眠的话,那么我也将因此而不平凡。排除干扰,专心创作,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这封邀请函长期有效,不论你是在 2019 年还是 2020 年,或是更远的未来听到我的这期节目,我都欢迎你来信。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6/M03/7A/B8/wKgKj1s-GcSR66MSAFdOE2e2RRE633-aacv2-48K.m4a Thu, 05 Jul 2018 05:38:20 GMT 11: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7225847 No
full 526 <![CDATA[40答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观点是否可靠?]]> 这一期有一个小视频,挺短的,提醒我们判断信息真伪要牢记三个关键词。那是三个什么词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信息来源”,就可以收看了。


听众笑尽天下吓人给我私信说,近来看了韩国电影熔炉,想去找事件原型,却众说纷纭。平时在生活中关于健康医疗问题、转基因问题、教育孩子问题往往都能看到截然不同的观点。我想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比较可靠的观点呢?


我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留言告诉我。


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看表达观点的材料来源,也就是说,这个观点最初是发表在什么地方的,注意,这里有一个“最初”两个字很关键。有时候我们会在各种文章中引用某项研究的成果,假如你对这项研究产生了怀疑的话,那么,你需要关注的是这项研究第一次是在哪里发表的。


科学研究的成果最为主要的发表途径是通过科学论文,而全世界有很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或者网站。每个发表平台的名气和声望并不一样,名望越是高的平台发表的论文,它的证明效力也就越高。


比如说,在自然科学领域,全世界公认的有三本名望最大的期刊,他们是美国的《科学》和《细胞》杂志,以及英国的《自然》杂志。我们一般用它们的首字母并称为“CNS”,一般来说,发表在这三本杂志上的论文观点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观点。


再接下来,出版《自然》杂志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还从全世界选出了68 本期刊,作为代表科学研究的核心期刊。它们被并称为自然指数期刊,CNS也包括在其中。这些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观点,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观点。


我觉得与这些期刊具有同等参考价值的还有全世界知名的一些权威机构发表的白皮书、研究报告、各种指南等书面材料。例如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癌症协会、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等国际知名的权威机构。


再往下降一级,被称为“SCIE期刊”,有时候我们也叫成“核心期刊”,这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推出的一个论文检索工具,它从全世界选择了几千本最有价值的期刊,现在,SCIE 一共收录了8500 多本期刊,其中,中国的期刊有123 本。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也是非常好的佐证观点的材料。


在非SCIE 期刊发表的论文当然也可以当做支持一个观点的材料,但是它们的证明效力相对要低一些。另外,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重要的概念,科学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哪怕是再权威的论文也不代表百分之一百的正确,甚至有些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结论完全相反的论文。因此,科学精神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着质疑的精神,也要紧跟最新的科学成果。在科学研究中,没有绝对的权威。反之,认为越是古老书籍中的知识越可靠的人,例如,把几千年前某本古医书上的记载当做是真理的人,都是缺乏科学精神的人。


有时候,我们也会拿某个科学家个人的学术专著或者科学家在某些正式场合说过的话来作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但是,这类证据的证明效力往往没有科学论文的证明效力更高。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在写一篇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文章时,关于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前,恐龙是否已经不再是陆地的霸主这个问题。我手里有两份结论不一致的材料,一份是美国科学院期刊上发表的正式论文,一份是国内某个大学教授在他正式出版的一本厚厚的学术专著中撰写的文章。


如果是你,你会采纳哪个材料的观点呢?你可能会觉得一本厚厚的正式出版的书比只有几页纸的一份论文更可信。但是,我却会更倾向于信任论文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论文发表前经过了同行评议,往往代表了很多同行科学家的共同观点。而那位大学教授的书代表的是他个人的观点,一本学术专著,只要出版社愿意出版,哪怕没有经过同行评议,也是可以上市销售的。


或许,未来会出现反转,那位代表少数派观点的教授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少数派转变成了多数派,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排除,而且,在科学史上,这样的情况也不鲜见。但是,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面对一个只有科学家才能研究的问题,我们倾向于相信主流意见是风险最低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站在主流的多数派科学家这一边,出错的可能性最低。这就好像给你两个彩票箱子,大箱子的中奖概率是99%,而小箱子是1%,虽然,你明知选大箱子不能保证中奖,选小箱子也有可能中奖,但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当然,一个理性的人应该选择中奖概率更大的箱子,不是吗?不过说句实话,你一定要选小箱子也是你的权力和自由,并且我也无法否认你可能会中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大量的观点,但是,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上的信息可不一定都是可靠的,尤其是在讲到与医疗健康方面的话题时,谣言或者谎言甚至比真实可靠的观点更多。我建议大家时刻保持一种怀疑和求证的态度去面对海量的信息。


面对一个观点时,我总是下意识地追问,这个观点有没有证明材料的支持,这些证明材料最初又是发表在哪里的?


在面对各式各样的证明材料时,我有一个分辨材料好坏的方法。那就是,我会考虑这份证明材料是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其他人的独立验证。


科学与文学、艺术、哲学等其他人类智力成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别的学问往往是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大多数情况下,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可以求同存异的,没有必要非要弄出个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而科学则不一样,科学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唯一性。科学研究的问题都是期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当然,很多时候这个问题在研究之前,科学家们也不知道是否有确定答案,但他们总是会期望有确定答案。如果不同的科学家给出的答案是互相矛盾的,那么,通常情况下,这两个答案不可能同时正确。有些人可能会反驳说,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答案,最后是殊途同归,竟然都是正确的。比如波粒二象性。但一来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二来波和粒子它们实质上并不矛盾。我觉得在生活中,没必要去死抠这些科学史上的特例,笼统地认为真相只有一个就可以了。


而且,科学结论一定是可重复、可验证的,也就是说,一个科学家作出的结果,如果这个结果是正确的,那么别的科学家也一定能够在同样的条件下再现这个结果。当然,科学结论有时候是用概率来表达,不一定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只要这个结论可以用某一种确定的、且可以被反复验证的方式来表述,我们就可以称为科学结论。比如说,科学家预测明天的降水概率是70%,这看起来是一个不确定的结论,不论明天是否真的下雨,都可以说这个预测是对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很不科学,跟算命没什么差别。其实,他和算命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那就是,我们把所有预测降水概率为70% 的天数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在这些天中,下雨的天数真的就是70%,而且,统计的天数越多,结论也就越准确。因此,概率也是一种确定性的描述,只不过这种确定性无法从一次单一的事件中体现出来。


好了,讲到这里,我希望你大致能理解了科学的确定性、唯一性、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有了这样的基本概念后,你就不难把握分辨证据好坏的方法。这个方法实际上也就是我刚才已经说过的——去找找有没有同行的评价。一个好的观点总是会得到比较一致性的研究结论。


比如说,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个观点就有比较一致性的同行评价,虽然也会有一些反对的观点。但是你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反对的观点,他们所提出的原因就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一致性很差。


为什么我会把 CNS的论文当作是最佳的证明材料呢,因为这三本期刊都有着全世界公认的最严格的审稿程序,任何一篇论文想要在这三本期刊上发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正因为名气大,CNS 上的每一篇论文都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任何一点点的小瑕疵都有可能被同行揪出来。这些杂志的评审人也会以成为某篇重要论文的评审人为荣,因此,他们就会特别的上心。所以,大家看重CNS 论文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名气大,而是名气大背后的同行评价机制。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如果要给材料出处做一个大致的优先级排序的话,我会这样排列,CNS 论文,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权威机构的白皮书、报告、指南,SCIE 论文,其他论文,知名学者的学术专著、文章,以及其他的一些正式的书面材料。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总排序,实际上,在自然指数期刊和权威机构报告之间我经常会犹豫,但好在他们很少会出现互相矛盾的观点。不过,具体到每一份材料时,还需要具体的分析,不是绝对化的,CNS 的论文也会出错。但是,当你犹豫哪份材料更值得信任时,你不要忘记分辨证据好坏的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看哪份证据经受了或者可能经受了更多的重复性研究或者同行之间的评价。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听众问答,欢迎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5/M05/2B/8E/wKgKjls7auOTRJdpAFNSxr-jWpk693-aacv2-48K.m4a Tue, 03 Jul 2018 22:00:03 GMT 11: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6978731 No
full 52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2 基因的故事很惊奇]]>

我给大家找了个视频,是著名的科学杂志出品的,它为我们讲解了蛋白质的“折叠(folding)”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科学有故事的公众号中,回复“蛋白质折叠”,就可以收看了 。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3/M00/4B/38/wKgJL1s4hv7jnM3dAKgaPV14qEo332-aacv2-48K.m4a Sat, 30 Jun 2018 22:00:01 GMT 22: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6456061 No
full 528 <![CDATA[39答新零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周我谈了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之后,又收到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很多问题都超出了我现有的知识储备,回答不了。不过有好几个问题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对零售行业的改变,有人问我这两年总是能听到一个引发争议的新名词,那就是“新零售”,有人说它会改变未来的零售业格局,有人说它就是一个伪概念,想听听我对新零售的看法。

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提醒各位听众注意,我的这个节目不是一个财经类节目,因此虽然讲的是同一个话题,但我聚焦的点与财经类节目聚焦的点是不同的,我关注的焦点是话题背后的科学问题,我关心的是能不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至于对你的生活或者创业是否有用,我是丝毫不关心的。

我想,按照惯例,我还是要先把概念定义一下。今天我谈到的新零售是指具有以下一些特征的零售:

1.   特指线下购物,虽然也有人说线上购物也有新零售,但我们今天只谈一般情况下的默认缺省含义。

2.   运用了很多在 2016 年以前没有实用化的 IT 技术,据我所知,新零售这个词最早是 2014 年安永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但是真正让这个词火起来的是 2016 年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讲到了新零售。

3.   把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到了零售中。

好了,概念定义完毕。下面先直接回答听众的问题,我认为:新零售并不是一个伪概念,而是标志着一个新的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什么叫体验经济?19994月,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两人合著了《体验经济》一书,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他们指出体验经济是更高、更新的经济形态。举个简单例子,过去你爷爷奶奶那辈的人想喝茶,可能得拿着茶票去领,还不是想喝多少喝多少,每个月都有限制,这叫产品经济时代,为什么呢?就是物资匮乏,经济发展不行。而到了你父母这辈,茶叶可以随便买了,可以去街上买,也可以淘宝买,但可能也就是买回家自己泡着喝。再到你这辈,路边一般的贡茶你可能还不喜欢,必须去喜茶这样的网红店,这种门店往往装修的很精致,可以让你拍照发个朋友圈,同样是奶茶,还要做的花花绿绿,盖子上还可以印上你和男女朋友的大头照合影。去一趟门店,五感都被调动起来,这就是体验经济。

当然,像喜茶这样的,还谈不上是新零售,只能算是新零售的一个雏形,原因就是它还没有把人工智能技术给结合进去。那比喜茶更进一步的例子我也找了一个。

我看到一条新闻说,微信联合天天P图在悦诗风吟门店里推出的一款智能镜子,只要你去照一下,马上就能根据你的肤色推荐最合适的眼影盘。对于经常逛美妆店,不知道怎样挑选合适的眼影的妹子们来说,要是不好意思问导购,或者因为店内人太多,导购难以顾及的时候,往镜子前面一坐,马上就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甚至还能模拟适合的妆面,买完就可以溜了。而这款智能镜子里则使用了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能实现刷脸支付等更多的功能。

当然,很多听上去很美好的商业模式,真运营起来,未必真的能受到欢迎,这种智能镜子到底实用不实用,我现在是持保留态度的,我拿出来说事可不是为他们打广告,我跟他们也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为了让你理解人工智能怎么运用到零售业中,找到的一个真实案例。

刚才举的这个智能镜子只是一个小儿科的应用,实际上,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的智能商业技术可以在大型商超和连锁商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一个大型的连锁商店的重要特点就是通过节约销售费用,薄利多销,争取更多的顾客占领市场。这也就是说,连锁商店的总部会根据各个连锁门店不同的数据反馈来配货,确保连锁商店商品种类既符合品牌调性,又满足门店所在区域内的顾客需求。因此商业智能中的客流分析,消费者画像,优化商品摆放这些功能可以极大地帮助总部的决策人员。过去,总部只能根据每个门店店员的手动计数来统计各个门店的客流,有些 POS 机上还会增加一个表示当前买单顾客性别年龄的按钮,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效率是很低下的,而且能够采集的顾客信息也是不多的。

你知道现在已经能做到什么程度了吗?前不久,7-Eleven在泰国的11000家门店里使用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分析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行为分析技术来辨别那些忠实顾客,分析顾客在店内的行动轨迹,并且向顾客推荐产品,甚至根据顾客走出门店时的表情来评估店内店员的服务水平。不止7-Eleven这种随处可见的便利店,像H&MZara等时尚大品牌也开始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来提升店铺的运营效率。

而沃尔玛就做的更厉害了,在沃尔玛的一些实验性店里,可以借助机器学习技术通过面部表情识别排队人群的不满情绪,从而派遣更多收银员前去处理结账事宜,并最终分析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趋势。

那新零售概念在我国是什么情况呢?我查了一下,发现深圳有很多零售门店都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装在入口的系统,可以统计每天进店顾客的人数、大致年龄、性别等;装在货架上的系统,一方面用于了解顾客的需求,一方面监测货架上的货品数量,及时补货。这些门店还可以提前把VIP顾客的照片、手机等相关数据资料输入到系统,当这些VIP顾客进店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并实时推送相关资料到导购员手机上,让他们了解这些用户以往的消费记录,以便进行针对性的用户交流,这样提升品牌与消费者的粘性。

我还看到一条新闻,说马克华菲上海龙之梦店,接入了天猫推出的智慧魔镜导购硬件,通过挖掘各个地区消费者对于新品的不同偏好,帮助消费者实现试穿一件衣服就能获取全套穿搭的智慧导购,这一项目更是直接提升了马克华菲关联商品的购买率达20%。当然,这种新闻很可能是广告软文,是不是真的能提升 20% 是要打问号的。

但是从我举出的这些例子你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已经在开始大规模地影响着零售行业,如果你是零售行业的从业者,意识不到这种变化的趋势,那么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现在国内为新零售概念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也不少,能够看到这个巨大的市场蛋糕的聪明人很多。比如说,我们科学声音理性的力量演讲会的赞助商之一,广州图普科技就是一家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他们在新零售的技术解决方案方面就做的相当好。我这期节目的文稿写到一半时,就想到了他们。图普的一位高管也是科学有故事的忠实听众,我跟他聊了几句。他给我讲了一下他们现在做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有一个叫金一珠宝的店就使用了他们的技术。珠宝行业向来认定一个会员比一颗钻石还贵重。以前他们会让促销人员守在门口,及时认出会员,并引导到新品柜台,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促销人员有限,总会有疏漏的时候,而且一旦换人值守,就可能面临二次到店的会员难以识别出来的问题,同时因为会员数据不统一,常常也难以马上摸清会员的偏好,做出个性化推荐。现在,图普帮他们做了一套系统,布在门口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能够抓取到店顾客的人脸,识别出是否是会员。及时将那些会员到店的信息推送到店员手机上,同时还会附带会员其他可以公开的信息,方便店员进行针对性推荐,提高成单率。这里还有一个什么好处呢?就是店员如果流失,不会对门店造成太大问题,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有经验的店员离开了门店之后,其他的店员就无法马上了解会员的喜好这种问题,因为会员的信息都是存在系统上的。不管是哪一个店员在店,他们都可以很快对会员做出推荐,因此门店排班的时候也比较不容易受到影响。

再比如OPPO在上海的旗舰店里,也部署了图普科技的产品。同样是依托人脸识别摄像头,系统会为门店管理人员提供店内顾客的行动轨迹和店内热点区域的分析。这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根据后台系统显示的门店内的热点区域,再比对热区里放置的机型,管理人员很快就能知道哪几款手机是热门机型,并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总部,总部就可以调整销售策略了。

好了,关于新零售我就讲到这里,希望我上面举的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从务实的角度去理解什么是新零售,我们看到,新零售的本质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把顾客的体验放到零售的核心地位,第二个就是让人工智能来完成过去只能靠人来完成的工作。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般都是一根平滑的上升曲线,很少会出现那种跳跃式的情况。所以,新零售与旧零售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当很多人还在争论新零售是否是一个伪概念的同时,变革其实已经在悄悄地发生了。当争论停止的时候,变革可能都已经完成了。

节目的最后,我给大家找了一个讲解 iPhone X 人脸识别原理的视频。这个视频还是 2017 年下半年苹果刚发布这款新机时推出的,虽然当时在发布会上演示失败,但最终验证下来,苹果这次的创新还是成功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人脸识别”就可以看视频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8/M04/1E/AD/wKgJKlsyyRqjMAIsAFXEUhe5SBY289-aacv2-48K.m4a Tue, 26 Jun 2018 22:00:01 GMT 11: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5855365 No
full 52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1 DNA的江湖]]> 我给大家又补充了一个发现 DNA 形状的故事版本,是高度评价富兰克林的,四分钟左右的视频还原了一段并没有被人完全遗忘、仍然存在争议的历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发现DNA”就可以收看了 。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9/B8/11/wKgKjVswal6gGXT9AKFrgTvI29M168-aacv2-48K.m4a Sun, 24 Jun 2018 04:42:40 GMT 21: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5425442 No
full 530 <![CDATA[38答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的技术原理]]> 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牛津大学介绍什么是机器学习的小视频。它举的例子就是,机器会如何区分一张照片里的是猫还是狗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机器学习”就可以收看了。 

这段时间又是四年一度的火热世界杯了,有很多听众来问我是不是球迷,看不看球,怎样才能科学地购买足球彩票?听说今年是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的元年,问我怎么看?还有很多围绕世界杯的问题,那我今天就蹭一个热点,简单聊一下世界杯。


听说有很多人为了看球把工作都辞掉了,等世界杯结束再找工作,我觉得这种才是真球迷,不知道我的听众中有这样的真球迷吗?我可能连伪球迷都算不上,我只会在淘汰赛开始后看完整的比赛。但如果遇到后半夜才开始的话,我也基本上熬不住,睡觉优先。所以,对于足球,我肯定算是一个外行。因此,本期节目的重点与足球本身无关,我只是借着足球这个话题来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的技术原理到底是什么?


但为了能够在举例子的过程中不至于显得完全不懂足球,我找到了我的一位很内行的老听众Bill 先生。


(哈喽,大家好,我是科学有故事的听众比尔。汪老师的节目,我是从《仰望星空》开始听的,非常喜欢这个专辑,然后他的付费专辑每一期我都有买。哈喽,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 2014 年入行做足球分析节目的,现在在腾讯签约的一档足球数据分析节目的一个栏目组里,我也曾经制作过200多期的足球分析数据,数据分析的一些视频。在过去的比赛分析里面,2016年的欧洲杯,还有2018年的欧冠杯,这两个大赛我仅仅是失误了 4.5 场,现在的我是主攻真实球场数据,这个方面去做比赛分析的,我也是秉持着科学的精神去做我的节目,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比尔足球,比尔是比尔盖茨的比尔。)


先谢谢比尔。有了他在我边上随时解答我的一些问题,我心里就有底多了,不至于闹出一些笑话。


2018 年 5 月 17 日,全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瑞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布了一份预测报告,结论是德国夺冠的概率是 24%, 其次是巴西 19.8%,西班牙 16.1%,英格兰 8.5%。至于这个预测准确性如何,我们再过几天就知道了。


其实,预测比赛胜负的软件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从计算机诞生开始,博彩公司就会利用计算机编写预测软件,辅助分析。但为什么现在却要是说人工智能预测,好像是新诞生了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新鲜事物。很多人可能认为这只不过是宣传的一个噱头而已,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没有那么简单。这确实是一个新事物,人工智能预测和过去的电脑预测确实是有一些根本性的区别。过去,我们编写一个足球预测软件,我们需要请像比尔这样的分析师,来仔细分析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胜负的影响权重是什么。例如,比尔告诉我,按照一场比赛的重要程度,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几个档次:


S级: 伤停及阵容的完整性,中场核心的实力,中场核心的状态,以及可以和中场(核心)配合的人数。这里面我老是提到的中场核心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场核心会是中场或者前腰或者后腰,他们在每一个队伍的都是攻击或者防守的起点,要是在起点出了差错,后面就会影响流畅性,如果中场本身出现问题了,那后面,一环扣一环的战术逻辑就不攻自破,就不能执行下去了。


A级: 球队风格,教练经验,球队得分方案的多少, 球队的防守球员的默契如何


B级: 球员的休整时间, 球队的锻炼机会, 球队的大赛经验, 年龄, 个性


C级: 气候纬度时差, 球队的精神面貌


你看,这些知识过去的电脑是不可能拥有的,因为电脑哪里懂足球呢?它只能依赖于人编写的一个数学模型,由人来创建一套计算胜负的算法,说白了,在传统的预测软件中,计算机只是起到了一个计算器的作用。如果你精通 EXCEL,再加上一个比尔,你们俩就能完成一个还不错的预测世界杯胜负的电子表格。


但是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一个精通人工智能程序编写的程序员,就可以不再需要一个像比尔这样的一个懂足球的分析师,就能做预测软件了。怎么做呢?靠的就是“机器学习”,今天我们所谓的人工智能,它的本质其实是机器学习。


假如我现在就是这个程序猿,我根本不需要知道刚才比尔讲的那些因素到底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我只需要随便猜测有可能影响比赛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即可,哪怕初听上去似乎八竿子打不着的因素我也可以列进去,比如球员有没有孩子。下一步我就是收集过去几十年中所有参与世界杯比赛的球队的各种数据,只要是含有我怀疑与比赛胜负有关的数据就可以,越多越好。


再下一步,我利用一种叫做“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算法,让计算机自己去分析这些因素与比赛胜负的关系。你可能没有理解这是怎么做到的,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计算机统计了过去世界杯所有比赛的数据,发现球员平均年龄越接近 30 岁,胜率就越高。注意,我这是打比方,不是说真的是这样啊。那么,当我要预测一场比赛的胜负时,我就统计一下比赛双方球员的平均年龄,然后我就预测更接近 30 岁的那个队伍获胜。虽然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过去的数据统计的结果就是这样。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计算机根本不管。


现在,这样的深度学习算法都是现成的。最流行的机器学习的编程语言是 Python,你可以很容易在网上下载别人已经封装好的程序库。它就像一个黑盒,你只需要使用几条简单的程序语句,给这个黑盒输入数据,指定一些参数,这个黑盒就能输出它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来的你指定的那些关键词的相关率。


而且你还可以不断地让机器自我学习迭代,比如你创建了好了世界杯预测 1.0 的程序,当世界杯开始以后,你就让他根据自己的预测不断地与实际比赛结果比较,如果预测准确就好像是下围棋获得了胜利,预测不准确就是失败。机器就可以根据胜负的情况不断地重新调整自己的算法。现在阿法狗的升级版就是通过自己和自己下围棋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算法,道理是相通的。过去啊,我们总觉得,没有会下棋的人参与,怎么能编写下棋软件呢?没有精通中英文的人参与,怎么能写出翻译软件呢?那么,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时代,真的就不需要了,计算机只关心统计结果,不关心他们的因果关系。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


1.人工智能依赖已知的数据工作:你喂给它的数据越多,它就可以预测的越准确;反之,如果吃不到数据,它就无法工作。


2.人工智能本质上只是一种数学统计模型的具体应用,本质上还是一个计算器:只是计算公式超复杂,运算速度超快而已,计算机并没有 “思考”。也并不真正的懂足球。它甚至完全不知道它是在预测足球赛。它唯一知道的只是在不断地调整一些关键词与另一些关键词之间的统计相关性。


因此,对于预测世界杯来说,真正困难的是找到足够多的有效的数据喂给你的程序“吃”,你喂给机器学习程序的数据越多,越真实,他从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就越准确。或许讲到这里,你就能理解了,为什么现在我们总是听到有人在说数据比技术值钱。关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听一下比尔是怎么说的:


(所有的人工智能现在为止都只能是有数据的基础之上去做的,而且通俗点来讲,这个数据的来源非常重要,要经过筛选,而且现在网络上关于足球的数据可以说是漫天盖地,大家对于数据的东西其实有误解,并不是说数字才是数据,现在的数据很复杂,有数字,有图像的,有声音。只要是你可以量化的一些东西,就称为数据。可以表达的一些东西,也可以称为数据。)


当你理解了所谓的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的技术原理,你也就能发现这种预测方法的局限性,那就是,它无法处理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数据。比如说,这次世界杯法国对阵澳大利亚,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录像回放判罚了点球,那这个叫 VAR 的新规则就是一个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对胜负产生影响的因素,计算机就处理不了,因为没有过去的数据做参考。本期节目,我给大家找了一个牛津大学介绍什么是机器学习的小视频。它举的例子就是,机器会如何区分一张照片里的是猫还是狗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机器学习”就可以收看了。 


那么,关于人工智能预测世界杯的话题我浅尝则止,就谈到这里。


最后我给大家再放一些比尔跟我的谈话录音,或许球迷朋友感兴趣,非球迷不听也无所谓。不过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我把比尔先生的发言用技术手段加快了 1.5 倍。 


W:比尔,前两天有一场爆冷的比赛,就是德国队负于了墨西哥队,那我想问一下,这种爆冷的结果会不会让博彩公司赔钱呢?


B:爆冷这个东西,其实大家觉得博彩公司会赔钱是很傻很天真的。爆冷是指很低概率发生的事情。通常这些低概率的事情会有一个很好的回报,也就是说这个叫爆冷的赔率。这个博彩的赔率是一个可以变动的浮点,会随着这个投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们会按照投注量,还有赔率,做出一个实时的平衡的方案,这需要用到计算机的这个技术。尽管不一定会绝对的平衡,但是它可以保证这个公司不会亏钱,不过这个大家可以想象的。但是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就是,一直有一些人会误导大家说,人家这个平衡的方案,是按照这个胜平负的投入量去设计出来的,这是错的,因为在这个赌局里面,博彩公司不但要平衡胜平负,还要平衡诸如很多刚才所说的什么进球数哇、比分啊、红黄牌啊等等等等。越多的盘口对于博彩公司平衡一场比赛的盈亏就越有利。还有这还不算哈,一天里面有多少场同时结算的一个比赛,很多很多,而且这些东西又不是说立刻就可以提现的,这个有一个结算周期,通常是一天之后才行。如果像是你在中国买了彩票,然后到这个竞彩中心去领奖,这个过程,其实这个结算周期就更长了。所以博彩公司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吸金的大黑洞,所以那天如果它爆冷的一场比赛,对于它来说真的就是挠痒痒一样。博彩公司更多的运营成本在于宣传,还有政策沟通,这方面这些就不做讨论了。再补充一个点,就是大的博彩公司,一般都要一天。小的博彩公司,真的有可能会亏钱,但是人家小的博彩公司也可以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诸如后台篡改这个投注的数据,导致到用户不盈反输,或者说让你的投注无效,这些都是很可恨的,而且无根可寻,你告不了它。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去合法的一个投注站啊,去买彩票,这些都是有票据的。现在为什么网上有很多通告说要整顿这些购彩的 APP 呢,原因就是很多的渠道都是灰色的,比如说你够惨了,你不知道在哪一家彩票店出的票,还有后台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现的一个手续是不是合法的。如果以上所说有任何一个不合法,那你这个购票的行为,可能都是非法的,可能都不受法律保护。举个例子吧,这个公司,你们要是在里面有资金,万一有一天它被查出了,它被封号了,那么它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没人会理你,账号里面还有多少钱立马就被封了,难道你还去报警啊?


W:也就是说呢,比尔先生提醒我们,不要去玩那种非法的赌球,如果要买世界杯的足彩呢,不是不可以,但是请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购买。不过比尔,我好像听说呢,有些博彩公司啊,它反倒是喜欢爆冷,为什么会这样?


B:如果硬要这么问的话,我觉得博彩公司还是会偏向于想爆冷的。要博彩公司在平衡做这个系统平衡性的时候,出现不同的赛果还是会影响它的盈利的,只不过它盈利多还是少的区别。但按照一个企业最终也希望它的利润最大化的时候,它还是想爆冷的,只不过,实际意义上的爆冷跟大家平时听到的爆冷可能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通过媒体宣称的是爆冷这么一回事,就觉得是爆冷。比如说德国这场比赛,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已经判断到了德国的中场有很大的问题,按照伤病还有中场的状态来说,德国会出现平局,甚至输球的概率都会很大。德国那天的比赛,在专业的数据分析上面,其实并不能称作为爆冷。比如这届世界杯的很多标题党就会传播,巴西夺冠啊,英格兰已经没落了这些消息,普通人看了就会愿意相信他们自己想相信的部分,特别是一些阴谋论的一些软文充斥着网络。所以,这手段给大家爆料一下哈。就是博彩公司会有很多自己的一个合作网站,而且这个网站的都会伪装成为数据网站,比如说有一个叫Whoscored的,公司就是跟(bet)365在合作。嗯,实际上的这个公司它是不产生数据的,它们的一些数据是要去到另外的数据公司去买接口,然后自己拿回来用,例如说opta 就是它的一个数据的提供商,然后拿到数据以后,它们会安排自己的软件工程师做二次的开发,最终变成了一种图文并茂的数据,给用户去看,给用户去分析。你要说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啊,还并不是用户可以自己参透的。


W:这个看来每一行都有很深的水,那谢谢比尔能够参与我们的节目。


B:如果大家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那你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公众号,比尔足球,比尔是比尔盖茨的比尔。


W:好的,最后一句话大家听清楚了吗?喜欢足球的朋友可以去关注一下,比尔足球啊。好,那这就是本期的听众问答,咱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9/1E/B3/wKgKjVsp0aCTsDYsAHyipneqaiw238-aacv2-48K.m4a Wed, 20 Jun 2018 04:04:48 GMT 16: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4810136 No
full 53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60 有故事的 DNA]]> 这期节目的配套视频是我给大家找了一个纪念摩尔根的视频,如果大家想看看摩尔根的那些果蝇,可以到去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众号中回复“摩尔根”三个字,摩托车的摩,尔虞我诈的尔,根本的根,就可以收看了。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1/E1/56/wKgKjFsnIXbR8LsyAKMfo5OfJqM740-aacv2-48K.m4a Sat, 16 Jun 2018 22:00:01 GMT 22: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4340834 No
full 532 <![CDATA[37答什么样的问题让科普作家头大?]]> 如果你想了解科学家是怎么炼成的,我给你们找了一个短小的视频,来看看一个大学生一般都要经历哪些过程才能成为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呢?请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科研”两个字,就可以收看了。

选择了职业科普人这样的一份职业,那么回答问题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我会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收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问题都是能回答的,即便当面回答不了,也可以事后查找资料,请教专家。但是,却有一类问题,总是会让我非常的尴尬,无论我怎么努力也回答不了。事实上,这样的问题,我经常会收到,除了沉默,我都想不出更好的回应方式。


我给大家举两个近期收到的问题作为例子:


有一位叫做黄大漠的听众给我发来一封长长的邮件,希望我对他提出的一个理论做一些点评,并且也希望通过我的节目能让更多的人对他的理论提出质疑。因为邮件有一万多字,我不可能全文念,我给大家大致介绍一下黄先生的理论。我先把文章的导读念一下:


到目前为止,暗物质暗能量都还只是观察到的一种效应,尽管发现这些效应几十年了,人们作出了无数巨大的努力,还是无法解释产生这些效应的原因,虽然提出了一些假说,但是实验验证都是不成功的,我们知道有个东西就在那里,但就是搞不清楚它是什么,抓狂呀!本文将从“规律场论”的角度,把理论和已知观测数据相结合,阐明暗物质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东西——黑洞的空间效应!


这篇文章一共有九节,前4 节是介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简史,这部分很像是写科普文章,黄先生的文笔很流畅,简单扼要地就介绍了与暗物质和暗能量有关的一些科学史和现存的假说。


从第五节开始一直到最后,黄先生开始介绍自己的理论,它把自己的理论称为规律场论,他的核心观点是暗物质和暗能量都可以用黑洞的空间效应来解释。他还提出了证实和证伪自己理论的方法。黄先生最后说,这篇文章仅仅只是规律场论的一个具体应用,关于规律场论的详细介绍可以到他的QQ 空间中阅读,他的微信和QQ 号都是 1308476377 ,如果各位听众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加一下黄先生,他应该是很欢迎你去了解的。


第二个例子是另外一位没有留名的听众发给我的一篇文章,也是希望得到我的点评。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人类简化简析》。一开始我以为是他写的一篇科普文,文章很长,也有1 万多字,因为我的古生物知识不够丰富,所以读起来的感觉是不明觉厉,但是读到大约三分之二,我才明白,他的本意是要写一篇论文,因为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综上所述,我认为非洲起源说是彻头彻尾的低级错误”,我才终于明白,这位先生是提出了一套与目前主流科学界观点不一致的观点,希望得到我的评价。这位先生最后的观点是,现代所有的人类都是起源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而不是目前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智人非洲起源说。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其实我还能举出不少,我的抽屉中还有几封手稿,有的是在线下活动时当面交给我的,有的是快递给我的,基本上都是不太会打字的老先生写的,信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我的点评,并且通过我的节目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思考。


我非常感谢这些听众对我的信任,愿意分享你们的思考给我。但是,我也想非常诚实地说,你们向我提出的这类问题,确确实实超出了我一个科普作家的能力范围。


做科普和做科研好像是一个吃货和五星厨师的区别一样,像我这样的科普作家与一个真正的科学家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我唯一的本事只是尽可能地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问题和已经得到公认的一些结论设法更加通俗易懂的告诉给你们,换句话说,我与你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我比你们有更多的时间阅读、甄别、理解各种材料,然后可能是组织语言的能力略微强一点,除此之外,我真的不比你们具备更多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问我一个在科学界都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研究成果来找我点评甚至鉴定,那真的就是大大高看我了,我这真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


我最多只能给你们一些我的建议,帮助你们找到或许有可能成功的路径。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1.如果你想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你首先要学习现在全世界公认的论文写作格式。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写人类起源的先生,一万多字的长文,一直看到三分之二的地方才出现你最终想表达的观点,这样就可能让你丧失很多真正对你观点感兴趣的读者。为什么科学界会形成一套大同小异的论文格式呢,这并不是迂腐的体现,而是尊重他人的时间,用最高效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实际上,论文格式也不复杂,现在全世界广泛接受的一种论文格式称作 APA 格式,你可以搜索学习一下,不复杂,人人都可以掌握。大致来说,一篇论文需要按照标题、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这样的顺序来组织,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清晰、简洁地表达观点而设计的。


2.你要设法找到自己的同行,只有同行之间的评议才是有价值的。像我前面提到的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起源的黄先生,你要找的同行也一定是和你一样研究暗物质、暗能量或者黑洞的同行,像我这样的科普作家肯定不是你的同行,我什么都看,其实什么都不是真正的懂,仅仅是了解一点皮毛而已。我的同行是那些研究怎么写出更好的科普文章的人。或许你有自己的苦衷,你给大学的相关院系、甚至是中科院的教授寄过材料,但是石沉大海,实在没办法了才寄给我。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听我的下一个建议。


3.你作为该研究领域的无名小卒,不要一下子就想着能高攀上这个领域的顶级学者,他们真的很忙,而且有自己的社交圈,不理你不是对你的不尊重,只是一种非常理性、正常的选择。我建议你可以先找到跟你一样也是默默无闻的同行开始,比如,黄先生可以去找理论物理或者天体物理专业的学生,另外那位先生也可以去找古生物系的学生。学生相对来说时间多一些,也不会有什么架子。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到大学的课堂中去蹭课,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室都是坐不满的,你只要设法查到了课表,就大大方方地进去听课。听完课后,在课间就可以找到很多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我建议你不要直接去找老师交流,因为老师教学任务繁重,他可能时间紧迫,也不会有耐心听你多说,找同学交流是最好的。我非常不建议您在网上的论坛与他人交流学术问题,因为你真的无法判断他到底是不是你的同行,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走进真正的大学校园,找对了院系,就肯定找对了同行。


4.如果你想发表你的研究成果,我不建议你去找出版社出书。这是因为,这种学术类的书籍,往往都是要自费的,因为很难卖出去。但是我不建议出书的真正原因到不是因为钱,而是出书没有意义。现在全世界的科学界,对于科研成果的发表,都只认论文不认书的,除非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出的书。你即便出书了,也不会有什么同行关注到你,因为同行每天都在看论文,不去看除了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你一定要设法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5.你可以先选择名气不是很响的,但也必须是有正式刊号的期刊。只要你的论文是格式规范的,至少期刊的编辑会认真阅读你的论文,哪怕不接受,他们也会给你一个退稿的说明。这时候,你就要设法搞清楚他们为什么退稿,编辑到底认为你的论文哪些地方有瑕疵,专业期刊的编辑也可以看成是你的半个同行,这样你至少就找到了第一个愿意看你论文的同行了。任何人想要成功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你通向成功的第一个台阶,就是设法先通过审稿编辑这一关,如果这一关没有通过,你不要妄想能得到某个诺奖科学家的垂青而一夜成名,这样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发生的。


6.最后一条,但也可能是真正能帮助你成功的一条。就是,在你想研究的那个领域,少看科普类型的文章,多看正式的论文。虽然论文往往写的很难懂,还总是会出现各种数学符号,远不如听我的节目来的轻松。但我想认真地对你说,看懂那些枯燥的论文或许真的是你通向成功最不可少的一步。反过来说,不论看多少科普类的书籍都不能增加你成功的概率,这是真的,尽管我是一个科普作家,希望我的书能多卖出一些,但必须诚实地说,我的书对你做科研来说真的用处不大。


好了,6 条建议说完了,希望能够对你有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最后,我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说明,以上这些建议是针对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正常的大学专业学习的听众。如果你是一位学子,那么我以上这些建议统统都不要理会,我只有唯一的一个认真的建议,那就是考上大学,去你感兴趣领域的专业院系学习,在充分学习完前人的成就之前,不用急于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3/4F/4D/wKgKjVsgZI6AnNyoAFZ-0X5r2FI709-aacv2-48K.m4a Wed, 13 Jun 2018 00:32:34 GMT 11: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3762062 No
full 53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9 我们从何而来]]> 如果你有兴趣从考古学的角度多了解一下人类的进化史,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人类起源”这四个字,观看一个讲解的视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

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

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

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

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6/E8/07/wKgKklscsXzBPDW6AKHVO3_J40k451-aacv2-48K.m4a Sun, 10 Jun 2018 05:09:31 GMT 21: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3285086 No
full 534 <![CDATA[36答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 本期节目,我找了个视频,是一位主持人对“科学研究”的吐槽。并不是所有打着“科学”旗号的研究都是可信的,而且各种研究有时候确实会自相矛盾。我想说的是,我们尊重真正科学的研究,但不会看到“科学研究”就都去当真。如果你想看视频,可以在科学声音的小程序中,找到国外优秀科学视频精选,打开里面的第33期:“科学”研究不可全信,就可以收看了。


今天的问答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听众的特定问题。最近在某平台学习哲学,看到一段论述,觉得挺有典型性,刚好可以回答经常在节目留言中遇到的一大类很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关键原因在于一个善于哲学思维的人和一个善于科学思维的人,往往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采用的路径是不相同的,今天我就想借此来谈谈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区别。


我先把我看到的东西念一下,那篇文章上说:

但是,我真的发现,受过哲学训练的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会明显胜过普通人。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见过一些人讨论一个有点庸俗的问题:黑丝袜为什么很能增加女人的性感?那些没受过哲学训练的人,给出的答案都很直接,很突兀。但只要你受过哲学训练,看到这个问题,马上就能找到有效的分析路径:首先你会用亚里士多德的种加属差的分类法,先看黑丝袜属于哪个大类,显然它属于丝袜这个大类,再看丝袜对于增加女人性感的共通点是什么,这就要和同类物品去比较,也就是和裤子、裙子、普通袜子去比较,显然这个共通点是良好的塑形能力。在取得这个共通点之后,再去分析黑丝袜相较于其他颜色的丝袜有什么优势,显然优势是显瘦,还能把肤色衬得更白。那么黑丝袜的优势就是,在种差的意义上,塑形能力最好,在属差的意义上,既显瘦又显白。这就是哲学训练能够给人带来的思维章法,你可以举一反三,更高效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再次申明一下,以上这段是我转述《熊逸书院》中的一段话,并非我自己的观点,我现在很害怕造成断章取义的误解。


看完我就在想,如果是我,拿到一个不得不给出答案的问题:黑丝袜为什么很能增加女人的性感?我会怎么思考怎么做呢?


假设我不用过多考虑时间和经济成本的话,只是单纯地要把这个问题给研究清楚。那么,我的第一反应是,先确认这个陈述到底是真还是假,因为科学思维已经让我养成了首先质疑一些哪怕是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观点。如果说,黑丝袜实际上并不能让大多数男人觉得增加了女人的性感,那么这个命题也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我想,我的第一步就是到论文库中去检索,看看是否有前人做过相关的研究,发表过相关的论文,就目前来说,任何科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众的最佳途径还是论文,尤其是那些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


很遗憾,经过一番检索,我只找到一些有关腿的长度和女性魅力相关性研究的文章或者引用率很低的论文,我没有找到直接研究黑丝袜和性感方面研究的相关论文。看来,我只能是自己动手去研究这个问题了。那么我想我需要做的第一步还是要确认到底这个陈述是真是假。这就必须设计受控实验。

在设计实验之前,按照科学思维的习惯,我们还要对命题中的每一个概念进行比较清晰的定义。因为在科学思维中,对研究对象要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我们先来做定性分析,在这个命题中,关键词是黑丝袜、女人和性感。我想黑丝袜和女人的定义不会有太大的歧义。至于性感,我的理解是对一个男人所引起的代表性冲动的生理性反应的程度。如果大家对此有不同意见,可以再议,不影响我今天讨论的主题。


接下去我们就要定量分析。那实验到底怎么设计呢?我相信会有无数种方案,不同的方案也会有高下之分。我现在提出一个并不是深思熟虑后的方案,毕竟我不是真的要发表论文,只是为了说明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你觉得我设计的实验其实很笨,我也虚心接受,我绝对相信有更好、更周密的实验。


我先找到一个 30 岁左右各方面都在平均水平的模特,然后给她拍摄两组照片,一组是穿黑丝袜的,一组是不穿丝袜的,当然,照片要尽可能地展现女性的妩媚动人一面,有些照片需要让模特做出一些性暗示的动作。然后,我从我的听众中找出 100 名志愿测试者,当然,都是成人,样本的随机性分布也是越大越好。


接下去,我把测试对象分成两组,一组称为实验组,让他们看那组穿黑丝袜的照片;另一组称为“对照组”,让他们看那组不穿丝袜的照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用物理测试的手段来测量每一个人在看照片时的血压、心率、呼吸、体表湿度以及海绵体血量等等生理指标。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退而求其次,可以设计一张问卷,让每个人在看完照片后回答问题。


设计问卷当然也是一门大学问。总之,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让被试对象通过问题看出你的实验目的。问题本身也是带有定量的成分,例如不能简单地问你是否愿意和她约会,而是要他选择花100 元请她看场电影、还是花300 元共进烛光晚餐、还是花1 万元一起海南双飞游,我相信你们能设计出比这更好的问题,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总之,通过这样一个受控实验,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相对可信的结论:黑丝袜是否真的会增强女人的性感程度,如果是,会提高多少,以及对哪种年龄或者哪种类型的男人最有效等等。


当然,这个结论要完全可靠,还得由其他独立的机构也重复同样的实验,我们就不展的那么开了。


好了,上面这步做完,我们仅仅是完成了回答问题的第一步。现在我们假设,实验确认这个命题是真的,黑丝袜确实增强了女人的性感程度。那么接下去,我们就要来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了。


这时候,我们就要先提出一个假说,然后再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假说。例如,我的第一个假说是黑丝袜会让女人的皮肤显得更白,所以提升了性感指数。那么我就要先设计实验验证皮肤变白会提升性感指数的假说,得到验证后再设计实验来比较黑丝袜、白丝袜、肉色丝袜等等不同颜色的丝袜对男人的影响。当然,我也可以提出一个假说,认为是黑丝袜会让女人的腿显得更长,而长腿会让女人显得更性感。这时候,就要分步证实长腿对男人的影响和黑丝袜对腿的视觉长短的影响。


在提出一个假说的时候,我们离不开哲学思辨,因为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我们找到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科学思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验证假说的时候,不预设哪个假说更有道理,最好忘掉所谓的有道理还是没道理,我们只是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作出实验结果。如果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了心理预期,就很容易忽略不符合预期的数据,强化符合预期的数据。


总之,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可以分解的很细很细,需要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那需要做非常多的实验,甚至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一起参与。


听到这里,如果你生出的一个反应是:科学思维的人真 TMD 钻牛角尖,典型的书呆子思维,明明通过思辨或者简单观察就可以轻易得出的结论,非要搞得那么复杂。


对此,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种思维模式很低效率,通俗地讲就是很轴。能具备科学思维的人到今天在社会中也是非常少的,我觉得不会超过人群总数的5%


但我想告诉你,恰恰是有这么一些少数人大约在400 年前从哲学思辨的模式中又延伸出了这么一种看起来有点笨拙的科学思维模式,人类文明才得到了爆炸式的前进。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3/F3/53/wKgKjVsXH8jzf2_uAEhswIo6AFQ801-aacv2-48K.m4a Wed, 06 Jun 2018 01:30:00 GMT 09: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2570871 No
full 53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8物种起源]]> 本期节目提到了孟德尔和他的豌豆实验。为此,我特地找了个视频。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豌豆”,就能收看了。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3/A3/4E/wKgKklsTxiyCLxNnAJnwrKM-Tyo948-aacv2-48K.m4a Sun, 03 Jun 2018 01:30:01 GMT 2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2062314 No
full 536 <![CDATA[听众问答:35答宇航技术的难点]]> 我请我的助理小编给大家汉化了一个视频,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详细介绍了千瓦动力在太空中发电的原理。这个视频的发布时期是 2018  1 月,新鲜出炉哦,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太空发电”,就可以观看了。另外,《科学美国人》这篇文章的全文大家也可以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收到,也是我的助理小编辛辛苦苦翻译出来的。


听众“脑子停不下来”说听了吴老师在4.29绍兴演讲会的关于人类航天梦的演讲,感觉很激动,但同时也觉得有点儿沮丧,为什么呢?因为人类1969 年就登月了,可是都快过去半个世纪了,马斯克发了一个性能还不如五十年前的土星5 号的猎鹰9号重型火箭,大家都激动的不行,人类的宇航技术发展的怎么这么慢,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完全不好比,他想问问我为啥人类的宇航技术进展的如此缓慢,最大的难点到底在哪里?


我想告诉这位听众,决定某一个领域技术发展的快慢绝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还包含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是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举全国之力的产物。有人打比方说,以当时的技术,登月就好像用帆船横渡太平洋。我们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说明美国当年为了登月耗费的国力,1965年,在阿波罗计划上的花费占到了美国全部GDP 总量的0.8%,而 2016 年美国给NASA 的总预算只占GDP 总量的0.1%,差了八倍。为了登月,美国动员了全国上百家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2万多名科学家和 40 多万人在为登月服务。这种盛况在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是不可能重现的。


可能你经常会听到别人说,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宇航技术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但你更想了解的可能是到底什么才算是本质的提升。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那就是人类在宇航中使用能量的方式,这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这有点像衡量宇宙中所有文明等级的卡尔达舍夫等级,用智慧文明能利用的能量等级来划分文明的等级。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宇航中使用的能量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给火箭提供动力的是化学能,这种能量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维持各种仪器工作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这三种能量利用的方式都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就有的技术,到今天,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要想在宇航技术中实现质的突破,人类就必须掌握在宇航中利用核能的技术,也就是制造出小型可控核反应堆。这里插一句,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虽然利用的也是核能,但它利用的实际上只是天然放射性释放出来的能量,与原子弹、核电站这种人工激发裂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核能有两种方式可以利用,一种是裂变反应,就像原子弹那样;一种是聚变反应,就像氢弹那样。而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即便是要应用于商业发电目前都还看不到希望,更不要说要小型化到能用于宇航了。现在能看到希望的就是小型化的核裂变反应堆,这个技术一旦突破并成熟,人类的宇航技术又将迈上新的台阶。


2018年的515日,在《科学美国人》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NASA将利用核装置重回月球吗?》,这篇文章对美国现在的小型核反应堆的技术做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NASA 在这个领域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希望建造出能在太空使用的核电站。最近,它刚刚成功测试了一个全新的设计,被叫做“千瓦动力(Kilopower)”,它很可能成为小型核反应堆的新里程碑,有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完成首次太空飞行。千瓦动力是由NASA和美国能源部共同开发的,是近四十年来美国唯一的全新的核反应堆。它有可能会给人类的宇航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太空探索中,核能主要有两大用途,分别是供电和助推。目前的千瓦动力装置主要用于供电,足够满足一艘大型飞船所需要的电力。在未来,千瓦动力可能也会被用于助推太空飞船,主要通过给离子发动机供电的方式来实现,但NASA目前关于这项使用还没有确切的计划。


我们来了解一下千瓦动力装置的原理:它是一个微型的核反应堆,用一根硼控制棒插入一堆铀中,进行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热量,转换为电能。


NASA目前的这个装置可以产生高达 10 千瓦的电力。如果有四个这样的装置,就足够一个火星或月球上的人类前哨站使用。这些电量差不多就是 3-8 户普通的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实际上,NASA 研制太空核电站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千瓦动力是从 2012 年开始研发的,它的前身是 NASA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核辅助能源项目,被简称为SNAP


1965 年 4 月,NASA 发射过一个名为 SNAP-10A 的核电站。它在太空中工作了 43 天,产生了 500 瓦的电力,然后一个零件坏了,戛然而止。它现在仍然在地球轨道上,不过被看作是太空垃圾了。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NASA 还有一个“用于火箭发动机的核动力引擎”(NERVA)的项目,用来研究将核能用于助推火箭。这个项目使用核反应堆来加热氢气,并通过排气口排出氢气,就像化学火箭燃烧燃料来推动火箭一样。但这个项目在 1973 年就结束了。


    根据世界核协会的统计,俄罗斯在太空中运行了 30 多个核反应堆。康涅狄格大学研究核能的工程学教授布鲁诺说,在尼克松总统 1973 年取消了NASA的核动能助推研究后,俄罗斯也不再进行这项研究了。从 1973 年起,所有事情基本上都停滞不前了,到了 2018 年,当时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基本都退休或去世了。


    2012年美国启动千瓦动力项目,最新一次 NASA 和能源部的测试从201711 月开始,持续到2018年的3月。这项测试被称为“使用斯特林技术的千瓦级反应堆(KRUSTY)”。千瓦动力首席工程师马克·吉布森表示,这次测试是在 800 摄氏度的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地点是在 NASA 的格伦研究中心,千瓦动力产生了超过 4 千瓦的电。


NASA 和能源部的官员表示,由于运行方式的升级,千瓦动力比之前几代都来的更安全。使用硼控制棒和铍反射器,裂变链式反应能被控制,甚至可以停下。只有在反应堆远离地球以后,原子的分裂才会开始。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帕特里克·麦克卢尔,他说,这个反应堆很安全,哪怕反应堆或搭载它的火箭在发射台上爆炸了,它们中心位置的铀235并不会置人于死地,一公里范围内的人们接触到的辐射水平并不会比自然环境中的高。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首席反应堆设计师戴维·波斯顿表示,一个类似的反应堆可以为离子推进器提供动力,这样就可以助推火箭了,不过这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NASA 目前正在另外开发一种全新的基于铀的核热引擎概念,它的工作方式将和现有的化学火箭十分类似,都是加速推进器后端的燃料。但 2017 8 月开始的“核能热力推进”项目和千瓦动力相比,只是刚刚开了个头。


千瓦动力是向在太空中应用核电站这个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在太空中测试反应堆了。NASA 目前还没有批准这样的测试计划。但NASA 太空科技副行政官路特在2018 5 月早些时候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研究人员将在未来的一年半中,专心致志地研究出如何实现这样的测试飞行的方法。一个可能的方法是在月球着陆器上搭载一个小型的千瓦动力反应堆。NASA 把研究重点重新聚焦在月球上后,相关的探索任务可能会开发这样的着陆器。


可以说,目前的千瓦动力项目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最激动人心的是它的潜力。它只是在太空中使用核裂变能源的第一步,当人类终于能够在太空中大规模地有效利用核能了,那么宇航的新时代也就到来了。


感谢收听今天的听众问答,最后我请我的助理小编给大家汉化一个视频,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发布的,详细介绍了千瓦动力在太空中发电的原理。这个视频的发布时期是 2018 1 月,新鲜出炉哦,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太空发电”,就可以观看了。另外,《科学美国人》这篇文章的全文大家也可以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收到,也是我的助理小编辛辛苦苦翻译出来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0/BC/5D/wKgKjVsU3FnxQtz0AFLkokcugWo605-aacv2-48K.m4a Wed, 30 May 2018 01:00:09 GMT 11: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1441744 No
full 53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7达尔文的创见]]> 这是一期介绍达尔文生平的节目,其中提到了和他共同发表进化论的华莱士。但2017 年 11 月发布的一期BBC 教学节目中,把达尔文和华莱士演成了互不相让争锋相对的一对冤家,很多说法也和常见的说法完全不同。如果你有兴趣观看这个视频,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达尔文BBC”观看。在视频的最后,我加入了一段达尔文航行的贝格尔号的1:1的 3D 模型,你可以看看你心目中的贝格尔号和真实的贝格尔号是否一致,达尔文和船长菲茨罗伊就是在这里共度了五年。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5/C1/BD/wKgKkVsKTw3whFCMANgf-ddgWGc495-aacv2-48K.m4a Sun, 27 May 2018 06:28:18 GMT 29: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0930308 No
full 538 <![CDATA[听众问答:34答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了吗?]]> 最近收到一个听众的私信,他说,总是听你鼓吹科学,但是你真的觉得科技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了吗?从大的方面说,人类面临环境危机、核危机、生化危机、转基因灭种危机等,从我们个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就比古人生活的更幸福吗?吃的好点儿、穿的好点儿就更幸福吗?现在这个社会,他后面说了很多现代人金钱至上、利益熏心之类的话,我也不念了,因为我觉得太极端了,念出来怕被人断章取义的利用,说成是我说的话,那就倒霉了。总之他想表达的是现代人未必就比古代人更幸福,至少他自己没觉得科技让他变得更幸福了,反而充满了焦虑。


首先我感谢这位听众花了这么多的笔墨把他的思考告诉我,无论如何,独立思考的精神我是非常欣赏的,但是,我不得不指出,类似的思考实际上一点都不新鲜,反科学的思潮大概诞生已经快 100 年了,在越是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这种思潮反而越是汹涌,中国只不过是最近十几年才开始有一些学者公开站出来表达了他们的这种反科学思潮。例如上海交大江晓原先生在《我们准备好了吗?》一书中写道,他对443部国外优秀的科幻电影进行统计,发现没有一部作品属于讴歌科学的。当然,同样是研究科幻作品的吴岩教授认为这个统计有失偏颇。我今天无意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也对此没有兴趣,我只是想借此说明反科学的思潮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由来已久。


如果听多了我的节目的听众,一定知道,我一向很少用思辨的方式做推演和演绎,我只是尽可能地多挖掘事实层面的资料,个人的浅见少谈一些,因为科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重数据,轻思辨的思维模式。


我今天只想从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谈一下科技是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 19 世纪,伦敦和纽约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两个城市之一,在汽车发明之前,这两个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马车。可能有人觉得马车多好啊,没有尾气排放,噪音污染小,绿色环保,或许有些人会憎恶汽车,希望回归马车的时代,不知道给我写信的那位听众是不是这么想。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真实的情况是,马车比汽车带来的环境灾难可怕的多,如果你有过对比的话,你一定不愿意回到 19 世纪的马车时代。为什么这么说,我找了一些资料和数据告诉你:


根据我从 BBC 新闻网和纽约时报网站上查到的数据,伦敦当时有 30 万匹马 [1],纽约有 10 – 20 万匹。一般情况下,每匹马一天会产生 10 公斤的粪便和 1 升左右的尿液,注意,马从来都是随地大小便的。这也就是说,伦敦当时每天会在大街上增加 3000 吨马粪。还有一天 30 万升马尿,相当于每隔 8天就把盛满一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马尿倒在伦敦的大街上。这些马粪有人清理吗?部分地区有,部分地区没有,有时候有时候没有,总之,可没有像今天这样成熟的城市环保机构。这是因为,3000吨马粪,如果用现在那种最大的集装箱卡车来拉的话,每天需要拉 115 趟左右,可是当时没有卡车啊,还是只能用马车来拉,我不知道一辆马车都装多少马粪,我估摸着几千辆马车都拉不完吧。例如,我查到一篇报道,上面说1818 年,为了控制粪便造成的污染,纽约市议会要求有专门的人收集并托运走马匹的粪便。1880 年的《纽约时报》报道过在东 92 街有一大片马的粪堆,按照条例,每年 5 月 1 日之前需要清理一次,但实际上,没有人前去处理 [2]。马粪是很可怕的,如果连续下雨,那么马粪就会变成污水四处流动,你大可以脑补那种景象,我是不愿意。大量的致病菌在马粪中繁殖,它们是苍蝇的乐园,1908 年时,一位记者在《阿普尔顿》杂志上撰文,提出纽约每年有 2 万人死于多数情况下由马粪造成的细菌四处飞散的疾病。下雨很恐怖,但如果是天气晴朗的夏天,会更恐怖,因为太阳暴晒下,马粪就会很快变成灰尘,被碾压过的时候,扬起漫天的粪尘。在伦敦的城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很著名的词,就叫马粪危机,如果大家用这个关键词搜索的话,可以搜到海量的报道,比我刚才的描述要细致可怕的多。


实际上,马的可怕还不仅仅是排泄物,马还会经常在大街上倒毙。根据《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1880 年,纽约人从街道上移走了 15000 匹死马。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死马的尸体很难运走,因为马太重了,当时可没有卡车。多数情况下,马的尸体就在大街上任由它腐烂。说实话,我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种场景还不至于太恶心,但是我一想到那种气味,我的胃就开始不舒服了。如果大家去公园骑过马的话,你们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马是有很重的体味的,只要有这么几匹马在那里散布,老远就能闻到难闻的臭气。伦敦和纽约可是有几十万匹马在大街上溜达,你去看一些伦敦的老照片,那马车多的就跟今天的汽车差不多,那种气味你可以自己想像。


马粪危机不是伦敦独有的,当时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城市都面临这个问题,以至于在1898年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以马粪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当时会议召开前,泰晤士报就预言如果马粪问题得不到解决,到20世纪,伦敦的马粪基本要堆上天。但是,那个国际会议并没有找到解决方案,当时大家的忧虑可比今天对环境的忧虑大得多了。


谁也没有料到,这场可怕的环境危机竟然突然就被科技的进步化解了,因为汽车出现了,马车因此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了解的越多,你就越会发现,汽车会这么快地取代马车可不仅仅是快这一个原因,他是人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或许也只有今天我们这些从未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还会怀念马车时代。


有人可能会觉得,马车时代已经是工业时代了,那不能算是田园生活,回到更久远点的田园时代就美好的多了。我觉得,如果是这么想的人,我倒是建议您亲自过一年这样的田园生活,因为马车时代我们回不去了,但是田园时代很容易回去。你找一个山沟沟,自己搭一个茅屋并不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现代人有几个人能在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最基本的卫生设施的情况下很开心地生活超过一个礼拜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在绍兴的测水牌老家,最不美好的回忆就是四处林立的粪缸,每家每户都要自己搭一个粪坑,小时候还听说有小孩在晚上走夜路,不小心掉进粪缸中淹死的传闻,大人们以此来警告小孩晚上别到处乱跑。那时候的夜晚,照明基本上靠星光和月光。这种粪缸的传统,在中国的农村和城郊地区,大约从上古时代一直持续到 30 年前。


在没有电灯的时代,面对平均每天 12 小时的漫漫长夜,普通人除了造人,大概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了,即便是唯一的娱乐活动也受到太多的限制,因为没有有效的避孕方法。我怀疑女性更不愿意回到古代生活的,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女性,你就问你自己愿不愿意回到一个卫生巾还没有发明的时代生活吧?


我认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是毋庸置疑的,那些一边享受着现代科技成果,一边怀念前科学时代的美好时光的人,或许更多地是怀念过去的精神,而不是物质,这种文化人的浪漫情感我完全可以理解,古诗的意境之美我也完全可以感受。但我们真的要区分事实和想象,科学精神是用证据还原真相。


不过,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警惕,科技是否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呢?这也是同样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但是,现阶段,在中国面向大众的科普是否应当包含反思科学的这部分内容呢?我认为不必。对科学的反思应当局限在科学家、科学哲学家以及与科研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人群中,不应当扩大化。


这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科学精神依然只是旷野中的一个小火苗,一阵不大的风就能把它熄灭,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守护这堆小火苗,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并且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科普人的职责和价值所在。


我个人喜欢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从大海见一滴水》这篇文章中写过的一句话,他说:如果不是从负面描写科学,不把她描写得可怖可怕就不能吸引读者,那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停下来吧,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事可做。


我做科普也是这样,就是要赞美和讴歌科学精神,要把实证和逻辑这些中国人最缺少的思维模式传播出去,如果因此被某些人文学者认为是思想浅薄,被那些推崇辩证思维的哲学家鄙视,我不会介意的,我只会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更努力的写作来回应他们。


今天的中国,虽然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还很低,但是,这个阵营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一旦站过来,就不可能再回去了。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只见过对待古代医疗理论粉转黑的人,但是从来没见过黑转粉的人,或许有,但我没见过。


最后是给你推荐看一个小视频,是美剧《硅谷》中,Pied Piper 公司的 COO 在接受采访时,用马粪危机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你听完我这期节目,再看硅谷的这个桥段,感受一定深。到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回复“马粪两个字即可观看。





[1] http://mini.eastday.com/keji/160126/141057811.html



[2] https://cityroom.blogs.nytimes.com/2008/06/09/when-horses-posed-a-public-health-hazard/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5/22/A2/wKgKjFsEAWeDxWHoAFbSheIH_8I331-aacv2-48K.m4a Wed, 23 May 2018 01:38:00 GMT 11: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90181889 No
full 53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6令人惊叹的细胞]]> 在微信公众号 科学有故事 中,回复“癌细胞”三个字收看本期配套视频——癌细胞分裂。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8/F2/42/wKgKjFsCO4iDsaX3AJs1MgtTJkI660-aacv2-48K.m4a Sun, 20 May 2018 01:49:48 GMT 20: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9582568 No
full 540 <![CDATA[听众问答:33答潘建伟教授的成就到底是真是假?]]> 听众薛定谔的猫在我的微信公号中留言写道:汪老师,请谈谈潘建伟团队的大贝尔试验好吗?新华社说是由潘建伟团队主导的试验,完全不提国际合作的事情,我去看了一下原论文,奈何英文不行,大致看出来还有好多国际团队的合作。这个试验的意义有多重要?之前也有听众问起过,说方舟子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打假潘建伟,想知道潘建伟在研究的量子通信到底是不是伪科学,国际上对这个项目又是怎么看的?


    好,那我今天就借着大贝尔试验的这条新闻,再跟大家聊聊潘建伟教授的成就。先来说一下大贝尔试验是怎么回事。客观地说,新华社的这篇新闻实在有点让我无语,竖立民族自信最好还是要建立在客观真实上。新华社的这篇新闻稿是 2018 5 11 日发出来的,也就是前两天的事情,我的很多群里都在转发。我先给大家念一下新华社的原文,然后我再说真实的情况,你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文是这样: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张强、陈宇翱等组成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基于人类自由意志和超高损耗下的贝尔不等式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球合作,利用超过十万人的自由意志产生的随机数进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检验,相关成果于5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好了,新闻听完了。你再仔细听我说下面三点:


1.   这个大贝尔试验是 2016 11 29 日开始的,持续了大约 1 天的时间,注意时间,是2016 年,这就是新华社新闻中所说的“近期”的准确含义。


2.   《自然》杂志的那篇文章的署名作者的名单很长很长,有几十个人,潘建伟教授他们当然也在其中。


3.   这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初始倡议者是西班牙的光子科学研究所,参与的机构全世界加起来总共有 9 家,中科大只是其中之一,并没有任何特殊性质。


知道了这三条基本情况后,我再来说说这个大贝尔试验是咋回事。贝尔实验是数学家贝尔提出来的一个验证量子力学的物理实验,主要与量子纠缠的性质有关。那关于什么是量子纠缠,什么是贝尔实验,请听我《宇宙自然生命简史》的第 21 22 期节目,我介绍的非常详细,而且通俗易懂,我不再赘言。在贝尔实验中,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需要一组很长很长的随机数。有一些特别苛刻的的科学家就提出,之前所有的贝尔实验中产生的随机数都值得怀疑,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因为只要是用机器产生的随机数都不见得是真随机,或许就是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由所有的参数决定了的。那既然随机数不是真随机,那么实验的根基就不牢靠。为了应对这样的质疑,有一些科学家就提出了另外一种随机数产生的方法,就是用人肉来产生。这是基于自由意志假说,也就是说人的意志不是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被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如果你现在闭着眼睛随机的写 0 1 的字串,这个字串就是随机的。当然,为了更保险,最好是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写下的字串再归纳。为了不让这件事情干着太枯燥,于是科学家们就设计了一个游戏,邀请全世界的普通人在同一段时期内一起来玩。原本是计划邀请到 3 万人以上,最后实际参与的人数超过了 10 万。这个就差不多是大贝尔试验的基本情况。潘建伟的团队参与了这次实验。结果不出意外,再次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和之前的多次实验结果一样,相关成果以 Letter 的形式发表在了 2018 5 10 的《自然》杂志上。Letter也是研究成果的发表形式,比 Article 的等级略低一点,但也是重要的文献。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成果,感觉更有点像是一场对公众做科普的秀,很好玩,也很有话题性。但科研价值可能有限。因为对于这次实验,在科学界其实并没有人怀疑会有什么惊人的不同结果。加上人类自由意志的噱头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罢了。


说回方舟子打假,我承认方舟子确实成功地打过很多科技领域的假,而且如果是在他的本专业范围领域内的,我印象中还没有失手过。不过出了他擅长的生物化学领域,就不好说了。这几年他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打假潘建伟教授,差不多有 10 年了吧,我记得我写《时间的形状》第一版时,就是因为看到了方舟子的打假文章,下笔的时候还特别小心翼翼地用了我等吃瓜群众目前还在看热闹中的说法,但是到第二版的时候,我就删除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潘建伟教授的学术成就越来越可靠。


可最能说明潘建伟学术成就的是去年,他两度在国际最顶尖的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2015 年,潘建伟的工作被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而且高居榜首。2017 年 月,潘建伟领衔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时隔一个多月,这支团队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年底,他又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当然,有人也可以用韩春雨事件来说这还是不能说明问题。但关于潘建伟教授的报道并不是突然一阵风,是由来已久了,可以说,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久负盛名的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 2017 6 月也曾经发文科普过潘建伟和他的量子通信。我请我的助理小编把这篇文章全文翻译了一遍,随后我会发布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这里我选取一部分念一下:


去年六月的测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潘建伟率领的团队使用实验卫星在前所未有的距离上,测试了量子纠缠。他们将纠缠态的光子对发射到了中国的三个地面站,而地面站之间都相隔超过 1200 公里。这项测试验证了量子理论长期以来显得颇为神秘的原理,并建立起了中国在新兴的“量子太空竞赛”中的领跑者地位。


    日内瓦大学的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吉辛是这么评价的,中国已经在量子通信领域了取得了领先,这证明全球量子通信是可能的,并且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


    基于地面的量子通信通常会通过光纤电缆或在露天发送纠缠光子对。但沿途与普通原子的碰撞会干扰光子脆弱的量子态,使传输距离被限制在了几百公里。而去年六月潘建伟的测试距离达到了千公里级。有一种被称为“量子中继器”的精密仪器,配有“量子存储器”的模块,原则上可以以菊花链的形式连接在一起接收、存储和重新传输长距离的量子密钥。但这项任务非常复杂和困难,以至于这些系统很大程度上依然只存在于理论中。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分校的物理学家保尔·威特表示,量子中继器必须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接收光子,然后将他们存储在量子存储器中,接着直接让它们互相干涉,之后才能沿着网络发送进一步的信号。他还说,为了完成以上的步骤,你必须在没有实际测量它们的情况下,明确地知道已经存储了它们,这有点像没有打开邮件的包裹,但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物品。如果是包裹,你还可以晃动下听听里面是什么,但难就难在你收到的只是光子。你希望确认你已经收到了它们,但你不希望吸收它们。毫无疑问,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现实中很难做到。


    为了形成环绕全球的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从太空中发送量子密钥,然后将它们分发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面节点。以中国古代哲学家命名的墨子号,重达 600 公斤,2016 年时已经被发送到了近地轨道。这是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发力的标志性事件。但这还不算完,墨子号只是排头兵,接着还有一系列的国家层面的研究计划,投入的总额约为 1 亿美元,项目被称为“量子科学试验卫星”(QUESS)。


    墨子号携带的核心部件是一系列晶体和激光器,它们能够产生纠缠的光子对,然后将光子对分离,通过单独的光束传输到卫星视线范围内的地球上的地面基站。2017 6 月的测试,三座接收站有两座位于青藏,分别是德令哈和乌鲁木齐,还有一座位于西南部的丽江。德令哈和丽江相距 1203 公里,打破了纠缠光子对传输距离的纪录。


    潘建伟的这项工作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他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物理学家安东·泽林格实验室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泽林格是潘建伟的博士导师。他们亲密合作,一起测试并进一步发展了量子通信的想法。潘建伟于 2001 年回到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巧的是,泽林格也在位于维也纳的奥地利科学院创办了自己的实验室。接下去的七年,他们在打破纠缠光子对的传输纪录上激烈竞争,竞争的内容包括间隔的距离更大、条件更极端,并要求实验以地面为基础进行。他们两人还在这段时间内说服了自己国家的航天局,给发射卫星、从太空测试这项技术开了绿灯。但泽林格的提案毁在了欧洲航天局的官僚主义上,而潘建伟的提案马上就获得了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支持。最后,泽林格选择了与他的学生再次合作,而不是展开竞争。现在,奥地利科学院是“量子科学试验卫星”项目(QUESS)的合作方。更让人期待的是,这个项目计划用墨子号来进行一次洲际间的国际量子密钥分配试验,地面基站会建在北京和维也纳。


    泽林格说,我很高兴墨子号进展顺利,但我也意识到,欧洲和其他国家错过了量子通信这个巨大的机会。


    其实这些年,其他的研究人员和机构都在争相赶上,推动政府给与更多的资金,用来进行地面和太空的进一步实验。这其中,有很多人认为,墨子号的成功是他们一直期盼的催化剂,能推动政府对这项研究给与更多的便利。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物理学家托马斯·坚尼威表示,这次试验确实是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因为如果我们将来要建造一个量子互联网,我们就需要在这样的长距离间发送纠缠态的量子。他说,这项研究对所有科学界的人来说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每个人都可以指着它说,看到没,这行得通!


    坚尼威和他的合作者正在从头开始寻找一种以太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目前,他们正在和加拿大航天局合作,计划最快 2021 年能发射一枚比墨子号更小且相对简单的卫星,作为通用的接收器重新分配从地面站发出的纠缠态的光子。而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由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林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已经发射了鞋盒大小的立方体卫星,用于制造、研究、甚至传输“相关的”光子对,他们研究的这种状态接近量子纠缠,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量子纠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奎特正在用来自 NASA 的拨款开发一种能够测试量子通讯的装置,这种量子通讯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用到国际空间站的超广角,也就是多个光子对的同时纠缠。


    所有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光学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团队。他们正在开发量子通信协议,用于已经可以商用的太空中的激光系统,这些系统已经在欧洲哥白尼卫星和太空数据高速路卫星上使用。这个团队使用了其中的一个系统,成功编码,并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的光子,把量子的简单状态发送给了地面基站,这颗卫星距离地球上空约 38000 公里。团队领导者马奎德特表示,这项技术并不依赖量子纠缠,和中国的“量子科学试验卫星”项目(QUESS)完全不同,但只需要小小的升级,它就可以在五年内被用于安全通讯中量子密钥的分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了《光学设计》(Optical)期刊上。


    马奎德特和其他研究人员猜测,这个领域比公开发表的论文来得复杂也先进得多,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可能对其中重要的发展做了官方层面的保密工作。我们或许已经来到了量子通信的时代。马奎德特表示他有一个同事开了个玩笑说,美国的沉默恰似一声惊雷。美国人可是自由空间卫星和量子密钥分配的行家,他们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其他地方都有研究团队,但突然间,就不再公布进展了。我们认为他们不再发声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干砸了,要么干成了!


    以上就是《科学美国人》那篇文章的节选,全文会发布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中。我想,这篇文章可以很好地破除网上流传的很多谣言,例如量子通讯是科学骗局,其他国家都不搞量子通讯,就中国人花大钱在搞之类的。你可以在微信公号中回复关键词“墨子号”三个字观看墨子号 2016 8 月的升空。


最后我想补充一下,存在一个广泛的误解,那就是量子通讯就是量子纠缠原理的应用。实际上,量子保密通讯可以用到量子纠缠,也可以不用到量子纠缠。墨子号的量子通讯试验和量子纠缠试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实验,它的量子通讯只需要用到单光子密钥分发,并不需要用到量子纠缠。它做的量子纠缠的实验只是为了验证理论的一项纯试验性质的工作,为后续的工作铺路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3/51/79/wKgMd13bOVziky8ZAHSdg2iUGlg664-aacv2-48K.m4a Wed, 16 May 2018 01:30:00 GMT 15: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8847974 No
full 54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5细胞和列文虎克]]> 这期,我还找了一个视频,是用 DIC(微分干涉对比)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液,这种显微镜可以使图像呈现浮雕状的立体感。

想看视频的话,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科学有故事”中,回复“红细胞”。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图文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3/M05/68/BB/wKgKjVr86kOzBvOnAKTsuNWKTIc148-aacv2-48K.m4a Sun, 13 May 2018 01:18:00 GMT 22: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8164294 No
full 542 <![CDATA[【精选】我的第一个视频课大结局《令人惊叹的宇宙》]]> 我的第一个视频节目《给少年讲相对论》昨天晚上上线了最后一集《令人惊叹的宇宙》,这一集与前九集完全不一样,这一集是原创片,这一集的成本是前面 9 集成本总和的 5 倍,我特别申明没有任何夸张的成分,我说的是实话,这还是没有计算我自己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折算的成本,只是纯的制作成本。有很多听众已经在前不久结束的 4.29 演讲会上看过了,虽然是小成本的国产片,客观地说,与欧美的大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大家也诚恳地告诉我,至少不算是烂片了,基本可以拿得出手。


今天我把这一集的录音在此全部播放一边,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画面。

如果你们不满足于脑补画面的话,可以先找到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然后在菜单中找到收费节目,点开菜单再点《少年相对论》,就可以找到购买链接了。10 集的团购价是 29.9 元,一顿 KFC 的价格。

这是本人的第一个视频节目,最后一集也是我的科学影视处女作,我也毫不讳言地说,能不能收回成本决定了我是否能在科学视频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希望大家能支持我们这一代科普人最终也能做出像BBC、discovery、美国国家地理那样的科普大片,科普就是培育土壤的工作,科技之花就生长在这片土壤中,你的关注和支持就是和我共同耕耘这片土壤。谢谢你们。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3/B3/3A/wKgKjFr2Tq3giyIOAHFhX7UcR6g047-aacv2-48K.m4a Sat, 12 May 2018 02:19:52 GMT 15: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7974140 No
full 543 <![CDATA[听众问答:32答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理性的人?]]> 在我的节目中,理性这个词是一个高频词,我经常跟大家说我们要理性,我也总觉得我的听友应该都是一群理性的人。没想到,前天晚上在某个微信群里面拍卖我的书,定价 68 元的《星空的琴弦》精装版,我 1 元起拍的,结果最终成交价居然达到了 80 元,这就显得不理性了。更夸张的是,中标的人付了钱居然失联了,也不主动来找我要书,我也找不到他了。我感觉他好像就是纯粹为了过一把哄抬物价的瘾,一不小心砸手里了,呵呵,貌似不太理性。实际上,经常会有人来问我,到底什么是理性,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呢?


我曾经听到有人说,我们不能盲目崇拜科学,要坚持理性。我听到这样的句子,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说话的人应该没有正确理解理性的含义,否则他不会说出这样的句式,把理性放在了比科学更好的那一面。实际上,理性是科学精神中的一部分,坚持理性的人就等于认同科学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了。那到底什么是理性呢?


在我看来,如果比较严格地界定这个词的含义,那么理性其实指的是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者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笛卡尔、康德等。但是,现在经常被挂在老百姓嘴上的理性,我感觉大家并没有对它的一种公认的定义,他的含义非常的丰富,我觉得更倾向于理工科思维的意思。在口语中,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理性,一般是指他显得很理智,做事很冷静,不会冲动决定,遇事想三分。


那么,在哲学上的理性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认为,它是在笛卡尔手里成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笛卡尔就是最重要的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笛卡尔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并且可能你也听说过,笛卡尔是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人,换句话说,他信上帝。那就奇怪了,一个信上帝的人怎么反而成了理性主义的代表呢?在我们普通人的印象中,一个理性的人似乎是不应该信上帝的。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就说明你对理性主义有误解,其实,真正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你相信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相信。理性主义者认为,任何可靠的结论必须经由公理演绎的方法才能得到,不管什么样的结论,我们必须要从一些最最基本的原则开始,通过数学和逻辑一步一步往前推演得出,否则,结论就是不可靠的。一个典型的理性主义者对于归纳法得出的结论都是抱有深深的怀疑的,哪怕千百次的实验结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只要不能得到公里演绎的支持,就依然抱有怀疑。换句话说,在地球和太阳的数学模型没有建立之前,理性主义者不认为明天的太阳必定升起,但数学模型一旦确立了,就信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果壳网上看到那些号称是死理性派写的文章,不管什么问题都会套上一个数学模型,然后就是一番复杂的计算推理。


笛卡尔信上帝和别的信徒有一个最大的区别,笛卡尔不是盲信,而是用了自己信奉的公理演绎的方法推导出了上帝存在,当然,他的这种推导是正确还是错误其实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对笛卡尔到底是怎么推导上帝存在的感兴趣,我在公号中放了一个很烧脑的小视频,一个老教授用极快的语速给你嘚啵嘚啵讲哲学,把我的助理翻译的快吐血了。请关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然后回复关键词“笛卡尔”就可以观看。一个理性主义者当然也有可能做出错误的结论,就好像一个迷恋数学的人也有可能会做错数学题一样。我们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理性主义者,关键不是看他信什么,而是看他为什么信。如果一个人没有理由、未经思考地就相信某些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那也不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与理性主义经常放在一起说的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名词,那就是经验主义。但很多人对经验主义这个词的误解比理性主义还多。在我的节目留言中,经常会看到有人把支持传统医学的人称为经验主义者,实际上这是对经验主义这个哲学名词的误解。在哲学书籍上,经验主义指的是相信现代科学方法,相信采用科学实验得到的证据,着重认为理论应该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上,而不是直觉或者盲从。所以,经验主义者其实是最看重实证的人。理性主义者认为公理演绎比实证更重要,而经验主义者认为实证比公理演绎更重要。


理性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最早的时候也是一个死理性派,坚持认为只有公理演绎才能得到确定的知识,后来他认真研读了大卫·休谟的哲学著作《人类理智研究》后,晚年成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综合体。


所以,如果我们遵从经典的概念定义,支持传统医学的人士不能说是经验主义者,或许称为经秘主义者更恰当,经表示经典著作,秘表示神秘、未知,一个典型的传统医学支持者,认为经典医学著作是宝库,人们应当敬畏未知,对于尚未搞明白的事情要保持谦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三观,我也充分尊重这样的世界观。不过,如果大家是我的老听众,应该知道我的立场,我秉承的基本观点就是自然是可以被理解的,我讨厌一切神秘主义的论调,我对未知只有好奇,没有敬畏,如果这里敬畏指的是尊敬和畏惧的含义的话。


比较有趣的是,如果大家看过一些哲学史方面的著作的话,会发现,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对立的。古典的经验主义者认为,没有知识是可以被推导出来的,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的总结,当然这里的经验不单单指的是我们感官经验,还包括物理测量。而古典的理性主义者则认为知识是完全可以靠理智,也就是思辨、推理得来。这两派曾经吵的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现代科学思想的成熟,才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给消除了。


现在,科学精神统领了理性和经验,当然,在科学中我们一般把经验说成实证。物理上的经验公式,指的就是通过系统实验总结出来的数学公式,虽然还不能在数学模型中推导出来。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都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方法,相对论就是先通过公理演绎的方法得出,然后再通过系统实验和天文观测来实证。而量子力学刚好相反,先通过观察总结出经验性的规律,再反推出几条与我们在宏观世界所感受到经验非常不同的基本公理。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看到,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已经不可能给这两种方法分出一个先后或者高下了。


回到今天最初的那个问题,怎样才算是一个理性的人呢?我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有科学精神并且践行科学精神的人就是一个理性的人,如果一个人非常清楚科学精神的内涵,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按照科学精神去做,那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理性的人。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科学声音的演讲会叫做理性的力量,这并不代表我们认为感性没有力量,理性有力量,感性也同样是有力量的。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理性或者完全感性的,每个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无非就是血条往左还是往右偏多少的问题。从我的生活经验来看,这个社会上,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都能获得成功,但理性的人酿成的悲剧会更少一些。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B/46/B9/wKgKjFryT8qDVuH6AEdo1ZaFFJY104-aacv2-48K.m4a Wed, 09 May 2018 01:34:11 GMT 09: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7394926 No
full 54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4世界很大看不完]]>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M01/17/D5/wKgJTlrukUCD2hqwAKXfBOQQziE945-aacv2-48K.m4a Sun, 06 May 2018 05:23:58 GMT 22: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6816888 No
full 545 <![CDATA[429理性的力量科普演讲会现场实况录音]]> 时间:2018 年 4 月 29 日

地点:浙江 · 绍兴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5/M05/17/09/wKgJnVrpykvBw4hiA_iYBw0omss589.m4a Wed, 02 May 2018 14:27:54 GMT 2:16: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6172865 No
full 546 <![CDATA[听众问答:31答到底是谁没有逻辑?]]> 我的节目有时候会引发一些争议,在评论区时常会有听众辩论,听众西西就问我,总是看见有些人互相指责对方没有逻辑,她感觉逻辑这个东西很玄妙,给他的感觉,似乎是只要是自己满意的就是有逻辑,不满意的就是没逻辑。她问我逻辑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有逻辑,怎么样才算是没逻辑呢?


今天跟大家来简单谈一下什么是逻辑。首先,逻辑学是一门很严肃的学问,不过他的枯燥程度不亚于数学,实际上,有种观点认为逻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如果按照教科书式的方式来告诉你什么是逻辑,那基本上我只能给你堆砌一大堆不明觉厉的名词,例如,逻辑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溯因推理。听听这些名词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教学气息了。如果我再跟你说,如果把逻辑分分类的话,那又可以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符号逻辑和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又有两个分支,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正常人听到这些没有不晕菜的。而且,还有大量的与逻辑相关的名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分类,或许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搞清楚整个逻辑世界的层次结构吧,当然,所谓的层次结构也都是人为定义的,只要是人为定义,也就免不了会有分歧。我给你念一些这些不明觉厉的名词,让你感受一下逻辑学的复杂程度,比如说:布尔逻辑、直觉逻辑、多值逻辑、亚结构逻辑、非单调逻辑、模态逻辑、可废止逻辑、模糊逻辑等等,我大概只念了维基百科上能查到的跟逻辑相关的词条的四分之一的名词吧。我的感受是,逻辑学确实是可以作为一门终生研究的大学问。


为了让你能直观地感受一下,这些教科书式的逻辑学都在研究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找了一道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就是简称 GRE 的逻辑考题,20 多年前,我也曾经是一名复习备考 GRE 的考生,但是花钱到上海交大学了一个多月的 GRE 培训班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考 GRE 了,因为当时我觉得题目都太变态,要记住几百种乐器的英文单词,要记住表达“下流”的几十个不同的单词,就跟孔乙己说回字的四种写法一样。我觉得我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不如还是直接找一份编程的工作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不过当时觉得逻辑题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举一个过去 GRE 逻辑题的例子,现在的逻辑题可能改革过了,不再出这样的题了:


 ABCDE 5个人当中,有两个人是从来不说谎的老实人,但是另外3个人是总说谎的骗子。下面是他们所说的话:


  A:“B是骗子。”


  B:“C是骗子。”


  C:“E是骗子。”


  D:“AB都是骗子。”


  E:“B C都是老实人。”


问,到底谁是骗子,谁是老实人。如果你解出了答案,可以留言告诉我。


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讲的逻辑跟这种严格的数理逻辑还是有所区别。逻辑是我们在日常与人争论的过程中,被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似乎人人都懂逻辑,讲逻辑。我觉得我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可能才是对大家最有帮助的。我把常见的逻辑谬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形式谬误,一类是非形式谬误,当然这种分法本身也不是有一条清晰界线的,这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和表达,我这么分着说,显得条理比较清晰。


先说形式谬误,这是某个观点陈诉中,因为结构上的缺陷而导致论证的过程不符合逻辑的情况。因此,对待这样的逻辑谬误,我们仅仅只需要分析论证的形式,就能发现谬误或者矛盾,根本不用分析具体说的内容到底是真是假,就能得出论证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最常见的一种逻辑错误就是把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也当成是真的,比如说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理论一开始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这是一个真命题,我们能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因此就有人以此来论证他的逆命题了,因为我的理论现在也不被主流接受,所以我的理论也是伟大的。再比如,因为发生过少数人是对的情况,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我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相信的理论就是真理。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假,它们在逻辑上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这么论证就是站不住脚的。


再比如,把整体的具有的属性当成是每个部分也具有的属性,或者反过来,把部分当成是整体。我以前做软件的,我很清楚,尽管单元测试都通过了,就是说软件的每一个模块都通过了测试,但这并不能说明整体软件也一定能通过测试。香蕉和黄鱼单独吃都挺好吃的,但不代表香蕉炒黄鱼也一定好吃。中的 67 味中药,其中的每一味药材在药典中都记载着能治疗某几种病症,但不意味着混在一起就能包治百病了。


再比如,循环论证,把待证明的结论也包含在证明的过程中。例如说,你如果不信上帝,就会下地狱。这句话已经隐含了有一个上帝会把人送入地狱。所以,你不能用地狱去威胁一个无神论者,这没有逻辑。同样的道理,有人对我说,因为你不相信上火,所以你看你昨天吃了那么多瓜子,今天就上火了吧,现在你总该信吃瓜子会上火了吧。这个论证过程中已经把所有吃瓜子产生的后果都归因于上火,因此这种循环论证可以说怎么都不错,也可以说没有逻辑。


最后,还有各种错误的因果关系。把前后关系当做因果关系,或者倒果为因。把相关性当作是因果性,或者忘记了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等等。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听我之前的一期听众问答《用概率解释因果关系到底科学不科学》。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常见的形式谬误,这类谬误不需要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分析观点的论证过程即可,因此,当有人指责别人不懂不要乱说,或者说你没学过什么,就不要批评时,这个人本身就已经不讲逻辑了。因为对于形式谬误,是不需要关心具体内容的。我们应当听清楚别人到底批评的是什么,再判断他的批评内容是属于形式逻辑上的批评还是对于专业内容的批评,这时候才能继续说他有没有资格批评,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人身攻击了。


说完了形式谬误,我再来说一些常见的非形式谬误。这类谬误就是五花八门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观点本身的内容。再次申明下面的分类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并不是严格的定义,也不是一个完备的分类,甚至很多情况下,一个例子可以同时分到很多不同的类别下面。


第一种,叫诉诸结果,也就是用一个观点的成立或者不成立的结果好坏来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成立。例如,如果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人类就不要活动了,因此,全球变暖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宗教人士有时候会说,如果不信上帝,不信善恶有报,人们就会为所欲为,所以,上帝必然存在。


第二种,是竖立错误的靶子,故意用一种错误甚至是滑稽的方式说出别人的观点,然后再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比如,当年很多人嘲笑进化论,说赫胥黎先生你是否承认自己的祖母是猴子变的。这就是通过歪曲别人的观点来达到攻击的目的。再比如攻击现代医学的人经常会说,现代医学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你如果头疼去医院做检查,很有可能神经系统出了问题,现代医学要治疗的是你的神经系统。而一个人脚疼,可能是痛风,这时候的治疗方案跟脚完全没有关系,而是要减少嘌呤的摄入。同样说现代医学是治标不治本的,基本上也是同样的逻辑谬误。现代医学只有在实在找不到本或者是知道本但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才会转求能够缓解症状。病理学、毒理学等寻找病因、病源的研究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三种,叫简单归纳,或者说直觉归纳。在统计学上,样本太小,或者样本不具备广泛代表性,是不能得出结论的。例如,有人说我每次鱼刺卡喉咙,喝一口醋马上就好了,所以就得出喝醋能软化鱼刺的结论。这是极端的反例,就因为自己一个样本就敢下结论了。比较普遍的是这样的句式:我周围的人都是靠喝藿香正气水防治中暑的,所以这个药对治疗中暑很有效。上次在我某一期节目的留言中,我看到有人说,自己问了一下奶奶,奶奶说当时村子里面没死几个人,所以就得出结论当时中国也肯定没死几个人。安检就是一个摆设,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查出什么东西。


第四种,叫万能定义法。这在西方国家,有一个对应的俗称是不是真正的苏格兰人,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一位叫哈密什的苏格兰人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英格兰人犯罪了,于是说:没有苏格兰人会做这种事。结果第二天,报纸上又登了一个苏格兰人也犯了同样的罪,哈密什没有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的,而是说我的意思是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会做这种事。这样一来,他就永远不会错了,因为犯错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苏格兰人。这就好像有些人为出错的风水大师辩护,他们都不是真的,是假的。哪怕这些人确实是根据古籍经典做事,也是假的,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什么是真正的风水大师的定义,而是根据结果来作出的万能可变定义。


第五种,是举证责任倒置。很多人会以没有证据证明某个命题是假的,来论证某个命题就是真的。把证据的缺失当成是证据不存在的证据。比如说,因为不能证明某个 UFO 现象是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就当做是外星人飞船的证据。实际上,举证责任应该是提出非凡主张的一方。不能证明不存在可不代表必定存在。另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想要证明不存在在逻辑上也是没有可能的。


第六种,把自己的无知当证据。例如,我真的难以想象就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人类就能登陆月球。我难以相信古人怎么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庞然大物。这时候,比较耿直的一种回应可能是:这就是你为什么没有成为科学家的原因吧。


第七种,把偶然当必然。尽管一系列偶然的事件有可能导致一个不好的结果,但论证者会无视这种偶然性的概率,无限放大可能性,以最后导致的可怕后果为证据,来反对某个观点。这种谬误的一种最常见的句式就是如果人人都怎样怎样,在我的印象中,采用这个句式的论证几乎全都是霸权式论证。往往对付小学生很有效,例如某个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尿急,老师就会说,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那我的课还怎么上?类似这样的论证还常见于某些管理部门逃避自己的责任,无限放大偶然事件,以如果人人都怎样来踢皮球。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批评某些卫道士时就写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现在很多地方的管理制度其实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谬误之上,其实质只是想逃避监管责任。


第八种,就是对人不对事。在西方国家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句拉丁文:tuquoque,用英文说就是 you too,你也一样。就是反驳某人的观点时,不关注观点的内容本身是否有理,而是转而指责这个人的人品。比如,有人说应该保护知识产权,反驳的人就以谁没用过盗版,你也一样来反驳。我看,每次我在节目中提到方舟子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人常说对事不对人,在讨论一个命题时,最好先把感情因素放下。


第九种,叫诉诸无关权威。一个科学家,哪怕再著名,在脱离了本专业的领域,就也和常人一样有可能犯常识错误。比如生物学家或者化学家发表与理论物理有关的观点时,就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可信了。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反驳我说,那你一个科普作家的观点就更不可信了,是的,所以,我从来不在专业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只是在科学家和大众之间搭起一座语言的桥梁而已,我的职业操守就规定了我在专业领域尽可能地只是忠实地转述科学共同体的观点。个人的浅见偶尔谈谈,但会声明仅代表个人浅见。


第十种,叫虚假两难,也可以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论证者会设计出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的二元选择,人为制造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例如,你不讨厌我,说明你爱我。你不恨美帝,就是美分。你不仇视日本人,就是精日分子。你不转就不是中国人。等等。他们忘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黑白世界。


好了,本来还想继续总结下去的,但是一看已经十种了,今天的节目时间也够长了,一定还有很多我没有想到的,也欢迎各位听众留言给我补充常见的逻辑谬误。不过,我必须要指出一点,在某项论证中找到谬误,并不意味着结论一定是假的,结论有也可能是真的,只是需要更好的推理来支持它。


在我看来,一个观点的论证可以分为强逻辑和弱逻辑。那些严格用公理演绎法推导出来的命题,就是强逻辑。例如数理逻辑就是非常强的逻辑,几乎很难找到漏洞。考虑到很多青少年听众,我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公理演绎法。就是说从某一个不需要证明,人人都认为是正确的命题出发,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需要证明,你想啊,如果每一个命题都需要证明,那就会无穷无尽了,必然要有一个最初的源头。这个最初的源头就被称为公理,例如过两个点可以做一条直线,光速是永恒不变的,物理规律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正常人都需要吃饭、喝水、睡觉等等,从这些基本公理出发,一步步地推理下去,就叫公理演绎法。以人类目前的认知水平,用公理演绎法得到的结论是逻辑性最强,也是最可靠的结论。


此外,相对弱一点的逻辑就是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例如,我们看到每天太阳都是东升西落,我们得出太阳明天还会升起的结论。历史学家从历史中看到压迫和反抗总是相生相伴的,就归纳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结论。这些都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向普遍规律的归纳总结法,它的结论可靠性不如公理演绎出的结论,但可靠性随着事例的增多而增大,也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理演绎出的结论一定能得到归纳法的支持,但是归纳法的结论却不一定能得到公里演绎的支持。比归纳法相对更弱一些的逻辑就是通过哲学思辨得到的结论,比如由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民族性得出中国人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它的可靠性又比归纳法更弱一些,但不能算是逻辑谬误。最弱的一种逻辑就是由类比得出的结论,比如在讨论外星人是否会与地球人联络时,把外星人比作人,把地球人比作蚂蚁。把一个国家类比成一个公司。把原子类比成一个小球。把阴阳五行类比成数学模型。等等。用类比得出的结论,按照我的经验,往往错误的居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恰当的类比。哪怕是最恰当的类比,也只能是最弱的一种逻辑,可靠性最值得怀疑。


当然,我们科普作家最喜欢用的就是类比的方式,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我想告诉各位学子,如果你将来真的想从事科学研究,最好把从我们科普节目中听到的所有类比都忘记,真正的科学研究与科普的差别很大。而科普的目的是激发你们的好奇心,培养你们的科学精神。


这就是本期的听众问答,感谢你们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B/51/74/wKgMeV3bOPzTRoQaAJIlBS7jrJY244-aacv2-48K.m4a Tue, 01 May 2018 13:49:35 GMT 19: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5966693 No
full 54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3神秘的大自然]]>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4/EB/A8/wKgJT1rlDx_RkILUAKTMoKwXN7g596-aacv2-48K.m4a Sun, 29 Apr 2018 00:18:30 GMT 22: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5490068 No
full 548 <![CDATA[听众问答:30答中兴通讯遭禁售想到了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与科技相关的重大热点话题,就是中国的中兴通讯公司被美国禁售的事件,好多听众都来问我对这事怎么看?我国为什么都已经厉害了,但是芯片却还是罩门呢?


我想,既然是做节目,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兴通讯被美国禁售是怎么回事。2018 4 16 日,美国的商务部下达了对中兴长达七年的禁售令,这个禁售包含两部分意思。一是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出售任何有技术含量的软硬件,准确地说这个出售是广义的,免费赠送也算是出售,用商务部的原话就是不得订购、买卖、使用、送交、存储、交易、转让、运输,包括开源的安卓系统中兴也不能用,因为安卓是谷歌的,说的通俗点就是只要是美国货,中兴公司连碰都不能碰。另一层含义是中兴公司的产品不能在美国销售。可能大家没想到,2017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兴的手机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兴手机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占 11.6%,排在苹果、三星、LG 之后,排名第一的苹果大约是中兴的三倍,中兴手机在美国的出货量大约是 460 万台。禁令是即时生效的,所以也就意味着,从禁令下达的当天开始,中兴原计划销往美国的手机瞬间就变成几乎不值一文的库存了。这个打击对中兴来说是休克性的,中兴的股票也马上就停牌了。在中兴工作的据说八万名员工瞬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当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中兴的产品线也并不是完全依赖美国货。我相信在这种公司的危难时刻,一定还是会有大量的中兴员工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


那这次美国人为什么下手这么狠呢,原因到底是什么?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文件,是这么说的,中兴公司违反了 2016 年与美国商务部的一份调解协议,当时中兴公司因为违反了美国商务部关于美国产品的出口限制条例,违规将含有美国技术的产品出售给伊朗等国家,所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实施了 8 亿多美元的处罚,其中有 3 亿美元缓期执行,但前提是中兴公司要承诺做到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做到,那就会遭到长达 7 年的禁售令。结果中兴公司实际上没有按照协议规定开除 35 名高管,被美国抓住了证据,于是美国商务部就按照当初的协议下达了禁售令。大致来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相信详细的具体过程肯定是非常复杂的,中兴公司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那这中间的是非功过我没有资格去评说,也不是我这个节目的宗旨,我只是把事件的背景给听众们交代一下。


这件事情,我想,会给很多并不理性的爱国者上了一课,那些整天用一种很极端的方式号召抵制美货的人在我看来就并不是十分理性的,这次事件,就告诉他们,有些产品,我们买不到才是更大的悲剧。我们总不能一边高喊抵制美货,一边又骂美国人不卖东西给我们吧,这种情况是很矛盾的。


同时,这件事情也让很多普通中国人吃了一惊,原来在市场经济中,也并不都是顾客就是上帝啊。可能有很多人都觉得现在这个时代甲方都是腰杆子最硬的,谁有钱谁有底气,只有卖货的求着买货的,哪有买家求着卖家的道理呢。在我们作为个人的日常消费中,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世界贸易的大格局中,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产品的贸易中,其实并不都是这样。


大家可能不知道,很多中国公司,包括中兴、华为这样的大公司,拿着钱去买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时,那都是要低三下四,有时候还要通过一些有活动能力的中间人才能买到。即便买到了,也必须签署同意非常多的附加条件。但也有很多情况下,我国的公司费了很大的周折,填写了大量调查表格,受尽了屈辱后,人家回一封邮件,写道:很抱歉,我们不能将该产品卖给贵公司。有时候,中国的公司花很高的价钱去收购国外一家负资产的公司,可能就是为了这家公司拥有的某一台先进的设备或者某个有研发能力的团队。我们经常说,钱买不来知识、人品、气质等等非物质层面的东西。实际上,有时候,连物质层面的科技产品也是没法用钱买来的。其中,最最重要的高科技产品就是芯片——一块小小的集成电路。它的原料就是一把沙子,提纯成单晶硅后,在上面刻上成千上亿个半导体单元,就是我国现在面临的一道高高的技术门槛,如果我们不能自己迈过去,就有可能遭到别国一剑封喉式的打击。


芯片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一块芯片的诞生,要经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越是前面的步骤技术含量就越高,越往后就相对容易一些。


中国和美国目前最大的差距就在芯片的设计上,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差距,不但有技术本身,还有人家先发的专利保护优势。芯片设计本身又要分成很多个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就是指令集架构,相当于建楼房的基本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目前百分之一百掌握在美国人的手上。在框架结构上继续细化的设计中国和美国、日本、德国的差距也很大。如果从销售额上来说,中国的紫光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可是它目前也仅仅具备设计内存芯片的能力。从先进性上来说,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最高成就了,不过,它依然是建立在美国人搞出来的 ARM 框架下,当然用别人的框架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因素,并不仅仅是技术因素,但技术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还有,麒麟芯片中非常至关重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买的是美国德州仪器的技术,华为还研发不出替代品。所以,如果美国对华为也禁售,那么理论上,华为的麒麟芯片也无法生产了。除了手机芯片我们勉强还能算有自主研发能力外,其他广泛使用的民用领域芯片,例如 CPUGPU等等,我们几乎都还是空白。


芯片的设计图出来了,就要进入到制造环节,如果制造技术跟不上,设计的再好也不行。衡量制造水平的高低有一个最重要的参数,就是芯片半导体单元的密度,这个一般用多少纳米来衡量。这个领域最强的是美国、中国台湾和韩国。中国大陆目前具备的最先进的生产线是 28nm 的,但是国际最先进的已经小于 10nm 了,我们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至少两代的差距,我这还是用的中国的最好的水平跟国际上的平均水平比,如果跟他们最先进的去比,那差距就更大。总之,我们在制造领域的差距,业内人士都知道,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台湾能回归祖国的话,这一块的差距倒是可以瞬间抹平,只是台湾问题就更复杂了。


相比设计和制造,我们在封装和测试这两个环节上的差距倒是并不大,甚至在工厂规模上还远超美国,但工厂规模还是不能代表技术,用到的设备和技术依然还严重依赖进口。


总之,如果大家看到有些乐观主义的文章说,设计制造芯片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技术没那么神秘,只要愿意投入研发资金,搞出来并不难,这么说是不客观的,如果真这么容易,中国早就搞出来了。用大炼钢铁的精神去搞芯片也就是历史重演罢了。


有些人在谈论中国的成就和世界的地位时,往往眼里只有 GDP,尤其是在谈到日本时,总是拿 GDP 来嘲笑他们发展停滞了,可是,如果从科技的发展来看,日本不但没有停滞,还把中国甩在了后面。我觉得,中国人在对待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也需要一次认知升级,我们不能再只盯着 GDP 来与世界各国比较了,我们还要跟他们比全民的科学素养、科技企业的软实力、科研体制的活力和全民对科学活动的重视程度。


在这次中兴事件后,我也看了大量的评论文章。有两种倾向我都是反对的,一个是速胜论,以为我们只要拿出铁人的牺牲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咬紧牙关就能在三五年内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还有一个是亡国论,从一个芯片技术的落后就全面否定我国这三十年来在科技发展上取得的所有重大成果。我国的军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巨型计算机、量子通信、超级工程建设技术等等,那也都是实打实的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该有的自信我们绝不能丢掉,要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迟早会到来。我做了那么多期节目,今天是第一次在节目中喊了一次口号,那是看了很多亡国论的文章实在忍不住了。但是,我其实心理很清楚,喊口号其实是最没有实际作用的做法。


芯片很难做,无论是设计、制造还是封装,都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也没办法靠几个归国的高级人才就能解决。它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在厚厚的土壤上才能成长出来的花朵,要想造出好芯片,要从娃娃抓起。全民科学素养就是这层厚厚的土壤。我们与美国的真正差距就是这层土壤的差距。


在面对中兴禁售事件中,有些人高喊着口号,有些人痛骂着国民劣根性。也有一些人,默默地咬紧牙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点滴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一些贡献。而我,通过中兴事件,越发感到自己正在进行的这项科普事业的重大意义,我虽然不能直接为中国今天的科研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我在做的是默默地耕耘土壤的工作,或许,明天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会有我的点滴贡献,我今天就像是一个农民,为了这片土壤的肥沃,辛勤地翻土、浇水、施肥,这些工作说实话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只是一些体力活,但这种工作也必须要有人做,一片茂盛庄稼的诞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


而你作为我的听众,或许正在竖立世界观的过程中,或许正在选择未来攻读的方向,也或许是年轻的父母,我想,我们都少

喊一点口号,少骂几声娘,咬紧牙关,志存高远,或许我们今天的努力,可以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一秒钟到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6/D6/71/wKgJ81rglqzhQe6IAFrgsTaiPrM908-aacv2-48K.m4a Wed, 25 Apr 2018 06:23:11 GMT 12: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4763870 No
full 54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2地球诞生过多少物种?]]>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A/B7/65/wKgJ8lrfEX_SSyrLALo79s8h5hE050-aacv2-48K.m4a Sun, 22 Apr 2018 02:07:00 GMT 25: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4092748 No
full 55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1物种大灭绝]]>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4/C6/64/wKgJ8VrS2Q3zhXTJAKl3uxRea6I929-aacv2-48K.m4a Sun, 15 Apr 2018 04:50:34 GMT 22: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2702941 No
full 551 <![CDATA[澎湃:医生吐槽鸿茅药酒,动用警权要慎重]]>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9/7B/84/wKgJT1rR8gSQTkw3ACKy9vNXvdA390-aacv2-48K.m4a Sat, 14 Apr 2018 12:21:39 GMT 04: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2567149 No full 552 <![CDATA[4.29理性的力量绍兴演讲会剧透!]]> 时间:2018 年 4 月 29 日 14:00

地点:浙江绍兴大剧院

购票地点:微信公号“科学声音”

音频直播:喜马拉雅官方

视频直播:京东直播

感谢本次活动的赞助商:中惠旅  & 广州图普科技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B/AA/D6/wKgJ9FrRdJax-DcCAFlf950ZnJY748.m4a Sat, 14 Apr 2018 03:39:39 GMT 12: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2464740 No
full 553 <![CDATA[【直播回听】那些真真假假的世界未解之谜]]>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B/3B/D0/wKgJT1rO6PmjizXYAgnf8VMD0uE765-aacv2-48K.m4a Thu, 12 Apr 2018 05:03:05 GMT 1:10: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2056568 No full 554 <![CDATA[听众问答:28答崇拜科学是不是一种迷信?]]> 有一种说法经常可以在我的节目留言中看到,就是所谓的过度崇拜科学就是一种迷信,而且好像有的人说是尼采说的,有的人说是笛卡尔说的,反正经常会变成某一个名人说的,似乎加上了一个名人,这句话就会显得更加有份量,更加成为某种真理。但很遗憾的是,我检索了一番,没有查到任何名人说过“过度崇拜等于迷信”或者类似的话。其实即便有名人说过也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任何道理都并不会因为是谁讲的就变得更有道理或者更没有道理,关键还是看内容本身。经常会有听众希望我回应一下,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没有回应的必要。但是,问的人多了,也就真成了一个问题。


我先一句话正面回答:我觉得所谓过度崇拜科学就等于迷信是一个很无聊的文字游戏。对还是不对就看你自己心中是怎么认识“科学这两个字的。如果对科学的认识本身就存在误区,那么过度崇拜这个有误区的科学,当然也就是一种迷信。例如,有些人把大科学家说过的话当成是科学,或者把某个科学理论当成是绝对正确的真理,如果对科学是这样的认识,那么别说过度崇拜,就是普通崇拜也是迷信了。


我先来谈谈为什么我觉得这句话是一个文字游戏,我相信平时习惯了用科学思维想问题的人,一看到“过度崇拜科学等于迷信”这句话时,第一反应就是,这里面出现了太多含糊不清的概念,简单地去反对或者肯定都有可能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比如,“过度”这两个字就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因为“过度”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不好了,它是“适度”的反义词,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句式中,只要有了“过度”和“适度”这两个词,就可以成为一句绝对正确的废话。因为任何东西过度了都不好,都要适度。吃饭、睡觉、工作、学习、思考,无一例外。如果你能想到一个句子,以过度开头,结果它是好的,以适度开头,它是不好的,请不妨留言告诉我,这个句子我要好好记住,将来吹牛很有用,但我是一个也没想出来。


那么,如果去掉“过度”,只说“崇拜科学就等于迷信”就不是文字游戏了吗?不,我觉得依然是文字游戏。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给事务贴标签的做法,用贴标签的方式去谈论某个现象,我认为是很没有知识含量的,说服力也是很低的。


比如,如果我们把“崇拜科学就等于迷信”也贴上一个标签,叫“反叛主义”,这时候,就又可以说“崇拜反叛主义就等于迷信”,当然我们还可以把上面这句话再贴上一个标签叫“回归主义”,那么可以继续批判“崇拜回归主义就等于迷信”,如果再加上“过度崇拜回归主义就等于迷信”,这就更有力度了,你看,此时,被批判的人基本上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你觉得这种贴标签式的批评有什么知识含量吗?我觉得是没有任何知识含量的,只是一种会让自己觉得很开心的口号罢了。


这种贴标签式的反对在社会上特别常见,比如给一个人贴上五毛、汉奸、美分等等,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主义,什么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甚至投降主义”“犬儒主义”“卖国主义等等,一旦说理变成了口号式的打倒,就已经失去了辩论的基础。因为关注点已经不再是具体的观点和行为了。


我想,一个理性的批评者,首先应该抛弃贴标签的反对方式,而应该针对某一个观点或者理论体系中的具体内容。比如说,科学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就是质疑一切没有证据的结论,注意,是没有证据的结论。这样一种原则就是有实质性内容的观点,那么,批评者就应该讲出“崇拜质疑没有证据的结论的原则就等于迷信的道理来。在我的理解中,迷信就是无条件的相信意思,那么科学精神中的质疑精神恰恰就是反对无条件的相信,如果按照负负得正的运算法则,如果反对反对迷信,不是反而变成了支持迷信了吗?我想,一个批评者至少要说清楚为什么不是负负得正的道理才是能让人信服的。或许,在这些批评者看来,迷信的意思不是无条件的相信,那么他们就应该讲清楚,他们认为的迷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再比如,科学非常重视证据,谁主张,谁举证,尤其是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那么,批评者就要说出“崇拜证据就等于迷信的道理,我想,只要能摆事实讲道理,试图论证证据不值得崇拜。那么,不论他的论证是否让我信服,至少我会非常尊重他的这种辩论态度和精神。这是一种理性的探讨,脱离了贴标签。


再比如,我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人,我就会希望别人提出的理论或者观点是实际可验证的,对于那些不能验证的理论,我就不会太当回事,也不会去轻易相信。那么,批评我的人就要说出为什么我这样的思想反而成为了迷信,一个最不轻信的人反而成了迷信的人,这个弯要转过来,我想还是需要一定的辩论技巧的,或许是诡辩技巧。


还有,我这样的人,别人如果总是问我你相不相信,我就会比较反感,比如让我相信神创论,或者让我相信口腔溃疡是因为上火,我更希望的是别人能把他的道理讲的让我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让我相信。所以,我希望批评者能告诉我,我这样怎么就成为了迷信呢?让我理解了我就信,不理解的就不信,这种态度为什么反而是一种迷信态度?请赐教。


科学精神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则,如果你没有听过我前面一期“什么是科学精神,不妨可以回听一下,那一期节目我谈的很细。我觉得,如果一个批评者对其中的具体某一条科学精神进行反对,那我是愿意与他辩论的。但是,如果批评者仅仅是用贴标签的方式,说“你过度崇拜科学精神就等于迷信,那我就没有兴趣再多谈了。因为他连负负得正的道理都还没有想清楚呢。反对反对迷信的人才是迷信的。


不过,有一些批评者是因为误解了科学和科学精神,才会得出崇拜科学等于迷信的结论。比如说,他们会误以为我们把牛顿理论当做是真理,认为它永远不会错,所以认为我们是迷信。其实,他不知道,我们认为的是牛顿理论在它的适用范围内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超出了适用范围,或者我们对精度的要求超出了牛顿理论能达到极限,那么牛顿理论就不能用了。科学家们非常清晰地知道某一个科学理论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用。如果是这类对科学工作有误解的批评者,那么我是有耐心,通过自己的科普工作,一点一点地扭转这些误解。包括今天这期听众问答就是这样的一种小小努力。好的,感谢您的收听,欢迎继续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2/5C/81/wKgJ8VrNpSDxdjfWAD7onZPTttk552-aacv2-48K.m4a Wed, 11 Apr 2018 05:48:25 GMT 08:2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1843290 No
full 55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50三十八亿年的征程]]>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5/10/19/wKgJ8VrJnWiAA0d0AP1byii8RYk686-aacv2-48K.m4a Sun, 08 Apr 2018 04:41:30 GMT 34: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1193403 No
full 556 <![CDATA[听众问答:27答用概率来解释因果关系到底科学不科学?]]> 我忘了具体是哪位听众的名字,他在微信群里面问,经常在科普或者科学论文中看到用概率来解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常见到的就是气象预报中的降水概率和医学研究中的致死率、治愈率、存活率等,他感到很疑惑,科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什么是规律,规律就应该是确定的因果关系嘛,像这样说不准的东西到底科学不科学呢?


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明一点,我经常会被问到结尾是“科学不科学?”的问题,虽然我能明白你们想问的是什么,但说实话,这样的问法真的不太好。科学并不是一个表示“正确”或者“错误”的形容词,它是一个名词,就好像是说“方法”、“模式”一样,你想,如果你问:这个东西到底方法不方法?模式不模式?别人肯定听不懂对吧。因此,我建议大家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尝试着这样问:用概率来解释这个现象到底是否符合科学研究的范式呢?现在流行的高脂肪低碳水的饮食结构是否有科学依据呢?如果你能慢慢地转变成这样的提问方式,那么你对很多东西的概念都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表达也会越来越准确、简洁、有条理。


先来谈一下什么是因果关系。


我认为,能否把因果关系的概念搞得十分清晰,是判断一个人科学素养高低的方法之一。理解因果关系我觉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知道,两个事件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它们是先后发生的,因在前,果在后。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不需要学习的基本常识。但是,有时候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又会忘记这个最最基本的道理。比如,我们发现富人往往身材健硕,连罗胖的体重也随着公司的壮大越来越轻了。于是,有些人可能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想富,先瘦身。这就是忘了因果关系总得满足一个基本的先后关系吧,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其实是因为富起来了,才开始有了时间和金钱去健身,才会有了更强的健康意识。但时时不忘因果关系首先要符合先后关系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能够理解到下一个层次的人就会少了许多。


第二个层次,就是还必须认识到,虽然因果关系一定是因在前、果在后,可是,前后关系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哦。犯这个错误的人,那就太多了,例子也特别多。最常被提到的例子就是鸡叫和天亮是先后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显,所有人听了都会乐。但为什么,稍微换一个形式,很多人不但听了不乐,还深信不疑呢?比如,到庙里烧了一炷香,一个月后怀孕了,就认定烧香和怀孕是因果关系。这样的例子在医疗健康领域更是比比皆是了,曾经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得了癌症,但是后来癌细胞又都消失了。于是,关于他癌细胞消失的原因传到我耳朵里时,就有了无数版本。比如,某家大医院的主任医生治好的,看个老中医给治好的,某个寺庙的主持给治好的,练习瑜伽术给治好的,换了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了几个月就好了,最夸张的是说晚上做了一个什么奇怪的梦就好了。后来我发现,所有这些版本发生的事件全都是真实的,也都是在癌细胞消失前发生的事情,但就因为他们符合了前后关系,就都被当作是因果关系传诵了。其中不同传诵分支会不断地强化其中的一个原因,以至于到了最后就只剩下这一个原因了,如果你不信,传的人还跟你急,以人格保证确实是去某个寺庙和老和尚谈了一晚上,第二天癌细胞就消失了。但如果我们知道了事情的全貌,我们发现,其实任何一个事件都不能当作是癌细胞消失的真正原因,很可能真正的原因是自愈的,癌症也有可能自愈这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了。当然,不经过科学方法的研究,是没有办法确定真正原因的。自愈也只是可能性之一。我相信,经常听我节目的人,大多数都是毫无阻碍地能对因果关系认识到这个层次。但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再往下一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要理解一果有可能多因,片面地强调其中的一个原因,也会导致无法还原事件的真相。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纽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犯罪率持续下降这个结果的解释。比如说,有些书上会拿这个例子来强调细节的重要性,说纽约新任市长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治理纽约地铁的卫生,结果地铁干净了,大街也就干净了,最后使得犯罪率大幅度下降,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但同样说寻找犯罪率下降的原因,不同领域的专家却又给出了不同的原因,有的说是堕胎合法化才是真正的原因,有的说是控抢导致的,有的说是经济发展导致的,有的说打击贩毒导致的,有的说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监控技术的提升、警察破案率的提升。所有的说法都能讲出道理,拿出证据和数据。但最有可能接近真相的,可能是多因一果,每一个原因都对犯罪率的下降贡献了一分力。再比如说,我最近听一个讲产品思维的课程,在第 24 讲中有这么一段:19世纪末期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高得惊人。斯蒂芬做了统计,使用了他做的婴儿恒温箱之后,体重过轻的新生儿死亡率从66% 降低为38%。每一个数字,都是一个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婴儿恒温箱已经成为美国的每家医院的标配,让 1950 年到 1998 年,近 50 年间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75%。研究认为,婴儿恒温箱的发明对公共健康有巨大的保护作用,超过20世纪其他任何一项发明。因为它是在生命之初提供帮助,让一个新生儿拥有了人生。


我听到这一段,第一反应就是,又是一个片面强调其中一个原因的例子。老师甚至说:研究认为,婴儿恒温箱的发明对公共健康有巨大的保护作用,超过20世纪其他任何一项发明。我不禁产生疑问,他说的“研究认为”到底是谁的研究认为呢?是老师自己的研究呢还是某个学术机构的研究呢?20 世纪医疗领域伟大的发明那么多,比如青霉素、心电图、胰岛素、X射线等等,难道都比不过婴儿恒温箱吗?婴儿死亡率的降低这肯定是多因一果的事件,我们不能否定婴儿恒温箱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忘记其他原因。


在生活中,时刻不忘正确理解因果关系的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多因一果,其实很不容易做到,如果你留心的话,经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这类的逻辑问题。因果关系还有第四个层次,到了这个层次就是该回答那位听众的疑惑了,概率算不算因果关系呢?


这第四个层次,就是理解概率统计也是确定的因果关系,它是更高的一个抽象层次,因为现代科学已经深刻认识到,概率是更深刻的自然规律,它是更加精确的因果关系。我们先拿天气预报来说,如果我们统计过去十年预报降水概率是 60% 的日子,我们就会发现,真的有大约 60% 的日子降水了。所以,降水概率 60% 其实是一个很准确的预报,他反应了自然的真相。在量子力学发展起来之前,当时的科学家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一定会越来越准,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粗略的概率上。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天气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最准确的预报就是概率,只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概率值可以越来越远离50%。后来,当科学家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后,才发现,概率才是主宰微观世界的本质,对微观世界概率的认识,反而能够让我们更加精确地发明、制造产品。我们无法预测某一个光子遇到镀银的半透镜是通过还是不通过,但是当大量的光子遇到半透镜时,它们就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精确性了,一定有一半通过,一半不通过。现代信息科技的一切产品,从你的手机到电视机,从生死攸关的医疗设备到高精尖的武器装备,都是这种从微观的概率到宏观的确定性的认知结果。测定化石年代的精密仪器,利用的就是原子的半衰期,单个原子什么时候衰变无法预测,但是一个样品中的万万亿个原子却服从精确的半衰时间,这就是从概率到确定性之间的本质关系。


所以,用概率描述因果关系是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也是最终能逼近真相的。


现代医学领域往往都是用概率来描述研究成果的。注意,下面是个人的浅见,不是科学共同体的观点。我对此的理解是:1. 说明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任何健康方面的结果都是多因一果。2. 说明人体也是一个混沌系统,有时候微小的原因改变也会引起结果的巨变。3. 现代医学还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我们对因果关系的把握也还处在初级阶段。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概率的数值也会越来越接近真相,但最后的真相很可能真的就是一个概率性的结果,就像原子的半衰期。但这并不代表现代医学无用,恰恰证明了现代医学的科学性。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能把因果关系理解到上面四个层次,生活中已经足够用了。但如果我们还有更多对无用知识的好奇心,那么,其实还有第五个层次的因果关系。


这就是量子力学中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互补原理,测量结果是测量主体与被测量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往往是不能割裂开来单独谈论的。后来,惠勒的量子延迟选择 实验,更加模糊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界线。关于这个延迟实验,我理解的还不够深刻,先挖一个坑在这里,等我觉得学习的足够时,再来详细谈。但我有一个观点是明确的,延迟选择实验绝不可以像某些人那样解读为现实世界的因果律可以被肆意嘲弄。这就好像有人知道了单个量子的行为遵循概率以后,就以为飞机能不能起飞是不一定的一样。


最后,给大家一句可以打包带走的话:概率是对因果关系更加精确的描述。


欢迎大家继续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5/64/8F/wKgJT1rDiRWjQ5dBAF0LxFg_kWA220-aacv2-48K.m4a Wed, 04 Apr 2018 01:30:00 GMT 12: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80363258 No
full 557 <![CDATA[【试听投票】新专辑《汪诘:真假世界未解之谜》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我即将在喜马拉雅开播一个新的专辑,叫做《诘问世界未解之谜》。我做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沿袭我一贯的风格,单人播讲。另外一个版本是把我的女儿带上,做成我们父女问答的形式。节目在内部测试的时候,各方意见不一,有觉得单人版好的,也有觉得双人版好的。弄的我有一点茫然。我想干脆在我免费节目中播出这两个版本的节选,征求更广泛的意见。希望你能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告诉我你觉得哪个版本更适合青少年。不过,最好还能告诉我一下您是成人还是少年,这样会有助于我做判断。当然,有其他意见也可以提。谢谢大家。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6/30/4D/wKgJT1rAxYLSaN6PAGuR1pkCirE766-aacv2-48K.m4a Sun, 01 Apr 2018 11:13:58 GMT 14: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9876360 No
full 55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9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真相]]>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B/62/22/wKgJ8lrAUz2iXa1vALto-xP-5xw242-aacv2-48K.m4a Sun, 01 Apr 2018 03:35:04 GMT 25: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9806128 No
full 559 <![CDATA[听众问答:26答光速是近似值还是精确值]]> 听众不知凡几问了一个问题,光速到底是一个近似值还是一个精确值呢?

我觉得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引出很多有深度的知识和观念,非常值得深入回答。大多数普通人的第一感觉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嘛,光速应该是一个近似值嘛,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某一个东西多少长,某个车跑的多少快,那肯定是一个近似值嘛,哪怕能够测量到小数点后面第 10 位,那也不代表就没有小数点后面第 11 位的值了嘛,速度这东西怎么可能是一个百分百精确的值呢?


这么想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任何场合下见到的对某一运动速度的数值,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近似值,这是由测量必然产生误差的本质决定的。但是,光速却是一个例外,如果你在某个地方看到光速写的是:299792.458 千米 / 秒,那么这个数值就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精确值。可能你会感到惊讶,科学家们凭什么说这个数值是百分之百的精确值呢?不是说任何测量都不可避免产生误差吗?


要理解这个事情啊,我不得不简单说一下人类对光速测量和认识的历史。

第一个在实验室测量出光速的人是法国人菲索,他用的就是非常著名的齿轮测量法,我在《时间的形状》中有详细的描述,他当时测量出来的数值大约是 31.5 万千米 / 秒。速度的概念依赖于另外两个度量单位,就是米和秒。在菲索测光速的那个时代,科学家们对于 1 米是多长的共识是这样的:1 米就是经过 巴黎的四分之一经线,也就是北极点至赤道总长度的 1000 万分之一,根据这个定义,法国人用铂金做成了一个米原器,当然,这个米原器的长度不可能刚好就是定义的长度,这就是说,从定义到米原器产生了第一次系统误差。各个生产尺子的单位就会以这个米原器为基准来生产尺子,那当然也不可能长度完全一致,这里就会产生第二次系统误差。然后,菲索再用尺子去测量眼睛到反射镜的距离,当然又会产生第三次测量误差。

我们再来看菲索那个时代对秒是怎么定义的,一秒就是一个平均太阳日的 86400 分之一,所有生产计时器的厂家都根据这个定义去生产自己的计时器,那当然也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第一次系统误差。再用这个已经有误差的计时器做各种测量,自然又会产生第二次测量误差。


所以,在菲索那个时代,所谓的光速值,当然是一个近似值,因为无论怎么设计精密的实验,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理论上都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不过,时代在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随着我们对光速的不断深入研究,科学界终于在二十世纪初达成了共识,光速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光速是一个固定值,我们且不论这个值到底是多少,反正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固定值,而且还不依赖于参考系,永恒不变就真的是绝对意义上的永恒不变。


一旦建立了光速不变的科学共识后,科学家们就想,过去我们说光速,都是依赖于米和秒的定义,那既然光速是一个固定值,能不能反过来,让米的定义依赖于光速呢。这样,各个厂家在生产尺子的时候,就不用依赖于那个国际米原器了,米原器的缺点实在是太多了,连热胀冷缩都无法避免。


所以,到了 1983 年,国际计量大会就讨论决定,把 1 米的定义修改为光在 1 / 299792458 秒内走过的距离,那么这样一来,光速也就是成了一个定义出来的值,也就是 299792458米 / 秒。而在此前的 1967 年,国际计量大会已经把秒的定义改为了:铯 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 能阶 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 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 磁场


这样一来,全世界的任何厂家在生产尺子的时候或者要生产标准长度的零件时,就可以借助这种自然现象中稳定的天然标准来生产了,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依赖某个人为制作的原器了。


讲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理解了为什么光速是精确值,不过我今天的回答还没有结束。关于科学活动中用到的各种计量单位,我们深入了解一些其中的冷知识,会对于我们理解科学到底是什么有很大的帮助。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单位,比如米、秒、千克,还比如用来描述食物有多少热量的千焦尔、大卡,描述灯泡功率的瓦等等,实际上,虽然都是常见单位,但是在科学中,他们的地位是有差别的。有一些单位比另一些单位更加基本。比如说,焦耳就是物理学中表示能量、功或者热量的单位,在经典力学中,1 焦耳的定义就等于施加 1 牛顿作用力经过 1 米距离所需的能量,所以,在经典力学中,多少焦耳也可以看成是多少牛顿·米,就是牛顿和米之间有一个表示乘号的小圆点。那 1 牛顿又是怎么定义的呢,它等于要使质量 1 千克的物体的加速度为 1 米 / 秒2时,所需要的力。所以啊,牛顿的单位又可以写成是千克·米 / 秒2,那么,我们把牛顿的定义代入到刚才焦耳的单位中,就可以得到,焦耳也可以看成是千克·米2/ 秒2,好,到了这一步,用到的单位就全部都是最最基本的单位了,不可能再往下拆分了。我上面所说的这些,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很高大上的名称,叫做量纲分析。所谓的量纲,指的就是一个物理量是由哪些其他更基本的物理量组成的情况,通俗的讲就是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有一些单位可以转化成其他单位的组合。1954 年是六个,1971 年增加了一个摩尔。所以,从 1971 年到现在,最最基本的物理量一共只有 7 个,这 7 个基本物理量统称为国际单位。有哪些呢,表示长度的米,表示质量的千克,表示时间的秒,表示电流强度的安培,表示温度的开尔文,表示发光强度的坎德拉和表示物质量的摩尔。就是这么七个基本单位,其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所有单位都可以转换成这 7 个最基本单位的算术组合。如果不能转换,就只能说明那个单位还不是科学体系中的一员。那将来有没有可能增加新的国际单位呢?这个可能性是有的,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国际单位的增加意味着重大的科学进展,绝对不是小事。


另外想补充说明的是,这 7 个国际单位,除了千克依然在用 100 多年前的国际千克原器外,其他 6 个单位都已经用不依赖于任何人造物的基本自然现象来定义了。而千克也将在 2018 年11 月的国际计量大会上宣布最新定义,届时会把千克的定义基于普朗克常数来定义。明年,国际间频率咨询委员会将讨论对秒的重新定义问题。


量纲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是非常有用的,能够帮助科学家判断一个理论是否自洽。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视频,在一个学术报告中,现场问答的时候,有一位听众就站起来大讲特讲自己的理论,然后台上的人就问了一句,请问您刚才说的那个概念的量纲是什么?然后台下的人当场愣住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量纲分析。像这样的观众,基本可以判定为没有受过最基础的科学训练,所以,也就不太可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科学发现。


任何一个理论,如果想让大家承认是一个科学理论,那么在这个理论中提出的所有概念,都必须是可测量的,不但是可测量的,还必须可以用最基本的 7 个国际单位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表示。这是一个区分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的标准,比去讨论可证伪性要更加具备操作性,概念也很清晰。难怪,著名的开尔文勋爵说过一段很武断的话:如果你不能用测量数据说话,就请闭上你的嘴,因为你没有资格称自己是科学。


因此,大家可以用这个标准来看待一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理论,我就不再举例了,以免又引起某些崇古人士的不悦,一切无法测量的理论都是非科学。


但是话讲到这里,今天的问答还没有结束,由测量问题还可以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观念问题。哲学家经常会讨论客观实在这个问题,唯心主义学派认为世间万物无非心生,佛说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把这些哲学理论套上一些现代科学的术语,就可以说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反映,所以客观世界不存在。


我把哲学家对世界的思考称为抽象和思辨式的思考,在现代科学发展起来之前,是非常有深度和知识含量的,如果没有学习过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人,第一次听到哲学的各种流派和观点,一定会觉得非常高明,非常智慧。是的,我也承认他们是高明和智慧的,但这种高明和智慧是相对而言的,在智慧之上还会有更智慧的。那么,我下面要讲的就是以测量为基础来谈现代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个人的浅见是觉得它的智慧在哲学之上。

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在测量科学中的三个概念,第一个叫客观真值,比如说,一个球,它有一个不依赖于测量而存在的实际质量、体积等等,这个叫客观真值。第二个概念叫测量真值,我们用一个天平去测量一个小球的质量,理想状况下,会有一个无限精确的读数,那么这个无限精确的值我们叫做测量真值,你可以理解为微积分中的那个可以被无限趋近的极值。第三个概念就是测量值,它是我们实际测量出来的读数。


那么,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量子力学发展起来之前,我们称为经典力学时代,当时的科学家坚信一点。客观真值与测量真值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完全有可能一致的。一个小球的质量和体积,它的客观真值摆在那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测量真值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真值,而测量值又是可以无限趋近于测量真值的。因此,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可以不断逼近客观真相。


因为经典力学研究的都是宏观物体,因此这么理解是对的。但是,随着我们测量的物体越来越小,进入到量子世界后,我们发现,很多观念被打破了。我们发现了测不准原理,有些成对物理量是无法同时测准的,例如位置和速度;而有些物理量在没有测量之前,处在叠加态中,比如量子的自旋态。

在量子力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讨论量子在被测量之前是什么状态没有意义。这句话经常会被曲解成量子在被测量之前是不存在的。很多哲学家在了解了一些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名词后,就如获至宝,觉得找到了用科学解释自己理论的依据。实际上有些学说总是借用科学理论中的概念来佐证自己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还是把科学当做是最有说服力的理论。


实际上,如果用测量的概念来理解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是这样的:我们不能把量子在被测量之前的状态当作是客观真值。在经典力学中,测量真值可以无限趋近于客观真值。但是,在量子的世界中,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什么意思呢?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在量子世界中,已经不存在客观真值的概念了,任何有关量子的物理量,它只有测量真值,没有客观真值。而测量真值是与测量方式相关的,用什么样的测量方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测量真值,不同的测量方式有不同的测量真值。我们的测量主体与量子本身构成了一个整体,测量主体决定了测量结果。所以,量子在没有被测量之前依然有测量真值的存在。


在我看来,这种认识比哲学或者佛学更具有智慧,而且每一个概念都是清晰准确的,每一个结论也都有具体的实验基础,并且是可以被证伪的,所以,它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不是只能去相信的。


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是受到测量能力的局限的,在测量的量程范围之外,就是科学所能认知的边界,但是,科学却可以不断扩展这个边界,如果我们坚持科学对量程的扩展是无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坚持,科学对世界的认识能力也是无限扩展的。假如,量程是不能无限扩展的,那么我们也只能承认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是有一个极值的。到底有还是没有这个极值,用更酷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类的测量能力到底是一个数学中的无穷发散级数呢还是一个无穷收敛级数呢?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也还没有答案。不知道你对此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告诉我。


在讨论人的认识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这个问题,我觉得用抽象和思辨的方式去谈论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果。只有回归到科学精神上,才有讨论的意义。


这就是本期的听众问答,在此特别对学者汪涛先生表示一下感谢,本期内容受到了汪涛先生很多帮助,有一些观点来自于他的学术专著《实验、测量与科学》,50 万字的大部头,我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呢。好,欢迎您继续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5/CD/52/wKgJVFq68wrDMv6aAHdlwx9H4y0938-aacv2-48K.m4a Wed, 28 Mar 2018 01:44:19 GMT 16:0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9060835 No
full 560 <![CDATA[【试听】环球科学有故事 41-50 集试听]]> 这是收费节目环球科学有故事第 41  到 50 集试听

欢迎大家订阅

仅需 49 元,听 50 期节目,比买书便宜多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B/CD/3C/wKgJ8lq3Uiii9hVOALpyTABhM98550-aacv2-48K.m4a Sun, 25 Mar 2018 07:41:56 GMT 25: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8552082 No
full 56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8改变古生物学进程的布尔吉斯]]>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9/B4/AB/wKgJ81q14RqDgbLMAKiujcJLKkk057-aacv2-48K.m4a Sun, 25 Mar 2018 02:23:00 GMT 22: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8504437 No
full 562 <![CDATA[听众问答:25答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地位]]> 霍金先生去世以后,媒体掀起了一阵评论霍金先生的狂潮,顺带着比较霍金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也非常非常多。就有很多听众来问我,霍金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到底怎么样?希望能听听我的想法。


关于霍金先生的主要成就和学术地位,在我和平哥的《科普经典解读课》中已经讲的很多了,我不想再重复讲了。今天我重点来讲讲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


我先说一下我这几天看了很多文章后的一个总体感想,我觉得,大量的文章对于杨振宁先生的评价存在两种极端化,一种是极端地贬低他,另一种则是不断地吹捧、神话他,而能够真正从客观真实证据出发,中肯评价的文章实在太少,甚至可以说,我没有看到一篇是令我完全信服的。


那些贬低杨振宁先生的文章我就不提了,往往都是挥舞所谓道德的大棒,这类完全没有科学精神的文章我基本上看了个开头就不愿意再读下去了,因为写这些文章的人往往不具备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没有能力客观评价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的。


而极端神化杨振宁的文章也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周小平先生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西方媒体对得起霍金,中国媒体对得起杨振宁吗?》 [1]。周小平先生的文章我很早以前看过几篇,我诚实地说,他的文章引用的数据或者史料、事件往往都是道听途说的段子,缺乏基本的文献引用常识,所以,我再也没有看过他的文章。直到最近看到这篇评述杨振宁先生的,因为标题引起了我的好感,所以我完整阅读了。但是,我发现,周小平先生还是周小平先生,习惯用谎言打击谎言,依然得不到我的任何尊敬。例如,为了说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他在文中说:


2000年时《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看到这样的煞有介事的报道,我将信将疑,因为这么重要的材料,对于我一个职业科普人来说,居然从来没有印象,觉得自己挺失败的,看的书还是太少。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检索,最花时间的检索就是寻找一段不存在的资料,这个坑很大。我想,我只能诚实地告诉大家,穷尽了我能想到的方法,我没有检索到《自然》杂志有过这样一次评选。如果大家找到了,我可以道歉。我想我以后应该不会再对周小平先生的文章感兴趣了。因为除了浪费我的时间,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可靠的收获。


因为科学家的学术地位不像财富榜,可以有一些硬的财务数据来排名。科学家的学术地位只能通过两个维度去参考,一个维度是某些机构或者同行科学家对他的评论性文字,另一个维度就是同行或者公众的票选。


首先,我们先来看 1995 年 5 月,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上一年度的鲍尔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杨振宁先生,奖额是 25 万美元,是当时美国奖额最高的科学奖。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增进了我们对宇宙中基本力的理解。这个理论模型,毫无疑问,如果从对未来物理学影响的角度,它已经可以和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理论相较 [2]。特别说明一点,我上面这些话是我亲自查找到了颁奖文告的原文后中肯翻译的,而网上流传着这段颁奖文告的很多中文版本大多带有故意夸张的成分。


美国富兰克林学会是非常著名的,这个机构颁奖的份量是很重的。而当时报道该新闻的《科学家》杂志是这么说的:杨振宁因为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形成中作出的贡献,而获颁了鲍尔奖。众多科学家都认为,这个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基础的科学理论,也是对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该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对亚原子粒子相互作用理解的基础,因为它,我们重塑了现代物理学和数学。


关于杨振宁获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我稍后再说。这段机构的颁奖文告,应该是我能找到的属于学术机构对杨振宁先生的最高评价了。而著名科学家对杨振宁先生的评价,我能找到的最高评价是美国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的评价,戴森教授说杨振宁先生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现代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这个材料出自北大杨建邺教授所著,三联书店出版的《杨振宁传》,应该是可信的。可以说这个评价相当之高,不过我也必须中肯地指出,戴森教授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看法,而且他不算是非常非常著名的物理学家。


我们再换一个维度,就是从票选排名来看。


最有名气的一次物理学家排名票选可能是 1999 年的那次千禧年投票,英国的《物理学》期刊让 130 位在世的顶尖物理学家投票,选出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的排名。可惜的是,这份排名只有前 10 名,他们是: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玻尔、海森堡、伽利略、费曼、狄拉克、薛定谔、卢瑟福。没有杨振宁先生。然后还可以查到的几次票选分别是2005年、2007年的物理论坛投票,和 2009 年的谷歌点击热点分析,排出的前 10 名物理学家与千禧年的略有微小差异,但也都没有杨振宁先生。 [3]


我唯一能检索到的带有杨振宁先生名字的排名是一家名气不是很大的国外网站 Aneki.com ,在一份在世的前 20 名物理学家排名中,杨振宁排名 19。但从这份排名第一的是霍金来看,估计是按照知名度来评选,而不是学术成就。网站没有介绍评选办法。因此没有什么说服力。


好了,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学术地位,我已经不带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地给大家做了一番文献综述,或许不够全面,但至少我引用的都是比较可信的资料来源。实际上,在我准备这个问答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量的有关杨振宁先生学术地位的评论文章,我也看到了很多说法和数据,但是最终能够核实,有可信出处的就上面这些,大多数都被我排查掉了。还是那句话,真正让我花时间的是查证那些不存在的数据。但这些时间完全无法体现在字数上。真是越想越胸闷。


下面我再来谈谈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普遍公认的成就是 13 项成就,清华大学在他九十岁寿辰上,为杨先生制作了一个纪念奖杯,刻上了杨先生的 13 项成就。我今天只取杨振宁先生被公认最高的两项成就简述一下。


第一项,也是公认最高的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什么是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呢?简单来说,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决定了引力相互作用,杨-米尔斯理论又决定了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而无论麦克斯韦的理论还是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规范场理论,这一切都是通过杨振宁和米尔斯的成就才最终了解的。因此,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公认,杨-米尔斯理论是继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之后对于的起源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这是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的最高成就。丁肇中先生在他写的《杨振宁小传》中有这样一句话“1954年他与米尔斯发表的规范场理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作,不但成为了今天粒子理论的基石,并且在相对论及纯数学上也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个理论在物理学界的重要性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个理论的最大贡献者就是杨振宁先生。米尔斯在 1984 12 月来到中国科学院参加纪念杨-米尔斯理论发表 30 周年的活动,米尔斯当时是这样说的:“30年前,杨振宁已经是一名教师,而我是一名研究生,那时我和他同在一个办公室,我们经常讨论问题。杨振宁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是一个慷慨引导别人的学者。我们不仅共用了一个办公室,杨振宁还让我共用了他的思想”。米尔斯也在很多其他场合毫不讳言地说这个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杨振宁先生。 [4]


今天科学爱好者都非常熟悉的粒子物理学中的标准模型,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杨-米尔斯理论之上的,在这个领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有些文章把之后的这些诺奖获得者都归功于杨振宁,甚至说丁肇中、希格斯等人都是杨振宁的徒子徒孙,这就过度了。


-米尔斯理论没有获得诺奖,但据我跟周围所有的搞物理学的网友交流,没有人否认这是一个诺奖级的成就,至于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很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杨先生已经在很年轻的时候获得了一次诺奖。而诺奖又极少颁给框架性理论。这就引出了我要讲的杨振宁先生的第二项成就,也就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实际上,他和李政道先生共同发现的宇称不守恒定律是在杨-米尔斯理论发表之后的贡献,只不过杨-米尔斯理论太过超前,它的价值一直要到 10 多年后才体现出来。


我在我的收费专辑《环球科学有故事》中有两期节目,叫《上帝是左撇子吗》,我用了两期节目详细介绍了到底什么是宇称不守恒定律,有兴趣详细了解的可以去听我那两期节目,我这里不展开谈。总之,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创造了诺奖颁奖的最快记录,当年发表论文,第二年就获奖,这也足可以证明这个成就的重要程度,诺奖委员会毫不犹豫地就把奖颁给了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这是对宇宙本质规律的一次深刻发现,而且打破了一种旧有的思维定式,很有一点毁人三观的味道。


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介绍一下宇称不守恒,就是过去的物理学家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一个方向都是绝对对称的,自然规律对左和右没有任何的偏好,你永远无法用发电报的方式告诉一个外星人地球人是怎么定义左边和右边的。但是,杨李却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左和右是不对称的。自然规律偏爱左边。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用一些特定的实验来告诉外星人地球人是怎么定义左右的。因此,我那期节目叫做《上帝是左撇子吗?》。


好了,关于杨振宁先生的其他成就我就不介绍了。


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有 6 个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其中 3 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组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有关。对于这个说法,我花了一些时间,并没有找到比较权威、可靠的出处,因为专业性太强,我很难判断,暂时存疑,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真的。


好了,希望我今天的节目对你客观认识杨振宁先生的物理学地位和学术成就有所帮助,我不敢说他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物理学家中排名第几,但是他在所有华裔物理学家中排名第一,这一点是我不怀疑的。




[1] http://mp.weixin.qq.com/s/oKzjOIpCE2ou10DJnm2HQA



[2] http://www.ams.org/notices/199508/people.pdf



[3] http://www.eoht.info/page/Greatest+physicist+ever



[4]杨建邺《杨振宁传》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1/37/31/wKgJT1qxxSmgUyZkAGPQhIBM_uM603-aacv2-48K.m4a Wed, 21 Mar 2018 02:36:58 GMT 13: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7793524 No
full 56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7病毒的威胁]]>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0/M07/F0/2C/wKgJT1qt62bgiy5sAKTRB70iYvE769-aacv2-48K.m4a Sun, 18 Mar 2018 04:32:35 GMT 22:1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7212395 No
full 564 <![CDATA[【特别节目】纪念霍金,解读《时间简史》]]> 为什么他总歪着脑袋?

因为他思考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

霍金停止了思考。

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时间简史中。

科学声音的汪诘和吴京平为你讲解霍金的生平、解读经典科普书《时间简史》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2/E3/10/wKgJ9Fqp002h3TdgAOeyxPLGe2M214-aacv2-48K.m4a Wed, 14 Mar 2018 10:08:41 GMT 31: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6515750 No
full 565 <![CDATA[缅怀霍金教授]]> 惊闻霍金先生去世,深表难过。年少时,正是他的科普名著《时间简史》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对宇宙的好奇之心,虽然当时并没有看懂,但好奇心的大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关上了。为了搞懂到底什么是时间、相对论、宇宙大爆炸和黑洞,我看了一本又一本科普书,以至于今天成为了一名职业科普人。追溯到最终的源头,是霍金先生为我推开了好奇心的大门。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问我,爸爸,霍金为什么总歪着头。我回答说,因为他思考的角度总是与别人不同。换个角度思考,宇宙大不一样。今天霍金终于停止了思考,他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时间简史中。霍金研究了一辈子的黑洞,他最大的学术成就就是指出,黑洞会慢慢地蒸发,科学家们依然在尝试用实验或者观测验证霍金的理论,没有人怀疑,终有一天,他的理论能够得到证实。让我们一起期待霍金辐射得到实证的消息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8/CF/BA/wKgJ81qotZ_C_NlwAAnnBnLg1OE854.m4a Wed, 14 Mar 2018 05:41:09 GMT 01:1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6477805 No
full 566 <![CDATA[听众问答:24答轮回转世现象存在吗?]]> 有一位叫孙希的听众希望我谈谈对轮回转世现象的看法。好,那今天就借着这个话题来谈谈超自然现象,我们还是老规矩,我先把我今天谈的轮回转世现象的定义给说清楚,我本期节目谈的轮回转世现象就是指某些人宣称自己记得所谓“前世”的事情,也就是自己实际上没有经历过,但是宣称自己经历过,并且能准确说出这些事情的细节。


    在美国,研究该现象的科学家并不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弗吉尼亚大学知觉研究医学中心的精神学副教授吉姆·塔克和他的师傅伊恩·史蒂文森。上世纪末的时候,塔克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文章,说史蒂文森的研究室获得了一笔资金,用于研究 NDE,也就是濒死体验。塔克对 NDE 感到好奇,希望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它。他开始志愿参加史蒂文森实验室的工作,几年后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研究员。他其中的一项职责就是整理并归类史蒂文森收集来的各种转世的案例。这项工作持续了好多年,史蒂文森手写的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 1961 年,地区则是遍及全球,塔克说归类这些资料使他对转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更深的见解。2007 年,史蒂文森过世,塔克成为了研究轮回转世领域的首席专家。


    2013 年,塔克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回归生命return to life》。我下面所说的内容主要来自这本书以及弗吉尼亚大学的本校记者写的一篇采访稿,原文网址我附在本期节目的文稿中了,供大家查阅。 [1]


    至今,塔克的办公室里还堆着超过 2500 份资料。有些儿童会宣称自己是前世的另一个人,塔克就专门针对他们进行研究。他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大多数宣称自己转世的儿童的年龄在 2-6 岁之间,60% 是男孩,而他们转世而来的那个死去的人的中位数年龄为 28 岁,其中 70% 据孩子们宣称是死于暴力或意外。90% 的儿童说他们和上一世的自己是同一性别。上一世的死亡时间和这一世的出生时间相差的中位数是 16 个月,20% 的儿童宣称有这段时间内的记忆。


    塔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自称转世的儿童,智商一般高于平均水平,没有展现出超过同年龄儿童群体的精神或情绪障碍,没有儿童是处在痛苦的家庭氛围中寻求脱离的。大多数孩子在 6 岁左右就渐渐不再提及前世的记忆了,塔克对此的解释是,儿童的大脑准备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了。尽管他们的故事挺唯心主义的,但没有孩子宣称自己遭遇过神迹。塔克说,他对孩子们的印象是,尽管有一些会说出富含哲理的话,但大多数就是普通的孩子。


    一些孩子提供的信息很容易被证伪,他们的描述只是因为家里有人太思念一位过世的亲朋好友,他耳濡目染学会了对往事的表达。但还有一些情况,却让最理性的科学家们也感到震惊,因为根据孩子及其家人的描述,分析下来,如果孩子和家长没有撒谎,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孩子真的是转世而来。莱恩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莱恩·哈蒙斯四岁的时候,开始导演虚构的电影,“Action!”的呼喊经常在他的房间里回响。开始,他的父母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但紧接着,莱恩开始在半夜里醒来,抓住自己的胸部,说梦见自己在好莱坞时突发了心脏病。父母开始有点担心了,于是母亲辛迪去询问了家庭医生。医生说这只是噩梦恐惧,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好了。然而有一天晚上,当辛迪哄莱恩睡觉时,莱恩突然握住了辛迪的手说,妈妈,我想我曾经是另外一个人。


    莱恩告诉辛迪,他记得一间白色的大屋子和一个游泳池,屋子是在好莱坞,与他现在奥克拉荷马的家相隔甚远。更让辛迪惊讶的是,莱恩说他有三个儿子,但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了。他开始哭,一遍遍问辛迪为什么记不住儿子们的名字了。


    辛迪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太震惊了。莱恩对自己的说法非常坚持。那天晚上以后,他不停地谈论着上辈子的事,因为记不清楚名字而心烦意乱。我开始在网上研究轮回。我还从图书馆借了一些关于好莱坞的书,希望能帮助到莱恩。开头几个月,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一天,当莱恩和辛迪翻看从图书馆借来的一本书时,莱恩在一张 1930 年代的电影《夜复一夜》的剧照前停了下来。照片的中间有两个男人互相对峙,他们周围还围着四个男人。辛迪谁也不认识。但莱恩指着中间的一个男人说,嘿,妈妈,那是乔治,我们一起拍片子。然后他又指向了右边一个愁眉不展穿着大衣的男人,说,那就是我呀,我找到自己了!


    莱恩所叙述的有关那些好莱坞的事情后来大多数都被证明确有其事。不过,莱恩在 2500 个案例里并不算特别的。还有比这更离奇的,比如在一个案例里,转世的威廉的前世是他的警察外公约翰,约翰是在一起抢劫案中中枪而死的,而威廉一出生就有缺陷,肺动脉隔膜发育不全,威廉的出生缺陷正好和约翰的致命伤在同一个地方。事实上,研究者一共搜集了 225 个有前世记忆、又有先天缺陷,更常见的是有胎记的案例。如果他们的前世死于暴力,那么这些儿童的胎记或者先天缺陷就恰好与他前世受的伤在同一个地方。


我第一次是在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看到威廉和约翰的故事的。他的资料来自于塔克 2005 年的书作《前世的生活:对儿童前世记忆的科学调查》。


    2005 年的这本书并没有在美国掀起太大的波澜。据塔克自己说:“我理解人们的想法,这种完全脱离人们常识的奇闻,人们选择将它们束之高阁。但总得有人试着去弄懂它,当你仔细研究这些案例时,你会发现对前世的记忆是最有意义的。科学界无法证实这些案例,口说无凭,但也无法证伪,所以科学界总体的反应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冷淡。”但塔克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靠并不多的研究经费支撑着,资助他的只有一家基金会。


    2013 年,塔克又出了本新书《回归生命》。和上一本书详细介绍各种有点离奇的巧合与调查的研究过程不同,塔克在新书中用他研究过的一些更令人信服的发生在美国的案例,概述了他的论点,转世与量子力学有关。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说法。


    他的论点全称“塔克关于转世可能存在的假说”。一、量子物理学表明,在宇宙最基本的层面上,涉及最小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事件,只有在观察到它们时才会发生。二、这表明物质世界可能来源于意识,而不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虽然这一观点颇受争论,但却是包括量子力学之父普朗克在内的一众量子物理学家共有的信念。三、如果意识创造了物质世界,它可能就不需要依赖物质世界而存在。这就意味着意识不依赖于活动着的大脑而存在。四、如果意识不需要依赖于大脑而存在,它就可以在大脑停止运转后继续存在。它也就能依附于一个新的大脑,在另一个生命里继续存在。他认为,意识并不需要借助大脑而存在,所以大脑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意识会终结。他说,可以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生命体来表达。


    塔克的这个假说漏洞是很多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搞精神研究的教授对于理论物理,还是有很多误解,这不奇怪,科学确实隔行如隔山。中科院的院士化学家朱清时先生和蛋白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先生在自己的领域是杰出的科学家,但是跨出了自己的领域,就可能搞错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物理学常识。在量子力学中的观察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需要人的参与,我在之前的很多期节目中都详细谈过了,今天不再赘述。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尽管塔克的假说问题很大,但这并不能否认塔克记录的那些案例就是假的,或者证明他有意夸大了事实。万维钢对此的态度是:“他们使用的方法是科学方法,这些简单的前往现场验证事实、统计、发现相关性的办法并无出奇之处,但他们做了现有条件下能做的一切,除非做个转世实验。所以这个研究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告诉人们:哪怕你关心的是“灵魂转世”这样的问题,你唯一正确的判断办法仍然是科学方法。”


从我看到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塔克很清楚什么是科学方法,比如,儿童有时会说很多关于前世的记忆内容,而家长听的并不一定仔细,家长有可能自己拼拼凑凑补足一些内容。为了排除这个干扰因素,研究者请 30 多个家长详细记录了孩子对前世的陈述,文字留底。然后研究者再询问儿童一些问题,对照答案是否和家长的留底内容对得上,结果得出的正确率是 76.7%。对比没有家长的文字留底,研究者询问后只是和客观事实的在案记录对照,正确率为 78.4%。两个数字非常接近。研究者还会隔开几年让另一个研究人员,在不看原来案例记录的情况下,再次访问这个家庭。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里的陈述越发变得像真实的记忆一样。


另外一位我很敬佩的西方理性主义的代言人卡尔·萨根先生,在他的科普名著《魔鬼出没的世界》中,也说,轮回转世这个现象是一个值得做科学研究的现象。我个人认为,一个理性的思考者不要先验性第排斥别人的观点,哪怕他说的事情或者观点很像是伪科学热衷的事情,我们依然用科学思维去对待。例如,我记得我去年与台湾著名的科幻翻译家,也是极具科学精神的叶李华博士见面时,他说他自己给原台大校长李嗣涔做助手,研究手指识字现象,他愿意为这个现象的存在作证。手指识字这听上去确实也很像是超自然现象,但在科学的历程中,反直觉反常识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例如钟慢尺缩、宇称不守恒、暗物质等等,因此还发明了一个词叫佯谬。


我对待一切超自然现象的态度是,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证实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而且非同寻常的主张就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越是令人感到神奇的现象就越是需要过硬的证据,一旦证据确凿,就值得投入更大的代价去研究,科学上的突破往往来自于对反常规现象的研究。但我也坚持认为,这个宇宙中没有什么是超自然的,一切确实存在的现象最终都是自然现象,符合确定的自然规律。另外,一个理性的思考者采取的是防火墙的最高安全原则,在没有确定的证据之前,不把各种所谓的神奇现象当做事实来对待,而不是反过来,先当做事实,再等待证据的出现。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后一种思维模式,所以我才经常说,科学精神难能可贵,它几乎不可能天生获得,都是经过学习后才获得。



[1] http://uvamagazine.org/articles/the_science_of_reincarnation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2/CC/00/wKgJ9FqofrXzVPu9AGQy6Ets0ko868-aacv2-48K.m4a Wed, 14 Mar 2018 01:46:36 GMT 13:3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6454287 No
full 56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6生命树和微生物之战]]>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B/76/E9/wKgJ81qjdqqRREXAALyZKq5gFIE230-aacv2-48K.m4a Sat, 10 Mar 2018 06:10:32 GMT 25: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5779732 No
full 568 <![CDATA[精选:科幻广播剧《时间囚笼》]]> 原著小说:汪诘

改编:汪诘

配音演员表:

(张鹂)旁白

(萧客行)王晓天男,28 岁,性格外向、开朗

(哈哈笑)刘杰 男,45 岁,脑科学家

(蒲公英)看守所管教男,40

(杰克)医生 男,45

(唐卓)监狱广播声 男,30

(张楠)杨警官 男,40

(张鹂)老板娘 女,40岁

(五月)卖报老汉 男,60

(大米)酱油甲 男女不限 40岁左右

(汪诘)酱油乙 男女不限 26岁左右

(芳华)记者 女,30岁左右


后期制作:五月]]>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6/33/90/wKgJ8lqfcrbDXbWlAOJbp7WqQ2M378-aacv2-48K.m4a Wed, 07 Mar 2018 05:04:56 GMT 30: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5248420 No
full 56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5令人惊叹的微生物]]>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2/M05/CB/FE/wKgJ81qbcl7jYh8dALeP4Pp3qB8696-aacv2-48K.m4a Sun, 04 Mar 2018 04:13:48 GMT 24: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4605821 No
full 570 <![CDATA[精品视频课程:《给少年讲相对论》(结尾有试听)]]> 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好几个月的筹备,我的第一个视频课程还有一周就要开播了。这是我与 Ahaschool 的第一次正式合作,Ahaschool 是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精品短视频平台,这次他们与我合作开发了一个精品课程,叫做《给少年讲相对论》,课程一共 10 集,每集 10 分钟左右。现在已经开始正式预售,预售阶段的价格非常便宜,5人团购价仅需 29.9 元,等正式开播以后,就会恢复原价,如果大家想要购买,可以前往“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直接在公号中回复关键词“少年相对论”即可,或者在菜单中点击“收费节目”,也可以看到《少年相对论》的链接。


本课程的前 9 集由我撰稿并解说,由 Ahaschool 负责制作画面,前 9 集的标题分别是:1. 不可思议的光速;2. 时间、空间、运动都是相对的;3. 跟着旅行者号、新视野号遨游太阳系;4. 万有引力和引力弹弓;5. 一对双胞胎引发的宇宙谜案;6. 黑洞、白洞、虫洞和宇宙大爆炸;7. 星际穿越和引力波; 8. 时间旅行真的可以吗? 9. 宇宙未解之谜——暗物质和暗能量;


10 集则是由我亲自执导并担任主持人,也就是说,我本人也要亲自出镜哦,然后由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影视制作公司,上海睿宏文化负责制作画面,大家在上海科技馆、北京科技馆、北京天文馆等国内最主要的科技馆中看到的那些 3D4D 大片,大多数都是由睿宏文化制作的,他们代表了国内科学影视制作的最高水准。这次我与睿宏合作,我们将倾尽所能,为大家奉上一集 12 分钟左右的课程大结局——《令人惊叹的宇宙》。


给青少年讲相对论,我会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当然,我肯定还是秉承我一贯的科普纲领: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我想努力做到的是,这个课程是老少通吃的,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看,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今年是我正式成为职业科普人的第二年,如果我还能有 20 年职业生涯的话,这仅仅是我事业的起步阶段,这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我希望不但自己能把这条路走通,也给同行以及有志于从事这个职业的青少年带去希望。这就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


每次我一做这样的广告,总会看到有人留言说,你是打着科普的旗号挣钱,还有更难听说是敛财的,敛财是个贬义词,一般指通过非正当的手段挣钱,说实话说我觉得这么留言的人心态很奇怪,他或许也会对一个医生说你打着治病的旗号挣钱,对一个教师说你打着教书的旗号挣钱,对一个科研人员说你打着科学的旗号挣钱,我就不知道他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我是一个自由职业科普人,没有单位给我发工资,稿费、版税和讲课收入是我全家生活的保障。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辛勤写作、录音赚取合法的收入,难道不是最有尊严的事情吗?


如果您想购买我的这套《给少年讲相对论》的视频课程,请关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回复关键词少年相对论或者直接在菜单中寻找购买链接。预售阶段价的价格是相当优惠,也希望大家能多多转发支持我的科普创作。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听众都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做收费课程,并且还要在免费专辑中打广告。


期待在少年相对论中与您再次相见!最后给大家播放一段课程录音,不过这只是试录的,以最后的成片为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1/M05/7F/14/wKgJ8VqX_3WT_SRlAE-_7k0ONYY935-aacv2-48K.m4a Thu, 01 Mar 2018 13:27:25 GMT 10: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4210510 No
full 571 <![CDATA[听众问答:23答科学精神会让人更幸福快乐吗?]]> 答科学精神会让人更幸福快乐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78/M04/F4/5D/wKgO1l54GYyixvXMADN3Nk4qKCU962-aacv2-48K.m4a Wed, 28 Feb 2018 09:38:55 GMT 06: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3975656 No
full 572 <![CDATA[“2018 理性的力量演讲会 · 绍兴”强势来袭]]> 2018 科学声音理性的力量演讲会

时间:2018 年 4 月 29 日下午 2 点

地点:浙江绍兴大剧院

演讲人:汪诘 旭岽 吴京平 刘敬政 王木头

(另有多位人气主播到场助阵)


购票请关注“科学声音”微信公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0/M00/07/44/wKgJLFqSZXKxdUXPABS4RXzleHY058.m4a Tue, 27 Feb 2018 11:02:22 GMT 02: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3420693 No
full 57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4有毒的氧气和线粒体入侵]]>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7/M04/08/E3/wKgJJFqSNS2Ay4ZaAKdhNiUaVCM545-aacv2-48K.m4a Sun, 25 Feb 2018 04:01:42 GMT 22: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3389548 No
full 574 <![CDATA[听众问答:22答科学的解释与“宗教、文化”的解释有何不同?]]> 今天这期问答节目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听众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而是对很多类似问题的统一回答。哪些问题呢?例如,经常会有听众说我们这些科普人很不要脸,双重标准,在对待民科问题上,就总是会说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学科知识,所以总是胡说八道”,但是,在谈论宗教、所谓的巫术或者传统医学时,你们不也是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吗?怎么这时候你们就开始不懂随便乱说了呢?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再比如,有些听众会说,你有你科学的解释,我有我古代智慧的解释,大家都是一种解释,干嘛要非要分个高下呢?凭什么你科学的解释就是对的,我们传统的解释就是错的呢?例如古人说的外感风邪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感染,只不过古代没有发明现代医学的词汇,但并不能说古代人的观点就是错的,丢掉老祖宗的这些智慧就是丢掉了宝贝。


如果经常看我这个节目留言的听众,我相信对我刚才说到的那些问题都不陌生,我一般很少给与回应,因为我觉得三言两语确实很难回答,与其产生误解,不如不回答。今天就来详细回答。



(回答的文稿请关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可以定期收到)]]>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5/FD/55/wKgJK1qNHIWT_L2aAEwxgDSEXGw151-aacv2-48K.m4a Wed, 21 Feb 2018 07:17:08 GMT 10: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2628288 No
full 57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3生命起源于海洋、陆地还是地外?]]>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9/M0A/F2/B0/wKgJnlp_zrjg1GdtAK6D9GWPsLU820-aacv2-48K.m4a Sun, 11 Feb 2018 05:04:21 GMT 23: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1386639 No
full 576 <![CDATA[【试听】环球科学有故事 31-40 集试听]]> 这是收费节目环球科学有故事第 31  到 40 集试听

欢迎大家订阅

仅需 49 元,听 50 期节目,比买书便宜多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8/M09/8B/B4/wKgJolp7ziugAztyAKQBxarDpkI898-aacv2-48K.m4a Thu, 08 Feb 2018 02:26:48 GMT 22: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847458 No
full 577 <![CDATA[听众问答:21与薛兆丰老师商榷:我们该操心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吗?]]> 听众珍珍豆在宇宙自然生命简史的第 42 期节目中留言说,薛兆丰老师在他的经济学课里讲到:保护珍稀动物,是操心太多,没有必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我也一直在听,从中学到了非常多的经济学知识,薛老师也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他在经济学课的第 200 讲环境与自然保护中谈到了人类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动物灭绝这个现状。不过,我听完这期节目,薛老师的准确意思倒不是反对保护珍惜动物,保护珍惜动物和环境他也是支持的,他的观点是“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但这是大自然的常态,操心太多没有必要。而且,即便我们操心,也无济于事”。


针对薛老师提出的,面对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人类操心太多没必要的观点,我想谈一点我个人的浅见,仅供各位听众朋友参考。


薛老师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有 85% 的物种灭绝也不是太要紧,对于这一点我倒是非常的同意,但是必须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不在意人类这种物种是否也灭绝的话。如果我们上帝视角来看待地球,那么我几乎可以肯定,如果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人类也灭绝了,那么地球用不了 1000 万年,又会重新回到生机勃勃的状态,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没有了人类,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我的观点是,第六次大灭绝与前五次的区别在于,这一次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中,人类也成为灭绝的物种之一,那么,从现在开始,人类必须要操心,不但要操心,还必须要有行动。越多的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行动,那么,我们在这次大灭绝中生存下去的概率就会提高。


(完整文稿请关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9/M0A/6E/D7/wKgJn1p6qzKCYb9oAOrHUYUvRBw142-aacv2-48K.m4a Wed, 07 Feb 2018 07:32:08 GMT 31: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711873 No
full 57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2奢侈的海鲜和生命的起源]]>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9/M07/6A/BE/wKgJn1p6h7iihUk8ALau_6po5g4347-aacv2-48K.m4a Sun, 04 Feb 2018 04:35:23 GMT 24: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0154664 No
full 579 <![CDATA[听众问答:20答职业科普人为什么能生存?]]> 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的科普人,也是应当有职业操守的,我的职业操守是:

1.  所讲述的科学知识和数据都要有可靠的来源,至少主观上应该尽可能找到最为可靠的来源,尽可能的通过多个渠道证实,而不是随便看到一些东西就拿来当做事实用。质疑精神是一个职业科普人首要具备的精神。我虽然无法保证自己讲的东西都是正确的,这个恐怕谁也做不到,但是我可以保证自己在主观上希望自己讲的东西都是出自科学共同体的主流观点,是目前所能查到的最佳结论。


2.  如果发现自己搞错了某些知识点,那么一定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修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3.  在一些尚未有结论的科学问题上,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猜想或者假设,尽量引述该领域的科学家的观点。如果要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么一定要特别说明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是科学家的观点,以防误导公众。


4.  虽然我明知用神秘主义或者不可知论的手法来讲述一些科学界还没有公论的现象,会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也最能激发公众的兴趣,但我坚决不用这种手法,因为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世界观违背了我做科普的首要目标。


5.  在不违反上面这条原则的前提下,我会尽可能地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最容易听懂的方式来讲解科学知识,这时候我所做的比喻与科学的严谨性就会有一定的矛盾,但是我会把通俗易懂优先考虑,不惜损失一些准确性,不追求百分百的正确。


6.  我会在科普和科幻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当我写作虚构类的作品时,必须要申明这是虚构类作品,是一种科学幻想而不是科学事实。我反对某些打着科普旗号,其实是虚构类作品的做法,例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类的作品。我并不否定作品本身,只是反对作品的营销手法,因为它会对科学精神造成伤害。


7.  在对待伪科学上,必须旗帜鲜明,不含糊,不为了取悦大多数人而放弃自己坚持的科普目标。什么是伪科学,就是声称自己是科学,但却并不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学问。如果一个学问不声称自己是科学,或者不用语言故意误导读者以为是科学,那么我会给与充分的尊重,也会认真聆听。所谓井水不犯河水,我尊重人类思想的多样性,也捍卫人类思想的多样性。捍卫科学本身就是在捍卫思想的多样性,不让科学思想被搅乱。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9/M04/51/64/wKgMeV3bN6rgUfVMAExk2jO-Oig265-aacv2-48K.m4a Wed, 31 Jan 2018 07:31:30 GMT 10: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9509535 No
full 58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1意外连连的海洋]]>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8/M05/40/B5/wKgJo1put7_CNvfWALRzxhiknGY419-aacv2-48K.m4a Sun, 28 Jan 2018 04:08:06 GMT 24: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973463 No
full 581 <![CDATA[听众问答:19答区块链和比特币的未来前景到底怎样?]]> 关注微信公号可以收到文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9/M08/9D/88/wKgJn1poBWnTArPNAFd82U3D4Dg916-aacv2-48K.m4a Wed, 24 Jan 2018 04:03:31 GMT 11: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8364614 No
full 58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40美丽而危险的一氧化二氢]]>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7/M05/50/82/wKgMbV3bKrOwBnbuAMHOPqnGO-0790-aacv2-48K.m4a Sun, 21 Jan 2018 06:11:37 GMT 26: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943753 No
full 583 <![CDATA[听众问答:18答民航飞机有没有倒档?]]> 坐飞机的问题还不少呢。感谢 MeYao 同学的回答。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9/8A/81/wKgJTFpfCPqQugqtAGF0_l660oI425-aacv2-48K.m4a Wed, 17 Jan 2018 08:28:27 GMT 1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7398399 No
full 58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9水槽中的漩涡是地球自转的证据吗?]]>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M01/30/E9/wKgJRFpbBzbiVUlYALQRY9kguPY990-aacv2-48K.m4a Sun, 14 Jan 2018 04:17:32 GMT 24: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940526 No
full 585 <![CDATA[听众问答:17答智商和情商哪个更重要?]]> 关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可以收到文字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5/M05/F7/73/wKgJMVpW_l7j5qx-AFR1h1gvC_E298-aacv2-48K.m4a Wed, 10 Jan 2018 07:25:07 GMT 11: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6412809 No
full 586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8一次台风相当于多少颗原子弹?]]>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7/M09/FC/31/wKgJoVpRnguRcDCbAMKUhhUzAVo751-aacv2-48K.m4a Sun, 07 Jan 2018 04:11:30 GMT 26: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951355 No
full 587 <![CDATA[听众问答:16答我们生活在模拟游戏中吗?]]> 关注“科学有故事”的微信公号,可以收到文字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7/M03/84/76/wKgJoFpMSUOz26mFALyno6s5cNU002-aacv2-48K.m4a Wed, 03 Jan 2018 03:10:06 GMT 25: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5352073 No
full 58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7维持地球生命的条件]]>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0/DD/0F/wKgJUlpN6ibhIvWKANkg8WxAMrs040-aacv2-48K.m4a Sun, 31 Dec 2017 07:06:11 GMT 29: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970910 No
full 589 <![CDATA[试听:环球科学有故事 21-30 集试听]]> 欢迎订阅环球科学有故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2/0C/5B/wKgJUlpEY5PT6CI2AKOSLUsiP88918-aacv2-48K.m4a Thu, 28 Dec 2017 03:25:38 GMT 22: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553994 No
full 590 <![CDATA[听众问答:15答心理学、经济学算不算科学?]]> 在各种场合我都会经常被问道这样的问题,心理学算不算科学?经济学算不算科学?我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且,根据我的经验,提出这样问题的人往往心里面是已经有了否定的答案。他们往往认为心理学和经济学不符合科学的一些重要特征,例如可证伪性和可重复性,尤其是在是否可以复现方面质疑最多。很多理性主义者喜欢嘲笑不靠谱的经济学家,说他们的预测就是赌博,猜准了是运气,猜不准是大概率。一门不能做出准确预言的学问怎么能算是科学呢?


说实话,我以前从来就没有把这个问题回答好,原因是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一直就没有思考成熟,内心也是处在纠结中。直到最近,因为三件事情的发生,使我今天决定好好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与其说回答不如说把我现在的思考与大家交流一下吧。我先来说是哪三件事情:第一,《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快要收官了,我也一直听了快一年了,因此对经济学有了更多的认识。第二,为了更好地学习怎么教育孩子,这段时间我在猛听《托德老师讲儿童心理学》。第三,前不久和科学史评话吴京平老师有过一次打嘴仗,从他那里获得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


我想,心理学和经济学算不算科学的问题之所以会让我以及很多其他理性主义者感到纠结,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内心中一个不太正确的假定,那就是二元假定,把所有的学问分成了科学和非科学两大类。因为有了这两扇心中的门,就会不自觉的把物理学放到科学的门中,把文学放到非科学的门中,以此类推,但是等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往那扇门里面放了。


吴京平老师有一个观点,他跟我说,这种二元假定注定了你的纠结,你把这个二元假定给打破,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怎么打破呢?就是把“科学性看成是一个无量纲的标量,它是有数值的,通俗地说,就是给科学性打分。比如说,我们设定满分是10分,那么经典物理学可以打10分,宇宙学打9分。为啥少一分啊,因为宇宙学中的平行宇宙这部分有很多争议,关键是很难证伪,也很难验证,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性就要减分。再比如生物学,可能在我心中就只能打8分,为什么呢?因为生物学与数学结合的还不够紧密,能够量化的理论还比较少,而定量化也是科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医学可能就只能打到6分了,因为现代医学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可重复性比较差,理论的精确性也比较差。大家不用太跟我纠结每个学科到底该几分,我只是想说明一种思考的方式。而且我认为每个学科的科学性分值会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有可能升高,也有可能降低。比如说量子物理学,它的分值原本是一直逐步升高的,但是等到了弦论出来后,分值在我心目中反而降低了,为啥?因为弦论遇到了可证伪性的问题,理论走的太超前,远远超过了人类目前能达到的实验能力,所以它的科学性在我心中反而降低了,但是我相信随着人类实验水平的提升,它的科学性又会回升,我希望我能活着等到它回升的那一天。


好了,有了这样一个思想上转变后,我们再来讨论心理学和经济学算不算科学时,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转换成,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科学性能打几分。我想,应该很少有人会认为打零分的吧。如果你是认为打零分的,那么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你对这两门学科的不了解。我们就讲我最近一直在听的儿童心理学,从郭瑞博士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现代的心理学研究者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遵循科学研究的范式,例如,他们会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式,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研究孩子们在特定场景下的不同反应,找到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对待同一个现象时的反应,有很多实验的可重复性是非常高的。目前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也都是可以复现,经得起检验的,例如几岁到几岁的孩子会有口欲期,孩子对语言的认知过程是怎样的等等。还比如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小艾伯特实验也符合科学研究的范式。所以,如果你现在让我给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性打分的话,我会打5分,现代心理学让我觉得还不足的就是在定量化方面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给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打1分,也就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某些所谓的心理专家们通过你画的一副图画就开始分析你缺乏这个安全感,想拥有那种安全感,童年有心里阴影等等。因为这些学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没有让我看到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还有,像乐嘉的性格色彩学说也算心理学的话,那我给他的科学性最多也只能打1分,但并不是零。但是以血型、星座为基础的心理学,那我就会给打零分。那我再来谈谈经济学,通过学习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程,我现在会给经济学打6分,比生物学略低一些。有些人心里可能会不服气,经济学能打这么多分吗?经济学什么时候能做出准确预测了?经济学的结论有可重复性吗?我想说,经济学可不是预测股市的涨跌,汇率的变化,它研究的是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研究的是只要人和人在一起就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有太多经得起检验的研究成果了。例如需求三原理,再比如阿罗不可能定律,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像这样能够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经得起证伪的经济学原理和定律有非常多,这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它们都是人类重要的智力成就。


归根到底,其实我想这样总结,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它采用科学的研究范式去做研究,就会开始逐渐具备科学性,哪怕是一些似乎与科学不沾边的学科。比如美学,这听上去像是艺术,但是从达尔文开始,科学研究的范式就已经开始大量地介入到美学中了,比如我们人人都知道的黄金分割,就是运用科学思维的美学研究。什么样的颜色搭配好看,什么样的比例更给人和谐感,这些学问都可以具备科学性,可以用数学量化并计算,而且经得起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再比如音乐,现在已经可以让人工智能做出真假难辨的巴赫风格的音乐,这个背后就是科学在起着作用。在过去,人们认为唱歌跳舞的学问应该是艺术,不是科学,但是,现在就不能再抱着这种传统观点了,哪怕是唱歌跳舞的学问也可以具备科学性,也可以用科学研究的范式去研究它们。音乐如此,其他艺术形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比如,现在已经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剪辑电影的预告片,这背后都是科学在发挥作用,所以,电影剪辑的学问也有科学性。我可以大胆地预测,文学也会具备科学性,人类也会发现文学中那些可定量、可重复的东西,把数学用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反过来,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不用科学研究的范式去研究,那么科学性就是零。比如即便是研究物理学,如果用哲学思辨的方式去研究自然现象,那这个理论的科学性也可以是零。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就曾经大规模的出现,苏联有李森科事件,中国有所谓的无产阶级科学,最终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因为科学只有一个标准,它是不分国家、民族和阶级的。


话虽然都讲到这个份上了,或许还是有人这样想,因为在平常我们普通大众的认知中,科学与非科学的这种二元假定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如果不迎合这样的认知,事实上是很难沟通的。我承认,在很多语境下,我们不得不给出一个回答,某某学到底是不是科学?这时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在心里设定一个及格分,如果某某学达到了这个及格分,就说它是科学,反之则是非科学。我现在心里的及格分就是5分。所以,结论就是,我认为,现代心理学和经济学都是科学。美学、音律学还是非科学,但我相信有一天它们也会成为科学。但是,占星术、传统医学或者气功学,这些学问如果不扔掉古人的思维方式,那就永远不会成为科学。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6/50/22/wKgJTVpDrnnD2pdCAE_gP6j1M6k340-aacv2-48K.m4a Wed, 27 Dec 2017 14:30:30 GMT 1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516791 No
full 59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6裸潜是种什么体验?]]>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3/84/FA/wKgJUlo_RSaB0opkANjjRc2RsT0139-aacv2-48K.m4a Sun, 24 Dec 2017 06:12:28 GMT 29: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4009515 No
full 592 <![CDATA[【科幻广播剧】湿婆之舞(下)]]> 根据科幻作家江波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

导演:汪诘

后期:五月

演员表:


(唐卓)旁白

(唐卓)我

(珍豆)阿米雅博士   

(杰克)沙门将军 

(哈哈笑)埃博

(五月)军人甲

(钢琴魔术师)军人乙 

(箫客行)基地通讯兵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团队,请将作品和个人简介发送至:kexueshengyin@163.com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7/M09/E8/A6/wKgJoFo50QSyaMeKALQRYwHe1Uo075-aacv2-48K.m4a Wed, 20 Dec 2017 02:24:06 GMT 24: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3416685 No
full 593 <![CDATA[【科幻广播剧】湿婆之舞(上)]]> 根据科幻作家江波的同名科幻小说改编。

导演:汪诘

后期:五月

演员表:


(唐卓)旁白

(唐卓)我

(珍豆)阿米雅博士   

(杰克)沙门将军 

(哈哈笑)埃博

(五月)军人甲

(钢琴魔术师)军人乙 

(箫客行)基地通讯兵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0/E0/96/wKgJUlowkW3RoKTVAPNdkjIHdak363-aacv2-48K.m4a Wed, 13 Dec 2017 02:35:03 GMT 32: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335517 No
full 59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5黄石火山会爆发吗?]]>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7/M00/A8/C2/wKgJoFo3QBHSKoLiAJ04ndHFy8s911-aacv2-48K.m4a Sun, 17 Dec 2017 05:00:46 GMT 21: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2977526 No
full 59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4黄石公园=黄石火山]]>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6/B1/B9/wKgJUlovhgvjOoHBAMJuW1Pc1aI837-aacv2-48K.m4a Sun, 10 Dec 2017 04:46:18 GMT 26: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908679 No
full 596 <![CDATA[听众问答:14答量子力学的常见误解有哪些?]]> 平常在节目评论中的留言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作为每周一期的听众问答,我不可能每个都回答,这一点请大家理解,而且,我现在的回答策略是每周回答一到二个问题,尽可能地回答的深入一点,求精不求多。在以前的问题中,有关量子力学的问题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量子力学确实是科普中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我订阅的十几个科普公号中,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量子力学方面的科普文章,这也可能是公众误解最多的一个科学话题。而且,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打着科普旗号的伪科普文章在这个领域显然是最多的,没有之一,例如借量子力学来证明客观世界不存在的”“借量子纠缠来证明超光速的”“借量子力学来证明灵魂的,而且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还有顶着科学家头衔的人,当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假冒的,来写所谓的科普文章说中国的量子通信卫星是个大骗局,那文章写的是错误百出、狗屁不通,但是因为使用了大量的标题党、咆哮体,会给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造成很大的误解,真的是可以臭遍网络、遗臭万年的。还有一类有关量子,注意我已经拿掉力学两个字了,这类有关量子的伪科普文章是出自那些推销各种商品的公号文章,那些顶着量子标题的各种保健药品、电子仪器、生活用品都要先煞有介事地来一段宣扬量子有多神奇的文字,以此来欺骗广大消费者,实在可恨。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可以很容易识别上述这些文章的错误,但是要把理由讲给普通人听,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因为量子力学本身很复杂、很难、至今也还不够完善,随便一个概念要解释清楚,都需要长篇大论,别人还不一定有耐心看,有耐心也未必看得懂,因此辟谣的难度比造谣的难度高得太多太多了。怎么办呢?我觉得在我有能力、有时间、有精力系统地开一个量子力学的系列节目之前,我只能以我个人长期建立起来的信誉,先谈结论,不谈理由,或者不展开谈理由,只需要大家相信我是经过了一番仔细的学习后得出的靠谱结论就好,大家先相信了我这些结论,以后再慢慢有机会听我详细解说理由。所以,我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有关量子力学最常见的一些误解:


1. 量子力学不能证明唯心主义是对的。我们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不存在,这是对量子力学最常见的一个误解。微观世界的现象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宏观世界中。


2. “我们不观察电子,电子就不存在,这是对量子不确定性原理的最常见误解,实际上,我们不观察电子,不能确定的是电子的某些状态,例如动量、位置、自旋态等。但是这个电子的质量、电荷都是确实存在的,不会因为我们是否观察而消失。


3. 量子力学中的观察并不是特指用人的眼睛看。观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当一个电子打到了荧光屏上,我们就可以说荧光屏观察了电子,也可以说电子观察了荧光屏。


4. 不确定性原理听上去很神奇,其实也完全不神秘,它也是某些成对出现的物理量,术语叫共轭物理量的逻辑必然。


5. 不确定性原理是普适的原理,不管在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只是不确定性原理有明确的数学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质量越大、体积越大的物体,不确定性就越小,于是,任何肉眼可见的物体,它的不确定性已经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6. 量子纠缠现象很神奇,但不神秘,它又是量子叠加态原理的逻辑必然,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物理学家们还没有达成共识的只是这个物理过程发生的细节,而不是这个现象本身有争议。


7. 量子通信不是超光速通信,是一种理论上不可破解的加密通信。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明任何可以用作超光速通信的理论,量子理论当然也不例外。光速极限依然是目前固若金汤的一条宇宙法则。


8. 实现量子通信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到量子纠缠原理,但也可以不用到量子纠缠原理,实际上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实现的量子通信都与量子纠缠无关。


9. 量子通信不是骗局,是真正的科学进步,科技含量非常高,中国在这方面确实是国际领先水平,潘建伟院士的荣誉实至名归。


10.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最牛的地方是实现了单光子秘钥分发,这就从原理上保证了只能被破坏和窃取,但永远不可能窃听,因为窃听就等于了窃取或者破坏,把我上面这句话听三遍,逐字逐句理解一下。


11. 量子纠缠现象可以用来实现量子的隐形传态,注意,隐形传态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有准确地含义,不可随意更改。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把量子态从一地传输到另一地,但是请注意,第一,只能是传输,而不能复制。第二,传输不是瞬时的,依然有光速极限。但是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达到光速。把一个人以光速从一地传输到另一地,准确地说是把一个人在本地销毁,在另一地重建,从物理法则上来说,不禁止。但是,从实现的角度来说,我们完全看不到终点的位置在哪里。这条技术道路可能是无限长。


12. 所有用量子力学来证明神佛鬼怪、灵魂超自然、人体特异功能的学说和理论都是在科学上站不住脚的,不管说出这话的人是什么样的背景和头衔,例如朱清时先生这样的化学家和施一公先生这样的蛋白结构生物学家,都只能是代表他们个人的观点,得不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也经不起真正搞量子力学的科学家的随手一剑。


13. 所有打着量子旗号的保健品,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都是骗局,没有例外,没有例外,没有例外,重要的话说三遍。


好了,这就是我今天能想到的有关量子力学的常见误解,以后想到了我再补充。总之,量子力学是一门还在发展中的理论,我们还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但是已知的一些原理经过了无数严苛实验的检验,不可能被推翻,只能在更高精度上得到修正和完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3/M07/0E/88/wKgJL1pcFwbRwWR9AEIvFxUjggY296-aacv2-48K.m4a Wed, 06 Dec 2017 04:26:52 GMT 08: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1314455 No
full 59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3对地下世界我们了解多少?]]>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9/M02/71/AF/wKgJWVoko_2TJrU8ALs5_zKBKlE303-aacv2-48K.m4a Sun, 03 Dec 2017 12:35:53 GMT 25:1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944164 No
full 598 <![CDATA[听众问答:13答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经常会有听众问我,总是听你们做科普的人把“科学共同体”这个词放在嘴边?能不能告诉我这个机构是隶属于哪里的?联合国吗?总部在哪儿?有官方的刊物吗?我一直就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仔细回答这个问题,今天就来详细说说什么是科学共同体。


我自己第一次接触这个词其实很晚,还是我在华师大念在职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在《自然辩证法导论》或者叫《自然辩证法概论》这本书中学习到的概念。书里面的内容跟我现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词条释义的内容差不多,我怀疑就是百度百科把书上的内容原文抄下来的,因为那本书我早就扔了,所以也没法比对。如果大家想了解这个概念的教科书般的定义,可以打开百度百科查询一下。但我在节目中还是要努力说的生动一点。


科学共同体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首先,它肯定不是一个像国家或者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这样的实体。它没有总部,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主席之类的。但是,它又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逐步形成的,按照维基百科Scientific  Cummunity这个词条的释义,它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形成于19世纪末。我一直试图找一个通俗的类比来跟大家说明什么是科学共同体,想来想去,我觉得最合适的类比可能就是某个游戏的玩家群体了。例如,很早以前,我玩魔兽世界,那么所有的魔兽玩家就可以叫做魔兽共同体了,我们遵守的是同一套游戏规则,不过区别在于,魔兽的游戏规则是暴雪定的,而科学共同体的游戏规则是所有的玩家边玩边定的。但比较相似的是,游戏规则不是一层不变的,都有升级,魔兽里面就会隔几年来个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现在已经到军团再临了,科学共同体的游戏规则也在不断地演变升级,不过这套游戏规则到了20世纪初差不多就已经非常稳定了,是什么呢?就是我之前节目中一再谈到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什么公理演绎啊,系统实验啊,可证伪性啊等等,估计我的老听众们耳朵都听的起茧了。但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发展了,它也有发展,例如,现代物理学中的弦论和宇宙学中的多重宇宙学说似乎在可证伪性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们就开始讨论,这一条基本范式是不是也该升级升级了呢?


魔兽共同体分成很多服、很多区,科学共同体也会有各种分法,按学科分、按国家分、按地域分等等,但是不管怎么分,大家遵守的游戏规则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大家所操的基本语言是一致的,所有玩家都是很容易沟通的。你看,一个中国的魔兽玩家和美国的魔兽玩家一起打副本并不会很困难,打几个缩略语,人人一看就懂。在科学共同体中,这个缩略语就是数学。


所以呢,科学共同体的核心就是科学家群体,但是它的外延现在也扩展到了像我们这些为科学家和大众架起桥梁的科普人。就像魔兽中有公会一样,科学共同体也有很多的行业组织,例如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普朗克学会、世界卫生组织,还有像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美国航空航天局这样的科研单位,也包括全世界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大学等等。那科学共同体的观点又是通过什么形式表达出来的呢,主要是通过核心期刊的形式,例如著名的Nature Science等等,出版Nature杂志的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在全世界选择了68家核心期刊作为衡量学术成果的核心期刊,不过很遗憾的是这68家期刊中没有一本是中国的,不是自然集团歧视我们,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科研起步晚,科学期刊的历史也都短,改革开放还不到40年,别人的期刊那都是上百年的历史,从未中断过。除了期刊当然也包括各个权威机构出版的白皮书之类的文字资料。例如我在第5期听众问答中提到的美国科学院撰写的长达600多页的《转基因农作物经验与展望》白皮书,也是属于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观点表达。这些都是被科学共同体中的绝大多数玩家认可的。


科学共同体有哪些作用呢?如果看教科书式的讲解的话,那功能可多了,至少可以总结为十几点吧,从科学研究、科学交流、塑造科学范式、承认和奖励一直到科学传播,很多很多。但是我觉得其实可以总结成更加具有文学色彩的两句话:科学共同体是人类文明火种的守护团,是科学技术大厦的缔造者。它们不但要确保文明之火不要熄灭,同时也要确保科学这座大厦的每一块砖都是可靠的,后人可以放心地直接拿前人的成果来用。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网上很著名的一个视频,就是崔永元先生在复旦与一个教授的辩论视频,崔永元先生非常理直气壮地说,你们科学共同体怎样怎样,那我们新闻共同体还不干了呢?台下一片掌声。似乎这个世界上真的也有一个新闻共同体一样。但我想,崔永元作为新闻工作者,他应该是非常知道世界上并没有新闻共同体,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是政治挂帅的,和其他国家的记者谈不到一块去,美国的媒体和中国的媒体成天互相批评。崔永元先生之所以杜撰了一个新闻共同体出来,我想真实的原因是他认为你们所说的科学共同体也是自己假想出来的一个所谓共同体,那我为啥不能假想出新闻共同体、文学共同体、哲学共同体呢?希望听完我今天节目,我的听众能够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哲学共同体、新闻共同体,而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个科学共同体。我给出一个我自己觉得挺不错的理由,那就是科学理论必须通过同行评审,否则就不能得到公认,不能成为科学大厦的一块砖。就这一点,文学、新闻、哲学、艺术这些都不可能具备,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体系都是求同存异的,没有一个对错的标准。而科学呢,用吴京平老师最喜欢的一句话,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从赛道上胜出的赢家最终只会有一个,不可能有两个。如果有一个人操着别人看不懂的、自己发明的一套语言系统来阐述对某个自然现象解释的理论,那么,对不起,这个理论不可能成为科学大厦的一块砖,也永远不可能进入到科学玩家们的圈子中,说白了就是根本不带你玩,你连接入服务器的资格都没有。


做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你当然可以不喜欢这群玩家的无理和傲慢,也可以自由地发出你的批评,但是,我也必须很冷静和残忍地告诉你,没用,你的反感,甚至憎恶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客观事实。科学共同体就在那里,它不需要入伙申请,本质上也不需要得到谁的允许,只要你遵守它的游戏规则,你就是它的一员,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被自动遭到无视。它已经就这样运作了快200年了。中国人曾经在不远前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想另起炉灶,搞一套东方科学共同体,彻底打垮打引号的“西方科学共同体”,结果人家所谓的西方科学共同体完全不理睬我们,你要搞你就搞好了,你提出的那些口号本身就说明了根本没搞懂科学共同体的游戏规则。咱们就这样AFK了大约10年,后来搞不下去了,又重新登录。从规则上来说“西方科学共同体”也无法阻止我们重新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一部分,因为规则决定了,只要遵守游戏规则,就自动成为一部分,谁也阻止不了。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是不是想想还是挺神奇的一个共同体啊?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1/M01/E6/7B/wKgJX1oeQ1PAwJ6IAEtVPIM5g1Q014-aacv2-48K.m4a Wed, 29 Nov 2017 05:19:27 GMT 10: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308793 No
full 59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2来自地底深处的威胁]]>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5/M01/CD/7E/wKgJnFobyFXTcnsZALhkmDLaY5Y534-aacv2-48K.m4a Mon, 27 Nov 2017 08:13:19 GMT 24: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60028421 No
full 600 <![CDATA[听众问答:12答进化论是不是科学理论?]]> 进化论是科学理论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44/M0A/83/8F/wKgKkVsSTdiyi4PGADhP6jdgYrA289-aacv2-48K.m4a Tue, 21 Nov 2017 17:13:06 GMT 07: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9306975 No
full 60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1人类会被小行星毁灭吗?_]]>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6/M00/5F/4E/wKgJUlorenjjCxKnAKqEc4KtfZE268-aacv2-48K.m4a Sun, 19 Nov 2017 11:31:51 GMT 23: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953020 No
full 602 <![CDATA[上期听众问答更正:反应停事件始末]]> 上期听众问答关于反应停事件的说法不正确

本期更正,非常抱歉!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5/M03/6C/83/wKgJnVoM8CmhhWzbACw7Y2qClnQ513-aacv2-48K.m4a Thu, 16 Nov 2017 01:57:17 GMT 05: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484495 No
full 603 <![CDATA[听众问答:11我们该不该相信主流科学意见?]]> 听众“打酱油专家”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很值得仔细回答,他说科普节目听的多了,我反而越来越开始怀疑你们这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他用的是砖头和砖和那个叫兽,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你们的主流科学界或者你们叫科学共同体的总是在推翻自己的说法,那你叫我怎么相信你们今天的说法会不会被明天的说法给推翻呢?


我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科普人都应当直面的问题,否则,科普的根基就会出问题,整座大厦就会崩溃。


首先,我理解这位打酱油专家的疑惑,因为历史上被主流科学界修正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在医药领域,FDA上世纪五十年代批准的反应停,用于缓解妊娠反应的,结果后来发现会导致婴儿畸形,被FDA叫停,唉,说安全有效的是你FDA,叫停的也是你FDA。再比如,说维生素E可以治疗冠心病,是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权威论文馁,现在又被推翻,说其实根本治不了。这两个例子是在药物领域。那在日常食品中也有,比如糖精,一开始全世界都在广泛使用,后来科学共同体说致癌,全世界都不敢用了,但是前两年科学共同体又给糖精平反了,说根本不致癌。还有咖啡,世界卫生组织下面的国际癌症研究所把咖啡列为2B类致癌物有几十年,去年又给平反了。还有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息息相关的例子也有,比如说美国儿科协会1999年发表的一份官方指导意见就说,2岁以下的儿童要禁止看电视,什么是禁止,就是绝对避免,语气很强硬的。可是17年后的2016年10月21日,美国儿科学会又发表了新的指导意见,又说原来的那份指导意见out了,允许成年人在旁陪伴、交谈、教学时,婴幼儿可有限地观看屏幕上的内容,不仅是电视,还包括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对于1岁半以下的儿童,与父母视频聊天是没问题的。


你看,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科学界似乎也是反复无常的,那你叫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相信呢?今天“科学”的东西明天就不“科学”了,科学不就是女大十八变吗,没个准儿。


我想说的是,这就对了,正因为科学共同体今天禁止这个,明天平反那个,这样的案例越是多,我越是信任科学。为啥,不是我脑子有病,而是信任的“科学”是这套方法、态度和价值观,这种为寻求真相孜孜不倦地努力,刨根问底,非要弄个水落石出的精神。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得出,科学家们都很倔强啊,他们首先不轻易接受一个观点,即便在接受后,只要觉得还有那么一点点疑点,总会有那么几个科学家继续刨根问底的研究,设计各种实验,给出各种证据,希望能推翻或者修正前人的观点,而科学共同体会用非常苛刻的眼光审视这些新发现的证据,但只要证据到位了,科学共同体就会修正之前的结论。与科学的这套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经院哲学,就是相信越古老的记载越是正确的想法,有些人喜欢相信“几千年的智慧”,哎吆,实际上没有人能活几千年,所谓几千年的智慧无非就是你传我我传你,而这种传递很容易传走样,因此今天得到的一个几千年前的结论多半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相信科学就是相信越是新的结论越可靠,而不是反过来。所以,打酱油专家先生心里面想的那个科学跟我们科普人天天挂在嘴上的科学不是同一个东西,在他看来,科学家作出的结论就是科学,但是我们却认为科学家们共同遵循的同一套价值观才是科学,我们信任的是这套价值观,因此,虽然我们明知科学家们会犯错误,但是我们依然选择相信当下、最新的主流科学界的结论。


听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太绕了,听晕了,大道理讲了一大堆,你就告诉我凭啥我要信明天可能不正确的结论吧?


好吧,那我回答的更加直白一点,因为你自己也说了是“可能”不正确,而不是一定不正确,对吧?那么历史告诉我们,你今天听了科学的100个结论,明天真正错的就1个,而如果你今天不听科学的结论,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那么明天错的就会是50个,相比之下你更愿意信谁的?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科学共同体广泛接受的研究结论在适用范围内很少有被推翻和修正的,你之所以感觉经常会看到,那是因为每出现一个这样的事件,都会是一个大新闻,被媒体广泛报道。而越是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结论,例如物理、化学、天文学等,越是可靠。你想想,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一切现代化设施,无论是从家里的水电煤,到我们的手机、电脑,乘坐的交通工具,全都是有赖于那些基础科学研究的可靠性才能稳定地发挥作用,如果你不相信科学,你就不能相信飞机是可靠的,手机是可靠的,飞机能飞上天是因为我们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这些结论是可靠的,如果你认为今天可靠,明天就不可靠了,那就等于认为飞机今天能飞,明天就不能飞了,那你还敢坐飞机吗?如果你相信同样原理的飞机在几万年后,只要地球的大气环境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就还能飞,就等于相信牛顿力学和流体力学在几万年以后在他们的适用范围内,也就是常规速度和尺度内,它们依然是正确的、可靠的。


科学结论越是往应用层面走,可靠性就会相应地降低,例如到了具体某样食物是否致癌,某种化学物质是否有害,儿童该不该看电视等等,这些都是具体的应用层面,还上升不到科学理论层面,他们只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研究出来的一些具体的结论,它们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可能是需要被修正的。但是,选择相信最新的研究结论是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方法,除此之外我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还有一点,现代生活中,我们面临选择时,更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例如我们选择是否要吃一种药物时,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用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你只能选择相信古籍或者相信世界卫生组织,相信中国药监局或者相信美国药监局,相信某个医院的广告或者相信某个期刊的论文,相信科学声音或者相信某博士谈养生,你只有二选一,吃或者不吃,这时候,我们认为,站在主流科学界这一边是获胜概率更高的选择。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反应停事件和马兜铃事件的不同,类似反应停这样的事件,它们在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反对的声音,主流科学界也没有拿到导致婴儿畸形的证据,基于对FDA的信任,大家吃了。但是为什么FDA犯过这么大的错误,现在依然是全世界声誉最高的药监局呢?美国人依然信任药监局呢?很简单,因为FDA没有违背科学的这套价值观体系,它只能相信现有的最佳证据,一旦新证据出现,立即纠错。而反观很多中国的事情,在已经出现了可靠性非常高的论文和证据后,依然选择逃避。例如,前不久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对马兜铃酸致癌的论文,这就是我说的,已经有最新证据表明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很可能不安全,这时候,如果秉承科学的这套价值观,就应该立即叫停所有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和西药以及保健品,然后,如果中国的专家质疑这个结论,那就让医学专家们去争论,等有了结论再做后续决定。而现在我看到中国药监局的做法仅仅是发了通告,要求所有药企自查,论证,限期整改。仍然上市的依然在卖,这个限期很可能就是无期限了,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健康置于第一位,而是把药企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就违背了科学的价值观。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遇到FDA和CFDA不一致时,选择相信美国的FDA而不是中国的CFDA。


这就是本期的答复听众,感谢大家的收听。有问题请留言。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5/M03/B6/B3/wKgJnFoM8vKgxOSBAHmoUuLeXeQ654-aacv2-48K.m4a Wed, 15 Nov 2017 08:21:50 GMT 16: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379177 No
full 604 <![CDATA[试听:《环球科学有故事》12-20 集试听]]> 欢迎大家订阅《环球科学有故事》

目前已经更新全部的 50%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5/M08/48/F3/wKgJnFoJVKqyd3B4AJgwy6AetAg653-aacv2-48K.m4a Mon, 13 Nov 2017 07:58:43 GMT 20:3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8103011 No
full 60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30恐龙灭绝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A/0B/EC/wKgJYFoH3c7B3XbfALulL0VdM10459-aacv2-48K.m4a Sun, 12 Nov 2017 05:36:30 GMT 25: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965275 No
full 606 <![CDATA[听众问答:10答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普的首要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


2017成都•亚洲教育论坛年会 演讲稿


作者:汪洁(科普作家,代表作《时间的形状》)


日期:2017年10月28日




各位尊敬的前辈以及同行:


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科学声音组织在2017亚洲教育论坛年会的科技文化与科普教育论坛上发言。


科学声音是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职业科普人组成的民间组织。我们认为,科普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而讲解科学知识是达到这个目的手段之一。虽然,只有人类中的少数精英能够成为科学家,但是,人人都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因为,科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重要的是,科学是一种思考方式。科学家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奥秘,理解这个我们生活的星球。


科学精神包含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其一是对“科学”这个词本身的理解;其二是对科学思维的具体运用。


我们先来谈什么是科学。


我们认为,“科学”是一个名词,而不是一个可以和“好的”“正确的”划上等号的形容词。要理解什么是科学,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目的——所有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技术发明并不等于科学研究。以爱迪生为代表的工程师算不算科学家,会有争议。但我们坚持认为应当把科学家与发明家、工程师区别开来。在几乎所有写科学史的书籍中,基本上都遵循着从以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到伽利略、牛顿,再到爱因斯坦这样的脉络下来,从来没有哪一本有影响力的科学史书中写到过爱迪生或者特斯拉。但是,在现实的科普教育中,科学和技术往往会混为一谈。这很可能是社会中非主流的反智、反科学运动的原因,我们注意到,妖魔化科学的人往往都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的人。而那些最容易受到反科学运动洗脑的人也都是从来就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的人。所以,我们认为,让广大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理解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活动的区别是极为有必要的。这关系到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巨额投资计划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关系到青少年是否愿意投身于基础科学领域的问题。可能大家都会和我一样,每当一个重大科学发现诞生的时候,例如我国的科学家2012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震荡,2013年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家去年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身边总是会有很多人问我:这些到底有啥用?我们认为,可能比回答他们这些科学发现有什么用更成功的科普是减少提问者的数量。


第二,方法——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这是爱因斯坦在1953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观点,他非常深刻地讲出了科学活动遵循的基本方法。爱因斯坦在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我们纵观自现代科学诞生以来,人类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遵从两条路径做出的。第一条路径:从几个假设性的公理出发,然后运用数学化的逻辑推演,最终找到隐藏在深处的自然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最好的范例,他通过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和等效原理这三个公理,最终得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场方程。第二条路径:通过观察现象,提出某种理论,再用更加精确的观察或者系统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就要求科学家修正该理论,直到与所有已知的现象相符合,每一次通过检验,该理论的可信度就会增加一分。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公式就是一个范例。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这两条路径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很多时候它们交织在一起。这两条路径在末端是合二为一的,那就是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必须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还必须具备预测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科学的方法不但要给研究的对象定性,更重要的是用数学定量。请注意,在刚才这个句式中,“科学”是一个名词,就好像说“中国人的特点是”;而不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好的”或者“正确的”方法。可能大家也会有和我一样的体会,当我说通过阴阳五行得出某某结论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时,很多人会愤怒。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科学的方法”表示“正确的、好的方法”。而我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科学的方法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研究方法,人类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方法只有不到400年的时间。科普的目的可不是要打消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是让愤怒于阴阳五行不是科学方法的人减少甚至消失。


理解科学的含义是具备科学精神的前提,但不够,科学精神还包括对科学思维的运用。我们认为科普教育是否成功并不是用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来衡量,而是看一个人在生活中,是否采用科学的思维考虑问题,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科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人们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公元14世纪,住在英国萨里郡奥卡姆的修士威廉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思想比现代科学的诞生还要早大约400年,但是科学却从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汲取了养分,它也成为现代科学研究中经常被运用的重要原理这一。


公元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休谟公理: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与这一公理等价的通俗表达是: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休谟公理为我们确立了科学思维的一个总原则


我们认为这一原理一公理是对科学思维的高度抽象概括,但是要深刻地理解它们却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在具体的科普教育中,我们必须把抽象的哲理分解为一个个更加容易理解的知识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这些知识点包括: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独立性、唯一性、可定性、可定量、可预测、可纠错。还包括:理解前后关系和相关性都不是因果性,要得出因果性必须通过严格控制下的系统实验才能真正找到。例如,在医学研究领域,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和科赫法则是发现因果性的金标准;不能证明不存在不等于必定存在,从逻辑上来说,要证明灵魂和上帝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必须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使用科学术语不代表就是科学理论,识别伪科学也是科普教育的目标之一。


以上这些知识点并不是科学思维的全部,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我们认为,科学思维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智力财富,没有东西方之分,它的历史相较于人类的历史来说非常短暂,然而在它的指引下,人类取得的成就却远远大于前科学时代的所有成就之和。


科学思维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重要的价值。科学声音的另外一位成员,得到专栏作家卓克把科学思维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总结为四条:1.摆脱本能和直觉;2.识别真知和谎言;3.打通阶梯和路径;4.积累灵感和顿悟。


综上所述,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的目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的概括,它与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多少并没有正比关系,高级知识分子也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科学精神。但我们认为,科学与哲学、文学、艺术、宗教、中华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个世界上,有成为科学家的神父,也有信仰上帝的科学家,思想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保障。


我们也注意到,在科学教育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也在反思科学,尤其是对科学伦理的深入探讨。那么,现阶段的中国科普是否应当包含反思科学的这部分内容呢?我认为不必。对科学的反思应当局限在科学家、科学哲学家以及与科研活动密切相关的专业人群中,不应当扩大化。


这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科学精神依然只是旷野中的一个小火苗,一阵不大的风就能把它熄灭,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守护这堆小火苗,把科学精神传承下去,并且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科普人的职责和价值所在。


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正如在座的科幻作家郑军老师在新作《万古长夜 重生之夜》中所说:世无科学,万古长夜!


谢谢大家聆听我的一点浅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A/99/81/wKgJUVoCikfSFo6gAIJOuWV-gFU613-aacv2-48K.m4a Wed, 08 Nov 2017 04:00:45 GMT 17:3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472907 No
full 60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9天坑之谜]]>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4/50/69/wKgJUVn_3VPBPnppAKypo0eUbuc189-aacv2-48K.m4a Mon, 06 Nov 2017 03:55:34 GMT 23:1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7205845 No
full 60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8板块构造(若水妈代班)]]>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2/M03/BC/1A/wKgJS1n4RBfDqTqiAKRxYNtoUUg900-aacv2-48K.m4a Tue, 31 Oct 2017 09:38:28 GMT 22: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6453256 No
full 609 <![CDATA[听众问答:09答人工智能会是新的生命形式吗?]]> 09)幻影233问:汪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那当机器人有像人一样的思考能力时,会不会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呢?

最近读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长文,是美国著名的科学作家Tim Urban写的,标题就是《未来的人会是怎样》,这篇文章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正在做的又一件大胆事情。过去,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重新定义了人能够做什么?这一次,他希望重新定义未来的人类会是什么,马斯克这次创立的公司叫“Neuralink”(神经连接)。他们的目标是发明一顶魔法帽,让人的大脑和机器实现真正的融合,就好像钢铁侠的那套战衣一样。这听上去相当的大胆,甚至有点儿疯狂。这事真的能做成吗?我跟你一样,对此也是相当的好奇啊。我们先不说结论,先来带大家了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这个概念叫人类巨灵,巨大的巨,灵魂的灵。啥意思?


按照作者的观点,在人类发明语言之后,我们这个物种就与其他物种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因为有了语言,经验就可以传播,这就意味着前人的知识积累可以装进后人的脑袋里。语言,让最聪明的人、最棒的灵感,经过数代人的积累,聚成了一座小小的部落知识之塔,每一代后辈都能把这座知识之塔装进自己的脑中,成为自己人生的起点,还能吧这座知识之塔越建越高。从此以后,人类有了集体智慧,一群人像一个智能群体一样运作。


    时间到了公元前一万年,最早的城市出现了,人类的语言能力也已经很发达了。但口口传播的交流模式显得太过单一而落后,知识的积累只能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中。于是,人类开始把知识记录在物件上,使得知识能够长久留存,这就是文字。这样,每一代人都能学习到整个人类的知识储备,而且比上一代人的知识起点更高,人类开始了飞速的进步。文字传播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于是又有了印刷机。


    大规模印刷的书籍让知识进入了无数人的脑中,教育也变得触手可及,人与人的沟通可以张嘴也可以动手。人类作为一个种族骄傲地屹立在动物之林,人类也越来越像一个联合体一样行动,人类的知识储备是这个联合体的脑,而每个人则是脑里的一个神经元。这样的联合体,就是作者所称的“人类巨灵”。


    人类巨灵创造出了很多让自己骄傲的发明,他把牛力车发展成了火车,把马拉车变成了汽车,灯笼变成了电灯泡,手写变成了电话通信,工厂工人变成了工业机器。曾经有人在二十世纪初说,或许人类再也没什么可以发明的了。结果却是啪啪的打脸。二十世纪中期,人类开始了他最有野心的发明。是什么呢?它开始很大可以占满一间屋子,后来小到可以装进口袋;它开始很慢比五岁的小朋友做算术题更慢,后来快到一万个珠心算的高手也望尘莫及;它开始有很多接口和电线,后来除了电源线基本无线化了。我想你已经猜到了,它就是计算机,现在你的口袋里或许正装着一部智能手机,这就是一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可以用节点通信,这些节点组成了一个新的联合体,我们可以把这个计算机构成的网络称为“计算机巨灵”。如果说“大力水手吃菠菜力大无穷”,那么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巨大创新就给人类灌下了一集装箱的菠菜。


    但是现在还有一类脑力劳动是计算机不能代理的,那就是思考。人类巨灵深知自己创造的一切,都源自于人类能够独立和有创造性地思考,而大脑的终极扩展,其实是一个能够自己思考的工具。人类巨灵还不知道的是,如果计算机巨灵睁开慧眼进行思考的话,世界会变成怎样。在马斯克看来,计算机巨灵肯定会苏醒,这已经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了,如果人类巨灵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的话,那么人类的命运将岌岌可危。马斯克认为,人类避免被AI毁灭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AI。这也是他创建Nuralink公司的目的所在。


    那么,我们的大脑真的有可能与计算机融合吗?答案是,完全有可能。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想知道以下这些问题:人类的大脑的基本工作原理?脑机接口怎么工作?目前的脑机接口能做到哪一步?马斯克的 Nuralink 公司的目标是什么?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是什么?未来的人会成为怎么样的人?你可以下载一个叫墨子学堂的 APP,上面有一个我们科学声音的专栏《科学大视野》,本周我主持的节目就专门谈以上这些问题,欢迎大家订阅。另外,科学声音龙门阵栏目马上要播放一期节目,也是专门谈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也欢迎大家搜索科学声音龙门阵,收听我们的节目。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B/14/44/wKgJYVnwSGih8hMbADI-TyE6qy8196-aacv2-48K.m4a Wed, 25 Oct 2017 06:27:15 GMT 06: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5710402 No
full 61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7爱因斯坦也走眼:漂移的大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68/M07/50/30/wKgMeF3bK-mDT9UgAKSNOpTElIg028-aacv2-48K.m4a Sun, 22 Oct 2017 08:02:01 GMT 22:1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5353866 No
full 611 <![CDATA[听众问答:08答中子星并合和寻找外星人为什么要先找水]]> 1, 谈谈这次双中子星并合的大事件

2, 为什么寻找外星人要先找到水?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3/17/60/wKgJYVnmyRLBjiRyAFiZvL9veMA949-aacv2-48K.m4a Wed, 18 Oct 2017 03:15:59 GMT 11: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4844943 No
full 61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6超弦理论和宇宙年龄]]>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5/A6/24/wKgJYVni9lGji9j0AMWjNpnc8pY314-aacv2-48K.m4a Sun, 15 Oct 2017 05:51:55 GMT 26: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4486424 No
full 613 <![CDATA[听众问答:07答大多数科学家都信上帝吗?]]> 一直有听众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宗教,他们举例牛顿和爱因斯坦,甚至问我为什么全世界前十大科学家全部信教?因为我总觉得这种谣言挺低级的,似乎没必要多啰嗦。但是一直有人在问。好吧,今天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牛顿是信仰上帝的,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与牛顿同时代的很多科学家都是神职人员,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科学和哲学都是从神学中诞生出来的,而科学的诞生是与一个个宗教问题离不开的,比如神学家想要窥探上帝通过星辰运动传达的讯息,想要证实《圣经》中的一个个传说等等,正是这些宗教问题推动着聪明的神父们去探索和研究。在牛顿那个时代,信教往往是没有选择的,一个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要受洗,到了礼拜天,父母就会带着全家人去做礼拜。现代科学诞生到现在也不超过400年,所以,34百年前的很多科学家往往同时也是哲学家和神学家,界线是很模糊的。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情况就大大改观了,比如到了爱因斯坦的时代,就已经完全不同了。


爱因斯坦信上帝当然是一个非常低级的谣言。在维基百科上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词条叫做“爱因斯坦的宗教观,英文版的页面内容非常多,考据的非常翔实。这个谣言的来源也说的很清楚。因为爱因斯坦曾经在某篇文章中写下过两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就是这两句话被某些宗教人士利用了。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断章取义,因为这篇文章中的上下文说的很清楚,这里面的宗教指的是“宗教般的信仰,这句话的上文是:科学只能是由那些全身心被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激情所渗透的人们产生的。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萌发于宗教的范畴。同时属于这个范畴的还有这样的信念,即用理性理解世界是可能的。我无法想像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没有这种深沉的信念。下文是:今天在宗教与科学范畴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人格化上帝的概念。


    其实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被这些谣言搞的极为苦恼了。在1981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一本书,题目我翻译过来就是《阅档案:方知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爱因斯坦》,第43页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54 年 3 22 日,注意,这是爱因斯坦去世的前一年,已经足够老了,世界观不可能再改变了。爱因斯坦收到了一封来自约瑟夫·迪斯潘蒂的信。迪斯潘蒂是一个意大利移民,曾经在新泽西担任过实验室的技工。他一直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当他在新闻报道里获悉爱因斯坦可能很传统,依然信仰宗教时,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写信向爱因斯坦表达了自己的失望。

爱因斯坦 2 天后回复了迪斯潘蒂的信:“那当然是胡诌的,所有关于我信仰宗教的传闻都是谎言,这个谎言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传播,这种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了。我不相信有上帝,更不相信上帝创造了我,关于这点我从未含糊过,每次表述都是言之凿凿。唯一能使我有宗教般狂热的便是去揭示这个世界的组成,我对世界的探索无限景仰,对我们能用科学去揭示它无比骄傲。”第二年的418日,爱因斯坦与世长辞。


这个书名和页码是在维基百科的数据来源的引用目录上的,如果继续考证的更细的话,我们真的去图书馆查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中会继续告诉我们这封信的来历,说不定原件还在哪个博物馆中收藏着。


那么我们继续考证,现代的美国科学家的宗教信仰情况是怎样的呢?如果大家在google上以相关的英文关键词搜索,当然也会搜出一大堆乌七八糟,分不清真假的结论,有很多都是宗教人士散布的谣言。我们去伪存真,找到发表在相对最权威期刊上的正式论文,这种可信度是最高的。


国际核心期刊《自然》杂志19987月号,也就是第 6691 期第 394 卷的 313 页,有一篇文章,标题是《顶尖的科学家们依然不信有上帝》。这里的“顶尖科学家”指的是现任的美国科学院的院士。研究者对当时所有517名生物和物理专业的院士都发了一份书面的问卷,答复率超过了一半,结论是:72.2%的院士明确表示自己完全不相信任何超自然现象和人格化的上帝,20.8%的院士属于agnostic,这个词一般翻译为不可知论,如果查英英词典的话,就是指对各种超自然现象或者人格化上帝持观望态度,认为这个超出了人类现有的认知范畴,说白了也就是在问卷上回答:我不知道。还有7% 的院士选择了相信人格化上帝的存在。


所以,很显然,什么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都信上帝这种话当然是谣言。都不值一驳。另外再从趋势上来看,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的比例肯定是在递减的。不好意思,我实在没有精力再去考证这条趋势线了,那个要考证起来花的精力太大,而且我对这个结论有十足的信心。


好了,这就是本期的答复听众。欢迎大家留言继续提问。我们下期再见!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4/09/33/wKgJYVndlhvQ9cdcADORhGKww8g266-aacv2-48K.m4a Wed, 11 Oct 2017 03:56:17 GMT 06:5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981563 No
full 61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5恼人的粒子物理学]]>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4/M07/78/39/wKgJYVnZ5V7Tr59wAK8COz-cPgY938-aacv2-48K.m4a Sun, 08 Oct 2017 08:26:43 GMT 23:3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643333 No
full 615 <![CDATA[听众问答:06答 LIGO 团队的中国科学家及未来引力波的应用]]> 基普·索恩的学生陈雁北教授答:

引力波能探测暗物质吗?

引力波未来能用来做手机和互联网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2/M0A/3D/D6/wKgJnFnUpyTAoICSAEuFtLyBahk354-aacv2-48K.m4a Wed, 04 Oct 2017 09:19:11 GMT 10: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3227732 No
full 616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4震惊,现代人血液中铅含量增加了625倍]]>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本节目文字全稿可以在“科学有故事”微信公号中得到。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0/C1/3E/wKgJWlnQqWriDdPHAMV7j4fdpR8417-aacv2-48K.m4a Sun, 01 Oct 2017 08:40:24 GMT 26: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939952 No
full 617 <![CDATA[广告:全网征集科学有故事专家顾问团]]> 各位亲爱的听众,为了让我的科普工作更加严谨、准确,我想建立一个专家顾问微信群,希望能得到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加入,如果您恰好是某个专业领域的硕士及以上学历,或者有证据表明您在某个领域确实有极高的造诣,我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我所说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科学、数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如果您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可以联系微信或者QQ,40000959 谭老师。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3/32/A1/wKgJWlnLZZfwyZiFAAdyUTbbZIY152.m4a Wed, 27 Sep 2017 08:48:09 GMT 01: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472884 No
full 618 <![CDATA[听众问答:05答中国的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 这期我们谈转基因

欢迎大家投稿:kexueshengyin@163.com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4/31/D4/wKgJWlnLXzGTuSpMAE_nlezOWAM441-aacv2-48K.m4a Wed, 27 Sep 2017 08:20:30 GMT 10:4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470260 No
full 61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3死磕地球的岁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环球科学有故事》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2/M05/1B/80/wKgJnFnHiZKjquijAMIZL9TjGUQ820-aacv2-48K.m4a Sun, 24 Sep 2017 07:34:58 GMT 26: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2060121 No
full 620 <![CDATA[听众问答:0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今天一起来学习中医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2/M00/EB/58/wKgJS1nCb3vD3kwmAHeXr5C7FPc870-aacv2-48K.m4a Wed, 20 Sep 2017 13:39:19 GMT 16:0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599850 No
full 62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2贝尔不等式的魔力]]>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1/M03/D6/91/wKgJSVm9-DeBNLqNANRhF8yJmiQ817-aacv2-48K.m4a Sun, 17 Sep 2017 04:22:33 GMT 28: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1134738 No
full 622 <![CDATA[听众问答:03再答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问题]]> 【浙江五年级小学生将设中医课,教材主编:传递科学价值与精神】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11日,记者获悉,60万册教材正加急刊印,出炉的首批10万册已在路上,不久将出现在课堂上。此前,还没有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即浙江的小学生,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此举引发了热议。对此,本书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教授告诉记者,中医课共36课时,基本每周一课,内容基本上涉及了中医的每一个面,中医基础、保健、运动,饮食、情绪、针灸和推拿的特色疗法等。他表示,安排在五年级的确挺尴尬,孩子们学业压力较重。但年龄太小又怕理解有难度。他说,按照教育厅规定,该小学教材是第一次试水,未来还要谋划中学教材。目前课程主要由科学老师来教。8月底,中医药大学教授已对老师进行了培训。钱江晚报


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2/M04/8E/25/wKgJnFm4nUjCzGY3AEAPxVowN10312-aacv2-48K.m4a Wed, 13 Sep 2017 02:52:30 GMT 08:3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641711 No
full 62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1神奇的量子纠缠]]>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环球科学有故事》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1/M02/85/FF/wKgJSVm1OEmDXqqjAKe9uFjPU_A639-aacv2-48K.m4a Sun, 10 Sep 2017 07:33:30 GMT 22: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50309301 No
full 624 <![CDATA[听众问答:02答月球真的在自转吗?]]> 五月青年:汪老师你好,我想就月球自转的问题听听你的想法?一直认为月球有自转,并与其公转同步的。最近听到一种说法,说这样的自转不是自转,思考一下也觉得有点道理,一个人背着书包转,书包本身难道有自转吗?求科普,谢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1/M06/4D/AF/wKgJSVmvdGfDyp4-ADMh7EW3kvo261-aacv2-48K.m4a Wed, 06 Sep 2017 04:07:41 GMT 0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820136 No
full 62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20推开量子世界的大门]]>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1/M04/98/DE/wKgJX1msqzuSj1vdAMaZ5VHez2Q330-aacv2-48K.m4a Sun, 03 Sep 2017 11:57:59 GMT 26: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528994 No
full 626 <![CDATA[憋了一个暑期的大招:《环球科学有故事》今日发刊!]]>

《环球科学有故事》发刊词

 

【我是谁?】

 

你好,我是汪洁,一个满怀理想的职业科普人。

 

在我看来,自赛先生传入中国,虽然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崇拜科学,其实我们一直缺乏科学精神,对科学知识抱有过多的功利心,这导致大众整体的科学素养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然而,很多专职科学家所做的科普工作却往往难以得到大众的喜爱和广泛的传播。这不是他们的错,因为善于搞科学研究的他们并不一定善于搞科学传播。

 

几年前,我的处女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得了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这是我国出版人心目中的奥斯卡奖。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国内最畅销的中文原创科普书之一,常年占据各大科普类畅销榜的前十。这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科普方面的潜力。之后我又相继出版了《外星人防御计划——地外文明搜寻史话》和《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也都获得了很高的评分和不错的销量,其中《星空的琴弦》目前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4

 

2016年起,我开始尝试制作网络音频科普节目。所有业余时间我都宅在家里写作、录音、与听众互动问答。虽然很忙,但我感到生活从未像现在这样充实而有意义。今年初,我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在科普创作和科普演讲上。一年多来,我的节目《科学有故事》、《时间的形状》、《科幻世界漫游指南》等,听众总数已经超过 30 万,总播放量也超过了千万,我成为了网络上最受欢迎的科普主播之一,还当选为“科学声音”组织的首届轮值秘书

 

【我要为你做一个什么节目?】

 

今天,我向您隆重推荐我的付费专辑《环球科学有故事》。

 

《环球科学》杂志是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在我看来,也是目前中国最好也最值得推荐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在美国有 172 年的发行历史,158 位诺奖得主为其撰稿。这本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科普杂志,影响了数代精英人群。爱因斯坦、爱迪生、比尔·盖茨等,都曾是它的忠实读者和作者。在中国,也有很多科学家、科技企业家阅读《环球科学》。可以说,这里的每篇文章皆为科普精品。

 

我会每周为您精选一、二篇最新的杂志文章,以科学有故事独树一帜的风格为您娓娓道来。

 

本节目绝不是念文章,而是我把文章吃透、嚼碎、消化,再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后,以一种符合普通人口味的方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

 

请相信,我一定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好每一期节目,因为科普是我下半生唯一的职业。

 

【为什么要花钱听一个科普节目?】

 

为什么人类文明最近这二百年的成就要远远大于过去几千年的积累?因为我们在大约 400 年前发明了“发明的方法”,那就是——现代科学。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获取确定性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最可靠方法,没有之一。

 

我在这个节目中谈到的科学包含了“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在我看来,科普的首要目的是传播“科学精神”,讲科学知识只是手段。我始终坚持的写作纲领是“比科学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一个值得付费收听的节目一定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它必须凝结作者的智力创作。我不仅会帮你从浩如烟海的科学知识中筛选出最优质的内容,而且通过我的讲解,会让科学精神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注入到你的头脑中,让你在愉快入睡的同时,完成一次认知升级。

 

【人类失去好奇,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一般会认为只有孩子才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十万个为什么》永远给人以儿童读物的感觉。其实,好奇心是驱使我们人类不断探索未知和质疑已知的动力来源,是无数科学家做出新发现和新理论的第一步。好奇心是我们走进科学殿堂的一把钥匙。

 

我的节目会帮助你重新找回好奇心被满足后的愉快感受!

 

订阅《环球科学有故事》,推开好奇心的大门!

 

【附:前 12 期节目大纲】

 

1. 暗物质是原初黑洞吗?(上)

2. 暗物质是原初黑洞吗?(下)

3. 希特勒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上)

4. 希特勒为什么没能造出原子弹(下)

5. 生命真的起源于海洋吗?

6. 陆地会是生命的摇篮吗?

7. 全世界最后三十只小头鼠海豚的命运!

8. 泛生物学会带来第二次农业革命吗?(上)

9. 泛生物学会带来第二次农业革命吗?(下)

10. 神秘的纳莱迪人之谜终于告破。

11. 丙肝末日已至(上)

12. 丙肝末日已至(下)

 

汪洁

2017年 9 月 1 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8/F6/CE/wKgJTFmoV8TDGWu_AGrS8ZU5NI4376-aacv2-48K.m4a Thu, 31 Aug 2017 15:10:40 GMT 14:2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251957 No
full 627 <![CDATA[听众问答:01薛定谔的猫到底是生还是死?]]> 听众问答选择的问题一般是最新一期正片留言区的问题,请大家注意。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8/30/33/wKgJXlmmKCTTL46zADZ9sfVMuIY232-aacv2-48K.m4a Wed, 30 Aug 2017 02:45:11 GMT 07: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9068441 No
full 62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9道尔顿 - 原子的发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9/BF/D4/wKgJTFmisBXxrKNGALfGAI2wDqU985-aacv2-48K.m4a Sun, 27 Aug 2017 09:20:05 GMT 24: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777102 No
full 62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8对时空和宇宙的重新认识]]>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3/M00/63/1F/wKgJTFmcNCWy8DEqALC5S6jEcic882-aacv2-48K.m4a Tue, 22 Aug 2017 13:41:03 GMT 23: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8259499 No
full 63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7爱因斯坦的非凡发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6/E8/23/wKgJXlmQatLBt4OwAORL_ePdo24694-aacv2-48K.m4a Sun, 13 Aug 2017 15:05:13 GMT 30: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7248665 No
full 63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6新世纪的黎明]]>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2/D6/5C/wKgJXlmG27ygDqOrAME-YvVW_Ao924-aacv2-48K.m4a Sun, 06 Aug 2017 09:06:16 GMT 26: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6434957 No
full 63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5元素的故事]]>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1/ED/2A/wKgJXlmHxe2xELa6ARDNk-VoLMg054-aacv2-48K.m4a Sun, 30 Jul 2017 13:52:52 GMT 36: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5684030 No
full 633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4十八世纪的化学]]>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欢迎订阅我的付费专辑《科幻世界漫游指南》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30/M04/03/DB/wKgJXlmIZm6BHuP7AMDb_7Ud2yw093-aacv2-48K.m4a Sun, 23 Jul 2017 12:00:01 GMT 26: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872567 No
full 63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3小人也能推动科学发现]]>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A/1D/45/wKgLgFx3cgyyANSFAMgUfg-UVEE607-aacv2-48K.m4a Sun, 16 Jul 2017 11:25:45 GMT 26: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4085460 No
full 63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2恐龙化石是怎么发现的]]>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B/1D/17/wKgLgVx3cYfCbE-mAMPaRQDhbH0020-aacv2-48K.m4a Sun, 09 Jul 2017 11:41:40 GMT 26:2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3301038 No
full 636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1地球年龄之争]]> 联系我们:微信/QQ 40000959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1/1C/88/wKgLd1x3cRSByGqEALg7N2yCjFE346-aacv2-48K.m4a Sun, 02 Jul 2017 08:55:38 GMT 24: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537898 No
full 637 <![CDATA[我的新书《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开始预售!给你 4 条购买的理由]]> 我的新书《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开始预售啦!

很高兴地通知大家,我的新书《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现在已经开始在各大网店预售啦。


第一,天文学上的很多东西费了老半天口舌,不如一张图清晰明了,尤其是涉及到数学公式。


第二,书是可以检索的,很多时候我们要用到某个知识点,只记得是哪本书中的内容,这时候抄起一本书,哗哗哗地一翻,很快就找到了。可是音频节目,你靠拖拉进度条,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的,这个效率上的差别是没法比的呀。


第三,书架上摆着的一排书能影响的是一个家庭,尤其是孩子,在书架下面长大,每天眼睛里面看到的都是那些经典的书名,这种书香门第的氛围是手机或者pad不可能营造出来的。


第四,当有访客来临的时候,你书架上摆放着的书就代表着主人的品位和文化层次,虽然这么说显得有些虚荣,但这是真话嘛,爱读书在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品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8/M0A/2C/9E/wKgJSFlTwPvyFGWAACeexWXHmsA537-aacv2-48K.m4a Wed, 28 Jun 2017 14:49:20 GMT 05: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2194451 No
full 638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10寒武纪侏罗纪等名称的由来]]>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6/1D/25/wKgLgFx3cLrDTgxzALFWKJ5gNCQ239-aacv2-48K.m4a Sun, 25 Jun 2017 15:25:41 GMT 23: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903830 No
full 63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9喜欢敲石头的人们]]> 今天讲的是以赫顿为首的一些有趣的地质学家的故事。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0/1D/40/wKgLdlx3b87BWDXhAL8nngSKZk4503-aacv2-48K.m4a Sun, 18 Jun 2017 13:54:59 GMT 25:4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1202342 No
full 640 <![CDATA[科学的气质到底是包容还是封闭?]]> 朱清时量子巫术引发争议第二弹

科学的气质是高冷和封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9/M05/34/45/wKgJXVlCZlOA4ae7AOlAubuZmq8549.m4a Thu, 15 Jun 2017 10:54:26 GMT 31:2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886964 No
full 641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8给地球称重]]> 今天讲的是如何给地球称重。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6/1C/E4/wKgLgVx3b3jCF2beANLLiPTLrcQ120-aacv2-48K.m4a Sun, 11 Jun 2017 15:39:09 GMT 28: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40511861 No
full 64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7丈量太阳系]]>  6 月 10 日下午 2 点,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楼东侧有我和吴京平老师的签售会。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B/1C/D9/wKgLgVx3bvGD6UMDAM6euJiJwwQ582-aacv2-48K.m4a Mon, 05 Jun 2017 12:10:36 GMT 27: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885084 No
full 643 <![CDATA[六一特别节目:起底《科学史评话》主播吴京平老师的私生活]]> 我和科学史评话吴京平老师的那些当年事。

吴京平老师新书《柔软的宇宙》京东、当当正在促销,就一天。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8/M08/18/7D/wKgJSFkvxDiCQfkRADXxdaMl5LY402-aacv2-48K.m4a Thu, 01 Jun 2017 07:42:36 GMT 07:1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475366 No
full 644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6丈量地球]]> 谭老师联系QQ/微信:40000959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哈雷和牛顿的故事。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9/1C/F3/wKgLf1x3bozDgvctAMsKbMDTBeo859-aacv2-48K.m4a Sun, 28 May 2017 15:28:48 GMT 27:2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9197815 No
full 645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5超新星和生命]]>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8/1C/AA/wKgLgVx3bO3CU_lYAM-RBegAkL0618-aacv2-48K.m4a Sun, 21 May 2017 16:06:24 GMT 28: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8594715 No
full 646 <![CDATA[加餐:科幻广播剧《冷酷的方程式》]]> 这是我的收费节目《科幻世界漫游指南》中可以免费试听的一集。

很多人不知道可以免费听,特此转发到这里,以供大家点评。

同学们,这是科幻小说,大家别太较真,拜谢!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9/BA/3D/wKgJRlkYZ_DwOXEOATUbTNBdfMU292-aacv2-48K.m4a Sun, 14 May 2017 14:21:47 GMT 41:4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970711 No
full 647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4寻找超新星]]>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6/1D/23/wKgLdVx3bG6Ashj8ALpR7sqV59Q488-aacv2-48K.m4a Sun, 07 May 2017 15:32:43 GMT 25: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348826 No
full 648 <![CDATA[特别节目:轻松看懂光量子计算机这条大]]>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

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它比传统电子计算机的优势在哪里?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3/F9/34/wKgJWFkKnS_QTLKRAHSzmenqXz4360-aacv2-48K.m4a Thu, 04 May 2017 03:17:27 GMT 15:4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7030564 No
full 649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3太阳系和外星人]]>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B/1C/98/wKgLgVx3bCPQOXGuALIPLGUUQ2M216-aacv2-48K.m4a Mon, 01 May 2017 03:39:59 GMT 24: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777513 No
full 650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 02冥王星和我们的太阳系]]>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9/1C/8D/wKgLgVx3a8nSx7--AM8iqx-y1_U428-aacv2-48K.m4a Sun, 23 Apr 2017 11:00:00 GMT 27:5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6155679 No
full 651 <![CDATA[加餐:《日暮》(听众音乐王子版)]]> 这是来自山东的听众音乐王子为科学有故事制作的《日暮》广播剧

由音乐王子配“赛里蒙”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B/BF/6A/wKgJRljzT5SBa2knAO0f6eSOJ04032-aacv2-48K.m4a Sun, 16 Apr 2017 12:00:00 GMT 31: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564084 No
full 652 <![CDATA[宇宙自然生命简史:01宇宙的诞生]]> 说明:《宇宙自然生命简史》是我重译、改编的《万物简史》。1, 修正了原书中不准确的知识点。2,更新了最近这 10 年来的科学进展。3,补充新增大量相关知识点。4,语言全部直接来自英文原著,没有使用原译。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4/1C/CA/wKgLdlx3a2HDDK50ARh-sYpJaLw778-aacv2-48K.m4a Sun, 16 Apr 2017 10:49:26 GMT 37: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556795 No
full 653 <![CDATA[【讨论】阴阳五行是否该入《准》(下)]]> 投稿 kexueshengyin@163.com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0/84/21/wKgJWFjs37mAQtKKAZVFmaMKARc911.m4a Tue, 11 Apr 2017 13:55:22 GMT 54: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5159607 No
full 654 <![CDATA[亿万年的孤独:23(大结局)悟空之战(下)]]> 讲座邀请联系我的助理:微信 / QQ :  40000959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7/M06/5A/63/wKgJW1jpkiLQT1guAPOQ9SHO9HE975-aacv2-48K.m4a Sun, 09 Apr 2017 11:00:01 GMT 32: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950754 No
full 655 <![CDATA[讨论:阴阳五行是否该入《准》(上)]]> 这是本次系列节目的第一期

汪洁发言 17 分钟

四个听众各自代表正反方分别发言  5 分钟

欢迎投稿表达观点: kexueshengyin@163.com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4/1C/B2/wKgJWFjjH2KB5pJSAQ4XAnFt3ug685.m4a Tue, 04 Apr 2017 04:28:04 GMT 36: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467826 No
full 656 <![CDATA[亿万年的孤独:22悟空之战(中)]]>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9/08/00/wKgJWFjgzDSTEWl_AOJXQeJVwuw071-aacv2-48K.m4a Sun, 02 Apr 2017 10:03:19 GMT 30: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4332455 No
full 657 <![CDATA[亿万年的孤独:21悟空之战(上)]]> 大型科幻广播剧《悟空之战》

制片人:汪诘

原著小说:汪诘

剧本:汪诘

导演:苏老爷

主要演员:你们猜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3/AB/03/wKgJRljXq4uAViCOAO_VAjgpy0c993-aacv2-48K.m4a Sun, 26 Mar 2017 11:54:14 GMT 32: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683090 No
full 658 <![CDATA[讨论:我们对科学和哲学的认识_成片]]> 1, 有很多朋友可能买了 5.13 的活动票,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去不了,另一方面,我们这里每天都可以收到大量的求购票的需求。鉴于此,我们在活动行的报名页面中增加了出售和求购登记的按钮,大家可以把需求登记一下,我们官方来帮你们做配对。

2, 4 月 8 日周六的上午 10 点,汪洁和吴京平、卓老板三个人将齐聚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的中国科技馆,由汪洁做主讲人,吴老师和卓老板做演讲嘉宾。这次活动是由we聚俱乐部和中国科技馆联合主办的。但是参加活动需要报名预约,请大家关注中国科技馆的官网,第一时间抢票哦。

3,4 月 9 日周日的下午 2 点,汪洁在北京三里屯的言几又书店(北京市朝阳区南三里屯路1号通盈中心1-13A)演讲加签售《时间的形状》(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如果科技馆的这次活动你没报上名可以来言几又书店,不用报名,直接来即可,先到先抢好位置。吴京平老师也会来捧场。地点没听清可以查阅本期节目的文字说明。

下一期节目,我们将讨论最近热议的一个话题,也就是科技部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基准》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联名反对,并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我们也想听听大家的观点,欢迎投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A/95/0B/wKgJWFjVOvnxJOfpAXKLs5BusuU294.m4a Fri, 24 Mar 2017 15:29:43 GMT 49:5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542631 No
full 659 <![CDATA[亿万年的孤独:20如何与外星人战斗]]> 外星人防御计划的最高纲领:人类文明的延续是我们的唯一最终目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6/M09/4B/72/wKgJRljOfCTD6CcfAMpjELsxwpw289-aacv2-48K.m4a Sun, 19 Mar 2017 12:41:42 GMT 27: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3059404 No
full 660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9行星防御计划纲要(绝密)]]> 这是一份绝密的行星防御计划纲要。

制定人:汪洁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就巧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B/C8/A0/wKgJK1jFJ6_S3wv0ALXxkWmryEQ966-aacv2-48K.m4a Sun, 12 Mar 2017 10:49:51 GMT 24:3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2454959 No
full 661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8分析外星人入侵的目的]]> 外星人入侵是导致人类灭绝的事件吗?

今天来科学分析一下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目的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4/B4/F3/wKgJK1i73NKQtP9vAODWhvDj8YA309-aacv2-48K.m4a Sun, 05 Mar 2017 09:43:13 GMT 30: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904274 No
full 662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7人类的幸运和不幸]]> 木星的作用

地球的年龄

基因的差异

进化中的偶然


人类会整体被团灭吗?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2/M00/BD/48/wKgJLliy5-qDZVs_AL-tgmeNc44987-aacv2-48K.m4a Sun, 26 Feb 2017 14:36:21 GMT 25:5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1404144 No
full 663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6宇宙珍稀动物]]> 这期跟大家谈谈在宇宙中诞生人类这样的生命需要多少苛刻的条件。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4/M0B/9B/88/wKgJMFipzUjw1g8VAL3pOnul0pU415-aacv2-48K.m4a Sun, 19 Feb 2017 16:53:01 GMT 25: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883736 No
full 664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5宇宙动物园和黑暗森林]]> 注意:本期封面图可是原创!是我的创意。

这一期很精彩,有哈哈笑老师客串播讲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5/M0A/7E/06/wKgJMVigQXeiIYLGAYKLKp8_vLU209-aacv2-48K.m4a Sun, 12 Feb 2017 11:05:21 GMT 52: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30380266 No
full 665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4深入剖析费米悖论]]> A假定:

人类文明不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智慧文明。

B假定:

人类文明在宇宙中只是个平庸的文明,并且我们不是第一个在银河系中出现的文明,在人类文明诞生以前的100多亿年中银河系就诞生了智慧文明。人类文明也不是唯一的一个试图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的文明,更不是唯一的把目光投向宇宙,发展太空技术的文明。

C假定:

对于比我们更先进的文明而言,星际旅行并不是什么难以企及的技术,这些智慧文明正在执行太空扩张和殖民的计划,他们还有可能采用会自我复制的机器人来帮助他们的星际殖民计划。

D假定:

即便以我们人类现在能展望的技术而言,银河系的殖民化也能在不到10亿年内完成,而这段时间无论是相对于地球的年龄还是相对于银河系的年龄都不算长。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3/M04/5B/0D/wKgJNFiV8K_DhDdMAKuJ1arA744292-aacv2-48K.m4a Sat, 04 Feb 2017 15:19:18 GMT 23: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9890708 No
full 666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3(春节加长版)UFO和费米悖论]]> UFO与外星人有关吗?

大名鼎鼎的费米悖论是怎么回事?

推荐收听:小田园绘本故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4/M09/07/43/wKgJNViJ9E2ykynHAN29kjOqRHs106-aacv2-48K.m4a Thu, 26 Jan 2017 13:06:22 GMT 29:5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9507510 No
full 667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2“他们”来了!]]> 地外类地行星“超级地球”的发现

外星人存在的逻辑问题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1/M05/92/64/wKgJLVh7TXzgzsnDAKi14gX3BK0127-aacv2-48K.m4a Sun, 15 Jan 2017 10:26:30 GMT 22:4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819004 No
full 668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1行星凌日、圣马力诺标度和国际公约]]> 在第一颗系外行星被发现的 4 年后的 1999 年,好运气落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戴维·沙博诺身上,他有一天开始对一颗叫做 HD209458 的恒星感兴趣了,这颗恒星在不久前利用视向速度法发现了它有行星围绕。他利用哈勃望远镜对这颗恒星的亮度进行了观测并记录,结果,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4/M02/55/61/wKgJNVhyOezAQ4DpALb54-oJbMQ917-aacv2-48K.m4a Sun, 08 Jan 2017 13:11:03 GMT 24:4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8387969 No
full 669 <![CDATA[亿万年的孤独:10解剖外星人和系外行星]]> 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发现是到了1995106日,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麦耶及戴狄尔·魁若兹宣布首次发现了一颗围绕飞马座51的行星,这一天现在基本上被公认为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开端。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4/M04/17/F2/wKgJNVhnVxaDhcqyAK0Qbcvrzbk289-aacv2-48K.m4a Sat, 31 Dec 2016 12:05:00 GMT 23: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897324 No
full 670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9望远镜阵列和冯诺依曼机器人]]> 射电望远镜的新纪元 —— 射电望远镜阵列


红外天文望远镜搜寻戴森球


冯·诺依曼机器人的遐想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5/M0B/FD/86/wKgJMVhf9RPzv6ASAKZ2Q5qQrws742-aacv2-48K.m4a Sun, 25 Dec 2016 16:36:45 GMT 22: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561915 No
full 671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8人类是否应当主动呼叫外星人(多位主播客串)]]> 下面是一场我虚构的电视辩论赛,但里面的人物和观点都是真实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是如何思考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关系。

 

正方观点:人类应当主动呼叫外星文明。

正方一辩:法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gentle杰克

正方二辩:卡尔·萨根(Carl Sagan)——大屁股老鼠哈哈笑

正方三辩:亚历山大·萨特塞夫(Alexander L. Zaitsev)——陈腐粉碎机 谦哥

 

反方观点:人类不应当主动呼叫外星文明。

反方一辩:马汀·赖尔(Martin Ryle)——科学史评话 吴京平

反方二辩:大卫·布林(David Brin)——古哥古点 古哥

反方三辩:法兰克·迪普勒(Frank Tipler)——卓老板聊科技 卓克


主持人——汪洁

后期音效——五月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5/M00/D2/14/wKgJNlhWV6Dg5JALARFmSapRRZc967-aacv2-48K.m4a Sun, 18 Dec 2016 12:00:00 GMT 3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7133717 No
full 672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7阿雷西博信息和金唱片]]> 到了1977年,人类给外星人送礼物的行为达到了高潮,那一年,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两个姊妹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上都携带了来自人类的珍贵礼物——地球名片。这次相比上次先驱者号的礼物那可是大大的升级了,上次只是萨根和德雷克俩个人的“民间”行为,这次就不一样了,NASA和美国政府精心策划了这次的礼物。礼物的载体是一张镀金的铜质磁盘,长得跟一张唱片一模一样,大小也差不多,还有一根用钻石制成的唱针,以方便外星人了解怎么读取唱片内容,理论上这张唱片和唱针能保存10亿年。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3/1C/18/wKgLdVx3YEbBCHMnAMEYJsyXXzo911-aacv2-48K.m4a Sun, 11 Dec 2016 16:24:35 GMT 26:0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747572 No
full 673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6送给外星人的礼物]]> 就在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在热衷于 SETI 计划的时候,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科幻小说作家,我们的老熟人卡尔·萨根也没有闲着,他在想着另外一件比 SETI 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给外星人送一件来自地球的礼物过去。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1/1B/8F/wKgLgVx3X7WzG1nbALVKH5us2pw283-aacv2-48K.m4a Sun, 04 Dec 2016 16:38:08 GMT 24:2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6327202 No
full 674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5巡天神器]]> 30多岁的德雷克此时已经练就了一身的武艺,但是,他却一直在寻觅一件称手的兵器。俗话说没有精钢钻,揽不了瓷器活,德雷克精通射电天文的理论,但如果没有一台威力强大的射电天文望远镜,那么不管有多好的理论都没用。


对于德雷克来说,最好的武器莫过于射电望远镜,并且是越灵敏越好。那么,影响射电望远镜灵敏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天线,也就是那口“锅”的直径,直径越大则灵敏度也就越高。为了探测到从遥远的宇宙中发射过来的微弱电磁波,这只锅做的多大都不嫌大。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3/1B/A3/wKgLgFx3X1TA6ItFAK3K3-y-sG0786-aacv2-48K.m4a Sun, 27 Nov 2016 17:14:54 GMT 23:26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920432 No
full 675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4奥兹玛计划]]>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59年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寻找外星人的理论,这种理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能观察到某一颗恒星的亮度在人类活动的时间尺度内(所谓的人类活动时间尺度是相对于天文学时间尺度而言,比如几年甚至上百年可以算是人类活动时间尺度,而天文学尺度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上亿年的)逐渐变暗,或者这颗恒星发射出大量某种特征的红外辐射的话,那么这个现象就可以确认为是那个恒星系有智慧文明存在的证据。我们来听听戴森是如何推导出这个结论的。


戴森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地球上的化学能(石油、天然气、煤矿等)很快就会消耗完毕,并且不可再生,核能虽然储量丰富而且能量巨大,但使用核能却有各种各样的危险,并不是理想的清洁能源。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但是在地球表面可以接收和利用的太阳能非常有限,并且也不能无限制的收集,那样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要利用太阳能的最佳办法是到太空中去,要知道到达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不过是太阳放出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而已,巨大的能量都浪费在虚空的宇宙空间中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5/1C/01/wKgLdVx3Xw_TWXgQAMUhuaulCe8736-aacv2-48K.m4a Sat, 19 Nov 2016 17:58:04 GMT 26: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425184 No
full 676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3飞碟罗斯威尔和系外行星]]> 1947年6月24日,一个叫做阿诺德的美国商人驾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当他飞过华盛顿州的雷尼尔山上空时,他突然发现身边嗖嗖嗖的迅速飞过9个成碟状的飞行物,瞬间就消失在视野里面。阿诺德当时就兴奋的不行,他对着无线电脱口而出“I see flying saucer.”(我看见了飞碟),塔台上的工作人员一时莫名其妙,就问他你刚才说啥,阿诺德兴奋地跟塔台的工作人员描述了他看到的东西,他说那些飞碟至少有1600多公里的时速,简直快的疯了。当时世界上飞的最快的飞机大概也只能飞800公里的时速。从这次事件以后,“飞碟”这个词就不胫而走,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而且从此大多数人看到的不明飞行物都跟阿诺德看到的描述差不多,像个盘子一样。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2/1B/E4/wKgLdVx3XV3SyheuAJqHqNVEL8M499-aacv2-48K.m4a Mon, 14 Nov 2016 16:46:52 GMT 20:5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5122790 No
full 677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2望远镜的革命]]> 光学望远镜的原理其实就是尽可能地把可见光通过各种透镜汇聚在一起成像,这样就可以让人类看到肉眼无法直接觉察的可见光。因此决定光学望远镜能看的多远基本上取决于口径,口径越大则能收集到更多的光线,更多的光线汇聚起来,就能把更远的物体成像。随着人类对光的本质认识的飞跃,人们终于发现了光本质上其实是一种电磁波,而可见光只是处在一个特殊频段的电磁波而已,这个频段的电磁波可以被人类的肉眼所察觉。那么可见光频段之外的电磁波其实也是一种光,只不过是一种不可见光,不可见光也同样能够成像,只需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做些处理就行了。我们在医院里面看到的各种X光片,就可以清晰地把皮肤下面的骨骼显示出来,X光就是一种不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宇宙中的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以外,其实还发出大量的不可见光,也就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那么通过探测这些电磁波,我们不但能够成像,还能够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一种叫做射电望远镜的新型望远镜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明出来了,它将给整个天文学研究带来革命的狂风暴雨。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1/1B/65/wKgLf1x3W5OjmWeDAJVuNz-kBAw059-aacv2-48K.m4a Wed, 02 Nov 2016 16:27:01 GMT 20:0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408198 No
full 678 <![CDATA[亿万年的孤独:01火星上的细线]]> 大哥,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啊?

每当我在一群人中表示自己对天文和宇宙略知一二时,总是会被问及这个问题。我承认,这是我必须开门见山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我的回答也必须跟你的问题一样简单直接,我不会和那些闪烁其词,躲躲闪闪,模棱两可的“专家”们同流合污,给你一个常在算命先生那里听到的说法。我将给你一个直截了当的回答:

有,但从未到访过地球。

这并不是我一拍脑袋的答案,这个回答也是目前主流科学界的共识,不管你看过多少讲UFO、外星人的电视片,也不管你在电视上看到过多少貌似“科学家”的人物出来煞有介事地跟你讲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有可能就是外星人什么什么的,都无法改变这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在目前的主流科学界几乎是一致地认为外星人存在但从未到访过地球。

科学是重事实,讲道理的,得出的这个可能颇为让你失望的结论有什么依据吗?科学家们凭什么达成这样的共识呢?这就是本书试图要给各位读者讲述的故事。

为了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外星人的定义。在本书中所称的外星人指的是地球以外的智慧文明。至于外星人长的是不是人形并不重要,但不管怎样,外星人应该符合我们目前对生命基本形式的认识。比如,我们所知的任何生命都离不开液态水,并且都是基于化学元素碳(C)的有机分子组合成的复杂有机体。当然,以我们人类目前对宇宙的浅薄理解,我们无法否定这个宇宙中可能存在着完全不同于地球生命形式的智慧生命,我们可能对某些未知的生命形式完全一无所知。但对于未知的生命形式我们是无从研究的,我们只能基于已知的生命形式去寻找外星人,未知的生命形式不在本书探讨的范围之内。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部将向您讲述人类探索外星文明150年的精彩历史,在这过去的150年中,我们经历过无数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只是在寻找外星人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小步,未来之路可能还有很长很长。但是已经跨出的这一小步却是跌宕起伏,峰回路转,充满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失望。中部则用严谨的逻辑来分析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带你深入了解著名的费米悖论,这个困扰了无数科学家的世纪难题,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然争论不休。在本书的下部,我将与所有的读者分享我制定的外星人入侵防御计划,抛砖引玉,希望能激发读者们的想象力。最后,你们还将读到一篇精彩的中篇科幻小说,我试图把本书讲到的各种知识都融入到最后的这篇小说当中。

闲话不多说,这就跟我回到人类探寻外星人的起点,让我们扣紧安全带,一场科学与历史的悬疑过山车已经缓缓启动了。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3/1B/4A/wKgLgVx3WzvR6f0ZALiQme6nBBw289-aacv2-48K.m4a Wed, 02 Nov 2016 16:25:07 GMT 24:5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4408172 No
full 679 <![CDATA[星空的琴弦:23补二十世纪射电天文学四大发现(全集完)]]> 第二遍修订《仰望星空》书稿时,我发现我丢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今天给大家补一期节目,把丢掉这部分内容给大家讲讲,最后成书的时候,我会把这部分补充内容融合到前面的段落中。


望远镜是人类研究天文学最主要的工具,伽利略是把望远镜伸向天空的第一人,他的故事我们已经详细地讲过了,伽利略用的望远镜称之为光学望远镜,它可以拿肉眼直接观测或者接上一个照相机把来自宇宙中的可见光捕捉到相片上。但是宇宙中的天体除了发出可见光以外,其实还发出大量的不可见光,也就是各种频率的电磁波,那么通过探测这些电磁波,我们不但能够成像,还能够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一种叫做射电望远镜的新型望远镜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明出来了,它将给整个天文学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与其说射电望远镜是一个望远镜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超级收音机更为恰当。因为射电望远镜并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天线来收集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从而进行分析,可以把电磁波转换成图像和声音两种让人类可以直观感受的形式。


 射电天文望远镜一被发明出来,科学家们很快就有了一系列重大的天文发现,其中有四项特别重要,他们是星际有机分子、类星体、脉冲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这四项重大发现全都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做出的,因此他们就被誉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四大发现。关于宇宙微博背景辐射的故事,我已经详细讲过了。但是另外三项发现我前面的节目中没有提到。我一个个给大家说说都是咋回事。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8/M05/73/3E/wKgJKlf-Vo7CY_4FAMNlDvOjWUw477-aacv2-48K.m4a Wed, 12 Oct 2016 15:29:04 GMT 26:2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3132767 No
full 680 <![CDATA[星空的琴弦:22探索永无止尽]]> 一部人类探索天文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类追求科学的历史,我们不妨从天文学的角度来回顾一下这2500年来,人类是怎样一步步地走出蒙昧,产生理性,最后又诞生了科学。


但我们的探索还远远没有到达尽头,宇宙留给我们的未知领域还有太多太多。就在我们的太阳系,我们想知道的东西依然无法尽数。太阳的磁暴是怎么产生的?月球是怎么形成的?太阳系的这种结构在宇宙中是特殊的吗?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孕育生命的地方吗?木卫二的海洋中有生命吗?彗星到底来自哪里?奥尔特星云是怎么形成的?是否还有未发现的大行星?等等等等。


从太阳系向外扩展到银河系,我们想知道的事情就更多了。银河系中到底有多少宜居行星?地球之外还有智慧文明的存在吗?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银河系自转?银河系的中心是不是的确是一颗超大质量的黑洞,还有没有更好的证据?等等


再从银河系扩展到整个宇宙,更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类破解。暗物质到底是什么?暗能量又是怎么产生的?伽马射线暴是怎么产生的?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流浪行星是不是大量存在?为什么有的星系光度学质量与动力学质量大多数不相等但有些又相等呢?虫洞是真实存在的天体吗?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宇宙将会怎样终结?平行宇宙到底存不存在?等等等等


或许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些问题都找不到答案。但更有可能的是,在我的读者群中有这么一位青少年从此立志去探寻宇宙的奥秘,而在我行将就木之前,他解开了其中至少一个谜题。如果有这么一天,我将为我今天写下的文字而感到无比自豪。]]>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8/M05/49/18/wKgJKlfv33OhI2WWARq59zWXJc0744-aacv2-48K.m4a Sat, 01 Oct 2016 16:08:47 GMT 38:0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2501731 No
full 681 <![CDATA[星空的琴弦:21最后的问题(二)]]> 时光飞逝,一转眼,1000 多年过去了。


云天明、艾AA 和他们的孩子云程、云心一家四口注视着屏幕中变幻的星空影像。飞船在超越时间的一瞬中穿越了超时空,均匀分布的星群立刻变成了一个明亮的圆盘,看上去像一颗明亮的玻璃弹,占据着屏幕的正中心。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7/M0B/26/18/wKgJJFfkFLjTpjxjANAff8it8_0835-aacv2-48K.m4a Thu, 22 Sep 2016 17:27:44 GMT 28:04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972389 No
full 682 <![CDATA[星空的琴弦:20最后的问题(一)]]>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4/02/D2/wKgJK1fZeLyRYJAmAMqz1hWf7nk834-aacv2-48K.m4a Wed, 14 Sep 2016 16:19:47 GMT 27:2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481066 No full 683 <![CDATA[星空的琴弦:19宇宙有限还是无限]]> 因为宇宙在不断地膨胀,所以穿行在宇宙中的光的波长也会被不断地拉长,拉的越长,就会变得越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Ia型超新星爆发的精确物理过程,所以我们能算出这种超新星所发出的光的原始波长是多少,用这个原始波长与实际测得的波长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算出光波被拉长了百分之多少。你把宇宙想象成一块有弹性的布,光是穿在这张布上的丝线,那么丝线被拉长了百分之多少,就代表宇宙膨胀了百分之多少。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测得一颗超新星的光波被拉长了10%,那么现在的宇宙就要比这束光刚发出的时刻大10%。这种数据积累的越多,就越能精确地测算出宇宙膨胀的速率。在真实的观测中,两个团队采用的方法都是先用大视野的广角望远镜同时监测数以千计的星系,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能定位到几十颗Ia型超新星爆发,然后再换用更传统的望远镜仔细测定红移大小,这个工作其实做起来相当地枯燥,并且需要超高的耐心和细心。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0/M08/E5/D5/wKgJJ1fO4wrCcS54ALNJsJsYags051-aacv2-48K.m4a Tue, 06 Sep 2016 15:38:16 GMT 24:1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1046824 No
full 684 <![CDATA[星空的琴弦:18暗物质和暗能量]]>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8/M09/C0/B0/wKgJKlfBpPCjox3UAK8p4oR23uQ632-aacv2-48K.m4a Sat, 27 Aug 2016 14:35:15 GMT 2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578616 No full 685 <![CDATA[星空的琴弦:17哈勃深空场]]> 1995年1218日,这看上去是平凡的一天,一个来自美国的天文研究小组租用了哈勃望远镜,它们选择一个颇受争议的天区进行观测。大家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在争相排队租用哈勃的观测时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要观测的那个位置是最重要的。可这次的观测区域却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因为这次要观测的区域是一块黑区,并且还是全天中最黑的黑区。这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一块看似什么也没有的黑黑的区域。这次观测选择的是全天中最黑最黑的一个点,大小仅仅只有144弧秒,这相当于你站在100米开外看一个网球的大小,只占整个天区的2400万分之一。而且,观测时间一下子就租用了整整11天。全世界有很多的天文学家就吐槽NASA怎么能批准这样一次不靠谱的观测计划呢,他们中有很多人预言,11天看下来,那个黑点中啥也看不到,最后会成为一个笑柄,浪费哈勃宝贵的工作时间。


在一片质疑声中,哈勃太空望远镜把镜头聚焦到了那片位于大熊座的黑区上,从1218日一直观测到了1228日,这11天中哈勃绕着地球转了150圈,在4个不同的波段上整整曝光了342次。在宇宙中穿行了100多亿年的光子一颗一颗落在了哈勃极为灵敏的感光元件上,谁也没想到,这些光子组成的图像将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接受一次革命式的洗礼。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7/M08/AB/01/wKgJKVe5T3mSimRSAJ0A0Mo2dpI806-aacv2-48K.m4a Sun, 21 Aug 2016 06:50:56 GMT 21:1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20258815 No
full 686 <![CDATA[星空的琴弦:16暴胀的宇宙]]>      视界问题之所以会折磨原有的标准大爆炸模型,是因为空间的不同区域分离的太快,不足以建立起热平衡。暴胀理论则减慢了在宇宙最最初期时刻的膨胀速度,使宇宙大火球有足够的时间建立相同的温度。然后,在完成了这个热平衡后,宇宙经历了一次短暂的爆发性的膨胀,而且越来越快,以对早期的缓慢膨胀做出补偿,这就是暴胀这个词的由来。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说,宇宙空间在迅速远离之前就已经建立了共同的温度。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7/M0A/90/F2/wKgJJFevQkGgCLJbAKCDfaiUCEA173-aacv2-48K.m4a Sat, 13 Aug 2016 15:54:16 GMT 21:3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910459 No
full 687 <![CDATA[星空的琴弦:15宇宙大爆炸]]> 哈勃定律的发现还让另外一个比利时的天文学家勒梅特兴奋不已,自信心爆棚。因为他在2年前就写了一篇论文支持弗里德曼的宇宙膨胀观点,但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数学证明更加缜密、详实。爱因斯坦在看了勒梅特的论文后,也酸酸地承认勒梅特的数学证明太漂亮了,实在无懈可击,但爱因斯坦当时却死不认错,不放弃自己的静态宇宙观,把勒梅特气个半死,他俩经常在学术会议上碰头的。

哈勃的发现让勒梅特大受鼓舞,他开始深入思考一个似乎是上帝才有资格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宇宙起源的问题。1931年,他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他用富有文学性的笔调写道:在几十亿年前,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无限致密、无限炽热的原子,然后,空间在这个原始火球中诞生了,空间诞生后,时间也随之诞生,火球开始迅速膨胀,物质开始出现。当时有一个出名的美国天文学家叫霍伊尔,他在看到了勒梅特的理论后,相当的不以为然,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调侃勒梅特的理论不就是“Big Bang”嘛,的一下,宇宙诞生了,多滑稽啊。谁想到,吊诡的是,本来是带有点侮辱意味的这个词Big Bang,也就是大爆炸竟然不胫而走,成了宣传勒梅特理论最有力的武器,这是霍伊尔万万也没想到的。因为这样一个通俗而又形象的理论标签,使得宇宙大爆炸学说在普通公众中的知晓率迅速地提升。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7/M00/75/C9/wKgJJFekt8KRDf0NALCb7JAILHo426-aacv2-48K.m4a Fri, 05 Aug 2016 15:58:44 GMT 23:49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546374 No
full 688 <![CDATA[星空的琴弦:14膨胀中的宇宙]]> https://audio.xmcdn.com/group20/M01/5C/3A/wKgJLFebknjy5d86AMdLlxqGsNg804-aacv2-48K.m4a Fri, 29 Jul 2016 17:31:03 GMT 26:5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9208131 No full 689 <![CDATA[星空的琴弦:13揭秘银河]]> 今天的人类已经知道了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旋涡星系,从正面看,它是这样的(如图),当然,任何银河系的正面图像都是画出来的,不是实拍的,因为我们就身处于这个巨大的漩涡中,不可能拍到银河系的正面全身照。我们只能拍摄到银河系的侧面照。


但是,人类得到这样的一副银河系的正确图像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走过弯路,也引起过大争论。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6/3C/B7/wKgJK1ePqJ-D_V_MAK0zrnSB-E8732-aacv2-48K.m4a Wed, 20 Jul 2016 16:38:39 GMT 23:2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755198 No
full 690 <![CDATA[星空的琴弦:12初窥银河]]> 每当到了夏末秋初之际,壮观美丽的银河就会出现在我们头顶的星空,很多人可能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看到过,因为现在城市里面光污染都很严重,晚上的天空黑不下来,肉眼根本无法看到银河,这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


可是在古时候,夜空中最壮观的天象便是这横亘在天空中,犹如一条大河般的银河了。因此,对于银河,自古就有许多种传说。中国人认为银河就是天上的一条大河,阻隔了牛郎和织女的相会。在罗马神话中,银河是天神朱比特的老婆朱诺的奶水飙射出来,洒了一路形成的,所以在英语里银河是 milk way,传说当然是不靠谱的。]]>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9/M03/1B/A5/wKgJJleDvZeBqaFzAK8hEFSTyN0045-aacv2-48K.m4a Mon, 11 Jul 2016 15:40:21 GMT 23:37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8285712 No
full 691 <![CDATA[星空的琴弦:11天文学第一问题]]> 测定日地距离的方法,最容易想到的莫过于三角测量法了,也就是测量太阳的视差。比如,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两个相距很遥远的天文台同时观测太阳,把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精确地测出来,再根据两座天文台的相隔距离计算出日地距离,但这个方法是一个典型的知易行难的问题,讲讲原理简单的不得了,可是,限制条件太多。远隔万里的两天文台要协作,哪有那么容易,并且太阳在望远镜中的视面积很大,测量精确位置本就不易。(一个点的坐标好测,一个圆的坐标反而不好测了)。所以,用这个方法测量日地距离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成功过。看来,要想把天文学第一问题攻破得换个思路,想出点新的招数来。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M06/98/C2/wKgDtVd4CwzDJNueAK6iyt7ZiJ4373-aacv2-48K.m4a Sat, 02 Jul 2016 18:42:26 GMT 23:3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856847 No
full 692 <![CDATA[星空的琴弦:10恒星不恒]]>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6/M08/9D/E8/wKgDbFduqIGTlZVLALIcpgNaWhw836-aacv2-48K.m4a Sat, 25 Jun 2016 15:51:48 GMT 24:01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544579 No full 693 <![CDATA[星空的琴弦:09牛顿的天体力学]]> https://audio.xmcdn.com/group10/M03/91/21/wKgDZ1dkGvOy4-xdAKrK8BjOe8Y195-aacv2-48K.m4a Fri, 17 Jun 2016 15:46:16 GMT 23:0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7219952 No full 694 <![CDATA[星空的琴弦:08伽利略的证明]]> 公元1609年,在天文发现史上具有非凡意义,在欧洲两处相距352公里的城市中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意义深远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上章提到的,在奥地利的林茨,38岁的开普勒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正式向世人宣布了行星运动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二件事情发生在意大利的威尼斯,45岁的伽利略走进了一家眼镜铺子。没错,就是这件事情对于天文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
https://audio.xmcdn.com/storages/3c67-audiofreehighqps/24/7B/GKwRIRwGdKARALCBcAFmVE-u.m4a Fri, 10 Jun 2016 16:28:21 GMT 23:4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927586 No
full 695 <![CDATA[星空的琴弦:07开普勒三定律]]> 公元 1601 年深秋的一天,这是哥白尼去世的第 28 年, 30 岁的开普勒正急匆匆地赶往他的老师第古的家中。据下人来报,第古突发急病,可能要不行了,他点名要见开普勒,似乎有什么极为重大的事情要交代给开普勒。]]>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B/1C/8E/wKgLf1x3alCC-XWeALbfZnMuCmE157-aacv2-48K.m4a Mon, 30 May 2016 17:17:01 GMT 24:4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454751 No full 696 <![CDATA[星空的琴弦:06哥白尼单挑托勒密]]>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6/1C/B4/wKgLdlx3af7Sqa-hALQxp6JRkDQ045-aacv2-48K.m4a Sun, 22 May 2016 17:46:45 GMT 24:18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6082939 No full 697 <![CDATA[星空的琴弦:05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1/1C/73/wKgLgFx3aUXC_7XvAKp__0XSpOM368-aacv2-48K.m4a Mon, 16 May 2016 16:33:08 GMT 23:00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822907 No full 698 <![CDATA[星空的琴弦:04古代天文学之大成]]>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5/1C/74/wKgLf1x3aPSwGv8RAJq22lAQXL4983-aacv2-48K.m4a Fri, 06 May 2016 16:46:08 GMT 20:52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390653 No full 699 <![CDATA[星空的琴弦:03日月星辰的变化]]>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5/M01/1C/5D/wKgLf1x3aJzhYw1JAJmMxGSst-w770-aacv2-48K.m4a Sat, 30 Apr 2016 14:31:39 GMT 20:4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5109768 No full 700 <![CDATA[星空的琴弦:02大地的形状]]>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7/M01/1C/34/wKgLgVx3aBbzVupYAIcbwSImNbo843-aacv2-48K.m4a Mon, 25 Apr 2016 16:24:35 GMT 18:13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896980 No full 701 <![CDATA[发刊词:01科学精神比科学故事更重要]]> 这是《仰望星空——天文学史话》系列的第一集,相当于一个自序。

]]>
https://audio.xmcdn.com/group56/M02/1C/7E/wKgLdlx3Z9XzRCWIAIJkse6AI3Q708-aacv2-48K.m4a Sun, 24 Apr 2016 15:33:33 GMT 17:35 false https://www.ximalaya.com/sound/14851350 No